南非是否因為「去工業化」,而從發達國家跌為發展中國家了?
南非進行「去工業化」了嗎?為什麼要進行?經歷了哪些過程?
南非是否因為「去工業化」,而從發達國家跌為發展中國家?為什麼有些國家要「再工業化」?是否說明,一國一定要保持一定的「工業化」程度嗎?
不知題主玩過維多利亞2沒有。榮譽、工業、軍事三個分數加起來決定一個國家的總實力、從而區分出列強、次強和其它開化未開化國家。如果不以美英法普奧意俄或者日本這種公認的強國開局的話,後發國家一般是走集權 — 專制然國家資本主義道路,也就是資本家或國家設立工廠,政府補貼以拉高工業分數並且努力維持一個成規模的中產階級階層。
不過到了後期工業補貼會變成一筆沉重的負擔,如果本身特產條件並不優越,科研也因為缺錢沒搞起來的話,工業本身缺乏比較優勢,自由化後工廠都會紛紛倒閉,資本家也會因為開廠所以積累不了資本…所以常常會幹脆一條路走到黑變身法西斯以擴張維持工業或者爆發革命變共產主義…
這題的南非也應當是同樣原因,後發國家一般本身也有各種問題,例如缺乏原材料、民族構成導致缺乏凝聚力、社會結構不合理等。貿然搞大規模建設,不顧自身實際情況搞的『工業化』就像V2里為了拉高分數沖次強而開工廠一樣,自己自給自足國家補貼自然是能撐下去的,但開放市場後缺乏比較優勢必然會紛紛關門大吉。同樣的,軍工產業不少都是依靠國家補貼才能發展的產業,經濟建設不合理基礎孱弱,在不景氣時不但不能起到支柱作用反而雪上添霜,倒閉和去工業化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南非的問題在於,儘管在南半球甚至整個非洲,南非無論經濟金融軍事都是首屈一指的,但跟歐美和東亞比起來還是差太多,市場也不夠大,在受到制裁期間發展起的自給自足的工業體系無法適應國際化分工體系而解體也是正常的。另一方面,種族隔離制度背後是白人社區和黑人社區之間的巨大鴻溝(不僅僅是經濟、政治、教育而是基於傳統的全方位的不一致),先不說只有白人社區作為支柱的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經濟是否那麼發達,這種獨特的文化背景已經註定了南非的現代化和工業化比相對單一的歐洲和東亞各國,要多走很多彎路。
待續。
南非從來不是發達國家,按照他的計算方式所有的發展中國家都可以變發達國家。
1. Alice N說的是正解,南非工業倒退,現在南非政府肯定有責任,但不是主要責任。主要責任是原來看似獨立的強大的工業體系,跟國際水平相比,根本不值一提。2. 有一次和同事聊天,聊俄羅斯工業的衰退,我也說了類似的觀點。原來蘇聯/俄羅斯的工業看似強大,那只是在計劃經濟扭曲市場的情況下硬弄出來的。一旦和國際市場對接,它的工業產品根本無法在國際市場立足。我舉個俄羅斯汽車的例子,原來俄羅斯的汽車產業創造的GDP,看上去還不錯,可是一旦開放,沒人會買它的車,就連本國人也不會買。汽車產業當然就完了。 我同事說,俄羅斯可以不開放啊。我說關門幾百年後,就等著俄羅斯版的鴉片戰爭吧。
3.中國改革開放前的所謂工業也一樣。改革開放後基本重來一遍。所以我一直說中國的工業化是改革開放後才開始的。當然一聽到這句話,知乎工業黨們就炸鍋了。呵呵,哪裡是工業黨啊?是某粉換個皮而已。
南非那種不能簡單說是自己主動去工業化,用工業逃離比較符合一點。民族問題太惱火了,先是鬧,後是不合作,現在是合法依附吸血…當然有外部勢力有意無意地誘導,領導人在吹捧下盲目的政策變動都比較明顯,但是自己在民族融合的制度上的巨大缺陷才是主因。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這種情況下,工業化面對奇葩的種族配比要求和各種保護協議,肯定只能逃離…這不僅僅是南非的問題,沒有哪個國家會認識不到去工業化存在的巨大風險的,但是美國和法國還真就去了,這其中的原因簡直可以寫一本書了,我認為民選政府對民族問題的妥協、逃避和迂迴簡直成了痼疾…看看底特律,那就是工業逃離的終極樣板…
我覺得成為一個發達國家的前提是國民經過一定的現代社會洗禮,社會有完善的得以使 國家在未來的道路上穩健的走下去的制度。然後才是其他指標。
南非以前就不是一個發達國家,哪怕以前可能有點錢,國民生活還不錯。
蘇聯給我了我們工業化的下限,改革後給了我們工業化的高度。下限跟高度缺一不可。光有高度沒有下限一樣不行。蘇聯給了我們工業化的下限我們才知道什麼叫工業化。改革開放後絕對了你們能發展的高度在哪裡。你說改革後才有工業化本身就不成立。因為當你不知道什麼是工業化的時候光有高度怎麼發展。西方是不是給你全部的,改革開放後你西方最多給了一些點,但是不給面啊。否認了蘇聯了幫助改革後的一切也基本沒有條件達到了。
估計這是個事實,南非的現象突顯工業化這種社會生產組織模式的困難,就是極難維持,靠國際市場生存的行業要找市場空間,找定位,建立自己的品牌,競爭優勢,特別是和主流市場有文化差異的國家,如日本,搞不好弄出來的東西就只有本國小群體喜歡,所謂加拉帕喀斯群島綜合症,所以現實中維持一個成規模的國內市場太重要了!大國大市場,這才是中國崛起的根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