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空間是什麼,其運作模式又是怎樣,利潤空間在哪,發展前景如何?

今年兩會以來,眾創空間,創客空間等詞頻繁出現在各種媒體,那麼眾創空間究竟如何運作,或者說要為創客提供哪些服務;運作者的利潤空間在哪裡;創客空間的發展前景會怎樣?


我來用較為學術的套路回答一下眾創空間的概念辨析和類型劃分,其中包含一些對具體眾創空間運營模式和盈利方式的說明。

與實踐界新概念新模式的層出不窮相對,學術界對眾創空間的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尚無系統性梳理眾創空間概念和基本類型的論述。所以,我這裡主要結合國內外眾創空間的實踐發展情況,辨析一下與眾創空間有關的一些概念,如創客空間、聯合辦公空間、新型孵化器、創業咖啡等。主要討論以下三個問題:

  • 什麼是眾創?

  • 眾創空間的概念界定?

  • 眾創空間有哪些基本類型?

眾創是什麼?

要理解眾創空間,需要從眾創談起。」眾創」一詞最早來自於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的發言,他提出:

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眾創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 「人人創新」的新態勢。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一詞不僅在中央地方的政策文件眾頻頻出現,也越來越多地進入人們的視線。從學術角度來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應的英文應該是Public Entrepreneuriship and Public Innovation。

什麼是眾創空間?

眾創空間是一個從政策中提出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首次公開提出眾創空間:

「有效滿足大眾創新創業需求、具有較強專業化服務能力的新型創業服務平台。」

意見中也提到了一些眾創空間的具體案例和理想眾創空間的基本特徵:

「總結推廣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模式,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

一些學者,如安宇宏、呂力等參照以上政策,進一步明確眾創空間的概念,認為眾創空間」是為小微創新企業成長和個人創新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平台。」[1][2]付志勇認為良好的眾創空間生態應包括合作社群、創意實踐、開放資源和協作空間四個要素。[3]

從本質來看,眾創空間是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創業服務平台。

眾創空間的基本類型有哪些?

一些學術研究和媒體報道在談及眾創空間時,主要將創客空間(Makerspace or Hackerspace)作為眾創空間的概念來源,集中介紹了國內外創客空間的發展情況。然而,在眾創空間的實踐發展中,形式各樣的發展類型不斷湧現,如創業咖啡、新型孵化器等,讓人很難分清不同類型眾創空間的區別和共性。

因此,筆者根據眾創空間業態和商業模式的不同,結合國內外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將眾創空間歸納為以下五類:創客空間、聯合辦公空間、新型孵化器、創業咖啡館和創業社區。五類概念在業態和運營模式上各有側重,以下分別介紹。

圖 眾創空間的五種類型

1.創客空間(Makerspace or Hackerspace)

創客空間是從國外引入的概念,跟國內眾創空間強調的創業略有不同,它更強調人們在一個集中的空間內動手創造東西,包括電子設備、機械設備和手工藝品等,它的概念界定為:

由擁有共同興趣愛好的社群共同運營的工作坊,他們多關注計算機、機械、技術、科學、數字藝術或電子藝術等領域,他們能夠在其中見面、社會化互動和合作[4]。

也有資料認為:

創客空間指的是人人皆可用來設計和工作的地方[5]。

圖 Noisebridge早期的電子學教室[5]

所以創客空間有兩個側重點:一是人們在其中動手製作東西,二是參與其中的人們共同構成一個興趣社群。實際上,李克強總理曾經去過的深圳柴火創客空間,其實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以創業為主題,而是電子設備製造興趣愛好者的集聚和交流空間。

筆者曾到柴火創客空間調研,了解到這是一家由硬體設備企業負責人因為興趣愛好設立的一家創客空間,60平米左右的空間,角落裡擺放著一些電子和機械設備,去的當天剛好有一對父子在動手擺弄設備。我們了解到他們為會員提供定期的硬體設計製造培訓和交流活動,主要依靠會員費來支付場地租金。這家創客空間運營的初衷是通過線下實體空間,匯聚一些對硬體設計製造真正感興趣的人,相互交流碰撞火花。而孵化出有潛力的創業團隊,只能算是興趣社群之外的回報了。

圖 深圳柴火創客空間

圖 深圳柴火創客空間

2.聯合辦公空間(Coworking Space)

圖 聯合辦公空間Strongbox West, Atlanta, Georgia[6]

聯合辦公空間是眾創空間的第二類,它的概念為:

提供共同工作的空間,也是共同工作者的社群平台。與常規辦公空間的差異在於,這些共同工作者多來自不同公司或組織,大部分是SHOHO族、旅行出差者或者小型工作團隊[7]。

聯合辦公空間更加側重於為有共同工作需求的團隊或個人提供辦公場所和相關設施,通過收取場地租金或會員費來獲得盈利。

目前國外的Wework、國內的優客工場都是聯合辦公空間的典型代表,與其他幾類眾創空間相比,它有兩個側重點:一是源於共享經濟的理念,打破了企業長期租用獨立辦公空間的模式,將辦公空間的租用時段分散化,將大家有共同需求的公共空間(如會議室、茶水間等)和設施(如印表機、傳真機等)進行共享,從而降低創業團隊、小型企業、長期出差的團隊或個人的辦公成本;二是通過共同工作社區的營造,讓共同工作者能夠與不同團隊或個人進行互動,得到思想的碰撞和靈感的激發,找到可以彼此支撐共同成長的夥伴。

與一些孵化器不同,聯合辦公空間最核心的業務是提供辦公場地,即主要通過場地租金實現盈利,而不是投資創業團隊。

筆者曾經整理過一篇關於上海聯合辦公空間調研的報告《聯合辦公:空間共享新業態》,對聯合辦公空間的業態、模式和盈利方式有簡要的介紹。

3.新型孵化器(New model of Incubator)

孵化器的概念為:

一種為初創型小企業提供所需的基礎設施和一系列支持性綜合服務,使其成長為成熟企業的一種新型經濟組織[8]。

所謂新型孵化器是與傳統孵化器相對而言的,我國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現的很多孵化器只是提供了辦公場地,缺乏對初創企業的指導和投資,成為單純的房屋出租方。而新型孵化器更強調針對創業企業的成長需求,採取多樣化的方法孵化和培育企業,針對不同孵化器運營方的資源優勢,體現為多種類型,如投資促進型、培訓輔導型、媒體延伸型、專業服務型、創客孵化型等[9]。

新型孵化器作為眾創空間的側重點在於:一是以孵化企業為核心業務,通過為創業團隊提供創業指導、資金融資、專業服務和技術對接等服務,增加創業企業的成功概率;二是通過對創業團隊的股權投資回報獲得收益,一般天使投資方會根據創業團隊的實力和所匹配的資源,佔取3%-10%的股權份額。

隨著背景各異的孵化機構進入創業孵化市場,新型孵化器的特色差異顯著,如從媒體服務切入創業孵化市場的氪空間,從創業者教育培訓切入創業孵化市場的清華X-lab、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和北大創業孵化訓練營,從投資人資源經驗人脈圈切入的創新工場,以及現有大型科技企業成立的孵化器如微軟創投加速器、聯想之星孵化器等。

圖 媒體類新型孵化器36氪旗下的氪空間[10]

圖 培訓輔導型孵化器北京大學創業孵化訓練營

4.創業咖啡館(Startup Coffee Shop)

創業咖啡館是以咖啡館的業態為基礎,圍繞創業主題集聚資源和對接資源,為早期創業者提供共享辦公、人才交流、技術分享、市場拓展和項目對接等服務的一種眾創空間。其服務包括:臨時辦公場所、不定期的經驗分享與交流和投資人對接。

創業咖啡館最著名的口號是:

創業者以一杯咖啡的成本,得到一天的免費開放式辦公環境,及其他創業服務。

與其他類型的眾創空間相比,創業咖啡館的側重點在於:一是公共屬性和開放性強,通過舉辦創業主題活動,營造創業氛圍,吸引、集聚和對接創業資源,參與者包括創業者、投資人、服務者和對創業感興趣的市民等;二是盈利方式除了部分參與對創業團隊的股權投資以外,還可以通過日常經營收入、會員服務收入和活動場地租金收入覆蓋一部分運營成本支出。

嚴格來說,創業咖啡館也可以算是新型孵化器的一種類型,但由於其空間業態和公共屬性有自身特點,所以單獨作為一類眾創空間列出。筆者有關北京和武漢幾個創業咖啡館的調研文章詳見:《非正式創業咖啡的興起》

圖 武漢東湖光谷創業咖啡館的咖啡

圖 2011年4月開始營業的車庫咖啡[11]

5.創業社區(Startup Community)

第五類眾創空間是創業社區,其概念為:

以創業辦公為核心,為創業者提供集工作、社交、居住和娛樂為一體的社區。

創業社區採取了集成式的發展思路,圍繞創業者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創業、工作、居住、社交、消費等需求,在一個社區空間中,通過完整的社區功能配置,如聯合辦公、創業咖啡、創業公寓、運動健身、餐飲娛樂、教育科普等,為創業者提供一體化的創業和生活服務。

與其他眾創空間相比,創業社區的側重點在於:一是集成化的創業生態營造,集聚創業相關的各類資源與要素,服務於創業者的工作、生活、學習和消費,創業投資的短期回報缺乏可以用社區服務的收入來彌補,讓創業、生產、生活和消費形成一個可以營收平衡的閉環;二是將創業作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來吸引服務對象,所以說創業社區的服務對象並不完全是創業者,而是有意願創業,或認可創業生活理念的年輕人。

由清控科創和世聯行共同打造的小樣社區,即按照以上概念,採用了開放、合作和管理輸出的理念,來整合了創業服務生態系統,滿足年輕創業者的辦公、居住、社交和消費需求。

圖 小樣社區的運營理念[12]

以上五類眾創空間基本可以包含當前市場上出現的眾創空間的主要類型,其共性是為大眾創新創業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創業服務平台,從下表中可以看出他們的差異。

以上即為眾創空間的概念辨析。

總體來看,中國的眾創空間在國家政策的帶動下,出現了多樣化發展的局面,主體繁多、類型多樣,大學、政府、科技企業、投資機構、媒體機構和地產企業,都在根據自身的優勢資源,探索眾創空間發展的差異化路徑,服務於創新創業時代所釋放出的大量創業需求。

當然,這一波兒眾創空間興起,也伴隨著中國產業地產市場的轉型,之前各地產業園區的粗放式發展,造成了不少辦公空間的空置,一些對創業孵化並不熟悉的空間持有者也在嘗試探索眾創空間的發展模式,不乏依然抱著當二房東的心態,想繼續通過傳統收租金的方式來實現盈利的,造成當前很多眾創空間只是傳統孵化器的延續。

應該說,由於政府的鼓勵與扶持,眾創空間數量增長迅速,但水平參差,針對創業者需求提供專業服務的質量亟待提升。需要通過市場機制的篩選,留下更加專業的創業服務平台,能夠持續地高質量地服務於創業企業的成長與發展。

那麼,從技術變革和文化演進的角度來看,眾創空間未來的發展趨勢會是如何?眾創空間的功能和空間設計應該遵循哪些理論?國內外眾創空間的發展有何差異?北京的眾創空間發展現狀如何?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兩篇文章《眾創空間發展的理論基礎與未來趨勢》、《北京眾創空間發展現狀調研》中與大家共同探討。

(本文系首都區域空間規劃研究北京重點實驗室研究課題《北京市創新空間發展戰略現狀及規劃》部分研究成果,首發於果說微信公眾號ifruitalk《為什麼眾創空間會有那麼多兄弟姐妹?》。文中圖片除腳註標出以外,均為作者調研自攝圖片)


參考文獻

[1] 安宇宏. 眾創空間. 宏觀經濟管理, 2015,(4):85.

[2] 呂力,李倩,方竹青等. 眾創、眾創空間與創業過程. 科技創業月刊, 2015,(10):14-15.

[3] 付志勇. 面向創客教育的眾創空間與生態建構. 現代教育技術, 2015,25(5):18-26.

[4] 引自維基百科Hackerspace詞條

[5] 引自Make雜誌中文版

[6] 引自Kongkiat博客

[7] 引自維基百科Coworking詞條

[8] 引自維基百科企業孵化器詞條

[9] 引自新華網對新型孵化器的介紹

[10] 引自36氪網站博客文章

[11] 引自車庫咖啡網站

[12] 引自清華控股網站


這應該是第一次在知乎上回答這麼長的答案,從虹橋機場起飛到雙流機場落地完成。

---

首先回答題目的問題:

  1. 眾創空間是什麼

眾創空間是2015年由李克強總理提出的新辭彙,它囊括了傳統意義中的諸多物理空間類型,如孵化器和聯合辦公等。簡單來說,眾創空間必須符合的條件有:

1. 必須有一個物理空間;

2. 必須在日常運營中體現和推行創新行為;

3. 無論以何種模式,空間應該能獨立自負盈虧正常運營。

  1. 眾創空間的運作模式

從空間運營面對的群體來分,依次分為:

1. 咖啡廳;

2. 閃店空間/創客空間;

3. 加速器;

4. 孵化器;

5. 聯合辦公空間;

6. 創意辦公 ;

7. 創意園區。

咖啡店作為眾創空間的運作模式為:日常運營中客流與用戶大部分為咖啡店的消費者,空間為消費者提供工作與短暫休息的地方。部分咖啡店會獨立為有辦公需求的客群設計獨立辦公空間,在咖啡店內提供可調整的桌椅甚至可移動的牆面,為空間用戶提供會議、活動等辦公需求。

  • 例如: 3W咖啡 ? 3W咖啡 (北京)、 WORKCAFE (上海)

閃店空間作為眾創空間的運作模式:空間部分日常運營方式為咖啡館、餐廳、健身房、小工作作坊、畫廊等。特定時間中,為用戶提供獨立運營或協作運營空間的可能,比如在餐廳非工作時間由某位廚師主持的美食教程,其食譜則被選為菜單之一,在工作時間銷售給食客,廚師得到分成等。又比如工作坊平時展示與銷售設計師的成品時裝,而設計師則可能就在工作坊隔壁有自己的工作室,可以允許客戶進入空間進行參觀甚至動手自己做。

  • 這個案例就比較多了,比如VANCASA(上海),以及 Bespoke San Francisco (紐約)

創客空間作為眾創空間之一,其特定的模式指「提供硬體研發製作的空間」,

  • 例如 新車間 ? 新車間(上海), 北京創客空間(北京), 柴火創客空間(深圳)。

加速器作為眾創空間的運作模式:空間運營方為團隊及個人提供專業的成長流程,其中不乏涉及leanStartup(精益創業)和強調GrowthHack(增長黑客)的創業模式。空間運營普遍由這些必要因素組成:

  • 團隊的創業意向書將被審核;

  • 空間將持有項目的部分股份;

  • 多個團隊將統一參加空間活動,例如路演及推廣宣傳等;

  • 經過一定時間內的成長後,不合格或關閉項目的團隊成員可能加入其他團隊;合格的團隊將畢業離開空間;

  • 從早期項目加入空間的時候,就有創業導師團隊對項目進行指導和幫助。

  • 例如:36氪 氪空間(上海)(全國),中國加速 Organization Info(上海)

孵化器作為眾創空間的運作模式:空間和加速器的模式比較類似,但在每個環節對創業團隊的管理相對獨立,團隊加入空間以及離開的時間沒有硬性規定;傳統孵化器也從各個領域區別開來,有垂直孵化教育的,硬體的,也有孵化醫療和餐飲的。孵化器屬於眾創空間中覆蓋物理空間相多較多的一種。

    • 例如: 飛馬旅 ? 飛馬旅(上海), InnoSpace(上海)

聯合辦公作為眾創空間的運作模式:與孵化器的區別是,空間運營方單純提供物理空間的租用,不收取團隊的股份作為回報。孵化器和加速器提供的創業支持,在聯合辦公空間轉化為空間服務,選擇性的提供給用戶。聯合辦公是眾創空間中較難快速盈利的一種,但聯合辦公是整個眾創空間的靈魂所在,文化起源。聯合辦公空間對入駐團隊的篩選是為了增加團隊協作的可能,而不單純為了空間盈利回報。空間文化的運營更考研空間中社區經理的個人能力。這裡必須要說的是聯合辦公這個詞,是由 People Squared 聯合創業辦公社帶入國內的。

    • 所以聯合辦公的案例首選便是聯合創業辦公社(上海),以及WEPLUS,和非常有名的WeWork(美國)。

創意辦公作為眾創空間的運作模式:傳統意義中的服務式辦公的升級,主要運營模式是,提供小辦公室出租,提供統一的辦公室助理服務。升級後的服務式辦公更注重提供傳統的企業服務,為客戶解決工作和生活的部分問題,例如住宿、健身等。許多由酒店運營者和服務式辦公運營者打造。

    • 例如 勵業 LiYEAH(上海), YOU+國際青年社區(優家)(上海)

創意園區作為眾創空間的運作模式:除了傳統意義中的價格低廉的物業租金,部分創業園區也提供以上模式提供的創業服務。園區擁有物理空間中的優勢,可同時提供諸多上述類型作為園區的一部分,提供給園區內的客戶。為創業者提供從早期到後期的物業及其他創業服務。

這些運作模式的一些共同點:

會員制:許多空間是面向特定會員開放的,空間獨立會員能進入及使用空間品牌在其他地區的空間產品。

  • 例如 裸心社 ? nakedHub(上海), 創合靜安社區(上海), baseCO 安福路店(上海)

活動:活動是空間日常運營中必要的一部分,空間運作的模式可能為:合作模式,免費為一些社群運營平台提供場地,如德必(上海)為WorkFace提供的場地;收費模式,空間為活動方提供有償場地使用,從活動的茶水盈利,提供活動空間和投影等硬體支持。

  • 這類模式的平台可見WeVenues(上海),【雲SPACE-活動場地專家】一鍵租場地(上海);自運營模式:空間為空間內的用戶組織活動,如路演,lunch and learn等小型分享會,集市等。

公共辦公服務:眾創空間與其他物理空間不同的地方在於:能為使用者提供統一的硬體或軟體服務,這裡軟體偏指人為的服務。硬體服務包括:提供統一的休息區域,比如健身房使用權等;提供列印和會議相關需求的商務硬體,比如印表機,投影器材,遠程會議等。軟體服務包括:提供統一的人才、財務、註冊、IT支持、服務上門等支持。例如:知果果,快法務,七牛等。

創新服務:創新創業的一些特殊性質,需要在研發或生產的過程中使用到一些硬體。這裡就包括3D印表機,VR設備,醫療器械,車床等。許多眾創空間都有提供非常完整的器材租賃服務,為用戶從早期設計到後期運營銷售提供支持。

關於眾創空間的利潤空間,可以從其運營模式分類:

  1. 會員制,類似咖啡店和理髮店的會員卡,收取一定的會員費,按月或消費服務抵扣。適合所有空間。
  2. 場地服務,依次或時間收取場地使用費。適合咖啡店提供活動場地,閃店空間提供商品展示的空間等。
  3. 項目占股,部分空間給予免費租金和其他創業服務,以此換取團隊5 - 30%的股份。占較高股份的可能還包攬早期IT支持技術活兒,為團隊研發demo或運營推廣等服務。適合除了創意辦公和園區以外的空間。
  4. 項目投資,對入駐團隊後期的資金投入,通過項目後期退出或上市盈利。
  5. 政府補貼,雖然政府補貼是違反中央推廣眾創空間的根本目的和意義的,但在許多地區仍然作為政府支持雙創的發展力度,吸引眾創空間在當地落地。

關於眾創空間的發展前景:

  1. 文化:創新思維和創新模式普遍存在於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國早期的思想家,墨家文化的建立者墨子,就是歷史上一個具有創業精神,同時也推廣創業創新的人物之一。而在90年代,各地盛興的創業園區,也為創業創新提供了歷史基礎。
  2. 市場:具體這裡就不展開說了,關鍵字有:產能過剩、人口紅利下降、城市人口壓力增長等,為中國的整體行業向創新創業轉型提供了巨大空間。更好的分配城市空間,提高物理空間的使用率,眾創空間的特性為這些改變帶來了可能。
  3. 資本:和股市及房地產投入相比較,資本從空間投入創新創業獲得的回報不僅僅是資本回報,其中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 和對環境、能源、教育、醫療、農業、工業做出的行業貢獻也是不可估量的。
  4. 人文:傳統行業在過去的時間裡形成了相對封閉的業務模式,企業間互相競爭升級成了行業間的惡性競爭抑制了發展。創新創業提倡的多元化,多樣性,協作交流,共贏互利將被更多人所接受,並且帶入日常辦公與生活中。人們渴望獲得其他人的經驗,嘗試新鮮事物,對自我能力的提高不僅僅停留在多學一種語言,多學一個技能,開始朝使用這些技能發展。眾創空間為擁有多重能力,善於溝通,重視團隊協作的個人和團隊,增加更多機會與可能。

眾創空間這個新興業態符合市場的需求,正好我們國家政府支持與推動,接下來就看各地空間運營商如何落地與實施了。聯合辦公的方式,創新的思維和成長空間,過去30年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問題,都是眾創空間未來的市場所在。保持開放的心態,維持溝通與交流,提倡協作與創新,為每個創業者提供長期有效的服務,相信每個眾創空間都會做出自己的特色。

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最好的時代。

----------------------- http://mozzos.com ----------------------------

墨社 Mozzos 為早期創業者打造的選擇空間的工具,對接創業團隊和資源的設計平台,以及鏈接創業資源的商店。


這個要好好答一下

今年兩會以來,眾創空間,創客空間等詞頻繁出現在各種媒體,那麼眾創空間究竟如何運作,或者說要為創客提供哪些服務;運作者的利潤空間在哪裡;創客空間的發展前景會怎樣?

提供什麼服務

我拿幾家舉例子

3W 3W 創業服務平台

氪空間氪空間 | 36氪

科技寺 科技寺

總結來看:

  • 帶你進圈子

  • 提供基礎行政類服務或者諮詢(招聘,法務,市場,財務,社交)

  • 對接投資人

  • 公關包裝定位類服務

  • 其他等資源的對接

注意:但是根據不同空間能帶動的資源不一樣,具體還需要實際考察。有些只是掛羊頭賣狗肉,創業還是自己創業,如果眾創空間真像包裝的那麼好的服務,你豈不是創業創的太容易。

獲取利潤的幾類方式

  • 1-收租金:

總體入駐率較高,高於60%才能盈利

重磅!起底北京眾創空間:扎堆中關村望京CBD,全市均價約1680元

重磅!起底北京眾創空間:扎堆中關村望京CBD,全市均價約1680元

  • 2-拿政府的補助

職場思考:眾創空間「斷奶」之後怎麼活?

職場思考:眾創空間「斷奶」之後怎麼活?

報告稱大部分眾創空間失去政府補貼就難以存活

職場思考:眾創空間「斷奶」之後怎麼活?

眾創空間泡沫調查:運營者賺取政府補貼卻無孵化項目

http://finance.qq.com/original/zibenlun/startup_space_survey.html

  • 3-拿投資/戰略投資

眾創空間:如何克服「成長的煩惱」

眾創空間:如何克服「成長的煩惱」--新聞報道

我國有500餘家眾創空間 多數拿不到投資

我國有500餘家眾創空間 多數拿不到投資

  • 4-投資入駐早期項目

成立基金投資,通過低廉的租金和一些資源和公共服務吸引創業者入駐,投資其中的一些很早期的創業項目,但是一般拿的股權比較多。

走訪江蘇:「眾創空間」為何一夜火了?

走訪江蘇:「眾創空間」為何一夜火了?

獲得騰訊眾創空間投資的千萬級天使輪融資,社交App「誰」想用擦肩而過的真實行為做交友匹配

獲得騰訊眾創空間投資的千萬級天使輪融資,社交App「誰」想用擦肩而過的真實行為做交友匹配_36氪

前景:

這個我不會看


我們是張江高科這邊的醫療孵化器,自己也在經營著眾創空間,也去過上海的幾個比較知名的眾創空間。

1、什麼是眾創空間?眾創空間就是在一個開放的空間內,很多創業團隊在一起辦公,然後眾創空間提供公共的會議室,休閑娛樂,列印傳真等公共設施,同時有很多公共的培訓活動,提供一些收費的服務,比如代理記賬,公司註冊,交社保,招聘,投融資等,因為這些是大家共享的,能降低創業者的運營成本。因為很多公司共用一些設施,租金會低很多,按工位算,比如500元/工位/月...同時還有很多夥伴類似的團隊在一起,氛圍非常好,特別是互聯網公司,你追我趕的那種氛圍,在眾創空間里是比較合適的。眾創空間其實像是很多公司共享的後勤部門。

2、演化:現在的眾創空間我感覺是從兩個方向上變化而來的,a.從創業苗圃變化而來,以前的苗圃就是一張桌子,一部電話,你就可以開始創業了,開始把你的Idea進行商業化的地方,我們孵化器08年就有苗圃了,那是就叫創業苗圃。b.創業咖啡的衍生 一杯咖啡,可以在咖啡館辦公一天,其實都是很像的模式 c.互聯網時代的商業地產新模式 互聯網的時代,很多行業都在被互聯網所改造,而互聯網公司只要3-4個人就能創業了,而且不需要很大的地方,只需要幾個工位就可以了,之前的商業地產不能滿足大量的互聯網創業公司需求,眾創空間便營運而生了。

3、提供的服務:其實還蠻多,淺一點就是行政、財稅、人力等服務,深一點比如做投融資,獵頭

4、運作模式:感覺最核心的就是股權融資,他們通過低廉的租金和一些資源和公共服務吸引創業者入駐,然後投資其中的一些項目。比如說蘇河匯就是20萬換取8%的股權,模式或許有不一樣的地方,但是獲取股權是核心。我去過5-6個眾創空間,聊下來,他們在租金上都是虧本的,都要通過服務來收取些費用,通過股權投資獲取遠期的回報。當然很多大企業的做眾創的訴求不太一樣,運作自然不一樣。

5、未來,可能這是互聯網時代商業地產的模式,是順應時代而生的,下一個時代是什麼時代呢?不清楚

6、幾個我參觀過的眾創空間,

A、騰訊眾創空間,在田林路上,那邊交通還可以,裡面裝修的很爛,但是人很滿,打聽了下是免租的

,想要進入的比較難的,當然騰訊是有錢有資源的。

B、太庫 ,位於張江高科的長泰廣場,豪華的裝修,不收租金,但是每人每月收1200元服務費,他們在矽谷、以色列、韓國、等地有7個眾創空間,在一步步擴張中,背後老闆是華夏幸福,專門建造產業新城的公司

C、聯合創業辦公社,這個地方蠻有意思,他們不提供任何服務,他們在國內有10處眾創空間,裝修別具風格,他們招商對象是基於共同的興趣,感覺是最有文化的眾創空間了

D、醫創空間,是我們孵化器做的,雖說醫療很難移動,但是我們也在近我們的所能,降低創業成本,讓創業者獲取資源變得容易,讓創業變簡單。我們提供的硬體:咖啡館+工位+微型實驗室+會議室+共享儀器(PCR實驗室) 服務:投資+創業導師諮詢服務

歡迎指正!一起交流


國內眾創最近特別火,分三類主流形態:

1、資源對接型,典型如:36氪、黑馬,特別對接的是天使投資人。但遇到的最大問題在於:1、能夠具備對接投資人能力的創業者對資源對接服務不再是剛性需求了(互聯網發展最大程度的削弱了信息不對稱的差距,互聯網不僅把投資人LIST了,而且都做了分類);2、在我近1年看的百餘個項目中,一大半沒有清晰的融資規劃,另有一大半對自身商業模式出現的問題已經木然,所以其需要的服務不是融資服務;3、混資源對接圈子的都是起步者或者是找客戶的,混的好的都離開了圈子踏踏實實的做自己的事,在資源對接型的創客中充斥著這樣的起步者或功利者,能找到方向的卻不多,效率低下使得參與人數越來越少。

2、聯合辦公型,典型如:U客工場,號稱「桌子+MORE」。但此類遇到的問題最大,收入的90%以上來源於桌子的租金,高租金和創業客戶的支付能力之間出現了典型的服務不對稱性。在商務類上比不過雷格斯,在創業上比不過其他眾創空間。商業模式四處碰壁,目標客群、運營手段和未來預期均出現嚴重匹配性差距。

3、創業服務型,典型如:酷立方,是面對創新型小微企業的共享空間。其提供了從創業起步到DEMO原型之間的創業服務,其表述為提供了「非核心的本職工作共享」,在實踐中的確也大幅提高了創業企業的運營效率。但其是從科技園運營服務體系領域進入眾創領域,具有不可複製的先天優勢,屬於可遇而不可求型。


我認為眾創空間不過是在借國家提倡創業的東風做起來的房地產業。

無論規模大小,都依靠著政府扶植,當然,這是

國內的房地產業的特殊性。

我本人接觸過一些做這方面的人,傳統房地產思維居多,還有少數從互聯網轉行過來的,很多投機者,覺得自己看到了政府風向,或者以為是藍海。我個人是不相信有那麼多創業者需要辦公空間的,這個領域早就是供過於求了。

當然,這波破產了,還有下一波前仆後繼。

利潤來自政府扶植,租金,附加服務收費。

前一陣新加入的行業大牛更讓人瞠目結舌,帶著原公司一批房地產人加入,把美國的wework研究了一下,立馬放到中國。說是有多懂,其實並沒有,但是人家資源多錢多,一把就扭住了行業風向,坐等上市撈錢,把真正有個性有格調的眾創空間瞬間壓榨了。

自己手筆這麼大就別說自己是創業了好嗎……

利益相關:知道一些內幕的路人


算是從業人員,說下我的理解。

在北京、上海這些地方,因為創業氛圍濃厚,高校資源集中,有很多初創的團隊,在最早期的時候會選擇入駐眾創空間。主要好處有,租金便宜或者免房租,很多創業團隊聚集在一起,有創業氛圍,大家相互交流能得到啟發,對自己的項目也有幫助。不考慮實體的話,好的眾創空間應該是一個創業氛圍濃厚的社群,在這裡創業者能夠找到一幫志同道合的同路人,相互交流,產生思想的碰撞。

現在很多眾創空間還擔任了孵化器的功能,提供增值服務。創業輔導,與資本對接,舉行路演之類。

盈利方面的話,靠收房租肯定是不會盈利的。主要辦眾創空間的可能會奔著股權投資去。通過創辦眾創空間來聚集項目,從中培養挑選好的項目,再進行投資,以期後期取得收益。但是這個期限比較長,能夠得到明確的賬面收益可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最快嘴靠譜的還是政府補貼這塊。因為國家的大力支持,現在從國家到地方對滿足一定條件的眾創空間都有挺大力度的支持。這是眾創空間創辦者能夠得到的最直接收益。申請成為市級眾創空間,省級眾創空間,國家級眾創空間,這些都是有利可圖的。

政府支持眾創空間的發展主要是奔著扶持企業,產業轉型等目的。在北京、上海這些地方大家還能經常見一些耳目一新的項目,但是在一些三線城市的眾創空間,項目質量也就乏善可陳了。眾創空間也就成為了單一的物業租賃差不多的窘境了。甚至都找不到靠譜的入駐團隊。

我所在的孵化器在業界還是比較不錯的,但是複製到地方問題也是多多的。淪落為物業了。在拿到 政府補貼的同時,怎麼能夠發揮出自己在地方產業升級轉化方面的作用,還是需要很多路要走。


這個必須答!

很多眾創空間存在是因為政府補貼,政府輸血一旦停止,他們就會倒閉,完全沒盈利的能力。

個別很著名的除外。

別問我怎麼知道,我有內幕!!!


關於盈利,竟然沒有一個人談到政府補貼。是不敢說還是真的不知道?做眾創的有多少是全靠自己砸錢的?


群租房,二房東,租給沒錢蓋樓又想裝裝逼的創業狗。宣傳口號用的最多的就是,很多牛逼的創業者都在這裡。

其實,作為一個喜歡安靜的工程師,在那個嘈雜的環境,真TM沒心思工作。

價格不比租一個辦公室便宜。

人是多,但是真正能幫到你的基本沒有。


眾創空間的本意是一夥有創意有工程實現能力的傢伙們匯聚在一起的地方,是一個技術人員聚集的地方。但眾創在國內是完全變了味道,變成了集房地產、風投、孵化等集亂七八糟於一身的四不像,說好聽點就是中介服務機構,跟真正的技術和工程實現一點邊都不沾。


另類的房地產


Nexus空間環境好 而且空間那種氛圍真的很棒 空間裡面的團隊完全沒有隔閡 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互相幫助互相交流 而且Nexus還會經常舉辦各種活動比如uug 紙上遊戲工坊 gamejam等 好玩又能結交到很多朋友 杭眾創空間首推Nexus

一個很國際化,很多遊戲,很多活動的空間。


自己就找過好幾個眾創空間,在一個空間呆了大半年,對眾創空間還是挺失望的,幾乎就是個房東。其他所謂的服務都是淺表性的,自己也能輕鬆在網上找到對應的。雖然也搞一些分享會,但也基本上沒什麼深度和價值,很多情況下屬於分享的人出來刷存在感、刷知名度,讓參與者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另外空間的嘈雜超過了我們當初入住時的預料,人多了素質也參差不齊,經常被旁邊的人電話談業務、裝b玩平衡車、開小會等等嚴重叨擾。我入駐的還是國內知名的空間,可想而知其他空間是什麼樣了,我們現在已經準備找單獨辦公室了。


對大多數新創客來說,找錢、找房、找人,找到一個適合平台,往往比有好想法本身更困難。於是在北京中關村,就有一個叫眾創空間的地方應運而生了。

眾創空間的核心優勢是踢開創業前三腳:一是核心技術團隊打造輸出;二是創業項目優化整合;三是資本策略創投。通過徹底解決創業前三腳的核心疑難問題,讓創客零成本創業,低成本發展,利用眾創空間整合全社會力量實現項目高速發展,讓創業好想法 不再是夢想!讓創業不再失敗!


樂叮企業孵化器佔地面積1600平方米。功能服務方面設有研發中心、開放式辦公區、路演室、餐廳、茶藝室、健身房、沐浴更衣室、休息區、休閑區等一系列現代化基礎設備。在空間的設計布局和服務體系上進行精細規劃,打造了一個具備個性化風格、功能設施完善、服務體系健全、資本優勢突出、開放互動的綜合性企業孵化器平台。完善的功能設施和健全的服務體系,讓創業團隊實現拎包入駐辦公。

樂叮企業孵化器的核心價值不在於辦公場地的提供,而是在於其提供的輔助創業創新的服務,比如免費培訓、創業輔導、政策諮詢、創意路演、投融資對接、人力資源、財務、法律諮詢等綜合性孵化服務。

樂叮企業孵化器更加註重為孵化對象提供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的服務,「入孵不一定入駐」,入孵企業即使不進駐孵化器,依然可以提供孵化服務。在孵化過程中,為孵化對象搭建功能性資源整合平台,通過不同資源的整合,為創業者完善創業基因、優化創業路徑。


就是給初創者提供一個辦公場地和各類資源對接服務,協助企業的發展運營。有想法要創業的人聚集在一起工作。簡而言之就是房東升級版,靠收取房租和服務費來盈利。


很簡單啊,你從字面上就能理解了,「眾創」就是「大眾一起創業」,想想咱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能明白了吧。「眾創空間」,顧名思義,就是大家一起創業的地方啦。因為很多人在創業時,缺資金、缺技術、缺各種各種,所以眾創空間主要就是為創業者提供各種創業服務的地方。

現在市場上眾創空間主要分為媒體型、服務型、地產型、活動型等等幾大類。

1、媒體型,代表有氪空間,背後是36氪的媒體資源,就是通過媒體幫創業者宣傳名氣,然而吸引投資。

2、服務型,代表有創客邦,背後是具有十幾年孵化經驗的火炬孵化集團,所以社會資源和服務能力很強大,能夠幫助小微企業解決從創立到發展各階段的困難。比如推出商業計劃書撰寫培訓,幫助剛剛創業的團隊理清商業模式,獲得投資人認可;聯合100多名創業導師、成功企業家還有高校,組織各種培訓,幫助企業突破技術障礙,提升創業技能;還有每個月固定的投融資路演,為企業提供10億創業資金,還幫助企業尋找投資人等等。

3、地產型,代表有優客工場。這一類眾創空間出現還不久,創始人一般都比較有名氣,所以具有一定的名人效應,但畢竟因為出現不久,所以具體能為創業者帶來什麼幫助,還有待觀察。

4、活動型,代表有3w咖啡。這一類眾創空間主要就是大家在一起喝咖啡探討,主要是激發創意,沒有到孵化的階段。如果創業者想創業,但是沒有什麼好的點子,可以去那裡碰撞一下,但是一旦碰撞出了好點子後,最後還是要回歸到真正能夠為創業提供服務的眾創空間里去的。


其實,眾創空間的模式在海外有先例,只是在海外對於空間的定義分為兩類---孵化器聯合辦公空間。現在在國內,大家都自喻為眾創空間,其實是把這兩者有了一個結合,但是從運作模式和盈利方式來看,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方式和目標。

從孵化器來說,其根本的目的是以孵化項目為主要目的來運營。國內比較多的類似科技寺、洪泰、創新工場等,確實已經孵化出了許多非常牛的行業頭部公司。這些孵化器基本都有比較大的基金作為背景,或者有一些是知名高校成立的投資基金來孵化本校學生的創業項目。這些孵化器基本已經拿到很多的融資,也有了自己的經營模式,能夠為入駐的創業企業造血和方向上的指導,優點就是相對比較會參與入駐企業的運營、方向和投資,能夠讓一個懵懂的創業者有比較好的方向去努力。但是他們相對的空間環境就會略差一些,基本對入駐企業都是免費或者象徵性的一些收費自然環境一般,同時在硬體和軟體上就會使用的相對更經濟實惠一些。基本孵化器的周期是3-9個月,就會讓入駐企業搬離,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

從coworking space來說,自從wework這個公司成為潮流的一個標誌以後,國內大量的辦公空間開始湧現,我覺得問題主要面對的是這個領域的辦公空間而問的問題。無疑,現在Wework是全球最大的空間獨角獸,現在也進駐了中國,在上海有三處,北京即將有三處場地,她的估值規模已經是獨角獸級別的,同時也帶來了西方coworking的概念,非常的casual。國內現在有毛大慶的urwork(名字略尷尬),納什、Soho3Q和方糖小鎮為比較知名的幾個連鎖空間,但是同時也有許多小而美的空間也有著非常好的入住率,穩定的粉絲群以及獨特的風格。(終於回到了問題)利潤空間,現在相對還是集中在房租差,即所謂的二房東,基本還沒有作出額外的利潤空間,有些還會有咖啡館、列印等輔助的收入。對於發展,個人覺得還是非常有前景的,作為一個好的辦公空間,在中國房地產改革中應該會有更多的機會拿到更合理的物業來運作,其次中國會湧現越來越多的自雇者,這些公司更多的是微小企業,不會投入太多的固定成本去自己租辦公室,再裝修買固定資產,類似於辦公空間這樣的場所還是有很好的市場需求的。


成都的創客空間都活在新聞里,現實中這些空間對草根創業者沒什麼幫助。


推薦閱讀:

創客們(Maker)的機械或木工工作室做的最得意的物件是什麼?
創客教育如何在校園找到切入點?
你怎麼看創客教育和現在創客空間的建設?

TAG:創業 | 創業孵化器 | 創新工場 | 創客 | 創客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