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戰鬥機格鬥時為什麼發射導彈都是向前發射,能不能設計成向後方發射?


第一、導彈反著掛,阻力很大,影響戰鬥機的機動性和航程。

第二,反著掛的導彈發射出去之後,因為戰鬥機是向前飛的,因此相對於地面,這枚導彈是先減速……速度降到0之後再加速後退……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空空導彈在飛行中,實際上是依靠彈翼和彈體迎角來獲得氣動升力的,如果有一個飛行階段,導彈的速度不斷降低,就很難保證導彈有足夠的升力,當速度降到0的那一瞬間,導彈乾脆biu的一聲,就掉下去了……

現在後向攻擊的空空導彈其實已經有了。後向雷達制導空空導彈不太容易做,但是後向發射的紅外製導空空導彈並不複雜。蘇聯/俄羅斯最先搞出來這個東西,現在美國「響尾蛇」AIM-9X的最新批次也可以打屁股後面的目標。

不過這些導彈都是朝前掛著的,攻擊屁股後面的目標時,導彈朝前飛出去,然後來個180°大轉彎。為什麼會做成這樣,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兩點。

簡單地說,能後向攻擊的空空導彈,就是最大離軸發射角大於180°的空空導彈。


何止向後發射,美帝連360度發射的導彈都搞出來了,它叫Pye Wacket,長這個樣子。

沒錯,就那個圓碟子。

最出美帝要求戰略轟炸機能以7馬赫高速度在高空突破蘇軍防空網,並且在要地丟下核彈,作為該款轟炸機的攔截飛彈自然也要求能不減速以7馬赫的速度射出並命中目標,似乎試驗中達到了5馬赫的速度,最終有沒有達成7馬赫就不知道了。

XB70長這個樣子。

導彈像光碟存放在光碟盒一樣存放在發射架上,需要發射的時候導彈會一邊旋轉一邊上升至發射口(原設計是可以水平360度以及垂直90度旋轉,試驗的時候為了方便機電系統維護,限制水平180度旋轉),以2馬赫的超高速發射出去。本來功能是攔截射向XB70的導彈,後來經過理論驗證,以超音速射蘇軍飛機甚至於地面目標都會有不錯的效果。蘇軍研發米格25主要目的是反制XB70(然而還沒等到米格25研發成功,XB70項目就被下馬了。)

很可惜,U2多次被擊落,美帝覺得高空也不安全,同時隨著洲際導彈的成熟,超高速轟炸機丟核彈不如洲際導彈安全,而戰術轟炸讓也不如B52性價比高,至於說高空偵查準備讓研發中的黑鳥SR71上,這個還在研發的XB70以及Pye Wacket就這麼下馬了。我一直感覺這種蝶形外觀的飛彈是用來射外星人飛行器的。。。不然沒理由在1960年之前要求研發7馬赫360度無死角射擊的空空導彈。。


瀉藥,其實是有的。大部分蘇式現代化戰機都有這個能力的。比如su35後射發射過r73。眾所周知,發射導彈前需要雷達鎖定,,蘇式戰鬥發射後射導彈依靠的的是尾椎雷達,只不過受限於雷達體積,尾椎雷達相比相同水平的機頭雷達弱得令人髮指,所以目前只有俄國人搞過


是有的

俄羅斯R-73M2(R-73RDM2型 【我沒記錯的話,中午百度確認一下】利用的是尾椎上的後視火控雷達進行索敵。導彈發射的時候還是向前的,然後在飛機前方做180機動轉向後面,轉向這個過程導彈最大過載有十個多G,對能量消耗也很大,所以這個導彈是一種近程的自衛導彈。蘇35上應該有裝備,雜誌上一般稱為「回馬槍」,這樣

【感謝知友指正,型號錯誤已改】


如果搞個紅外製導,追隨噴氣口高溫的那種導彈。導彈一發射,就直接朝飛機菊花去了,哈哈哈哈。


衝壓


俄國人搞過 奇技淫巧


因為一般戰鬥機的雷達都是裝在機頭上面的,然後導彈一般都靠飛機記載雷達先行鎖定,然後發射導彈後再由導彈自己的雷達進行引導,從而擊中目標。比如AIM-120就是這樣的工作模式。一般飛機的記載雷達的掃描範圍就是機頭的90度左右吧。不知道F22的雷達有多厲害。

不過好像確實AIM-9X可以360度鎖定,靠的是自己的雷達還是預警機?我不是很確定。你可以自己百度一下。


菊花裝不了雷達,鎖定不了怎麼發射?


推薦閱讀:

戰鬥機被格鬥彈鎖定了怎麼辦?是一定擺脫不了嗎?
既然我國的殲20瞄準F22去的,為何從外觀上看如此的傻大笨粗,是什麼技術和理念制約了殲20?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和硬芯穿甲彈(APCR/HVAP)綜合講哪個更強力些?
半個軍事小白求證某新聞客戶端所評論的中國軍事裝備的現狀,是確有其事還是捕風捉影?
下一代戰鬥機相比殲20和殲31可能會在哪些方面更先進?

TAG:軍事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