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完第一遍後,就不想再次閱讀,怎麼辦?
書讀完第一遍後,就不想再次閱讀,怎麼破?
別破了,讀完一遍就不想再看,說明這書根本不適合你,和你內心的習氣不相應
回想起自己去年夏天看《社會契約論》的情形了,那麼短小的一本書,我反覆嘗試了四五次仍然讀不進去,停留在二十頁,最後終於想明白了,內心深處極端實用主義的我是不承認契約精神這種西方政治雞湯的
但是我13年看《道德經》的時候,本來沒想細讀,結果就一口氣看了700遍
書,也是要講究緣分的書是人寫的,你看書,其實就是在和寫書的人對話,聊天兒。你讀完一本書,聽作者嘮叨了半天,然後你一言不發,把他(書)撂那兒,拍屁股走人——這不科學呀!
哈哈,說句笑話先。
我在寫作,為什麼如此重要里提到了一個朋友的觀點:.學會思考 (評論: 暗時間)摘錄:
我認為不論哪種寫都很必要,人好比一方湖泊,有水流入,也需要有水流出。閱讀是吸收,寫作是釋放,收支平衡,方為健康。
一旦你拿起筆,打算就你讀的這本書寫點啥,你就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得重新打開這本書,因為當你想反駁作者的一個觀點時,你會有些吃不準自己到底是否理解了作者的意思,反駁得是不是有根據;當你想引用作者的觀點來佐證自己的想法時,你又可能得去打開這本書,看看作者是不是如你記憶中的那樣說過這樣的觀點。
我現在的一般做法是:打開書之前,看看書名,猜這本書寫的是什麼,然後看目錄,了解這本書大致想闡述的觀點或描述的故事。進而問自己:目錄上內容不少,我從哪兒開始看呢?
有人說自己讀書總是從頭開始看,我從來不認為這是一定之規。我贊同先花點時間看看目錄和大綱,看完後,具體從哪個章節開始讀,可以參考作者的建議(比如用心的作者通常會給出一份導讀),也可以自己定規矩。閱讀一本書,也像是走進一棟房子,你當然要從大門口進去,而這大門口就相當於書名和目錄,等進了大門,誰規定你必須從客廳或書房開始參觀呢? 你想先看看主人家的游泳池又有何不可?
參觀主人的房子時,可以欣賞,也可以搖頭。讀書也是如此,或贊或嘆,盡在你的掌握之中,但,你要把它們表達出來,藉助筆(鍵盤)是特別好的方式,正如劉未鵬在暗時間 里講的:書寫是為了更好的思考。
題主現在讀完一本書就不再翻閱,客觀上也許是因為你讀的書不是你感興趣的書,主觀上則有可能是你沒有養成拿起筆和作者對話的習慣。
一旦你開始拿起筆表達對書中作者的觀點的贊同、質疑或反對,這本書便起到了激發你思考的作用,思考會引出一連串的問題,這些問題會促使你進一步翻開這本書,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弄懂了作者的意思,如果這本書給不了你答案,還得找什麼樣的書來補充? 等找到其他相關的書時,你有可能又會把找來的書對照著原來的那本書一起讀,讓自己的思考更具有擴展性。
而拿起筆來記錄自己的思考,並不需要多麼正式的格式,可以先記錄一些關鍵詞,打打草稿,讓思考有個低時間成本的開始。
舉個例子,前段時間我正在讀一本人物傳記:
我的青年時代 (豆瓣)一邊讀,一邊隨手做了這樣的記錄:魯賓斯坦傳記閱讀札記:
3月9日(1.5小時,30多頁)巴黎文化圈的怪現象:寫評論的兩極分化(趣事:不看好的變得看好)經紀人備受巴結跨界融合:沙龍文化
(對比一下《我與蘭登書屋》)經紀人與藝術家的矛盾與衝突及合作:金錢分成;固定月薪藝術家會遇到的種種挑戰魯賓斯坦與家庭割不斷的聯繫:矛盾心理(根,但又限制)開放的心靈,不斷遇到誘惑與挑戰,但總是遇到貴人敢於嘗試但又懂得自製——總是知道什麼對自己有利音樂會上的「狡猾」——激發聽眾的想像(如何能看到當時的評論)(要讀描寫那個時代的文學作品和其他人的回憶錄)他的社交圈,他的密友圈,知己猶太家族讓我感到的親切(龍應台的描述:人的味道)
今早,我發了一條微博:
微博里談到的是這本書: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每年我都會重讀這本書,思考孩子成長過程中自己的理念是否有調整,行為和理念是否有偏差。想要重讀也不難,因為我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時,就隨手在微博上做過一些摘錄,目的是為了提醒自己。所以,每次重讀時,我就會到微博上搜索自己的書摘,回顧自己當時重視的這些觀點,以免歲月流逝中淡忘了:(以下是微博截圖)此外,關於讀書,我還寫過一些相關回答,題主或可看到,這些問題,都會促使我重新打開我早就讀過的那些書:
如何找到好書?有什麼技巧或建議?你有什麼相見恨晚的知識想推薦給年輕人?
如何使女友愛上讀書? 我能娶一個我不愛的女人么?上面談的都是針對題主的提問,How to do. 但是,在回答How的問題時,其實還有必要深入追溯一下,為什麼題主會有讀完一本書就不想再翻開的習慣,而我認識的這些人,他們全都有反覆重讀一本書並堅持寫作的習慣。我自己也有反覆重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習慣。
我在這個回答里試著做了一些分析:怎麼尋找自己內心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很正常。
目前的其他答案都在找借口,什麼叫「多讀其他書,總會找到你喜歡反覆讀的」,這種車軲轆話完全是在敷衍。
一般來說讀書分為兩個目的:
1.學習。這類書多是知識類的,有系統體系的。學了以後是肚子里的真材實料,能改變你的三觀,提升你的技能的書。這類書你不反覆讀反覆思考,那你學不到東西實在怪不得別人。換句話說,這類書你就必須反覆讀,你不想反覆讀,你就得不到你想要的提升。你不想反覆讀,是你個人的懶惰。不要給自己找太多借口。2.消遣。小說,歷史小故事,百科全書等等,這類書其實就是你消遣用的,消磨消磨時間,抒發抒發情懷,增加一些知識點。其實對改造自己,提升自己,認識世界並無太大的用處,充其量是陶冶陶冶情操,增加一些談資而已。這種書,對於自己喜歡的,自然可以多讀讀,受其文氣的熏陶,自然也會自己有一些影響。但是,反覆讀就沒有那麼必要了。
我猜題主應該說的是第一類書,你不想反覆讀你就學不會,還是別給自己找理由了。別聽情懷黨的忽悠,拿起課本繼續啃吧。.
所有的閱讀都應該設定一個「目標」,用目標激發自己的主動性,並用來考量自己閱讀後的成果。很多時候你認為自己讀書沒有目標,但是不自覺中,其實你已經設定了一個很低的目標:「把書翻完」。所以當你把書翻完,潛意識裡,你已經認為自己完成任務了,自然就沒有再讀一遍的動力。
可是問題是,對於這樣低的目標,你又能指望自己有多少收穫呢?
解決的問題也很簡單:給自己一個明確、可量化、不那麼低的目標。.第一,不是所有書都值得讀第二遍第二,不是所有值得讀第二遍的書是你現階段需要讀的
第三,如果不是以上情況,那就是你還不知道自己為啥要讀某一本書。你要先解決這個問題,然後你會發現對自己真正有用的書籍你會很自然的看第二遍甚至第三四五六遍的。
書我都幾乎只讀一遍。為甚麼要再次閱讀?
冒昧揣測一下,題主需求,好書/需要讀的書的話,可能是因為沒有找到G點,認知水平不夠,知識框架體系沒有建立起來,沒有產生共鳴或者自己新舊知識碰撞有所感觸,所以無感,不願意讀。
建議多讀書,多反思,參看名人前輩讀書經驗。
《如何閱讀一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 (豆瓣)網上也有各種電子版下載,不過我是買了實體書慢慢讀的(電子書讀得不舒服斯基Orz歷代名人的讀書方法
再舉幾個例子。。。。。。。。。。。。。。。。。
羅文益,采銅,周筠的相關回答(排名不分先後。。
怎麼提高信息轉化率? - 羅文益的回答對於世界的抽象認識與複雜性研究,你有哪些心得和書籍推薦? - 羅文益的回答如何說服自己去做一件需要較長時間周期、必須堅持做才能做好的事情? - 羅文益的回答哪些思維方式令你受益匪淺? - 羅文益的回答怎樣做到六根清凈沉下心學習? - 羅文益的回答你有什麼相見恨晚的知識想推薦給年輕人? - 采銅的回答
大學兩年讀了大概 200 本書,為什麼感覺讀書的價值還是沒有體現出來? - 采銅的回答如何找到好書?有什麼技巧或建議? - 周筠的回答
知乎上那麼多人極力推崇讀書,那麼為什麼不把上知乎的時間都用來讀書? - 周筠的回答呃,其實有很多給我啟發的人,以後再補充吧我曾經也有不想再讀一次的書,可是過了幾年隨手拿出來一翻,就又讀進去了。我認為其實同樣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讀書,感受不同的呀。不用強迫自己非要讀第二遍,時機到了,緣分到了,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我的經驗是這樣的:因為我讀完基本上這本書說的啥就差不多記得了,所以如果以後的學習或者閱讀裡面想到了某些東西和這本書有關,然而我不是很明確的時候,或者有了新的想法的時候。會回頭接著看一看~所謂閱讀成體系,大概就是這樣吧~
偵探小說《福爾摩斯探案集》,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但看完一遍就不想再看了,因為已經知道結局,沒了興緻了。
《圍城》《傲慢與偏見》《受戒》《邊城》就那麼點故事情節,但文字耐讀,語言優美,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覺。題主不妨試試。本答案不涉及學習類書籍,僅限文學。如果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把最近買的書看掉」、「把某某書單的書都要看完」,那往往會不想讀第二遍——拖慢了進度嘛。
但如果是為了體會一本書中的樂趣,那有好多書讀第一次時並不能完全體會到有趣之處,第二次甚至第三次閱讀時才會會心一笑,暗自叫好。
當然,很多時候不想讀第二遍還是由於書本身不適合再讀,或者淺顯,不那麼有趣。一本書無法激起讀者再次閱讀的興趣,不能怪讀者。
勤寫旁批
就把它放在廁所里
讀完了,沒有誰規定一定要再讀啊。雖然很人多說,有些書要一讀再讀,但是你不喜歡,你就無需這樣。讀書是為了愉悅自己,第一遍,愉悅過了就夠了。第一遍完全沒愉悅,更沒有必要讀第二遍了。
別著急,要經歷過許多次擦肩而過,才知道何謂相守!
那就不要讀啊!!很多書就是看一遍就過的!!這事跟男女有共通之處!!有些妹子約一次就夠!!有些就是怎麼日都日不夠啊!!
讀書是有層次和節奏之分的。
層次是因為你不同時期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你今年認真讀了一些書,明年再來看其中一本的時候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又或者,你今年受了某些刺激得了抑鬱症過得渾渾噩噩,那你很可能會發現以前以前感受挺深的一本書,現在看不懂了。這也說明好的閱讀能力是通過訓練(刻意或者無意)保持和提高的。節奏是讀一本書有些地方重點讀,讀多遍。有些地方則略讀或者跳過。反之通篇以同一種速度來讀,就變成了掃描文字。以這種方式看完一本書,你會覺得自己已經讀完這本書了,同時又沒看到什麼有意思的東西,這樣往往是不會再想看第二遍的。有節奏的讀書是提高閱讀層次的重要環節。我想如果題主有節奏的讀一本書,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因為當你讀完的時候,重要的,有意思的地方其實你已經比較熟悉了。想到就翻翻想看的部分就OK了,沒必要再通讀一遍。如果達到一定閱讀層次,那些你覺得值得的書,你一定會再讀,反覆地讀。那些你覺得不值得的書,沒看完你就會毫不可惜的扔在一邊。代表那本書不夠吸引你,看其他本吧
其實看書這事兒,難就難在把書拿起來,翻開。當你真打開書看過幾頁之後,後面的閱讀基本上是水到渠成的(對我來說)當然看書的內容和地點也很重要,像很多書尤其是工具書,裡面內容晦澀難懂,我就只能放棄了。再比如說躺在床上看書,姿勢不對對眼睛不好,而且看幾行就特別容易困,尤其是連續看書一小時以上,且一本書還剩二三十頁的時候,那時候看書質量不高,基本上是一目十行,最後作者說了啥都記不住。 書這個東西很奇妙的,和自己的年齡經歷也有關係。這本書你當時覺得不會再看第二遍,或許過兩年你再翻看的時候就會被打動。所以啊,現在不喜歡沒關係,但你隔一段時間可以把舊書拿出來翻翻。或許會有新的收穫。我記得我爸曾經這麼跟我說。假如一本書你看過三遍,那這錢就沒白花。
推薦閱讀:
※怎麼培養好的讀書習慣?
※大家去書店看到琳琅滿目的垃圾圖書是什麼感覺?
※看完後,讓你深深感到人性惡的書有哪些?
※怎樣做筆記(或怎樣讀)才能將書為己所用?
※為什麼要讀書?
TAG: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