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大清相國》這本書?
《大清相國》這本書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的人生道理或是處世哲學?
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以下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有偏頗,看官莫噴!
首先要說明的是《大清相國》本質上屬於歷史小說,其中的情節、人物、事件不免會有很多戲劇性元素,如對高士奇性格、作風的描寫。因此,大家最好還是把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小說本身,對一些歷史故事的真偽莫要打破砂鍋,私下了解即可。
我跟這本書淵源源自我們偉大的王73書記的推薦(估計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從篇幅來看,《大清相國》內容並不長,但裡面的內容,卻如同武俠小說一般,跌宕起伏,文字抑揚頓挫,很多有代入感,每每讀到那些精彩情節的時候,都彷彿置身其中。
《大清相國》最為讀者熟知的也許是「等、忍、穩、狠、隱」五個字。每一個子都彰顯著一種人生哲學,也是陳廷敬用慘痛的經歷換來的教訓。陳廷敬這廝用現在話講就是一活生生的富二代,陳家祖上幾代行商,家業殷實。應該說良好的家庭環境是陳廷敬日後匡扶社稷的根基,你說陳家有錢就有錢吧,可偏偏陳廷敬這貨既聰明還勤奮,真是應了那句話,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勤奮,你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當然,陳廷敬這一路大考小考也真叫人捏了一把汗,不過好在都有貴人相助,陳廷敬差一點就拿下吉尼斯記錄了,可偏偏自己的恩人衛向書在關鍵時刻給了這貨二甲頭名,與金科狀元擦肩而過,衛向書是為愛才的好官,他深知,陳廷敬滿腹經綸,一身正氣,是國家未來的棟樑之材,然而,行走官場幾十年,衛向書更是看多了那些自負經綸的才子們因為過早的成名而迷失了自己,衛不希望陳步人後塵,才出此此計。不信,你看
「廷敬,老朽只是為皇上惜才,依你的才華器宇,今後必定是輔弼良臣,少不得終老官場,世人只道宦海沉浮難料,可你少年得志,宦海無涯,你得慢慢熬呀,你且記住老夫說的一個字,「等」。」
這個「等」字讓陳廷敬度過了在翰林院太多無聊的日子,這不僅讓我想起馮侖的一句話,「偉大是熬出來的」,在我們年輕的時候,許多看似波瀾不驚的日子裡,實則暗藏洶湧,我們唯一應該做的就是修生養性,韜光養晦啊!
陳廷敬實際上並不是每次都能忍住自己心裡的話,因此,在朝中的幾十年倒也吃了不少虧,有道是「成熟的人是既能憋住尿也能憋住話」,陳廷敬也是修鍊的好多年才慢慢修鍊成「忍」術,要知道,那些打小就受聖賢書洗禮的娃子們可滿嘴是仁義道德,匡扶社稷,陳廷敬更是如此,每每看到明珠的兩面三刀,高士奇的貪得無厭,他都忍不住抓住機會參他一筆,然而,常常事與願違,還搞得自己一地雞毛。「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不信,你看
皇上站定,望了陳廷敬半晌,才說:「朕知道你心裡憋氣,人命關天,不是小事,但原告已經死了,兇犯殺了就是,難道你真要朕為這件事處置那麼多的大臣?」
其實,陳廷敬是從皇上的話里聽出了皇上自己的無奈,如果因為這件兇殺案而處置那麼多大臣,不僅國朝無光,皇上自己也會被冠以昏君的名稱。陳廷敬慢慢的也就領會了自己要忍著,忍到合適的時機才能出手。
要說小說單獨拿出這個「穩」字來說,小說全篇只是把陳廷敬做事心思縝密的加以描述,並無詳細描述穩的具體事例,再次我就不在累述。
當然,剩下的兩個字「狠」「隱」也許是全小說最精彩的內容。在小說的後半部分,陳廷敬觀察著事態額發展,尤其是皇上那句「大清哪有什麼相國」這句話就以料定,明珠在皇上面前已經要失寵了,因此,在弘德殿為皇上宣講時,故意選了《君子小人章》一問,以探測聖意。。。。。。。。。。。。。。。。
陳廷敬見時機已到,方才大膽進言:「臣造就注意到,明珠攬權過重」言官進言,需先經明珠過目,不然就會找來謗議朝政的罪名,南書房代擬聖旨,必由明珠改定,不然就說我們歪曲了皇上旨意。。。(此處省略100個字)
皇上氣憤至極,罵道:「明珠可恨」
至於「隱」字嘛!困了,醒了在寫!
書的情節很散,小高潮很多,但是缺乏主線,全書憑著沉穩的文字功底抓住讀者,很多地方值得細細推敲思考。讀書就是重塑自己的三觀,這話不假,這本書尤其如此。官場小說,說盡人心詭譎複雜。
山西讀書人陳敬,順治賜他一個廷字,廷敬廷敬,各中含義一看便知。世間有很多聰明,好多事換個角度也許大不相同,好多人也不便評說。清官不一定比貪官高尚,有些大貪貪的不是錢財,恰恰是與野心相配的權名;貪官也不一定是罪大惡極,也許是世道如此,被逼無奈。皇帝看待某一事的態度可能並不由這件事情本身決定,雖然陳廷敬一直寬慰別人:「黑的不會變成白的。」可是,在皇帝哪裡,黑的卻會變成灰的。《琅琊榜》里梅長蘇曾說他們那個梁帝只關心自己的江山社稷是否穩固,而不管黎明百姓的死活。私以為,梁帝的做法未必有錯,皇帝要保證天下不出亂子,就要制衡各方,可偏偏制衡之術最見不得人。大臣欺下瞞上,皇帝心裡明白,卻偏偏不能嚴辦,只因他還用得著這些人。只要這些人還有用,多大的罪責都參不倒他們。即使將來一日這些人不頂用了,也不能趕盡殺絕,還得顧著後世的名聲。至於感情之事,王先生著墨甚少,臨了一章最值得玩味——忽聽得一個女人說到:「老相國辛苦了。」我猜,這個女人便是當年和著琵琶唱歌答謝陳廷敬的梅可君。兩人的感情微妙地恰如劉和平先生筆下的孟葦和小媽,發乎情,止乎禮。「西風起,黃葉墜。寒露降,北雁南飛。東籬邊,賞菊飲酒遊人醉。急煎煎zhan聲出處催,檐前的鐵馬聲兒更悲。陽關衰草迷,獨自佳人盼郎歸。芭蕉雨,點點儘是離人淚。」梅可君唱的是淑賢,是美人遲暮,更是廷敬。評價《大清相國》,可以從兩個維度:主角陳廷敬和作者王躍文。
縱觀全書,會給人感覺人事多於實事,為人之道多於處事之法。一方面,選擇陳廷敬也許本來就和王躍文的秘書出生有很大的關係,另一方面,這也是我們一向追求的反求諸己吧,無論幹了什麼事情,重要的是內心的覺悟。
先問三個問題:陳廷敬是什麼人?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陳廷敬天生聰穎,即便不是書中所寫本可連中三元,也是萬中無一的人中俊傑(張居正當年號稱張神童,也是被考官人為設了障礙,而同時代的唐寅就沒這麼好運氣,當然,反面例子還有蘇東坡,可見挫折教育很有必要)。陳廷敬從哪裡來其實更為重要。
陳廷敬祖上世代經商,相比較於大多數其他讀書人,他首先擺脫了了金錢的束縛,在對錢的態度上,一開始就高於常人。同時作為晉商之後,從小對經商及權錢關係的耳濡目染,也為他準備了一份經世之才。
最後,陳廷敬幾乎走了後人眼中的一條完美的人生軌跡,即,他是什麼人,從哪裡來基本上決定了他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典型儒生,立功立德立言,至君堯舜青史留名自然是他的追求,同時作為大戶商人之後,家族的基業長青自然也是他與生俱來的使命。而這兩件事,他都完成的幾近完美。其個人成就自然不用說,其後人在共和國還能在政商兩界有一定的影響力,單憑這一點,他也不輸曾文正啊。
最後回到小說本身,作者給我們勾畫出的世界不敢說能還原當時的官場,但是他在地方政府里見到的宦海風雲卻是貨真價實的,至於哪裡寫古,何處喻今,不妨把這部小說比成國畫,看山看水憑讀者境界了。
高鐵上手機打字,想到一出寫一出,有點亂。整本書非常吸引人,我看的非常快,陳廷敬為人謙虛,做官清廉,處事有餘地,對朋友寬厚,對朝廷衷心,對貪官污吏狠心,在朝廷當官幾十載,可謂也是起起落落,慢慢看透官場,看透為君之道,衛大人教他「等」,岳父教他「忍」,自己悟出「穩」,被逼出「狠」,媳婦點醒他「隱」,可謂官場精髓,陳廷敬一生為天下百姓,為當朝皇上,不曾做過愧對百姓之事,皇上稱他「完人」,可見對他的敬愛,文章最後寫到陳廷敬問媳婦書上什麼鳥在叫,看到這裡我不禁哈哈大笑,痛快。
哈哈,剛看完,心中還是挺痛快,愚見。剛看完來知乎看看其他朋友對此書評價康熙評價陳廷敬「幾近完人」我個人也認為如此。做人要像陳廷敬學習,保證大方向上的正確,有原則有底線。那麼即使在小細節上出現錯誤也是可以原諒改正的。
陳廷敬宅子在山西晉城,已開發為5A級景區「皇城相府」,有機會定會去參觀。
20170831 讀《大清相國》
行家一出手,立馬知道有沒有
沒有摘抄,只有筆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很多令人想要拍桌子叫好的段落,不是因為語言有多討巧、詞藻有多華麗,而是情節精彩,對人物的刻畫入木三分。厚厚的一本書里很少有哪句話是放之四海皆準的金句,但組合起來就是讓人酣暢淋漓。
讀書讀到哪裡,常常會把自己代入到書中。
看著陳廷統一次次被惡人設圈套欺騙,連累陳廷敬時,簡直被氣到原地爆炸,腦子是好東西,希望你也有。
看著皇上明明心裡明鏡似的,卻仍然要冤枉肱骨之臣,甚至被奸佞小人利用,尤其是底下臣子揣測聖意,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說了真話還要被誤解、誣陷的時候,我也忍不住感嘆,封建君臣觀念真的害死人,就算是一代明君也無法成為完人,不平等的關係讓社會發展都遲滯了好多年。
高士奇這樣的小人真是懶得說哦,就憑這一手好字混了個「高管」,不知道學習進修自己也就罷了,僅有的那點小聰明全用在討好皇上、算計皇上字畫上了,這一輩子再長又能有什麼大出息。
看到張英在皇上面前替陳廷敬說好話,心裡也很有感觸。陳廷敬所作所為確無差錯,只是讓皇上沒了面子而已,碰巧張英也是個難得的好官,自是不會為了皇上一時開心而顛倒黑白,搬弄是非。說起來,二人並無深交,不過是同為兩袖清風為百姓著想的好官,冥冥之中有些惺惺相惜罷了。
我上網百度了張英,官場一生也可謂是幾經沉浮,曾經是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也曾經因為教習庶吉士不嚴被連降三級,但所幸,62歲那年被康熙提拔至相位;64歲那年以衰病再次乞休致,被允准以原官致仕;72歲那年在家中病逝。
看著這個好官也得了善終,我心裡安穩的不得了。這是一條不在書里的線,包括度娘還給我看了六尺巷的故事,哦原來六尺巷的張英就是這個張英。
陳廷敬這一生,是真正當得起所有榮譽的。他從未為自己謀過分毫私利,靠真才實學得到了相國之位。他不去討好皇上,揣度聖意也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差事,也不做沽名釣譽的事,不為了場面功夫勞什子力氣,就是一心一意做對百姓好、對國家好的事,至於其他的什麼也不想。真的,有這樣的官,是天下蒼生的福氣。
所以我沒有去百度陳廷敬的生平到底如何,我也不想知道他的結局。書里的結局真的好的不得了,老爺子清清白白,坦坦蕩蕩一輩子,總算沒有「晚節不保」。功高震主的臣子很少能有真正光彩的下場,即使皇上打算給自己留個寬厚仁德的名聲,也願意念舊情,做足場面功夫,但其實他人心知肚明,而且心裡也騙不過自己,終究是要留下鬱結的。
王躍文,真的是厲害,本來這種也沒有愛恨情仇做調味料的故事該是枯燥且乏味的,但大清相國真是讀上了就停不下來,雖說陳廷敬這一生本就跌宕起伏,但若不是在王躍文筆下,我未必也會好幾次讀到夜裡兩三點還沒有任何困意。吃了閨蜜一劑安利的我忍不住要再安利下去。
《大清相國》,王躍文著,你值得擁有。
這本書是男神推薦給我的我得好好答。評價陳廷敬,康熙老爺子的話最為適當,「寬大老成,幾近完人」,伴君如伴虎,能得到皇帝「完人」的評價此人為官做人之道真值得仔細品味。先說考官之路,牆裂推薦高考考研考CPACFA司法保代的胖友們拜陳考神,沾沾福氣。陳廷敬14歲時第一次參加府試即名列第一,19歲參加鄉試名列第一,20歲參加會試名列第一,殿試時,順治皇帝深深賞識其才華要點他做狀元,但由於其老師擔心他樹大招風招人嫉恨勸解皇帝最終只給了進士身份,不過真名士自風流,區區狀元身份咱陳相國不care。考場上的陳廷敬無往不利從未失算,說是文曲星下凡完全不過分,其後更是多次在翰林院內部考試中名列第一,並任「經筵講官」,即「帝師」,康熙帝幼時,24歲的陳廷敬被順治皇帝選中任其老師帶他一起讀書,這個習慣保持了幾十年,直至康熙晚年他還經常為康熙進講。比如在明珠把持朝政雞犬不寧時,心機的老陳給皇帝老頭講解&<君子小人賦&>,利用講課的機會諷刺隻手遮天的大臣將其拉下馬。
吃飯去了,代更。。。
任何時代、任何圈子都是一樣的。
如何自由自在自得自樂自給自足自保自好過好這一生,才是人生最需要思謀策劃的最重要的主題。
用了一天多的時間讀完,是否是真實歷史暫且不說。主要是因為陳廷敬的一生各種主角光環啊,出身富二代、聰明又努力、重點是還懂得隱忍和收斂,寬大老成、幾近完人,是少有的能夠善始善終的股肱之臣啊,,陳廷敬大概就是王躍文心目中的「清官、好官、能官、德官」。
個人感覺,太順利的人生,領悟總是不夠深刻,正如陳廷敬,銅錢案、雲南、山東欽差之行,總能逢凶化吉,當然也得是人家有智慧、有手段。但在這個人才輩出的時代,我們所敬仰的,要麼是真的高到夠不到的大神,幾率很小,比如喬布斯、巴菲特、李嘉誠等大神,要麼就是身處同一平台但靠著腳踏實地路子越走越寬的某個小學同學,陳廷敬兩者都不是,陳的段位在我們之上,但又不至於仰視的位置。相比之下,大概小學同學的經歷更能帶給我們觸動。
不適合閱讀,適合就著單田芳聽。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金雀花王朝》及陸大鵬的翻譯?
※如何評價《歷史的印跡》一書?
※有哪些能夠一天讀完的書?
※如何評價田餘慶教授的《東晉門閥政治》這本書?
※一年讀上百本書是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