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美賽ICM2015得到了S獎,我們組究竟犯了什麼錯誤?
被美賽虐了兩年,這次比賽得了S獎,我們組究竟犯了什麼錯誤?
題目和我們的論文可以在這裡下載:GKuChan/ICM2015 · GitHub希望可以幫我指點迷津,應該如何準備美賽,還有明年還要不要繼續參賽被虐?
謝邀。我每次選題都是選的mcm,主要是因為我們隊伍的優勢主要集中在計算方法上。如果要我具體分析你文章的不足,我的水平大概做不到特別準確,如有誤解請多擔待。
題主用S獎而不是三等獎這種說法來描述成績的方式值得稱讚。S獎是Successful Participant,說實在的,就是個成功參與獎。評入S的標準,根據我以及之前我的老師的分析總結,原則是:文章嘗試解決問題(不嚴重跑題),且沒有抄襲。相應的,H獎Honorable Mention,文章有較完整的建模和求解過程,提名進入複選;Meritorious Winner,文章完整,有完備的模型創建及思路推導,結論清晰有效,有一定創造性的想法,;Outstanding Winner,在MW基礎上,方法獨具創造性和實用性,文章十分清晰具體,最傑出的文章。
再看看評獎過程:首先是半人工的初篩,去除有抄襲和文不對題的問題文章,滿足這個條件就能有S,進入下一輪評選;在S基礎上,主要通過評價摘要和概覽全文的形式進行初選,選出結論有效,文章結構基本完整的作品,選上的就是H了;再安排專家對S文章進行多輪盲評,細讀文章(可能會有結論及方法驗證等等過程),選出模型優秀計算準確文章完整的作品,評入M獎;最後在所有M獎中綜合評價最高的一部分再進行複查複評,選出最傑出的文章評為O獎。
由此可以看出,只獲得S獎的文章,評委可能壓根就沒看過你的全文,因為H獎篩選時幾乎是只看摘要和重要圖表的。S獎普遍存在摘要空泛缺乏思路和結果的介紹,文章缺乏準確展示模型或結論的圖、表、公式。評審中只能知道你嘗試解決問題,卻無法從摘要和圖表上看到你有何思路甚至是否解決了問題。
只拿到S,問題可能出現在語言表達(寫不出要點)或者理解能力上(沒弄懂題目要求的真正內容),但是更多是經驗不足。我曾經要求我的隊伍「一天改圖表,通宵寫摘要」。可見這兩樣東西對於這個競賽而言多麼重要。建議多參看M以上獎項的文章,學習文章結構、圖表和摘要中突出的要點,因為它們都是結構清晰內容完整且成功通過了二次選拔的文章。
至於H提升至M,是個最漫長的過程,需要三人配合好,文章無紕漏,數學建模能力突出,思路清晰方法有效。而O獎除上述要求,還必須要有靈機一動的特別有創造性的模型和方法,有時候真是可遇不可求的。
總而言之,多看優秀文章,多寫,多與隊友磨練配合,同時擴大知識面,善用網路搜索文獻資料,這是數學建模最基礎也是最有效的訓練。美賽ICM拿S就是後百分之四十的水平了。不用看就知道寫作有比較大的問題,所以在摘要關就被刷掉了。答主計算思維不強,不過親手寫過一篇完整的M論文,可以從論文寫作的角度給些建議。
先mark一下,考完期末考後再來~
———————————————————分割線—————————————————————
期末備考期間收到了評論說還沒考完啊,沒辦法,就是考了這麼久,今天才結束最後一門。
戳開題主的鏈接看了一下,很巧誒,我們選的同一道題,然後很幸運地在大二初次建模比賽中拿到了M。不過還是不敢說有什麼厲害的地方,直接講我的建議吧:
論文寫作方面:
1、沒有關鍵字,沒有總結,摘要沒有明晰的結論。規範的論文格式不能沒有關鍵字,核心的模型可以在關鍵字處突出一下。2、模型假設很弱,沒有相應的解釋。
3、標題不合適,「MODEL 1」這種不適合直接拿來當小標題,應當換成高度概括模型的短語,達到通過看目錄就能了解論文大概框架的效果。
4、數據引用。整篇文章顯得很單薄,給人這樣一種感覺:給出數學模型之後,計算結果就憑空出來了,有捏造之嫌。主要原因是主要是數據引用很少,或者是根本沒在論文中體現出來。看看O獎論文,會發現工作量是大部分M論文的雙倍,信息量則更大。這在MCM題目中主要靠好的思路,而在ICM中則離不開大量翔實可靠的數據引用。猶記得去年大概有一天多的時間都花在了數據搜集與整理。
5、適當進行模型合理性的驗證。可以適當藉助於人類發展指數等評價體系來驗證。
6、在論文中直接貼出Lingo計算截圖也是不合適的。美賽重視的是將模型與實際問題的結合,需要表述是模型以及以及最終的解決方案,計算過程這種東西沒必要詳細體現。
7、論文整體看起來很散。最典型的體現是,成片出現一個個小短句。
8、最後,論文居然長達37頁,難道木有20頁的頁數限制嘛??
建模思路方面:
思路與大部分人的思路沒差,都是藉助於經濟、生態等方面的指標,使用一個常用的評價模型,得到一個綜合指數。但同樣的思路,最後做出來效果就會有差有好。在第一個問題上,我覺得題主的水平還是可以拿到H的。 儘管有著常規的思路,大眾的模型,這篇論文最大的弱點之一是模型和結論之間聯繫太弱。往往只是給出了模型的內容,或者僅僅給出名字,然後就得到了大段大段的結論。正確的 做法應當是首先建立起數學模型,再用大量的事實數據填充分析用以實現模型,最後得到數學模型的計算結果,從而分析得到結論。比如第二個問題中對於政策的制定,就缺乏模型的支撐,更像是一種感性的分析。最後,看在答主一考完試,就頂著考試周的黑眼圈認真看論文的份上,勿噴。畢竟拿M的只能說是初入建模界的門檻。還有幾天又要開始2016年美賽,祝題主還有我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績吧。本人高中生一隻,第一次參賽收了sp,第二次參賽收了個H,參加的是MCM,不是HiMCM。雖然結果很渣渣但是有點話想說。
當時我們學校有三個較為實力強大的隊伍,姑且稱作是Group1 Group2 Group3,簡稱G123好了。我所在的是G3,我是組長。這次比賽G2和我們G3一人一個H,G1一個SP。
我們組的配置:一隻主要搞數學模型的頹廢的我,一隻慵懶的打遊戲的代碼,一隻你急了也沒用還是一樣慢的論文。
G1:論水平而言,G1組有一個水平不錯的代碼兼模型,他看了好多書,也蠻仔細的。有一個會代碼加LATEX,這貨非常厲害,比我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有一個出國黨英語巨好的,翻牆啥的資料啥的非常強,而且是個航空宅軍宅,資料庫啥的簡直,完爆我們組。
他們失敗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是G1論文長達六十多頁,當然這只是一個可能的理由。G3的論文只有二十多頁,G2三十多頁。G1組為了撐頁數不惜給每個用於海上搜救的作為假設的器材配圖...給各種簡單的東西配圖....我感覺這可能有點影響。
G3論文一貫秉承短小的特點,分析問題,解決,結果,最多加一個sensitive analysis.
G2組長是一個數學狂魔,論文裡面啪啦啦一堆推導,也蠻簡潔的。
二是模型內容方面,G1組比較low,G3組我們就是喜歡裝B,G2組是真大神 (逃)
我以前是G1組裡的隊員後來學校為了組隊強行把我拆出來搞了個G3。在G1的時候我們的組長是個愛動腦的同學,喜歡各種原創的東西,本質上是受一篇在MCM裡面拿了O獎、各種討巧但是沒什麼乾貨的文章。他從此鄙視套用。
而我比較追求完美,自己做出來的什麼差勁玩意,不要。後來分歧也很大,不過兩人各執一方吧。我們組這次做的是馬航題目,然後用了神經網路預測失聯後飛機飛行情況,還有貝葉斯分類器判斷飛機失事類型。平平穩穩。個人感覺還有做做細的空間,畢竟兩個不是寫論文的高中生智商加起來都不夠看的.....
G2組選了傳染病,他們搞SIR模型,搞各種優化了的SIR,搞什麼動力系統,搞搞馬兒可夫啥的,穩紮穩打地算,也是不錯了。
而G1的組長就感覺很民科了,他雖然都懂,但是就是愛原創。搞個什麼飛機失事資料庫,然後自己建立這個庫,調什麼飛機出去。本質上沒有什麼通過計算完成的搜救的預測,規劃之類的。扯了個新概念,以為自己高大上,結果其實是民科了。他要是乖乖聽我的用神經網路,就算是RBF徑向基也玩得來的啊......
三是細節方面,G1組長粗糙的性格我一開始就發現了,還有喜歡毛估估的習慣。
毛估估這事我也不能避免,但是我比較低調,毛估估完了寫到Assumption裡面去低調低調,G1組長就是喜歡告訴他我毛估估了,還用一大段文字論述自己很合理,單獨成段。說白了就是使勁扯淡扯到老師相信。自以為自圓其說了,其實「脫離數學的XX就是耍流氓」,我還是這句話。你要是假設了什麼,Assumption裡面低調一點也沒關係了,你要高調出來轉悠轉悠這就是不對了。
四是習慣問題,這點的話可以仔細閱讀美賽評委評分標準,我高考完後再貼上來。
比如G1的流氓習慣,用AHP層次分析已經很low了,還是在豆丁文庫上學習的,我也是醉了。我後來買了一本專門的書,AHP有好多細節,比如你要說明好多的一致性之類的。美賽評委明確說了,用AHP層次分析出來的不帶上C.I.值,或這個值不好看,這貨是要扣分的!
好吧有點話嘮,總結一下:
一是文章長度不要太長,不要硬擠。二是模型不要顯得民科,當然你能另闢蹊徑也好,只是不要民科。三是注意細節,不要過於牽強地大搞Assumption,低調。四是要有好習慣,比如AHP寫出C.I.值,該做敏感性分析的就做,不要懶。
最後附上幾個實用建議:
可以通過matlab圖像處理,二值化,RGB之類的把地圖上的數據弄成矩陣,當然您拿Excel一個格子一個格子標我也沒轍.....用LATEX比WORD逼格高多了,真的能幫你加不少分吧.....灰色預測啥的少用吧還是,中國人搞出來的極具民科色彩的玩,說實話我看了小半個學期也沒看出來那一坨什麼什麼運算元有什麼用.....強烈建議注重一下格式,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地仔細檢查:頁眉頁腳啦,題號啦,control page 啥的啦,圖片下面配上fig.幾 名稱 和介紹了嗎....我們高中生拼高數啥的還是too young了,但是細節抓得緊,也注意能有一點點逼格都裝出來了,所以這種格式啥的非常的care。好吧,祝題主建模生涯愉快!(首次知乎打了這麼多....)摘要寫的不好吧。
什麼fuzzy,什麼quanty的, 還灰度預測什麼的, 感覺不太正規, 有點像民科的感覺, 弄兩個數值分析或者計算機的文章讀一下, 吹牛逼就可著1-3 個牛逼的點吹就夠了, 而且chinglish也要改改。
還有, 有亮點的話, 突出一下亮點在哪兒, 比如哪兒提高了,什麼的。 你用這analysis, 用那analysis的, 看不出到底是哪兒牛逼。我們老師說摘要很重要,多看一些優秀論文的摘要,覺得題主論文還需要再潤色,我們隊寫論文的英文還是不錯的,沾了光╭(°A°`)╮。。。還是一句話,摘要,摘要,很重要
ICM似乎不能超過20頁?所以……!
推薦閱讀:
※x^11+x^7+1的因式分解是怎麼想出來的?
※求證:存在無窮多個正整數n, 使得n^2+1無平方因子且每個素因子小於等於n. ?
※你為什麼選擇XX競賽?
※所有的代數不等式都可以配方證明么?
※拿競賽國獎比理綜考280難(全國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