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和哲學到底在哪裡有多大聯繫?

最近看見知乎上很多答案都是說哲學對學習建築學的重要性。

學了很久建築,承認哲學在一定程度上有聯繫,但也是基於建築師個人對建築定義的層面上的。

但是對於「哲學~設計」的聯繫上還是沒有發現什麼門道,所以專門來問問,請教各位大牛。


那些不能被實證的問題或多或少都與哲學有些關係...栗子:建築是否應該真實地表達其構造邏輯?手工的構造方式與工業化生產方式相比是否有其特殊的價值?材料是否具有其傳說中的「現象學特性」?美學是否應該被實驗心理學代替?...有一大堆諸如此類的命題無法被直接或間接實證...與之相反...多少毫米的凈寬可以滿足疏散?行列式布局與組團式布局在功能上的優缺點?如何產生風筒效應?保溫防火材料的選擇?等均為可以通過科學實證進行回答的命題...跟哲學半毛錢關係沒有..

如若還不明白...可選讀弗大爺的《建構文化研究》...或者...或者放個大招..瞥一眼彼得艾森曼給《城市建築學》寫的前言...額...看完了應該會有一種我讀書少別騙我的感覺...


你需要的是這本書:

《建築理論(上冊)維特魯威的謬誤:建築學與哲學的範疇史》

編輯推薦

維特魯威的謬誤——建築學與哲學的範疇史,建立了建築理論的框架。作者沿著古希臘的形而上學、早期和中世紀的基督教教義,直至現代哲學的種種概念和「範疇」,把從西方哲學史與建築理論史上衍生出來的幾個基本的與派生的理論範疇作為核心綱要,從建築理論與哲學問題兩個方面分別進行了探討,從而找出哲學與建築中的聯繫,並把所有建築概念貫穿起來,從哲學角度對古代建築理論和現代建築理論進行了評判。作者在書中系統分析了構成西方「好」建築的理論是什麼.分析了古代建築概念的來源,並引經據典地將20世紀以來的重要建築師與建築理論家在他們著作中所闡釋的種種相關的思想加以比較,十分細緻地做了一番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的理論闡釋。

作者在書中不拘一格地插入了各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作品的圖版,還以相關主題的圖解性分析貫穿於上下兩冊。這部兩冊本的理論著作,無論是合而為一地加以研讀,抑或是分冊閱讀,其價值對於建築師與建築系的學生及相關學科的專業人士而言,都將被證明是無可估量的。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個涵蓋了西方古代、中世紀與現代哲學史與建築理論史的概要性闡述的理論著作,目的是要尋求和確立曾經影響了20世紀西方世界的建築理論的原理與學說。在書中,作者把從西方哲學史與建築理論史上衍生出來的幾個基本的與派生的理論範疇作為核心綱要,從建築理論與哲學問題兩個方面分別進行了探討,從而找出哲學與建築中的聯繫,並把所有建築概念貫穿起來,從哲學角度對古代建築理論和現代建築理論進行了評判。作者還分析了古代建築概念的來源,並引經據典地將20世紀以來的重要建築師與建築理論家在他們著作中所闡釋的種種相關的思想加以比較,十分細緻地做了一番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的理論闡釋。 本書內容充實,內涵豐富,邏輯縝密,富有深度,學術價值高;其論述嚴謹而中肯,分析和評論深刻而客觀,脈絡清晰,系統性強,具有學術研究的嚴肅性。本書將為我國建築師及建築系師生提供許多啟發和教益,對研究生、博士生提高建築理論素養、研究建築理論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本書將是建築師及建築學專業學生具有極好參考借鑒價值的教學參考書和必讀經典書目。

本書適用於建築師,哲學研究者,相關專業在校師生。

目錄

中文版序

譯者的話

前言

圖片目錄

第一編 建築學中的諸範疇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維特魯威的諸範疇

第二編 哲學與文學中的諸範疇

第三章 希臘人的範疇

第四章 中世紀的範疇

第五章 現代諸範疇:Ⅰ

第六章 現代諸範疇:Ⅱ

第三編 建築學業與哲學中的諸範疇

第七章 19世紀與20世紀諸範疇

第八章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先下結論,建築學和哲學有非常密切,甚至是生死存亡的關係,可以講建築學如果不能升華到玩哲學,就一刷圖的刷圖狗。

因為建築學不玩哲學,就沒有可玩的。既不能學物理玩公式,也不能學化學生物玩實驗,更不能學數學玩邏輯演繹…………這些都不能玩,不玩點高度抽象,脫離現實,充滿各種晦澀難懂的專有名詞,輯在外人眼裡難懂,神秘不可描述的東西,可操作性很強,從哪個方向都能圓過去的東西。建築學就會墮落到街邊捏麵人的檔次。

哲學的哲字怎麼寫的,口字底,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建築師的哲學全憑建築師的一張口,忽悠比設計更重要,不是,打錯了,溝通協調比設計更重要。

比如你說你去尿尿,人家肯定會說你粗俗,你說 你要去更衣,人家才會你讀過點書。

比如,你設計的方案,明明是你吃早點,看見饅頭的形狀,靈機一動,把房子設計成饅頭。問題你不能對甲方說,你設計的就是個大饅頭吧,甲方保證是嗶了狗的表情,做饅頭我也會,要你幹嗎,而且我最討厭饅頭。

你肯定得找點高大上的理論,從建築師的忽悠,不是,又打錯了,是建築師的哲學出發。把饅頭包裝下。我這個是圓形的抽象,圓是神聖自我完善的形狀,中國人和古羅馬都認為宇宙就是圓的,羅馬萬神廟就是圓形象徵宇宙的…………,從哲學扯到歷史再扯到文化,一邊扯一邊邊觀察甲方的表情,隨時準備往甲方需要的方向圓。萬一甲方忽然說三角形也不錯,你就得立馬說,你學識豐富見多識廣呀,三角形是最堅固形狀,埃及金字塔就是三角形,埃及人的哲學認為這是法老死後成為神的階梯………………。甲方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說,我覺得圓形和三角形都好,你能不能設計個圓的三角形,或者三角的圓形………………。大師牛人和刷圖狗的區別就在這裡,刷圖狗聽到這種要求肯定是覺得世界上怎麼可能存在圓的三角形,或者三角的圓形。而大師牛人就真能從哲學,文化,宗教的角度說服甲方,他設計的就是圓的三角形,或者三角的圓形。

所以一個好的建築師,想要脫離刷圖狗的層次,必須學好哲學,宗教、文化。因為這些東西,都是高度抽象,脫離現實,充滿各種晦澀難懂的專有名詞,邏輯在外人眼裡難懂,神秘不可描述,很容易往裡面夾帶私貨。這樣遇到甲方提出不可思議的問題,才能可操作性很強,從任何一個方向都能圓過去。才能體面的否定自己前面扯淡的東西,才能鬼扯的時候把被綻不漏痕迹的圓過去。才能隨意的貶低對手的方案抬高自己的方案。

比如某教遇到實踐和邏輯無法說明的問題,直接甩一個,是你不夠虔誠,你足夠虔誠這些就不是問題,留下一幫信徒在哪裡大眼瞪小眼琢磨什麼是虔誠。要按照物理的玩法,說你公式錯了和實驗結果不符…………你有啥招嘛!

實證和讓人相信是兩回事,看過某個坐著飛機,那個水平儀做實驗,然後錄視頻證明地球是平而不是球的視頻嗎!!這都是還有實證精神的相信地球是平的信徒了…………要某些沒有實證精神的信徒……呵呵呵。

那麼如何學習呢,看各種建築理論書籍和專業雜誌上大師對某個建築的意向分析。肯定覺得越看越糊塗,但是好高大上呀。越看越糊塗就對了,刷圖狗都能看懂,大師的忽悠水平就和刷圖狗一個檔次了嘛,還玩個屁,這種忽悠水平保證被甲方逼著刷圖刷到猝死,收什麼設計費,這又不是可證偽的自然科學。就是既不能證偽,估計也沒法證真,才能想怎麼扯就怎麼扯。腦洞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設計就有多精彩。

大師的厲害在於,能讓你沒看懂稀里糊塗的時候,還覺得好高大上。別小看這個本事。建築師因為職業特點,介紹方案要麼領導要麼老闆,這些都是精英中精英,能把這些精英中的精英繞暈,還覺得好高大上。大師掌握人性人心的功夫是高手中的高手。普通的刷圖狗的忽悠,連同樣的刷圖狗都無法騙。甲方聽到刷圖狗低劣的忽悠會很生氣,甲方生氣的後果會很嚴重,覺得刷圖狗編這種低劣的段子簡直侮辱他的智商,刷圖狗必須刷圖刷到猝死,甲方才能彌補心裡創傷。

不明覺厲才是正路。明白覺厲只有內行才懂,外行凡是一聽就明白的都覺得這有啥。所以忽悠外行又要不明覺厲,還到處能套,可以以各種姿勢圓過去的還有啥。

為什麼會這樣,建築學是一門十分古老也十分保守的學科,無法走向實證化和公理化。所以有十分濃重的前科學時代因信成義的痕迹。刷圖狗做個球就是腦袋進水扯蛋,大師也扯個蛋出來就是高大上。大家信大師不信刷圖狗,所以同樣是做球,一個是扯蛋一個是被跪舔姿態自動腦補高大上。國內某得了國際大獎的大師,做了一堆小屋頂疊小屋頂,要換個刷圖狗作這個…………要麼被噴的猝死,要麼因為小屋頂太多,修改工作量太大,改圖改的猝死。

這個世界上無法走向實證和公理化的手藝很多,各有各的救贖,街邊捏麵人的都可以弄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獲得高大上的救贖。建築師而今也只有抓住哲學、宗教文化,能在水上漂多久是多久了。

建築師都開始那哲學裝點門面,只能說是一種專業的悲哀,對專業前途的迷惘,不知道具體該幹什麼,具體該說什麼,具體該思考什麼,只好扯高高飄在天上,貌似啥都能套上的哲學來裝作自己很深刻,裝作自己很有XXx,OOO(想填什麼自己填)。

結構專業有扯自己結構設計和哲學的關係嗎???設備專業有扯設備設計和哲學 關係嗎???為什麼建築設計就會有扯得。難道不是因為建築設計里有很多東西說不清楚,不知道具體該怎麼,具體該怎麼評價嗎!!!

要造車的,造飛機的,不談我造的東西,是針對什麼市場,有哪些技術指標,有哪些特點,成本怎麼樣,如何使用……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反倒開始扯哲學,絕對是有病。問題很多建築師覺得自己這麼干設計了,不扯兩句哲學才有病。大師能不能先把成本算清楚。某些大學裡的老師,對大師的生平段子理論如數家珍,實際動手連個廁所都布置不好。這種實際操作能力,不談哲學談什麼!!!別的不會呀!功夫全在「哲」學下面那個口字上面

難道房子和汽車飛機茶杯,這些生產生活工具有本質區別,只是拿來給建築師裝B談哲學的!!!

神奇的是,還真有很多建築師真認為自己畫在紙上的那堆東西,還真是拿來給他裝B的

睿智而有錢有權的甲方,早就看穿一切………………喜歡那圖紙裝B,就回去修改1萬遍……還裝不………………哈哈哈哈

我寧願去聽,一個住宅廁所怎麼布置,也不願意花哪怕一分鐘去學啥建築師的哲學。

什麼叫哲學,哲者折也,折斷枝幹留下主幹,折也就是損也。老子有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先有實際操作的為學者日益之,你才能有損之的基礎,是從實踐出發,總結規律的,由下自上的一條路。

連廁所布置不好的基礎么,也就是飄在天上的嘴炮。所以我一直覺得哲學系是幹嘛,啥都不懂從學校到學校,最後也就是剩下玩嘴。

老祖宗造字很有一套,哲學的哲字下面是口字………………呵呵,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哲學這麼學科是幹啥的,本來從實踐出發總結規律,是幹活是行動呀,結果被一幫人弄成學問了。這就成以嘴炮的方式,裝作我在實踐總結規律了,以為弄點晦澀名詞,繞來繞去的邏輯。玩點吧J8替換成蔡國慶的花樣,就能解決實際問題了。比如很多建築哲學系的哲學老師,靠在刷版成為建築哲學大師的,知道的這是建築哲學系專業方向,不知道還以為是起點撲街寫手,發文更新沒點贊紅包,還要自己掏錢。

我提醒諸位,要成當紅寫手,千萬不能去看這種撲街寫手,自己掏錢才能發的撲街文


哲學與建築學的聯繫在於美學.

當然這裡的美學不是"研究美的",或者研究"視覺美"的, 而是研究"人的感受的".美學作為一個哲學的分支, 研究的是哲學不那麼"科學"的一面, 即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感知, 如何塑造或者扭曲了我們對現實世界的認知.

建築學是從你的想法(Concept)開始,到建成現實世界的物質(Reality), 是你的個人想法的物化.

哲學則是研究真理的, 即如何在我們的主觀和現實世界的客觀下, 發現真理(Truth).

當年開始做設計去改變這個世界的物質條件的時候, 就是你在和真實世界進行交互的過程. 有些想法付諸了實踐, 有些想法則發現無法改變你所處的物質環境. 用黑格爾的話說, 當你發現外部空間的安排和你內心的想法達成了一致的時候, 你會感到喜悅, 換句話說, 感受到了美.

列舉一個比較古典的教科書例子, Frank D.K. Ching在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nd Order(建築:形式,空間與秩序)中說明了對稱給人一種"穩定"的感受. 許多"文藝評論家"常常將中國建築具有對稱美掛在嘴邊. 因為對稱給人的感受是和諧的, 是穩定的. 這種穩定感和和諧感是人對於世界長期互動的感知. 正如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所言: 中國古代長期處於一種和諧穩定的, 強調長幼與秩序的長老性社會. 因為安定, 所以新的一代只需要像老人請教生活經驗即可, 這種生活經驗逐漸成為了行事的規範. 長老權力就此鑄下. 這樣的社會強調秩序, 強調穩定. Tafuri也在Architecture and Utopia中舉例, 建築是當下社會形態和意識形態的一種反應. 這樣的文化成為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長的語境(Context), 自然會對"對稱"建築感到美, 因為這樣的建築達到了外部世界和內心規則的統一.

Derrida和Freud都在各自的著作中表達了這一觀點. Derrida比較普遍的認知是他提出的"解構主義", 但是他在On the Name一書中對於神話(Myth)和記憶(Childhood Memory)卻很少提及. 用比較通易懂的話來說, Derrida認為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只是一張語言關係網而已了. 當我們談及一個詞含義的時候, 總是需要其他的詞來解釋(interpretation), 這些解釋網構成了我們所認知的世界. 當我們去論證A是B的時候, 最後的命題總會回到A如何不是B, 這種羅格斯中心主義構成了我們所認知的世界. 同樣Freud也在The Uncanny中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當我們去談及什麼是Uncanny(怪異), 或者什麼事情符合Uncanny的時候, 我們認為怪異的事情最終都會先轉化為哪些些我們認為不怪異的事情, 然後當我們發現了兩者的區別的時候, 才會將兩者統一起來. Freud舉例分析了一位認為自己睡夢中有一個Sandman不斷在追殺自己的青年人, Sandman其實是這個青年人在小時候的一個神話所驚嚇過的產物.

Marx和Lefebvre則對於空間的這種社會性更有興趣, Marx的Labour概念就是在這種語境下提出的, 在Capital中,這種人與世界的交互性必須由勞動所實現, 例如藝術, 在勞動過程中人和世界進行交互對話, 感知到內在和外在的統一. Lefebvre在The Production of Space中則關注與這種social space下的everyday activity, 以及其他的權力(西方的民主(表演), 資本和中國的禮(秩序規則), 長老權力) 如何一步一步的滲透在空間中, 並利用空間和日常活動進行自我再生產, 這種再生產是如何再次影響了日常生活的活動. 而更可怕的是, 日常生活是任何人產生想法的溫床. 而Sloterdijk則早就給建築下了一個判斷:Architecutre is an art of Immersion. 建築的沉浸性讓人沉醉於設計者的意識形態產物之下, 無法跳出這個Bubble.

這個話題是非常複雜的, 說上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建築學和哲學的聯繫還有很多很多, 但是最為重要的就是(借用我導師的一句話)

How to Construct Reality?

或者這句話的另一個版本:

Sounds reasonable, are you bullshiting me?


我們常將建築形容為凝固的音樂,其藝術性,是人類幾千年來營造活動的所不斷求索的目的,因為人不同於畜生,人有審美需求,人除了溫飽還要舒適美觀,而美則是建築與藝術的橋樑。而提高設計師的審美水平,必須通過閱讀哲學書籍,就像我們一直追問的世界本源一樣,哲學會告訴你美的定義是什麼。因為只有閱讀這些書籍,你才能知道驅動許多大師作品的內在邏輯,你才能明白他們孜孜不倦的所追求的上帝之光是什麼,你才能透過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建築技術與藝術一為骨肉與血脈,血流起來,骨肉才有了生機。


建築設計中,貫穿了價值判斷,無關好還,只是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價值判斷本來就是哲學的範疇。


是指由形而上的認識論來指導實際中的設計吧


哲學三大終極問題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正如你的作品.啥玩意,怎麼整出來的,要整成啥樣子.

用來給你做出的東西賦予意義和主題,以及說服甲方說服大眾製造情懷用的.

就跟旅遊景點一樣.都是山山水水大差不差的,就看故事編得精彩與否.

設計過程中也可以運用其手法,比如先抑後揚,教堂總是低矮壓抑陰暗狹窄的廊道空間一下子轉換成高大寬敞明亮的禮拜空間,心理學是脫胎於哲學這是毋庸置疑的.

以上都是狹義應用.

哲學就是世界觀的系統化理論化,是人體硬體行為的支撐型軟體,是與外界信息交流時的編碼.

它的應用是方方面面的,對於建築而言:主體是使用其功能,在其中進行行為活動的.

所以研究建築,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人類在特定場所中的行為模式.研究人類行為模式,賦予其系統化,理論化,那就是特么的哲學了.


我很同意在知乎看到的一個學哲學專業人的觀點,哲學就是指導人生活的學科,沒必要把他想得多高大上。

建築學,是創造人生活的環境,生活的場所,所以,關係能不大么?

說簡單的點,哲學就是研究怎麼過的舒服,建築學研究在什麼環境能過得舒服。_(:з」∠)_

主要還是一個勁就知道拿哲學裝逼的人太多了吧,不僅是美,建築學的方方面面都很哲學有關。


別陷入太深,如果不是搞學術研究,沒用的。你是不是看安藤忠雄、路易斯康的書看多了?然後不明覺厲,哇塞大師說的好有道理誒,大師的建築好有哲學味道誒,大師的東西就是棒誒!

再重複一下,如果不是去搞學術研究,沒用的。想當年大二時候年少無知,也思考過類似的問題,現在大四了,回想起來那時候簡直在浪費生命啊。


才疏學淺,說下個人理解

不止是建築設計,可以說在所有的設計當中,取捨都是非常重要的。取捨也基本決定了你整個設計的大方向。因為如果要照顧到所有方面是不可能的,所以個人理解設計當中的兩個重要工作,一個是組織,另一個是取捨。設計的建築要為誰服務?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哪些地方一定不能讓步?

而取誰舍誰,就取決於建築師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學習哲學,就是在了解一些其他人比較典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面了解,有助於自身三觀的完善,也就能更好的,更有胸懷的進行取捨


請認真解讀建築學的定義是什麼


沒有意識到兩者的聯繫,就沒有必要去強求;感覺到兩者的聯繫了,再來探討也不晚


理想設計我所欲也,按甲方意圖設計得工資我也所欲也。理想和工資不可兼得。如何選其一哲學之用者也。


藝術是單身漢,它只有一個朋友:哲學。


自從在MArch 1上了一門課叫Studies in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Theory並且被分到Poetic Thinking組之後,每一次的lecture都彷彿是經歷一次對人生的思考。

從課前Reading的不知所云到課上Tutor帶著大家討論的懵懵懂懂,再到課後反思的自我領悟,不得不說,哲學這個東西真的像漩渦,可以引發無止境地思考。一開始我並不是很理解這樣的思想理論和建築有多大的聯繫,直到我在最後寫論文的時候重新用這些思想去審視思考那些後現代主義的建築,我才發現它們的確會把你對建築的理解提高一個層次。甚至在之後開始著手設計,思考概念的時候,這些思想都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設計的深度。以後可能也很想嘗試把老莊的哲學思想延伸到建築中,估計會很有趣。

最後推薦幾個和Poetic Thinking 主題相關的閱讀

1 The poetics of space, Gaston Bachelord這本有中譯版《空間的詩學》巴什拉

2 One-Way Street and other writings, Walter Benjamin

3 Thinking Space, Lisa Robertson


沒有文藝復興,哪來的現代建築業?


任何學科究其本質都跟哲學有著密切的聯繫,所以越深入學習思考,都是哲學問題。


學建築的久了,大概就喜歡上了哲♂學?


關係大了,建築博士必修課就有建築哲學。這個問題我沒法深入回答,自身水平太有限,各種主義各種主義其實就是哲學或者哲學借用,比如像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結構主義結構主義現象學等等都是哲學概念在建築上的移植。但如果你不想往深里研究那就無所謂,彙報甲方方案時說的東西那是噱頭是忽悠無腦甲方的東西,或者只能稱之為靈感或主題而已。


關於存在,以及用什麼方式存在。

建築,城市,生活。不可避免的探討到哲學。


我覺得不大啊和風水學關係挺大的(個人心理)


推薦閱讀:

VR+BIM技術兩者如何高效的結合應用?
朱競翔的預製建築廉價房能否在商業上獲得成功?他的這種新型建築能做商品房或者是廠房之類的嗎?是否具有好的商業前景?
AI+ID出文本對比PPT的優勢是什麼?
古建築的意義是什麼?
如何看待建築工程行業存在的掛靠現象?

TAG:建築 | 建築學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