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出身是否在比較大的程度上決定了他個人的發展?

1.比如,對絕大部分農村出身的孩子來說,他們接觸到的資源有限,發展空間要比城市的孩子狹小的多。

2.是否有相關的統計數據證明這一觀點。

3.這種命運出身論在世界範圍內是否是普遍現象,有否國家或地區比較好解決這一問題。

4.互聯網時代會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資源的瓶頸。

就以上幾點談談看法。


根據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約翰·羅默(John Roemer)的說法,出身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

「按照羅默的估算,僅僅由於地區差距(即你碰巧生在了繁榮地區還是落後地區)的原因,就可以解釋中國大約30%的收入不平等,也就是說,中國至少有30%的不平等並不取決於努力程度的差異。」

約翰?羅默教授講座筆記 【經濟風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界線以下純屬猜測,無任何依據)

我個人猜測(僅僅是猜測)一個中國人的先天資質外加後天努力合在一起,大概可以決定其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發展,剩下的就由出生的地點、家庭階層、運氣好壞等決定了。

如果去掉天資,只看後天努力的話,我覺得最多最多決定不同的人發展高度的差別的兩、三成。當然,即便如此,不努力還是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界線)

這種命運出身論在世界範圍內是否是普遍現象,有否國家或地區比較好解決這一問題?

這種現象極其普遍。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搞一點社會民主黨那一套。尤其是已經不太公正的國家,如果不經過社會民主黨「糾正」一下,永遠都解決不了提問者提出的問題。

建議提問者花大力氣精研左派的經濟學、政治學觀點。


農村和城市出身只是出身決定個人發展的一個例子,或者用更為準確的語言進行表述,跨(多)代的社會流動性很低,以至於(在平均意義上)出身可以決定個人發展,農村與城市出身只是代際社會流動性不高的某種具體表現。

相關的社會學、經濟學研究是很多的(當然大多也有爭議),舉個最近的例子,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史學家克拉克教授(Gregory Clark克拉克)2014年所出版的《子孫照樣發達》(The Son Also Rises),以下引用 FT 中文網孫滌教授的書評(貧富不均:風水輪流轉?),克拉克教授通過 「分析調用了大量歷史舊檔和徵集了長程歷史的實證數據,揭示出跨(多)代的社會粘滯性(social persistence)是異乎尋常的高,上層人士以及下層的人要『回歸到』社會的平均水準相當艱難,常常綿恆數代、十數代而不可得,不論在怎樣的社會氛圍、文化條件和體制安排下,都是如此」。「克拉克發現,非但市場經濟和民主制度下的英國,其社會流動率與工業革命之前的英國是同樣的遲緩,而美國的社會流動性也不比推崇社會主義平權的瑞典、丹麥的高,甚至和印度、日本等差不離。」書中一個結論是:「克拉克教授把這種人類社會的高粘滯現象稱之為『社會執著度』(social persistence),計算出代際傳承率為0.75左右,並認為是一個『普世常數』(universal constant),與文化、制度安排等等無關。如此,孫輩和祖父輩的相關性是它的平方,即56.25%,第四代受祖輩的影響則為42.19%(0.75的立方)……直到第十代,祖上持續的影響仍有可觀的7.5%。」

那麼如何理解通常我們所見到的所謂「逆襲」的故事?我一直在強調的是「在平均意義上」,不可否認的是部分個例必然是存在的,但是基本上可以歸結為運氣或者能力(甚至可能前者更重要一些),有運氣或能力強的人自然也就有運氣或能力差的人,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相互抵消之下,出身對於個人境遇的決定性依然是顯著的。

很多人喜歡強調個人的後天努力,我額外補充一點我個人的觀點,個人的努力意識也有可能與個人的出身相關,坦誠地講我並沒有相關的統計數據來支持我的觀點,但是舉個例子,一個農村的孩子,跟一個城市的孩子,其努力的方向很有可能是不同的,父母對教育的投資、環境的差異等等都有可能是原因。

至於互聯網時代會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資源的瓶頸,我的觀點比較悲觀,基本不會,@理想的蘑菇 提到馬雲的例子,我認為這是個例,難以證明互聯網協助底層突破資源瓶頸的作用。我的理由比較簡單,互聯網使用者的門檻或許不高(但是對農村或者底層的孩子來說,互聯網依然是有門檻的),但是要從中獲取能夠改變個人境遇的資源門檻並不低,似乎沒有理由認為互聯網行業對於人才的要求比起傳統行業有著明顯的降低,至於信息自由流動對於個人的作用,我一向認為也是被高估的。甚至,互聯網時代可能會摧毀大量的職業,對於底層來說,可能未必是一件好事。


謝邀!

在一個人口遷徙和信息流通受到嚴重限制的社會裡,確實是。


只會回答1.

我出生在城郊的農村(現已經改革為城中村+輕工業,簡稱城鄉結合部)

小時候還沒有通地鐵,也很少車到城區中心。覺得這條村子就是整個世界。覺得5公里外的那所以區重點中學就是最優秀的學生才能考得上的。

我小學同班同學,100%都知道要讀書,因為大家都知道農村一直會在宣揚義務教育的重要性,村子也沒那麼窮的人家連300一學期的書本費都交不起。

初中是分水嶺,99%的同學安心呆在村子裡的一件三流都算不上的中學,3年畢就出來隨著父母在村子裡打工,或者做小本生意。村子裡能接觸的都是廠方和八婆,沒有理想沒有前途。更別說資源。

我父母很有先見之明,決心供出兩個大學生,傾家蕩產讓我和我姐堵上了城中心最好的中學。當時父母年收入不足10000元,我和大姐的學費和書本費一個學期已經幾乎15K.

--------------------------------------------------------------------------------------------------------------------------------

我家和城中心只是15公里之隔,觀念和資源已經不對等了。別說那些來自更偏遠農村同學們。

--------------------------------------------------------------------------------------------------------------------------------


出身只決定你的起點,並不決定你的終點。

1,出身決定了起點

從小到大,所有的決定都是偽專家自己拍板,包括去哪讀高中,去哪讀大學,學什麼專業,去哪工作等等,都是我自己選擇,因為家裡無法幫我參考,父母都是農民,根本不懂,他們只能說你好好努力,而這個努力可真難啊。上小學之前,偽專家就是野養的孩子,父母要去地里勞動,隨便丟我點吃的,讓我在外面玩,要等到很晚父母才能回來,我經常一個人在門口就睡著了。有時候姥姥看我可憐,就接過去住一段時間,但其他親戚攀比,呆一個月,又要把我送回來。上小學,我一個人走路去鄉里,北方的冬天,真是冷,眼淚都能凍成冰,後來被凍的都不敢哭。

初中以後我就開始了住校,由於很多村裡的中學撤銷,縣裡的中學都被擠滿了,我們一個10幾平米的小屋子裡上下鋪住20多個人,只有一個半平米的小窗子,裡面永遠都是惡臭,睡覺和起床就像打仗似的。大學一個人扛了捲鋪蓋就去了,這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出身的差距如此之大,原來人家的童年可以那樣過,原來真有人花錢買名牌。畢業後,好工作沒有關係是真難進。好不容易找個工作,工資低的剛夠自己吃飯交房租,而有的同學家裡房子都準備好了。

帶著深深的不甘心,我又考到上海,到了上海我才知道什麼叫差距,與周圍的人比,永遠覺得自己很差勁很差勁。在小地方,我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努力,到了上海,我才知道我那根本不叫努力,和別人比差遠了。那個時候很絕望,很痛苦,感覺自己再努力都趕不上別人,但我很不甘心,我就是不相信我比別人差,我不怕,我就敢和別人較勁。當埋頭努力逐漸彌補了我的出身時,我終於找到了喜歡的工作。工作沒日沒夜的幹了幾年,好幾次都累虛脫後,我終於超越了出身,有錢,有能力,有格局去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2,出身並不決定終點

人的起點由出身決定,出身時的家庭資源和教育資源基本決定了你前20年的軌跡,甚至剛畢業的工作和結婚很大程度都由出身決定。出身不同,人生的起點完全不同。一個富二代什麼都不做,他擁有的財富夠你奮鬥幾十年。起點的不同使得成功的難度天地之差,出身不好,就決定你必須要比別人跑的更快,跑的更久,才能趕上別人。出身不好,就註定你沒有資源,沒有幫助,沒有扶持,一切只能靠自己。彌補這些劣勢可能就需要花5年的時間,繼續努力5年才有可能超越你的出身。但是這些又怎麼樣呢?

只要你的努力能超過你的出身,你的能力就絕對秒殺周圍靠父母資源的人。再往後看5年,靠資源的人可能還是這德性,但你可能又上了一個層次,再過5年,靠資源的人依然還是那德性,但你可能已經出任CEO。努力有槓桿效應,成功=努力x(家庭資源+教育資源),努力可以使你的資源放大10倍威力(更深入的分析可以查看我的薇信工號:偽專家說經濟)。努力同樣可以積累資源,人脈,機會,能力都是通過努力積累起來的,當你努力所積累的資源達到別人相同水平時,你釋放出來的能量比別人大10倍。

之所以很多人抱怨寒門難再出貴子,出身決定成功,是因為自己不敢努力10年去超過別人,上一代父母積累了一輩子的資源,他們的下一代自然要比一無所有的人條件更好,你剛畢業憑什麼就能和別人並肩站在一起,他們父母的資源同樣也是靠自己努力獲得的。努力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先要花很多年的時間,彌補上一代的資源差距,然後還要花很多年時間超越周圍的人,逐漸站到高處。

當你一直往上攀登的過程中,你還會不斷遇到靠出身就比你強的人,但你大可不必羨慕他們,因為只靠繼承獲得的成功,雖然光鮮,但並不精彩,甚至平庸無趣。出身只決定了你的起點,並不決定你的終點,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的成功才足夠絢爛,才真正精彩!

財富。不懂,被剝削一輩子;看透,平步青雲。

更深入的分析可以關注我微信公號:偽磚家說經濟

最敢說真話的中國經濟原創乾貨

版權歸屬微信公號:偽磚家說經濟。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個人覺得會。小學中學不明顯,到了大學和畢業工作後的幾年,差距將會非常大~時間是個很好的度量手段,一個家庭跟另一個家庭的差距可能就是幾代人的差距。這種差異在大部分國家和社會都比較明顯,少數高福利國家稍微弱化一些,但也一定客觀存在。越長大你就會越發現,公平或曰絕對的公平,那是扯淡~


俗話說人窮志短。

我覺得主要問題在於生活環境對於一個人性格和思想的塑造作用。

兩個出身不同的人在大學可能最後都坐到同一間教室,但是,出身貧苦人家的人迫切的願望總是通過努力改變家庭情況,出身富裕的人往往就會有更高追求(情況也允許他們這樣想)。即便拋開富裕程度,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和一個父母是商人的孩子想法也會不同。

你的想法決定你往哪走,性格又影響你能走多高多遠。而出身即你的生活環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兩方面。如果我們再加上出身所能帶給一個人的資源時,差別就更大了。



看上去是出身。

實質是出生的環境,成長的環境。


是的,不僅僅在他本事,還在於他所在的環境


對不起很殘酷的告訴你是的,因為這是三次元。


是,有些東西不是努力就能得到的。


問題看完了,回帖也看完了,總結一下:出身決定了起點高度,努力決定了你個人的終點高度。最後的高度是=起點高度+終點高度。


我農村的,以前的很多朋友越來越感覺跟他們沒有話聊,剛剛高中的時候認識的ex當時覺得他說話好厲害知道的好多,現在接觸下來,覺得不過如此,前幾天上的課上碰見的老師有一種高中剛剛認識ex的感覺,我不是一個甘於現狀的人,家裡條件不太好吧,得逼著自己。恩,我的環境一直在換,大城市小地方都呆過。鹵煮自行揣摩吧!


推薦閱讀:

去政府或者事業單位辦事的時候,辦公人員為什麼臉都那麼臭?
為什麼幼師工資那麼低?(中國)
要不要整容!為什麼大部分人對整容的看法都是負面的?
為何中國人對抄襲十分寬容?
房市和股市是不是有共通性,現在的房產價格是不是有巨大的泡沫如果倡議大家不買房是否可以有利於房價的降低?

TAG:社會 | 人文 | 社會問題 | 階層 | 統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