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姆斯特丹大學就讀是一番什麼樣的體驗?
說說學校的環境設施,學術氛圍,自己專業的就業前景,和在荷蘭生活的個人感受。以及,研究生畢業後留在荷蘭困難嗎?
今天閑來無事,就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lz的研究生是在阿大讀的:比較文化研究(人文學院)我知道我的專業很冷門,所以不具有參考性,所以請就當作小料讀一讀就好。
我要首先說一下就業。我可以說這一領域的就業是非常糟糕的,因為它本來就是一門基礎、研究型學科,做什麼最後完全是看個人發展。我的荷蘭同學的就業情況稍好,基本都是與媒體、文學、影視掛鉤比較大。我在2014年畢業後輾轉到荷蘭一家旅遊雜誌做編輯,但是還是不滿意,也沒有平時寫論文時的思想自由,所以我現在準備繼續讀一年書,將我的碩士升級為research MA,之後申請博士。
不過如果要走學術路線,又不打算在博士上花錢(免費學,拿工資),那麼荷蘭是很好的選擇。提前來這裡攻讀碩士,對繼續讀本校博士有很大幫助。
接下來我想要說的東西是站在不功利的角度上說的
曾經聽阿大商學院的朋友說,他們很多課都是以lecture的形式來上的,上大課,階梯教室的人浩浩蕩蕩。學科特點不同,在阿大讀人文類研究生就意味著你得坐在圓桌上參與討論,貢獻自己的知識,不讀書任何人都是看得出來的,如果你不為別人提供知識的樂趣,別人也沒法為你提供更多的靈感,相互的吧。
大多數考試都是寫essay,做個人project,在這個中間,老師只會在大方向上指導你,同學間也會相互指導,寫很多feedback,很多論文的路子是必須自己一個一個腳印摸出來的。當然了,除了自己的必修專業,選修課還是比較層次不齊的。我個人認為傳媒方向的課會輕鬆很多,而美學、哲學有時還是可以把人逼瘋的。但是,基本上,你在做獨立研究這個方面還是可以蛻一層皮的——一定會有明顯的進步。
我也聽說有不怎麼樣的老師,但教過我的老師我都覺得很好。除了在他們各自的領域給人啟發,我覺得總體來說,阿大人文學院的老師擁護了高度自由、不分等級的科研氛圍,就連網站上都寫了文化研究中心的結構是「non-hierarchical」。
老師個人魅力對我們的影響比較大,我特別記得一位教藝術理論的德國老師,治學非常非常嚴謹,很聰明、很搞笑的一個人,但平時對學生很好。我有同學生活比較拮据,他於是主動提出讓同學在他們家沒人的時候babysitting,在經濟上支持學生。有時,我們一節seminar結束,教授也會和同學一起到教學樓對面的酒吧喝酒,繼續聊一些相關的問題。老師、學生常一起組織在一些非營利性質的酒吧、咖啡館裡放電影,聊電影。我有同學在LSE讀語言學的,沒聽說過教授和學生間會有類似的互動。
當行政部門與大學董事會擁有一些對我們學院發展不利的決定時,老師們和同學們也是聯合起來揭竿而起,反抗董事會對「不以賺錢為目的人文主義學院」的不公,遊行、Squatting、談判等等等。阿大是13年冬天試圖拯救人文學科資金問題的先鋒,之後得到了LSE、牛津等大學的聲援。
我想,它的可愛在於,學院有一種混雜著純真、理想主義和批判性的氣質,這可能是一些其他學院沒法比的。
關於同學:阿大人文研究生院的學生幾乎是沒有中國人的,我讀書的時候只碰過一個。整個班20多人,英國人居多(估計英國學費太貴,把英國人都嚇跑,把中國人都留下了),然後分散著荷蘭人、法國人、印度人、德國人、芬蘭人、美國人。。五湖四海吧。同學間的關係是很好的,每個人的學科背景不一樣:文學、藝術史、哲學……最後湊到一起,讀一個master』s,所以你的同學其實也是很好的資源,而裡邊,大多數是善良的文青。或者,我更願意稱他們「一個真正的人文主義者」。
老師教你一半,你在這裡結識的朋友教你一半。
其實寫到這裡,我覺得好像變得像抒發感情了。
其實我相信許多其他國家、其他學校的人文學院都有相同的情況,不過阿姆斯特丹整體自由的氣氛好像是把這種感覺放大了。然而,夢醒了就是醒了。前面說過,這是一個沒有就業前景的專業,培養的都是滿滿的情操。
不過,走研究這條路的話還是很不錯的,阿大的人文學院果斷排在top 50,文化研究算是世界領先,與其他學圈的交流也很密切,除了大學本身,與它合作的一些研究所、研究機構:阿姆斯特丹文化研究中心、藝術史研究中心etc.都是以後讀博、做研究項目的好地方。
寫完這麼一堆,發現自己好像還是挺愛曾經的學生生活的。
不過,我不會向別人推薦讀阿大人文研究院,它就是研究型大學裡最極端偏理論、研究的例子,為了留下,為了找工作,希望還是不大。
當然了,我的荷蘭朋友常說,如果結婚能換來一張荷蘭永居,那麼「結婚」這件事也算真的有點兒用處了——想要留在荷蘭,其實不難,條條大陸通羅馬,如果真的想留下來,不難。
關鍵是,即使留下來了,怎麼才能在這裡獨立、有很好的圈子、過上快樂的生活?這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
但願未來有一天能出個阿大人文學科/荷蘭人文學科讀博指南吧!........................30/09/16分割線................今天在讀一本關於阿姆斯特丹underground cinema的書,最後也講到了去年和前年阿大人文學院的抗議。我拍了書上的幾張圖還發現自己在instagram上拍過的照片。當時大家都帶睡袋睡在一起,所以會在自己的睡袋上留紙條,有點可愛。
關於留言里的問題我回家再回答,現在是手機黨。不過大多數信息可在此查到:http://gsh.uva.nl本人阿大本科BSc Economics and Business 專業畢業。有關阿大和荷蘭研究生的信息已經在下面的問題中回答了。
阿姆斯特丹大學的master,MSc項目如何? - 留學
在這裡就簡單說一下荷蘭的本科。其實根據上面我的回答的分析,在阿大讀一年的MSc並不是一個太明智的選擇。不過在阿大讀本科是個不錯的選擇。
阿大本科學習和master一樣,都是不停地考試,不停地苦逼,直到畢業那一刻都停不下來。而本科的就業服務比master的還要爛--看來學校是一心一意讓我們往學術方向發展了。拿我們專業為例,共分為4個track,每個track的課程量不一樣,而只有課程量少的幾個track才有時間在大三進行交換(除非你提前畢業)。但每個track的大一的課程是一樣的。每學年分為兩個學期,每學期3個block,每個block學兩門課,每一個月考一次期中考或者期末考,其中還會有assignment,presentation, essay等等令人愉悅的內容。
我選的是Economics and Finance track,課程最多,命最苦,要去交換必須提前把所有課修完,苦上加苦。說實話既要選這個track又要去交換又要保持好成績的話真會掉一層皮。這個track是econ和fin的課都要上。比較好的課是corporate finance (其實就叫finance1 和finance2,financial policy和microeconomics2)需要吐槽的課是financial accounting(老師說的是英文嗎?),international money(工作量無比大)以及investment(胖子老師態度惡劣,瘦子老師不知講啥)。學習氛圍嘛那就分人咯。歐洲學生交的歐洲學費,很便宜,愛學習的人不多,特別是西歐人天天花天酒地,還嫌棄亞洲人學習太用功。畢竟他們一般都要延遲一到兩年畢業。由此看來,歐洲的衰落不是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情嗎?而比較用功的一般是中國人和東歐人,畢竟是社會主義兄弟,大家還是很愛學習的。而阿大的設施很好,秒殺LSE,很多設備都非常新。
但阿大最大的問題其實不在教學而在管理。這和LSE的行政管理又差了十萬八千里。你完全無法相信阿大可以把學生的論文登分表弄丟(我的論文就是因為這樣等了2個月才把分登好)。而且學校的advisor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一問三不知,有的乾脆打開電腦,指著屏幕說在這裡。在阿大生活真是要自己拯救自己的。
阿姆斯特丹生活對於我來說最不好的地方還是華人圈子太小,總覺得自己是社會的邊緣人(雖然本來就是)。這相對於倫敦來說實在差太多。在阿大的社團基本上都是荷蘭語社團,這真的令中國學生的課餘生活大打折扣。不過在學校的體育中心和藝術中心(忘了具體的名字)都有各種的課程和活動可以參與。而阿姆斯特丹除了某些黃賭毒合法之外,其實玩樂的精彩程度也遠遠不及倫敦,巴黎和柏林這種歐洲大城市。所以說荷蘭的生活主要是比較舒適,然而阿大的學習卻讓人完全放鬆不下來。
說了那麼多,阿大本科究竟好處都有啥?我認為其實阿大本科勝在選擇夠多。首先,荷蘭是歐洲大陸移民政策最寬鬆的國家。我覺得如果來荷蘭是抱著堅定移民態度的學生有非常大的機會可以順利移民,前提條件就是一來荷蘭馬上報荷蘭語版學習荷蘭語(不要相信自學和language mate)。學好荷蘭語,完成本科加碩士4年學習,再工作一年(工資要達標),再過移民考試,就可以入籍了。如果走學術路線的話,本科好好學,拿8分以上,進阿大,自由大和鹿特丹合辦的經濟學博士生院Tinbergen Institute很方便。而且TI在研究方面做得也很不錯,Phd畢業後就業也很不錯。而且在Phd的時候也可以入籍了。其次,如果移民決心不堅定,在阿大拿個好成績也足夠去英美名校讀一個在國內有名的master項目了。
總之,在荷蘭讀本科雖然很辛苦,但勝在選擇夠多。當苦逼完3年之後,有一天你坐在LSE的課堂,發現別人master的教科書都是阿大本科的教科書。。。。。。我是阿姆斯特丹大學傳播學畢業 degree with honors。阿姆斯特丹大學這個專業在全世界排名很高。一般前十,2016-2017年居然飈到了第二。我們是雙導師制,一個學術導師一個論文導師。我的第一導師現在在美國了,在一個很不錯的大學,以前是AScoR的Chairperson算是圈裡的一個牛人,第二導師曾是倫敦某大學的社會學系系主任,現在做freelancer。在這個學院讀書一需要統計學,二要有各種理論功底。我讀書時幾乎每門功課每周要讀一本書,有時是等量reader。社會統計學這門課是很多同學頭疼的,會有考試,口試和論文。其他科目基本上是essay形式考試,然後老師還會組織一個口試,輪流做presentation。上課是討論為主,平時成績佔20%。荷蘭籍老師不喜歡給高分,美國籍老師喜歡給高分。畢業如果想拿degree with honors,平均成績要9.0或以上。滿分10分。我是第一學期選了那個美國的牛人的課,期末論文交了之後她邀請我跟她讀博士。原因是我有市場研究經驗,數學好,英語好,還會法語。第二學期開始跟她做項目,在歐盟總部,每周要去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組織各種調查項目,清洗數據,寫論文。導師也給力,國際會議,國際期刊,有她背書,發表,參會都很容易。因為跟她做定量項目太多,選擇了一個做質性研究的第二導師,論文寫得是第二導師的領域:celebrity capitalism。他研究pop culture。可以想像我在political communication和pop culture之間的崩潰的日子。9.1分的平均成績畢業的。之後就跟第一導師讀博士去了,她在我碩士畢業沒多久就去美國了,我不得追隨她去美國,不得不考G,交申請給美國的研究生院,要是她還在荷蘭就沒這麼麻煩了。說真的,相比美國,我還是喜歡荷蘭
很喜歡這個學校和這個城市。我的碩士答辯在前東印度公司董事會會議室。博士答辯在市中心的教堂里。歐洲博士答辯和學位授予很有儀式感和文化傳承感,跟美國的不大一樣。
我覺得我在阿姆斯特丹大學渡過了非常happy的時光。天天在風景如畫的地方讀書,從圖書館看運河,看天鵝和遊客。租的房子在Amstel河畔,400年歷史,房東是個50多歲的單身大媽,經常英國-荷蘭兩頭跑,所以經常我一個人在家,獨佔一層樓。開party,寫論文,跟幾個好朋友邊喝酒邊gossip。不是特別用功,但是需要用功,畢竟要讀書,還要做項目,準備讀博。對了還教了一個pre-master的research methodology課程。
九個半月就拿到碩士文憑。。並不是教學質量水,只是覺得同學沒幾個是真學霸。荷蘭的教學體系成就了:只要你想學,人人都可以去讀研。。。話說回來,荷蘭就業還是很不錯的。感覺身邊想留下來找工作的最終都找到了!
剛收到傳播學碩士的offer 佔個坑 去了來答哈哈哈
剛收到business and economics 的offer, 先佔坑。還在決定去不去。
先馬,等下周考完試來回答
求問,從網申到拿到offer大概要等多久?
占坑,等我來了一定多圖詳更!
/////////////////華麗的分割線有申請阿大2018本科預科 on campus的小夥伴嗎??
讓我看到你們的雙手!!學姐學長也可以給我勾搭一下(害羞jpg推薦閱讀:
※女生在東南大學讀書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在斯圖加特大學(Uni Stuttgart)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在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就讀怎樣的一番體驗?
※山東女子學院怎麼樣,在那就讀是一種什麼養的體驗?
※在耶拿大學(Universit?t Jena)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