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國古典文化中的病態美和悲壯美?

為什麼中國的文學史和藝術史上曾經推崇過病態美和悲壯美?似乎曾經的文人血液里流淌的就是悲傷。經典比如林黛玉,比如歪曲的松樹、畸形的金魚,病梅、殘荷、斜陽…;各種身死志存的故事,比如岳飛、荊軻、屈原、袁崇煥、李定國…出塞的昭君,哭倒長城的孟姜女,化蝶的梁祝…或許這只是中國博大的文化中的一部分,但卻是世界各種文化中特別的一幕。

-------

這些意象和文人本身的某些特質有關係么?還是和傳統文化中的某些特質有關?還是中國歷史上某些事對文化的發展方向的某種引導所致?


先說結論,這應該是一種受眾選擇過程中造成的錯覺。不是中國古典文學更偏愛病態和悲壯,而是人們更喜歡看這類作品。

在宋代話本明代小說出現之前,古典文學的主流是士人案頭文學,詩文為主。清代趙翼在《題遺山詩》中對千百年來士人的文學審美有最清晰的體現:

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

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文人墨客總是情緒化的,不論蘇軾李白這般公認的情感豐富甚至過剩之人還是王安石晏殊這種政客身份勝於文人身份的文學家,總是有屬於文人的細膩情絲,而這一縷情絲讓我們對他們的作品乃至於精神有穿越時空的共鳴。

再說宋代經歷了社會變革後文學從創作到接受的全部過程都轉向市民階層,新的受眾說白了就是普通大眾,普通大眾偏愛這類作品是理所當然的。魯迅先生在《再論雷峰塔的倒掉》里曾經表述:「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同屬於把什麼東西破壞掉,當然是把美好的東西破壞掉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所謂經歷時間歷史淘洗的經典更多時候是被受眾偏愛的作品,受主要接受人群的審美偏好影響而體現一定的共性。還有更清晰的例子,古希臘文學戲劇的代表是古希臘悲喜劇,但是在中國人的印象里對古希臘的喜劇有什麼印象?好像沒多少,反而悲劇更多的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俄底浦斯王》《阿伽門農》這些故事幾乎都能說上一嘴,這同樣是我們的審美偏向在我們接受過程中造成的結果。

當然中國人的審美偏好為什麼是這樣或者是怎樣的的就是一個無比巨大的說不清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了,以上只是一個個人看法,各位看看就好了,不必當真。


呵呵~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這是學正典的第一句話吧~


不止中國,別的文化中同樣出現過類似的現象。例如 希臘悲劇_百度百科。

所以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質是:為什麼藝術和文化史中會推崇病態和悲壯的美,百度答案一搜一大把。例如:【論文】極端形態下的美感――病態美,不再多說了。


要論病態美和悲壯美,日本和北歐嚴重的多,中國的藝術還是太不溫不火恪守中庸了。


無論是病態美還是悲壯美,可以說是一種獨特的美吧。就像那萬花叢中一點綠,萬千奼紫嫣紅初看美不勝收,但看久了也終究是平淡如水,偶有一點綠色反而讓人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也許就是物以稀為貴吧。世間有對比才有突出,正是因為有這麼多健康的,所以才有病態美的產生;正是因為有慷慨激昂,所以才有悲壯之美。有時越是這不一樣也是獨特的事物越能引發人的深思,越能產生共鳴。


什麼叫中國獨有? 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沒看過嗎?

喜劇笑一笑就過去了,跟我有什麼關係;而悲劇,我會跟你說我看完一些悲劇會如打了雞血一般鬥志昂揚好幾天嗎?

另外,歪曲的松樹不美嗎? 我怎麼覺得迎客松就很好看!

還有殘荷。。斜陽。 斜陽多好看啊!!!


這種欣賞是中外都有的。病態美重點還是在美字,或嬌弱惹人憐愛,或悲壯讓人心生絕望,都是美的一種。

紅顏一命嗚呼,香消玉殞後垂下的手腕,光潔,有著優美的線條,最好有一隻色澤清麗的玉鐲,這自是一種美。

林妹妹在落花紛飛中提著籃子將花瓣收集起埋在花冢「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的凄涼之美 。

劉蘭芝 「攬裙脫絲履, 舉身赴清池」的決絕之美。

……

這些病態美都讓人沉醉。

直至看到「欣賞別人的孤寂是一種罪惡」,我受到了震撼,也開始思索這樣究竟是對是錯。

還記得在寺廟中看到和尚在玩手機,心中十分氣憤,覺得有辱佛門清凈,佛法浩蕩。他們應該青燈古佛,清茶淡飯,不苟言笑,無欲無求。

但細想來,這又何嘗不是將快樂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的。無情的要求他人忍受痛苦,然後自己在一旁欣賞那種殘缺的美,如病梅館記中的人一般。 罪過罪過。

所以,可以欣賞自然的殘缺之美,只要不人為的去製造殘缺,傷痕就好。


絕大部分好的文學都是站在雞蛋的角度描寫雞蛋碰石頭的,比如林黛玉對愛情的追求,蜀國的覆滅,宋江起義集團的失敗,只有失敗了,才能引發人的深思。

就像我至今難以接受赫克托耳被殺害一樣,一個如此完美的男人,他究竟做錯了什麼,落得身死人手的下場?

你說的那種描寫一個人處於完美狀態不斷擴張自己力量的小說也有,比如金瓶梅,蝸居,裡面的主人公在小說里完全就是處於徹底支配狀態的,裡面的主人公以為可以肆無忌憚的突破一切底線而不受到任何懲罰,最後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是看了馬未都來問的么?

我理解動漫就是病態美乃最高層級審美且會倒金字塔釋放的有力證據。

眼睛那麼大,樣子那麼美,胸那麼大,腿那麼豐滿,腿那麼長!!!!你告訴我受眾廣不廣?你告訴我是不是病態美?

馬未都舉例的病梅,黛玉的,還是著重了「病」字,狹義理解為了虛弱,瘦弱。實際屁股大到不正常,也是病態美!

悲壯美。。不如說是悲劇產生美。無悲不成書。


靈感嘛,非失意則失戀


受眾對作品的情節作怪吧,在歷史中也不乏那些豪邁的,以及一些普羅意義上的美,就如三國中所繪之戰場,當陽橋前張翼德一聲大喝,難道不是一種豪氣之美嗎。

題主的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不論病態美或是悲壯美,都是基於一個標準,那就是英雄美人。說的更通俗點,就是槍炮與玫瑰。這不僅是中國文化的獨特,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西方其實也有許多病態美與悲壯美,無非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諸如羅密歐與朱麗葉,最後落得同葬一穴的下場,契合永恆主題的玫瑰,又有悲壯的美感,無怪莎士比亞能夠享譽全球那麼多年,被奉為典範。


這應該是全球普遍都審美特點吧。


市場需求而已……其實古代文人真正喜歡的是詩詞,現代人不喜歡了那就只能用悲劇故事來代替了,這放在古代文人看來不過是史書上的一個卒字。

另外忠君或風流是古代的主流。


世界和中國沒什麼不同,時代不同而已,人生本就如此,有你所謂病態,也有悲壯


悲壯美其實是東西方文化共有的東西,不是中國獨有的。比方說超人捨棄自我拯救全人類的戲碼其實跟民族英雄捨生取義沒區別,都悲壯。

病態美確實是中國獨有而西方少有的。或者說是東方獨有。

比方說現在的蛇精臉,西方人不會刻意去追求這個。而這與中國古代的櫻桃嘴蒼白臉也是一類的審美,就是病態美。

當所有的人都在追求一樣的目的,大家都很功利的情況下,病態美就會應醞而生。蛇精臉這種造型符合我們這邊人對美人的造型概括,我們的社會又是那種不強調個性強調集體統一性的存在,因此對於美的概念就很容易規划出一個標準,比方說男的有錢,女的有事業線有大長腿,臉蛋漂亮的人多為尖下巴,這些標準在人們的追求中成為高考一本一樣的整體追求,那麼自然找老公找有錢的,有人緣的女的有事業線有大長腿,整容為求穩妥都去整尖下巴。但是這個標準又不是那麼標準,就是它沒有極限,有錢人總有更有錢的,事業線總有更深邃的,下巴總有更尖的。於是死命追求的人就忽略了程度,鑽了牛角尖,最終成為病態化的犧牲品。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丁太升在微博發表的對第三季《我是歌手》的總結?
有和別人(大眾)不一樣的審美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男生長得漂亮是什麼體驗?
為什麼殲-20機體看上去沒有F-35那麼協調?
一個人的審美和自己的長相有沒有關係?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文化 | 文學 | 審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