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有雌性為爭奪雄性而打鬥的嗎?


如果把人也划到高級動物里,那我覺得首當其衝就應該是人類,O(∩_∩)O哈哈~

好了,言歸正傳,開始答題。

1. 斑點磯鷸

一個雌性可以與很多雄性交配,產卵後雄性孵卵,雌性再去與其他雄性交配,所以一般而言雄性性格溫順,雌性兇狠好鬥。而且雌性的體格比雄性高大20%左右,佔領領地的是雌性而不是雄性。

它們的小鳥孵化前,雄性血漿中睾酮和雙氫睾酮的濃度比雌性高,但在生育過程中驟降下來,而且交配過的雌性睾酮濃度比那些未交配的雌性高7倍,因此變得好鬥。

此種行為的由來:原本的祖先是一夫一妻的,但資源豐富的時候雌雄一方可以放棄巢穴另尋新歡,在其他動物中一般而言是雄性離開,但由於偶然的因素在這裡是雌性先離棄,而雄性如果也離開的話巢穴的小鳥就會死亡,所以他不得不留下照看,所以形成了這種獨特的現象。

參考資料:

Nelson RJ. 2005.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Endocrinology. Sinauer Associates: Massachusetts. p 115

2. 黃腳三趾鶉

黃腳三趾鶉的繁殖習性非常特殊,它實行的是一妻多夫。科學研究表明,世界上90%以上的鳥類實行一雌一雄的生活,大約2%的鳥類實行一雄多雌的生活,而像黃腳三趾鶉這樣一雌多雄的鳥類只有0.4%左右。雌鳥比雄鳥個 大而健壯,羽色也較艷麗,求偶炫耀行為由雌鶉主動表露。初夏的夜晚,雌鶉發出「布——嗚」的聲音求偶,雄鶉則以柔和的「吱吱」聲前來呼應。這時,雌鶉特別興奮,圍著雄鳥轉來轉去,並作出各種炫耀姿態,儘力討得雄鶉歡心。如果此時有其他雌鶉闖來,兩隻雌鶉之間就會上演「搶新郎」的鬧劇。經過兇狠的搏鬥,敗者逃竄,勝者得偶。然而,一旦交配,產卵,雌鶉就不辭而別,另擇新婿。而雄鶉承擔起全部孵卵育雛的任務。一個繁殖季節中,一隻雌鶉可重複婚配多次,佔有幾隻雄鶉。三趾鶉的巢建在農田、草叢和灌木叢中,比較簡陋,在一個深2~3厘米的土坑裡鋪著幾根乾草,草上有4枚梨形的淺灰色鳥蛋,蛋上密布紅棕色、紫黑色和暗黃色的小斑點,這就是它的巢。在這種母系社會的繁殖特徵中,由於雌鳥能夠從繁重的孵卵,育雛任務中解放出來,能夠多產些卵,多留一些後代。這是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所發展起來的一種對捕食者掠奪卵和幼雛的適應。因此我們說,雌鳥對整個種族的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http://baike.baidu.com/view/197730.htm

3.斑腹磯鷸

一妻多夫制的雌性動物都是重數量不重質量的,反而雄性會變的十分挑剔

生活在北美的涉禽鳥斑腹磯鷸雌性比雄性大一倍,而且更兇猛

為了爭得一群雄性,會「不擇手段」地刺穿對手的眼睛或是弄折對手的腿,雄性必須保證留下最優秀的基因後代,則在一旁觀看,等待獲勝者的出現。然後很快產下四個蛋來交由丈夫孵化和餵養,在去尋找下一批的雄性,如此循環-----

兩隻雌水雉 ;跟我搶老公,看看 你有我漂亮強壯嗎。小樣

來單挑H獲勝的雌水雉;老公 我贏啦 我的基因更好 求你快點和我交配吧

我會給你更優秀的後代的雄水雉;作為父親,我永遠有照顧自己孩子的責任。

雌水雉;孩子就交給你啦,我繼續找我的情人去啦,我的後代愈多愈好,我的優秀的基因不能浪費的。

4.白犀牛

台北市立動物園三隻雌性白犀牛,為剛搬來的雄性犀牛「犀旺」爭風吃醋,打得破皮受傷,猶如上演一出動物版的《後宮甄嬛傳》。

園內非洲動物區的三隻雌性白犀牛「犀敏」、「犀慧」和「犀西」,一起生活逾十年,向來感情好且相安無事,最近雄性犀牛「犀旺」搬來要娶親,大伙兒還沒見面,但的三隻母犀牛,卻打破以往的和平,開始互相打鬥示威。

三隻母犀牛嗅到犀旺的味道,就想在公犀牛面前表現,角是牠們的最佳武器,打得頭、鼻多處受傷。野外的公犀牛若發情,一定打到分出勝負為止,輸的要離開原地盤。

5.甲殼蟲(這個可能不屬於題主要問的,但是比較有意思,給大家拿過來看看。)

雌性甲殼蟲偏愛魅力異性

  雄性甲殼蟲(Gnatocerus cornutus)不應該把時間浪費在和競爭對手打鬥上,這是一項新研究得出的結論。相反,它們應該努力提升自身魅力。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日本岡山大學和筑波大學的科學家聯合開展的實驗發現,雌性甲殼蟲更容易被向其獻殷勤的雄性吸引,而不是被為其大打出手的雄性所折服。

(Ps:非專業人士,以上也是個人感興趣的,所以搜集了以上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不過,在搜集資料的時候,我還發現了這個:動物界11種殘忍暴力的交配方式。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這裡:動物界11種殘忍暴力的交配方式。

對了,在看到這個提問之後,我個人也有幾個問題想和大家討論下:

1.為什麼自然界中,大多都是雄性為雌性而開戰?

2.繁衍行為到底是雌性的選擇還是雄性的爭奪?

3.自然界中,有很多是雄性比雌性漂亮,到了人類為什麼就是女人比男人漂亮?(這個問題有點XXX,但還是想了解了解。~~~^_^~~~)

歡迎廣大知友前來討論。


以下純抄書

《進化心理學》D·M·巴斯 著

第三部分 第四章 擇偶偏好的進化的理論背景

親代投資和性選擇

生物學上的性別只是簡單地依據性細胞的尺寸大小來定義,這是一個明擺著的事實

……尺寸較小的配子被定義為雄性,尺寸較大的配子被定義為雌性……動物界里並不存在雌性動物必須比雄性動物投資更多這樣的生物法則(這裡的投資指給子女的投資,即親代投資——引用注)。事實上,有些物種如蟋蟀、海馬、巴拿馬毒蛙等,是雄性投入更多(Trivers,1985)。例如,雄蟋蟀生產大而富含營養物質的精囊。當食物缺乏時,大精囊對雌蟋蟀而言異常寶貴,同時雄蟋蟀也需要大量的食物才能生產精囊。雌蟋蟀通常相互競爭以接近高投入的雄蟋蟀來爭奪最大的精囊……總之,Trivers(1972)的親代投資和性選擇理論做出了兩個意義深遠的預測:

(1)為後代投資更多的一方(通常是雌性,但不完全是)在擇偶時會更挑剔;

(2)投資更少的一方在爭奪異性時會更具競爭性。

陳鵬同學舉的這三個例子:斑點磯鷸、黃腳三趾鶉、斑腹磯鷸,從描述上來看都符合Trivers的預測。


一般的原則是,雄性比例要高於雌性,這樣才能夠保證基因能夠得到不斷篩選和持續優化,但是一旦性別比例反過來了,那麼基因為了能夠繼續不斷篩選和持續優化,就會使雌性開始爭奪雄性,尤其是基因優秀的雄性更是爭風吃醋的根源所在。所以,和雄性之間爭奪雌性一樣,雌性之間爭奪雄性也是理所當然,因為歸根結底都是基因要進行不斷篩選和持續優化這個基礎前提。


推薦閱讀:

為什麼金魚不會控制自己的食量,總是被撐死?
為什麼在睡覺時會減少分泌唾液?睡著前不會有吞咽動作,會不會是因為進化不讓吞咽的動作影響大腦進入睡眠?
在夢中遇到危險時為什麼不能啟動起來逃走或者搏鬥?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最終活下來並統治世界的應該是哪幾種恐龍?
生物進化論(演化論)科學嗎?

TAG:動物 | 生物學 | 行為學 | 哺乳綱動物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