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三體》在互聯網行業內被「聖經化」以及對行業的啟示有哪些?
有許多的行業大佬對於《三體》背後的人生哲學和商界啟迪極為推崇,在互聯網領域甚至被奉為「聖經」,那麼《三體》對於互聯網到底有哪些深刻的啟發?
看到這麼多天真的朋友,真是感到欣慰啊……
給大家回顧一下,互聯網興起之前,號稱被老闆們捧為《聖經》的書,還有《誰動了我的乳酪》《送信給加西亞》……
明白了么?老闆從來就沒有「從XX書里得到了啟發」「對XX的人生哲理極為推崇"
老闆只是需要找一本書來給大家講自己早就有的結論。這些結論可以是」不努力就沒乳酪「,可以是"不管老闆給了了什麼不靠譜的任務,下屬都要拚死完成」,也可以是」互聯網行業沒有永遠的成功,隨時都可能被突然崛起的其他企業幹掉。「都沒關係
重要的是在合適的時間找到一本合適的書來支持老闆需要給下屬講的簡單結論。這本書可以是《三體》,也可以是《女體》,還曾經是《三國》。只要能解讀到老闆想說的事情,叫什麼,是什麼題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最近很紅,象徵著老闆緊跟時代。去看看老闆們到底用三體給大家說什麼:
「黑暗森林」:隨時都可能有別的突然崛起的公司幹掉原來的巨頭。就好象他們不知道google,facebook從車庫幾年間就搞得天翻地覆一樣。就好象他們看三體之前不知道「贏者通吃」法則一樣。雷軍自己小米兩年間攪亂了手機市場,嗯,然後他看了《三體》,突然明白了「文明發展速度是不一樣的,今天弱小的文明可能突然爆炸發展。」嗯,他之前都是在做夢呢。降維打擊:嗯,真相是這樣的。大家見過了mp3+ipod+itune革音樂產業的命,見過了360革殺毒軟體的命,見過了google革雅虎的命,都沒啥想法。多年之後,看了三體,才終於明白了「降維打擊」好可怕!別YY了,老闆叫你們去看三體,意思是:
您們今天還想不加班?
明天別的公司就可能革我們的命你知道不?你還想按時回去找女朋友?不加班別的公司就發明二向箔了!
給我老老實實加班!老闆今天推崇三體,就跟多年前給你們買這東西一樣:互聯網圈子什麼的我不懂,作為一個科幻迷,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好現象…中國科幻自當年「清污」後一直生存狀態一直糟糕,《三體》可以說是一片荒漠上的一朵奇葩,以一人之力把中國科幻的最高水平拉到了世界前列,然而在這之後荒漠似乎還是沒有變成綠洲…看到題目描述中的「人生哲學」和「商界啟迪」我就覺得挺悲哀的,好不容易有了一部非常優秀的科幻小說,然而人們不去從中尋找令人驚嘆的幻想與故事,卻去找這些…嗚呼哀哉。
各位同學安靜一下哈,今天我們上的這堂課叫做「如何製造和利用高大上的概念」。
大家都是互聯網領域的牛人,但是,你有沒有發現,你說的大白話再有道理別人都不愛聽?你講的故事再有乾貨也不招人待見?
那你就來對了,這門課會讓你成為焦點!登上人生巔峰!
首先,我們先講一個法則,這個法則是最重要的,大家要倒背如流。
要想讓術語高大上並且流行起來,要符合四個條件,我們叫它 RAIN 法則,中文可以叫做「潤物法則」,意思是只要你遵從法則,你提出的概念就能像細雨潤物一樣在互聯網家喻戶曉。
先說 Readability ,易讀性。
你的這個概念不要有生僻詞、不要有讀不通的地方,尤其不能出現太多術語。講出來好像大概知道,但是又不是特別明白,這是最佳效果。
比如 O2O,你讀成嘔吐嘔可以,讀成零吐零可以,讀成零二零也行,總之你知道有這麼個東西了。但你要說全稱 Online to Offline,那就沒多少人記得住了。
比如痛點,你知道痛是什麼意思,也知道點是什麼意思,但不太知道痛點是什麼意思。可這個詞怎麼讀都像有那麼回事,這就達到效果了。
第二呢,是 Zhuangbility,裝逼性。
最好啊,這個概念是讀不太通、但聽著會讓你忍不住覺得牛逼的。
比如 IP,你知道誰在做 IP、也知道什麼算是 IP,但你就是很難解釋 IP 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那就對了。就是不讓你說得太白話、太明白。用英文效果更佳啊,這句話大家都拿筆記一下。
還有,說起來呢,盡量往大了說。為什麼?大了說好聽啊。你說做買賣?那多不好聽,要說做微商、做電子商務、做互聯網 +。你說做要聽取用戶意見、吸取用戶建議?那多不裝逼,要說「用戶至上」、要說「參與感」、要說「Participatory Design」。
關於這一點,建議各位同學們觀賞蘋果手機以及近幾年國產手機廠商的新品發布會,著重學習下他們發明的新詞和你看不懂的詞,掌握正確的裝逼姿勢水平。
第三,是 Interpretability ,可解釋性。
這個很重要,大家標紅。
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想怎麼說就怎麼說、說是什麼就是什麼,概念得達到這種效果才行。
比如,你說「互聯網 +」是什麼?什麼都行。網上不一樣的解釋得有幾萬種了吧,還有很多本書,專講這個。但真正的概念是什麼?
這位同學,你站起來讀一下官方解釋。
通俗來說,「互聯網 +」就是「互聯網 + 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台,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嗯好,請坐。大家聽懂了嗎?反正怎麼說都行,是吧?阿里巴巴是互聯網 + 嗎?當然是。那隔壁馬家屯種瓜的老鄉們在淘寶註冊了個店鋪呢?也算吧。那在朋友圈裡做微商賣瓜呢?也不能不算吧。
概念嘛,越高大上越好。你要學會出口就是「我們是唯產品導向的公司」或者「我們以用戶至上原則作為戰略指導的工作方式」。別人問你那你怎麼還做什麼運營啊公關啊之類的東西?你要會解釋說「運營和公關也是我們的產品」、「運營公關是用戶至上延伸出的戰略性布局中的一步,能夠有效形成整個公司產品策略的閉環」。具體什麼意思,那哪能告訴你,那是商業機密。
第四,是 Narrativity,概念要有故事、有情節為佳。
沒有故事可以講的概念就產生不了效應,必須得讓人有如沐雞湯的感覺。
IP 乾巴巴地講是不行的。要講《花千骨》,要講《西遊記》,要講《盜墓筆記》,一個一個案例砸過去,才讓人印象深刻。總之,只要你發覺是跟你的概念有關係的例子,都往裡套,生搬硬套都沒關係,說得多了別人也就信了。
比如一個「參與感」,那也是可以湊很多故事講。為什麼手機賣得火?那是因為大家都有參與感啊,員工有參與感所以做產品做得更好、粉絲有參與感所以更願意埋單。為什麼 MIUI 做得好?那是因為粉絲有參與感啊,你看很多功能都是粉絲提出的(不是粉絲提的、粉絲提的不好的再多也不要說)。提出一個概念就得死磕到底,就算看起來沒太有道理,也千萬不能露怯,這點也很重要,大家劃線。
好了,我們來看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他說《三體》為什麼被拿出來當成互聯網行業的聖經。這個問題非常好!
我們看看一位對 RAIN 原則使用非常得心應手的前輩是怎麼描述《三體》里的幾個概念的:
速度為王。在黑暗森林法則里,是不是小公司就沒有了機會?我認為不是。原因就是速度為王。互聯網裡也一樣,人的理解和思維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不管大公司怎麼用黑暗森林法則針對社會,新物種總在不知道的角落裡面出現。它們出現並且快速的強大,大公司想反身再打一槍已經消滅不掉它了。
內部不出問題,都能找到發展之路。《三體》中地球文明壞就壞在地球內部的反對派手上。所以我覺得內部人一定要穩定,最核心的力量一定要做到萬無一失。
看明白了沒有?《三體》的一些情節完美符合 RAIN 法則:這一年我深切的體會:要花時間,把一個事情想清楚,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看問題。我總結為——升維思考,降維打擊。比別人更高的維度想清楚方向,執行的時候比別人更兇狠。
- 故事都很白話、很簡單(易讀性強)
- 動不動就是「物種」「核心」「力量」「維度」「速度為王」這樣的詞,說的都是文明、歷史、人類、星球,都是很宏觀的描述(夠裝逼)
- 三體里的各種人物和關係,能映射到互聯網公司的一些方法論上,比如地球文明壞了就可以怪反對派(也可以說都怪女人、也可以說都怪文革......總之想怎麼解釋就怎麼解釋,可解釋性很強)
- 前後的情節非常豐富,三本書加起來有 90 萬字,關聯的故事非常多(有很多情節)
所以這本書簡直生來就是為 RAIN 法則服務的。也就難怪前輩們扯互聯網方面概念的時候都喜歡用了。
另外,強烈建議大家閱讀這位前輩的文章:升維思考,降維打擊!找到破局點All in!
只有達到他這樣的水平——很裝逼、很有情節、怎麼解釋都行和很容易讀懂——你才算真正領會了 RAIN 法則的精髓。
哦,最後這位同學,你問我為什麼很直白淺顯的道理,我還要用什麼 RAIN 法則來解釋?當然是老師要以身試法,把跟你們講的道理也用它來包裝啊!
這下體會深刻了吧?
好了,各位同學們,下課!我們下堂課再見!社交貨幣。
強忍對該問題下其他回答開地圖炮的慾望去睡了。本人投資互聯網,算半個互聯網人士
就自己的理解,這個問題涉及以下兩點
第一,一部分互聯網公司的高管們是真的覺得《三體》是非常好看的科幻小說
第二,《三體》給其提供了實踐中的理論提煉,比如 黑暗森林,降維攻擊等
如果把這兩點綜合起來,可以合為一點,即 大部分互聯網公司的高管們,都是屬於有知識沒文化的,而且平時也很少去做深度思考。因為沒有見識,沒有想像力,所以覺得《三體》怎麼怎麼好看。因為不做深度思考,缺乏歸納和提煉能力,所以覺得「降維攻擊」這樣的辭彙如同天外來客,醍醐灌頂
《三體》本身怎麼樣呢?我認為,本身確實是中國科幻小說里非常不錯的,想像力在中國科幻小說里排在前列。但是,僅僅限於不錯,而不是卓越。一部卓越的科幻小說,應該具有深度的哲學內涵,讓人看完後能夠有對心靈的深度啟發。如果要做到這一點,一定會涉及 生命的本質、自我意識體驗的本質是什麼,時間的本質是什麼,什麼叫無限什麼又叫永恆,這種層次的問題,不但涉及外觀(一般呈現為理論物理基礎),更涉及內觀(一般呈現為哲學宗教基礎)。而《三體》顯然不具備,三體里的那些設定,想像力還是有限的,觸及的思考也不夠深度。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找更好的小說來讀,國外這類有深度的科幻小說並不缺,國內的我並不是很清楚。
但可惜大部分國內所謂互聯網公司的高管們,眼界還是有限的,整天關注的問題就是產品、技術、運營這幾塊,整天為上不去的用戶數擔憂,為難看的財務報表揪心。他們並不太關心關於人生宇宙的深度問題,而且這類深度思考確實很折磨他們本已經很辛苦的腦細胞。甚至看幾本科幻小說,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困難的。對很多人來說,《三體》可能是他們最近幾年唯一看過的科幻小說,甚至連三體也是跳著看的。在這樣的水平下,推崇《三體》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就好比你就到目前為止就沒見過幾個女人,那你對「美女」的定義自然就下降了。
然而,不做深度思考,不關心生命宇宙本質的人一大堆,為什麼互聯網高管特別喜歡推崇《三體》呢?這是要說到「黑暗森林」「降維攻擊」這樣的概念。「黑暗森林」用於隱喻互聯網領域的激烈競爭,不注意就會被你沒有關注到的競爭對手衝擊,乃至消滅;而「降維攻擊」指的是,互聯網領域的競爭,往往不是同一種模式的硬拼,而是新的模式顛覆舊的模式,舊的模式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比如谷歌顛覆雅虎這樣的門戶網站,360顛覆舊有的殺毒軟體市場等。尤其是「降維攻擊」,現在基本是互聯網人士必說的辭彙,尤其是在O2O領域,自認為有互聯網思維的人士,覺得他們去顛覆傳統行業,就如同砍瓜切菜般簡單,就好比外星人發射一個二向箔,就把土鱉們給滅了。實際上,降維攻擊這個說法存在很大的誤導性,尤其是和互聯網思維聯繫在一起後,更加誤導了創業的年輕人,甚至包括一些VC里的年輕人,言必稱「降維攻擊」「互聯網思維」。我就問一句,什麼叫「互聯網思維」,你說的清楚嗎?憑什麼就你互聯網思維,傳統行業的都是傻子嗎?你還真以為你是外星人了?誰對誰發射二向箔,還真不一定,要不是有VC們的傻前給你試錯,你早就被滅了有沒有。
再總結一下,就是土鱉的《三體》正好配上土鱉而不愛思考的「互聯網思維」們,然後就產生了樓主這個問題假期重溫了一遍《三體》,昨天看完了,正好就來了引力波被觀測到的消息。
然後朋友圈就被刷屏了,大多數都是一幅雖然我不懂引力波,但是不得不一起關心的樣子。
姬十三應該是很開心的,果殼的科普文章瞬間就十萬加了。我曾經聽他抱怨過,果殼的流量主要靠「天災人禍」。
天災真是天災,比如霧霾和地震。人禍要打個引號,比如一年一度的諾獎、或者諾獎級別的科學發現,或者崔永元又來黑轉基因了。
轉基因這事情好玩,挺和反都正常。但是像中國這樣,在精英層面吵得面紅耳赤,硬把一個抑鬱症患者逼成了狂躁症,歐美少見。
和接受希臘-拉丁理性主義教育的西方精英大不同。中國的精英階層,對待科學技術的態度都是實用主義的。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古為近用,洋為中用」。從五四以來,中國掛出來德先生、賽先生兩面大旗,快一百年了,還是這樣。
對待民主的態度也是這樣,民主要不要,也是要看能不能救亡圖存、趕英超美。現在互聯網原生一代的年輕人,天然統,對民主很不屑。對岸選舉,翻牆過去拿表情包奚落人家,「22K的民主,要他何用」。
我不知道創業者和投資人算不算精英,但是他們身上也有這樣的毛病。
國內多的是押賽道的投資人,追風口的創業者,成功者對於自己成功的描述,通常是經驗主義的。下面的人聽「乾貨」聽得如痴如醉,然後蘸著雞湯吞下去。然後就形成了一個迷戀經驗主義成功學的圈子,比如XX商學院、XX會。
XX商學院的L教授,國內被一群上市公司CEO捧著。去年帶著一群國內的互聯網行業精英去斯坦福聽張首晟講課,准諾貝爾獎得主問的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世界末日來臨,如何在一個信封背面描述人類文明。聽完有學員大受震撼,表示回來再也聽不進L教授東拼西湊的互聯網世界觀了。
雖然聽人家講第一性原理覺得好。但是真的要像Peter Thiel和Elon Musk那樣,真的做不到。崇尚第一性原理的創業者,不只是做個仰望星空的樣子。要做的事情一定是道德上極度認同、邏輯上完全自洽。
所以PayPal Mafia這樣的創業圈子,在國內是形不成的。Paul Graham這樣的創業教父,A16Z這樣的投資基金都是不會有的。
所以千團大戰、垂直電商大敗局、O2O大敗局,現在又輪到企業服務、IP、網紅經濟學了。
不過也不能怪他們,我們眼前的那些成功者,李彥宏、馬雲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馬雲和一群養著仁波切的娛樂明星關係甚好,又跟王林這種有「特異功能」的人來往。被曝光出來,還有吳曉波出來替他洗地。馮大輝寫文章罵吳曉波,《跟王林合影是很糗的事》,我看得很痛快。
有人說馬雲也資助科學研究,他和 Brin、Zuckerberg、Yuri Milner一起發起了科學突破獎。但是資助科學和信仰科學還是兩碼事,馬首富評估這件事情,說不定還是「我終於混進美國最牛逼創業者的圈子了」。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就說《三體》,被捧成創業者的必讀書。還不是因為雷軍幾個大佬站台,說什麼黑暗森林法則就是商業競爭的本質。於是《三體》在創業者和投資人這裡就變成了時髦的東西,就像前兩年的《失控》一樣。
所以大劉說過,「中國需要第二次文化啟蒙,我們需要更多的科學思維,中國還遠遠沒有到反思科學技術的時候」。
果殼自己寫的那篇引力波的報道,一半用來逗逼,作為中國科普的旗艦挺悲哀的。姬十三也想過做中國的Discovery、國家地理,做不起來。做分享「乾貨」的在行,去年倒是成了個現象。
我自己呢?雖然學了七年地球物理,接觸了一點空間物理和天體物理的基礎,但是今天想起來,關於引力波的印象竟然也幾乎全出自《三體》。
所以,我是不配談什麼引力波的。
我覺得朋友圈那些跟風的投資人和創業者也不配。
------------------
本文作者老編輯,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老道消息(laodaoxx),原標題《我們也配談引力波?》。老編輯目前在做一個社區產品,歡迎有趣的程序員和文字工作者前來勾搭,簡歷發送到whove@live.cn
互聯網行業,在一家小公司當技術總監,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以下內容跟降維打擊沒有關係。
我不太敢跟廠里員工提夢想這個字,確切的說是諱莫如深。我很清楚我面對多半是九零後,對面著日新月異的技術潮流,面對著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的各種互聯網公司,面對著個體差異巨大的收入。往好里說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往壞里說是一種折磨,配合上高高在上的房價和七大姑八大姨的偏見,有別樣的效果。
所以他們經常希望表現出,我要錢,匹配上我的付出的錢,不要跟我談夢想,連成長都不要談。他們怕資本家提夢想這個詞,我也不願意經常提及這個被無數人用來對員工洗腦,妄圖員工無償奉獻的詞。
然而,我看的到他們在被安排沒有意義的工作的時候的痛苦,看得到他們對新技術的渴望。我也明白,我能做的僅僅是真誠相待,一起打遊戲吃火鍋的時候多聊快樂大本營,在不得不談起夢想,談起星辰大海的時候,我更願意問一句,你看過《三體》嗎。
至於為什麼談《三體》,身在職場,禁忌頗多,尤其是流動性較大的互聯網行業,彼此之間談不上多麼深厚的感情,但是要努力融洽一點。這時候談一下冷冰冰又充滿星辰大海的《三體》挺應景的。勾搭妹子的時候,我更願意說《小王子》。
至於三體裡面的一些理念,比如黑暗森林還有我開頭表示不會提及的那個東西,只是小說而已,如果真要聊戰略,我更願意扯點真實的案例,比如你聽說過安利嗎?哦講真啊,根本就是一群平時不怎麼讀文學類書籍的人,讀了一本挺好看的書就推崇備至了。我認識不少人都這樣,是不是網路行業沒區別。關鍵就是書讀得太少。
ps以上沒有貶低三體的意思互聯網領域什麼東西沒有被聖經化? 前幾年還有某個廠長放話說年輕人只有讀完了KK的《失控》,就可以直接去他廠里工作。。。 別的不說,該廠長放出這番話只是因為媒體重炒《失控》而已,這種書早就看完好幾年了。
還有這兩年熱炒的《黑客與畫家》。好多程序猿簡直high 的跟嗑了葯似的,以為終於為自己的naive 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論依據了,還到處宣揚找到了編程語言和Lisp 的聖經。其實呢,平心而論,這本書也就是講了一下作者對Naive 的看法而已啦。至於Lisp 和編程語言,該講的在作者的網站短文裡面都已經講完了,書裡面只是蜻蜓點水的點了一下而已了。
所以呢,不管是《三體》也好,《失控》也好,或者過兩年再重炒《人件 people ware 》或者 《社會工程 Social Engineering 》也好,你high 只說明你看的太少。還是互聯網行業笨蛋太多
謝不邀,老闆這種生物在某種程度上和經學家們差不多,你以為他們是看見這書不錯所以推薦給員工?NONONO,這樣想就耐衣服了,他們是拿自己早已打好腹稿的結論去套市場上的熱銷作品,套得上的就推薦給員工學(xi)習(nao),比如前幾年的狼圖騰,簡直是為市場營銷部門總經理量身打造的雞血經典。至於套不上他們理論的或者乾脆唱反調的作品,「路線錯誤,知識越多越反動。」
互聯網企業借【降維打擊】這個概念來包裝自己進行融資,又順手又好用。傳統企業一聽【降維打擊】立刻就嚇尿了,乖乖掏錢接受互聯網企業的忽悠。
因為在三維立體世界中,那些牛逼混混的傳統行業的企業,被互聯網公司硬生生的拍打成了一張圖片,躺在我手機的淘寶和京東上。蘇寧這麼牛逼的公司都被迫去天貓開店了,這降維攻擊太可怕了!馬雲叔叔看上去就像歌者文明的巡遊人員。
互聯網企業實際上還處於一種非常原始的狀態,就如同地球人之於三體人。至於黑暗森林什麼的,我覺得真是扯淡到沒邊了
我咋不覺得三體跟互聯網有一毛錢的關係?也許都是湊個熱鬧吧
很容易推崇XXX的圈子,基本上是個沒有文化的圈子——沒見過大世面。
大佬們的內心世界我不知道,他們是在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在做企業文化建設呢,還是真相信這些「思想」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吊絲們今天因為XX大佬站台而迷戀XXX,明天又會迷戀上YYY的。
互聯網,是個沒有文化的地方。聽到大數據、AI、還有一堆不知所謂的名詞,我就頭疼……用「動輒談《三體》來給自己混亂不自恰的商業觀念站台」這種行為來鑒別腦殘,準確率在95%以上,剩下的5%是居心叵測。
說點題外話:
誠然,三體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但邯鄲學步東施效顰的事每個時代都有,不談彷彿我就跟不上潮流。當初以實用主義價值觀鄙夷基礎科學研究,視科普科幻為兒童讀物的人,和後來削尖腦袋往科學熱點上靠的人,多半是一類人。看一個人,不要看他支持什麼,要看他反對什麼。從當初在科幻世界連載上一期期盼到後來摘得雨果獎,近十年倏忽過。看著自己喜歡的東西被越來越多人接受認可,著實很高興。或許被玩壞也是成為經典的一個步驟,經得起蕩滌,堪得起榮耀。在互聯網行業,《三體》的確備受推崇。
其實《三體》本身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個人覺得他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科幻小說這個領域了,我喜歡《三體》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從作品本身來看,想像空靈、推理嚴密。其二,從延伸領域來看,其背後發人深省的哲思更令人回味無窮。當然,可能對於三體讀者來說,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應該是羅輯在面對三體人威脅是,悟出來的四條宇宙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3.猜疑鏈:宇宙中的不同文明會猜疑對方會採取各種手段毀滅自己。4.技術爆炸:任何一個不起眼的小文明在宇宙尺度中很快可以通過技術大爆炸超越自己。由以上四條公理,推到出了最為合理的「黑暗森林」法則:在宇宙中,一旦發現其它文明的存在,就選擇立刻毀掉這個文明。相信這四條公理對於許多商界大佬的衝擊還是很大的,尤其是互聯網領域。因為長期的在商圈爬模滾打的他們早已經熟悉了商圈的弱肉強食和優勝劣汰,回過頭來,他們會發現,這一切和自己每天經歷的何其相似:
1,生存是公司的第一需要,要是明天就回被幹掉,那一切構想、一切情懷都是扯淡。
2,互聯網領域的疆土看似無限,隨著域名越註冊越多,五位數的域名、5個字母的全拼都售罄的時候,互聯網領域的創業團隊應該敏銳的感到到:第一,互聯網的領域的資源已經在被快速瓜分,市場在唄分割佔領。第二,用戶的使用量也是有限的,每個人不可能一天到晚上網,就算全天,一天也只有24個小時。但是互聯網領域的創業者還在呈幾何數量增長,那麼剩下的遊戲就很簡單了,就是這些互聯網創業者如何利用手中搶得的資源去瓜分受眾、包養受眾。
3,許多互聯網新秀,創業時,一把鼻涕一把淚,創業剛剛出現一點眉目,巨頭某迅立馬利用手中的海量資源做一個和你一樣的,甚至優化還比你好,別人還擁有更大的推廣平台,你憑什麼和別人拼,只好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十月懷胎的兒子凋零,當然巨頭們也還有更文明的辦法,就是找你談談,說:我想收購你這個產品,干不幹吧?不干我明天就做一個一樣的!這是小團隊對於巨頭們的天然設想,雖然事實的確相差不遠。
那麼巨頭們對於網路小樣兒們就沒有猜疑嗎?有!馬雲、馬化騰都曾表示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小公司突然搞個什麼新玩意出來,隨時可能超越自己,他們也得時時刻刻盯著市場~~一旦發現,哼哼~~~4,互聯網行業的技術大爆炸,就不用贅述了,互聯網起步也不過50年,微信不到五年,看看我們身邊這個世界吧,你會深刻感受到,這他媽不是互聯網行業的技術大爆炸,什麼是爆炸,想想要是微信不是騰訊內部競爭的產物,今天的騰訊該是多麼的焦急!
所以啊,《三體》之所以很「聖經」,是因為它把互聯網領域本身諱莫如深的東西明明白白的說粗來了,也許以前有許多人朦朧之中有所感悟,但是知道的不是這麼明白,也許以前有幾個人知道的清清楚楚,但是,現在這也快成為互聯網領域的一個公理了,所以剩下的只有一件事了:偽裝自己、保護自我;發現目標,幹掉對手。聰明的人,愛思考的人,不論是看了《三體》,還是看了《圍城》,都能獲得啟發。愚笨的人,不愛思考的人,你手把手教他做的事都做不好。別人將啟發講給他聽,他還覺得聰明人想太多。樓上就有這樣的人。
1.程心撐死就是個收入最高的程序員
不管怎麼服眾 真正能讓公司生存的CEO是維德3.能從根源上壓制對手的是技術的強大
4.沒事別文革 尊重一下文化人推薦閱讀:
※有哪些科幻主題的回合制RPG?
※關於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
※《三體》中的降維打擊能否實現?
※如何評價女作家杜紅冷凍遺體,等待50年後復活?
※為什麼維德會聽從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