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星際科幻小說中的外星球往往只有一個國家,而地球卻有很多個國家,科技發達後國家融合是趨勢嗎?
大部分科幻作品都如此,感覺很奇怪,難道科技發達後國家也會逐漸融合?
當地球聯邦艦隊去訪問別的星球的時候,別的星球往往是有國家的概念的,比如星際之門等系列。
科技越高,長距離國家間的聯盟需求就越強烈,當一個星球的科技達到了必須全球聯盟的時候,長距離交通科技應該已經很發達了。
科技弱的時候,兩個地區的人由於交通技術的限制,沒有需求經常來往,而交通技術強的時候,就有強烈的交流需求,當達到一定的拐點,兩個地區不是以聯盟的形式進行統一,就是以武力形式進行統一。然後就以這個現有的區域環境為基礎,當技術達到一定程度,又是新一輪的文明交流和結合。
一個可以作為長距離空間旅行的文明,他們的交通技術已經可以充分滿足他們星球內部文明之間交流,相互理解和融合的要求了(星際旅行都能成功了,星球內部旅行相對一定是很容易的)。所以一定在他們某個歷史時期內,會以某種統一的形式形成一個統一文明(聯邦統一或武力統一)。
所以一個星際旅行成熟的文明,那麼他的星球內部旅行一定是非常非常成熟的,而交通技術的強弱,可以大大加強國與過之間的融合度。所以一個能星際旅行的文明,他們星球內部的文明是在一定程度上有著高度的統一的。
反對下目前最高票良木星人的答案,前面的設定很萌沒錯啦,但是真正論證問題本身的最後一段太薄弱了,而且就前面那些設定來說,引申出不同的政權國家也是完全可以的,純看作者怎麼設定罷了。個人贊同@魏亞霖 和@caoglish的答案:1、當作品設定為「外星人艦隊來到地球」時,「外星人本星球是否有多個國家」對故事幫助不大,沒必要特意花費筆墨去描寫。而且,這類設定里隱藏了「費米悖論」和「德雷克方程」的梗——這兩者都推斷出單只銀河系內,理論上能夠存在且擁有星際航行技術的外星文明是極多的,這和「至今沒有可靠證據證明外星人來到地球」的事實矛盾。對這個悖論有個比較黑的解釋就是:很多文明在進行星際航行之前,已經把這些技術用在內部戰爭之間導致自我毀滅了……題外話,把人類烏托邦的理想寄託於外星人之上是科幻小說是很常見的設定,現實中反對這種設定,對外星人持警惕態度的大有人在,比如反METI眾(參見尋找外星人的科學故事(二)――圍繞METI行動的爭論)2、當作品設定為「人類去到別的星球遭遇外星文明」時,有相當一部分會設定為外星人也有國家部落。比如《天淵》里開關型的蜘蛛人、《深淵上的火》里提到的汪星人、《死者代言人》里提到的豬星人。比較現實的一個問題是,先描寫一個和地球文明完全不同的外星文明之後,再在其中分別描寫兩個甚至以上的不同文明,對作者來說是一件極度吃力不討好的事……
1、個人覺得大部分科幻小說中這麼設定只是圖方便。憑空創造一個文明物種已經夠累了,現在還得在這個文明物種的基礎上再整出幾個分支並賦予不同的文化、歷史背景?真累,而且世界觀也更複雜。要知道真正聰明的世界觀介紹方式不是直接剝離出一段「歷史」獨成段而應該是在故事中逐步揭示或者隱匿於情節中,介紹世界觀大都不是科幻小說的主線2、按現在全球化的趨勢,隨著信息傳播技術和交通的發展,全球融合為一個文化共同體並非不可想像。科幻小說中大部分的外星種族的發展水平都是遠超前目前人類科技水平的,所以在社會體系上超前也無可厚非。科幻小說中基本是將星球作為國家看待。3、如果是人類殖民的外星球,那麼則更好理解。人類對外星球的殖民應該是大範圍的,因此在一個星球殖民的人類一般都是有著相同文化背景的一群人,他們的文化屬性本就相同,因而在發展過程中不易發生分歧形成不同的國家。4、畢竟地球還是歷史底蘊最足的,雖然社會融合在加劇但仍舊有不少戀根之人。地球上不同國家的居民有著不同的文化認同感,所以相較於更純潔的殖民星球,更不易融合成一個整體。
天行者打不過黑武士去藍星求援的時候,先捲入紅國反腐鬥爭中,然後去豬國會晤黑叔叔,接著去島國棒國雪國腐國啊三國……最後在兩本書之後成功說服多方首領全力出兵。
=====在藍星人的幫助下,天行者直面黑武士:黑:im your fa……
一個藍星人闖進鏡頭:天行者不好了,猴子國和香蕉國趁我們大兵離境攻打我們…………黑武士到底想說什麼呢?天行者能不能幫助藍星度過危機呢?敬請期待星球大戰7!
這樣寫讀者會撕書吧?外星人來地球,很多的設定都是本星球資源枯竭了,然後整個星球的人一起努力,發射一艘巨型飛船到外太空,在船上呆的時間長了,自然也就不分什麼國家了。
設定里也有兩個乃至多個國家的,比如變形金剛就有汽車人和霸天虎,在賽博坦上其實就是兩個國家吧
這要看你面對的是什麼,你面對的是另一個人,那你就是你——一個人。
你面對的是對方一個家族——你是你家族的代表。
你面對的是一個組織——你是一個對應組織的一員
你面對的是一個國家——你代表著自己的國家
你面對的是外星人——你代表著地球人
基本就是這樣的,我們人類是按照這種層級關係來選擇自己代表著哪個群體,具體還有更細緻的劃分。但一般都會選擇與要面對的對象相對應的身份。(這個問題挺大的,有空慢慢回答,先這樣吧,其實應該可以寫個程序模擬,應該可以得出為什麼會只有一個政權)
基本概念:【卡爾達肖夫指數】宇宙學家分類可能出現的地外或人類文明的發展水平。1964年由前蘇聯天文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肖夫Nicholas Kardashev提出,後經多次修改
【I 型文明】(行星系文明,能夠產生大約每秒10^16瓦或1 0^17瓦可用作文明活動的能量(與地球每秒接受的太陽能相當)。地球可提供的電力1.74 × 10^17瓦。文明活動範圍:地球深處,海洋深處,太空軌道以及臨近的星球。 開發能力:地球改造工程,天梯,真空磁懸浮列車,洲際隧道,巨型運河,超深採礦;-碳納米管,3D列印,巴基球,人造鑽石,合成生物,人造生命,納米裝置/機器人,智能塵,智能人造雲科技標誌:初步掌握皮米技術(10^-12米),目前僅掌握納米技術社會標誌:國家概念的淡化與消失(重點)對應的哲學社會模型:初級烏托邦【II型文明】(恆星系文明,文明綜合活動每秒大約消耗4 × 1 0^26瓦(焦耳/秒)的能量;由於恆星的能量各不相同,所以這個數字是可變的; 我們的太陽能夠每秒產生約3 .86× 1 0^26瓦的能量 。 文明活動範圍:太陽系,以及臨近的恆星系。開發能力:極端地外星球環境的開發,地球化地外行星,地心探索;物質重組循環,列印複雜實物,恆星工業,人造星球。合成各種元素,人造奇異原子,奇異材料,物質遠距離瞬間傳送科技標誌:熟練掌握費米(10^-15米)技術,初步掌握阿米(10^-18米)技術
社會標誌:物質極大豐富,經濟概念淡化或消失對應的哲學社會模型:共產主義(這條不是蘇聯專家yy的)【III型文明】(星系文明,文明綜合活動每秒大約消耗4 × 1 0^37瓦(焦耳/秒)的能量,這個數字是非常可變的,因為不同的星系間有很大的差異; 輸出功率的是近似的。
文明活動範圍:星系團開發能力:宇宙極端星體的開發,人造星體,能量與物質隨意轉化,泛宇宙的開發,人造宇宙,高維度空間的操控(降維打擊為其常用軍事手段,原諒我《三體》看多了),時空探索,量子極限。科技標誌:掌握普朗克技術(10^-35米)社會標誌:意識消散(吃飽喝足,機械和生命都不重要了,《奇點臨近》一書中技術奇點造成的人機結合概念與之相似,智商高於人類的第一個機器將是人類製造的最後一個機器(之後機器會自己複製和創造更強大的自己),關於奇點理論以及為什麼下一代只智能將不是生物體,這裡不再贅述)對應哲學社會模型:(意識都消散了還有p哲學)地球進展:0.73級(2010年),距1級文明約100到200年,距2級文明約1000年,距3級文明約上十萬年
雖然這是人類自我認知的文明模式,但姑且作為一種解釋吧,結合一樓答案,總體來說,分兩種,即自然環境決定只有一個政權,和在文明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個政權。不管怎麼說,航天時代發達的外星文明更傾向於一個政權,事實上,國家的存在可能只是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小段,大概持續一千年到幾千年左右的數量級,對比人類過去的上百萬年和未來可能的幾百萬年,可以說是忽略不計的(雖然這是文明發展的重要歷程,也許不可或缺)這裡沒法給具體的統計,究竟有多少科幻小說外星存在多個國家,多少是單一國家或聯盟。我只提幾點:1.外星文明設定若是高於人類,即外星人與人類主動接觸的,一般會設定為高級文明。而從人類自身對未來社會的幻想,無論是烏托邦還是非烏托邦,往往未來都是一個或少數幾個國家構成。如《1984》、《高達》(?)。因此,小說家在設定一個高等外星文明時,會參考這些。2.地球設定為多個國家,其實無關其他,只是作者或者大部分人社會認知的一部分,我們習慣了這個世界的現狀,即使在小說里也忍不住要模仿。這種創作思想可上溯到柏拉圖的「模仿論」,不需過多解釋。3.設定多個國家也很累的好不好,星際旅行,每到一個地方先來個地理、文化結束已經不容易了。即使設定上有多個國家的存在,最後也只會描寫少數幾個。
4.總而言之,我還是更傾向於創作者的個人表達傾向。外星人的想法如何而來,不是我們的未來(高等文明),就是我們的過去(蠻荒世界),也有兩種特質融合的(鐵血戰士)。還有一類恐怕就是怪物類外星生物了,異形為代表,不過這個也談不上文明了吧。
不知道答偏沒有,純粹為惡魔奶爸而來,不能白看人家那麼多回答。外星球國家比較少個人覺得是不好寫。要構思一個新的與地球完全不一樣的環境難度比較大,我覺的不是很好駕馭。而且太過複雜有可能會淡化人類角色的存在感。
至於地球為什麼國家比較多,恩,模仿論還是蠻靠譜的。不過個人認為……還是不好寫。要麼寫了不好看因為只有一個國家的話這衝突感還是弱了一點。幾個不同勢力之間的勾心鬥角總感覺更有衝擊力。
另外……把地球設定為許多國家會不會是因為作者覺得地球形成一個國家實在不靠譜?
突然覺得自己好不靠譜。因為簡單。簡單化為A和B的故事,比各自有一百個國家,國家之間再有互相的利益衝突,出幾個球奸無間道什麼的,太亂了。
為什麼很多人兩晉南北朝的歷史看不下去,為什麼很少有人能搞清楚五代十國的脈絡,一個意思。比如獨立日吧,其實就是大大的簡化,說的就是美帝和外星人大戰三百回合。在我的觀影記憶里,所有的人類整體已經與外星文明公開頻繁接觸的設定里都有個類似於「地球聯邦」的東西。
借用《星際迷航》里的一句話:人類被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統一了起來。
這同樣適用於那些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
雖然「攘外必先安內」這個觀點未必正確,但是安內了攘外絕對會舒爽很多。正如現今地球的主權政體開始有了以一個民族或一個宗教或一個地域為單位的傾向,世界大了,主權政體的單位也會自然而然地擴大到一個種族或一個價值觀或一個星域。假設,真有外星人,那麼,他們的生活會是怎麼一個方式的呢?
樓主覺得,一個星球只有一個外星人國度。這只是一個可能性,不排除一個星球有超過一個國度的可能。當然,也有可能是好幾個星球是同屬一個國度的。這些都可以從小兵傳奇裡面找到實例。
說到地球,比較真實。地球本身是否有可能出現單一國度的局面呢?
個人覺得,是有一定的幾率的。很多人覺得,地球東西方各民族存在許多差異,文化上、宗教上啦。不過,這些都不是統一的最大阻礙。
回歸中國先秦時期。春秋戰國時候,整個中國分成上百個。其中,各種各樣文化都有。到後期,還不是被秦始皇統一了。
把這段歷史說出來,主要是想傳輸一個概念。現在國際情勢,也有可能是一個新春秋戰國時代。聯合國的角色與周天子所處的周室就有些相類似,美國與強秦相彷彿,中國也有齊國的樣子。南方的印度也有點象當時的楚國,最巧的,旁邊也有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恰恰跟吳越有點相似。就這樣的推理,這個世界最終是否會有另外一個秦始皇出現,來進行最後統一呢?我想,這是相當有可能的。那是因為一般科幻小說選擇的時間點地球的科技還不夠發達啊,大部分科幻小說都是和外星球偶爾碰面/首次發現/被入侵。當科技發達到能主動的屢次發現外星人時,對外擴張/一致對外會成為主旋律,此時內部矛盾將會暫時抑制;若外部擴張動力/抵抗壓力足夠大時,地球也是很大可能最終形成一個聯邦的(某種意義上的一個國家),當然,還有一定幾率滅絕啦……(雖然這個結局在科幻小說里很少幾率出現)。不過真要到那個時候,小說也就不是題主所說情況的寫法了,而是兩種文明碰撞的寫法了。
還有就是科幻小說裡面對外星球著墨不多,或者說故意的不深寫對方,這就造成了對方是鐵板一塊只有一個國家的錯覺。而實際上,即使星際爭霸中作為殺戮兵器紀律服從性最高的蟲族,內部也不是無懈可擊的,可以去玩下星際2蟲群之心的戰役劇情,蟲族內部也是山頭林立啊。
有一天地球統一了,地球人也會向宇宙進軍。
安拉胡阿克巴!
因為科幻小說作者沒那麼多精力去構想這麼多國家的細節。
有很多個國家的,但是一旦寫了很多歌國家你就要介紹他們之間的關係了。
遲早一天,地球也得變成只剩下一個「國家」
曾經的原始人類,一個部落就是一個部落,部落之間就是不同的政權。現在過了很久,人類發展了很多,單個政權的範圍擴大到幾百萬到幾十億人。所以一個文明的範圍或許跟其發達程度成正相關?
小國寡民的社會會減少社會契約對人們的制約,每個人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自由權利,因而也就更接近理想世界的樣子。 外星球做為一個可以自由想像的社會,可能作者會更傾向於向小國寡民的方向考慮。
推薦閱讀:
※科幻作品及遊戲中的蟲族概念起源自哪裡?
※王晉康最好的小說是哪一部?
※《三體》中三體人為什麼不幹掉兩個太陽?
※如何看待和菜頭關於<北京摺疊>的看法?
※有哪些小眾但是優質的科幻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