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在賺錢,每個項目都在盈利,每個公司都在賺錢,每個國家都在賺錢。那麼賺誰的錢?誰虧錢?

1.

在一層一層的利潤疊加下,最終大家是賺誰的錢?

2.

假設所有貨幣總量為固定的量,那麼誰虧錢?

3.

如果每個人賺錢的需求是必須滿足的,那麼是否只能通過增發貨幣來解決?

4.

隨著人口總量的增加,貨幣也會相應增加來滿足每個人使用貨幣的需求(假定人均貨幣擁有量為x,在人口增加過快的時候x值遠低於平均水平)?


商業和貿易就是雙贏,沒人吃虧。


你太天真了,明明大部分人基本是微利掙錢.


並不是都賺錢的。題主沒聽說過跳樓、跑路的嗎?

題主的問題,得從貨幣的源頭來解釋。我來說一個大家在書本里學不到的知識。

貨幣是怎麼進入民間的?是通過貸款。這是唯一正確合理的途徑。

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最簡單的模型。假設有一個社會,還沒有貨幣,民間都是物物直接交換。

假設某一天開始發行貨幣。貨幣怎麼進入老百姓的手裡?銀行遍地撒錢,或者像發廣告宣傳單一樣滿大街發?都不是的。而是通過貸款。

假設張三看到做衣服不錯,就貸款10萬(利息1萬),買地皮建房,買機器,買布料等。這樣就有10萬塊錢進入民間,老百姓用它買東西。

張三做好衣服開始賣,他能賣多少錢?因為此時全社會只有張三一個人貸款,全體老百姓總共只有10萬塊,而且有人不想買張三的衣服,所以張三賣不到10萬塊。我們就假設他賣了6萬塊。全部還了貸款,還欠銀行5萬。銀行追責,張三跑了,成了爛賬,虧損4萬。

然後李四看做燒餅比較賺錢,學了武大郎燒餅,貸款10萬買地皮建房,又買了爐子木炭麵粉。此時又有10萬進入民間,共擁有14萬。

李四做了一年燒餅,假設共賣14萬塊。為什麼他能賣14萬?因為全社會共有14萬,所以他才可能賣到14萬。李四還了銀行本息共11萬,自己凈賺3萬。

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一整個過程,誰賺誰虧。張三投資10萬,收入6萬,虧4萬,這4萬轉嫁給銀行了,銀行虧4萬。後來銀行又從李四那裡賺1萬,所以銀行凈虧3萬。

而李四賺3萬。賺的是銀行的錢。

所以我們得到一個結論:總賺錢和總虧損是相等的。

此例是最簡單的模型,是銀行虧損。而在較為複雜的現實中,銀行會用抵押等辦法止虧,把虧損轉嫁給民間。但是無論怎麼轉嫁,無論多複雜,總賺錢和總虧損都是相等的。這就是賭博的特點。也是先富不能帶動後富的原因,也是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的原因。

而銀行止損能止住嗎?不可能。民間的總錢數是多少?就是銀行的總放貸量+銀行支付的存款利息。而銀行要回收的錢是多少?要超過這個量,因為它放貸要利息。本例中,銀行共放貸20萬,卻想收回22萬,又不準老百姓造假錢,多出來的兩萬從哪裡來?它收回的錢有可能多於它發放的錢嗎?不可能。

還可以看出來,每個貸款者都希望自己收回的貨幣超過自己貸款的本息,即贏利。例如本例里,張三李四各貸款10萬,總共有20萬進入社會,而他們都想收回11萬多,這有可能嗎?不可能。


  俗稱的賺錢,是指獲得貨幣的購買力,而不只是貨幣,如果沒有購買力,貨幣就是一堆廢紙,如民國末期的金圓券,這幾年的辛巴威元,因此,僅僅是發行貨幣,滿足不了賺錢的願望。現實經濟里,也不是大家都能賺錢(實際應該是指通過賺錢使財富持續增長),甚至是小部分人賺錢,大部分人虧錢。

  在一個國家或王朝的經濟大興衰周期里,賺錢這個事,剛開始是很容易賺錢(戰後初期或各朝代立朝之初),然後變得很難賺錢(中國現階段),最後,賺錢會變成死亡戰爭(二戰前,或現在的歐美日將要進入的階段)。

  根據《利潤的來源與經濟大興衰,及世界經濟形勢》的分析,利潤來源如下:

利潤 = 投資者消費 + 經濟增長 + 政府赤字 + 工人赤字 + 國外利潤 + 短期利潤

  其中後面四項利潤,或者說賺的錢,都是以其他人虧損為代價。

  能滿足追求利潤積累資本的利潤,只有一項:經濟增長形成的利潤。但只有戰後初期才能實現恢復性高增長,其餘時期平均增長率很低,工業革命前不足1%,工業革命後約為2%,滿足不了投資者對利潤率的期望,因此,實現不了投資和經濟的長期穩定。

  戰後經濟繁榮的關鍵其實是投資者自身消費形成的利潤,如圖1。

   圖1 投資者自身消費形成利潤

  圖1中,投資者的成本支出是工人工資和政府稅收,收入是工人和政府支出及投資者自身消費。在工人和政府的支出等於收入時,投資者的利潤就是自身消費。但這是生產和消費的(完美)循環狀態,所有人的收入(包括投資者的利潤)都用於消費了,因此,也滿足不了積累資本的目的。這也是大部分回答里提到的賺錢模式:你買我的,我買你的,你賺我的,我賺你的。

  戰後初期資本量少而分散,恢復戰前生活水平又需要高消費,因此戰後初期投資者的消費與資本量形成高比例,加上經濟恢復性高增長,從而形成高的正常利潤率,促進經濟繁榮,這是最好賺錢的時代,包括歐美日二戰後,以及中國各朝代立朝之初,甚至剛開始實行承包土地時期。

  但隨著資本的積累和集中兼并,投資者消費與資本量的比例下降,加上經濟回歸自然增長率,正常利潤率下降,當下降到低於投資者最低期望盈利率時,整體投資下降,經濟危機。這時,大家都會感受到,賺錢越來越難了。

  投資者要獲得期望的盈利率,就得損害其他人的利益,或者說,投資者賺的錢,是以其他人的虧損為代價

  這在中國封建王朝時期可以一目了然,因為官僚地主積累的土地,是其他自耕農或小地主的土地,其結果就是「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工業革命後,農業地位下降,但遊戲規則還是一樣,投資者的資本收益(r)長期高於經濟增長率(g),而大部分人的收入增長則低於經濟增長率,甚至是負增長(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專門論述了這個問題,並有大量數據和資料)。圖2是美國戰後增長份額分配趨勢,由圖可見,底層90%家庭的收入增長越來越低,在2009/2012階段甚至下降到負增長。

   圖2 美國戰後經濟增長份額分配 藍色底層90%家庭,棕色頂層10%家庭

  家庭和政府的債務問題,則更能說明:投資者賺的錢,是以其他人的虧損為代價。其賺錢機制如圖3。

   圖3 工人和政府的虧損形成利潤

  圖3中,工人和政府的支出大於收入(赤字或虧損),投資者對應的收入就會大於支出,從而形成利潤。圖4是美國戰後家庭和政府債務變化趨勢。

  圖4 美國家庭和政府債務變化趨勢圖

  圖2收入分化,加上圖4的債務形成機制,導致可怕的貧富分化。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美國1000多萬家庭申請破產。美國家庭能申請破產是個好事,破產後很多債務可以不用還了,延緩了中國王朝末期賣兒賣女的悲劇,但要想再翻身就難了,最終估計還是避免不了白毛女的結局。

  那麼,號稱民主平等的西方政府,為什麼不能控制貧富分化加劇問題呢?因為投資者得不到期望的利潤,就會停止投資,導致經濟危機,後果也一樣。因此,當債務危機導致家庭破產時,美國政府還得自己加大虧損(赤字)以補貼投資者的利潤不足,這就是美國2008年後政府債務飆升的原因。

  當然,投資者之間,也存在一部分人賺錢、其他人虧錢的現象。這就是利潤來源公式里的短期利潤。如惡性集資、美國龐氏騙局、惡性傳銷。更大規模的如股票市場、期貨市場、房地產、甚至各種基建,都存在一部分人暫時的虧損,為另一部分人提供了利潤,從而促進了經濟繁榮或泡沫經濟。但到最後,暫時虧損的人想收回投資時,卻發現已經進了別人的口袋,收不回了,從而形成真正的虧損,泡沫破裂。這種遊戲里,基本上前期有多少人賺了多少錢,後面就會有多少虧損。

  國內沒有足夠利潤,能不能從國外獲取呢?當大家都這麼想時,第一、二次世界大戰就發生了。

  綜上所述,在一個國家或王朝的經濟大興衰周期里,賺錢這個事,剛開始是很容易賺錢,然後變得很難賺錢,最後賺錢變成了死亡戰爭。

  因此,現實經濟里,沒有那麼多錢可賺,往往是小部分人賺錢、大部分人虧錢。

參考:

1、投資獲取利潤,是常識,還是謊言?

2、利潤的來源與經濟大興衰,及世界經濟形勢


瀉藥

第一,大家都賺錢就一定有人虧錢這個邏輯的前提是經濟總量是一定的,就現在中國而言,1986年GDP首次超過1萬億,94年5萬億,到現在超過70萬億,經濟總量的增長,至少意味著賺錢的機會大於虧錢的機會,賺錢的總量也超過虧錢的總量。

第二,從M2角度分析,確實是有比較大的風險的,特別是在08年之後,通脹的猛虎正在被放出來。也正是基於這個判斷,我們的公眾號在去年底就分析今年的M2增長會是個位數。


在你的第二個假設下你描述的情況怎麼可能發生呢………

你都零和遊戲了,有人賺必然有人虧了…

財富不是個定量,最簡單的,技術進步顯然能增大社會財富總量,可以大家一起賺錢。

如果你這裡說的大家一起賺錢是在社會財富不增加的情況下,那就是多發貨幣通貨膨脹唄。

題主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不妨去學點宏觀經濟學,就一目了然了


因為這不是零和遊戲呀,真要有人虧那就是大自然在虧損咯,你種地的種了菜賣給別人了賺了別人100塊,別人養魚的賣魚給你賺你一百塊,貨幣總量還是100塊,但最後減少的是大自然的資源,理解了么?


如果都不賺錢,那麼任何商品的價格是多少呢?應該是0!你從任何商品從原料到成品的過程可以清楚看到這一點,你比如鋼鐵,地下的鐵礦石是不要錢的,讓人把它挖出來,你要付挖礦的工人工資,土地所有者好處,工作的人要賺錢,利益相關方要得利;下面選礦、冶煉、軋制,用到大量人工,都要付錢給他們,做為商業組織者的老闆也要有回報,商品的價格就是背後整個社會生產體系要賺的錢的總和!盈利和虧本只是某個環節能否順利轉移成本的問題。

是人要賺錢,要養家糊口,要享受,這個自然界,我們的地球不要人的錢!

從價值角度看,人類整個社會生產體系是個封閉的價值自循環體系,自產自銷。


經濟學上最經常的誤解就是財富是一個常數

事實上, 任何進步都會增加財富

這種進步可以是技術上的, 比如生產晶元的工藝從90nm進化到45nm

可以是管理上的, 福特的流水線生產模式

可以是資源勘探上的, 比如發現了新的油田

甚至資源的再分配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這就是銀行和風投乾的事情, 將資源(資金)交給那些最有希望成功的公司.

所以, 經濟的發展不是一個0和遊戲.

正常市場下, 企業家錢賺的越多, 說明產生的價值越多,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虧錢.


還不理解么?

題主說的正是資本主義的根本矛盾。

但是,題主有個誤解,並不是每個人都在賺錢,因為顯而易見,資本家可以賺取更多的錢,工人的錢最終都到了資本家手裡。另外一點就是,當人獲得了足夠的金錢的時候,他們不會將錢全部拿出來消費,往往會存起來,放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也就是說,賺的錢不會拿出來用。

其結果是:市場上的錢不見了,工人沒錢用,他們本能地減少了購買的需要。

然後炸了——當市場上金錢一定的時候,企業的利潤必然小於0。

一旦利潤小於0,所有企業家第一反應是收縮生存,辭退工人,結果商品更貴,工人更加買不起。

經濟危機到來——

——這個基礎上,因為金錢代表至高無上的支付權力,沒有人可以容忍有個組織能夠隨便印鈔票出來用,所以,現代社會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方法是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投放貨幣,來增加流通當中的貨幣總量。

這個基礎上,我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一層層的利潤疊加下,大家的勞動創造出了新的價值,這些新的價值被貨幣所代表,銀行貸款給企業家,讓他們出去投資,政府向銀行借錢,投資到基礎建設項目,只要一筆筆貸款投下去,經濟就會發展起來。

第二個問題:所有貨幣總量為固定的量的情況下,經濟系統沒辦法保持平衡,是必然崩潰的。

原因很簡單,貨幣總量一定,意味著企業沒辦法保證利潤為正。這種情況下,所有人都會虧錢,經濟系統很快就會崩潰掉。

第三個問題:除了增發貨幣之外,還可以採取發展新科技,尋求外部市場等方法解決。

當科技不斷發展的時候,大家都認為投資可以賺到更多的錢,他們就會拿錢出來投資。

這種情況下,資本家的錢就不會存在手中,那麼,市場還是可以運作。

同理:外部市場意味著你將貨物賣給了其他國家,因為國家這種形式不允許勞動力的自由流通,因此,和國內不一樣。國內如果有個地方不斷賣貨物出去,那麼大家都會去那裡幹活,其結果是那個地方的收入和別的地方變為一致。但是,你將東西賣給國外之後,外面的人是進不來的,這樣,你的收入就會增加,相當於賺了別的國家的錢。接著,你可以拿別的國家的錢去買別的國家的貨物,投放到市場當中。

第四個問題:貨幣的增加速度和人口沒有很顯著的關係,和該國總體經濟情況有關。


假設有兩個人A和B,A就種土豆,B就養牛。A一年中1000斤土豆,B一年生產1000斤牛肉。A家和B家總不能一個天天吃土豆,另一個天天吃牛肉吧。於是A和B互換500斤食品,這樣A和B各有500斤土豆和牛肉。突然有一天,A掌握了更好的種植技術,每年能產生2000斤土豆了,然後用800斤土豆換了500斤牛肉。這樣A家裡一年能吃到1200斤土豆和500斤牛肉,B家裡可以吃到800斤土豆和500斤牛肉!


每個人都在賺錢,同時每個人都在虧欠。

1.你工作一天,老闆給您100元

老闆虧了100,你賺了100

2.老闆把你的成果賣出去150,凈賺50。

你去吃飯,花了100,看似你吃的很值,但是你依然損失了100。飯店老闆賺了50。

3.飯店老闆女兒得了感冒,要吃藥,於是花了50買了 ,損失50。女兒感冒好了,可惜沒變異(60s)。

4.恰好藥店老闆就是你老闆。他手上有還有50。這個藥店賣的葯不止一個,賣了很多,他賺了2000萬,他的兒子想要買一個蘭博基尼,於是他損失2000萬。蘭博基尼工廠供應鏈分了這筆巨款,吃飯買葯買房攢錢。老闆兒子獲得蘭博基尼一輛。

5.老闆兒子出車禍,損失蘭博基尼,損失一條命,無人獲利。

6.劇終


錢(貨幣)只是用來方便交易的一個媒介,在沒有發明錢之前,都是以物換物的。

那又是誰在掙誰的錢呢?都是在交換勞動價值,各取所需而已。


題主應該先了解一下價值的概念。價值是商品的一種屬性,其大小取決於生產這件商品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多少,所以價值是與勞動時間有關係的,價值可以通過勞動和時間來創造。

一個商品的價值由價格體現,價格又體現在貨幣的多少上。因為勞動在創造價值,所以總的價值是在增加的,然後貨幣也就會根據價值的增加而增加。反過來說,貨幣的增多是因為人們一直在通過勞動創造價值。


說的好像你每個月賺的錢都存下來了,一毛錢沒花似的。


資本論:工人,也就是剩餘價值的製造者要聯合起來反抗資本主義的剝削,建立共產主義社會。

我簡單說一點最簡單經濟模型下的宏觀理解。

宏觀來講經濟是持續增長的,物質水平是逐漸提高的,但單純的經濟學很難對科技革命等等做出很好的解釋,而物質水平的進步又不能離開科技單獨來談。

對中國來講,用最簡單的模型的話就是:生產力提高,貨幣長期處於持續貶值狀態,逐漸的以前一分錢的東西現在賣一塊錢。

這就是增長的一方面。

你問生活水平為什麼提高了?因為生產力的增長相較貨幣貶值更為迅速,這一點在有工業革命的情況下尤為明顯,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國家也很明顯。

從世界 歷史來講

一直以來:賺的誰的錢,賺的生產力提供者的錢。(剩餘價值論)

以賺生產力提供者的錢為主是開始階段,也是人類歷史很長的一段時間。

當供給完全能滿足(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地區)市場需求(需求的一條特點是有購買能力,沒有購買能力不算需求)的情況下(例如二十世紀初的美國),誰的商品更有競爭力,誰能擁有更大的市場誰就更能賺錢。(這裡得除去石油糧食等,同時這裡只是剩餘價值論不是絕對關鍵的一方面,不是說消失了)

這時賺的誰的錢,主要是賺的市場的錢。(剩餘價值論在逐漸興起的全自動少工人的情況下雖然適用,但多數情況下市場是趨於完全競爭的,剩餘價值在逐漸縮水。)

市場的錢從少量的政府救濟(福利)以及生產企業而來。而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

一邊是剪羊毛的,一邊是長羊毛的。

明明掙的就是一般人的錢,大企業既要發工資還要增長利潤,錢憑空多了起來嗎?

這就是那次美國金融危機了,資本主義的矛盾集中爆發,為了利益,相對的減少工資,沒有那麼多的需求(上面說過了需要有消費能力才是需求),賣不出去產品,生產繼續,進而公司破產,工人失業,需求又減少,很多人認為這是資本主義的末日,微觀經濟學開始有點虛了。

為了解決問題,就有了宏觀經濟學:政府讓人挖坑,挖坑完了填坑,這樣就會帶動就業,帶動市場需要等等。挖坑在當時就是基礎設施建設(而德國等走上了轉嫁危機的路)。國家福利投入開始一步步走上軌道。

後來由於美國推動(因為生產力第一的國家在自己的市場賺不到多少錢後需要新市場),世界逐步開始了經濟全球化,發達國家開始到處賺錢,賺的就是低級玩家的錢。

低級玩家只能賣資源,賣勞動力,一路窮到底,有心用民族企業對抗也很難,大多數沒有什麼貿易壁壘的國家,民族企業會被外來者用更強的競爭力打倒。

但這些個市場需求(需求要有購買力才是需求)又快飽和了。

於是好多的國家滯脹了。

收入不變,稅收也不變了,福利不變,消費就更不變了,歐洲的國家大多經濟增長放緩。

二十世紀初開始有較低級玩家(以中國等為首的發展中國家)開放了市場,世界又開始了一波被中國等帶動的增長。(單中國一國的市場開放對世界的影響就是相當大的,我們的需求量非常的大,還有一些發展中國家有了一定的收入後也加入到增加需求的行列)

其他的大多是國內自行流通,或是經濟水平相近地區的內部流通,這種流通沒有太多財富增長,但人民需要納稅,就是給政府錢。

不過說到底,哪怕發達國家,人力雖少,但對經濟增長還是有一定貢獻的,抽象的勞動力轉化為了具體的價值本身在哪裡都是財富增長的一方面,也是全人類的根本!這也是經濟能緩慢增長的原因。

不過不排除有美國這種印彩色支票的高級玩家,也不排除有中東坐吃山空的土豪。

還有不要太在意這個回答,大一的菜鳥睡前隨便寫的罷了。


這麼簡單的問題,賺地球的錢啊


我給你一個回答。我個人認為馬克思的再生產理論是錯誤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是錯誤的。當然馬克思的資本論中為貨幣增值而生產等微觀理論是正確的,其再生產理論屬於宏觀,只是到了宏觀部分馬克思就出現錯誤了。正是基於我的這些認識,我的觀點才有點異類。

基於我個人對宏觀經濟的分析,給你一個答案。舉一個例子,如果某企業用100萬美元購買了一台機器,每年就只會有10萬美元的固定資本折舊構成產品成本,企業只需要收回固定資本折舊價值的貨幣,那麼這個企業在當年就等於為社會提供了90萬美元的額外貨幣。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明白了點什麼,判斷一個企業當年是賺錢還是賠錢,不能簡單比較年終和年初貨幣擁有量的差額,儘管它的貨幣減少,仍然可能賺錢。

因此是企業的固定資本投資為社會提供了賺錢的貨幣來源,這就是所謂的大家——無論企業還是個人都能賺到錢、都能有存款。

所謂的企業或個人借款貸款投資或消費是為社會提供了貨幣來源,但不是每個人都賺錢,借款或貸款都是一部分人受到貨幣損失,另一部分人才貨幣增加,這種觀點不能解釋為什麼所有的人都賺錢。

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我博客上的一篇文章(經濟周期性發展的原因)

經濟周期性發展的原因_panheting2000_新浪博客


題主對經濟學理解不夠透徹。

借題主問題,寫個能讓大多數人都看的懂得經濟基本原理。

首先明白幾個原理:

1. 如果貨幣增量為0,也就是不繼續印鈔票,那麼,錢只是從某某口袋到了某某口袋,總量沒變,有人賺錢,有人花錢,有人賺錢的速度大於花錢的速度,他的錢就是增長的,有人花錢的速度大於賺錢的速度,他的錢在變少。

2. 假設你昨天工作只能產出100人民幣的效益,今天,你工作產出了110人民幣效益,你的效率在提高,你的產出增加了,你應該得到比昨天更多的回報。如果整個世界的生產率都在提高,要麼央媽們印鈔票來滿足提高的部分(多勞多得嘛)。要麼不印鈔票讓貨幣升值,由於錢沒變多,必然產生效率沒提高的那部分人的工資得下調或者失業,再回頭想想,有幾個人樂意見到工資跌的?那會社會動蕩。於是,央媽只有印鈔票來滿足社會需求。不難理解貧富差距開始擴大了吧。

3. 當有人有更多錢的時候,那部分人就會考慮如何用錢。要不消費,要不放起來(存銀行?投資?)。富人開始購買各種資產,因為錢要用啊。世界上流通的錢會越來越多,資產價格也會越來越貴。

不涉及投資相關概念,自行腦補。經濟學大神多多指點。

很多人會問到社會制度,首先反問自己幾個問題:

1. 這個世界上有不是市場經濟的國家嗎?

2. 職業有價嗎?多出來的價值怎麼用?

3. 上面的問題,如果說職業平價,那麼高尖端人才為什麼要努力?如果不平價,那就必然產生貧富差距。

4. 你見過和了解所謂資本主義國家的福利嗎?(請自己判斷,在這些國家,窮人能窮成什麼樣?再對比在中國,能窮成什麼樣,或者你所謂的共產主義或者其他社會制度,最窮能成什麼樣。)


說好的消費呢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房價上漲是在創造貨幣?
為什麼日本執行負利率後 世界資本反而流向日本 造成日元升值?
黑龍江綏芬河成為外幣特區試點,使用盧布直接結算,這會對當地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貨幣增發引起通脹的詳細過程是什麼?
房地產到底是不是『蓄水池』?

TAG:金融學 | 貨幣 | 經濟學 | 國富論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