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名噪一時的國際大都市,他們興盛和衰亡的原因是什麼?

這是城市可以是現在默默無聞或者影響力不如以前的,可以是中國也可以是外國的


西歐:

布魯日和安特衛普,都位於南尼德蘭(今比利時)境內,距離較近;曾是中世紀後期和近代早期西歐商業中心和大港口。

布魯日的衰落是因為港口淤塞,隨後安特衛普崛起,成為16世紀前半葉歐洲的商業、航運和金融中心。

宗教改革在尼德蘭引髮長期戰爭時,安特衛普遭到西班牙軍隊的圍攻和洗劫,很多銀行家逃往新教的北尼德蘭;後來的威斯特法利亞和約規定封閉斯凱爾特河口,斷絕了安特衛普的商路,這一規定幾乎不間斷地維繫到1863年,後來該城雖有復興,但早已不復昔日光輝。

非洲:廷巴克圖。

西非桑海帝國都城,15-18世紀時伊斯蘭世界的重要文化中心,據說盛時有超過100家的圖書館。因戰亂和西方殖民者的到來、商路的改道而衰落。


說說我去過最多的開封吧。

公元1009年開封是世界第一的大都市;2009年開封人均GDP比全河南省平均水平低了19.3%,人均財政收入比全省低了46.3%

個人認為:

1、氣候

有人考證先秦時黃河流域氣溫比現在高,秦地「有條有梅」,陳地(河南淮陽)「墓門有梅」,曹地(山東定陶)鳲鳩「其子在梅」,南國「侯栗侯梅」,召南(召南_互動百科)「摽有梅」。不管日照時間之類的條件對糧食的口感影響有多大,至少氣溫高作物容易生長、成熟,就不那麼容易餓死人。

春秋時期的鄭莊公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

而北宋汴梁城被攻破,經濟中心從此南遷,黃河流域再也沒有國都,也是中國歷史上比較寒冷的時期。(竺可楨《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

2、運河

「汴河通,開封興;汴河廢,開封衰。」

春秋時,開封附近就有圃田澤;後來有大運河,汴河一段是聯繫淮河與黃河的重要部分,《清明上河圖》里也有汴河行船的場景。北宋之後,黃河多次泛濫加上沒有了政治中心的庇護,汴河逐漸淤塞,也給開封了帶來經濟上的衰退。區域性的漕運和貿易重心由開封及朱仙鎮向周家口集(周口市)傾斜。到了明朝,朱翊鈞最喜歡的兒子福王朱常洵的封地在洛陽,而不是河南省治所開封,我認為可能是開封已不夠「肥」(「民間藉藉,謂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陽富於大內」)。

關於福王的封地,有沒有其他政治上的原因,請熟悉明史的朋友指正。

3、人口

開封人口在北宋就已經過百萬了,而水滸傳里稱頌的有著「三登」業績的仁宗朝,全國也就是二千六百多萬人。按這樣的比例,13億人要有5000萬住在開封,可實際的數字卻是468萬,市區僅僅126萬(維基百科)。沒有人口,市場、消費、勞動力……這些都是空談。

4、農業生產

北宋之前經濟中心應該已經逐漸南遷了,靖康後政治中心南遷更是加劇了這一進程。結合氣候因素,還有水稻產量大於小麥這一事實,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顯然可以養活更多的人。農耕時代,人多的好處不言而喻。

5、商業

宋取消了宵禁、坊市制度,自由貿易不再受到限制。北宋汴梁無論水路陸路都有極大的區位優勢,又是首都,商業自然發達;當然平原也利於騎兵奔襲,靖康年間對開封的商業有一重創,以及後來汴河淤塞……這倒不是北宋的商業模式本身窮途末路了。

6、鐵路

開封附近由於數百年的黃河泛濫,平漢鐵路黃河大橋不得不往上游挪了70公里。為連接開封、洛陽,又專門修了「汴洛鐵路」(隴海鐵路前身)。當時的鄭州只是平漢與汴洛鐵路交匯處的一個縣城,也正是作為交通樞紐的優勢,鄭州一躍成為河南的重鎮,1954年河南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開封僅僅留下了「十朝都會」的標籤,區域性政治中心地位也失去了。

7、教育

「國立河南大學」一度是很響亮的名字,由於順天貢院被毀、義和團等原因,清末最後的會試就在河南貢院舉行,也就是後來的河南大學老校區。這時的開封還是很有文化中心范兒的,「七朝古都」也不是白叫的。

後來院系調整,河南大學一蹶不振,分出去的學院有的都成了211。另一部分院校隨著省會遷往了鄭州,開封教育、文化中心的頭銜也被剝奪了。至此,開封僅剩下「古都」這一雞肋稱號。

我的看法大致如此。


《紐約時報》: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

 2005年5月22日《紐約時報》在評論版中罕見地以中文標題發表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評論文章《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部分摘要如下:

   公元1000年,坐落在泥沙淤塞的黃河岸邊的古城開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

  回望大浪淘沙般的歷史長河,你會看到輝煌,特別是某一個城市的輝煌,多麼像螢火般轉瞬即逝,也會為這種無常的興替感到震驚。

  今天的開封骯髒貧窮,連個省會也不是,地位無足輕重,所以連機場都沒有。這種破落相更讓我們看清楚了財富聚散的無常。11世紀的開封是宋朝的首都,人口超過100萬,而當時倫敦的人口只有15000人左右。

  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長達17英尺的古畫(指清明上河圖),展示了古代開封的繁華:街道上行人如織,摩肩擦踵,駝隊載著商品沿著絲綢之路雲集而來,茶樓酒肆熙熙攘攘,生意興隆。

  開封的地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包括成百的猶太人。在今天的開封還可以看到一些猶太后裔,他們的面貌和一般中國人並無二致,卻聲稱自己是猶太人。

  漫步在開封街頭,我不停詢問當地居民,為什麼一個曾經的國際大都會卻淪落到如此模樣,從他們的回答里我聽到了不少開封人對紐約的羨慕。

  思考開封的興衰,使我們猛醒。我們應該不懈奮鬥,改進我們的高技術創新力,增強教育實力,改善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如果我們在經濟繁榮的桂冠下流連不前,即使像紐約這樣偉大的城市,也總有一天會墮落為哈得遜河上的開封。


題主問的是消亡了的,或者說遠遠不如以前有名的城市。憑著自己的記憶說幾個:

烏魯克:幼發拉底河的恩賜。建城歷史極長,保守估計距今有5000年歷史。估計生活過五萬——七萬以上的居民,注意,五千年前,五萬人。後毀於戰火。

尼尼微:底格里斯河的恩賜。公元前1000年左右成為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作為亞述帝國的首都,帝國圖書館中藏有上千塊楔形文字鑿刻的泥版文書;還有極其寬廣的王宮,圍牆就有幾千米長。如此繁華的大都市,最後毀於戰火。

巴比倫:不用我介紹了。

蘇薩:公元前四千年建城。其歷史斷斷續續,前後延綿了5000年之久。曾一度作為波斯帝國的首都,且以蘇薩為起點修建了綿延幾萬里的帝國棧道,一直延伸到帝國的東方,堪稱人類建築史的一大奇蹟。後蘇薩作為帕提亞帝國的兩京之一,輝煌不斷。曾親歷四次破壞,蘇薩這座古城每次都挺了下來,重建後繼續宣告著這裡的繁榮。最後毀於蒙古之手,再也沒能重建。

泰西封:同樣沐浴著底格里斯河的晨光。曾作為帕提亞帝國和薩珊帝國的首都。曾經有大量的清真寺、商店;輝煌的宮殿,包括著名的泰西封拱門。而可惜的是,泰西封拱門在海灣戰爭中遭到了破壞,正在逐漸塌陷。(說到這裡,美軍在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對曾經人類文明的結晶犯下了眾多不可饒恕的錯誤,令許多人痛心疾首。)

孟菲斯:尼羅河的奇蹟!美尼斯建城,800年來一直作為帝國的首都傲立。曾經是無比繁華的城市,挖掘出的金字塔、宮殿、街道,處處彰顯著過去的輝煌。後毀於戰火。全世界最壯麗偉大的都市,現在只留下一個迷你博物館及花園中殘破的石雕。而博物館裡,只有一尊三千年前的拉美西斯二世的躺像和幾尊小石雕向你訴說:再怎麼輝煌的城市,最終也只剩下了殘渣。而只有這尊雕像可以靜靜地躺在這裡,看著外界的變化。

底比斯:同樣是尼羅河的奇蹟。孟菲斯之後的埃及首都,慶幸的是,它保存較為完好(近今天的盧克索)。這裡留下了許多輝煌的廟宇,還有著名的帝王谷陵區。

邁錫尼: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寶石。曾經無比輝煌,具有高超的青銅器鑄造技術;有規模宏大的宮殿、要塞、王城、墳墓。尤其是王宮,堪稱當時建築的最高水平。邁錫尼甚至出現了自己的文學藝術。毀滅原因不明。

迦太基:西地中海的貿易中心。擁有數量驚人的艦隊,每日揚帆往來於地中海的各大港口,販運著成噸的金屬、奢侈品、葡萄酒、橄欖油。無數的財富從這個城市輸入和輸出,城市也變得越來越富足。迦太基的艦船建造技術令當時的羅馬人都自愧不如,面對著迦太基的巨艦羅馬海軍如同玩具船一般。最後毀於羅馬人之手。


昨晚先答了幾個城市名,今天分別聊聊:

泉州:宋元時期中國(也是整個東方)最大的對外貿易海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有大量波斯、阿拉伯、猶太商賈船王定居於此,國際大都市,是當時中國與世界交流的橋頭堡,相當於今天的上海。衰敗於明初戰火和後來的封關禁海。

撒馬爾罕:中世紀時盛極輝煌的穆斯林世界東部最重要城市,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樞紐和商貿中心,也是穆斯林世界與中國、印度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後來毀於蒙古鐵騎。(感謝 @Borvski 提醒指正。補充:撒城在帖木爾時代有過重建復興,但是,奧斯曼帝國對路上老商路的負面影響,還有蓬勃發展快速進步的海上路線的有力競爭,使撒城失去了原來的地緣優勢而衰)

利馬: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後,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最重要的統治中心,南美首批重要大城市(比聖保羅里約布宜諾斯早得多)因為當時秘魯一帶盛產白銀,所以西班牙人從南美攫取的大量百銀,就從此地裝船運回歐洲,當時巴拿馬還沒有運河,後來,隨著礦產枯竭和西班牙衰落而落寞。

塞維利亞:西班牙唯一內河港,當年哥倫布就從此地遠航美洲,大航海時代初期,西班牙人從美洲攫取的巨額財富(黃金白銀)都運到此地上岸,使得此地一度壟斷了西班牙的海外貿易,要知道當時英國荷蘭尚未崛起,也可以說,當時的塞維利亞是整個歐洲對美洲貿易的最大窗口。後來因瓜達爾維爾河道淤積,越來越大的遠洋船舶無法再溯流而上,失去港口作用和整個西班牙帝國的式微導致衰落。

威尼斯:中世紀時歐洲人與穆斯林世界(乃至東方)交流貿易的前沿港口,曾經是整個地中海地區(也是整個歐洲)最繁榮的商貿中心都市,全歐洲最富有的巨賈都在此地。直到奧斯曼土耳其崛起和發現新大陸開闢新航路,因歐洲對外貿易中心西移而衰落。現在只剩旅遊屬性了。

總結:以上提到的幾個近代之前的大都市,都因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而興於跨洲貿易。衰於戰火、內政、背靠大環境式微、地緣優勢不在,其實前三因都不是衰敗至今的決定因素,因為只要自身地理位置不可替代,遲早還能復興,但地緣優勢一去不返就會徹底一蹶不振。

另外,農耕社會中的大都市,比如長安、洛陽、墨西哥城、巴格達等等,都因處於膏腴豐饒的糧食產地且有大河流經(逐水草而居嘛)而興盛,但隨著時代發展,註定競爭不過有著對外貿易地緣優勢的城市,尤其從農耕時代進入工業時代,更加明顯(從古至今一直興盛的大城市,必是兩種優勢兼有)。

近代以來新興的國際大都市(如紐約、東京、倫敦、上海等)也都因地緣優勢(背靠強大的經濟體並便於對外貿易交流,也就是便於自身國際化全球化)而繁榮至今。由於當今世界已進入全球化時代,全球化之路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走向強大(提升全球影響力和全球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因此,距離海岸線二百公里以上遠的大城市將不在吃香。

------------------4月13日----------------------

就評論中和知友關於中歐鐵路能否復興絲綢之路榮光問題的討論做補充:

洲際長途鐵路和巨輪海運相比,第一沒有運輸成本優勢,第二,陸路途中必經多個政治體,不可確定因素更多。可以假想一下,在通車之後配套備齊政策給足的情況下,在阿拉山口也搞個自貿區,給一百年時間,阿拉山口能成為西部的上海嗎?難說。

因此,我還是認為,天然地緣優勢是決定大都市興衰的最關鍵因素。

————————————————————————————————————————————

另外,想到一個問題,如果說北京是化肥催出來的,上海是自己長出來的。那麼,到底是國家推動城市進步更多,還是城市拉動國家發展更多呢?

-----------------4月8日補充----------------------感謝各位知友的贊同和指正,讓此答收穫了本人上知乎以來最多贊同數,誠惶誠恐中。。。對於評論中 @謝陽明 的疑問,也表示感謝,就此聊聊我對本題的理解:所謂名噪一時的國際大都市,我的理解是:大洲級一線城市,人口多僅是一方面,國際化更強調的是,有大量跨洲際的多國籍多民族常年定居或經商甚至從政,經濟文化繁榮、地位重要,洲際間交流貿易的中心。

因此我覺得上古時代一些古都,如西亞北非的孟菲斯巴比倫底比斯迦太基,規模略有不足,而大航海時代之前的美洲大城市,比如墨西哥城庫斯科,雖人口多但又不夠國際化(刀耕火種與世隔絕),包括我國秦漢時的一些大城市,如咸陽臨淄大梁郢,也基本沒什麼外來洋漂兒。

所以,如其它答友所提到的,我國隋唐之後幾大城市,如西安開封洛陽揚州,還有中世紀之後的中近東幾大名城,如開羅伊斯坦布爾巴格達大馬士革,外加羅馬,都算得上國際化大都市。

但個人感覺,說開羅伊斯坦布爾西安羅馬徹底衰落略顯牽強,巴格達大馬士革也有待商榷,開羅伊斯坦布爾,今天依然是伊斯蘭世界一線大都市(無論是地位還是規模),且位居世界級交通要衝。羅馬雖不算歐洲一流都市,但畢竟是歐洲老四的首都,義大利總比秘魯強得多吧。(威尼斯目前頂多算義大利二三線城市,利馬現在除了是個low國首都,在拉美世界都很難刷出存在感了,尤其衰落之快令人乍舌。兩者相比昔日榮光,落差可謂不小)。巴格達大馬士革因至今依然重要的戰略位置,至少能確保上鏡率,絕非默默無聞。而作為佔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國家的西北區老大,西安算不上徹底沉淪。倒是開封洛陽揚州,今日中國之全球地位非比唐宋是一方面,可這三位目前也頂多算中國四線城市,可謂衰得夠慘。

開封和洛陽的衰敗,改朝換代的戰火是一方面,主因還是中國經濟重心南移東移。而又東又南的揚州就有點意思了,興於大運河,後雖屢遭戰火蹂躪,尤其是明末清初,卻總能迅速崛起重新繁榮,所以其真正衰因是:農耕時代的中心城市在工業時代(鐵路和機動海輪)席捲而來後的無奈,要麼適應工業時代的地緣優勢需要(如從古至今一直強的,不一一列舉了),要麼衰敗(這裡特別贊同 @刁晶的觀點,關於揚州詳情請見他的答案)。至於開封和洛陽,近現代以來被鄭州趕超壓制,不就是因為京漢鐵路嘛。


題主說的是「衰亡」了的城市,按我的理解,就是指現在幾乎已經消失的城市。所以我不把洛陽或里斯本這樣已經過了興盛期,但依然是著名都市的例子包括在內,單純列舉幾個曾經名噪一時的... 城市的廢墟。

- 著名的佩特拉城,興建於埃及托勒密王朝時期。曾經是西亞地區陸路的交通樞紐,在羅馬帝國時期因為海上貿易的崛起而衰落。直到今天整個城市大致上依然保持完整,目前是世界文化遺產,約旦的國家名片之一。

- 以弗所,去土耳其旅遊的必備景點,由古希臘建立。希臘人在此建立了供奉月神的神廟,以弗所也隨之繁榮,羅馬帝國時期是小亞細亞的大都市,聖母瑪利亞更是終老於此,所以它也是早期基督教的中心之一。後來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而逐漸淪為廢墟。

- 哈拉和林,位於現今的蒙古國境內,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國都。隨著蒙古帝國的興盛,一度成為亞洲大城之一。但是後來屢次遭到戰爭破壞。14世紀明朝將蒙古政權趕至漠北,15世紀蒙古各部落分裂,哈拉和林也就逐漸廢棄,現在僅存遺迹。


華氏城

從難陀王朝開始就是北印度中心城市,更以成為孔雀王朝首都而聞名


主要就是印度混戰的時候不斷被扒城,玄奘求法的時候還經過其……額叫廢墟可能不大合適但已經破落了,穆斯林入侵的時候終於被扒光……


基本是打仗打沒的


離我家鄉最近的揚州,「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揚一益二」都已經是歷史塵埃了。揚州的衰落是近代鐵路興起,交通區位決定性因素的改變導致的

---------------------------------------

說的詳細一點:

現在是春夏之交,一切就由「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膾炙人口的故事開始:

1300多年前的大唐王朝這是揚州歷史上聲名遠播的鼎盛時期。那時的揚州經濟繁榮,而且較之前的繁榮更有國際性質----大量的阿拉伯波斯等外籍客商旅居揚州。與現在相比,當年的長安就是現在的北京,而當時的揚州就是相當於現在的上海。大唐的雙子城就是長安揚州無疑。人們驚羨於揚州的富足繁榮,但很少有人會細思揚州繁榮背後的原因。

現在的主流觀點就是揚州的興起得益於揚州依江臨河近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大運河和長江在此交匯,當時的海岸線就在當今的揚州一帶。這種觀點也對也不對:橫向的對比當時國內其它繁榮的城市揚州的繁榮的確證明了這一點。但縱向的對比就會發現離此不久之前的六朝時期,揚州的地理優勢並沒有將揚州打造成唐時的揚州。原因就在於當時東南第一大城市是南朝首都建康城即南京城。南京的存在使得資源相對地向首都集中,揚州此時本身也處於南北朝爭奪的江淮地區,這兩個因素決定了揚州此時的默默無聞。而唐朝國家統一,更重要的是前朝舊都建康城被隋文帝下詔將南京「蕩平並耕墾」,於是南京都城,統統蕩平為田,官署,宮殿等建築全部拆毀,六朝名都南京,成為一片廢墟。套用曹操的一句話(「此吾之不幸,之大幸)那就是:「這是南京的大不幸卻是揚州的大幸 。」從此已無對手的揚州漸漸的取代了南京成為了東南第一州。唐詩中的揚州已無需贅述,簡直就是天堂。

盛唐打下的底子讓揚州在隨後的1000多年後都是東南重鎮,不管是經濟還是文化甚至軍事上(當然這一千年中有無數戰爭以及戰爭後的恢復重建,但揚州始終是東南繞不開的重要存在)。可以毫不誇張的講,直到200年前的康乾時期,揚州仍是中國最繁華的城市,當然此時要加上鹽商興起這個因素。如果歷史照舊的話,揚州一切也會照舊。

但是200年前的世界,決定國家的命運城市命運的因素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西方工業文明的舶來品以及其附屬品。對揚州來講,最致命的就是鐵路和海輪。兩種新興的交通方式宣告了揚州賴以生存的內河文明的死亡。在同一時間上海的開埠(1842)、太平天國的興起(1853)、黃河奪淮入海(1855)將已經習慣了傲視天下的揚州從第一方陣的名單中徹底的抹去。這一次揚州沒有像過去那樣迅速恢復。或許戰爭不能打垮揚州,但是新的地緣優勢可以----遠離海洋、無鐵路經過腹地、無休無止的黃河泛濫

這樣,先前揚州就成了揚州。

PS:直到2002年,揚州才有了第一條鐵路(寧啟鐵路)


  • 鄴城

秦代到隋朝間華北平原的政治核心城市,魏晉時代北方歷史的重要地理樞紐。曹魏,西晉事實上的陪都;後趙,冉魏,東魏,北齊的首都。與建康城一樣在隋朝的統一戰爭中被毀棄,如今沉睡於漳河之下。

  • 龍泉府·臨潢府·大定府·會寧府·開平府

渤海國以及遼金元時代中國北方游牧帝國在草原上的都城,隨著民族同化和帝國瓦解而消失。

  • 揚州

明清時代中國當之無愧的經濟中心。興盛與衰敗皆因大運河。

  • 洛陽·開封·長安

漢唐宋時代中國的都城。戰爭以及整個華夏重心的南移,地位淪落至此。

  • 撒馬爾罕·巴格達·大馬士革

穆斯林世界的三大中心。近代以來絲綢之路和整個穆斯林世界的衰落使得今不如昔


不請自來,說幾個我知道的吧。

鄴城,袁紹的治所,曹操的王城,前燕、後燕的首都,如今只是一個縣。

蒂卡爾,瑪雅文明中最大的城市,美輪美奐,如今廢棄。

庫斯科,印加帝國首都,南美最大城市,如今是普通城市。

揚州,昔日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商業重鎮,隋煬帝葬身之所,如今也只是普通城市。


洛陽。腦補一下《洛陽伽藍記》:寶塔駢羅,鱗次櫛比。


開封。腦補一下《東京夢華錄》:金池競標,熏風十里。


大概是因為身為河南人,總覺得故國興亡翻雲覆雨在這個曾經是帝國命脈物華天寶,現如今只能倚靠農業生產基建落後的古都里,體現的再合適不過了。


處女答,不知道這個夠不夠國際大都市的格

迦太基城:建於公元前9世紀,為迦太基首都,隨著迦太基在地中海區域勢力不斷壯大,成為地中海區域最重要的商業中心之一,亦為該時期西方世界的中心城市之一;迦太基於第三次布匿戰爭中敗於羅馬並滅亡,該城遂於公元前146年被羅馬夷為平地;此後羅馬人在此重建城市,成為北非行省的一部分,該城得以再度興盛;後歷經阿拉伯人征服,最終毀於十字軍東征。

----------------------------補充說明-------------------------

迦太基城歷經數次戰亂,數次遭到破壞,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幾次毀壞後都得以再次重建並恢復興盛,個人認為其原因在於在中世紀前其地理位置具有明顯的優勢,迦太基城位於現突尼西亞共和國境內,突尼西亞城東北: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可以看出這個位置兼具聯繫東西地中海、北非與歐洲的地利條件,對於地中海區域海上貿易和物資集散都有極大的優勢,即便今日位於此處的突尼西亞也是東西地中海的航運要衝,而地中海區域貿易在地理大發現之前一直是西方世界的主要貿易活動區域,加上其全盛時期作為海洋貿易大國迦太基的貿易核心,因而能夠一度達到西方世界貿易中心的地位,並在幾次經過戰火洗禮之後都能得到重生。

最終該城的衰落,我認為也源於其地理優勢的逐漸衰退。十字軍東征時期,東西方(歐洲基督教國家與東方伊斯蘭國家)對立激化,地中海東西方貿易因此受到影響,在十字軍摧毀改城後,由於其區位優勢不再明顯,該城的戰略地位和商業價值已經大不如前;而後在地理大發現之後,西方貿易不再集中於地中海內的東西方貿易,而是更多把重心轉移到美洲非洲新航線上,對東方貨物的需求通過開拓非洲好望角航線繞開伊斯蘭勢力,該區域的優勢更加難以恢復,因而此處無法再次恢復鼎盛時期地中海貿易中心的地位。當然,今日之突尼西亞城地理位置與該城近似,亦可以看做是迦太基城的復興,不過其地位與古代時期的迦太基不可同日而語。

這個曾經是國際大都市沒有什麼大的疑問,但是現在算不算嚴重衰落不敢輕易定論。

大馬士革:被稱為「地上的天堂」的伊斯蘭明珠堪稱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中東地區最富盛名的城市之一,居魯士、亞歷山大、薩拉丁這些名字都曾與這座城市相關聯,傳奇的「大馬士革刀」直至今日也被廣為傳頌。該城歷經多個王朝的統治,作為東西方陸上貿易的終點,自羅馬時代就是世界上最興盛的城市之一,在伊斯蘭勢力強盛時期該城的地位達到巔峰;幾乎所有橫跨東西方的征服者都曾經征服過這裡,但是該城依然千年屹立不倒,直到近代才逐漸衰落。

個人認為大馬士革的衰落並非源於戰爭等外界原因,而是在於大馬士革之所以能夠興旺所依附的土壤——伊斯蘭文明在於西方的競爭中不斷衰落息息相關。大馬士革的歸屬在歷史上多次更迭,羅馬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都曾經統治過這裡,但是與其他毀於戰火的城市不同,大馬士革在歷次戰爭之後都能得以保全並且不斷發展,並在伊斯蘭時期不斷壯大;作為絲綢之路西段終點之一,其承載的東西方奢侈品貿易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同時大馬士革在希臘文化、羅馬文化、伊斯蘭文化以及其他傳遞而來的東方文化相融合下,文化科技都十分發達。在大馬士革興盛的同一時代,伊斯蘭世界的文化、科技、經濟與軍事方面都有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把持了東西方貿易的樞紐的阿拉伯國家在世界上無論貿易、文化都處於重要地位,作為當時伊斯蘭中心之一的大馬士革的國際地位也因而水漲船高。然而隨著文藝復興、地理大發現等歷史進程不斷推進,歐洲基督國家的力量不斷強大,東西方文化對抗中天平不斷向西方傾斜,東方勢力逐漸處於劣勢,伴隨蒙古征服等問題也對這一 趨勢產生了影響,隨著伊斯蘭勢力的衰落,大馬士革的地位也不斷下降。

以上觀點只是一點個人理解,還希望各位大牛多多指正。


亞歷山大。


先寫兩個中國的古都,長安和開封。

長安是個傳奇,在商的時候,就是西域邊陲,周朝逆襲成功作為首都開始發展,但還是太小,以至於周要在洛陽開發第二個首都,被犬戎破城,發展中止,秦朝接手後,在長安邊的咸陽發展,帶動長安的發展,西漢達到第一次鼎盛,最後王莽篡漢,這個敗家玩意身死國滅時燒了長安城,加上戰亂,長安徹底毀了,以至於東漢時長安除了歷史意義,基本沒有軍事價值,也就是說那個牛逼哄哄的魏延奇襲長安成功都不足以讓蜀漢重複漢中王劉邦的傳奇,長安四周糧食產出不足,連自守都做不到,魏國守長安補給和兵員都得從東部供給,能跟秦朝和漢中王以一域攻全國的霸氣比嗎。直到有一天,一個破落軍戶鮮卑人宇文泰被同僚高歡排擠到了長安一帶,靠著艱苦奮鬥,團結友愛,以此為基地,竟然開始了一統全國的漫漫之路,再創了長安的輝煌。西魏-北周-隋唐的長安與秦漢的長安是在同一個地區的兩個大都市,而不是同一個大都市,不過唐朝末年有他娘的被黃巢加上他最愛的叛將朱溫一頓拆遷,從此徹底一蹶不振,靠著N朝古都發揮餘熱(百度告訴我們,N1=13,N2=16),但再也不現當年那兩次的榮光,後來,後來,不待見到連名字都被人改了。

開封,在中國很長一段只能算得上是默默無名的二流城市,他的發達靠的是個讓人噁心的流氓,就是上文的長安終結者——朱溫,基本上而言,開封就是朱溫把長安所有能搬的家當搬到開封后才開始發達的(長安好可憐,不帶這麼搶的),北宋達到鼎盛(客觀的講,北宋末年達到頂峰,一直在發展,直到忽然亡了國),北宋滅亡後人丁零落,這還好城市建設還在,金朝建都後又開始發展,可惜,蒙古滅金後,開封就被拆光了,蒙古人做了件朱溫乾的事——把能搬的家當都搬走了,並且更上一層樓,不能搬的都毀了,從此,開封又被打回原形,甚至還不如原形,戰亂他首當其衝,黃河決口他又無處可逃,現在,勉強算一個三線城市再加點想像中歷史名城的餘光。

中國其它大都市相較而言,就比較幸運了,比如洛陽,周朝是第二首都時,比第一首都長安發展得好,後來成了唯一的首都,西漢時差點成了首都,東漢時終於成了首都,北朝時他基本上是首都的不二之選,後來由於北齊高家的不作為,洛陽暫時不能頂替第二春的長安作首都,唐朝時又混到了第二首都——東都(武周時又當了幾年首都),安史之亂被幾番攻佔,人丁零落常有,城毀則好像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才就發生過那麼一次。其他的古都,南京,屠城也有好幾次,毀城好像也沒有,杭州就當過一次首都,亡國時沒毀城也沒屠城,對比金的開封,真是沒啥好說了,北京當上首都後,時間極長,除了在遼末年時人被清空一段時間後,從沒屠城和毀城這種傷心事發生。以上幾個城市現狀接好,尤其是相比當年世界第一大都市開封而言,現在連個省會都混不上。

所以嘛,一個大都市的興起在歷史上往往是成為了大統一國家的政治中心(杭州有點勉強),衰亡則是主要由於兩個,第一城毀了,第二人沒了。


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阿茲特克的首都,雖然不知算不算題主所說的國際化大都市,不過殖民者也曾形容它是「第二雅典」。極盛時期人口達三十萬,佔地十數萬平方公里,作為帝國的政治文化軍事中心,是美洲文明的最高代表。衰落原因是被殖民者聯合反對部族攻陷。今天的墨西哥城建在它的遺址之上。


占樓坐等我大砍省哈爾濱的出現

-------懶癌治癒線-----------

作為年輕一代的哈爾濱人

_(:3」∠)_我表示我沒經歷過哈爾濱的那些傳說中的光輝歲月

但是逛街的時候看著那些毫無設計感的20世紀80,90年代的方塊房子和那些設計精美但是看起來已經老舊廢棄的各種不同風格的房子就那麼放在一起

對這裡面的歷史還是很好奇的

由於寫到一半懶癌又犯了就貼點維基百科的東西

1898年4月24日沙俄特別考察隊選中了位於松花江與其支流阿什河之間的三角地帶,即今哈爾濱市區,並著手進行城市規劃。

1898年6月9日沙俄決定將鐵路工程局設在哈爾濱,並立即開始辦公,是為哈爾濱建城之始。1898年始稱哈爾濱,屬吉林省。

1898年,沙俄曾將哈爾濱改稱「松花江市」,1903年7月14日東清鐵路全線正式通車,同時復稱哈爾濱市,俄國移民及其他歐洲移民開始大量移居哈爾濱。

哈爾濱素有東方莫斯科之稱,二十世紀初,在日俄戰爭失敗以後(1904年—1905年),俄國在哈爾濱的影響力有所減弱,來自包括美國、德國、波蘭、日本及法國等三十三個國家的十六萬僑民移居到哈爾濱,先後共有十六個國家在哈爾濱建立了領事館並建立了數千個工商業、金融業等企業,形成東北亞的一個國際經濟、金融和運輸中心。哈爾濱的中國人自己也建立了包括釀酒,食品和紡織工業的企業。哈爾濱也因此成為東北的商業中心和國際商埠。

1905年清政府在道外設立濱江關道。清亡後,中華民國政府於1913年在哈爾濱設濱江縣,1914年設濱江道。

1917年,哈爾濱的人口超過了10萬,其中只有11.5%出生在本地。

1918年12月,俄國內戰期間,幾千名白俄官兵和超過10萬的俄裔流亡至哈爾濱,其後哈爾濱便成了大規模的猶太人和白俄流亡者聚居的中心 ,成為俄國境外最大的俄國人聚居城市。哈爾濱白俄建有幾十間俄國學校,並出版俄文雜誌和報紙。20年代早期,哈爾濱俄裔人口逾120,000,達到歷史最高峰。

1921年,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哈爾濱市成立(緊鄰俄人的哈爾濱市自治公議會和董事會管理的區域)。1926年,中國成立哈爾濱特別市(第一次),收回長期由俄人控制的行政權。1929年,張學良率部佔領了中東鐵路。蘇軍迅速做出反應,重新控制了該區域,並迫使國民黨政府同意該鐵路由中蘇共管。

為了表示對那些看到歷史事件時間就犯困的人的理解,我就寬宏大量的總結一下

上面的濃縮一下大概就是

「哈爾濱從是在1898年由老毛子帶動發展起來的」

所以開始作為市中心的部分都是那種奇怪的俄羅斯風格為主

「後來由於毛子那些年比較屌,中東鐵路在亞洲又是一條重要線路,沒有飛機的那些年哈爾濱就是一個大號中轉站」(感覺現在也是。。。。)

所以搭配著稀奇古怪的俄羅斯風格還有一些同樣奇怪的其他地區風格的建築物

毛子走了,鬼子又來了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開始向北進佔滿洲各地。

江橋戰役結束後,日軍佔領齊齊哈爾,並從西北、南兩方向對哈爾濱呈夾攻之勢,空軍同時對哈爾濱發動猛烈空襲,於1932年2月5日佔領了哈爾濱市區。

滿洲國時期,1933年7月原東省特別區哈爾濱特別市、東省特別區市政管理局哈爾濱市、吉林省濱江縣、市和黑龍江省松浦市政局「四局合一」,合併為直轄於滿洲國政府的哈爾濱特別市(第二次)

東省特別區除劃入哈爾濱特別市的區域外,改稱北滿特別區。1937年改制建濱江省,哈爾濱為省會。

軍將哈爾濱作為重要的軍事研究基地,在此設立了731部隊,以"關東軍防疫給水部本部"作為對外的公開名稱。

731部隊的主要設施於1935年在當時距離市區24km的平房區落成。

約有3,000-12,000人死於在此進行的人體實驗

,這一數字並不包括731部隊在其他地方的實驗所造成的死亡。

死者中大約70%為中國軍民,另有約30%俄裔。

作為在冷戰中為美方生化武器研究工作的交換,731部隊大部分成員在駐日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准許下,於東京審判前秘密獲釋。

另有12人在哈巴羅夫斯克受審,後也於1956年被遣送回國。

日軍這群坑貨在他們戰略部署的關鍵城市也不幹好事

哪有把生化實驗室挨著戰略重點城市放的

果然自作孽不可活

1945年8月18日,蘇聯紅軍奪取該城,設院轄市。

9月下旬,按中共東北行政委員會指示,在哈爾濱市成立松江省民主政府。同年10月1日,在蘇軍控制下,於哈爾濱成立濱江省政府。

1946年1月12日,國民政府接收哈爾濱市的濱江省政府,並將原濱江省改為松江省。中華民國曾在1946年將哈爾濱設為院轄市,並於1947年制定東北新省區方案設立哈爾濱特別市(第三次),直屬國民政府,但此後國民黨政府並未真正控制哈爾濱。

1946年4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該城,由中共北滿分局直接領導,後改由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行政委員會領導。

1946年5月下旬,中華民國國軍佔領長春,在四平戰役重創林彪部隊後,一直追擊到松花江畔,距離哈爾濱僅60公里。

在調停使喬治·卡特里克·馬歇爾威脅取消一切對國民黨援助的壓力下,蔣中正6月6日下達了停戰令。後馬歇爾調停失敗,哈爾濱作為中共所控制的第一個大城市,成為了共產黨在國共內戰中的大後方和重要的工業基地。

總結就是「俄軍蹲,俄軍蹲完日軍蹲,日軍蹲完蘇軍蹲,蘇軍蹲完國軍蹲,國軍蹲完共軍蹲」

就醬,哈爾濱就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暑假回家一趟,哈爾濱到處都在往舊房子上面裝裝飾品。。。。。

所以如果考究黨來哈爾濱旅遊發現各種建築各種假貨

沒錯,那個就是假的=_=

想看真的請自行研究維基百科推測當初那些真正的歪果仁修建的建築物在哪

哈爾濱站算是一個,如此古董還在運行真坑爹。。。這種古董趕快退休當博物館用好了。。。(我的觀點)(北京站同理)

中央大街上有的是有的不是。。。我也沒關注過

總結起來為何興盛呢?

我的觀點是由於交通發達,環境開放

為何衰亡?

(待續。。。。。)(懶癌犯了。。。找妹子粗去玩回來再說)


居然沒有人提起樓蘭,這不科學!偶來解釋下~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從軍行》中的名句,雖然,樓蘭古國在唐代已經銷聲匿跡許多年了,但它還深刻地印在唐朝文人的腦海中,時時成為吟詠的對象。

樓蘭,最早見於我國西漢史籍。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還說它「出玉,多葭葦、檉柳、胡楊、白草,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囊駝。」其實,司馬遷沒去過樓蘭,他是根據他同時代的大使節張騫的報告寫的。張騫一生三次出使西域,歷盡千辛萬苦,很熟悉西域各國的情況。

可見當時,樓蘭古國由於地處絲綢要道,加上水土肥美,曾經盛極一時。

匈奴是漢朝西北最大的敵人。為爭奪西域疆土,漢朝同匈奴進行了長達七八十年的戰爭,樓蘭首當其衝。這種爭奪曾一度白熱化。直到公元前77年,大將霍光派傅介子刺殺了樓蘭國王,另立其弟為王,遷都伊循城。樓蘭古國改名為鄯善國。

此後,樓蘭一直都是漢王朝的西域重鎮。

東漢,班超曾活動於此。

三國,鄯善屬魏。

西晉,封鄯善王為歸義侯。

五世紀,名僧宋雲曾赴鄯善,城中住著吐谷渾的寧西將軍。

此後,古樓蘭國消失了,它再也沒進入任何文獻記載。到了唐代,疆域空前遼闊,唐代大軍到達西域時曾經尋找過樓蘭,可是沒有找到,它從此消失了,只存在於邊塞詩人們的想像之中。


1274年,大探險家馬可·波羅沿古絲綢之路東來,也沒見過樓蘭,看見的只有莽莽黃沙。

它到底到哪裡去了呢?難道它不翼而飛了?不,它靜靜地躺在莽莽黃沙之下,等待著科學的呼喚!

一千多年後的發現


1900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沿塔里木河向東,到達孔雀河下游,想尋找行蹤不定的羅布泊。他的嚮導是維吾爾族農民愛爾迪克。


3月27日,探險隊到達了一個小土崗,這時,糟糕的事情發生了,斯文赫定發現他們帶來的水泄漏了許多。在乾旱的沙漠之中,沒有水就等於死亡。

他們於是去尋找水源,卻又發現攜帶的鐵鏟丟失了。嚮導奉命回原路尋找鐵鏟,途中,遇到了強烈的風沙,風沙迷住了愛爾迪克的眼睛,他只好先躲起來。待風沙過後,他睜開眼睛,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發生了,一座古城出現在他的眼前:有城牆、有街道、有房屋、甚至還有峰火台。愛爾迪克恐怖極了。他以為看見的是魔鬼的宮殿。他匆匆地在城市中空無一人的街道上走了一圈,拾了幾枚古幣,背了兩塊精美的雕花木板,向斯文赫定的探險隊趕去。

愛爾迪克的發現使斯文赫定激動得差點兒暈過去。他知道,這一定是考古史上的一個重大發現。由於沒有水,斯文赫定不得不離開這裡。他決定第二年再來徹底考察。


1901年2月,斯文赫定帶著充足的水和食品又來到了這裡,他發現,這裡是一座被人們遺棄了的古城,而原先,曾經有過相當的繁華。

斯文赫定在這裡發掘了大量文物,包括錢幣、絲織品、糧食、陶器、36張寫有漢字的紙片,120片竹簡和幾支毛筆..

斯文赫定回國後,把文物交給德國的希姆萊鑒定。經鑒定,這座古城就是赫赫有名的古國樓蘭,整個世界震驚了,隨後,許多國家的探險隊隨之而來..


1979年,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最新發掘,輝煌的樓蘭古國,終於重見天日了。

輝煌的樓蘭古國

經過歷史學家和文物學家長期不懈的努力,樓蘭古國神秘的面紗被撩開了。

昔日的樓蘭城佔地約10萬平方米,在孔雀河下游。城正中是行政官署,官署由土坯砌成,有粗而高的門柱,有塗朱漆的雕樑畫棟,這裡是古城的權力中心,也是古城最豪華的處所。

城南是居民區,居住著大約14000人,殘存的房屋顯示出這裡有中國宅院式建築,分正房和廂房,屋後還有果園。

城東有一座高大的佛塔,5里外有一座佛寺,這可以窺見當年這裡的宗教情況。城東北還有殘存的土堆,這就是漢代的驛站遺址。

城西北和西南有茂密的胡楊林。

城中街道縱橫分明,還有一條河由西北向東南穿城而過。城周圍有集中的墓地,這裡可窺見當時的風俗人情。

大量的文物再現了樓蘭昔日的輝煌。城裡發掘了大量的文書及木簡;既有漢代的五銖錢,也有遣霜帝國的銅幣;既有漢代的絲織品、絹網,也有波

斯的壁畫,甚至希臘、羅馬以雅典娜為圖案的工藝品;還有各國的陶器和漆器。

這一切都顯示了樓蘭在中西方交通、文化交流及商貿上無與倫比的重要地位。

古絲綢之路西出長安,經著名的敦煌,再西行至樓蘭。樓蘭的確是中國對外交流的樞紐和前哨。它在當時,是一座頗具規模的國際性中轉城市。中國客商到這裡,便可選擇不同道路前往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地的人員從四面八方彙集於此,再前往長安。正如史學家孔拉特所說:「樓蘭古城的興衰,是一面世界史的紀念碑。」

讓我們想想昔日樓蘭的輝煌吧:

不同風格的華麗的建築比比皆是,街上人流熙熙攘攘,不同國家的語言此起彼伏,一撥一撥的駝隊來來去去,商人們攜帶著大量錢幣和貨物尋找著設有客滿的旅館,中國的軍人們也許是在恣情縱酒吧,因為這一派和平熱鬧的景象似乎顯示出他們的多餘..

然而,這一切都去得那麼倉促和突然,它似乎在極其短暫的時間內消失,消失得無影無蹤,是什麼使這個繁華的古城陡然之間變成了一座空城,隨即被掩埋在厚厚的黃沙之下呢?

樓蘭消失之謎初探

羅布泊是一個變化無常的湖泊,被稱為「會遷徙的湖泊」。古代,羅布泊就在樓蘭古城北,司馬遷說樓蘭古城:「臨鹽澤」,就是指的羅布泊。專家們指出,孔雀河與車爾臣河匯入塔里木河,經庫魯克河流入羅布泊。羅布泊是古樓蘭的生命之源,羅布泊的遷移,使樓蘭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導致了氣候惡劣,樓蘭人繼續留在這裡只可能坐以待斃,於是他們只好棄城別走,樓蘭古城也就在歷史上消失。

但是羅布泊為什麼會遷移呢?專家們卻又莫衷一是。有人認為是塔里木河攜帶大量泥沙,使羅布泊淤塞,湖底抬高,塔里木河只好改道他行,舊的羅布泊就乾涸了;也有人認為是由於塔里木河在土質鬆軟的谷地流淌,會自行改道,形成新的河床,造成新的羅布泊;還有學者認為,羅布泊的遷移是由於地質構造和運動表現不均衡的結果。

許多學者也認為,古樓蘭的衰亡是與社會人文因素緊密相連的,我國古書記載樓蘭古國的最後存在時間在東晉十六國時期,這正是我國歷史上政局最為混亂的時期,北方許多民族自立為藩,相互戰爭。而樓蘭正是軍事要衝、兵家必爭之地。頻繁的戰爭、掠奪性的洗劫使樓蘭的植被和交通商貿地位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沙漠邊緣的古國,喪失了這兩個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於是,它就變成了今天滿目黃沙、一片蒼茫的景象。

國王是樓蘭國的最高統治者,是全國土地的佔有者,全國百姓都要為皇家服勞役。國王任命執政官,負責執行法律。樓蘭國有獨自的法律,它包括稅收、水利、土地、狩獵、保護樹木森林等法,以及刑法和遺產處理法等。研究成果表明,樓蘭的保護樹木森林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森林保護法。


王國內分設州、城,在州、城內設有地方執政官,基層政權中則設有百戶長。除此之外,王國內還設有稅吏,他們不僅收取賦稅,而且還掌管土地糾紛、民間借貸、男女婚嫁等事務。


樓蘭國的社會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其次是農業、園藝業和手工業。主要畜產品和農產品有乳酪、酥油、食肉及小麥等。園藝業以種植葡萄和石榴為主,手工業則以釀製葡萄酒為主,王國設有酒局,專門負責收藏葡萄酒。除此之外,樓蘭國還有毛毯、陶土、制弓等手工業作坊。


古樓蘭的商品交易以中國內地的絲綢為主,此外還有大宛玻璃、安息香料等各種商品,漢代的五銖錢和中亞各國的錢幣都可在樓蘭流通。


樓蘭國早期曾有原始的宗教信仰活動,後來逐步為佛教所代替。公元3世紀至4世紀,佛教已成為當時樓蘭國的主要宗教。佛教有自己獨立的僧界法規,僧人在經濟領域內有相對的獨立權利,他們佔有土地、借貸糧食、徵收賦稅等。


樓蘭遺址總共出土575枚簡紙文書,分別由瑞典人斯文·赫定(1901年,157枚)、英國人斯坦因(1906年,201枚;1914年103枚)和中國學者候燦(1980年,65枚)挖掘。


這些文書絕大部分屬於官方文書,對研究樓蘭古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屯墾、文化等具有重要價值。


公元前好久的那些「大城市」我不認為可以算在列,因為在那個年代連起碼的陸地交通都很難實現,跨大洲的貿易也幾乎沒有完成,說那些城市有多大規模很難記載。看看公元一年左右的羅馬城的規模,估計那些西元多少百年的城市大不了。

公元左右及往後的大城市,現在沒落的主要有:泉州(當年東方第一大港,刺桐港),還有亞歷山大港(當年西方第一大港),一對難兄難弟。還有揚州,洛陽,開封。都是曾經的大都市,今天都稱不上一線城市了。

另外中亞的梅爾夫,撒馬爾罕,布哈拉,當年絲綢之路的核心城市。今天頂多算是中亞的大城市(問題是中亞今天太弱)伊朗境內的伊斯法罕,大不里士。。地中海沿岸也有一些,例如迦太基,主要是被羅馬給滅了,所以今天徹底淪為屌絲,想當年還可以和羅馬一戰。。土耳其的哈蘭,安條克(今天幾乎就是個名勝古迹)。。義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雖然今天稱為了旅遊城市):

伊拉克今天境內有很多當年兩河流域文明留下來的城市(很多已經是古迹了),部分雖然我不認為符合國際性大城市的地位,但的確太集中,不得不提,最有代表性的估計就是巴比倫了,今天?遺迹好像都不好發覺,空中花園只能想像咯,另外還有泰西封,安息帝國,薩珊王朝的首都,也是中東當年一大名城,今天也就是古迹了。last but not least,當年和唐朝排排坐的大食國-阿拉伯帝國的首都——巴格達,當年和長安,君士坦丁堡並稱的世界三大城,今天怎麼樣了?大家新聞里見過了吧。

近代一點的例如舉例幾個,例如:柯尼斯堡,普魯士的龍興之地,被紅色帝國拿去當獎品了,但澤什切青,當時德意志帝國波羅的海的大港口,造船中心,因為大戰緣故補償給了波蘭,今天,也就是波蘭的大港口把。。另外在花旗,怎能不提一個地方呢,那就是底特律!當年美國第四大城市,世界汽車工業的絕對中心,福特搞出的流水線生產讓汽車成為民品,而今天已經成了非洲城了,別的不見得第一犯罪率倒是絕對的第一。(雖然大湖工業區的城市都有類似感覺,但底特律實在反差太明顯)。當然例如新奧爾良,也算是沒落相當厲害的曾經一度輝煌的大城市。

最後補充一下長安的確一度沒落得可怕,但畢竟今天西安是省會更有區域中心的地位,科教文衛還算髮達。雖然不如當年的大唐胡姆丹威名,西北地區整體經濟也比較落後,但比起其他不少古都,已經算好了。開封洛陽連省會都混不上,這個落差更大吧,現在中國又開始搞一路一帶,西安作為新絲綢之路的起點(可憐的洛陽極力爭辯自己才是絲路的起點,可惜中央不認啊),還是會有比較不錯的前景,當然想恢復到哪怕是秦漢時期的「世界」影響力都幾乎不可能,而且城市有不少問題需要改善,例如,空氣!


洛陽!欲知天下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洛陽從夏朝的都城二里頭到北宋的西京河南府,興盛時間長達三千年,是中國任何一個城市都不可比擬的!

洛陽的興盛有其必然性!洛陽位於黃河中下游,洛河、伊河在此匯入黃河,還處於中國東部平原和西部丘陵地帶的交匯處!遠古時代氣候濕潤,是黃帝部落的主要活動聚居處。是夏商周各朝代都城!

東周時的京都洛陽為天子駐地!受各諸侯朝拜!此時期的洛陽道學、儒學、理學或淵源於此,或首傳於此,或光大於此,春秋戰國,各諸侯群雄逐鹿,洛陽曆經戰亂逐漸沒落,東周最終被秦所滅!

西漢劉邦最初定都洛陽,後因劉邦部下大部分為關中人氏,所以遷都關中西安!

東漢劉秀定都洛陽,在東漢時期洛陽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市人口51萬.東漢時期的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起點,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洛陽太學。東漢末年董卓火燒洛陽三個月,將洛陽及其附近上百萬人口遷往西安!洛陽至此損失慘重!

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時期洛陽一直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地位不及東漢。

隋朝定都洛陽!洛陽開始又一次的發展機遇!此時期洛陽是隋唐大運河的中心!物產豐富,經濟富饒!為唐代洛陽城的發展奠定基礎!經歷隋末唐初的戰亂,洛陽城再次經歷浩劫!

唐代東都洛陽經歷武周、唐中宗的興盛,洛陽城人口再次得到發展,經濟文化達到頂峰。後經五代十國戰亂,從此沒落!

北宋洛陽為西京,短暫的繁華之後,從此一蹶不振!

資料地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4%9B%E9%98%B3


剛剛排了幾個名字,一看,基本被Top5的回答都包含了。

遂答一個非正史的。

波賽多尼亞

亞特蘭蒂斯首都。


推薦閱讀:

世界上有哪些城市正處於他們歷史地位的巔峰?
無錫到底哪裡好?
在烏魯木齊生活是什麼感覺?
中國三大城市群(長三角,粵港澳,環京津冀)中,那一個城市群發展潛力最大?最適合居住和工作?
汕頭以後會怎樣發展?

TAG:城市 | 中國城市 | 城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