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 Moto 360 智能手錶?

Moto 360 by Motorola


簡單地說,外觀很迷人,擺脫了類似產品的電子玩具風格,可以作為一個真正隨身佩帶的飾物。其實我更關心的是功耗問題和充電模式。。

至於更多的評價,沒有見過實物,也不是內幕人氏,只能扒一扒些道聽途說的猜想。

1. 摩托殼,谷歌芯——Moto 360智能手錶的背後

"Moto 360: It"s Time." ——摩托產品副總裁Lior Ron在官方Blog (http://motorola-blog.blogspot.com/2014/03/moto-360-its-time.html)用這個標題宣布了其智能腕錶產品的誕生。「designed by Motorola, powered by Android Wear」一句話揭示了Moto 360的產品淵源。儘管沒有資料顯示Google在Moto 360開發過程中的參與程度,但作為曾經的養子,摩托團隊中很多人來自Google,現任CEO Dennis Woodside和Lior Ron均是Google的老將,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Moto和Google共同設計了這款產品( @賀彬彬 的回答如何評價moto 360?也部分證實了這點)。

事實上,摩托和曾經的乾爹Google在穿戴式手錶方面早有動作,Moto360的誕生可謂水到渠成。

早在2011年,Moto就曾經推出過一款基於Android的智能腕錶MOTO ACTV (為了忘卻的紀念:被遺忘的智能腕錶 MOTOACTV)。其配置和功能即使放在今天也絲毫不比同類產品遜色。可惜這款產品生不逢時,穿戴設備的概念尚在萌牙,誕生之際又正值MOTO衰敗動蕩之期,因而得不到有效推廣,投產不久便遭遇下線。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在MOTO被甩賣給Lenevo的交易中,MOTO穿戴開發團隊並沒有被改嫁,而是保留到Google Android部門,構成了Google智能手錶研發的主力。

摩托的首席設計師Jim Wicks在採訪中也特別提到了MOTO ACTV和MOTO X的開發經驗帶給他們的重新思考。 (Everything We Know About The Moto 360 Android Wear Smartwatch)

此外2013年Google還收購了一家矽谷的可穿戴式手錶初創公司——WIMM Labs。該公司可謂是第一家開發可穿戴式Android設備的公司,曾於2011年末推出了WIMM One智能手錶。收購之後的WIMM也同樣整合到了Android部門。
谷歌秘密收購智能手錶商WIMM-搜狐IT

2. 極繁至簡,回溯本源——Moto360設計哲學

可穿戴設備的市場熱潮正在興起 (咕咚網融資 6000 萬人民幣,智能可穿戴設備是否迎來投資熱潮,發展趨勢和產品功能會向什麼方向演化?),多家公司相繼推出了自家的智能手錶產品。然而穿戴設備不是萬能的,現有市場上的產品大多反映平平甚至遭到惡評。

2.1 智能手錶的關注點
到底消費者需要什麼樣的智能手錶?在我看來,真正的可穿戴腕錶應該滿足以下幾點:

1) 可佩戴性。
可穿戴設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用戶肢體和機理的延伸和擴展,尤其對於腕錶來說,就應當足夠輕巧,不會對用戶的肢體動作產生阻礙感和負擔。

你不會把這樣一塊磚栓在手腕上吧?

同時手錶應該保留時尚、精緻的特性,不至於戴在手上象塊從華強北或中關村淘來的廉價玩具。

2) 操作簡化,儘可能減少用戶的主動交互行為。
由於移動應用場景的特殊性和穿戴腕錶的設備空間限制,很多手機上常見的交互方式都不適用於智能手錶。

比如這位美女

因此,智能手錶應該儘可能簡化操作,並且降低操作過程中產生的肢體行為不適感。

3) 基於上述的限制,智能手機更多地承擔移動設備的補充品和非主力工具,在UI界面中要精減信息的繁雜性和交互的繁瑣性。

按鍵、滾輪、菜單?我不如拿手機了。。

什麼樣的信息適合在智能腕錶狹小的空間中展示呢?
- 手錶是一種個人化的用品,因此必須與用戶個人的生理和行為活動緊密相關。
- 手錶首先是個計時工具,所以信息應該涉及用戶個人的行程信息。
- 智能手錶也是個移動設備,應該充分利用用戶的地理信息。
- 同時智能設備應當能夠高度整合用戶多維數據,通過實時偵測用戶環境,及時並主動地提供用戶預期信息。

4) 設備的耐用性。作為一個日常佩戴的用品,智能手錶的續航能力和充電方式的便捷直接關係到用戶體驗度。

您不會天天象這樣折騰吧?

然後用不了半天,就象這樣呵呵了。。

5) 多設備跨平台之前的信息流通性。
手錶基於物理尺寸、交互方式和功耗續航的限制,不可能象智能手機那樣承載更多的功能和任務。因此智能手錶在多平台、多設備、多應用之間的流暢性和協作性就尤顯重要。

2.2 思維的革新

或許是看到競爭對手們紛紛出師不利,Moto360的團隊幾乎推翻了以往所有的設計思路,重新打造了全新的智能手錶。

就在今年2月,還有媒體報道所謂的Google Watch內幕 (【PW晨報】Google Watch原型圖流出,摩托羅拉移動確認將在今年推出智能手錶 |PingWest中文網)。從曝光的內容來看,摩托試圖打造的Google Watch概念原型與市場同類產品在外觀上並無多大差異。

如果消息屬實,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實現如此大跨度的設計變革並且迅速推出成品,這個研發團隊所具備的設計能力和技術實力著實令人驚嘆。而我個人更認可是背後的Google Android Wear團隊全力協助了Moto實現了這一突破。

相形之下,同樣是首批發布Android Wear的LG G Watch就略顯平淡,缺乏奪人眼球的亮點。

===================================================
本文轉載授權:https://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15612


覺得超漂亮,看一眼就改變了我對智能手錶這個產品的判斷。以後絕對會成為相當主流的產品。

以往人們會從功能上考慮,想「智能手錶能幹啥手機不能幹的,凡是智能手錶能幹的,手機都能幹得更好」,卻忽略了手錶和手機兩者的根本產品屬性差異。如果一款智能手錶能做到用有傳統手錶的裝飾性和高逼格,同時可以代替手機的大部分功能,甚至做得更好,那麼應用場景相當廣泛。至少我很多時候一個人出去溜達是不想帶手機的,而手機做得再纖薄仍然會讓人有隨身帶一個物件的感覺,人們接受這種不便是因為沒有其他選擇。

目前的大多數智能手錶的定位都是「手機伴侶」而非一款獨立的數碼設備,這個定位局限的原因並不是有核心技術障礙,而是使用習慣和社會認同的滯後性。從技術上來說一款具有通話功能的智能手錶完全沒有障礙,用寫號的方式連sim卡都可以省去。唯一可能有些適應障礙的是,你對著自己手腕用免提的方式通話無法保護隱私,或者在表扣處裝個微型聽筒,舉著手煲電話粥又稍微有點累,畢竟這是一塊智能手錶而不是一台手機。智能手錶完全可以打電話,但是可能沒有手機的電話功能那麼好,就像平板電腦完全可以做文檔處理但是未必有台式機和筆記本那麼好。

智能手錶和手機的區別就像平板電腦和筆記本的區別,平板電腦出世時人們想「沒有鍵盤也能叫電腦」,而實際上你並不時時刻刻需要鍵盤,你往往更需要的是一款更易用、簡潔、便攜的產品,實際上你並不需要時時刻刻用一個大屏幕猛刷微博、小鳥砸豬、刀砍西瓜、自拍偷拍,在你不做這些的時候智能手錶可能是你更願意佩戴的一款產品。實際上通過動作感應技術智能手錶的信息推送、獲取(眾多SoLoMo應用)和操作的便捷程度要秒殺手機,如果你習慣了抬手就看,那麼先掏出來(別多想),再滑動解鎖、應用操作,再收起來,可能就難以忍受。手機在未來仍然是全面的個人移動信息娛樂終端,智能手錶會是更高效的信息推送工具,老婆和秘書的區別。

老婆是必需品人人都有,秘書雖好看好用讓人艷羨卻未必人人都有,智能手錶像平板電腦一樣會是一種流行品而非必需品,市場前景應是如此。

在手機已經無法玩出新花樣,已經無法標榜和展示「自我」的時候,一款前所未見的產品適時出現,精美得讓人心顫,腕間難掩的光華與優雅,在帶手機的芸芸眾生中你是一個戴手錶的人。我覺得在短期幾年內,這就是下一個big thing了。


被 360 這個名字脆了。不過我相信 360 的本意僅僅是為了表示圓形的意思。

宣傳圖片中顯示了一款圓形的顯示屏。我不知道是如何做到的,為什麼其他廠商沒有想到過,然後 Android 是如何支持圓形的顯示界面的,這些技術細節都需要進一步考慮才知道答案。比較直覺的猜測是對應用程序來說渲染的界面仍然是方形,但可顯示區域僅僅是中間的圓形部分。

為圓形顯示屏以及只有一個按鍵(目測好像只有側邊一個按鍵)給個贊吧。


這是我在G+上發的帖子,轉過來知乎騙贊啦~

----------手機畫的拙劣分割線----------

交作業啦~

歷時40天,我的360終於從大洋彼岸飛到我手腕上。在此特別感謝G友 +陳益達。

開箱之後,迫不及待帶上手腕,對於我這173cm60kg的體型,360稍顯大,好在重量不錯,沒有造成壓迫感。

在此吐槽一下,我買的是灰色版本,錶帶的顏色看起來無比詭異,濃郁得像廉價塑料,不過銀色錶盤還是很百搭,後期更換各種錶帶也會很協調。

開機後一番折騰,連接,更新,安裝錶盤和各種軟體,手機出國的速度不是很快,等待各種蛋疼。國內用戶還是需要一定的搭梯子能力才能玩的轉啊。

360的充電方式很贊,放到充電座上即可當床頭時鐘來用,而且兼容各種無線充電器。我的諾基亞DT900也可正常充電,不過360內部貌似自帶充電電流調節,用各種功率的充電器的充電速度沒有太大差別。

使用方面,抬起手腕亮屏的功能有點難以琢磨,需要多次嘗試才能抓到角度及力道。這裡有個彩蛋,就是在夜晚駕車過程中,大幅度打方向盤時會觸發360,然後就能看見一個很漂亮的圓弧繪成夜晚最亮的星~XDDDD

軟體方面,主要以推送通知為主,各種IM軟體都能推送,如果你加入一個比較話癆的環聊群而且沒關通知的話...那震感簡直酸爽~經測試,貌似騰訊系的軟體在360上都沒有震動,不得其解。Google now是直接推送卡片,在NBA賽季期間,關注的隊伍如果比較多那麼逐條閱讀還是比較辛苦的。這裡還要贊一個,NBA的比分比較實時,手腕上的NBA啊~

個人不建議在360上安裝過多軟體,不知道Android wear的後台是如何管理的,軟體一多會造成卡頓以及耗電增加。幾天下來,發現除了mini launcher和facer還真沒其他必備的軟體。

由於Google now已經取消了對大陸地區的支持,造成360上中文語音輸入和OK Google無法共存,這個取捨真的叫人蛋疼...

特別提及一點,網易雲音樂在手機端播放時可以用360控制,而且顯示專輯封面,超贊,希望網易早日推出wear版的雲音樂吧~

最後是大家都吐槽的續航問題。正常當手錶使用,偶爾測一下心率,通知不是很多的情況下,360撐個一天半是沒問題的。只是在無線充電不甚普及的情況下,好男人又多了一個晚上必須回家的理由:不好意思,我手錶沒電了,你這的充電器不合適...

----------還是手機畫的拙劣分割線----------

既然是評價,那麼還是要說說我個人的看法:現階段Android wear還處於比較青澀的時期,還有嚴重的水土不服,槽點頗多,這個只能期待谷歌持續更新了。即便忽略Android wear的存在,moto360作為一款時尚裝飾品還是挺不錯的,逼格滿溢,更換不同的錶帶即可百搭。

所以對於時尚達人(買買買),谷歌狗摩死忠粉(買買買),極客達人(買買買),其餘用戶還是繼續觀望吧。

充電方式大愛~

配合網易雲音樂,聽歌再也不用掏手機出來切歌了~

與某星的Gear2對比,360也不算大嘛。


在另一個類似的問題里答了,搬運一下,作為前motorolan,自己非常喜歡這個產品,準備買一,台moto X2 跟360作為紀念(按時間推算,這應該會是沒有受聯想影響的最後幾款產品)。

作為前Moto designer, MOTO 360確認令我驚艷了一把,其實android陣營中motorola是最早做wearable device的,早幾年前就出過一款MOTO ACTV,正在設計第二代跟計劃第三代的時候,google把項目取消了,當時我所在的studio就有一個同事就是負責外觀設計的,昨天360一發布我就找他聊了一下,據他說,在moto官方視頻裡面出現的designers, PM都是之前MOTO ACTV generation 2項目中的人,說這麼多,意思就是motorola其實一直在做可穿戴,設計與工程上多年的鑽研才成就這次的Moto 360。PS:硬體上圓形unibody跟圓形屏幕加工難度意味著產能可能會有點問題,按JIM說的,他們選了一條最難得路去做智能手錶...

軟體上,目前放出資料顯示的操作方式非常合理,與google now的結合也是恰到好處,用過google now的同學會更有體會——手錶作為基於情境的智能提示的載體是再合適不過了,個人認為甚至比google glass更合適。

今天看到36kr的評價,我非常贊同:android wear跟moto360的出現,將之前出現各類可穿戴手錶先驅,變成了先烈。


Moto 360 體驗評測 by 愛否科技FView

前言:

大家好,這裡是FView,今天我們不聊手機,我們來聊一款手機配件。

moto360,今年3月份和Android Wear平台一同發布,從公布起就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真正可以買到它已經是半年多以後的事情了。也許你已經習慣了買期貨手機,但買期貨手錶,這說不定是第一次。

一、外觀與做工

圓形的包裝盒,和圓形的錶盤保持一致,正面和側面都相當簡潔,產品證件照、Moto LOGO,幾句簡短的介紹,只有這個小環讓你回想起——哦,這貨是要掛在數碼產品店的架子上賣的。

背面徹底暴露了它電子產品的屬性,密密麻麻沒有人會去看的蝌蚪文,還有產地、條形碼什麼的。打開它,嗯,阻尼不錯——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moto360。

1.56寸圓形屏幕,316L不鏽鋼表身,IP67級防水,隱藏在錶盤背面的心率感測器,機械手錶旋鈕造型的電源鍵,金色金屬圈點綴,對稱位置是一個小小的麥克風孔。產自百年皮革名廠美國Horween的錶帶,如果你不喜歡,隨便找一家鐘錶店,甚至自備一把鑷子,就可以給它換一條錶帶,它和我們見過的絕大多數錶帶一樣,是靠生耳連接的。

Qi標準無線充電底座,類膚質手感,造型小巧而又非常獨特,把手錶放在上面充電,谷歌標誌性淡藍色的時間和充電進度顯示亮起,甚至會給你一種「它是一個天然的展示台」的感覺。

提起「逝去的摩托」,總會有些人捋一捋山羊須,長嘆一口氣,然後告訴你摩托羅拉總是無法擺脫工程師思維,生產出的東西讓用戶摸不著頭腦。

自從「摩托」姓了「谷」, 這一情況似乎得到了不小的改觀。而這一次,他們更是分分鐘在教所有往表身上塞USB介面、攝像頭、感測器甚至安卓三按鍵的競爭對手:什麼叫做一隻時尚精緻 的智能手錶。Moto360絕對配得上「最美型的智能手錶」這一評價,如果當年的「指環王勞爾」拿到了它,或許進球後的慶祝動作會變成親吻手錶。

可穿戴的智能設備,這個概念被炒來炒去似乎已經有了一段時間。谷歌眼鏡最終淪為了高價玩具,一大堆花花綠綠的智能手環似乎也沒能幹掉我們的贅肉,所有人都在等著那個被咬了一口的水果來拯救世界。

結果9月9號的發布會沒能給世界帶來一個驚喜,沒有了喬布斯的One More Thing最終也沒能成為One More Change。蘋果自己似乎也沒太想明白Apple Watch的定位到底應該是一個新的智能終端,還是手機的輔助設備。

安卓陣營起步倒是早,可那些昂貴粗糙毫無逼格的智能手錶真是勾不起一丁點兒購買慾。害怕被蘋果後來居上的老大谷歌坐不住了——老子來教你們!於是在年初一口氣發布了Android Wear平台標準和幾款智能手錶。

二、系統

Android Wear平台基於安卓系統和谷歌服務,需要依靠與手機配對來訪問網路並進行各種操作。連接完畢後,它就具備了信息的入口和出口的功能,可以藉助語音輸入成為你的日程助手、搜索引擎和導航儀,發送簡訊和郵件,並通過機身上的感測器來記錄你的步行信息和心率數據。

你還可以用它來遠程遙控配對的手機進行音樂播放、拍照和解鎖等操作。平台自帶的健康數據監測軟體設計非常不錯,界面簡潔大方,信息直觀豐富。手機上的各種消息會推送到你的手錶上,簡訊和郵件都可以方便地回復並進行簡單的操作。

整個系統的邏輯比較簡單,完全通過滑動和點按來操作,從錶盤向下滑可以查看電量和日期,拉下來可以切換無聲模式。

向右劃是退出,向左劃可以查看更多信息或者進行操作,點按錶盤則可以進入菜單,啟動自帶應用或第三方應用。

通過Google Play市場和Android Wear APP,可以為手錶安裝第三方應用,並更改手錶本身的各項功能所調用的程序,這個過程直觀而且簡便,並沒有什麼學習成本。

如果是一般的Moto360評測,到這裡再總結一句,講點好話,差不多就該結束了,不過我們FView可從來不是做產品說明書的。拿到這隻手錶之後,我們的評測團隊舉行了一場項目討論會,與會雙方充分交換了意見,會議內容十分具有建設性。

會 後團隊里的大家對我們這次的節目可都非常有信心。我們@FView消費觀既然帶了「消費」二字,介紹介紹產品忽悠大家花冤枉錢這種事那是從來不幹的。要是 所有產品都能完美按照說明書上的內容工作,那和諧社會早就實現了,還要315和好評、差評幹啥?所以現在,我們要講的是:Moto360,把它能幹的活干 好了嗎?

三、妥協

這年頭,把美感放在第一優先順序的東西,似乎總要付出點代價,Moto360也不例外。這塊320X290解析度205ppi的屏幕顯示效果一般,只用它來看一看時間的話倒沒什麼,但只要盯著看上5秒以上,一定會注意到它強烈的顆粒感。

剛 發布的時候所有泄露消息都說這塊屏幕是MOTO慣用的AMOLED,實際上手後大家才發現它是一塊IPS屏。如果說你喜歡淺色調錶盤,不在乎它多耗的那一 點電的話,那下面這一條就沒法洗白了——屏幕下面的這一塊黑。對著強光你可以看到這裡面藏著Moto360的光線感應器,

液晶屏的走線也集中在這塊區域,這是為了保證機器的「邊框」很窄。而IPS屏幕比AMOLED的劣勢就在於,它的黑色不夠純,在顯示黑色錶盤的時候你很容易注意到這一塊漆黑。

圓形的屏幕帶來的不便還不止於此,它獨特的形狀使得很多應用需要對它做專門的優化調整,否則就會出現信息顯示不全,甚至直接綠屏的後果。這塊屏幕用的是大猩猩玻璃而非曝光時傳言的藍寶石,這就不免讓人心裡有些不爽。

相對於表身的這個凸起沒有採用時下流行的弧形設計,而是用一個稜角直接過渡,雖然和整個產品凌厲時尚的氣質相配,但對邊緣的顯示效果影響不小,而且你的手指在划過它的時候就沒那麼舒服了。

更多數碼產品體驗評測報告,請訪問:http://www.FView.cn

四、應用

說完硬體我們再來說說軟體,Above All,別指望它能讀懂你的心思,因為它連你說啥都聽不懂。沒有中文操作系統,語音指令不識別中文,甚至你想給通訊錄里的朋友發個簡訊,它也聽不懂你要發給誰。這貨沒有國行所以不支持中文這點還可以理解,但實際上它可以顯示中文,

也可以通過谷歌識別中文語音輸入。這就像一個特別傲嬌的大小姐,雖然身體很老實但就是一臉的高貴冷艷,讓你沒得下手,憋屈的很,只好期待即將開放預訂的港行和遙遙無期的國行能救我們於水火。

之前我提到過,Android Wear對谷歌服務有著非常高的依賴度,而谷歌服務在國內呢,嗯,這個,是吧?要連接並且開啟它的功能,首先你得想辦法進Google PLAY商店,下載Android Wear和摩托羅拉服務這兩個應用,然後在手機上激活Google Now,這一系列操作對於初次上手的一般用戶來說非常不友好,花上個把小時,大功告成的那一刻,你發現自己付出了青春得到的回報不過是終於把手錶和手機連接好了的時候,一定會想找摩托干一架。

而由於對谷歌服務的依賴,它的搜索、導航、日程管理等等很多功能需要依賴谷歌自家的軟體,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手機沒有採用科學的上網方法,也許你女朋友的簡訊和環聊一起消失在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里你還不知道。

它不會識別你使用的第三方簡訊軟體,只是會把信息推送給你,語音回復功能就不要想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如果你試圖直接用谷歌搜索,Moto360接收語音後發現無法連接到谷歌,那麼它會非常智能地切換到offline模式,順便關掉筆記和待做事項提醒的功能,哪怕你設置的相應應用是第三方APP。

說 到推送,還有一點我們實在不得不吐槽。它的推送延遲並不大,兩三秒的樣子,問題在於它會忠實地把所有應用的通知推送給你,順便震你一下,除了兩個例外—— QQ和微信的消息。這簡直不可理喻,要知道安卓的通知欄是垃圾軟體和流氓信息滋生的天然溫床,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提示無非就是即時通訊軟體。沒有震動也就意 味著我們獲知推送唯一的方法就是點亮它的屏幕。設想一下我們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靠這個亮屏來看到消息——嗯,大概就是我現在這個姿勢吧。那……有手機不就夠 了么?

剛剛誇「摩托」的思維接地氣了一點,他們立馬又伸出小辮子給你揪。在設置里你會發現一個叫做Ambient screen的東西,Ambient screen,除了MOTO自己的工程師誰能看明白這貨是個啥?開啟後才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屏幕常亮的功能,你不使用手錶的時候它不會關閉顯示,而是將屏幕保持在一個很低的亮度上。後來摩托羅拉還在自己的官網上專門發了一篇東西解釋這個Ambient screen。那你直接起名叫Always On Mode什麼的不就結了嗎?

安卓系統自出生之日起,就是靠開放和兼容打天下的,它能運行在不同廠家的不同設備上,更重要的是能夠給第三方軟體提供更多的空間。但是這個Android Wear卻徹底顛覆了我們的這種印象。除了你設置好替代機器自帶功能的應用以外,所有的應用都要在系統第三級菜單里或通過Mini Launcher右劃來啟用,語音操作無效。

甚至管理這些軟體都要藉助第三方的工具。而所謂替代系統功能的應用,除了MOTO的心率監測外,你實際看到的操作界面仍然是系統默認的。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Android Wear,或者說現在的Android Wear平台,並沒有什麼優秀的APP值得我們經常點亮手錶的屏幕。

Android Wear手電筒?這麼小的屏幕能照亮什麼?

購物清單?能一手搞定的任務為什麼我們要動用兩隻手?

計算器?等你在這麼小的屏幕上計算出大家AA吃個飯每人付多少錢,說不定已經有人刷卡了。

手錶2048……好吧。

實際使用中你會發現,除了很少的一些特定情況,比如遙控拍集體照,或者不方便掏出手機的時候需要切歌,似乎沒什麼功能值得你雙手齊上陣,在一塊1.56寸的屏幕上費勁地找到軟體來實現。而健康監測方面,很多便宜得多的手環做的並不比它差。

五、續航

如果你是一個追逐新鮮科技的玩家,上面說的這些種種不便都難不倒你,甚至為了它你願意時刻掛著翻牆軟體,那麼下面這一點就真的值得每個期待它的人好好考慮一下了:Moto360的續航,無論你用什麼語言也不能說它是好。它用的是一塊德儀OMPA3630處理器,ARM A8架構,45納米製程。

甚至說起德儀,很多朋友可能對這個名字都很陌生。這是一塊大約3年前廣泛使用在智能手機上的SOC,它的製作工藝、性能和功耗控制放在今天都完全不夠看。標配電池300mah,在國外媒體的測試中Moto360的續航表現非常差勁,甚至只有競爭對手LG G Watch的一半,比起電池容量相同的三星GEAR live也要差上一截。

而在我們FView制定的智能手錶續航測試標準中,它也不出意外地沒能給我們什麼驚喜,所以也別賴人家吐槽說你摩托羅拉死性不改,又偷偷在清庫存元器件了。

無 線充電的速度可以接受,0-100%需1小時21分鐘,但無論如何,你的身邊又多了一個需要一天一衝的設備,出遠門包里又要多裝一個充電器。甚至如果你喜 歡玩一玩它的功能,跟別人炫耀一下,一天兩沖甚至N沖那也不是夢。這年頭智能設備都在削尖了腦袋拼續航,而Moto360這個表現簡直就是自己往斷頭台上躺。

六、值得買嗎?

節目講到這裡,我想所有人對於要不要花這近2000大洋淘這塊手錶已經心裡有數了。對,我們不建議你嘗鮮。「並非發明一個新設備,而是重塑一塊手錶」——已經寄人籬下的摩托羅拉這次走對了路,但我們暫時還不能和他一起前行。arstechnica 對它的評價是Beautiful outside, ugly inside,這句話聽起來已經非常重。我們對它吐了很多槽,但完成測試後,把它收進庫房,還是有些悵然若失。

它很美,也許美得讓我們平添了過多的期待。還記得我們這期節目的標題嗎?美麗的標籤,對,它的形象和氣質足以俘獲絕大多數挑剔的眼睛,給我們一個在手腕上為它留下一塊領地的理由。如果你能夠忍受它的種種稚嫩生澀和水土不服,它能夠很好地完成一塊手錶的本職工作,並且比它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更加好地為你塑造一個時尚炫酷科技極客的形象。

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陪伴著一個嶄新的平台一步一步地成長,是一件很酷很有情懷的事情,個中冷暖、辛苦酸甜,You"re gonna carry that weight。


外觀:除了錶盤對於身材偏小的亞洲人來說有點大,其他都很完美了。精湛的工業設計,用設計手錶的態度來設計智能手錶,讓MOTO360沒有其他智能手錶上手之後那麼突兀。反而是時尚和科技范的感覺。

但是大錶盤還是會有一些問題的,例如穿著襯衫的時候可能會讓手腕很彆扭。

但是如果把袖子捲起來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功能:Google Now 絕對是亮點。Android 手機上的 Google Now 在 Google Glass 上表現出了它的便利,到了 MOTO 360 上也是如此,通過語音指令就可以發送信息,搜索餐廳以及導航。不過對於國內用戶來說問題也正是 Google Now。相信不少用 Android 的人還不知道怎麼在 Android 4.4.2 上開啟 Google Now 吧。

除了 Google Now,按照 Android Wear 開發者頁面提供的信息,Android Wear 設備都支持運動感測器,這意味著 MOTO 360 可以像其他運動手環一樣記錄每天走的步數,計算出日常消耗的卡路里等等。這樣有了 MOTO 360 說不定就可以省下買一塊運動手環的錢了,而且你的手腕上估計也只能戴上一塊手錶吧。

未知:續航問題是智能手錶的重要考察項目。從目前官方給出的信息還看不出來 MOTO 360 只用USB充電還是無線充電,但是考慮到手錶上開出一個USB口確定是有礙觀瞻,所以我賭5毛是無線充電(不同意的在下面留下自己的支付寶賬號吧 :))。如果是無線充電的話,會大大減少頻繁充電帶來的繁瑣,但是還是很關注它的續航。現在主流的智能手環都能夠有一個星期左右的續航時間,而 MOTO 360 的「大」屏幕肯定要消耗掉不少電量,所以如果能有7天續航的話,已經很了不起了。視頻封面Moto 360 官方視頻視頻

另外大家可以來看我的應用鋪子哦!在Flipboard上也有的。啊哈哈


想起了Motorola V70和後來的Motorola Aura R1

圖片來自網路


Moto 360 給Android智能手錶立了一個標杆,外觀應該怎樣,功能應該怎樣,設計理念應該怎樣,有些東西先入為主被接受了,就很難改變。我想這個跟 Google 一直想用Nexus系列做 Android 標杆類似的。

在Moto 360 前後,三星LG索尼華碩都曾有發布智能手錶,但且不說功能如何,外型看上去就像廉價電子錶。表不是手機,要用才拿出來。這貨戴在手腕上,貼近人體,時刻對外展示。是的,智能手錶無法改變手錶的本質,它首先得掛在人身上別難看啊,然後如果能彰顯逼格和時尚高雅的品味就更好了。

所以Moto 360這麼讓人驚艷,它的設計理念回歸了人們對「表」本身的需求去了。至於軟體功能,Android Wear和Google Now在國內只能呵呵。所以現在買Moto 360的許多都刷了出門問問的ticwear。所以國內騰訊百度阿里都如此興奮要做手錶系統,準備在國內手錶這一塊做Google的角色呢。

另外,做圓屏還留一款黑邊,電池續航什麼的。。。就不吐槽了。

所以我們的新品大家有個共識,首先起碼得比Moto 360要好看。。。當然顏值這種東西大家的看法和評判價值不一樣。


戴起來真心感覺很好看,逼格很高。因為一些服務在國內用不了的問題,自己刷了個中文系統Ticwear


第一款戴在手上看起來不突兀的智能手錶。

——第一款像手錶的智能手錶


GOOGLE I/O上同時獲得了Galaxy Gear和MOTO360以及Google Glass的人來談談感受..

1. 續航是個大問題...啥都不幹撐死了用兩天

2. 與之對應的是充電...這點MOTO 360的無線充電完爆三星的腦殘充電設計

3. app支持匱乏...除了手錶以外用的最多的也就計步器功能了.google play上有一個遠程控制相機的app..除了這個以外.基本沒有讓人感覺一亮的app

4. 由於牆和GFW的問題...所以GOOGLE NOW在中國基本不可用..好吧我在國外用的時候也沒太大感覺就是(因為大部分時間會掏手機出來看)..

5. 語音控制看似很好用...但實際用起來個人感覺對著手錶說話是件很SB的事情(諸位可以腦補一下場景)

6. 震動 提醒的能力比手機的可達性要高(手機揣兜里可能沒聽到沒感覺到), 震動倒一定能感覺到.不過大家都這麼玩的話估計只能續航半天了...

總結: google設計android wear的本意是為了避免你總是看手機通知的情況...但實際上掏手機和看錶的成本差不多...所以目前wear的局面很尷尬..
..興許走健康管理會是一條出路..不過由於手錶的設計導致續航的問題被放大(手機/glass到家或者公司可以拿下來充電...而相對而言手錶你摘下來成本很高)

所以這貨已經丟家裡積灰了....

PS: 個人覺得google glass從設計理念上來看比手錶優勢大太多...可惜google似乎不大想發力的感覺(政策原因?)


1、首先它第一眼看上去是塊手錶

2、如果再去看三星的婊簡直就是shit


自從第一眼看到 Moto 360,立即把它加入 wishlist,原因無它——好看!

然後想起之前買過 Fitbit flex,用了不到一周就轉手賣了,因為缺少戴著它的動力,如果給我一個 Moto 360,即使功能少點,我可能還是會戴。還是因為它夠好看。所以可穿戴設備的外觀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並非因為我是我是外觀黨,我覺得是之前可穿戴設備的設計思路有問題,之前做可穿戴設備的可能都是用工程師思維設計的,追求功能,想通過拼功能來取勝,恨不能把所有能追蹤記錄的數據都記錄下來,直到前幾天看到 Moto 360 才想明白,可穿戴設備首先就要夠好看,這樣才能讓用戶有動力帶在身上;功能是其次的。

拿手錶來說,它的功能性已經非常弱了,裝飾性已經超過了功能性,現在誰戴錶是為了看時間的?你讓用戶選擇一個功能多外觀差和一個功能少但外觀非常好的可穿戴設備,相信選後者的會佔多數。

可穿戴設備和普通的互聯網產品不一樣,普通互聯網產品多數時候是功能性大於裝飾性時候,用戶才會使用,即使界面差點,也就忍了。但可穿戴設備的目標是成為用戶生活的一部分,所以設計可穿戴設備要把裝飾性放到功能性前面。

說到底,可穿戴設備要建立在用戶願意把產品帶出去的基礎上的,用戶不願意把你帶出去,再智能又有什麼用?

除了 Moto 360,這款手錶也不錯:Withings Activité 。


Moto 360 正式公布已經過了半年有餘, 正式發售也已兩月多了。 它從被發布的那天起便廣受關注, 正式發售時也引起了搶購熱潮. 而我雖然一直關注著它的所有新聞, 卻一直沒有下定決心買買買。直到上周找盆友玩的時候順帶拐來了他的Moto 360, 才有了第一次正式的使用。

初始設置

之前就聽很多朋友說, 設置 Moto 360 非常的麻煩。 我一直不清楚為什麼會麻煩。 至少對於 7 x 24 出牆, 應用保持 Play Store 中最新版本, 已經下載好 Moto Connect 和 Android Wear 應用的我來說, 開啟 Moto 360, 並且在 Android Wear 中選擇連接至 Moto 360, 再略做等待至手機與手錶完全連接, 花的時間不超過兩分鐘。也就是說如果你已經按照說明書做好了準備並且處於出牆狀態, 從開機到完成連接不會超過兩分鐘。但是如果沒能出牆也沒做好相應準備, 那麼可能確實會需要忙活半小時...

造型

圓形的錶盤確實非常驚艷。在我第一次見到 Moto 360 的實物時, 這就是我發自內心的感嘆。正面的玻璃面板略微高出金屬框一些, 但不是 Nexus 4 那樣的 2.5D 弧面, 而是銳利的切口, 看著非常對我的胃口。就外觀來說, 它可以直接秒殺目前市面上所有其他的 Android Wear 和智能手環 (除了 Shine)。不過 Moto 360 很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只要它的屏幕亮起, 周圍就會有人投來好奇的目光。

缺口

這應該算是 Moto 360 無可辯駁的最大的黑點了。作為設計上的妥協, 它卻是必要的 —— 它的存在讓 Moto 360 不必在屏幕周圍多一圈黑邊。雖然實際上很多時候這個黑色的缺口並不是那麼的顯眼, 但是當錶盤不是黑色的時候, 這個缺口就會讓一大批強迫症無法自理。好在當時 Moto 360 Design Face-Off 的時候, 官方說明就強調了這個缺口的存在 (是的, 官方一直都沒有試圖逃避這一點), 於是大部分錶盤設計都考慮到了避開這個缺口。如果使用黑色錶盤, 通常是不會有明顯的感覺的。 而當有通知卡片出現的時候, 這個缺口瞬間就變得不那麼令人不悅了。

大小

有很多人覺得這塊表的錶盤太大了, 只適合手腕粗壯的男性 (是的, 他們甚至覺得這塊表不適合手腕纖細的男性)。 但是實際上, 哪怕是手腕纖細的女性戴上 Moto 360, 也並不會覺得錶盤太大。

實際上 Moto 馬上就會推出更窄錶帶 (18mm) 的版本。不過個人認為窄錶帶看起來反而沒有普通錶帶那麼和諧。

厚度

又是一個無可辯駁的黑點。 Moto 360 比我見過的任何一塊傳統手錶都要厚。 它會讓袖子里鼓起一塊, 或者根本沒法把袖子放到低於手錶的位置。當然, 除非你的手腕很細 (是的, 我就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厚度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它的存在感非常強。之前戴著 Misfit Shine 的時候, Shine 給我的感覺就是在我沒有用它看時間的時候, 我基本無法感知到它的存在 (很多買了 Shine 的朋友甚至因為它的存在感太低而導致丟了都沒發現...)。而 Moto 360 則是就算我沒有打算看時間/收到通知, 也會幾乎無時無刻不注意到它的存在。當然, 有的時候這樣的存在感會帶給我一絲安心的感覺, 但是我覺得大部分人是不會喜歡這種感覺的。

使用

Moto 360 作為一塊 Android Wear 智能手錶, 比起外觀更重要的還是功能。

It"s time

是的, 作為一塊佔據手錶位置的設備, Moto 360 可以告訴你時間。當然 Shine (和其他很多可穿戴設備) 也行, 但是必須雙擊它才會亮起, 而且不能告訴你精確值 (只能以五分鐘為單位). 而 Moto 360 則不同, 雖然平常狀況下它只是一塊黑色的屏幕, 但是只要你抬起手打算看時間, 屏幕便會自動亮起。 而且 Moto 360 的自動喚醒很靠譜, 在不需要它的時候基本不會亮, 在想看時間的時候基本都會亮。

當然, 除了看時間這個基本的需求之外, Moto 360 還提供了定製錶盤的服務。首先它自帶十一種錶盤, 每一種錶盤又有若干自定義選項 (比如是否顯示星期/日期, 錶盤/指針的配色, 時刻的樣式等)。而 Play Store 種又有成百上千的錶盤可供選擇 (但是這些錶盤的質量就和絕大多數 Android 應用一樣參差不齊, 真正好看的屈指可數). 除了可以從商店裡獲取錶盤之外, Moto 還提供了 "My Design" 的選項供用戶定製自己的錶盤。

而且, 你也可以用它做一些通常的電子錶做的事情, 比如通過 「OK Google」 的指令設定鬧鐘 (這個鬧鐘是獨立的), 設定倒計時, 或者運行秒錶。

續航

Moto 360 的續航時間和個人使用習慣有著非常非常大的聯繫。同樣是最新版本的 Android Wear, 有的人用 Android Wear 可以用兩天, 有的人朝九晚五。 但實際上, 如果能把 Moto 360 用到兩天, 反而說明這個人並不是很需要 Moto 360. 真正需要 Moto 360 的用戶們基本上還是逃不開早上從充電器上拿下, 晚上到家時電量只剩 30% 的命運。就我個人的使用情況來看, 在通知不多的一天里晚上回家時電量能剩 60%, 但通知繁多的時候還在公司就已經發出電量告警了 (20%)。20% 的電量倒是基本能夠撐到我回家, 回到家之後, 它的歸宿就是無線充電座了。

說道充電, Moto 360 在這方面比起目前其他所有 Android Wear 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它採用了 Qi 無線充電。Qi 無線充電的優勢在於方便, 只要把它往充電座上一放就行, 不需要像其他的 Android Wear 那麼麻煩。 但這也同時成為了劣勢 —— 在沒有 Qi 充電座的地方就別指望給它充電了。 這麼一來, 如果要帶著 Moto 360 出差, 往包里放個 Qi 充電座就是難免的了. 不過還好我的 Nexus 4 也支持 Qi 無線充電, 它們可以共用 Wireless Charging Orb。 Moto 360 的充電速度不算快, 基本上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從快要沒電充到滿。

操作

Moto 360 的操作和其他的 Android Wear 是基本一致的, 都是基於卡片的操作, 很快就能適應操作。但是比較討厭的地方在於, 卡片稍微多一點的時候, 在切換卡片或者對卡片進行操作的時候就會有卡頓感, 有時是非常明顯的卡頓, 讓人覺得非常難受。 同樣的卡頓也會發生在調用 Google Now 指令列表或者在設置/應用選擇器里翻動列表的時候。

Android Wear 本身的理念我非常讚許. 在 Android Wear 上, 基本所有的操作都是通過滑動 + 不需精確的點擊來完成的. 所謂不需精確的點擊就是, 在很多時候整個錶盤就是一個點擊區域, 點擊錶盤上任何區域都可以完成操作。這很好, 不是么? 問題在於這種操作邏輯並沒能從一而終。 當進入卡片組, 設置, 應用列表或者語音指令選擇列表時, 所有的操作項就會變成屏幕的 1/3 大小。

Google Now 指令列表

落實到具體操作上還有很多讓人不舒服的地方。舉個例子, 當通知出現時, 它會在屏幕底部佔據 1/3 的空間顯示卡片的頂部和通知應用圖標。 在你拉起卡片查看通知, 並且決定暫時不做處理之後, 你需要向下滑動兩次才能隱藏這條通知. 而且, 第二次向下滑動的體驗非常糟糕, 你必須從只佔據屏幕下方 1/3的卡片上開始滑動才能讓卡片隱藏, 否則只會看到剩餘電量, 日期和靜音提示。如果你想直接讓通知預覽消失而向右滑動它, 在這一條通知消失之後錶盤並不會顯示, 出現在你眼前的是下一張通知卡片。你需要再下滑兩次才能讓錶盤重見天日. 比較搞笑的是, 不知道是 bug 還是 Android Wear 邏輯如此, 預覽卡片消失之後, 下滑 (原本是第二張卡片, 但是因為預覽卡片被丟掉了所以成為了) 第一張卡片之後, 錶盤並不會露出來, 你會看到之前出現過的另一個通知。這種狀況會讓我覺得非常的不爽。不過, 遇到這種問題有一個萬能的解決方案: 用手掌蓋住整個錶盤, 然後再重新喚醒它。

Android Wear 能夠讓你快速對通知進行一些操作, 比如歸檔郵件, 回複信息等等, 這些行為都是由應用開發者決定的。 但是這會造成兩個問題。首先, 在 Android Wear 上顯示的操作是由圖標與名稱構成的, 很多應用沒有針對 Android Wear 進行適配, 導致操作圖標是模糊的 (甚至連 Google 自己的)。其次, 有些應用進行了針對 Android Wear 的適配加入了說明文字, 但是卻導致這些說明文字在 Android 上無法完整顯示 (尤其是當一個通知有超過兩個操作而每個操作都有對應說明時), 非常難看。

在其他地方, Android Wear 也保留了 Android 這個系統 Bug 繁多的特性, 經常會有一些讓人不爽的或大或小的問題突然出現在面前, 十分影響使用體驗.

moto大法好,買買買?

至少在 Android Wear 和 Moto 360 目前的狀態下, 我是不會考慮買的. Moto 360 確實讓我減少了不止一半從口袋裡掏出手機的次數, 但遺憾的是很多時候 (尤其是在中文環境下) 看完了通知還是需要把手機從口袋裡拿出來。這種感覺其實比直接從口袋裡掏手機要不舒服, 畢竟在手錶上看到通知時第一感覺還是希望能在手錶上處理這個通知。 當發現手錶上無法處理通知時, 這種體驗是十分糟糕的。

雖然比起 Apple Watch 我更讚賞 Android Wear 的交互方式, 但是目前 Moto 360 的硬體配置太搞笑, 而 LG G Watch R 則太丑, 完全不考慮。可是雖然很想等第二代 Moto 360, 但 Moto 已經是 A Lenovo Company 了...


手機廠商用了10年淘汰了手錶。

這次不知道要用多少年,再次讓「手錶」以智能的方式復活。

說實話還是很看好摩托做智能手錶的,至少做工以及外觀上會比三星靠譜許多。

戴在手腕上的東西,曝光率大。好的工藝設計是最最基本的。

如果能有shine一般的設計感,我想前景還是很好的。


1、必須是漂亮的裝飾品,而不是人人都會側目的「外星人」產品

2、要具備手錶最原始的功能

3、電池。 雖然現在貌似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但我相信近幾年會有替代性方案或者曲線救國式的方案出現(比如太陽能充電屏幕)

4、然後才是附加功能

5、moto 360 解決屏幕耗電的問題可能是用類似於moto x的協處理器,待機低功耗,同時24小時接受語音信息和識別抬臂動作,點亮屏幕,平時都是關屏待機狀態。


moto360,再一次體現了moto對設計的追求,

在moto360上市之前,全部智能表都是方形的(包括當時在設計階段的AppleWatch),moto360上市後,亞洲這些公司就開始出圓形了。

亞洲那些雞賊公司就想著出新產品賺錢,

moto不斷挑戰工業設計的成本,隔幾年最做一款漂亮的產品。

android世界裡這種有情懷的公司,也就這家了。


雖然圓形很好看,但是我懷疑圓形屏幕在信息流顯示的過程中實在是弱爆了。


大概就是現在已經發布的只能手錶還沒有讓我覺得這東西會替代我的任何一個電子產品或者只能手錶是我生活必需品了....直到看見了MOTO 360,僅僅是外形就讓我有了想花錢的衝動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三星旗艦s8/s8+ 也是混用快閃記憶體晶元?
genymotion安卓模擬器怎麼用telnet控制?
如何評價 HTC U11?
小米5s以及5splus有沒有可能成就小米一個新的巔峰?
安卓手機系統應用里什麼是可以刪除的?

TAG:摩托羅拉Motorola | Android | 智能手錶 | AndroidWear | Moto3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