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父母喜歡用親情綁架的方式控制子女?


這種方法最粗暴,最省事,最能讓子女做自己希望他們做的事。

相比之下,耐心的勸說、利弊的分析、合適的引導、適當的激勵,讓孩子發自內心接受自己的觀點,對於很多父母們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他們大多把孩子當作物品:我給予你衣食住行,相當於我向你身上進行了投資,你自然也要回報於我。至於孩子不聽話、有自由思想的行為,與花費重金買了個電飯鍋,想要煮飯卻發現它只能炒菜一樣,是萬萬不能有的。

這種親情綁架,往往是一條龍服務:年少時,它被稱為「聽話」,當自己在社會立足,自食其力之後,它被稱為「孝順」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有關孝順的,貼在這裡與各位共享:

01

我的父親,有五個兄弟。從江湖郎中到水利工程師,應有盡有。他們的爹,我的爺爺,身體硬朗,拄著根檀木拐杖四處溜達,和鄰裡間高談闊論這幾個成器的孩子,好不神氣。

但爺爺卻是個暴脾氣,罵起人來似連珠炮,打起人也毫不含糊。有次我親眼見到爺爺訓斥大伯,也許嘴上罵得不過癮,便順手抄起拐杖,劈頭蓋臉砸下來。

一個80歲的老頭子,把60歲的老頭子打翻在地,畫面感十足。

事後,我問父親,為什麼大伯不還口也不躲,父親卻義正辭嚴:「那怎麼行,你爺爺說什麼,我們就要聽什麼,怎麼可能反抗呢?不然太不孝順了。」

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心裡卻打起了算盤。好傢夥,當了爹就可以如此呼風喚雨,看來我也得抓緊時間鼓搗個孩子出來。

後來,我長大成人,明了些事理,才發現孩子對父母所謂的「孝道」,有時似良藥,可以有效維持家庭和睦;有時卻如毒酒,毀掉一個人易如反掌。

所以今天我就來和各位扯一扯,我所理解的孝道和家庭關係。

02

孝道,起源於幾千年前的西周,《周禮》中有明確規定,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要遵循「孝」這個禮儀,一旦違反,被別人排斥不說,甚至還會遭受法律的刑罰。

《論語·為政》中有句話,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是孔老夫子說的,翻譯過來,便是不論父母生前身後,都要按照規定的禮儀來對待,不得違背。

看到這裡,你就會明白,「孝」,在古代實則是一種規章制度、一種約束、一種由外至內的禁制,類似於法律。它會非常詳細地規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遵循者,賞;違背者,罰。

在孝道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從《二十四孝》中找到答案。這是一本被廣為傳頌的,與孝道有關的書,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奇葩孩子奇葩爹》,各位可以去拜讀。我在這裡隨便舉個例子:

埋兒奉母:

「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郭巨。

如此令人瞠目結舌的事情,卻被寫進了教科書,刻印在老一輩人的思想里,並加以推崇,流傳至今。把孩子殺了,也要保全母親,所以不難看出,在傳統家庭關係中,父母的重要性遠高於子女。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父母之命,不可違」的原因。

03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要如此強化「孝道」在人心中的地位呢?解釋起來也並不複雜——

對於統治階層來說,社會穩定十分重要,而社會又是由千萬個家庭組成的。家庭和睦,社會自然安定和諧。

孝道對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做了非常嚴格的規定與約束,堪稱「家法」,十分利於家庭秩序的維持。遵循孝道,社會就能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因此自然會得到統治階級的追捧與推廣。

「父母之命,不可違」,這是孝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如果所有人都崇尚自由思想、獨立精神,和自己爹媽對著干,平添些戾氣,是完全不利於社會安定的,統治階級自然也不會提倡這種行為。

少一些反抗,多一些順從,就增一分穩定。這便是「孝道」在封建社會時期,最直接的現實意義。

當今社會,我們的思想更加開放。有些家庭已經摒棄了過去的陳舊傳統,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更傾向於朋友,無話不談。他們互相之間的感情是發自內心的,這才是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

而對於更多家庭來說,「孝道」的強大威懾力依然存在。它會使子女對父母懷有敬畏之心,雖不敢做些出格的事兒,卻也沒了親切感。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人,是無法對父母說些掏心窩的話的。

如果各位看過《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你們就會發現,「我愛你」這三個字,在這些小孩子口中,很容易就說得出來。我們又有幾個人能當著自己父母的面,把這三個字說出口呢?

老一輩的人,我們已經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為自己的下一代,提供更加平等、開放、自由的成長環境。

最後送給各位一句話:我們對父母好,不是為了履行職責、不是怕被別人說三道四,也不是為了所謂的孝順,而是因為——

我愛他們。

============================================================

[習慣性小尾巴]自己的公眾號,把生活揉碎了,給你看。

在公眾號中回復「知乎」,為你講述一個我永遠也不會在知乎上提及的,關於「毒藥」的故事。

搜索微信號添加:mengshuhz

http://weixin.qq.com/r/KEhVTczE2ZGmrYgu9x06 (二維碼自動識別)


父母輩的一些人,從來不喜歡任何人干涉自己甚至決定自己的事,也從來不接受任何人對自己所做決定的指指點點,覺得全世界都是錯的,只有自己才正確,說是時間會證明一切的。可能即使明知道被騙,也絕不低頭。

那為什麼他們卻那麼喜歡替子女做決定呢?

他人以愛之名給自己的勸誡不會聽,自己卻以愛之名限制子女的行動。己所不欲,卻好施於人。

一旦挑明這個道理,就以生養之恩去要挾,殊不知被要挾的對象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自力更生的成年人了啊,他們不是智障,不是聽話的玩偶,更不是也不該是父母的附屬品。

當子女反抗之後,往往父母們軟硬兼施。大部分子女都會因為一頂孝字帽選擇了妥協,而一小部分則在親情的拉扯掙扎中選擇了人格獨立。

於是他們的父母就會獨自悲涼,覺得眾叛親離,一無所有。不明白為什麼會如此,不明白一向引以為傲的子女、曾經聽話的乖兒乖女為什麼執意如此。

事實上,走的地方越多,增長的閱歷越深的子女,才會越加渴望人格獨立。

父母們卻不會去深想,只覺得是自己做人失敗,彷彿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一樣。只覺得自己含辛茹苦的培育,最後竟是一匹匹的白眼狼。

於是自己難過,讓真正愛他的人也很難過。因為他們說過的那些話,字字錐心,卻因為一頂孝道的帽子讓愛他們的人只能張張嘴,卻無法辯駁。

高等教育和傳統孝道讓子女不能指責父母,卻也不甘於淪為父母的附庸。於是掙扎,爭吵,冷戰,甚至關係破裂。

中國式教育的悲哀。並且越是貧窮家庭里走出來的年輕一代,與家人的價值觀差距越大衝突越深。

而子女一旦妥協之後,父母覺得是場勝利,無論子女心情如何,父母收穫了聽話的孩子,捍衛了長輩的權利與尊嚴。

甚至成為向其他同輩父母宣揚的資本。

但這是聽話嗎?只不過是子女在親情和自我的選擇戰中,對自己進行了痛苦的閹割。如果不是因為愛,如果不是考慮到父母,當初子女又怎麼會覺得心如刀割,又怎麼會一次次想辦法去勸說去調和甚至最後妥協呢。

可能我沒有資格說這些,因為我也承受了生養之恩。家人只有一世,父母只有一個,這道理我比誰都清楚。自幼生長於離異家庭的我,從小城鎮走向國外,家裡一窮二白,母親含辛茹苦把我培養到如今,耗費了不少心力和青春年華。

但除卻家庭的培養,我自己也在不斷努力著,培養能力,獨立生活。甚至要付出比普通孩子多幾倍的努力,去彌補先天不足的同時,還要去達到家人的期待。然而我要感謝這樣的環境和家庭,才成就了我的現在。

我感恩,但不意味著愚孝;我感恩,但不意味著抹殺自己付出過的全部努力。我想愛家人,也想愛自己。
可能你會說我自私,說我不孝。

小時候只想快快長大快快努力讓母親不再操勞,過上踏踏實實的好日子。終於在我有這個能力的時候,才發現家人眼中所謂的好生活,對於我這個畢業不久的人來說,除了去賣身,或者嫁個富人,原來根本沒有辦法實現。

人最可怕的是貪慾。或許我是優秀的,這麼多年來的優秀,讓家人覺得是理所應當——我應該值得更好的: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伴侶。

但我也有自己的價值觀,當我的選擇與家人發生衝突的時候,一切歸咎於我的不孝,不懂事,自私和不思進取。

愧對家人,愧對母親,甚至將他們這一生的任何失敗,都歸咎於為了子女做的犧牲,歸咎於我的選擇不符合家人的期望。

甚至不惜以斷絕關係相要挾,逼自己就範。

子女的快樂與長輩的權利威嚴之中,家人們不約而同選擇了後者。

卻忘了自己當年做決定時,被人指指點點都心懷不爽要與人大打一場的心境,一味去替子女決定,以愛之名。

己所不欲,強施於人。本質上在於,父母從來沒把子女當做是和自己一樣平等的人。即使子女已成年,已獨立,已能贍養雙親。

我不否認家人的犧牲與奉獻,也懂得感恩與回報。即便家人不提,甚至提出不需要我的供養,但作為子女,滴水之恩尚以泉相報,更何況是大於天的生養之恩呢?

但正因為是自己的人生,所以終歸要自己做主;正因為是每一個關係自己一生的選擇,沒有任何人能為自己的未來買單。

生而於世,每個人都不是為自己而活,卻也都要努力為自己而活。但不管起因是什麼,不管過程聽誰說,一旦做了決定,就不要再去說為了誰,為了什麼。哪怕事實如此,但這畢竟是自己選擇的,自己的人生。

既然已經成年獨立,那就該以一個成年人的姿態去面對人生,去熱愛生活。尊重父母,但不意味著把自己當做父母的附屬品;可以聽取父母建議,但要保持自己獨立判斷。

如果真的說不通父母,那就要做好承擔一切後果的準備。無論是妥協,還是獨立,都是自己的選擇。承擔失去自我的痛苦,或是親情冷落的痛苦。

人,不就是在痛苦中成長起來的么。


多數父母沒有曉之以理的能力


你說實話,當年有沒有用撒嬌賣萌或滿地打滾這種親情或自殘的方式試圖控制父母的錢包?


我也曾經想過這個問題,我媽總是說幹什麼都是為我,掙錢也是為我,不離婚也是為我,但是有時我會想也許離了婚對我更好吧,每次回來都聽他們吵架,所以自從大學後就不怎麼在家呆了,也導致了我現在考上了研但是不想讀了,不想再用他們的錢了,也不想再用這個理由把我在拴著了,不過現在可能想得太簡單,工作後可能有新理由吧……但凡用親情理由來解決的事只會讓我們心理越叛逆,至少沒有讓我真心同意過。


對於某些家長,

成本最低

效果最好

有支持者

難以反抗

何樂而不為?


姐姐家懷孕前養過一條狗,懷孕前後走丟了,後來不幸流產全家人都很傷心,坐小月子的時候姐姐想再養一條,婆婆和媽媽聯合起來激烈反對,媽媽給我打電話想讓我跟她站在一個戰線上勸姐姐,但是我說她現在正傷心,找個精神寄託也行啊,並且講了很多怎麼科學養寵物照樣可以懷孕生子的道理,最後她說我們辛辛苦苦把你們養這麼大,就聽我們的怎麼了,無言以對。。。。。。就是因為她們確實是辛辛苦苦把我們養這麼大,所以無言以對。


先不說父母對子女的控制欲是出於何種目的。也不說為什麼連自己都控制不住,卻拚命要控制子女。也不說自己人生自己都無法作主,卻要來作別人人生的主。

単說控制手段:

1,有的父母的確是不知道還有其他控制子女的方法的,他們只知道這個操縱方法。

2,有的父母是知道其他方法的,比如可以說服子女取得理解之後,可以讓子女依照自己意願行事的,但的確太麻煩,太花時間,效率低下。而且講道理他們未必講得過子女,所以不如感情綁架簡單有效易操作。

3,有的父母也知道有下面的方法操縱子女行為的:依靠權威壓制,使用暴力屈服子女。但這些手段比較下作,不會永遠有效,所以他們容易轉到另一個極端,轉到自殘和感情綁架了。雖然綁架也可能不會永遠有效,但比起暴力顯得文明一些。身體的衰老會導致體力無法支持暴力行使,而感情綁架有社會上孝文化作後腰,可以得到社會文化支持,是比較省力,比較耐用,越老越管用。

想到的父母這方面的幾種可能原因就這些。當然一個巴掌拍不響。

這些父母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視子女為自己的財物,長多大都沒有獨立人格,就是用來操縱和控制的。

這樣的子女也很難長大成熟,難以獨立自主,不得不依靠父母,共生共存。所以,當我們就父母操縱控制子女表達不滿時,別忘記了父母所控制的往往也是一個個媽寶男,媽寶女,一個個長著成人面孔的巨嬰。他們還沒長大,離不開父母,也需要被人操縱被控制。這種共生關係,還算是為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


心情煩悶實在不知道怎麼辦。

我懷孕三個月胎停,回娘家坐小月子。在得知胎停準備清宮這幾天我很鎮定,比較理性的看待這個問題,我父母也在,嗯,我媽哭的不像樣子,我只能故作堅強安慰他們。手術後五天回了老家,回家第二天,我媽跟我舅閑聊,說了這麼一句:「當時她懷孕那幾天,可難伺候了,這也吃不下那也吃不下。後來胎停了就老實了,也不敢挑飯了。」我當時就特么氣的哭的泣不成聲了。我剛剛失去寶寶才特么幾天?因為我比較鎮定堅強你就在我心上來一刀?冷嘲熱諷一下?當時哭的有多嚴重?第二天一上午眼睛都睜不開了。嗯,在我哭的期間,我媽就喋喋不休,什麼我不懂事,跟媽還這麼多事,不知道媽都是好心么,這有什麼可哭的巴拉巴拉,全是責罵沒一句安慰。結果第二天早上,血崩。我媽一看雪崩了也就沒再說,這事就這麼過了。

等月子里第十五天的時候,下午睡起覺來,我媽又開始說我沒計劃碌碌無為庸庸碌碌披頭蓋臉一頓訓。嗯,我又哭的哇哇的。講真,我這輩子遇到的最大挫折就是失去孩子了,在我人生最低谷最脆弱的時候,天大的事你能不能等我出了月子說。不行,不等。她發泄完沒事了,我特么又哭了一晚上。說實在失去寶寶的悲傷我已經有點抑鬱了。

昨天我情緒失控,哭的泣不成聲,我媽依然沒有一句安慰,她對我說的是。

除了親媽誰說你,哪怕你爸都懶得說,是不是我死了沒人說你你就高興了,你就是嫌我活的長。

嗯,我嫌棄她活的長。這是每次吵架必須扣在我身上的帽子。

從小到大,只要意見不統一

就是我嫌棄她活的長

我就必須聽她的。

精神上摧毀你,讓你驚慌失措,讓你心碎一地。

我也快三十的人了

這次我算明白了,她不是不容忍我的觀點

她是不容忍我反駁她,哪怕是我這輩子最脆弱的時候。只要不順她的意,就是我不聽話和她有仇盼著她死。

下次懷孕,說什麼也不會讓她來了。哦,對了,孕期還哭過好幾回,因為我媽說讓我必須給人家家生個兒子,嗯,親媽嘴裡說出來的話。


因為這是他們最後的辦法


我又要推薦魯迅的那篇文章了《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作為一個經常在微信群里被父親親情綁架的人,總想起可憐的奶奶,唉,如果他能做到一半像微信里講的那般就好了。也許某天,我會爆發,徹底被他認定是個不孝的女兒。


我愛我的媽媽,可為什麼不允許我到處去走走,每次都要綁架我,說什麼願意出去玩都不願意陪她。 可是我需要空間,我需要去出去看看。可是有時候為什麼她一說那些話,我就妥協了


我最好朋友的媽媽在她大一時跳樓自殺了,生前她媽媽對她非常嚴苛,作業做不好就打她。我的高中同學一男生他的媽媽前段時間患癌症死了,我以前總聽他抱怨父母對他的管束。我的媽媽健在,但脾氣暴躁,現在還是每天對我粗言粗語。大家說誰更幸與不幸?


我的父母就是很喜歡用道德綁架的方式處理家庭矛盾,任何事情只要不按照他們的意願來,就給我與妻子扣上不孝的帽子,而且還總是把家裡的事情搬到外人面前說,並且是不按實際來的。不僅是親戚,甚至是鄰居同學的父母,從不考慮我的感受,不知恥辱,家醜外揚。面對這種壓迫性的,肆無忌憚的利用道德綁架的父母,曾經我遭受太多太多痛苦,苦不堪言,差點跟妻子感情毀滅,幸好是內心強大的妻子,利用睿智一次次對進行我疏導,後來才在沒有任何祝福的婚姻中結婚了。結婚快兩年了,沒有與父母同居,家庭關係還是很緊張。但是,面對自我選擇跟親情的冷落,我們堅定選擇前者,不容動搖!


我已經不對他們抱有希望了,就靜靜地不互相改變快點讓他們走完這輩子。我們要堅強,世界生而不公,沒有好的父母,自己要努力成為好的人。再見!


因為在中國,孝道這種東西從來就是社會價值里的老大。自然,附屬於它的「親情」(不是孝道附屬於親情,而是親情附屬於孝道)就成了最有力的武器。孝道是「道」,是一種「道理」,而親情是一種「情」,是一種看起來溫暖的存在,儘管它僅僅是孝道的附屬品。因此,基於這些,它當然是控制子女的武器中的神器中的神器。


操作簡單,不需要腦子。

而且他們正好沒有腦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都會慢慢改善,但是需要時間。與社會進化相比,人生太短暫,我們處於這個時代,能看到這些,能有符合客觀規律的見解,進化已稍領先了。至於怎麼做,對以後的我來說或許會很不幸,我選擇了順從。即便如此,也沒得抱怨,選擇的最後一步是自己走的。


「你吃我的喝我的用我的叫你聽點話怎麼了?!」粗糙的父母都愛這麼說,但實際情況是他們說的沒錯,所以只能就範。


因為人生太難,父母不能一個人難,所以就叫上大家一起來難;這叫人多力量驚人大,也叫人多好使效率高。


自私、愚蠢又強勢。


準確的說,這叫道德綁架


推薦閱讀:

為什麼青春期叛逆來得很突然?做為父母應該採取何種應對策略?
孩子為啥不能跟媽媽姓?
被父母道德綁架是什麼感覺?
送一份什麼禮物給日漸老去的父母比較貼心?
如何在旅行中給父母拍照?

TAG:家庭關係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