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胡宗憲?
我叫胡宗憲,我不服!
想當年,我為山東益都縣知縣,處事公正,百姓愛戴!那年,天大旱,我祈雨,蒼天動容,為之落淚。那年,鬧蝗災,萬物感我恩德,不忍治下百姓受苦,數萬喜鵲從天而降,消了蝗災。那年,數千礦工聚眾鬧事,我見其驍勇無比,揚其長,擇為鄉勇,正值蒙古入侵,其保家衛國,奔赴前線。
我為餘姚知縣,大公無私,百姓為我立碑頌功。我為宣大巡按,輕鬆化解兵士嘩變;蒙古入侵,宣府不僅阻止了其腳步,還派兵增援首都。我治湖廣,平叛苗亂;總督直浙,剿滅倭寇!我不服!為什麼我會深陷囹圄?為什麼?啊,是了!
我沒有經受住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生活腐化,消極抗戰;曾將失敗責任推卸給俞大猷、戚繼光等將領;最最不可原諒的事,為了權勢,陷害張經!
因果報應!
張經在此之時,他也想過這個問題嗎?我陷害了他,他又何曾陷害過別人?天下棋局,我們只不過是一枚棋子罷了,真正下棋的人高高地坐在那廟堂之上。
當今聖上何等英明,張經之死,豈是我、趙文華之流能左右的?嚴閣老也不過一枚棋子而已,徐玠也是!張經總督南直隸、浙江、山東、兩廣、福建等處軍務,這是我朝開國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賦予一個人如此巨大的權利。皇上要得是他的態度,並不在乎他冤不冤,他受了冤屈,還如此固執地辯解,聖上不放心啊!呵呵,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我既然剿滅了倭寇,還留戀直浙總督這個位子,聖上不放心啊!
胡宗憲不太很出名,但是他曾今的下屬戚繼光就出名多了。戚繼光的處事態度以及結果境遇基本和胡宗憲一模一樣的:1. 為了得到做事的機會,很圓滑世故,檯面下的事情也做得很到位;2. 但是初心未忘,只是想在更高的位置做更好的事情;並且確實,他們在更高的位置上事情做的很棒,證明了自己的能力;3. 他們倆都因為靠山的倒台而倒台,下場都很慘。不一樣的是:胡宗憲的靠山是嚴嵩;嚴嵩是他座師,也導致了他的身死;嚴嵩的名聲,導致了他名聲的掩蓋;另外,他的私人人品也的確有些問題。戚繼光的貴人是張居正;張居正的完蛋,導致他貶官窮困而死;後世對張居正高大偉的評價,也讓其主政時期的一些重要人物大放光芒。
高票答案基本上把史實說得差不多了,我在這裡補充幾點自己的看法,可能會有點偏題,請諒解。
1.歷史中胡宗憲其人的性格氣質確實不像《大明王朝1566》(以下略稱「劇」)中那麼「正」。看史料,應該是一個比較有俠氣、豪縱的人,但有時不免有些小心眼。
2.可能由於在學問上不太願意下功夫的緣故,他的行事風格不太受理學心學的束縛,辦事比較務實,虛架子少。嘉靖也確實說過他「實心任事」。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他的道德感就不像海瑞趙貞吉(非劇中角色)等人那樣強了。3.胡宗憲與嚴嵩的關係。與劇中不同,查《明代進士登科錄》,嚴嵩並非胡宗憲的座師或房師。《明史》說胡宗憲「因文華結嚴嵩父子」也從側面佐證了這一點。胡宗憲初至浙江時受趙文華節制,在趙的手下確實幹了一些不光彩的事,通過趙文華打點嚴嵩的事也應該是有的。但胡宗憲與嚴嵩的關係並非劇中那樣親密。胡對趙文華在自己面前的驕橫跋扈是十分不屑甚至厭惡的。4.胡宗憲愛才。徐渭在其幕中時,儘管行為放誕,胡仍能容之。徐作《鎮海樓記》後,胡宗憲為酬謝故,特地賞賚資金為徐渭購置房產一事添磚加瓦。5.《辯誣疏》言辭直率懇切,讀來令人痛心。然而這封奏疏即使有理有據,也挽救不了他必死的命運。我將其視作死前不甘的澄清——死也要死個明白。至於自殺一事和絕命詩「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我認為是後人附會。胡在入獄之前身體狀況已經很差,經過獄中一番「鍛煉」,也已是奄奄一息了。一位黃姓的刑部尚書(疑為黃光昇)曾為胡宗憲申請保外就醫,但是沒能成功(胡桂奇《胡公行實》)。胡宗憲瘐死應是真實情況。他的死是徐階一派上台後的除草之舉,嘉靖也是默許的。可悲可嘆。————————吐槽分割線————————6.據《萬曆野獲編》等野史,胡宗憲酒後有時會幹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捂臉)例如打飛機和大肆約(ying)炮(shang)……
這生活作風……就叫他酒後炮王吧……唉……
7.將劇中胡宗憲的正面形象塑造簡單地歸因為當時他的後代在位是不妥當的。按照劉和平老師的編劇思路,就是沒有胡宗憲,也會出現張宗憲王宗憲。胡宗憲之所以承擔了「沉重的媳婦」這一形象,是因為他的地位剛好處在劇中好幾對矛盾互相連接的節點上。至於他的後代,做個順水人情是可能的,但不是主要原因。8.因為胡宗憲與嚴嵩(並不緊密)的聯繫和他並不是很清流的身份,《明史》對胡宗憲多有中傷之語。讀之應謹慎。至於如何評價?
歷史七功三過,劇中國士無雙。抱恙而寫,精力不濟,語中恐有所不逮,請大家補充指正便是。( ̄? ̄)
利益相關:劇中胡宗憲粉胡宗憲處璣衡之地,臨深履薄,尚能不忘初心,於國於民皆盡一己之所忠,有所作為,已屬不易,堪稱士人楷模,用王陽明的「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評價似乎比較恰當
胡宗憲是胡J!T的直系祖先。
黨附嚴嵩又如何?能做成事於國家有功就行。不要太相信那些掌握輿論工具的清流!
胡宗憲是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人。
我認為相忍為國這個評價是沒毛病的。嚴黨把控的朝廷烏煙瘴氣,險惡渾濁,而胡宗憲在這樣的環境下,抗了十多年的倭寇。彼時倭寇猖獗,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沿海的百姓深受其害。這一切修仙的嘉靖看不到,忙於爭權奪利的嚴家父子更看不到。是胡宗憲一面應付朝堂紛爭,一面救萬民於水火。他和嚴黨拉關係,和宦官拉關係,給嘉靖送白鹿,這都是為了抗倭大業。相忍為國。他麾下有俞大猷,有戚繼光,此二人聲名皆在其上,然而若非胡宗憲栽培保護,難保不會折損在險惡激烈的鬥爭之中。他沒有寧折不彎的清正廉直,有的只是愛民保國之心,以及十數年的抗倭功業。胡汝貞功在千秋,功在萬民。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我感覺他是一個懂得世故,明白妥協,但不忘初心的人
胡宗憲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典型的、有能力的普通人。他才能出眾,並能用自己的能力為國家做一些真正有益的事。
他明白是非功過,卻控制不了自己的慾望。
但在那個時代,他是清醒的。他敢於拋棄普遍價值觀念的道義,而去追求真正的道與義。他做不了淤泥里的青蓮,但能用自己僅有的污泥去滋潤青蓮。胡憲宗就是這樣一個既高尚又不高尚的普通人。歷史上的完人都是刻意塑造出來的,至少抗倭這點上,胡是一個偉 人。
幹得好不如生得好——觀《大明王朝1566》有感
可以參考官居一品這本書,或許有所收穫。
後代出了人才,不然現在對他的評價怕是還要變一變。
無關:
《鎮海樓記》
鎮海樓相傳為吳越錢氏所建,用以朝望汴京,表臣服之意。其基址、樓台、門戶、欄楯,極高廣壯麗,具載別志中。
樓在錢氏時,名朝天門。元至正中,更名拱北樓。皇明洪武八年,更名來遠。時有術者病其名之書畫不祥,後果驗,乃更今名。火於成化十年,再建於嘉靖三十五年,九月又火。予奉命總督直浙閩軍務,開府於杭,而方移師治寇,駐嘉興,比歸,始與某官某等謀復之。人有以不急病者。予曰:「鎮海樓建當府城之中,跨通衢,截吳山麓,其四面有名山大海、江湖潮汐之勝,一望蒼茫,可數百里。民廬舍百萬戶,官私之景,不可億計,而可以指顧得者,惟此樓為杰特之觀。至於島嶼浩渺,亦宛在吾掌股間。高翥長騫,有俯壓百蠻氣。而東夷之以貢獻過此者,亦往往瞻拜低回而始去。故四方來者,無不趨仰以為觀游的。如此者累數百年,而一旦廢之,使民若失所歸,非所以昭太平、悅遠邇。非特如此已也,其所貯鐘鼓刻漏之具,四時氣候之榜,令民知昏曉,時作息,寒暑啟閉,桑麻種植漁佃,諸如此類,是居者之指南也。而一旦廢之,使民懵然迷所往,非所以示節序,全利用。
且人傳錢氏以臣服宋而建,此事昭著已久。至方國珍時,求緩死於我高皇,猶知借鏐事以請。誠使今海上群醜而亦得知錢氏事,其祈款如珍之初詞,則有補於臣道不細,顧可使其跡湮沒而不章耶?予職清海徼,視今日務,莫有急於此者。公等第營之,毋浚征於民,而務先以己。」於是予與某官某等,捐於公者計銀凡若干,募於民者若干。遂集工材,始事於某年月日。計所構,甃石為門,上架樓,樓基壘石,高若干丈尺。東西若干步,南北半之。左右級曲而達於樓,樓之高又若干丈。凡七楹,礎百。巨鍾一,鼓大小九,時序榜各有差,貯其中,悉如成化時制。蓋歷幾年月而成。始樓未成時,劇寇滿海上,予移師往討,日不暇至。於今五年,寇劇者禽,來者遁,居者懾不敢來,海始晏然,而樓適成,故從其舊名「鎮海」。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電視劇里嘉靖的這句話就是對胡宗憲最好的評價,
治世能臣毀於黨爭。
光看個大明王朝就能定性嗎?能麻煩幾位答題人查查史料嗎?哪怕是百度一下?
國家多一些這樣的官員也不錯
真正知道做事情的人。。。
胡宗憲是誰的先人?安徽績溪,懂了嗎?
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
憑他抗倭和臨死前這一句詩,就斷定,胡宗憲是個有豪氣的人。雖然他趨炎附勢,也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但在他所處的大明官場中,能不忘初心,用心為國家做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胡家出了個大大,不要查我水表
推薦閱讀:
※當年明月在寫完《明朝那些事兒》後為何就銷聲匿跡了?
※朱棣定都北京後,為什麼還要保留南京的六部等機構?
※彈劾有什麼用?為什麼被彈劾後有的人被搞翻了,有的人毫髮無傷?
※如何理解所謂「鄭和的遠征並沒有深厚的中國政治文化基礎」這句話?
※為啥有些明粉那麼不講理和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