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人在貴州省內的口碑怎麼樣?

首先說明非地域,理性探討。針對大環境。


先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在貴州生活這麼多年,在這個問題上感覺就主要有三點:1.遵義人多,遵義人中差異也存在,不能以偏概全。2.由於遵義總體相較發達,文化上的差異也和貴州中南部十分明顯,不認同感普遍。至於相互的地域歧視,不可否認是存在的,尤其是遵義和省會貴陽之間,兩地似乎給人的感覺就是西南窮版的蘇州和南京。3.遵義人給人的感覺是文化上習俗上性格上(此處性格指總體感覺)和重慶非常相像,而和中南部格格不入,對於本地的看法兩極分化嚴重,愛的特別愛,恨不得一輩子待在老家,其中一些人優越感嚴重,已經到了夜郎自大毫不誇張的程度。而覺得當地落後的,都願意去沿海打拚。不過任然心繫家鄉。

上面只是我的主觀看法,其實這個問題本身並不具備廣泛討論性,不過多多少少可以延伸開來談一談。 不是專業人士,但對地域歧視族群認同這些問題比較感興趣。群體性的主觀認同問題很難說是不是,違反知乎的準則一回,我來先答為什麼,算是拋磚引玉。有不正確的地方希望諸位指正。

預警:TL,DR

要理清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從其人口構成,遵義入黔,以及三線建設這些歷史事件以及經濟文化差異開始說起。而照成這些差異的背後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點。

一.歷史問題,貴州改土歸流設省和遵義入黔

明永樂十一年設置貴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製為省,以貴州為省名。廢思州宣慰司與思南宣慰司,保留水東土司與水西土司,同屬貴州布政司管轄。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將四川屬遵義府,廣西屬荔波及紅水河、南盤江以北地區,湖廣屬平溪,天柱,劃歸貴州管理轄。將貴州屬永寧州劃為四川管理轄。

明清對於貴州和遵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時期, 遵義原屬於四川,為何將原屬四川,且習俗文化親緣世系都與四川更密切的遵義府劃歸貴州有幾種說法:

1. 因為雍正對西南各土司實行改土歸流,將苗疆設為軍事區,屬用兵範圍,而四川是西南政治經濟中心,屬於撫綏區,遵義作為川黔間軍事要地,劃歸貴州,一可作為剿定苗疆的軍事據點,運輸軍隊和給養的要道,二是可以屏障四川,最大限度將用兵範圍限制在貴州.

2.遵義地區開發較早,漢化程度良好,較與貴州其他地區開化發達,為帶動貴州發展從四川劃歸貴州(來源於《貴州省情》,原書丟失,大意如此)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原屬四川的遵義府因一些原因劃入貴州轄區,但是作為一個和四川經濟文化個方面聯繫更深的地區,在貴州作為一個外來戶,在各方面都與黔北以南地區格格不入。

PS:由於本人不是作這方面專業研究的,所以對於遵義入黔這個問題也不是很了解,希望有了解的同學予以指導。

二.人口構成

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425296人,佔88.5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01713人,佔11.45%。全市常住人口中, 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145679人,佔35.0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981330人,佔64.98%。

遵義地區人口構成情況複雜,最早史料記載的原住民是殷商時期世居於此的西南濮人,黔北主要人口構成中的仡佬族就是其後裔,而遵義的目前主流人口構成主要是由三類人構成:

1.湖廣(包含江西)移民,移民歷史早基本本地化,我家屬於這種。還有就是川渝移 民,脫胎於湖廣移民,屬於回遷貴州。與第一種聯繫非常密切。本地化也基本完成,但是由於此兩種族群與省外聯繫的密切程度和生活習慣習俗遠非本地土著可比,所以仍然不可簡單視為本地人。而這部分移民占居主義人口的大多數。而這個族群的特點鮮明,文化習俗口音甚至血緣親系都和重慶四川聯繫廣泛,很多家庭都在川渝有著密切的親緣關係。

而遵義地區漢族人群HLA-DRB1、DQB1基因富有較為豐富的多態性,其分布符合南方漢族特點,可能與重慶漢族人口有較為密切的民族融合。

非遺傳學專業人士該數據及結論均引用自(羅軍敏;孫萬邦;黃學貴;馮繼紅;張憶雄;姚新生;遵義地區漢族HLA-DRB1、DQB1等位基因多態性的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誌,2008 )不妥之處請指正。

2.本地土著,說實話,遵義作為一個移民城市,上述兩類族群可以算做實際意義上的本地土著,但是要從源頭說起,自古以來黔北當地就世居為數不少少數民族以及宋元以及之前就遷入的漢族,「大雜居小聚居」非常能體現當地土著少數民族的生活現狀,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仡佬族和苗族,其下轄道真和務川兩個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全市轄區內仍然保留著大量少數民族聚居地,而仡佬族受漢化嚴重,一度瀕臨消亡,建國後經過民族識別工作得以重建,而黔北是全國仡佬族分布的主要地區,如今仡佬族雖然得以以一隻少數民族的身份繁衍,但其漢化的程度加之與外來移民間通婚已經失去大部分民族特色,僅僅在邊遠山村還保留著一定民族文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外來文化侵入和大量外來漢人遷入的同時,仡佬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習俗並不是別其取代和消亡,而是產生了融合,所以今天遵義本地一些習俗文化帶有明顯的少數民族特點和移民文化的特點。

3.三線建設時期南下紮根西南的北方人,這部分移民具有顯著特點,都是因特殊時期的政策而移民遵義的,多是工人,大部分來自河南,山東等北方地區,也有一部分來自兩湖等中部地區。由於遷入時間短,聚居程度高,這類人大部分生活在工廠的圈子,與其他族群交流相對較少,甚至有來到貴州幾十年不會說貴州話的例子。但這種情況隨著國企改制等大環境問題面臨改變。我自己雖然不屬於這類族群,但是我的高中是在當地有名的工廠子弟學校(我入讀時已遷入市區,並收歸地方,但保留著工廠子弟優先入讀降分錄取等優惠政策),身邊一半都是此類學生。由於061屬央企,涉及航天軍工,並沒有受到90年代國企改制的風潮影響。但其他諸如87,85等企業,由於我姑母后來入職87廠等原因,對這些廠區的破敗深有體會,不得不說這些廠區聚集的紅花崗區的新店子電廠舟水橋等地區和新興主城區匯川區的差距不像是一個城市。而身份認同問題,矛盾激化嚴重,歷史遺留問題,貧富差距等問題造成廠區人與其他主流族群和政府非常大的隔閡。(三線建設的影響就在下文不在贅述了)

而貴州其他地區,比如黔南黔東南等少數民族自治區甚至是貴陽市的人口構成情況和遵義有不小的差別,明清兩朝曾先後兩次在此地區實行屯田政策,就地安置軍隊,吸引移民,開墾土地,被稱為屯堡人,聚集在安順普定一帶等貴州中部地區,居住在屯堡社區里的屯堡人現存人口總數約為30萬,其完整的保留了明代江南文化的歷史與內容,貴州中部的漢族族群一部分是明清貴州屯田的江浙移民的後代和與當地其他族群通婚的後代,人口構成的差異與族群的差異這也導致兩地在文化習俗方言上的巨大差異。

三.經濟差異

從貴州省2014年主要統計數據發布暨新聞通氣會上獲悉:經初步核算,2014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9251.01億元,但由於沒有正式的統計結果,暫時用2013的數據來分析,來源是國家統計局網站。

貴州省2013年全省GDP總額為8,086.86億。人均GDP為22981.60元,位列全國所有省市最末位。2013年,遵義市生產總值1584.67億元,居全省第二位,人均生產總值為25852元。人均位列省會貴陽與六盤水市之後全省第三位。

(圖1來源於百度貼吧,原作者不詳,如有侵權請告知)

從以上經濟指標來看,遵義總體經濟位居全省第二,省會貴陽之後是沒有爭議的。在全國範圍內處於比較落後的水平,但在貴州省內與貴陽之外的其他地區拉開不小的差距是事實。

而與其經濟交流密切的地區是川渝,而「背靠重慶」的經濟思路不僅僅是歷屆政府的指導思想,在民間也深入人心,相對於川渝地區,遵義在經濟上對於本省其他地區的聯繫上沒有那麼密切。

而經濟相對發達和經濟聯繫的不密切也是遵義對於貴州其他地區地域歧視(此處存疑)和不認同感無歸屬感的一個原因。

四.結論

遵義地區對於貴州其他地區的不認同感,是因為族群上的差異,歷史文化習俗上的差異,以及經濟上差異等很多原因造成的。遵義人對於川渝文化的認同感要遠大於貴州本土文化。

參考文獻:

[1]遵義市統計局.遵義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Z].遵義市政府門戶網.2011(6)

[2]李倩.遵義城市變遷與研究[D].湘潭大學 2012

[3]羅軍敏;孫萬邦;黃學貴;馮繼紅;張憶雄;姚新生.遵義地區漢族HLA-DRB1、DQB1等位基因多態性的研究[j].中國免疫學雜誌,2008 (24)

[4]黃萍.明清貴州屯田文化政略與族群文化傳承[j].西南民族大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192)

[5]冉光芬.明代貴州歷史移民與家庭倫理變遷研究[D].復旦大學.2010

[6]蔣立松.論略貴州屯堡人的族群認同基礎及其表達途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192)


匿名答一發,土生土長遵義人。在遵義一直生活到了讀大學之前。在出去讀大學之後,對於這一座生我養我十八年之久的城市感到無比痛心。怎麼可以這麼low!思想落後且封閉,小農心態,容易自我陶醉,易產生優越感,大部分遵義人以有關係為榮。遵義如今的經濟高速發展,GDP的大幅度增長,是靠著這幾年的基建固投得來的,是不長久的!可是大部分遵義人如今陶醉在所謂西南第五的光環中。我真的(手動拜拜)


大學畢業來到遵義工作三年了,我就是一樓說的巴渝移民。

來遵義之前,遵義於我只是一個陌生的地名。初來遵義,覺得空氣新鮮,綠化做得好,市區圍繞一座大山,這樣的城市布局在全國獨一無二。時間長了,覺得它是一個慢的城市,而且還很擁堵。丁字口給人一種穿越回九十年代的感覺。同樣是修地下商場,貴陽可以修到各個路口,遵義就只是修通一條路的兩側。

遵義這邊的基礎設施建設省里很少有投入,基本是遵義自己搞。當初修貴廣高鐵的時候也幾乎是集全省之力,遵義的一部分建設項目都為此下馬。遵義機場就是典型的例子,項目上馬的時候省里不支持,連改擴建全部是遵義市來出,只有三千多萬,跟貴州省內其他機場改擴建的幾個億比起來差了很多,無他,省機場集團和省政府投了錢。

如今遵義的發展都是靠著上海和重慶,早就不管貴陽怎麼看了。

至於為什麼是這樣,亮得最多的回復說得很明白,我就說一點自己的看法。當初長征,TG面臨走貴州和走廣西的選擇,毛主席的考慮是,貴州地勢不平,起伏較大,說是破碎都不為過,敵人的兵力無法迅速集中,機械化部隊少。反過來說,和平建設時期,優勢資源無法得到集中,同時也無法迅速地把它傳播開。一帶一路沒有貴州實際上也印證了這個道理。

雖然離題萬里,但也是肺腑之言,就這樣。

-------------------------------------------------------------------------------------------------------------

一年之後回頭看知乎的首答,能得到幾十個贊,內心是很開心的。

講道理:遵義這幾年變化還是有,新建部分路(鳳新快線),以及在現有條件下把市區的部分主幹道進行改建(大連路長沙路立交以及萬里路下拉槽);城區由於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口號提出,還是做了不少的實事,雖然市區看起來還是有點破,但是一點點來嘛,畢竟遵義的道路規劃問題太嚴重。現在政府做的事情就是在補短板、打基礎。

從地形圖上看遵義行政區域,屬於西、北兩面環山,想融入成渝經濟區,存在先天的劣勢。但是不能錯過這個機會,所以接壤川渝的縣,就開始發展為川渝地區服務且見效較快的產業(桐梓,習水,道真,赤水)。而播州區在撤縣設區後,遵義市政府又搞了個南部新區,往好了想,屬於為發展南白那片地方想的辦法。

既然跑偏了不少,那就繼續偏吧。

對中西部的省份來說,一省的省會城市發達程度在省內其他城市之上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經濟發展方面,貴陽和遵義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

兩地差距最大的就是第三產業了。不用我列舉數字,你看看丁字口周圍的那些建築,有年頭了吧。一直沒來拆,看上去就不舒服。更別提那個「四大班子頂個球」了。那個銅球,你們自己看吧。

所以打鐵還需自身硬,現在貴陽跑到前面去了,遵義要做的還有很多。

如今的遵義還是那麼地堵,尤其是從外環路前往新蒲。連我表弟都說:「哥,重慶的堵,充其量是車太多,遵義我是真的服了,螺旋穩。」

雖然遵義有這樣那樣的不好,但我還是在這裡成家並定居了。為什麼?因為它像我的老家涪陵,但是人情味更濃。雖然我的家鄉在經濟上甩開了遵義,但是那種市井感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熱心卻越來越少,遵義依舊保留著這些。


有啊,生怕別人不知道遵義是文化城市,覺得貴陽人都是壞人,遵義人都被貴陽人看不起。為什麼遵義還不是直轄市。這就是遵義人的特點。


嗯,作為一個凱里人,身邊不少遵義人都有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一種遵義人都特別有錢看不上其他地方的感覺。因為好幾個遵義人都這樣說,你們那裡發展怎麼落後不像我們發展得比較快吧啦吧啦,你們居然還吃酸湯的,還有吃螞蚱的吧啦吧啦。不吹不黑,大概是我遇到的都是極品吧。


貴陽人答一波 不吹不黑,我不懂為什麼遵義人看貴陽人一臉不爽,行政區劃又不是貴陽人定的。

還有方言,遵義以北確實很像重慶話了但是遵義話和貴陽話差不了多少啊,反正沒桐梓話好聽。

然後經濟...占這麼大塊地這麼多人口人均GDP還差貴陽這麼多 結果怪國家政策? 青島濟南怎麼算?

歷史....最無語,確實很有歷史..自己不好好宣傳開發你們還在外面吹牛黑貴陽...這...

反正我在大學一堆人包括外省同學對遵義同胞沒啥好感...但我由於老家在遵義我還是幫著說好話...理由我自己都不信了……

順便 ,這人來給我大遵義招黑的?


口碑這個東西是靠統計的,至少是主觀印象積累。本人接觸的遵義人不多,不好做評價。但可以拋個磚供樓主思考。從認識的同學、朋友來看,貴州人對遵義人的口碑是兩極分化的,一些認為遵義人特別優秀,這些是貴州政、商階層的評價,確實,作為貴州漢化最早最徹底、最融合中國主流的族群,加上在貴州最好的區位優勢(地圖上就可以看出來,貴州海拔最低的、地形稍微平緩的就是遵義),發展程度較高些,遵義人確實比貴州其他地方的素質高。

還有一些認為遵義人性格很拽,語言攻擊性強,喜歡秀優越感,準確說就是地方沙文主義。事實上遵義人平均素質雖然高,但貴州最著名的人物恰恰來自遵義的沒幾個,而是來自黔西南和黔中,比如任正非、何應欽、張之洞(在黔西南長大)。

最後,我是畢節人,咱們貴州人都他媽窮,與其在這搞有內鬥嫌疑的事情,不如去搬磚種苞谷,多找點錢讓娃兒些讀點書牛逼下。


遵義人,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廣東,上海工作,定居。到過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客觀評論,遵義節奏較慢,環境優美,空氣很好,有山有水,適合生活,經濟在全國排位來看屬於中上上,當然,作為內陸城市,活力肯定不如東部地區,對年輕人來說,要想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如果不能拼爹,最好還是出來到東部沿海闖闖,但養老還是要回遵義。遵義人在貴州,是對自己城市認同感最強的,不管是市區還是縣份,都以是遵義人為傲,主要還是基於遵義的人文貴州最強,經濟也屬領先,而且遵義人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也是最強。我的一個朋友,貴陽人,農業開發銀行的,因為工作關係,走遍了貴州各地農村,他告訴我,遵義很窮的農村家庭,也會儘力支持小孩讀書,貴州其他地方的,就不會,讓小孩去務農,由此可以知道為什麼遵義人的競爭力全省最強。


喜歡屌大哥,聽說遵義有個貴陽路口碑不太好。


作為遵義區縣人,看到這個提問,心中不少話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問遵義人的口碑怎麼樣,這其實很難回答,更難說服聽客,畢竟我如何回答,都有人會說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或者說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難免一葉障目。倘若換在以前,這個問題是不便回答的,然而現在來到貴陽工作,才體會到這是一個有必要辯明的探討。

因為貴州的歷史原因,民族原因,地理原因,使得遵義和貴陽不得不對比,不得不比較。

遵義人從全國來講,算不上很上進,加之地理限制,富裕程度屬於落後水平。

但從西南地區來看,遵義人總體處於中游水平:做生意不如重慶人,安逸程度遠低於成都。

從貴州局域來看,遵義人確屬於最勤快,最上進,最重視文化或文明的,從飲食文化、方言習慣來講都很接近四川重慶。

畢竟在西南,成都和重慶在經濟和文化上都甩了其他地方几條街,譬如成都本身就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城市,重慶是西部最開明的地方,何況後來的陪都文化,現在的超級直轄市,都使得成渝具備核心說服力。

無論如何在文化重心上遵義更接近川渝,或者就是川渝的一部分;在經濟交往上,遵義也樂於與數倍於自己的大哥大打交道!

這導致遵義人對貴陽省會地位提出強烈質疑:貴陽無論是從文化正統、語言文明、經濟建設、人口素質何以當此重任?不僅沒有省會之擔當,也缺乏省會之魅力!

何況貴陽作為省會,使得遵義被壓製成為千年老二,既沒有經濟優惠政策,也得不到國家重點扶持。這儼然阻礙了遵義快速加入重慶發展的機會。很多遵義的區縣只能眼巴巴看著重慶飛速發展而自己坐以待斃!這是很多遵義人的心頭之痛。

雖然如此,遵義還是打造了自己難得的遵義品牌,除了遵義會議「永放光輝」,遵義有茅台酒,習酒,董酒,湄潭翠芽,鳳岡茶,餘慶農業,赤水旅遊等品牌。這加強了遵義人的自豪感。

而貴陽人以自己為省會的人,說的委婉點乏善可陳,說的直接點無所建樹。同時更讓人憤懣的是對其他地方的人不屑一顧。比如覺得自己是大城市(實際上是中國最差的省會),自己不勞而獲很牛逼(很多貴陽人靠拆遷賠償發財),說話口音本身很土俗,還覺得別人都不如他。整個兩城區擁擠髒亂,離省會之名相差甚遠。而且大凡說到此貴陽人很有理由地說這都是當官的搞出來的!當官的固然可恥,難道市民就沒有一點責任?

當然現在的貴陽人也在改變,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來到貴陽,中和了貴陽人的醜陋一面;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貴陽人走出去發現自己相形見絀,已經開始不情願地轉變。

這只是我的主觀之言,也許並不能服眾,更不能討貴陽人歡心,言高語矮,不必放在心上。

最後當然還得給遵義人加加油!

遵義人不會因為自己非省會地位而怨天尤人,還會繼續爭取用雙手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繼續與人為善!

走過路過,都是緣分使然。


遵義是當時貴州唯一糧食自給自足的地方是清史說的,評論區質疑我的同學可以質疑清史,不用質疑我。

正文:

我就是遵義人,我自己的感覺來看,遵義人可能都有一種淡淡的優越感吧(特指遵義市區的遵義人,不包括下屬縣市),當然,這只是我的主觀感覺,不喜勿噴。

首先,在文化和歸屬上,遵義自古就和貴州沒有關係,遵義的飲食習慣和方言文化都是屬於巴蜀文化的,野渡寒鴉先生在其《貴州人斷想》、青色山脈先生在《對遵義文化地緣文化屬性的一點看法》中都有提到關於遵義應該回歸巴蜀懷抱的一些想法,雖然觀點有些偏頗,但是卻有理有據。

貴陽目前全省領先是政治的結果,其實各個方面的條件,交通,農業,地理位置等,遵義均是更加易於發展的,這就導致一部分遵義人的不平以及不滿。剛建國時候四川和重慶都是極力爭取遵義歸屬於自己的,貴州死活不讓,加上遵義是全貴州唯一一個能糧食自產自足的市,所以最終還是屬於了貴州(遵義當地老人所說,不知真假)。

我覺得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遵義是一個移民城市,我的爺爺和姥爺這輩都是土生土長的河南人,三線建設時被「騙」(之所以說騙,是因為當時國家的說法是十年之內就遷回來,結果呵呵了)過來建設貴州。這一批移民相當巨大,而且他們的下一代也就是我的爸媽這一代人,都是在河南老家長大十來歲左右,然後追隨父母來到貴州上學。我爸媽這一代人婚配都是從來不會找貴州本地人的,因為那時候,貴州人在他們這些山東,河南北方大省人的眼中就是窮,沒素質,矮,不好看。可能貴州的同學們不愛聽這些話,但是我媽媽和我說當時遵義最高的建築市中心的兩層樓木板房,也就是遵義的百貨公司,所以可以想像那時候是有多窮多落後。這一批移民相當的巨大,因為都是拖家帶口來的,山東河南人幾乎佔了移民百分之90,這幾年,遵義市政府仍然在讚揚這些移民,經常搞什麼徵稿比賽啥的《三線建設與遵義》徵稿啟事,就算到今天,在遵義市區的新基地,八七廠的一些區域,還有南門關,還住著很多很多來了遵義幾十年,仍然不屑學遵義話,自己蒸饅頭,子女上廠里子弟的學校,在外地永遠不自稱貴州人,提到貴州就一臉鄙視,這些人卻恰恰是當年的那些用血汗建設遵義的人。可以說,遵義就是這一批人建設起來的,但是他們建設完成後,這麼多年卻永遠融入不進遵義的社會,圈子就是老家人。因為他們之中很多的工程師,技術人員等,六七十年代這些人可是很值錢的,他們的後代素質文化是要高於遵義原住民的,所以,各位覺得像我這樣這些人的後代,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能對貴州有如同自己家鄉一樣的好感嗎?能沒優越感嗎?當然,長大之後自然能明辨是非,,,

還有,遵義和貴陽或者其他地方一樣,大部分素質確實不咋地,尤其是女生,可能遵義和貴陽的女生是全國最愛說髒話的吧,還有一些比較傷害我們貴州人民感情的事,就是又一次到麗江玩,住的客棧正好在搞吧聚,我和室友就湊熱鬧也去玩,這個室友是水城的,吧聚里老是有好多陸陸續續到達的女生被當地男的接過來,我旁邊的昆明人告訴我,這些女生都是貴州來的,因為最好騙,最隨便。之後他說的我就不打出來的,反正我和室友鬼火搓的就回去睡覺了。

我講這個故事的意思是,本來我大貴州就不發達,大家就別窩裡橫了,不如發問題問問怎麼建設貴州,,,什麼遵義,貴陽,六盤水之類,大哥不要說二哥,其實都差不多。

全是本人主觀想法,要噴隨意。


想說我也是一個遵義人,看了好多人對遵義人的看法有點不敢苟同所以想回答一下

在讀大學之前一直覺得遵義不好玩,人的素質也不太好,但去讀了大學離開了遵義才發現,遵義雖小可真的很好

首先,遵義現在慢慢發展起來了,遵義人也慢慢變得自信,像我在外地讀書說自己是遵義人都好驕傲。

其次,遵義的市中心真的真的很明顯,大家逛街吃喝玩耍大部分集中在紅花崗,人多熱鬧夜景甚好!

再者,遵義人真的真的是熱愛生活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遵義的節奏很慢,然後真的很愛鳳凰山,因為有山,每天都有好多人爬山鍛煉身體,好山好水好空氣呢!

最後,遵義人我感受到的真的素質蠻好的,大概是你對別人說謝謝別人總會回復不用謝,大概是你做兼職的時候給小朋友飲品家長會教導她說謝謝姐姐,大概是你過馬路,車子會很明顯的主動停下來讓你過然後會笑著對車頭人示意感謝,大概是對於貴州來說,遵義的環境整潔程度真的是數一數二的。(可能真的是自己愛上遵義了感覺遵義到處都有光吧)

所以,真的很愛很愛遵義,很愛遵義人,雖然也會有不太好的人的存在但哪裡不是呢?希望遵義越來越好!


我不是貴陽人,也不是遵義人…在貴陽讀完大學後,發現你們這兩個地方的人都非常的具有優越感!當然是大部分!反正貴陽人給我的印象很差!


對於那些地域黑 喜歡說在某個地方遇到的那些人都怎麼怎麼不好 我只想說

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


作為一個遵義地區的仁懷人,我覺得很有必要說一下 無論貴州其它地區還是遵義兩城區或遵義其他縣份都說仁懷經濟怎樣不錯 說到仁懷人時又說仁懷人素質又怎樣的差 暴發戶是何其多 確實 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的不匹配導致了很多問題 但是不能因為這些問題就否決掉仁懷對遵義地區甚至貴州省作出的貢獻 同樣的道理 遵義也好 貴陽也好 還是省內一起發展的其他兄弟市州也好 都不是完美的 但是不能否認掉每個地區做出的貢獻以及當地的優秀人文和特色風光

人無完人何況一個地區 中國現在富裕了不也在世界上被認為是暴發戶嗎 更有國家赤裸裸的歧視這都是存在的

無錫市一年的財政收入約等於整個貴州一年的財政收入 廣東兩年的GDP增量就大概可以抵上全貴州一年GDP

每個地方都有不足 遵義確實對貴州其他地方認同感不高 但是 發展才是硬道理 改變個人才可能改變世界 希望放下偏見 改進不足 多點包容 遵義能用自身優勢把貴州帶入川渝經濟圈 其他兄弟市州能輸出自己特色文化 並利用現在的條件一心撲在發展上 後發先至 那時站在更高的層次再來批判這個問題 也許才更有價值


鄙人也是遵義人 手機碼字來答一下

遵義從歷史上來說 就是單獨一塊的存在 。 在明末萬曆三大征之一的平定播州 傷了朝廷不少軍隊 在南宋的時候 遵義本地也是出兵比全省其他地方多。

所以可以看出遵義比貴州南部更早漢化 加之遵義位置在北 更靠近川渝 其文化也是和川渝差不多 在外和川渝人更聊的來 反而和其他同省要淡一點。

遵義人自己說 貴州文化在黔北 黔北文化在遵義 遵義文化在沙灘

遵義的工業實力在全省也算過得去。

所以呢 和其他地方【同貴州】的地區來說 文化差異會有偏差認識 口碑也是由自己能接觸到的遵義人來決定的。


身為土生土長的貴州遵義人,卻想著以後再怎樣也不會回來,就可見一斑了。遵義人沒素質,甭管男的女的都以一口流利的髒話為榮。目光短淺好大喜功眼高手低,沒錢還愛擺闊,典型的打腫臉充胖子。


在貴陽讀了四年書,總體上來說對遵義妹子的評價就是,遵義妹子很能喝酒,打麻將很好,大方


媽寶男特別多,以有關係為榮,聊天的時候 老是會@家裡的豪親貴戚 。。。。當然這並不妨礙我愛遵義,就像愛我的母校一樣。


我就是一樓說的三線建設廠子弟,不過我可能是偽子弟。因為我媽媽是被銀行委派到061基地廠礦銀行網點工作,隸屬三五XX廠(具體哪個廠貌似不能說吧),我爸爸在縣城銀行工作(貌似兩口子不能在同一個網店工作)雖然我父母不是知青,但是我是從小到大在廠裡面長大,我們廠基本是上海人蘇州人。所以我記得我小時候去爺爺家吃飯,我是不會說方言和不吃辣椒的,我姑媽叫我:假赤老(翻白眼)。後來和平年代,061衰落,我媽媽從廠里調到遵義市區銀行,我爸爸從縣銀行調到遵義市區銀行,我就從子弟廠小學到了航小,航小有多優越,這不用說,反正00年教室有暖氣有電視,課間餐午餐也是相當豐富。這裡要插一句話:在廠礦子弟小學的時候,97年98年,我們上美術課音樂課都有單獨的音樂教室和美術教室~我是90後,自從我有記憶以來,廠區全是樓房,並且自來水供應,有電燈,那時候縣裡還沒有樓房和自來水和自來電,我爸媽堅持一方留下廠礦就是希望給我一個很優秀的學習環境和人生目標。我家隔壁阿婆一家兩口子都是上海知青,阿公阿婆一直給我灌輸一種上海大都市的優越感,阿公阿婆的女兒從上海回來都會給我講故事帶禮物。後來我也確實去上海讀書了。

我和貴州當地人的接觸不是很多,因為我從航小到航中,再到大學(省外讀的),目前在成都工作定居。我的航小同學都是061基地和417醫院子弟,我們從航小到大都是同學,高中時候班級裡面也會有土生土長的遵義人,我覺得大家都還不錯。

我在貴陽實習過幾個月,我媽咪還去貴陽最大樓盤(你懂的)買了房子。反正我在貴陽實習的時候住在航天園,超級討厭貴陽,晚上曾經和朋友在大十字散步,被小混混恐嚇過~對貴陽印象不是很好~

不過對於遵義,我記得很清楚,當初遵義鋪路的時候,薄XL還在線,全遵義市的鋪路機器上貼的都是「重慶人民向遵義人民問好」,So貴陽在哪?並且據我所知,遵義的發展基本靠重慶,貴陽在哪兒?

總的說來,貴州就是窮啊~遵義人當然會有天生優越感,畢竟我在大學軍訓的時候,我說我是遵義人,另一個同學說她是貴陽人,沒幾個人知道貴陽在哪兒,並且好多人猜不出遵義在哪兒~當然遵義出名在於遵義會議~

總而言之~我只希望成都到遵義能有高鐵動車~春節回家真的很不方便~


推薦閱讀:

大家如何看待浙江人和浙江文化?
為什麼東西方都有廣為流傳的巨人、洪水、蛇神話?是否能說明史前東西方自然環境和物種比現在更為相似?
東南亞國家的人對中國及中國人的印象如何?
從血緣上講金朝女真和滿清時代的滿族血緣是一致的嗎?另他們是屬於黃種人還是白種人?
如何評價中國國家地理十月專刊《黃河 黃土》?

TAG:地理 | 人口 | 地域 | 貴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