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 最近非常的火,大家對 MOOC 以及它的發展有什麼看法?
EdX總裁Agarwal在他的Ted演講中提到:教育是唯一一個千百年來,沒有太大變化的事情。老師站在講台上,學生在下面的模式延續至今,但是也許mooc將改變這一切。
選擇成本降低:很多人都提到mooc的通過率很低,但是由於mooc時代選擇的成本降低了,通過率低並沒有帶來什麼負面影響,相反低通過率卻是不小數目的學生。多少人有這樣的經歷,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而放棄了學好一門學科,傳統的小課堂,掛科是沒有面子的,而mooc上沒人知道和在乎,因此在mooc時代大膽的嘗試變得可能,這一點同樣體現在老師身上,老師大膽嘗試革新課程不會擔心沒有人選。選擇的增多意味著一個人更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也能夠在不同領域擴展視野。學科間的交匯處往往最能誕生靈感和創意,mooc上的主力軍也是跨學科人士。成本降低當然還有很多方面,mooc發源地斯坦福大學明確表示會給mooc證書申請者加分,British Council加盟英國mooc平台FutureLearn,將有望提供官方免費雅思課程。mooc的盈利模式目前主要靠投資,認證證書給mooc帶來了一小部分收入,另外公司從mooc獲取人才的信息也是一種盈利模式。
教育的反饋和競爭增強:在mooc上,教育的反饋質量將大幅提高。傳統課堂的老師收到的反饋信息是非常有限的,這也是教育發展演化緩慢的原因。有多少人有過這樣的經歷,調查老師的授課的授課,會違心給一個不錯的評價,小課堂大家不好當面指出問題。可是在mooc上就大不一樣了,沒人在乎老師的面子,什麼問題很快就會在論壇里反應出來,課程的評價都會很真實。而mooc教育的大數據反饋的信息量是前所未有的,取得的反饋信息不僅更加準確而且方便,讓老師把時間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解答關鍵和重要的問題。當課程的選擇比較多的時候,如果不喜歡這個老師的課程,可以直接退課。這時競爭就會產生,差老師在mooc平台會被淘汰。德國的mooc平台iversity全球出資公開徵集mooc的課程,能想像到第一批競爭勝出者課程質量都很高。
終身學習和興趣學習:傳統時代的學習的部分原因是通過考試,拿到學分,mooc時代使得終身學習變得可能,只要我們有興趣,學習也會融入我們的生活,伴隨我們的人生。在mooc平台上,學習的壓力變小了很多,我們不會擔心錯過知識點,不必精神高度緊張,隨時可以回放視頻查資料,記筆記是一個分神的習慣,帶給了我們更多壓力,而mooc平台上我們可以非常放鬆的心態,甚至是懷著欣賞的態度去聽課,這才接近學習的本質,讓我們把更多精力花在發掘其中的興趣上。mooc也讓終身學習變得可能,目前最相當熱門的課程耶魯大學的道德課,論壇上的大家曬年齡,最小的15歲,最大的87歲,而這只是論壇的結果,根據課程調查的結果,年齡最小的12歲,而年齡最大的有95歲。為什麼八九十歲的人還會去mooc上學習,這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理解和思考而不是記憶:傳統時代的學習,我們把大量的經歷花在了記憶上,畢竟考前突襲狂背是最有效的通過考試的方式,實際上當我們考試過後,就已經忘記了不少,甚至一些學習的痛苦經歷讓我們本能的排斥書本,教材的危害是讓我們的思維局限,花很多時間去琢磨教材上蹩腳的文字。而在mooc平台上,這種變化是非常微妙的,考試的壓力變小了,理解和建立知識的鏈接變得更加重要,我們也有更多的思考空間,在論壇上討論讓學習的效率和積極性更高,社會化的mooc平台NovoEd上課需要組建團隊完成任務。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永遠都是learn by doing,老師是引導者,mooc的解決方案是軟體模擬問題,這在某些課程上效率提高很多,多媒體動畫以及故事性甚至遊戲化也在引入mooc,最有效的學習策略就是解決問題,這是mooc重要的發展方向。
quora上自翻What changes will MOOCs undergo in the future? How will they be different from now?
MOOCs會有三個變化
評分制會得到改善,成本會增大並且停止這麼大規模,以及產值會提高
第一是評分制度的變化。MOOCs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評分。很多這些早期成功的MOOCs有很多技術課程,這不是巧合。對很多入門CS,數學,科學和工程課程。建立計算機化的自動打分系統是非常簡單的。例如,我們可以自動生成數學和科學的問題(可能用隨機參數)。那樣就可以由計算機解決。然後我們簡單的比較電腦的正確答案和學生的答案。同樣的,自動打分系統可以分析輸出的CS問題的學生代碼,並且比較它和正確的代碼。(比如,由課程工作人員撰寫),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告訴學生我們對他們的代碼正確與否的判斷很有信心。這也很容易創造計算機化的系統,可以支持像「學生的答案在電腦答案的5%以內就算正確」或者」這個問題是正確的但是這個答案也是正確的。」
對較少技術含量的課程比如英語或者歷史,做同樣的事情就困難多了。眼下有很多人們課程要求簡化問題,比如多選或真假問題。因為電腦可以輕鬆的計分。我們不能輕易地自動計算一篇文章的質量。這對用計算機來解決問題的今天是一個很艱難的問題。但是很多人都在致力解決這一點。由於對長篇答案的反饋是在非技術課程的學習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希望解決這個問題是今天MOOCs的頭等大事。即使在技術課程中也不容易告訴學生「你的代碼寫得很好,但是你的設計可以在這裡提高。」或者「你回答這個數學題是對的,但是你可以改進你用的方法。」所以這裡的改進將是整個在線課程範圍中有價值的。一些MOOCs已使用分級來解決這個問題,但結果導致在品質上的差異,因為這個回饋是完全取決於你的等級有多努力。在這個模式中你可能會反饋那些明顯較少投入學習的人,這是無用的。一旦我們可以提供更複雜的問題的更豐富的反饋(這可能要很久),MOOC的體驗將會是截然不同的。
第二個變化,MOOCs將花費一些錢並且停止如此大規模。有一些很酷和令人興奮的參加課程的150000其他學生是免費的。相反,當你發布一個問題在討論版並且立馬被成千上萬的其他問題覆蓋了。很多學生提出一對一或者小組互動去充分理解概念。這就是為什麼輔導課程存在。沒有大量的資金支付員工,課程根本無法提供這種支撐結構。所以在今天的MOOCs學生不會有那種親切感。不要誤會我,你在MOOC論壇找到的這些志願者相當的樂於助人,勤奮,但很多學生將付錢買和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視頻對話的機會。另外,生產MOOC需要大量的資源和資金,所以在理想世界中,MOOCs在財政上自給自足。
有一個例子,一個關於edX課程的收費結構,該課程仍是免費提供的,但只收一小筆費用。您可以訪問工作人員策劃的討論,辦公時間等等。售價350美元在這比幾千美元的課程要便宜的多,這將設置在參加遠程教育課程的項目中,對於真的想學的學生會更容易支付費用。當然,付費的學生會比免費的學生少。可能MOOC會顯得更小規模了,但這種免費增至模式對學生和課程來說是一個雙贏,所以我希望未來有更多這種課程。
個性化也可以通過MOOC平台增加。比如,如果你正在上數學課,並且在平台上檢測到你的某個部分的表現比你平時的表現要差,你會得到額外的資源或者練習的提示。類似的,MOOC平台可以通過你的一門課的表現,推薦你下階段可能感興趣的課程。所以,MOOC可以通過額外的人力資源和持續不斷的技術改進變得更小規模。
第三個變化,MOOC的產值將增加。你知道什麼是真正教的好的微積分介紹課?微積分的基礎知識不會隨時間改變太多。同樣的有莎士比亞,不會有很多他的新資料更新。因此,對於2013年莎士比亞文獻101不需要完全重做成2014年莎士比亞文獻101。越來越多MOOCs將擁有他們可以建造的已有的文庫,意味著教師可以花時間完善和改進資料,而不是倉促的拿到最新版。
同樣的,運行一次MOOC給老師提供了大量的數據點。在一次運行中,老師學習該如何教學生,什麼主題會特別難懂,過程可以如何精簡。當然第二次的時候,老師可以考慮把他們學過的知識整合成更好的課程。你不需要得到二十個學生的數據,現代MOOC平台讓數據收集和分析變得更容易。
最後,越來越多的大學投資進入MOOCs,視頻質量將顯著提高。很多早期MOOCs採用COMIC SCANS 字體的幻燈片和一個拍攝教授講台的攝像頭。現在一些大學有錄音棚,好萊塢品質的攝像頭,還有專業製作人員,共同創造更高質量的視頻。越來越多的大學開展MOOCs,景觀會變得更有競爭力,這將全面提高品質。
從根本上說,MOOCs的未來將使教育的體驗更好,還有很多需要同時從技術和教學的角度做的事情,但是現在,MOOCs將可能逐步引領新的變化,不斷改進網路教育。
最近看到有好多小夥伴關注這個問題,大家有什麼不明白的,想諮詢的都可以在評論里說,我儘力解答哈~
``````````````````````````````````````````````````````````````````````````````````````````````````````````````````````````在coursera上選過好幾門課程,感覺比網易公開課的質量好很多,反正每周更新教學內容+限時作業的方式對我來說有種追美劇的感覺~授課方式是:
a.觀看教學視頻(每周幾十分鐘到十幾小時不等);b.觀看教學資料(一些文獻、資料,視頻中一般都會提到,主要是拓展視屏的內容);c.每周習題(會記錄到最終成績);d.期終考試(決定是否通過課程的大頭)。個人主要的目的是(樓主可以參考):
1、想多接觸自己專業在國外的情況;
2、拓展知識寬度(各大MOOC平台上的課程相當豐富);3、嘗試世界名校的教學;5、有與國外的小夥伴交流的機會;4、順帶學習外語。在coursera上完成過兩門課,還有手賤的選過很多門課,結果都drop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已有中國的幾所大學在edX上開了課,中文教學,影像很深的可是台灣大學的「機率」和「秦始皇」兩門課,很不錯哦!(雖然沒有完成全部的課程……)最後,MOOC上的課程的質量也是有好有壞,樓主有興趣的話可以在某殼網的MOOC學院上查看各門課的一些資料和評價~MOOC最大的問題現在是如何抓住(engage)學生。MOOC很成功的一點是給無數的學生提供了機會(access),不管你想學什麼樣的內容,MOOC上有最新最棒的教授講解這些內容。但光有機會不夠,和任何學習過程一樣,對於一個新問題(特別是複雜問題),學生要循序漸進,花時間思考。而現在這個階段的MOOC課程在這一點上很弱。我舉兩個例子:
- 在最近Fast Company對於Udacity的創始人Sebastian Thrun的一篇採訪中(Udacity"s Sebastian Thrun, Godfather Of Free Online Education, Changes Course),Thrun提到Udacity已經成功吸引到了160萬學生參與他們的課程,但是完成率不足10%(指堅持上完一個課程的所有課時,也就是看完教學視頻並完成作業),而通過率則更低。這使Udacity不得不轉變營運模式。
- 賓州大學公布了一項針對他們本校16門Coursera課程數據的分析結果(Penn GSE Study Shows MOOCs Have Relatively Few Active Users, With Only a Few Persisting to Course End)。其結論是:
- 課程的完成率很低,平均在4%左右。低的課程在2%,高的在14%。
- 課業壓力比較低、作業比較少的課程完成率高。
- 課程參與率隨著課程的進度展開急劇降低。
- 很多人註冊了課程但是並不活躍(提交作業、參與討論)
我個人認為這是很有代表性的結論,也就是說MOOC的確成功降低了高等教育的門檻,但畢竟學生是最終來完成學習的主體,如何保證學生能夠持續投入學習?在這種線上模式里是個很頭疼的問題。如果有耐心看完Thrun的訪談,各位會發現Udacity想了各種辦法要留住學生,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說明這絕對不是個可以輕易迴避的問題。
從商品化的角度來說,如果把MOOC的教育模式作為一種商品(雖然是免費),那麼作為消費者的學生上完不上完這些課程本身並沒說明大不了得(學生購買了課程,並選擇不完成這些課程)。我想要指出的是那些對MOOC本身持有很大期望的人也許過高地看待了MOOC能夠解決的問題。對於那些傳統上徘徊於高等教育以外的學生群體,MOOC並不是一個救世主。課程被模塊化了,更緊湊,卻不能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和吸收。這個過程在一個沒有學校氛圍的環境中如何有效展開?我以為是MOOC面臨最大的挑戰。其他同樣值得思考的問題是:- MOOC有沒有變革課程的設計?
- MOOC所採用的測試方式有效嗎?
- 碎片化的學習有沒有副作用?
- 等等
舊瓶換新酒,這酒還挺香!
Mooc讓我們享受到國內外優質的課程資源的同時讓普通大眾能夠接觸到的最好的線上教育。
就它的可推廣空間以及一個用空間來看,在未來的10年內不會被新的成熟的教育產品或服務所取代。從某種角度看,Moocs超越了普通的公開課。
讓我們回到歷史的源頭,在電視普及的時代,電視教育逐步發展,讓人體會到足不出戶享受教育的優勢,電視教育超越了線下的課堂教育;
後來迎來了互聯網的時代,大多數人可接觸到的XX公開課超越了電視教育;後來,Moocs出現了!可怕的是Moocs不僅僅是電腦上能用、手機等移動終端上也能用,於是我就很好奇,接下來會超越Moocs的產品是什麼呢?我的大腦蹦出了幾個詞:可穿戴大數據
Moocs確實讓我們能夠隨時隨地學習,用的移動設備,智能手錶、谷歌眼鏡、手環、這些東西如果用到學習中來,我覺得會超科幻的感覺!
10年前的我壓根就沒想過世界上竟然還有智能手機這麼神奇的東西。
20年後呢?超越了Moocs的東西,我很期待啊!!
其實我覺得15年後這個東西就能夠有一定的小規模了。Like......Tesla Model S
都是神奇的東西!
點題:我覺得Moocs發展很有前景。但是僅僅針對那些從事教育行業以及IT行業的人,其他行業的人,我想不到你們可以幫助Mooc什麼呢?雖然最近流行跨界,但是,你們還是要懂得技術或者教育理念的啊。mooc始終是種形式,眾多形式之一。關鍵是你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這決定了你使用什麼模式,又或者根本就不用把你的解決方案套上個什麼模式,只要它能解決問題。mooc也許對於一種問題的解決是種不錯的模式,但對於另一個則可能不是~~~
比較好的 MOOC 商業課程:
概率(台大):Coursera.orgThe Power of Markets(University of Rochester):
Coursera.orgA Crash Course on Creativity(Stanford)
https://novoed.com/creativityDesign Thinking for Business Innovation(University of Virginia)
Coursera.org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Change(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Coursera.org
Developing Innovative Ideas for New Companies: The First Step in Entrepreneurship(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ursera.orgIntroduction to Public Speaking(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Coursera.orgAn Introduction to Marketing(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Coursera.orgNew Models of Business in Society(University of Virginia)
Coursera.orgAn Entrepreneur"s Checklist
How to be an Entrepreneur by Steve Blank
Zero Cost Marketing Strategies: Official Primer CourseFree Marketing Ideas: How to Advertise for Free給教育技術的學生又提供了一條發展道路,我們就是,跟著老師做微課,畢竟是國內比較新型的教課方式,逐漸的擴展到很多高校,前景我感覺挺好的
MOOC: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初衷是"讓世界最底層的人群,接受世界上最好大學課程教育"。它對教育的傳播方式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將教育的受眾擴大到全球範圍。MOOC的教學和考核方式不斷改進,但沒有改變它的初衷和作用,這樣的改進提高了傳播的效果。隨著對教育革命的不斷擴展,在線教育開始興起,將教育革命活動擴大到整個教育體系。初衷不再是"讓世界最底層的人群,接受世界上最好大學課程教育",而是希望所有人都接受在線教育,作用是改變教育的接收方式。如果將知識比作肉類(有營養,對人有益),網路教育(在線教育和MOOC)就是昆蟲肉(更有營養,但接受度不高);線下教育就是家禽肉(有營養,接受度高,但吃多了對人無益)。MOOC的目標是希望那些吃不上家禽肉的人能吃到昆蟲肉,以保證身體的健康。針對MOOC的各種改進(考核,頒證等)都是希望保證肉類質量,面臨的困難是面積廣,沒網路,沒設備的地方太多,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盈利可能性小;在線教育的目標是希望能吃到家禽肉的人也吃昆蟲肉。困難在於接受度太低,能吸引一小部分嘗鮮的人,但大部分人吃不下去。但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句話:人類的肉類希望在昆蟲。(更小的消耗,更高的營養)
mooc 最偉大的就是互聯網的屬性,將知識和技能民主化,是一個良好的補充,鄙人自己從中受益良多,但它終究難代替物理教室。
我不知道MOOC有沒有形成協會,並制定出標準。但MOOC之於「個人學習」,應該有以下標準/特徵:1、任何學習都是「自學」而不是「他學」,不管用任何途徑、形式,我們除了聽課學習這種常見的學習方式之外,在人生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各種學習方式,但不管如何,外在的形式歸結為一點就是自己大腦的思考和轉化,最低級的學習成果是記憶,最高級的成果是提升腦力,鍛鍊出實際有用的高效神經元,比如李小龍能夠以一敵十,就是練出了若干神經鏈條,其他專業人士也是如此,通過科學訓練,可以高效練出神經元,當普通人還在一對一痛苦肉搏時,經過訓練的人已經可以使數十人倒地斷骨,這是任何學習的目的,將外在知識轉化為自身能力,所有學習都是「自學」,這一點MOOC也不例外。不要把MOOC當成聰明葯,吃下去立即生效,在大腦改造術沒有取得大突破之前,學習的本質過程不會變。其二、MOOC強調的是「多人」、「在線」,這跟多人在線在線遊戲有什麼差別,實際是沒差別的,實際上我們在玩單機的時候,是在跟遊戲設計者進行博弈,而多人在線遊戲俗稱「網遊」則是在跟遊戲設計者和其他玩家進行博弈。推導一下,學習者和教學者就猶如玩家和遊戲設計師的關係,在多人學習方式下,就是一個團隊化學習,比如知乎推崇的就是人人是專家。MOOC標準應該包含讓人人成為學生、人人成為老師。其三、學習內容的多人化,比如一門課程在大學裡教學是有大綱的,這個大綱有時幾年都不變,到了MOOC時代,這個大綱應該是動態的了,就是實時的,同一門課,可以有10000個版本的大綱,而這個大綱是可以由任意玩家設定,這跟我第一點說的是一個意思,任何學習都是「自學」,每個人承擔的社會角色不同,對知識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比如學炒菜,很多人只是期望能夠給家人做100種湘菜,你讓他上一門課學炒粵菜為主的廚師課,學出來被喜歡吃辣的家人罵就沒必要了。其四、P2P互動,ALL over P2P,這一點跟知乎是一樣的,內容要有生命力,必需達到一定的深度,群眾的智慧不一定是無窮的,但群眾的時間是無窮的,可以對知識進行深度挖掘,其實很多牛人只是吹牛厲害,真要做到對某項知識的全方位解析靠的是「時間」、「工作量」。比如知乎上很多圖文並茂的回答,非常用心,但絕對是謀殺自己很多時間的行為,與自殺無本質差異。其五、內容可復用,交叉的知識有重複部分的內容,可以共同建設,比如現在全國現在10000所學校都上馬克思主義這門課,我猜他們的教材里重複的內容多多少少是有的,那麼如果有這麼一個平台讓每個學校只做這門課的1頁紙,做到最精華,集合起來應該比各自為戰做的更好吧。以上幾點是我思考後總結的MOOC應該具備的標準或特徵,寫出來期望有人可以將之實現,我自己也會投入力量試試看。
只是一種在線教育形態,不可能取代傳統課堂教育的
cousera有中文界面了 非常爽
Moocs是個很實用的東西,學習起來很方便,要是有什麼能超越那就再好不過了
革命性的,一定是決定性的,並且是在戰略層面來說是一個制高點。目前來看,語言還是一個比較大的障礙。但是,一旦這個障礙可以被克服(比如說字幕組,或者以後的實時機器翻譯)那麼,對於弱勢國家和教育體系會被摧枯拉朽一樣的摧毀。學校教育的形式可能最後還會存在,但是就對學生知識和觀念的形成來說,學校教育已經不能夠控制。這樣,那些強勢的機構就有機會和能力傳播他們的理念,這在過去即使是付出高成本也難以企及的目標。 好消息是國家層面已經在意識到這個危機的緊迫性,壞消息是,我們目前能夠做的似乎很有限,並且整個教育界似乎也沒有充分的意思這些問題。
推薦閱讀:
※MOOC上的課程,怎樣才能下載?
※求中文mooc線性代數課程推薦?
※果殼的 MOOC 和網易雲課堂的計算機課程哪一個比較適合新手入門?
※MOOC結束的課程怎麼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