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文化都是平等的,那麼如何界定一種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

文化不管是原始還是現代,西方還是東方,不管是吃人部落的文化還是現在極度推崇的紳士文化,他們應該都是平等的。那麼我們以什麼標準來評判他們,來界定他們,那些文化中的不同只是習慣的不同,而不是這種文化自帶的陋習呢?


要談文化差異,我們最好先明確什麼是文化。

古典,日常的文化:

Culture的語源來自拉丁語colere(耕耘),本來擁有耕耘,培養,洗鍊,教化的含義。18世紀後半,為了把技術革新,社會官僚化等等作為外部因素的文明與文化區分開來。Matthew Arnold把文化定義為提高人類精神層面的概念,也就是日文,中文,德文里的」教養「,英文與法文里並沒有明確區分」文化「與」教養「。

人類學的文化:

人類學中將能夠說明人類與動物的差別的概念,叫做文化。

定義者是Edward Burnett Tylor,文化進化論的代表性人物。他在Primitive culture里把文化定義成:被廣義民族學所使用的文化,或是文明的定義是,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慣,與其他人作為社會成員獲得的能力和習慣的複合總體。

後來Claude Lévi-Strauss追加了語言這一條件。用以徹底區分人與動物。

社會學的文化:

社會學受人類學影響頗多,Tamotsu Shibutani認為文化是,某個特定的集團或是社會化的世界裡,人們所共同擁有的價值觀,並且一個社會可以存在多元化的文化。

簡而言之,我們平常說的」這個人有文化「,屬於古典,日常的文化。 」中國文化「屬於人類學的文化。 」茶文化「屬於社會學的文化。

題主的問題里」吃人部落的文化「屬於人類學,」紳士文化「屬於社會學,並不存在比較關係

社會學的」紳士文化「與古典文化的「漢詩」也同樣不存在比較關係。

那麼什麼樣的文化里存在比較關係呢?

古典,日常的文化

古典,日常文化里包括古典音樂,芭蕾,歌劇,文樂,茶道,漢詩,古樂,古典文學,傳統美術,素質,學問(基礎科學,應用科學,綜合科學)等等。這些存在比較關係。其中的一部分在作為文化形式進行討論的時候,可以歸類進社會學的文化。

社會學的文化里屬於次文化和反文化。在次文化與反文化內部,也存在比較關係。

次文化與反文化相通,1950年被社會學者David Riesman所使用用以定義」一部分的個人或團體所擁有的獨特文化「,如宅男,非主流,殺馬特,搖滾樂,小清新,哥特(狹義),廢土,二人轉,紳士文化,騎士道,決鬥文化,地方戲曲,殭屍等等等等,範圍甚廣。

反文化里包括了與次文化相通的部分,嬉皮士,非主流,殺馬特,搖滾等等,屬於既存主流文化的對抗文化。

也就是說,芭蕾和歌劇存在比較關係,它們都是古典文化,如果你有興趣,可以評個高下。

紳士文化和二人轉也存在比較關係,它們都是只屬於一部分人的社會學文化。

人和動物存在比較關係,它們都是人類學的文化。

那麼,文化有沒有高下之分呢?

古典,日常的文化更加趨於教養,文明,開化,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認為的。屬於長期以來被大多數的人類和歷史所承認的上位文化

當你在說」芭蕾舞比二人轉高雅「的時候,你在比較的,並不是文化的優劣,而是教養的高低

而當芭蕾舞作為文化形式,藝術形式的一種,在社會學文化里進行比較的時候,它們是平等的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你認為芭蕾舞比二人轉高級,事實上是因為根據你的標準來說芭蕾舞舞者富有魅力,或是儀態曼妙,或是舞台優美----你無意間已經把古典,日常的文化拿來與社會學比對了。

那好,我們再來舉個例子,苗族的蘆笙舞和阿美族的sacro,哪個更加高雅?(對舞蹈熟悉的同學請自行更換兩種不熟悉的民族或團體的藝術表現形式。)

你很難分辨得出來。因為你無從知道苗族和阿美族古典日常的文化里,哪個教養更高

社會學的文化就是這個樣子,當文化進入社會學的概念里,便沒有高低。在不懂中文的某個瑞典人眼裡,二人轉(這裡指傳統二人轉)和黃梅戲,沒有什麼區別,不存在什麼高低。

總結一下。題主想要的標準,是古典,日常的文化里的「教養」,而「文化的平等」指的是社會學的」文化「,沒有可比性


題主你這是虛無主義,吃人和紳士文化居然是平等的,搞得我都想舉報了。

還有啊,你都說有不同了,所以陋習比較陋也是不同的一種嘛。它就是陋,你卻說這是不同,但不是陋與不陋的不同。。。

所以底下有人答國家需要,我覺得這個答案挺適合你的嘛,反正你們都不認為有普世價值的嘛。


不是平等的。

吃人部落屬於較低級階段。

參見我的知乎回答:教練技術是不是傳銷? 根據螺旋動力學,人的心理存在階段,在達到…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4481556/answer/143116729?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我理解的文化「精華」與「糟粕」的區別,在於:

1.是否客觀看待人的需求;

2.是否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3.是否願意對世界持一種科學理性的態度。


第一,文化是平等的就是有問題的吧?文化一定是基於一定社會現實基礎而存在的,社會的發展程度必然是有高低的,那麼必然的文化就存在一定意義上的高低。一般而言,能夠適應當前的社會現實需要的文化會比較好。

第二,文化對於社會現實而言既有超前性又有滯後性。那麼就可以提出另一個判斷文化好不好的一個標準,就是如果能夠適應現實未來發展需要的文化就會比較好。當然,在判斷未來發展會比較困難。

第三,當文化是適應力在現在和未來之間發生了衝突的時候,個人傾向於以適應現在的文化更好。


文化是平等的,就如每一個人在基本人格上都應該被平等對待一樣;精華和糟粕就像是人身上的好習慣和壞習慣,其評判的標準應該是兩個:1、有助於本民族在一定時期的長遠發展2、為大部分人所認同。而且兩者要同時滿足。

比如對女性社會地位的歧視,在古時是由於社會形態發展造成,且大部分人認同,但是不利於長遠發展。所以這種觀念在現代被認為是糟粕。而某件事物被認為是真理但大部分人不認同,也算不上是精華,因為它在這個時代這個文明裡沒有群眾基礎。

最後說一句,任何精華與糟粕都是相對於上一個時期的,沒有絕對的錯誤與正確,需辯證看待。


文明有進步和落後之分,只有不斷的進步和發展才能生存下去。


「標準」是一種觀念,本身就有文化的影子… 這個問題需要很多非常具體的對等的例子


我覺得文化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它本身就源於人類自身的情感和思想,,,你要怎麼評判一種文化它到底是糟粕還是精華?


從來沒有文化是平等的,一個社會體系所反映出的文化都是適用於這個文化體系並且為這個文化體系服務的。現在所謂一切的平等都是和平狀態下暫時的小清新一般的存在。

文明與文化向來都是被更加優秀的取而代之或者取長補短融為一體。


標準是人定的。而人又是具有差異性的。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個標準。

每個人的思想,和他的成長環境,文化背景,生活經歷都是密切相關的。

所以,主觀的來說,我覺得沒有標準。


誰說是平等的?

官士農工商平等嗎?

所對應的階級意識形態能平等嗎?


主要是看,是否符合實時情況和未來發展需要吧。

古時曾出現母系社會,因為當時人口增長緩慢、孕育條件極差,女性得到的尊重和保護是完全符合實情和發展需要的。

後來又出現父系社會,因為人口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滿足種族延續必定不能僅僅依靠繁衍後代,捕獵、安防這些讓男性天生具有力量優勢的必要活動,使得從母繫到父系社會過渡得有理有據。

直至今天,仍有許多族群保留了這樣的社會習性。儘管我們很清楚的知道母系或是父系社會已經不能再滿足絕大多數民族未來發展的需要了,但我們能說,對於那些仍處於原始發展階段的部落人群,這樣的設定是應該被遺棄的糟粕嗎?

綜上就是我的回答。


我認為經得起時間「考驗」,在長期歷史積澱中形成的一種文化(習慣和名俗)應該被定義為精華。


推薦閱讀:

西方婚禮流程中需要幾件婚紗?為啥中國人現在結婚要整三套:出門+儀式+敬酒?
是誰把「dragon」翻譯成「龍」?為什麼要這麼翻譯?
為什麼在荷蘭叫「中國豆」的植物在中國叫「荷蘭豆」?類似的情況還有哪些?
有哪些只存在於外國的「中國菜」?
外國人覺得中國人人品怎麼樣?

TAG:文化差異 | 文化 | 社會 | 跨文化比較 | 中西方文化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