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加拿大許多州(省)的州府(省會)並不是經濟中心城市?

比如華盛頓州的州府在Olympia, 而最大都市和經濟中心是Seattle; 紐約州的州府在Albany, 而最大都市和經濟中心是NYC; 卑詩省的省會在Victoria, 最大都市和經濟中心是Vancouver.

相比起來,歐洲、亞洲大多數國家的區域capital cities往往也是經濟中心呢。


這個問題也曾折磨過我。

題目中提到的三個城市成為省府州府的理由不盡相同。

每個城市的理由一定是非常複雜的,不可能123列出來那麼簡單,我試著挑這題目里三個例子中有代表性的原因講講。

先說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和olympia

這兩個城市都是在Oregon Treaty(1846)之後開發的,在那之前估計只有土著們在華盛頓快樂生活了。白人分別去兩座城市開發的時間差不多都在1850"s,而1853年就確定下來olympia是華盛頓地區的capital了,那個時候兩個城市都是半斤八兩的偏遠小村莊。能查到的人口資料是,1853年olympia的人口在1000左右,而到了1869年西雅圖的人口才破2000。那個時候想必大家還沒有看出seattle和olympia今後會哪個發展得好吧。

卑詩省的省府維多利亞而不是溫哥華

要追溯到當初英美關於北美大陸西部的俄勒岡地區的爭奪

這場爭奪以1946年的Oregon Treaty告終。

Oregon treaty 規定,以北緯49度為界,大陸北邊為英屬北美(加拿大前身),南邊為美國。

淡黃色是俄勒岡地區,藍線(北緯49°)就是後來的國界。

這和加拿大卑詩省首府又有什麼關係呢?

大家注意圖片左邊有一個淡黃色的大島,那就是維多利亞所在的溫哥華島(跟溫哥華這座城市是有區別的哦)。溫哥華島的南部是在49°緯線以南的,但Oregon Treaty還是把它整個劃給英方了。從此島上建立了個溫哥華島殖民地,白人們準備在此繁衍生息,建都維多利亞。

但沒過多久,大家發現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時刻想吞併溫哥華島。加上小島上各種經濟崩潰,原住民問題,把總督弄得頭昏腦漲。所以他向大陸拋去了橄欖枝,溫哥華島殖民地與地圖右邊的卑詩殖民地合成了 一個碩大的殖民地,我亂翻譯一下:溫哥華與英屬哥倫比亞聯合殖民地?(United Colonies of Vancouver Island and British Columbia),就是後來的卑詩省了。整個大殖民地都城還留在了島上的維多利亞,有一種說法是,這樣可以抑制美國的吞併溫哥華島念頭(總不可能把你省府吞了吧?)

這有點類似北京當初天子守國門的概念了。

為什麼紐約州的首府在Albany而不是NYC呢

這個答案就簡單多了

因為Albany位於紐約州南北方向的中點,而NYC太偏了,位於右下角。你可能會說,這算什麼呢,NYC都是the capital of the world了,這點地緣因素怎麼會阻止它成為州府呢?

但定州府的那個年月可不是醬,沒有飛機通訊設備落後的年代裡,獨立戰爭剛剛結束,時局算不上穩定。選擇一個靠近河流且位於南北中段的capital,可以增加政府對全區的控制力。

這種淳樸而直白到無法相信的地緣選擇讓我想起了太祖當年說「合肥不錯,為皖之中……」

以上觀點皆非有確鑿史料考證的官方說法。

還有一點我對這一現象的總結(依舊是沒有確鑿史料考證的)

1 歐洲和亞洲的歷史悠久,王朝更迭無數,新王朝新政府能夠自由選擇自己的首都,所以他們能夠定都在經濟已經發達的城市。而對於新大陸來說,常常是定都之後,才發展經濟的,後來首府因為各種先天條件發展得不咋地,但他們覺得也沒什麼必要遷都了……

2 對於北美這種分權思想已經入骨髓的地方來說,經濟和政治中心不在一起真的沒什麼所謂,也許真的已經習慣什麼東西都可以分一下了吧?

就想到這麼多。

坐等評論區精彩留言和嚴厲指正。


在美加這些弱政府國家,政治中心並沒有給經濟發展帶來特別的作用,相反區位、資源優勢顯得特別重要,美國經濟發達的大城市一定是擁有特定的區位、資源優勢。另外,美加的那些政治中心很多都設立了一百多年,一百多年前這些城市很可能是當時的經濟中心,隨著經濟的變遷,這些城市也失去了相應的經濟中心地位,中國許多城市也會面臨著這些挑戰,比如安慶、開封等過去輝煌的城市現在只是普通的地方城市。

在中國,國企是市場的主角,國企多位於首都和省會,除了特例深圳,深圳是少有的靠私企壯大的城市。其他省份,省會即使不是最強的城市,也是第二了,而且和第一差距不會太大,除了國企的因素,中國省會多位於各個省交通最為發達的地方,經濟輻射能力強,也意味著搶奪腹地的能力強。總而言之,各種原因導致了目前中國的經濟地理格局。


謝邀。等著 @talich 的詳解。

簡單說,在中國,之所以省會一定是重要的經濟中心(如果不是唯一的),是因為省政府有很大的行政權力,尤其是各種項目審批權。所以不管其地理位置和人口結構、產業結構,都能從全省範圍內「抽水」,把重要的資源集中到省會城市,同時成為省內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同理,歐洲和亞洲其他一些國家也是中央集權(單一制)的,省、州一級的地方政府權力很大。

而美國從整個國家的架構來說,就是分權的,自治權不僅分到州,更分到縣、市、郡,而政府規模和權力和歐洲、亞洲大部分國家比,還要小得多。所以首府的經濟聚集效應沒有那麼明顯。

當然,這只是粗略的分析,實際能舉出很多例外,因為經濟中心的形成也有偶然因素,沒有一個規律能解釋全部現象。


美國的中西部州中,大多數州的州府,不是州頭號大城市也是州前幾大城市,不同的如加州的薩克拉門托,在1850s加州發展時也是當時加州的中心,這與中西部州發展較晚有關。而東部和南部州,州府小的情況非常普遍,這很多情況下是緣於這些州建州和發展較早,當時的政治和經濟中心與現在不同。如弗吉尼亞州的州府里士滿,一直到南北戰爭時期,他還是弗吉尼亞的頭號大城市,邦聯的首都,但是到了現在,他明顯被重要港口諾福克遠遠甩開;還有德州州府奧斯汀,現在德州比奧斯汀大的城市太多了,但是奧斯汀在1836年開始就是德克薩斯共和國的首都,在最初建州之時也是州內大城市,是當時德州的政治和經濟中心,這就是因時代和社會變遷,引起的經濟,文化中心與交通樞紐位移。美國的城市變遷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及黃金時代變化了太多,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當初全美最繁榮的底特律現在也不過是一座蕭條破敗的空城。

美國剛建國時是先劃定區劃,再在這區劃內找個最大交通最好的村鎮【注意,這時候大部分州里還談不上有城市】當州府!

劃定區劃之後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由競爭式發展】,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州府往往被區域內其他城市超過!

而中國則是經過數千年發展後再劃定區劃!

即使這樣: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的發展,都還有很多地級市超省會,很多縣級市超地區,很多鄉鎮超縣城!


感謝大家支持,已更新數據。更新之後省會城市的經濟地位有所提高,南京超越無錫,瀋陽追近大連,杭州拉開寧波等等,不做評價。

————————————————————

2014年全國主要城市GDP排名

江蘇省:

7、蘇州 13760.89億元

11、南京 8820.75億元

13、無錫 8205.31億元

山東省:

12、青島 8692.10億元

21、煙台 6002.10億元

23、濟南 5770.60億元

福建省:

24、泉州 5733.36億元

30、福州 5169.16億元

遼寧省:

15、大連 7655.60億元

18、瀋陽 7589.00億元

河北省:

20、唐山 6225.30億元

29、石家莊 5300.00億元

【省會不是經濟最強的喲~港口才是~】

以及,另有:

浙江省:

10、杭州 9201.16億元

17、寧波 7602.51億元

廣東省:

3、廣州 16706.87億元

4、深圳 16001.98億元

16、佛山 7603.28億元

22、東莞 5881.18億元

【也沒差太多哦~】

————————————————————

不是要打誰的臉,大家提到的歷史和行政的原因都很對。

國內安慶、保定、開封等城市之所以衰落,還不是因為失去了政治中心地位?

我只嘗試提供另一個可能的原因:在水運面前,行政力量不足恃。

即便是中國的沿海省份,也是順地利而為,不會跟市場對著干。

然後想想美國那海岸線與水網…

我對美國、加拿大實在不熟悉,於是試著搜索「美國 州首府 港口」,看看有沒有重合的。

搜索結果:檀香山……

以及,馬里蘭州的首府安那波利斯。

「獨立戰爭以前安納波利斯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地區……不過當1780年巴爾的摩開通深水港後,安納波利斯的海路貿易受到很大的打擊。」 ——維基百科 「安那波利斯」詞條

哈,大家都差不多~

行政中心由歷史決定,經濟中心由市場決定,而美國的地理優勢會強化市場力量。

大概是這樣?歡迎指正。


加拿大的首府Ottawa,30萬人口

當時被評為樹林中,讓人難以發現的小鎮

至於為什麼選Ottawa,就一個原因,在英法區之間取一個平衡點


我覺得因為亞歐大陸的國家歷史比較久,而北美是新興的國家。亞歐的大城市都是歷史悠久從農業社會過來的,當時的城市必然是佔據優越的地理位置。在那時似乎很少有自然形成的城市,基本上都是政治軍事的需要建立城市,進而這些城市發展成為大城市。北美地區一開始並沒有國家,那些城市完全是經濟原因形成的,後來出於行政的需要選定了首府,並不與經濟大城市重疊。

回答好亂啊。。瞎講一下


把政府部門轟到窮鄉僻壤去,他們才能好好乾活兒。經濟中心儘是紙醉金迷,脫衣舞酒吧,讓他們去了容易滋生腐敗~


簡單來說,美國的州和加拿大的省都是自治實體,挑選州府/省會就像是給國家定都一樣,要考量區域的均衡發展,而不是單單向經濟中心進行傾斜。

從歷史根源上來說,美國的州和加拿大的省都脫胎於英國的自治殖民地,在兩國成型前這些地區相互獨立,各有政府,互不轄制。甚至可以說,美國早期建國的時候邦聯制和聯邦制的鬥爭,就是各州要不要成為獨立國家的政治角力。由此可見將它們類比為國家並非完全空穴來風。

不過在這裡我認為加拿大的省會和美國的州府應該區別開來討論,因為兩國的政治體制有區別,而且加拿大的省太少,想歸納出一個規律的話,樣本容量太小。

美國的州府確定時為了均衡州內各區域的利益,多考慮放到州境的中央。然而美國中部許多平原州都有一條或幾條由河流組成的州界,而這些河上的河港的經濟發展狀況往往好過州的腹地,就形成了一種州內經濟重鎮位於州界上的現象。典型例子包括:聖路易斯、堪薩斯城、辛辛那提、路易維爾、孟菲斯。這幾座城市都是州內數一數二的大城市,但是卻都在構成州界的河流沿岸,在地圖上看都是在兩州甚至更多州的交界處,因此拿來做州首府並不合適。

印第安納、俄亥俄、肯塔基三州交界地區的地圖,俄亥俄河(中間和州界重合的彎曲的藍線)構成州界線,路易維爾和辛辛那提都是其上的河港,可以說位於各自州的邊界上,因為跨過河流就是另一個州。

比如說辛辛那提在俄亥俄州內可以說是偏居一隅,若選作俄亥俄州的州府並不合適。

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說來大概是在北美大陸開發早期,定位技術並不發達,同時交通網路匱乏,河流在大平原上同時扮演最顯眼的地標、天然的阻隔、以及最高效的交通線的角色,所以劃界靠它、運輸也靠它。

從這個角度來看,將州府設在遠離主要河港、湖港的州境內陸,也可以帶動這些腹地的發展。這也是這種州府選擇的一個重要考量,而且事實證明確實有一定效果,現在的美國中部各州的州府都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比如前述俄亥俄州的州府哥倫布,最初是作為規劃的州府在州境中央建設的新城市,現在在州內已經和伊利湖湖港克利夫蘭、俄亥俄河河港辛辛那提鼎足而三。

放置在地理中心和帶動腹地發展兩種思路綜合起來,可以歸納為在政治經濟兩方面做出均衡,使得州府最好地符合州政治的中心點的角色。東部沿海各州在美國建國後也普遍將原本位於海岸線上的州府內遷,也多有這種考量。這種例子有題目提到的紐約州的奧爾巴尼,另外還有賓州的哈里斯堡、新罕布希爾的康科德、康州的哈特福、弗吉尼亞的里士滿、北卡的萊利、南卡的哥倫比亞和喬治亞的亞特蘭大(其實早期喬治亞的話應該說老州府Milledgeville)等。這種遷移表現出了這樣一種考量:州政治不是向於最大的港口城市傾斜,而是照顧到州境內每一寸土地上居民的利益。這種對州本身的主體性的強調是美國聯邦制運作的基石。

至於美國西部州份,因為州境內經常存在一些不宜居的區域,所以州府的選擇未必是最靠近中心的,有時候會選擇宜居地區的中心作為首府。有些州首府實際上是建州前的地區首府,例如愛達荷州的博伊西、猶他州的鹽湖城、科羅拉多州的丹佛等,在建州前都長期是對應地區的首府,促進了這些城市的繁榮,而在建州後,州的行政中心也沒有遷出。這一類的州首府通常也是州內最大的城市。再比如俄克拉荷馬州的俄克拉荷馬城,位置和經濟狀況比原有的州府好,建州後第三年被選作州府。

而沒有選擇首位城市作為首府的美國州份當中,有一些的州府並不靠近州的幾何中心,反而靠近主要城市,這類州府通常是選址於人口密集區中心。典型例子是俄勒岡州的塞勒姆和內華達州的卡森城(內華達州早期的人口重心在內華達山下的里諾一帶)。題目中提到的華盛頓州奧林匹亞也類似此類型:位於華盛頓州較宜居的西海岸地帶、南北居中的地方。這種選址方法可以視作放置於州境中央的一種變體形式,本質上同樣是要均衡考慮,以體現州的主體性。

俄勒岡州的州府塞勒姆位於州內最大的人口聚居區域——威廉米特谷地(Willamette Valley,左上方的淺綠色區域)的中部。從衛星圖上可以看得很明顯。

加拿大的情況和美國則有所不同。實際上加拿大十個省的省會當中,不在經濟中心的只有少一半。而更嚴格地講,可能只有新不倫瑞克省的弗雷德里克頓(繼海港聖約翰成為首府)是類似美國各州遷移首府以均衡省內各區域勢力的產物。題目中提到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會選址維多利亞——@王諾諾 的答案有提到維多利亞為什麼成為省會——是為了抵禦外敵,可能是美加兩國唯一首府外遷的案例了,應該作為特例看待。

艾伯塔省和薩斯喀徹溫省是從草原上直接划出來的區域(不像美國中西部很多州份建州前曾經是個地區),歷史基本上是一張白紙,因此這兩省省會的選擇也體現了一點點的規劃思維。艾伯塔省的省會選在埃德蒙頓是典型的均衡南北。薩斯喀徹溫省的里賈納則是在建省前作為西北地區的新首府規劃的,稍稍搬離了原本的區域中心卡佩勒堡(Fort Qu"Appelle),可以勉強視作一個首府遷移的例子。草原省更具體一點的情況可以參考一下我的這個回答。

除了上面所說的四個省,其餘六個省的省會都是歷史上的或者現在的省經濟中心:魁北克城是魁北克省唯一的海港,長期是聖勞倫斯河谷地的政治經濟中心;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紐芬蘭和拉布拉多省聖約翰斯以及愛德華王子島省夏洛特敦同樣都是歷史上的殖民地首府,現在也依然是省內的政治經濟中心;馬尼托巴省的溫尼伯歷史上就是區域內的貿易中心,現在作為省會還獨佔全省一多半的人口。多倫多的情況最有趣:最初安大略省規划了一個省會——倫敦(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城市有個等級如此之高的名字),而多倫多只是倫敦建好之前安大略省議會臨時性的開會地點(行在),但是後來省議會覺得在多倫多呆得挺舒服,倫敦建好了也不搬了,多倫多遂成為省會至今。

安大略省的倫敦是全球範圍內除了古早的英格蘭倫敦之外能找到的最顯眼的倫敦。之所以起這個名字,就是因為這地方最初規劃的是要當「首都」(Captial)的。

從上面提到的這些現象來看,加拿大的「省會」確實比美國的州府更類似中國的省會。畢竟像哈利法克斯、魁北克城這種,曾經就是實打實的省會。

===補充一點點===

其他答案有提到一個觀點,就是防止公務員腐化墮落啊,遠離喧囂啊什麼的,對此我並不認同。縱觀美國五十州,雖然在荒野里建新州府的有不少,但是作為大城市被選為州府的也為數不少,比如前述的丹佛、鹽湖城、博伊西、俄克拉荷馬城以及類似的鳳凰城等;再例如亞特蘭大在美國內戰後的重建時期被選為喬治亞州新州府時,是一座代表「新南方」的新興城市。同時原本州政府在大城市的也並非全被趕出城了,比如麻州州府現在還在波士頓。由此可見,美國州府的選擇談不上避諱大城市。如果說經濟中心的位置比較適中,一州的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是可以合二為一的。


省會模式其實是最好用的一種模式吧

我拿澳洲五大城市作為例子。

Syd是NSW首府

Melbourne是VIC首府

Brisbane是Queensland首府

Perth是WA首府

Adelaide是SA首府

然後,然後,澳洲差不多就這幾個州了(塔斯馬尼亞,首都,NT都是比較…)

這些城市均是大城市(區域)經濟中心城市


高曉松在《曉說》不厭其煩地講了這個現象。他的說法是,美國多數州的行政長官辦公地都不是第一大城市,或者題主說的經濟中心,因為像很多回答說的那樣,美國強調的是分權,並且不像天朝這般首腦領導一切也享有一切。公務員就是服務人員,行政機構就是服務機構,遠離繁華與喧囂是選擇做公務員的代價。


偽科學一把,提出如下命題:

越是落後的地方,現代化基礎薄弱的地方,其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越容易合一;相反,越是歷史悠久的,積澱深厚的地方,其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越容易分離。

前者比如很多發展中國家的首都,東歐國家的首都,中國一些北方省的省會;後者比如發達國家的首都,中國的帝魔二都,中國一些南方省的省會。

作為一個參考,《為什麼英格蘭總是輸》中提到了一個看上去很nb的規律:「除了皇馬這個特例以外,西歐的「民主國家」首都從來沒有獲得過歐冠,即使皇馬這個特例也需要排除掉佛朗哥時期的6次。」(作者似乎漏掉了阿姆斯特丹,而且這個規律今年被切爾西打破了。)對於這個規律,作者的解釋是,「獨裁國家」的資源向首都集中很嚴重,所以首都球隊的優勢很大;相反,「民主國家」的資源集中沒有那麼嚴重,反而誘惑更多,所以不容易出成績。

不過我認為這個說法是有偏見的。

事實上,這些落後地區的中心城市,代表的是一種「強加的現代化」的概念。就是說,這個地區的現代化,不是本地區自發產生的,而是受外界刺激產生的。在這個過程中,地區的發展會更依賴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因此會強化中心城市的作用。而當地區的現代化進程進入比較成熟的階段,多個城市會走向不同的方向,發揮不同的作用,類似於經濟學上的分工提高效率。


補充一個人文因素。

---------------------------------------------------

以美國為例,美國人對政治並不太感興趣,他們追逐的是體育、娛樂和美國夢。比如,好萊塢的文化娛樂產業為首,帶動洛杉磯成為加州最大的文化和工業中心。而加州首府薩克拉門托市在19世紀50年代發現了金礦,淘金夢促就了當時的繁榮,被設定為首府。當金礦枯竭後,城市發展放緩。所以美國人被娛樂和美國夢所指引,聚集成群,形成所謂的經濟中心。而政治中心的形成是以經濟為基礎加上一定歷史因素而形成。

-----------------------------------------------------

反觀中國,中國人一直對權力的追逐比較痴迷。因為權力背後隱藏這巨大的經濟利益。所以當政治中心一旦確立,人們蜂擁而至,很容易建立起以政治中心為基礎,連帶和輻射成為經濟中心。聯想到三一重工北遷帝都一事,不管是面對惡性競爭的無奈還是梁穩根的個人因素,都說明三一重工尋求政治資源,以保證其發展。

---------------------------------------------------

說到底 城市是由人組成、推動及發展起來的。人文因素要大於其他因素。


其實我覺得,是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展,經濟中心的轉移造成部分省府不是經濟文化中心城市的。

省會城市剛定為省府的時候,當時的經濟政治中心基本都是在省府城市本身的,後來由於鐵路,飛機等科技的發展,經濟中心會向地理位置便於貿易的城市轉移,從而導致現在看來國外的省府的經濟發展還不如周邊某些城市。


巴西利亞 就是荒山野嶺建設成為首都,歷史沒有那麼悠久,蒙古建設哈拉和林為首都,北京攻擊後滿地是金人的屍骨,屍體的油堆滿街道,還不是重新建設成為大城市


以合肥為例,在今相開外掛前,合肥一直那個樣

原因也很簡單,合肥離南京太近,比南京到無錫還近,請問滁州馬鞍山怎麼樣被你所輻射?

在市場的情況下,合肥根本無法成為核心,因為自己周邊的城市都是南京的衛星城。

如果在美國,可能合肥將會成為一個安靜的首府。

然而這裡是中國,掌握大權的省政府是不會允許自己的所在地毫無威嚴。

於是有了三分巢湖,有了合米。


中國應該文化傳統的影響因素更大吧,就是什麼都會有等級之分,作為省會城市肯定比其他城市等級更高一點,資源向省會城市集中也就很正常了。當然也會有特例。


怎麼選擇宜居城市


中國也有政治職能突出的城市,只是後來因為政治職帶動經濟等所以現在看來一般的省會都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推薦閱讀:

有哪些文章或者書把中國的貨幣政策說得比較明白?
無差異曲線是如何加總的?
中國的能否完全學習歐美的城市化道路?為什麼?
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過程是怎樣的?
「序數效用只取決於單調變換」是什麼意思?

TAG:城市 | 政治 | 美國 | 經濟學 | 加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