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iPad mini 能做到真正的邊到邊的邊緣設計?

如圖所示

圖片來自 The Verge: http://www.theverge.com/2012/10/23/3544148/ipad-mini-hands-on-photos#3886445

iPad mini 的玻璃面板和鋁合金背殼是完全邊到邊的,而此前無論是 iPad 還是 iPod touch 或者 iPhone,玻璃和金屬邊框之間是有塑料(或橡膠)的,採用相似外形設計的 iPod touch 的前面板有塑料邊框,而且玻璃表面和鋁合金前表面不是處在同一平面的。

用塑料會有很多考慮,比如材料的膨脹率,裝配公差,抗衝擊,透氣等等,那麼為什麼 iPad mini 能作這樣的設計?


王以恆的答案中提到的第一點是主要的一個原因,這樣的邊緣形態能夠緩解跌落帶來的衝擊力,從而保護蓋玻璃。但這個答案並非詳細展開,所以無法解釋 iPad mini 前的 iPad (除了第一代)背殼邊緣上端也是往回收縮,為什麼仍需要塑料鑲邊,而此前的這些 iPad 都是玻璃最終粘貼裝配到殼體,而非類似 iPhone 等將玻璃與顯示觸摸屏貼合形成一個組件再與殼體裝配,即是說此前的這些 iPad 的蓋玻璃外的塑料鑲邊並非裝配結構需要而是防撞性能的需要,那麼同樣是背殼邊緣輪廓往裡收的形態,為什麼 iPad mini 以及 iPad Air 就可以去掉蓋玻璃的塑料鑲邊?

Apple 在中國公布的一份專利「無鑲邊的玻璃外殼介面」(申請公布號:CN103777697A)詳細說了這個問題,可以在此下載這份專利:http://epub.sipo.gov.cn/gjcx.jsp [在「
公布(公告)號」中輸入「CN103777697A」]。

這是這份專利給出的兩張對比圖,上為 iPad mini 前的 iPad,下為 iPad mini 及 Air 的剖面示意圖,專利講了出於美觀的目的要放棄塑料鑲邊,並且通過形態來增大撞擊面積,更詳細見專利文件的描述。當然,設計並非是一因一果的邏輯,所以這隻能視作是一個主要原因。


@Hi-iD 的答案已經說明了 問題,我補充一點看法。

現在市面上常見數碼產品的觸摸屏與機身的結合主要有兩種。

  • 一種是像
    蘋果那樣 一個整體的面殼模組,通過卡扣與機身連接

  • 一種就是 其他 觸摸屏通過膠水與機身邊框連接

圖為5S和5C

iPhone的面殼模組就是:觸摸屏跟顯示屏還有一個塑料邊框(一圈塑料)組成一個面殼模組,模組背部通過不鏽鋼片固定,鋼片四周有卡扣。

其實它的
觸摸屏也是通過膠水與塑料邊框粘在一起。

而,在我看到過的iPad4、
iPad mini 和iPad Air這幾個產品的觸摸屏跟機身的連接方式選擇的是膠水。

不過,在iPad4身上,還看到了一圈塑料在屏幕周圍,那只是蘋果處於保護屏幕的考慮而已,結構上跟iPhone的完全不一樣。

圖為iPad 4 的

那這裡就有一個疑問:

iPhone幹嘛不選擇跟其他手機一樣,觸摸屏直接通過膠水粘在手機的框架上?

或者說iPad mini等幹嘛不選擇跟iPhone一樣做成一個面殼模組來卡在機身上?

可以通過分析來闡述一下個人見解。

1, 機身設計原則

因為一體化機身,iPhone內部寸土寸金。

特別到了iPhone5的鋁合金一體化機身。

如果要把屏幕通過膠水粘在機身邊框上,那麼邊框就得有足夠寬的區域用來粘膠水,以此很好的固定屏幕,但是一體化機身不容許這樣做。

iPad機身足夠大,邊框可以留出面積用來膠水固定觸屏。

還有就是iPad一直都不是全貼合屏幕,如果觸屏和顯示屏只是通過邊緣一圈膠水粘在一起,這麼重的屏幕,穩固性方面絕對是個問題。

,

2, 裝配維修方便,塑料保護屏幕

這樣子確實方便裝配,不像膠水那樣拆開後必須清理殘舊膠水後重新打膠裝配。

而面殼模組上的一圈塑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有效地保護屏幕。

還有題主提到的Touch 5 跟iPad mini 一樣類似的鋁合金一體機身,但是touch5是用的面殼模組的形式,機身那麼小,邊框上也沒多餘空間粘膠水,這跟iPad的是不一樣的。

圖為iPod touch5

其他不是一體化機身的手機,很少像蘋果這樣子處理的。

像iPad這種屏幕邊到邊的邊緣設計,魅族MX系列一直都是這樣子做的。

由於不是一體機身,魅族的不鏽鋼邊框上可以有足夠的空間用來粘膠水固定屏幕。


也許可以通過邊緣形狀與屏幕結構兩個方面來解釋(誤,是猜測)。

邊緣形狀:

從Hi-ID提供的圖片可以看到,殼的上邊緣是收進去的,這樣也許可以保證跌落時屏幕不會受太大的衝擊。(這個我不太確定,感覺上是這樣的)

而且從下圖可以看到,拐角處的邊緣內側並不是直上直下的,而是往裡收斂的,能起到彈性支撐的作用。

原圖:http://guide-images.ifixit.net/igi/XaPYwsTS5NoyRZpE.huge

屏幕結構:

此外,Pad與touch的屏幕固定方式不同:touch的觸摸面板和LCD是固定在一起的;而Pad的觸摸面板與LCD是分立的,LCD通過螺絲釘固定在後殼上,不用擔心LCD因為衝擊而損壞或脫落,因此觸摸面板可以承受更大的衝擊力。(參考iFixit兩者的拆解)

PS.

關於touch的屏幕高出一塊

從技術上講,如果不高這麼一塊,裡面就要撐爆啦~(參考:1. 新一代i 產品的厚度,phone touch pad所使用的硬體可以歸到同一類,而touch 是最薄的;2. 拆解圖,電路板的厚度擺在那裡)

從設計上講,是不是可以 讓人忘掉整個的機器,而感覺是在一塊玻璃上操作呢?或者看起來更薄一些?我剛開始學工業設計,不太懂,請多多指教!


蘋果的是CNC撤出來的,精確程度應該可以保證設計需求,至少不會變形,收縮。


於是就這樣了,不能換後蓋


工藝是類鑽石的切割手法。蘋果這些年對PC的製造業進行了膽大而又卓越的探索。


這種工業技術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剛才拿來玩了下,發現玻璃是直接貼上去的,個人覺得牛B的地方是對邊緣誤操作的處理,因為你邊緣過窄的話手指會碰到,這樣就很容易由單指操作變雙指操作了,所以在ios6後蘋果就對在出現多點的情況下,判斷邊緣觸碰點為非觸點了。


關鍵是成本。

如果採用合理的分組裝配等手段,這種配合精度並不是很難達到的。液壓滑閥的配合精度在多年前就可以達到um級了。


推薦閱讀:

iPad mini 使蘋果領先三五年了嗎?
iPad在2017年會出mini5嗎?
學習和辦公,是ipad air好還是mini好?
普通人買哪種ipad比較合適?
國外主要科技網站對 iPad mini 的評測是怎樣的?

TAG:工業設計 | 製造工藝 | iPadmin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