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講歷史的為什麼大部分都不是專門從事歷史研究的?


真正的專家研究太深了,說的群眾不易懂;百家講壇清的那些主講,都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孔慶東、易中天等,他們很多本身也都是從事教學工作,講起來更是信手拈來


其實這個問題我沒有研究過,不過有人邀請,作為歷史學的學生,我寫下自己幾點想到的。

1、首先對問題提出質疑,不知道提問者從哪裡得知百家講壇的人不是專門從事歷史研究的?他們可能拿到的不是歷史學的學位,也可能不是教歷史的,但是他們一定在某一時段或者斷斷續續從事歷史研究,沒有做過這些,他們也不會講的那麼好,是吧?

「專門從事」不一定非得是時時刻刻從事,也不一定取得什麼學位,真正有功底的人能看出來。

2、百家講壇節目的定位應該是在於淺顯易懂、喜聞樂見地推廣受大家歡迎的知識,這個時候,節目組會考慮很多問題,觀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節目的取向。而真正的歷史學學術,其實真的是十分嚴謹的,一般來講通過著作、文字表達的多,通過語言表的少。

當然對於普及歷史而言,許多學者在大學都會被邀請到講座中與同學們交流,網上有很多學者的講座,

例如華中科技大學的化網:http://hctx.univs.cn/index.jsp,就有很多歷史學者講座的錄音,

還有超星學術視頻:http://ssvideo.chaoxing.com/index.asp,收錄了很多歷史名師的講座和課程。

百家講壇不是大學講堂,觀眾的底子和口味都是很複雜的,能滿足大多數是不容易的,如果沒有滿足你,相信其他地方提供的資源可以更好地滿足你。

3、其實現在歷史學不是什麼神秘的學科了,只要多讀書,有系統地讀書,再加上一些老師的指導,自己出師也是完全可能的。(大師教你學歷史:呂思勉的《為學十六法》、嚴耕望的《治史三書》),現在讀書很方便,自己學加上偶爾請教歷史學者解答疑惑,就比本科生學的好不是什麼難事,就是坐下來讀書很難。不過要搞學術的話,得接觸文獻和資料,這個歷史學專業的條件更便利一些,非歷史學專業想接觸也是有很多條件的,因為很多人物的文集和日記都是文獻,很多都發表了的,還有一些網站也提供了便利。

如大成老舊資料庫,就有很多民國的報紙:http://www.dachengdata.com/search/toRealIndex.action

4、歷史學的趣味就在於不同的人在不同或者相同時代的不同理解,所謂專業以否,要看自己怎麼看待這件事,如果感興趣,就可以先就歷史問題探討,不必先在學位和專業上探討。


很多年前,當百家講處在處在最火狀態,特別是袁騰飛成為主講人,播講有關宋史題材的內容時,我曾經解釋過百家講壇的運作模式。

那時還是在上班族的前身音速論壇(SonicBBS),這個綜合論壇社區有歷史主題相關板塊,裡面匯聚了包括我在內的若干歷史愛好者(下文以字母A代指)和所謂文史方面的「專業學者(下文以字母B代指)」,彼時,也是「七字黨」和「閹黨」剛開始形成的時期。

2009年,袁騰飛的《兩宋風雲》在百家講壇播出,成為一個不大不小的導火索,激起了音速論壇上AB們對這檔節目和袁騰飛的強烈抵觸情緒和接連不斷的激烈指責.

原因不礙乎有兩點:

其一、文人相輕的固有成見——音速論壇的B類,以真武大帝黨人碑為代表;A類以滿嘴「肛棍、裝13」為特色的嫖相為主的宋史愛好者為代表(正是職業為武漢工程建築承包商,俗稱包工頭,在網上常採用ID「荒野大鏢客」、「經略幽燕我童貫」)。這兩類人以宋史資深愛好者和宋史專業研究學者自居,認為自己也有深厚的資歷才學,對CCTV只請袁登台亮相而不請他們,有相當濃厚的心態不平衡感,藉機大吐酸水。當然,他們還不太好意思直接說「CCTV應該請我上電視」,而是說「他們多的宋史大牛不請,偏偏要找最沒水平的這個袁」?

其二、對袁騰飛身份與主講風格的不認同——袁只是一個高中文科歷史課教師,算不上B,非科班出身的人怎麼能講述科班專業題材呢?袁騰飛成名,並不是他在歷史方面的博學精深,而是突出調侃色彩的播講風格,所得再直白點,就是認為袁只是一個水準一般的A,是個憑耍嘴皮子的機巧小聰明成名的北京衚衕串子,只能蒙中學生,這種心術不正還嘴尖腹空的A,卻因為有了幾分虛名,被百家講壇邀請主講宋史,這是多麼不嚴肅的事啊~

當音速論壇的AB們對袁騰飛的聲討喧囂之勢時,黨人碑曾經發布過一個帖子,說他已經聯絡到國內宋史學界的多位大牛級專家學者人物,都是真正的大B,要一起發功,給袁騰飛這個黃口豎子一點顏色瞧瞧。諸A們看到這個帖子後興奮不已,紛紛呼應,說老黨你作為B的一員,這下真是要給我門出氣了,放心吧,我等小B不才,但只有你一聲令下,也是有求必應啊。一時間,音速的AB們對袁騰飛達到空前的口徑一致,一副「魔教妖孽,人人得而誅之」的架=口氣,頗有六大門派合謀圍攻光明頂之勢……

當時我和黨人碑、童貫的關係都還沒有搞僵。面對這種「討袁」口氣的眾口一詞,我還是唱了反調,當然,語氣措辭比較委婉,就是以解釋百家講壇欄目運作特點的方式,變相地規勸這些AB們放棄他們不切實際的口號。

時隔七年,我在帖子里的回復已經找不到了,上班族論壇也在不久前關閉了。所以我大致複述下,當時我回帖的內容:

1、CCTV製片人對百家講壇的定位,並不是一個專業的人文科學普及平台,而是一個打著「科普」的噱頭、披著「人文」的外衣,面對大眾的通俗文化節目。如果說《走進科學》是CCTV借自然科學的名義搞電視媒體娛樂的話,《百家講壇》就是借人文科學名義的版本。因此上,這個節目本質上是通俗娛樂,不是學術研討推廣;現在AB們把《百家講壇》當成專業學術平台,死鑽牛角尖,本身就是驢唇不對馬嘴。

百家講壇沒錯,袁騰飛也沒錯,是你們錯了;

2、既然是針對大眾的娛樂節目,那麼製片人在製作節目內容中,首先是要根據傳媒學相關方式,保證節目的話題性和收視期待值。說的再通俗點,就是節目組選擇主講人,是看他講的精彩不精彩,在鏡頭前表現搶眼不搶眼,播講內容有沒有充分的話題性和「戲點」;在滿足這些要求之後,才會注重播講人的出身學歷與在專業領域的研究成果。

一個資深的歷史專家,他在相關學術領域有多高多了不起的成就,但只要是怵鏡頭、普通話講不利索,導播一說「開機」他就緊張,低著頭不敢看鏡頭,研究內容太深奧讓普通人聽不懂……那麼不好意思,節目組只能放棄。在一切以收視率為準繩的商業電視娛樂節目面前,專業學術沒有充分的發揮機會,只看播講人的「演技」。因此,易中天、王立群、鮑鵬山這些有較好口才、說起話來聲情並茂,能充分帶動觀眾情緒,在鏡頭前「上相」,播講內容深入淺出,能在「知識」和「演技」上達到平衡點、即能當歷史老師又能做說書先生的播講人,通過百家講壇成為社會名人,著名「學術超男」;熬雞湯的于丹、侃大山的袁騰飛,在「知識」方面相當欠缺,但是在「演技」方面比較拿手,所以儘管有很大爭議與接連不斷非議,但是憑能說會道,也通過百家講壇取得成功。

以易中天和王立群兩位先生為例,他們是從事古代文學專業,儘管有「文史不分家」之說,但就他們成名的「三國」和「戰國」兩個播講系列而言,肯定還有相關領域比他們牛的學術大家。《百家講壇》欄目組請來他們,不是看他們的學術背景,而是看重他們的口才,能組織通俗而不失風趣的語言,讓老百姓即聽的明白還聽的有趣。

二位播講人在百家講壇的頭銜身份,不是人文科學研究者,而是人文科學說書人。

3、娛樂節目為了引起持續觀眾,必須要具備話題性。易中天這樣的播講人,他說的好,粉絲交口稱讚,這就是話題;播講人說的不絕對是好,內容和觀點有相當大的爭議,在社會上造成反響和爭論更強烈,這還是更大的話題呢。媒體傳播的一個特徵,就是不必在意口碑是好是壞,關鍵看有沒有人關注。

現在AB們傻了吧唧得「討伐袁騰飛」,對他們而言純粹是瞎折騰的無用功;倒是幫袁騰飛又添了一把火。討袁就是助袁,袁騰飛被你們討伐過了只會更火,反倒是你們,依然沒人在乎,還是只能在虛擬論壇里唧唧歪歪,自娛自樂的一幫人;

4、播講人主講—&>在社會上產生話題—&>保持收視率—&>電視台得到廣告客戶請來—&>播講人成名—&>播講人成名出書—&>播講人成名參加各種娛樂活動、走穴;

諸位AB們,當你們還在這裡叫囂討伐袁騰飛時,你們是否發現《百家講壇》的這套「產銷一條龍」的實際運行模式了呢。當你們還沉浸在幼稚的討伐時,人家已經有成熟完整的商業流程了,根本不在乎你們那點動靜。如果你們以前沒注意到,那麼現在我已經列出來了,希望你們看清形式。

………………

………………

上述4條,就是當時我回帖的主要內容。在最後,我敬勸他們能「看清形式」。不過我這話形同廢話,這些AB們不僅我心依舊,而且對唱反調的我也或多或少產生厭惡。

號稱要組織宋史學界資深學者聯合「討袁」的黨人碑,只發了這個帖子,最後虎頭蛇尾,沒結果了,這位音速論壇唯一的「專業學者」,沒發表過任何有份量的宋史學術著作;至於童貫這個建築工地風格的包工頭童貫公公,不要說專業著作了,連獨立寫一本通俗歷史讀書的經歷都沒有,僅僅是幾年前,在國內一本通俗歷史軍事期刊讀物上刊登過一篇小文,到今天依然頂著「網路宋史第一人」的光榮稱號。


我不看百家講壇。

但是江西師範大學的方誌遠教授是專門研究歷史的,在百家講壇講過兩期,你的問題不成立。

百家講壇又不是歷史講壇,為啥要那麼多專門的研究歷史的。


因為真正研究的東西枯燥的很,歷史方面也就錢穆幾本給大家看的書可以讀讀,陳寅恪的書有幾個人願意看。所以能登上講壇的是觀其大略的歷史,不涉及小問題,看誰講的有趣,有新意。何況歷史這東西,誰都有自己的領悟,文科的知識本就是互相聯繫起來才能感覺到妙處


你都講了是專門從事歷史研究的和百家講壇講歷史的


那些專門從事歷史研究的人不一定有著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幽默的表達能力,而在百家講壇上稍微有點名氣的講師都是生情並茂,偶爾編點段子 娛樂大家~


你的問題不成立 有專門研究歷史的 而且不少


我覺得這個問題是對百家講壇的一種批評,而我希望當有人批評《百家講壇》對歷史的講法時,不要總拿「這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來反駁。

而且,追求學術上的嚴肅未必就不是有趣的。用歷史來插科打諢,我反而覺得很無趣。

當然,我肯定不屬於群眾的一份子。


受眾層次低 普及型學者足矣


問題不成立,比如復旦大學的韓昇,研究方向就是隋唐五代史,人家在百家講壇講的也是這個。


法醫劉阿姨都可以轉型,百家講壇為什麼不行?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以前的百家講壇定位很高,是一檔高品質的節目,可大家想想講的太深了沒人能聽懂,所以到了後來就將內容的深度降低,講課方式也更通俗簡單,以前也是有科班出身的人了,現在也有,只是有的人能駕馭的了那種面向社會大眾的講課。到了變革的時候,就弄成只要是初中生能聽懂就行了,所以後來火了,也造就了易中天的學術超男和于丹的學術超女,不知兄弟滿意否


《百家講壇》是一檔電視節目,咱老百姓大夥就愛瞧戲聽故事,所以他內容只能比評書演繹真實一點,比真正的考辨研究要差很多,一個是要找有趣兒的事,一個是要考證真實的事。

這就像同樣是十台節目的《走進科學》,不也在用大夥身邊神神叨叨的事兒做推理故事嘛,只不過裡面稍微多夾雜點淺顯科學道理。

歸根到底,定位不同。


因為上百家講壇的標準時要求你講得好,講的生動吸引大眾;不是要求你講的嚴謹,象一篇學術論文一樣嚴謹,把觀眾都看瞌睡了,睡醒之後都跑了!


題主莫非是上不了講壇的老教授?

文科嘛,再牛逼的教授也必須講出來人人聽得懂的內容

講不出來可以去研究量子力學


推薦閱讀:

為什麼蒙古是最小的兒子繼承而大多數民族是長子基礎制?
襄陽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天朝田畝制度》和新中國的土地改革為什麼一個失敗一個成功了呢?
《山海經》和《穆天子傳》中崑崙丘在何處?
作為一個漢族,應該如何正確看待蒙古人在元朝征服和屠戮漢人的歷史?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