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Pad的觸摸板和MacBook比較如何?

如題,ThinkPad觸摸板的多點觸控和MacBook比較如何?前者加上指點桿是否可以媲美後者?


目前兩個都在用,Thinkpad T440s 和 Macbook pro 2015.

用兩個本子處理日常工作時都不用滑鼠。但是,實事求是的說,Mac的觸控板要比Thinkpad的小紅點好用的多。

Mac的觸控板的核心優勢在於支持很多手勢操作。使用習慣以後非常順手好用。有些功能,比如Safari中前後翻頁、「Mission Control」、「App Expose」,看起來體會不到其好處,使用過了才知道這些功能帶給日常工作的便利。

Thinkpad小紅點的核心優勢是可以保持雙手不離開鍵盤操作滑鼠指針。有的答案說小紅點可以用來打遊戲的,純粹只是炫技而已,一般人也不用Thinkpad來打遊戲。Thinkpad的觸控板在win10下就實用性來講,只比傳統win7手勢多了TaskView和顯示桌面。雖然多了虛擬桌面,也就是Mac中的「全屏」,卻並不支持觸控手勢切換桌面,鍵盤快捷鍵操作要按三個按鍵,切換起來不如Mac那樣觸控板上輕掃快速和便利。

小紅點使用習慣以後配合實體的三個按鍵也挺好用,但是比起Mac的隨心所欲的操作,體驗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這個只有實際用過了才能真實體會到。


我在01-09使用的是Thinkpad T21,09年之後至今使用的是09年中MBP15""。兩台機器都是2W元級機器,都是當年最好的機器。

T21沒有觸摸板只有小紅點,我覺得拿小紅點和蘋果的觸摸板比較是比較客觀的。

先說結論,兩者不存在優劣之分,但體現出兩個時代,兩種設計風格主導的完全不同的理念。在Thinkpad 鼎盛的年代,他的設計語言是筆記本行業最好的設計語言之一,而到了09年以後,隨著電腦的發展,蘋果的設計語言的優勢慢慢彰顯出來。

IBM的設計風格是在當年那個時代中,儘可能的做到性能和輕薄的結合體,T系列,本身就是這一理念的代名詞。當年的高端筆記本並不是以視頻,流媒體,多媒體工作為主的,當年的筆記本主要得使用方向是商務,編程,文本工作。一則那個年代個人電腦還沒有那麼強大的多媒體應用能力,二則當年的網路狀態,你天天看視頻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重點來了,現在筆記本其實最重要的是屏幕,而當年的筆記本最重要的是鍵盤。在千禧年前後使用高端筆記本辦公的人群,主要得輸入還是依靠鍵盤來完成的,而他們對應的主要顯示內容是代碼、文本和少量圖片大量文字的網站。在這種情況下,IBM的小紅點應運而生,這是一個能夠最最方便的在操作鍵盤的同時迅速移動滑鼠的解決方案,同時將電腦的橫向尺寸壓縮到最小。注意IBM的設計理念一直是在保證手感極佳的鍵盤面積的基礎上不斷壓縮其橫向尺寸,當年IBMT21的超窄邊框比起現在那個超窄邊框可驚艷太多了。為此早年的IBM是不太願意捨棄面積來引入觸摸板這種東西的,這東西最大最大的毛病——對於一個主要用鍵盤幹活的人來說——是會誤觸以及離開鍵盤移動到觸摸板頻繁而勞累的操作。其實對於鍵盤為主,滑鼠為輔的年代,IBM的設計絕對是經典而劃時代的,IBM小紅點,頂級的鍵盤手感,加上那象徵著安全無憂的藍色按鈕(不知道現在多少人記得那無時無刻不在崩潰邊緣的WIN98-2000),共同組成了當年頂級移動電腦的最高標杆,Thinkpad。

那麼時過境遷,電腦經過10年的發展,互聯網,多媒體,流媒體取得了劃時代的進步,電腦動輒敲代碼寫文檔的人們現在已經變成了處理自拍圖片和看網路視頻的人們,筆記本的重點開始從鍵盤走向屏幕和滑鼠操作(在筆記本上就成了觸摸板)。

其實我在01年拿到T21的時候,那種驚艷感比我09年拿到MBP的時候要強烈,雖然兩者質感都是一流的,不過時間過去8年,MBP並沒有讓我第一時間感覺比T21跨越出8年天翻地覆的改變,第一感覺是互有勝負。雖然MBP薄了很多,但以我當年沒轉變過來的審美來說,這個橫向尺寸上也太不矜持了,當年有很大一段時間看著鍵盤,屏幕旁邊的那個框都非常不爽。不過後來我開始理解蘋果的主要理念,就是薄但是大。為何如此呢,主要在於蘋果起家是為圖像和視頻工作者設計的,蘋果代表著現在已經無處不在的流媒體最初發源的地方。當年用MBP的主要是攝影師,導演,剪輯工作者,不知道大家還記得當年的FCP,和那個只能用在蘋果上的PS。這群人用鍵盤不是打字的,他們的主要工作是按鍵盤快捷鍵和用滑鼠(以及代替滑鼠的觸摸板操作以及看超大的屏幕。

所以為了迎合這群人,當年的蘋果首先是比大更大的屏幕,15""還是矜持一點的,17""——幸好當年沒有頭腦發熱買個畫夾回來hhh。其次就是最佳的不惜一切代價的優質移動滑鼠解決方案。這個當年為了專業媒體工作者的需求而研發的頂級觸摸板確實後來成為了最好的觸摸板。而且他秉承了比大更大的特點,反正早年拿MBP的又不打字,我管你打字會不會誤觸呢。總的來說蘋果開篇就是不管橫向的,大屏幕,大觸摸板,以及很差的鍵盤手感(後來好了一點,G4那個鍵盤我簡直想死)。這主要就是認定了他的用戶用鍵盤也是用來單手按快捷鍵的,主要還是要用來修圖啦,剪輯啦,這種滑鼠操作密集型,當然蘋果也是最早引入寬屏的電腦之一。

到了現在,我們應該說,未來的需求更多的靠在了蘋果這一邊,這個年代我們用筆記本屏幕變得越來越重要,而鍵盤的手感嘛(看看最新的new macbook那個能叫鍵盤嗎)就被無情的撂在了一邊。這時候人們不會想去為了不犧牲鍵盤尺寸而減小總體尺寸來省略觸摸板尺寸(其實在小尺寸的macbook上,誤觸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所以蘋果的設計理念越來越多的成為了主流。

好,說完了歷史,介於兩個廠家的頂級系列機器我都用過8年,我來說說手感,其實我認為總體上差不多,IBM的優勢是打字和紅點之間無縫鏈接的切換速度以及永遠不會擔心誤觸的問題。蘋果的優勢在於和MAC OS X的深度結合,依靠多指觸控可以方便的切換程序和桌面空間。兩個頂尖的設計習慣之後都是極端好用的,而他們這兩個唯一的側重區別代表著整整一個時代的設計理念。


ThinkPad的滑鼠控制,真正的魅力在於TrackPoint(小紅點),早期的ThinkPad是沒有TouchPad(觸控板)的,只用TrackPoint與實體三鍵來實現各種指針移動、單擊、雙擊、頁面滾動操作:

手指通過按壓TrackPoint的力度來控制滑鼠指針的移動速度,以及按壓TrackPoint的角度來操控滑鼠指針的移動方向。

有了TrackPoint + 實體三鍵,我們可以將雙手的主要操控區域都集中於鍵盤上,甚至可以脫離觸控板、外接滑鼠。

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情況來設置TrackPoint的靈敏度:

我想,我已經用不上觸控板了:


11~14 年用 ThinkPad,14~16 年用 ASUS,現在是 MacBook Pro,觸摸板超大的那個。應該可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先說 ASUS 的,畢竟是這幾個裡面最辣雞的。14 年的 4k+ 渣本,觸摸板支持多點,但我不記得是 3 點還是 4 點了。只有左右下角可以按下去,上半部分使勁按也是可以的,大力出奇蹟。其實基本是能用的,但最辣雞的地方在於,當我的手指從空中落在觸摸板上實現單擊操作的時候,會有微小的移動,在其他像樣點的觸摸板里都應該用演算法和諧掉的。於是用起來就很日狗,經常指針不按預期地亂動

然後 ThinkPad,11 年 E系列,也是配置很渣的,但在當時來說,我對這個本子還算有不少感情。很多人都說小紅點是最好用的,可惜我最近兩年才得知,反正在那個時候,我用不好小紅點也不願意去學習。對我來說,小紅點沒能很快讓我適應,而且那時候我還覺得電腦必須有滑鼠,於是我在這裡緬懷一下那個無用武之地的小紅點。。。不過觸摸板非常良心,因為它支持很多操作,在 Win 7 時代,並沒有什麼三/四指滑動觸發虛擬桌面。觸摸板可以支持設定「N指輕壓/點擊」觸發「X操作」,比如打開指定程序。單指在邊緣滑動可以替代滑鼠滾輪,還支持橫向滾動。邊緣的範圍都是可以設定的,其他的記不太清了,總之是非常驚艷的。所以後來換 ASUS 後真的就是服了那觸摸板。

再說最負盛名的 MacBook,我現在用的是 MacBook Pro,是有 Force Touch 的,體驗不必多說,果黑也黑不到這點吧。因為是通過震動模擬點下去的感覺,所以其實從設計之初就贏了,因為可編程。按的力度不同都可以檢測到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用系統自帶的播放器看視頻,可以用不同力度按快進/快退按鈕,越用力速度越快。所以在這點上可以玩出很多花來,就看開發者有多會玩了。比如 BetterTouchTool(BTT),IINA 等 app 都有對這個的擴展。BTT 對觸摸板的擴展簡直是……太簡直了。反正別的觸摸板就別拿來瞎比了。

不過我也用過 MacBook Air 的觸摸板,應該是沒有 Force Touch,就很普通的。支持多點觸控,可能更喜歡金屬質感,比 TP 好些。其他可能就是系統手勢的區別,一個 Win 一個 macOS 就不太好比了。可能就打個平手?感覺會被兩邊的粉一起罵。。。


什麼?你跟我談觸摸板?


這個問題即黑了macbook的觸控板,也黑了thinkpad的小紅點。

傳說中的一題兩黑…………


這是全系列macbook的觸控板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小紅點可以與之媲美。

小紅點飛行的時候比觸摸板好用的多,其實不輸操縱桿。

而且在長時間操作下,小紅點比MacBook觸摸板要舒服一些。

單獨用觸摸板,除了蘋果以外的所有用起來都是坨屎。


論觸摸板,我只服蘋果,畢竟能把觸摸板做到和手機一樣大,我好像還沒看到第二家


別引戰,沒有任何筆記本可以跟蘋果觸摸板媲美


雙料用戶表示小紅點和MacBook的觸控板各有千秋,小紅點會上癮,很毒,因為小紅點,Thinkpad哪怕再坑,也是我認為最值得選購的筆記本之一

至於tp的觸控板,和其他的windows本子沒什麼區別,甚至還不如做的好的一些品牌呢

就像其他人的回答一樣,題主真厲害,完美的黑了Thinkpad的小紅點和MacBook的觸控板,這麼多年的知乎,一黑兩題的還真不多見。。。


通過W-520,X-240,NewMacbook。

w520脫離滑鼠有點難用。X-240的觸摸板因為太難用,我一氣之下錘了一拳,砸壞了,也只能用滑鼠了。

Macbook是完全不需要滑鼠,各種手勢非常方便。

其實我時常在想,如果有那麼一台電腦,有mac的品質,外觀,屏幕以及觸摸板,但是帶的是windows系統,那該多好。


無論從控制精度還是響應速度還是對手勢的準確識別還是支持的手勢數量還是控制面積。Thinkpad的點指板完全無法和MacBook相比。


MacBook/Pro的Taptic Engine觸控板,筆記本手感最好的觸控板,沒有之一。那觸感要不是因為提前看了發布會知道已經取消機械結構而是用震動反饋馬達,我根本不會發覺,哪怕知道了,在第一次觸摸這塊板子還是非常震撼。感覺被科技所「欺騙」。真正的科技是讓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用過室友的TP觸控板+小紅點,與MacBook渾然一體的觸控操作,完全不是一個體驗級別。配合macOS ,普通Win筆記本和Mac上一代機械結構觸控板對比恐怕都要落於下風。


本來不是無腦果粉,但我今天還就無腦一回了:

MacBook觸控板業界第一。

當初習慣性買滑鼠我還真是在浪費錢。


別說 Windows 本的觸摸板了,ThinkPad 被捧成神的小紅點都遠遠落後於 Macbook 的觸摸板。

Windows 本觸摸板唯一的用處就是 (右手通過滑鼠控制游標) 左手點擊觸摸板 "左右鍵" 按鈕,實現雙手操作。每次使用觸摸區,總感覺拉著一頭老黃牛。


ThinkPad X240,Dell E7450,rMBP Late 2012 ,Magic Trackpad同時在用用戶。

X240可能有些老了,但是觸摸板算是不錯的了,E7450觸摸板一般,不夠順滑.

windows的觸摸板我用過多款,最早是HP的N系列工作機,一直到上面說的兩款,使用頻率都相當高,總體感覺下來,這些觸控板都僅僅只是堪用的級別,談不上好用,談不上良好的體驗。

用一句流行的話講,windows系列的觸控板屬於「喔」級別,而mac的觸控板屬於「WOW」級別

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從我上面的描述和多台設備的體驗來看:

windows pc機體驗不好,

各家觸摸板都差不太多,沒有非常差的,也沒有非常好的,都是「差不多」級別

這鍋不一定要各家廠商來背,我認為這是windows的鍋,觸摸板與OS沒有做到你儂我儂

Mac觸摸板有多貼心,必須使用過才能真正理解,簡單的講,mac觸摸板與你的思維是對齊的,你想把滑鼠移到那裡,滑鼠就非常精確的到了那裡,手指也沒有阻尼;在絕大多數場景下,你已經忘記世界上還有滑鼠這個設備了;我認為在水果砍掉路由器顯示器產品線之後,下一個magic mouse被砍也是宿命

由於Mac觸摸板實在太讓人慾罷不能了,我又在Trackpad 2代出來之後因為罹患 腦殘綜合症,去敗了一個:

是題主這個問題讓我回想起了,我還專門買過一個Magic Trackpad 2,1000塊,用了兩星期,然後吃灰一年多了?還是兩年了?不記得了,因為Mac觸摸板完全夠用了,這個專門買的卻用不著的trackpad只能用來證明我的腦殘

有人要問了:你丫又黑我大微軟

非也非也,windows的觸摸板渣渣,但是觸摸屏棒棒噠,答主同時是surface pro 1和4用戶,以實際體驗告訴你,surface的觸摸屏絕對驚喜,雖然暫時離驚艷還有些許距離,而且type cover的鍵盤渣渣但是那一小片觸摸板一點不輸TP觸摸板喲!以上評論僅限surface,其他win觸摸屏pc我沒有機會用到不予置評

僅以此文紀念我那被遺忘N久的Magic Trackpad 2!


個人覺得這是個和MacBook觸控板完全不同的東西。

小紅點很好用,這是真的,它好用就好用在這是所有滑鼠控制器中離鍵盤最近的一個,打字什麼的挪挪游標選選字,哪個都沒有這個小紅點方便。

而MacBook的觸控板其實更像是代替滑鼠的,要操作這個東西,你的手就必須離開鍵盤。

但是,ThinkPad的小紅點,基本上只適合小範圍的移動……

就像我前面說的,打字的時候挪挪游標,選兩個詞,這些操作拿小紅點都很爽,但是要是日常的大範圍、長移動距離的操作……反正我是用不慣_(:3 」∠)_

當然了,這裡說的是ThinkPad自己帶的那個小紅點,其實小紅點的鍵帽是能拿下來的,而且有三個款式,還有一個中間凹陷的,更像個「小圓盤」,另一個是凸起來的,非常硬,從側面看上去和「∩」這個形狀差不多,那個小紅點叫「貓舌」。ThinkPad自帶的那個小紅點,是靈敏度和精確度都中等的一個(這三個鍵帽的精度和靈敏度不一樣,當然靈敏度也可以軟體調),那兩個我沒用過也就不知道啥感覺了。

總之,小紅點更像是個輔助工具,當主力那是兼職,而觸控板是反著來的。


摸過舍友的think pad小紅點,也是覺得很好玩,就是單單好玩而已,感覺按多了手指會變得一指神功哈哈?靈敏度還有舒適度都非常不錯。

在用15款 macbook pro,用過後自認為幾乎沒有任何觸摸板能夠與之媲美,而且聽舍友吐槽你怎麼不買個滑鼠用,blabla解釋一堆都沒用,親身體驗快捷鍵還有多點手勢的人才知道,這個電腦貴在哪裡。

買了mac最大的好處是,沒有人會借我電腦,都說太高端不會用。有趣的是有次一個女同學用我電腦想單擊,然後死勁按觸摸板左下角,默默地笑了。然後用手輕壓中點,force touch的聲音,太悅耳了。

在兩個手指,三個手指,特別是四個手指切換界面,簡直行雲流水了嘿?


兩個都用過,ThinkPad T450以及MBP with touch bar (觸控板拓寬)

ThinkPad的亮點就在於小紅點,但實際操作用處不大,基本不用(用得好的人可以靠那個打CS)。。。觸控板還行吧,習慣了就可以,但用ThinkPad更喜歡用滑鼠

MBP的觸控板可以完全取代滑鼠,甚至有時候打射擊遊戲都不需要滑鼠

尤其是MBP這台機子觸控板拓寬,相比之下肯定是比ThinkPad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推薦閱讀:

買升級的全新超薄的MacBook,還是升級force touch的MacBook pro?
MacBook Air(2013版)能邊充電邊用嗎?對電池有損害嗎?
使用 USB Type-C 介面的新 MacBook 發布,是否可以認為蘋果將會開始全線放棄 Thunderbolt?
為什麼蘋果不推出彩色的 MacBook 、iPhone 和 iPad?
MacBook 如何在合上蓋子後還能繼續用外接鍵盤和顯示器工作?

TAG:MacBook | 蘋果公司AppleInc | ThinkPad | 小紅帽TrackPoint | Multi-Touch多點觸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