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的首府是南寧,為什麼廣西簡稱是桂?
廣西省會為南寧,是解放後的事情。
從明朝建立廣西省開始,廣西的省會就一直是桂林。
清朝時倒有人提議將省會改到南寧去,結果立馬就被否決了。
民國時廣西省會在南寧和桂林之間搖擺不定,民國元年時決定以南寧為省會,但各方爭執不下,於是一部分政府部門遷到南寧,另一部分仍留桂林。紛紛擾擾十多年。到抗戰前的1936年,李宗仁白崇禧以南寧防守不便為理由,重新遷回桂林。
1950年廣西解放,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南寧為省會。從這時開始,南寧才正式成為廣西省會至今。
所以,廣西的簡稱為什麼是桂?因長期以來省會是桂林。
【參考答案】
第一問: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為什麼是南寧?
簡答:毛主席「欽定」的。
詳答:毛澤東同志和中央政府力排眾議,高瞻遠矚定下的。
其一,廣西解放在即,省會設在桂林、柳州、南寧皆有道理。當時南寧交通落後,廣西叢山峻岭土匪殘寇窩藏雲集,毛主席設在省會於南寧,意味著為了保障廣西政府運作及其官員安全,新政權及解放軍必須肅清沿線所有敵匪,疏通道路、發展交通。將省城定於南寧之後,和把北海、欽州、防城港等沿海地區由廣東劃給廣西、成立少數民族自治區為契機,可大力開發桂中、桂南地區。
(論文)毛主席主張廣西省會在南寧
其二,毛主席還有支援越南人民解放、鞏固支持我國國防前線、輻射東南亞地區等戰略考量。
廣西為什麼要把首府從桂林遷到南寧?
劍英同志由北京南下入贛時,曾在中央會上提出指示過,當時曾將南寧與柳州在經濟上,交通上,都市房屋上作過比較……首先要對今天的廣西,有全面的認識,如果只孤立地看廣西,死板地(不發展地)看廣西。就是說,不從今後東南亞形勢的發展上看廣西,不從今後建設改變交通條件的觀點看廣西。不從小道理服從大道理這一原則上考慮南寧與柳州問題,將不會得出正確的結論。我們認為廣西省大多數同志採取南寧為廣西省會的意見是正確的。
其三,從人文和自然地理因素上,南寧也符合作為廣西省城的條件。
論南寧在廣西首府地位確立的因素
第二問:為什麼廣西簡稱桂?
簡答: 「有地多生桂,無樹不成林」 , 「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
詳答:參見廣西出版傳媒集團老總、文化名家曹光哲的介紹。
曹光哲︱廣西簡稱「桂」,「桂」是一種樹,但「桂樹」是指什麼樹?
廣西簡稱「桂」,又稱「八桂」。何也?
一個「桂」字,組成了很多片語,最著名是桂林和八桂,還有桂海、桂系、桂劇、桂陵、桂州、桂平、桂籍、桂冦、折桂、桂圓、桂皮、桂花、玉桂、肉桂、菌桂、牡桂、月桂、丹桂、桂布、桂竹、桂魚等等。「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廣西簡稱「桂」,又稱「八桂」,是因為「桂林」這一名稱嗎?
廣西簡稱「桂」,又稱「八桂」,由來已久。據考證,「八桂」之稱最早是從《山海經·海內南經》中「桂林八樹,在賁禺東」演變而來的。這裡講的「桂林」應該是指「桂樹林」,而不是今天講的「桂林」這個地名。「在賁禺東」即在今番隅東,顯然不是指今天的「桂林」。晉代文學家郭璞註:「八樹而成林,言其大也。 賁隅,今番隅縣。」晉孫綽《游天台山賦》有「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的詩句。六朝梁代詩人也有「南中有八桂,繁華無四時」的記載。可見,當時講的「八桂」是指桂樹多,而不是指今天的廣西。正式把「八桂」與廣西掛勾的始於唐代韓愈,韓愈在《送桂州嚴大夫》詩中云:「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柑。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 湖南稱「湘」,廣西在湖南之南部,韓愈詩題中的桂州,治所在今廣西桂林市內。宋朝詩人楊萬里有「來從八桂三湘外,憶折雙松十載前」。元朝黃鎮成也云:「八桂山川臨鳥道,九嶷風雨濕龍灘。」可見「八桂」是特指廣西了。據官方纂修的《大明一統志》記載:「八桂,廣西桂林府郡名。」當時廣西省會駐桂林,以桂林代表廣西。從此,廣西稱「八桂」正式在官書中固定下來了。可見,廣西簡稱「桂」,又稱「八桂」,是因藥用的玉桂而得名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全國劃分三十六郡,在嶺南設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是以玉桂命名的桂林郡,其地域在今廣西境,治所在今桂平市(原稱布山縣)。
或者參見廣西著名文化學者彭匈更為詳盡的介紹。
《 彭匈答友人:廣西為什麼叫「八桂」?┃名家說 》
外地來的朋友,多喜歡向我們提一個問題:來到你們廣西,常常會聽到「八桂大地春來早」、「八桂大地歌如潮」的說法。那麼你們廣西為什麼叫做「八桂」呢?
問題看似簡單,而要回答得讓外地朋友滿意,卻又不是一兩句話所能夠奏效的。依我之見,可以用三種方式來「答友人」。一是簡而言之,二是引經據典,三是直截了當。
先說第一種,簡而言之。就介紹唐代大文豪韓愈那首著名的五言詩《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那是中唐時期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的一件盛事。那日長安城郊渭水之濱,幾位京城官員兼大詩人設宴給一位朋友餞行,這位朋友姓嚴名謨,他既是一位官員,也是一個文人,朝廷曾經稱讚他「操行端和、文學精茂」。他要出發到南方的桂州任桂管觀察史。當時的桂州管轄廣西北部十幾個縣,它的治所就在桂林。給嚴大夫送行的人中,有好幾位京中享有盛名的人物,一位是吏部侍郎韓愈,一位是水部員外郎張籍,還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白居易,時任中書舍人。宴席上,大詩人們相約每人寫一首詩,並規定「同用南字」即以南字為韻,以送別嚴大夫到南方去做官。其中韓愈這首五律最為有名也傳播得最廣:「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遠勝登仙去,飛鸞不假驂。」這首五律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與前人對於南方的看法有著顛覆性的見解。古人提到五嶺以南就十分鬱悶,他們普遍認為嶺南乃十去九不還的蠻荒之域、煙瘴之地,還有傳得更玄乎的,「五個蚊蟲一碟菜,三個老鼠一麻袋」。誰知韓愈卻把它寫得十分美好,格外令人嚮往。儘管中唐詩人的作品比較朴白,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先用白話把它敘述一遍:有一片鬱郁蒼蒼的長滿桂樹的地方,它位於湖南三湘四水的南邊;那裡的江水清澈蜿蜒如同一條條飄逸的羅帶,那裡的山巒挺拔峻峭好似一根根玲瓏剔透的碧玉簪子;那裡物產豐富,家家戶戶都養殖美麗的翠鳥以其羽毛代替徭役賦稅,門前屋後都種植甜美鮮艷的黃柑;你這一去啊就乘上那展翅飛翔的鸞鳥,遠比羽化登仙還要令人羨慕啊!詩的第二個特點在於它的開宗明義第一句「蒼蒼森八桂」,詩人將「八桂」這一美妙的地域名稱引入他的詩行,從而引起世人的廣泛注目。
很多關注「八桂」的外地朋友聽罷這番「詩話」,多半也就「啊」地一聲,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滿足。為什麼只說是「一定程度上的滿足」呢?因為畢竟還有覺得意猶未盡的,他們仍然會刨根問底,說這只是唐代的事,那韓愈之前,還有哪些關於「八桂」的說法呢?遇到這樣熱心的朋友,那就得費一番心思了。
要說清楚唐代以前關於「八桂」的說法,這就得採用第二種方法,引經據典了。首先得考據一下這個「桂」字的來歷。那就必須上溯到秦始皇甚至更早的戰國時期,得說到「秦戍五嶺」的典故。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掃平六國,即杜牧《阿房宮賦》所謂「六王畢,四海一」之後,又有兩個大動作,北築長城,南征五嶺,即郭沫若在興安游靈渠後寫下的一首詩中所說的「始皇畢竟是雄才,北築長城南嶺開」。秦始皇派大將蒙恬北築長城,抗擊匈奴;派國尉屠睢率五十萬大軍南征百越。秦戍五嶺的大幕是公元前218年拉開的,當時的五十萬大軍裡面,二十萬是軍人,三十萬是民夫。我們揣度秦始皇的意思,是讓他們打下嶺南之後,就不要回中原了。結果血戰三年未克,統帥屠睢亦被越民擊殺。山高路險地理環境複雜,水路不通兵員糧草難運,越人強悍難馴,都是原因。前214年靈渠修通,糧草兵員從湘江直入灕江,秦軍勢如破竹,當年克服嶺南。
嶺南併入中原版圖之後,秦皇朝設置桂林郡、象郡和南海郡。桂林郡管轄之地囊括了今廣西大部分地區,包括現今梧州、柳州、桂林三地區和玉林、河池、南寧等地區的一部分,郡治設在布山縣(今桂平市境內)。古人給地方命名,多以其山川地貌或風物特產為依據。從字面上看,「桂林郡」可以肯定這地方必然桂樹茂盛繁多,所謂「有地多生桂,無樹不成林」。而作為植物能稱為「桂」的,主要有兩種,一是觀賞性的桂花樹,二是入葯做香料的玉桂。據我看,桂林郡所依據的「桂」,多半取於玉桂。因桂花樹非止此地獨有,江浙閩粵皆盛產此物。而桂林郡郡治所在的桂平,從古到今一直盛產玉桂,又稱肉桂。既是名貴中藥,又是馳名香料。桂平境內,幾乎無地不產玉桂。清道光二十三年《桂平縣誌》載:「縣以桂名,桂其土產也。」《桂平縣地名志》也告訴人們,迄今以「桂」字命名的村莊達32處之多,如龍桂村、桂木沖、桂舍坡、桂枝山、桂圓頂、桂寮屯、桂畲角等。玉桂不僅今日是桂平的支柱產業,而且自古皆以此物進貢朝廷。皇后住的宮室,稱「椒房」,牆壁上塗以椒桂,一則防蟲,二則寓意多子。玉桂作為藥物和香料輸入中原的歷史,恐怕比秦始皇統一嶺南更早些。韓非子那則寓言《買櫝還珠》就記述了戰國時「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說的是南方的楚國人到鄭國去販賣寶珠,而那裝珠子的木櫝(盒子)雕龍畫鳳,十分精美,還「熏以桂椒」,引得那位鄭國的蠢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所謂的「熏以桂椒」,椒是花椒,桂即玉桂。這足以說明遠在秦一統天下的戰國時期,南方的玉桂就已在北方享有盛名了。秦始皇征服嶺南,將郡名定為「桂林」,主要應該是考慮了玉桂這一南方特產的因素。《舊唐書·地理志》點破了這層窗戶紙,說桂平一帶「源多桂,不生雜木,故秦時立為桂林郡也。」
如此說來,「桂」的概念,自秦以後,即由風物特產之名變成地域沿革之名了。秦廢分封制而創郡縣制,百代沿用,可謂功高至偉。後世郡縣稱謂均有變化,漢設州,唐設道,宋設路等等,稱謂不一,而建制功能卻小異大同。至唐貞觀後,分全國為十個道,桂州屬嶺南道。宋時全國分為十五路,桂地稱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西」之稱遂始於此。不管叫什麼,有一條是不變的,即廣西的簡稱就叫桂。如同雲南簡稱為滇、江西簡稱為贛,福建簡稱為閩,河南簡稱為豫……
那我們進而探討一下,為什麼「桂」的前面,綴上一個「八」字呢?此有兩種說法,一是中國的數字,百、千、萬,多為泛指,並非確數。包括「茫茫九派」、「九曲黃河」、「五方雜居」、「五行八作」,也多為泛指。故而「八」便有大、多和方方面面的意思。晉代郭璞就說:「八樹成林,言其大也。」另一種說法是,古人以中原為正統,所謂中央之國、上黨之國,而視四方為邊鄙之地,東邊的叫東夷,西邊的叫西戎,北方的叫北狄,南面的叫南蠻。又有五狄、六戎、九夷、八蠻。這「八」,卻是與南蠻相配的。如此,我寧可相信「八」是泛指「多」、「大」、「方方面面」的說法。
還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是,「八桂」之名是何時出現於文字,載於何典籍的?據現在能看到的文字資料,「八桂」二字最早的出現,應是在《山海經》中。這部號稱世界上最古老的地理歷史書籍,其成書年代眾說不一,據清畢沅考證,《山海經》「作於禹益,述於周秦,行於漢,明於晉」。《山海經》中就有「桂林八樹,在賁禺東」的句子。以後各代,文人吟詠多有「八桂」一詞。如南梁的沈約,其《齊司空柳世隆形狀》中便有「臨姑蘇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疑」句;還有東晉孫綽的《游天台山賦》:「八桂森挺以凌霜」、南北朝庾信的「南中有八桂,繁華無四時」、 元代黃鎮成的「八桂山川臨鳥道,九嶷風雨濕龍灘」等等,但一定要說這些詩中的「八桂」,就是寫的廣西,好象又欠缺一點必然。說來說去,「八桂」一詞,能夠牢牢鎖定廣西的,首先還數韓昌黎之所謂「蒼蒼森八桂,茲地在湘南」,再有就是宋楊萬里的「來從八桂三湘外,憶折雙松十載前」了。
而「八桂」一詞又是何時進入官方典籍的呢?那是明代的事。明初,改桂林府為廣西布政司治所。成書於天順五年(1461年)官方纂修的全國地理總志《大明一統志》,其中有如是記述:「八桂,廣西桂林府郡名。」這就是「八桂」之名首次從民間口語進入官方典籍的記錄。
最後,我們說第三種方式,直截了當。前面所言,無論民間也好,官方也好,「八桂」作為廣西的雅稱,它既有歷史文化的內涵,也有地理方位的意思。直截了當的方式,就是對「八桂」二字作一個最親切最樸素的說法,它就是指「廣西的四面八方」,就跟我們今天稱湖南為「三湘大地」、福建為「八閩大地」、陝西為「三秦大地」大同小異。因而今天我們說到「八桂大地春來早」,指的就是「廣西大地春來早」;「八桂大地涌春潮」,就是「廣西大地涌春潮」。
來源:《人事天地》
廣西簡稱桂是因為秦桂林郡,廣西多桂樹,產香料肉桂皮那種,不是桂花樹。
但值得注意的是,桂林郡郡治布山縣,位於今桂平市西南,當時還沒有今天的桂林這座城市。桂林最早叫始安,後來叫桂州,後來叫靜江。明朝的時候才掛靠在桂林這個名字上。連百度百科桂林詞條下都承認了:
桂林歷史可上溯到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在距今約一萬年前,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夏商周時期,這裡是「百越」人的居住地。[13]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漓二水後,桂林便成為「南連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秦始皇統一嶺南後,桂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地位越來越突顯。「桂林」之名,始於秦代,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桂林郡因當地盛產玉桂而成名,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13]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桂林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改屬始安侯國。三國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南朝改為桂州。我知道廣西省內是誰也不服誰,但是,都是過去的事了,當桂林上位的時候,桂平默默無聞,已經從當年的潯州府府治淪落成了一個縣級市,沒有人知道當年的桂林郡郡治在這裡;現在風水到了南寧,桂林城區還在限高、還在主打旅遊;反正要著眼當下吧,過去的事情都是過去式了……
一是廣西大部分屬於秦置的「桂林郡」
二是建國以前桂林長期做廣西地方的軍政中心順便一說
很多人認為廣西簡稱「桂」是第二條原因,但個人以為主要是第一條原因——譬如說昆明自元明以來就是雲南的老大,但云南簡稱「雲」or「滇」,並不簡稱「昆」(什麼鬼233)——貴陽自元明以來就是貴州的老大,但貴州簡稱「黔」or「貴」,並不簡稱「築」;——濟南自明以來長期是山東老大,但山東簡稱「齊or魯」,並不簡稱「濟」——成都做四川的老大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但四川簡稱「川」or「蜀」,並不簡稱「成」or「蓉」(什麼,你說成都省?)顯然,「滇黔齊魯蜀」的「歷史底蘊」比昆明貴州濟南成都都要深厚多了——那麼,以同樣「歷史底蘊深厚」的「桂(林郡)」來作為廣西的簡稱,應該也是這個道理先說結論:
因為量產(誤)的「八桂」和「桂林」。畢竟廣西處處是「桂林」(大誤)首先目前的桂省為五大自治區之一,按正式的說法,南寧是首府,而前省會桂林沒有做過一秒鐘的首府。
而在建國後設區前,1950年到1958年,南寧也作為廣西省省會存在過一段時間。當然,眾所周知,近千年來,廣西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在南寧和桂林兩城之間位移。
通俗點說:(設區前)桂林作為一省省會,作為官話區的漢人城市,文化影響力不是南寧這個漢人屯墾城市能比的。至於南寧的作用,更多的是為了提防如當年儂姓等「時間增加者」,順便發展一下經濟,鞏固桂林的地位。
所以廣西不簡稱「桂」難道要簡稱「…」?為什麼山西簡稱 晉?為什麼山東簡稱 魯?為什麼河北簡稱 冀?為什麼河南簡稱 豫?為什麼湖北簡稱 鄂?為什麼湖南簡稱 湘?為什麼廣東簡稱 粵?
為什麼安徽簡稱 皖?
為什麼上海簡稱 滬?為什麼重慶簡稱 渝?為什麼江西簡稱 贛?為什麼福建簡稱 閩?為什麼海南簡稱 瓊?合肥:我也希望能早日把安徽的簡稱改成「廬」或者「肥」(?)什麼的,畢竟那個「皖」字的原擁有者安慶早就不是省會了,而且老是被白完白完地叫,多不好聽啊。ㄟ( ̄▽ ̄ㄟ)
長春:我還做過滿洲國首都的!為什麼簡稱還是「吉」!前省會還和省同名的!搞得現在人家都天天問「為什麼吉林省有個吉林市但吉林省省會不是吉林市? 」什麼的,快改!最好把省名也改掉!o(≧o≦)o
鄭州:你們別看我,勞資是商都,開封算個…(︶^︶)
桂林:…你們還好,天天有人問我「廣西是不是桂林的」…↖( ̄▽ ̄")很簡單,因為廣西的雅號就是「八桂」,當然簡稱桂咯,要知道廣西在宋明之前直接叫做粵西、嶺南……難聽死了,還是廣東順帶的。
首先問題描述錯誤啊 廣西是自治區 是沒有省會一說的 只有首府 首府是南寧
以省會名字命名的本來就比較少【】福建來源於福州建州,甘肅來源於甘州肅州,肛蘇來源於肛寧蘇州,安徽來源於安慶徽州,廣東來源於廣州東莞【假的】其他的連全名都和省會無關
江蘇省會南京,但是簡稱依然是蘇州的蘇。
沿襲了之前省會城市的簡稱,這和安徽省簡稱「皖」是一個道理
這廣東的省會是廣州,也沒見廣東簡稱不是粵啊。
因為以前廣西省的首府是桂林
以前首付在桂林,所以你懂的
因為廣西有另外一個重鎮桂林,桂林很早以前就得到了開發。秦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全國30幾個郡裡面就有一個是桂林郡,這個郡管轄的範圍就是今天廣西一帶,但是這個郡的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也不在南寧,而是在桂平附近。後來今天的桂林市發展成為今天廣西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便得名桂林。桂林幾乎是今天廣西最古老的城市。今天的首府南寧相對來講是個後起之秀,直到20世紀初才成為地區首府。
。。。歷史原因叫桂,也因為歷史原因首府改到南寧
廣西的【桂】取自【八桂】的【桂】而【八桂】這個稱號其實也是桂林的一個別稱,以桂林代表廣西,自然廣西也就稱為【八桂】,簡稱取【桂】
各種理由都有些道理,但是有一個很明顯的,桂系當年把TG搞得有點痛,這仇大了去了,不僅要換省會,還要扶持少民成立自治區壓制桂系殘餘,才算放了心。
歪個話題,求問桂圓是不是也是因為在廣西生長很多的緣故,所以叫桂圓?
推薦閱讀:
※桂林陽朔旅遊有哪些好的青年旅舍推薦?
※為什麼桂柳人都不喜歡南寧?
※有什麼關於桂林的冷知識?
※桂林是個怎樣的城市?
※去桂林陽朔自助游,求攻略。我是一名三無學生,怎麼樣才能省錢的玩遍桂林陽朔(重點陽朔)的有名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