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產品運營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運營做為一個門檻較低的崗位,那麼這個崗位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呢?筆者運營新人,個人公眾號:一個運營的自我修養。有交流的可以關注


如果問你,「胸大」是女性作為配偶的核心競爭力,這樣的說法你同意么?

顯然沒多少人會同意。

看了已有回答,幾乎清一色是從「個人感性體驗」來談運營的核心競爭力,在現在的知乎,這種回答最容易博得點贊,卻也是離「好答案」最遠的(莫大的諷刺)。

考慮到這個問題會對廣大運營童鞋的「努力方向」產生重大影響,我們還是抱持敬畏之心客觀中立回答為好。

那麼,當我們談論核心競爭力時,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是:究竟什麼是核心競爭力;或者確切的說,究竟符合「哪些條件」才能稱之為運營的核心競爭力?

這個問題沒搞明白,就好比討論「胸大」或者「腿長」是女性的核心競爭力一樣,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當然,這個問題如果很抽象,我們不妨以「長跑」這個運動作為例子類比下,畢竟大部分人都有過跑步體驗,較好理解。

於長跑而言,我們說爆發力是長跑的核心力,你肯定不認可,對吧。爆發力是短跑的核心競爭力,但對長跑則不適用。

可見,核心競爭力的條件之一:必須符合相應的「規則」

即能提升相應成績,比如跑更久。

我們再看下,「會身體重心前移,快速輪番邁開雙腿」就是長跑的核心競爭力,你肯定也不認可。只要是一個學會走路一段時間的娃都會。

這又是核心競爭力的另一個條件:有「門檻」

當然,我說「耐力」是長跑的核心,這次你會認可了是吧。

因為,它符合核心競爭力的第3個條件:「成長空間」,即隨著時間經驗得以延長。而不像腿的長度一樣,你無論跑1年還是10年,你都不會有林志玲一樣的大長腿。

至此,大家應該能理解運營核心競爭力應符合3大條件:

有「門檻」,有潛在的「成長空間」,能直接提升運營業績,比如帶來更多流量、活躍率、影響力(即符合運營「規則」)。

我們緊接著要探討的問題時,究竟要探討精細化到什麼層次的能力才有意義?

比如,如果問你:作家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估計大多數人會不假思索的回答:當然是好文筆啊。

但是,所謂的「好文筆」究竟是指什麼呢?

嘩眾取寵就是好文筆?還是善於引經據典就是好文筆?或者思維嚴謹、理論充分就是好文筆?

如果按照上述標準,那麼我國四大名著及海內外絕大部分經典名著都是不合格的。

因此,目前的高贊答案中(此純粹理性探討並無冒犯之意),所謂的「會玩」、「模仿」、「洞見」、「網感」、「體系」,「邏輯」……這些辭彙背後的含義完全是「模糊」、「主觀」,可以任意解釋的,這些答案的意義何在?

討論至此,我可以拋出自己的答案了:

所謂運營的核心競爭力,必須是一個具體的能力,這個能力是有「門檻」,有「成長空間」、符合「運營規則」(流量、用戶活躍率、轉化率、產品影響力等)的

當然,必須先說明的是,核心競爭力絕對不止一個(相信很多人看到問題時大腦中預設的答案僅有1個)。畢竟,像運營這種需要綜合性能力的崗位,沒有哪一個獨立能力能夠單獨支撐起來的

我初步統計了運營的8大核心競爭力,缺一不可。從運營全流程的過程以此闡述,它們分別是:

1.洞察問題本質能力

2.用戶視角思考力

3.業務建模及數據分析能力

4.創新及創造能力

5.結構化思維

6.文字表達能力

7.執行及語言溝通能力

8.學習能力

下面分別簡單闡述一下:

1.洞察問題本質能力

據我近10年運營工作所接觸的人來看,這個能力是普遍最欠缺的。就好比本問的問題,很多人連問題到底問什麼都沒考慮清楚,就拋出各種答案……

試想一下,當我們運營人接到一個運營任務時,如果連自己該關注的核心指標都沒搞清楚,你確定能做好運營?

所謂洞察問題本質的能力,能從問題表象中找到需要解決的本質問題。就好比我們做公眾號運營,如果你有讀者反饋你文章太長,看不下去,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以後把文章寫短一點?這通常是錯誤的答案。

用戶的反饋往往是隨意的,大部分用戶都無法準確的表達自己真實的需求。通常這種反饋背後折射的問題本質是:文章主題與用戶需求有差異、文章的邏輯差、文章的深度與用戶的認知有差異……而我們運營人唯有找到問題本質,才能正確的解決問題。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學習『洞察目標本質』的能力可參閱:
為何你很擅長解題,卻從未學會解決問題?

2.用戶視角思考力

毫不誇張的說,能否站在用戶的視角去思考運營問題是優秀運營人的最基礎素養,也是最核心的能力,沒有之一。

談到用戶視角,很多人估計會想到「換位思考」、「用戶的語言說話」、「同理心」……等等,但用戶視角遠不止於此。

比如,讓你為地鐵廣告做一期宣傳產品的主題策劃,你會怎麼做?

大部分人的反應是:提煉產品亮點,憋出精美文案、用吸引眼球的圖片表達出來,最後附上產品鏈接……大功告成。

但最終轉化率怎樣?全憑天意。

但如果我們能從「用戶視角」去思考這個問題,會對最終的運營指標有把握很多。

我們從「用戶視角」來看,新用戶對我們產品從第一次接觸到最終成為產品的習慣用戶是否必然會經歷:

首次接觸產品(接觸情境)、認知產品的價值、(有興趣)關注產品、首次體驗產品、認可後使用產品、慢慢習慣產品,這若干個環節?

因此,在策劃文案時,我們首先考慮的不是內容,而是思考用戶接觸文案的情境特點如何?比如,地鐵上,人多、擁擠、吵鬧,人們處於一種輕微焦慮的情緒。甚至再專業一點,你還需要考慮特殊情境喚醒用戶的不同次級人格的問題,有興趣深入研究的朋友可參閱:

運營人必懂的7個次級人格,這才是情境產生效用的本質原因

因此,你要首先考慮接觸情境。

其次,你就要考慮文案與你潛在用戶的「認知」問題,也就會你文案的內容必須是潛在目標用戶閱讀起來非常輕鬆的,比如針對大眾群體,就盡量少用漂亮的英文或者專業化辭彙;

此後,還要考慮產品的使用門檻的問題,比如使用門檻高,那麼就該為用戶提供一個低門檻的關注渠道(比如先關注公眾號,而不是要他們馬上下載APP)……

這些思考方式均是用戶視角思考方式的體現,限於篇幅,不再贅述。

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朋友可參閱:李少加跨年演講:開啟運營的進化之路(用戶視角看運營)……

3.業務建模及數據分析能力

數據分析能力作為運營人的核心能力大伙兒應該是普遍認可的,但是,業界大眾卻普遍缺乏談論「業務構建」的能力,這是一個先於「數據分析」的另一個能力。

就拿公眾號運營來說,哪怕你對各種數據分析模型、函數、工具非常精通,但卻連分析的目標需要哪些指標來驗證都不清楚,數據分析能力又有何用?

比如,假設你公眾號內容風格進行了升級,該怎麼判斷內容變好了還是變差了?看閱讀量、轉發量還是近期的增粉量?顯然不是那麼簡單

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朋友可參閱:極簡數據分析法:如何用數據視角洞察真相

4.創新及創造能力

鮮有運營人特別重視創造能力,但對於互聯網商業這種日新月異的變化速度而言,不具備創新能力的運營真的很難走得遠。

就拿『促進產品用戶的活躍率』這個運營事項來說,絕大部分的運營通常採取的策略都是『做活動』或者『燒錢補貼』,又好比近期共享單車的推廣,我看到的策略幾乎清一色是從『錢』入手,從半小時1元、到半小時5毛、但半小時3毛……但真的是很好的推廣手段么?

一開始有效,但隨著使用的次數越多,用戶產生了『刺激適應性』就愈發無效。

但對於創新能力很強的運營,他就能從人性的角度想到很多更有效還不燒錢的策略:

比如喚醒用戶的內群體特徵、維護用戶的自我印象管理……

有興趣的朋友可參閱:連給錢都失效,還能怎樣喚醒用戶?

一次創新的運營策略帶來的價值可能是只會跟風的運營的百倍、千倍。

又比如,對於延長產品生命周期這件事來說,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就是給用戶提供『驚喜』。但驚喜的本質就是『創新』。

所以,創新能力必須是運營人的重要核心競爭力。

5.結構化思維

臨時有點事出去會……晚點再補充……

哦,對了。如果你還對新興的科學運營策略研究有興趣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少加點班

每周定期一篇,驚艷你的運營啟示。


謝邀,想了好幾天,沒想明白到底怎麼答才能騙到更多的贊,想到哪寫到哪吧。

私以為,一個運營的核心競爭力應該在三個點,邏輯,洞見,會玩。

我已經很久不在知乎答關於運營的問題了,大概是因為營銷號大玩搶灘登陸,答案後面不貼個二維碼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大V,知乎已經變成了一個引流工具,傻逼濃度越來越高,怎麼科學放屁都要開個 live 來收一波智商稅,讓我們這些興趣使然的小透明覺得越發缺少樂趣。

各位如果長期關注運營類話題的話,就不難發現,幾乎所有問題的回答下面都是「找到用戶」,「營銷場景」,「寫好文案」等等,這套詞兒拽來拽去,沒什麼實質性價值。

為什麼運營類話題永遠充斥著高談闊論呢?因為運營的實際工作,永遠立足於解決實際問題,而實際問題的情況是千差萬別的,根本不可能從一而論,所以再牛逼的大神也只能在答案里默寫運營方法論。

殘酷一點說,能明白的人,不需要說,自己就能想明白,這事兒完全是遵照最基本的邏輯去做的,和最早期的推銷完全沒區別,找到一個人,問他要不要買貨,就這麼簡單。至於後面的「畫像」,「場景」,「文案」這些東西都是在核心思路的基礎上做出一些優化罷了。所以只要你做事的時候是遵循邏輯的,無論你知不知道這些方法論,你都會做出正確的事情;如果你不具備這種素質,只能在別人說了之後你恍然大悟,膜拜一番大神,等到了另一個情況依舊無法做出準確有效的判斷。

關於第二點洞見,這是一個很大的詞。 很早以前曾經見到一位同行在某個群里說,微信公眾號做了個投票抽獎活動,一天新增好幾千人,但這位同行工作的項目是做電商,卻做了這樣一個活動,KPI 是達標了,但實際對產品又能產生什麼樣的意義呢?這並非是我在酸葡萄,而是這幾千活動新增完全是羊毛黨,沒有產生任何訂單的能力,這個活動從本質上來看完全是浪費預算的,做之前就是為這個數字而做,跟產品、業務完全無關。

知乎也有很多這類的問題,關於某個產品如何獲取流量,如何獲取免費流量。依我所見,互聯網行業早就已經暗自成熟了,資本,項目,流量,變現,這是一條清晰而完整的產業鏈,從運營的角度來說,近年來在國內市場上,我壓根沒有見過任何一款自然爆紅的產品,全部是建立在付費流量的基礎上。從 faceu 到快手,不是微博 KOL 帶頭,就是在應用市場砸了本錢,不需要付費曝光即可達到千萬量級的產品,據我所知是不存在的。

這也是我為什麼吐槽這行業都成了一潭死水,看了太多的同行在不可能的事情上磕得頭破血流,太多人只看到了檯面兒上輕而易舉的表象,忽略了背後盤根錯節的手段。

為什麼我喜歡黑運營大V們,因為他們只願意把優雅的結果展示出來,卻從不說破那層隔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鋼化玻璃,而缺乏洞見,是真的會用頭去撞。

關於第三點會玩,新世相能做出逃離北上廣,網易雲音樂能把評論鋪滿地鐵站,這叫會玩。會玩是當下運營從業者最欠缺的素質,會抄的運營從業者的強項。最頂端的那部分人才會玩,中間的人會抄,底層的人會記筆記。

會玩需要敢想敢做,能抓住人心,能製造噱頭,比轉發抽獎有效一萬倍,但它對策劃的要求實在很高,說白了,只有你自己足夠有趣,有足夠高的審美,才有可能具備引領其他人的能力。

很多人在看我其他答案的時候說我只給毒藥不給解藥,並非是我不想給,只是解藥從來都是自己做出來的。

只有你自己有一桶水,才能輕而易舉地倒出一杯水,這句話適用於所有行業。

Vin

17.5.11


確定讓我回答?

忽悠……沒有之一。


大神們的回答都很多很長,我就簡單點:創新和迭代的速度。


如何打造一款受用戶歡迎的互聯網產品?解決了這個問題,就體現了互聯網產品運營的核心競爭力。

你去面試,面試官會問你,有沒有打造過一款受用戶歡迎的互聯網產品?這裡的『歡迎』是數字,你回答:恩,我打造過。面試官接著問:既然如此,你這款產品有多少用戶?接下來,你回答的數字將有可能決定你是否會被錄用。

這才是競爭力!~~~

但還有一點,互聯網產品運營的核心競爭力不緊緊是打造一款受歡迎的好產品,還要打造一個良性的與用戶的交流體系。

蘋果的產品好吧,但他們的服務更好,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蘋果的客戶體驗之道:好產品不僅局限於實用 - 蟬大師


謝謝各位邀請,對於這個問題,我的思維可能和以上的朋友不太一樣。

很多人會說,運營的核心力在於對人性的洞察等等,但是我們仔細思考一下這句話就會發現,「對人性的洞察」,是不可量化,也不具備操作性的。

我也不單純講產品運營,就從整個運營的思維來說說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在什麼地方。

大家都知道,現在流量、人口紅利都慢慢退下來,我們不太可能像以前那樣大手筆地投放拉流量,通過拍腦門決定運營方案和推廣渠道也不見得科學。

數字化滲透到了現代大多數人的生活,大量的網民在互聯網上留下行為數據。基於對這些行為數據的分析,我們才能去提出優化的假設,也是基於對這些行為數據的分析,我們才能驗證每一個假設的真實效果。所以我認為,目前和未來,更精準的數據化運營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意識,我們專門寫了一本叫《數據運營手冊》的電子書,上周還開了一期與之匹配的數據運營公開課。

如果想詳細了解數據運營相關方法案例的話,可以免費下載《數據運營手冊:方法、工具、案例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在這條答案下面,我就基於電子書和公開課的內容,介紹性地講一下數據驅動運營體系的搭建。希望能解答答主的問題,同時感謝 GrowingIO 第 21 期公開課的主講人,也是 GrowingIO 的業務增長負責人 郭淑明。

Part 1 | 什麼是數據運營

「數據運營」 有兩層含義,狹義指「數據運營」這一工作崗位。它跟內容運營、產品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一樣,屬於運營的一個分支。從事數據採集、清理、分析、策略等工作,支撐整個運營體系朝精細化方向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開設了「數據運營」這一工作崗位,主要分布在一線運營部門。與數據分析師這一崗位不同的是,數據運營更加側重支持一線業務決策。

廣義指「用數據指導運營決策、驅動業務增長」的思維方式,即數據化運營。屬於運營的一種必備技能或者思維方式,泛指通過數據分析的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工作效率、用數據指導運營決策、驅動業務增長。

綜上所述,數據分析是數據運營的一項必備技能。

一、為什麼數據分析是運營的一項必備技能

從外部環境上,我們可以看到從 2011 年到現在,數據分析的百度指數持續上漲。2014 - 2015 是重要節點,原因是從 09 年移動互聯網開始以來,隨著智能手機第一波換機潮和第二波換機潮,帶動移動互聯網發展。大量的企業入場,讓增長的成本變得非常高,於是通過數據分析的精細化運營,變得越來越重要。

從招聘上也能看出來,我們看了目前市面上許多公司對於運營的 JD(職位描述),無論是內容運營、產品運營、活動運營還是用戶運營,都要求數據分析能力。

二、數據運營的職責

我們找了 100 篇數據運營招聘 JD(職位描述)文本的基礎上,使用 R 對其進行分詞,並且繪製了詞雲。

通過這個詞雲不難看出,「數據分析」是數據運營的核心工作,右邊的表格展示了排名靠前的關鍵詞及其出現的頻次

「數據分析」這個詞在100個 JD 中出現了106次,遙遙領先。接下來是分別是「分析報告」、「提供數據」、「數據報表」等詞,這也說明提供數據報表、分析報告是數據運營的重要工作。搭建「數據指標」、及時「發現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也是 JD 中的高頻辭彙,這樣看數據運營崗位的具體職責就一目了然了。

總結起來,我們將其歸納為數據規劃、數據採集、數據分析三大層次:

1.數據規劃:收集整理業務部門數據需求,搭建數據指標體系;

2.數據採集:採集業務數據,向業務部門提供數據報表;

3.數據分析:通過數據挖掘、數據模型等方式,深入分析業務數據;提供數據分析報告,定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下面我們就從這 3 個環節去展開,詳細地為大家講解如何搭建一套正確、高效的數據運營體系。

Part 2 | 數據規劃

數據規劃是整個數據運營體系的基礎,它的目的是搞清楚「要什麼」。只有先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什麼、需要什麼樣的數據,接下來的數據採集和數據分析才更加有針對性。

數據規劃有兩個重要概念:指標和維度。

一、指標

指標(index),也有稱度量(measure)。指標用來衡量具體的運營效果,比如 UV、DAU、銷售金額、轉化率等等。指標的選擇來源於具體的業務需求,從需求中歸納事件,從事件對應指標。

指標分為數量型指標和質量型指標,Web 的 pv、uv、訪問量,App 的 DAU、NDAU 等等,都是數量型指標;平均訪問時長、訪問深度、跳出率等等這些是質量型指標。

1.如何選擇核心指標

在這裡我們引入一個概念——OMTM,

OMTM(One Metric That Matters) 唯一重要的指標,也稱為北極星指標。

選擇 OMTM 的四大標準:

  • 和商業目標緊密結合;
  • 反映客戶的價值需求;
  • 指標簡單易懂;
  • 能夠計算匯總 。

這裡我們可以引用一個案例,著名的視頻社交分享應用 Viddy,授權可以通過登錄 Facebook 來創建帳號和分享,就跟國內常見的各種 App 中微信、QQ 等第三方帳號一樣。

前期他們以「創建賬號的數量」來作為核心指標,我們可以看到在做了授權 Facebook 登錄後,2012 年上半年訪問量飆升,但是到了 2012 年下半年訪問量暴跌。這就是問題所在,Viddy 的員工認為賬號創建數量是一個正確的指標,所以他們拼盡全力去提升這個指標。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發現業務的重點。

與之相對比的,谷歌+ 用自己的方法把用戶提升到 1.7 億,方法就是把有趣的內容放到郵件中和好友分享。谷歌+ 專註於「前往谷歌+ 並且每周至少分享 2 個更新信息」的用戶數量指標,他們專註於向用戶傳遞產品的價值,而不是僅僅提升某一個數字。

2.如何規劃核心指標

以我們 GrowingIO 做的電子書下載落地頁舉例。

指標的選擇來源於具體的業務需求,從需求中歸納事件,從事件對應指標。

從內容落地頁的業務需求開始,分析選擇指標的過程如下。

1、明確需求:對頁面進行數據分析,提高電子書下載量;

2、歸納事件:用戶下載電子書是系列事件的最終結果,包括點擊推廣鏈接、訪問下載頁、開始填寫信息、填寫信息完成下載;

3、對應指標:下載量 = 訪問流量 * CTA 點擊率 * 註冊轉化率。

通過上述分析,得出下載量是 OMTM(第一重要指標,One Metric That Metter)的結論。同時,整個指標體系包括訪問流量、CTA 點擊率、註冊轉化率三個可操作的指標,基於可操作的指標,才可以更好地優化核心指標。

二、維度

1.什麼是維度?

維度是用來對指標進行細分的屬性,比如廣告來源、瀏覽器類型、訪問地區等等。

2.多維度分析

舉個例子,我們在每天觀察數據的時候,突然某天下午 5 點流量暴增,我們想查找出原因。

首先從訪問來源維度拆解,我們發現從 5 點開始,主要是微信的流量突然上漲。

然後我們從落地頁面維度拆解,就可以發現流量主要落地頁是 E 和 G 兩個頁面,

最後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下午 5 點從微信突然湧進大量流量到 E 和 G 頁面,與內容的同學同步了一下,是他們在微信上推了一個落地到 E 和 G 頁面的活動。

從案例可以看出,多維度分析能夠讓我們更清晰的挖掘出數據表象背後的真實原因

3.如何選擇分析維度?

選擇維度的原則是:記錄那些對指標可能產生影響的維度,以及盡量記錄全面的、多維度的數據。

磨刀不誤砍柴工。數據運營需要和業務部門(市場、銷售、運營、產品等等)不斷溝通,只有做好數據規劃,接下來的數據採集和數據分析才能更加高效。

Part 3 | 數據採集

數據採集是數據分析的基礎,傳統的數據採集是一件非常花時間、精力、人力的事情,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門檻。過去數據分析整個流程經常是 80% 的時間在數據採集上,只有不到 20% 的時間是用於數據分析的。

一、採集什麼數據

從流量為王的互聯網上半場,到流量越來越貴的互聯網下半場,獲取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 2013、2014 年左右,工具類 App 激活一個用戶的成本才幾毛錢,兩年不到,獲取一個下載的成本就到了幾塊錢。金融類 App 一個激活用戶的成本可以達到上百元。所以企業開始從粗放式運營向精細化運營轉變,關注的數據也從單純的渠道流量數據,增加了更多對用戶行為數據的分析。

所以目前來看,對用戶行為數據的採集成為了數據運營較為看重的部分。

用戶行為是由一個一個事件(event)組成的。

這些事件包括時間、地點、任務、人物、內容、交互。

二、如何採集數據

1.數據採集方案

目前有三種常見的數據採集方案,分別是埋點、可視化埋點和無埋點。

埋點,也稱打點,通過在產品(網頁、APP等)中手動添加統計代碼收集需要的數據。打點又可以細化出前端打點與伺服器打點。假如要收集用戶註冊數,就需要在註冊按鈕處載入相應的統計代碼。Google Analytics(谷歌統計)、百度統計等工具採用的就是這一方法。

但是因為埋點的工程量大、周期長,而且容易發生漏埋、錯埋的情況,所以埋點成為了數據從業者的一大痛點。

可視化埋點是埋點的延伸,通過可視化交互的方式來代替手動埋點。這種方式降低了用戶使用的門檻,提升了效率。

但無論是埋點還是可視化埋點,數據運營都需要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收集業務部門數據需求,撰寫需求文檔,向工程部門提交埋點需求,本質上還是一種埋點方案。

無埋點顛覆了傳統的「先定義再採集」的流程,只需要載入一個 SDK 就可以採集全量的用戶行為數據,然後可以靈活自定義分析所有行為數據。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產品 GrowingIO 採取的就是無埋點的技術方案。前段時間,國外的 Mixpanel 也推出了無埋點解決方案。

相比於埋點方案,無埋點成本低、速度快,不會發生錯埋、漏埋情況。無埋點正在成為市場的新寵兒,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了無埋點方案。在無埋點情景下,數據運營可以擺脫埋點需求的桎梏,將更多時間放在業務分析上。

比如使用 GrowingIO 的圈選工具,需要哪裡的數據,圈選一下就可以立即獲取,省去了手動埋點等待發版的漫長流程,同時不會發生錯埋、漏埋的情況。

2.數據可視化

數據經過收集處理後,下一步就需要可視化,數據可視化在運營應用中的主要形式包括:圖表、圖形、數據看板,

搭建數據看板( Dashboard )是除了數據報表之後又一項工作,是指將關鍵業務指標(KPI)和相關數據指標顯示在一個面板中,以可視化圖形的方式展現出來。數據看板往往和企業的 BI 系統連在一起,屬於數據可視化的部分。

上圖是用數據分析產品 GrowingIO 做出的看板,每個人,或者說每一項業務,都需要最直觀的將數據展現出來,並且根據圖表層層下鑽,發現問題,所以可以自定義的看板非常重要。

Part 4 | 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是數據運營的重點工作,前面的數據規劃和數據採集都是為數據分析服務的。我們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數據分析的方法定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促進業務增長。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推薦無埋點的原因,因為我們希望改變以前「80% 的時間用於採集和清洗數據,不到 20% 的時間用於數據分析」的情況,變成「80% 的時間用於數據分析」,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選擇什麼樣的數據分析方法要和業務場景相結合,上面這個表格匯總了目前常見的運營數據分析方法及運用場景,比如我們投放廣告、追蹤渠道用的 utm,分析轉化的漏斗等等。

不同於數據分析師,數據運營崗位弱化了對編程統計的要求,更加強調在現有工具基礎上靈活使用分析方法。下面我們列舉一下常見的數據分析方法。

一、數據分析方法

1、維度細分

孤零零的一個數據指標,是很難發現問題的。我們需要從多個維度出發,比如地區、平台、瀏覽器、訪問來源等等,拆解指標,定位問題。

2、漏斗分析

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天然存在著系列轉化路徑,例如註冊、下單、下載等等。運營需要各個路徑的轉化率,包括總轉化率及每一步的轉化率。

轉化漏斗工具以可視化的方式將轉化路徑的每一個步驟都展示出來。運營人員可以重點關注流失最大的環節,因為這往往是優化工作 ROI 最高的地方。

除了橫向拆解每一步的轉化率,我們還可以從時間維度觀察每一步轉化率的變化趨勢。

比如,通過上圖不難發現,某日註冊環節第一步轉化率大幅度下降,從而影響到整體的轉化率。

3、熱圖

熱圖是很常見的一種數據分析圖表,也稱熱力圖,是以特殊高亮的形式顯示用戶頁面點擊位置或用戶所在頁面位置的圖示。藉助熱圖,可以直觀地觀察到用戶的總體訪問情況和點擊偏好。

目前常見的熱圖有 3 種:基於滑鼠點擊位置的熱圖、基於滑鼠移動軌跡的熱圖和基於內容點擊的熱圖,三種熱圖的原理、外觀、適用的場景各有不同。

上圖是基於內容點擊的熱圖,如數據分析產品 GrwoingIO 熱圖,記錄用戶在網頁內容上的點擊,自動過濾掉頁面空白處(沒有內容和鏈接)的點擊。基於內容點擊的熱圖,追蹤內容變化而變化,記錄相對時間內用戶對內容的點擊偏好。

從熱圖中,我們會很容易看到哪些位置流量高,用戶的注意力高等等。

二、數據驅動的分析流程

很多明星公司都在數據驅動中發明了很棒的技巧,但是任何技巧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往往當你發現一種技巧的時候,它已經淪為行業標配了,而且也不一定和你的業務相匹配。所以與其依賴技巧,不如依賴流程,這樣團隊才可以像機器一樣高效運作。

在數據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建立數據驅動的流程。完善的流程可以幫助你快速定位問題、解決問題。從設立增長指標開始,找到小的聚焦領域,分析數據、提出假設、排優先順序、開展實驗、分析優化,不斷循環,直到找到問題所在,並且推動你的指標有一定改善。

1、明確目標;

2、根據目標去分析目前的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

3、提出可能解決目前問題或者實現目標的想法;

4、排列一個想法測試的優先順序;

5、開始測試,通過試驗來驗證或者推翻我們的想法。

然後開始新一輪的分析、假設、排優、測試,在不斷優化中實現增長。

Part 5 | 案例分析

下面通過一個實際的案例,來分析在實際業務中,「如何搭建一套正確、高效的數據驅動運營體系」。

我們在內容運營中,做了內容專題落地頁,希望能夠追蹤落地頁的效果,並且優化頁面。

左邊是落地頁的全貌,包含落地頁必備的三大部分:英雄出擊(Hero Shot),用戶益處(Benfits) 和用戶號召(Call to Action);右邊是落地頁首屏。

一、數據規劃

整個內容落地頁,最終是希望更多的用戶完成下載行為,所以「電子書下載量」是我們的 OMTM,通過對這個指標進行拆解,我們得到了下面這個公式,

下載量 = 訪問用戶量 * CTR * 註冊轉化率

落地頁的兩種類型:點擊落地頁和線索產生落地頁。這個落地頁屬於點擊落地頁,它是起流量分發的目的,為線索產生落地頁提供流量。

結合我們做內容專題的目的,【下載電子書】點擊率,也就是公式中的 CTR

二、數據採集

通過無埋點的圈選採集數據,根據指標建立整個落地頁的看板。

三、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分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1.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在增長中很重要,起指導方向的作用。它會告訴你什麼地方有機會增長,什麼地方可以做測試。其次是衡量結果,幫助你調整方向。

比如我們用熱圖工具查看整個落地頁的點擊情況,可以得出數據:

a.落地頁跳出率 0.36

b.【下載電子書】點擊率 0.48

我們做增長很多時候是想影響和改變用戶行為,但要記住一點,一個用戶永遠是一個人,不只是一個數據。有時候需要通過一些數據觀察結果,但有時候定性分析也非常重要。

2.定性分析

我們基於定性分析,通過訪談、使用調研,可以得出幾個結論:

a.頁面主色調太淡,不夠鮮艷,文字和背景對比不突出;

b.文字信息排版太稀疏,一個頁面看完需要多次下拉。

3.提出假設

基於以上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我們提出以下假設:

a.更換落地頁背景色,有助於降低跳出率;

b.增加更多的【下載電子書】按鈕,有助於提升點擊率;

c.將電子書圖片添加鏈接,有助於提升轉化率;

d.減少頁面空白,增加信息密度,有助於提升轉化率。

4.排優先順序

如何評估我們的想法是否可行?以及哪個想法應該優先測試?

增長黑客之父 Sean Ellis 總結了一套評估方法–––ICE,分別從 Impact (影響力)、Confidence(自信心)、Ease (難易度)三個角度去打分。

首先是影響力(Impact),這個想法對我們業務增長的作用有多大;如果影響力非常大的話我打10分,如果影響力微弱的話打2-3分。

其次是自信心(Confidence),是否確定這個想法能夠有效。同樣是從1-10打分,10分表明你有足夠自信說明這個想法是有效的。

最後是實施的難易程度(Ease)。

綜合以上三個角度,我們可以排出比較合理的優先順序。於是我們把「將落地頁背景顏色換成主頁色調」和「新增2個【下載電子書】的banner」這兩條作為高優先順序,開始實驗。

5.開始實驗

1)實驗1- 落地頁更換背景色

改版後的數據情況驗證了我們的想法,跳出率從 0.36 降低到 0.12,「下載電子書」轉化率從 0.48 提升到 0.61。

2)實驗 2 - 新增 2 個【下載電子書】的 banner

改版前我們是 2 個 CTA Banner,我們增加到 4 個,保證每一屏瀏覽後有個 CTA,實驗後的數據跳出率從 0.12 到 0.13,這是正常的數據波動,轉化率從 0.61 提升到 0.83 。

把兩次實驗的數據進行分析優化,然後實驗驗證其他假設,經過其他假設一一反覆多次實驗,整體轉化率提升了 124% 。

由此,我們得出實驗和增長的正相關關係。下面也可以舉兩個國外的例子說明。

Twitter 曾經也獲得了非常快的增長,但是中間停滯了。2010年,Twitter成立了一個新的團隊。來了一個新的產品VP,他覺得 Twitter 測試的量不夠。『我們幾個月了才做幾次測試,這太少了,我們必須每周做至少十次測試!』加快測試的頻率後,Twitter 的增長就恢復了。

GrowthHackers.com 也有類似的經歷,在增長的瓶頸期,創始人發現測試的數量太少。於是 Sean Ellis 告訴團隊必須保證每周至少三次測試。做了這個改變之後,他們就容易更快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長的速度也更快了。

以上就是 GrowingIO 第 21 期網路公開課的全部內容。

如果對數據運營有更多興趣的朋友,可以免費下載《數據運營手冊:方法、工具、案例》

註:文中所有無埋點工具為 GrowingIO -矽谷新一代無埋點用戶行為數據分析產品,支持免費試用


互聯網三大崗位,產品,運營,技術,而運營作為一個門檻最低的崗位,越多越多的人湧入這個行業,但作為運營人的我們,內心卻都深深的焦慮著,感覺找不到前途發展的方向。我自己也是,做了一年的運營,與很多同行交流過,大部分人都自嘲是打雜運營。

於是我在知乎發起了一個互聯網運營的核心競爭力的問答,這一個月間,收到了20多個優質的回答,今天於是我整理出其中的2個比較優質的答案進行拆解,希望能給大家啟發。

姑婆那些事兒:文案寫作能力

之所以說文案是核心能力,是因為它貫穿了所有的運營工作,運營思維、理論、大局觀、細節把控、節奏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高大上的能力,文案寫的好的人都具備。互聯網運營崗,細分下去,又有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那麼做內容運營,既然是內容,肯定得跟文字打交道,那麼是不是需要文案寫的好?做活動運營,活動策劃,活動FAQ,軟文是不是需要寫好,做用戶運營,跟用戶打交道,你連文案都不會寫,還能把話說清楚嗎?

黃有璨:如果只能給一個答案的話,我會說是:學習能力

互聯網實在變化太快,「運營」又實在過於寬泛,你會發現,每一種產品形態、每一種業務類型所需要的運營手段和方式都會是不一樣的,你的運營策略、運營方式甚至是文案風格也會千差萬別,很難找到一個可以普遍通用的運營手段。所以,真的想成為一個高段位的運營,你必不可少的必須要持續學習,接受和了解新事物,不斷貼近和熟悉更多類型的用戶。

關於姑婆的回答,更加側重於技能,一種文案能力,這種能力,其實是可以後天培養出來,但是文案能力是不是運營人最核心的能力呢?就我理解,應該不是最核心,但是起碼是標配,作為一個運營,會寫必需是作為一種基本能力、就如同做文員的,一些基本的數據表格統計好歹要會。

而關於黃老師的回答,側重於一種思維,其實很多人關於運營核心競爭力這個問題的回答時,都側重的是技能,比如ASO,SEO,SEM,數據分析,文案,策劃等等,而黃老師的回答只有兩個字:學習。簡單明了,一語中的。

如他所言,互聯網變化太快,前幾年,還沒有運營這個崗位,現如今就細分這麼多板塊,而這些細分運營,分別需要掌握不同的能力,只有不斷的保持學習,才能保持你不掉隊,才能保持你在公司的不可獲缺,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而黃老師曾經也說過,運營其實相互交叉,所以很多時候,你可能要面面俱到,特別是小公司,可能是什麼都要做,內容,活動,推廣,所以這個時候就又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既然運營本身這個廣泛,細分種類又多,那麼從這裡,就可以總結出一個結論,做運營,你的專註做好一個領域,做到極致,其他領域,不說做到精通,但是至少有所涉獵,最近有一個詞語叫全棧運營,即是這個意思,簡單理解,就是洋洋精通,做到這個級別,不是總監也是COO級別的人物了吧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對運營的核心競爭力總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了。如果還不知道,那麼就應該以謙遜的態度去保持學習。總有一天,你會明白的。最後希望本文能帶給你廣大運營人一些啟發。


運營人核心競爭力這種東西,千人千面,哪怕是大牛有時候也說不清楚,但是也不是完全沒有參考的方向。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你只需要明白一個問題就夠了,在這個領域怎樣的人,我們稱之為優秀的人,並且受到無數人追捧的。

不講什麼這個能力、那個能力的虛東西,來點實際的,我看到這樣的人大體都滿足其中至少1種條件:

1、曾經擔任過知名互聯網公司的運營中高層崗位。

2、曾經成功運營過一個產品,有成功案例,推廣效果很好且賺錢了,最好還是知名產品。

我想大家都發現了,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很快,說白了你得出名,拿你的經歷、或者成功案例,證明你的出名是靠職場資本、靠能力換來的。

那麼運營領域靠著自身努力,積攢職場資本,變的有名,走上人生巔峰的這些優秀的人,是怎麼成長起來的,這就是你要找的核心競爭力。

(PS:各種高大上的東西不說了,哪怕2個能力相同的人,如果你沒趕上好產品好團隊沒跟上車也會顯得不如人,但你的職場資本並不會因此比別人差。金子總會發光,前提是要讓自己真的成為金子。我寫這個只是希望,暫時沒發光的別喪失信心。)

現在才是正片哈

運營人的核心競爭力我認為是:文案寫作能力

有人會說,你看那些大牛,哪個天天去寫文案的?!

你看了那麼多方法論、你看了那麼多牛人文章、你看了那麼多牛人經歷,但是請問你能重走他們同樣的路子並且成功嗎?你沒發現他們很多都是稀有案例嗎?而作為云云大眾的我們,尤其是新人,我們怎麼一步步向上走。

我之所以說文案是核心能力,是因為它貫穿了所有的運營工作,運營思維、理論、大局觀、細節把控、節奏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高大上的能力,文案寫的好的人都具備。

大牛們不寫,但是他必須具備判斷你寫的文案靠不靠譜的能力,前提也得他自己非常的會寫文案。

現在無論是在知乎還是公眾號,你能找到教你如何運營的內容很多。各種理論,各種套路,各種高大上。但是作為一個運營小白過來人,我很清楚,絕不可能實現讓你10天成大神,我只相信10年的點滴積累換來豐滿的收穫。

文案是所有運營最根本的一項能力,而且它將貫徹你所有的運營工作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它不僅僅需要你會碼字,想寫的優秀,運營思維、能力、方法論是必須具備的。你提升的空間可以說成無限,1年的後的你,和3年後的你,說別的太虛,一篇文案就能看出差距。

文案都寫不好的話,你說你有運營的核心競爭力了,誰信。

(至少我沒見過文案寫的不好的高級運營,甚至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高級運營微信和人聊天,連錯別字和語法錯誤都很少見,哈哈,職業病嗎?!)

————————————————

為什麼說文案能力重要?

對運營喵來說,寫文章就像賣萌,只有賣的好地位才會高。

傳統運營靠的是腿,比的是嘴,談個合作忽悠個客戶你可以選擇喝個酒,唱個歌,那個啥。但是互聯運營怎麼做呢?話要通過文字來表達

內容運營,不會寫作就下崗

寫作是內容運營安身立命,升職加薪的根本,文章都寫不好,你還跟我扯什麼犢子?盡情翻滾吧牛寶寶。

活動運營,得寫好活動說明

作為一名活動運營,策劃點子再新潮,活動獎品再豐富,最終也要落到一紙活動軟文,主題沒有吸引力,點子再好也百搭。比如活動獎品是紅色蘋果7,但是參與方式羅里吧嗦,沒準用戶以為你是騙子呢。

再者說,現在大氣的老闆少,摳門的領導多,活動預算就那點,能買的獎品就那麼多,文案寫的好,獎品價值才能升華。

用戶運營,別動不動就把天聊死

用戶運營包括的範疇很廣,但是具體溝通方式還是落在文字,不管是社群里活躍氣氛,還是用戶溝通調研,基本都是通過文字。聊天就像寫文章,想套話得想好結構,文筆不好容易把天聊死,用戶騎上皮皮蝦,高呼我們走。

產品推廣,要寫好產品說明

在新產品開發完成,鋪電子市場渠道的時候,怎麼寫好產品介紹和說明,就是一門學問。有些團隊讓程序員寫產品說明,寫的再多也沒人看得懂,如何用一百個字把產品寫的有吸引力,這比寫微小說還難。

總而言之,運營是需要與人溝通的工作,而線上運營的溝通基本都是以文字來表達。做運營並不只是要寫好標題,這裡以內容運營為主,來說明寫好文章的幾種技巧。

明確文章要寫給誰看

在文章選題/策劃階段,要找准你的目標用戶。合格的運營人員都有自己的分析思路,扯個名詞說叫結構思考力,其實就是問自己4個問題:

  • 目標用戶是誰?
  • 目標用戶的需求是什麼?
  • 從需求出發我能做什麼?
  • 我要怎麼做?

做任何事前問問自己這4個問題,確定了目標用戶就能確定文章風格,給用戶寫就直白一些,給領導寫就專業一些,給客戶寫就堂皇一些,你的目標用戶習慣看什麼文章,就寫什麼文章。

結合用途、應用場景、用戶喜好確定文章的寫作風格、行文結構、文章內容等方面,基於人性的角度,張小龍說過「貪、嗔、痴」是人共有的劣根性,要滿足的需求很多,找准一個就夠了。

文章風格要接地氣

移動互聯網資訊搶佔的是用戶的碎片時間,用戶選擇多,也就越來越挑剔,「接地氣」的文風成為各大自媒體平台的主流。

但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會了我們各種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高考作文寫得好的同學很難轉變接地氣的語言風格,文學專業的畢業生成了當下的孔乙己。接地氣的文章怎麼寫?記住一句話,高考已經結束了同學,說點人話吧。

怎麼說人話?簡單來說就是大白話,忘掉修辭手法,忘掉總分總的文章結構,忘掉你的引經據典矯揉造作,寫文章時假設你的對面坐著你最好的朋友,怎麼給他講這件事,你就怎麼寫。

或者在文章寫完之後,嘗試著用文章里的字句將給你的朋友,看有哪句話在日常聊天中說出來會分分鐘友盡或者讓你父母擔憂是不是受了什麼刺激。

接地氣的寫作風格歸納起來說,我有3點建議(這句話很不接地氣):

1.少寫專有名詞。很多科普類文章覺得不帶點專有名詞就顯得不專業,但是對用戶來說,太專業的話看不懂,自然就覺得無趣。

2.少用修辭手法。修辭手法、名人名言寫在高考作文里能加分,但是在運營文章里就沒有太多的必要,當我們需要詮釋某一個抽象概念時,比如如何詮釋輕薄,可以用一頁紙來類比,但是在平常敘述時,是沒有必要使用修辭手法的。

3.要貼近用戶生活。接地氣還有一種詮釋是產生共鳴,寫的東西要貼近用戶的生活。比如同樣詮釋輕薄,你用紙來比喻用戶能看懂,因為大家都見過紙,如果你用納米微粒來比喻,呵呵,是薄,但是誰理解的了?

文章里講得事,說的話,要與用戶生活相關,跟科學家喝咖啡,和菜場小販吃大蒜,反過來那就亂了。性是每個人生活中都不可或缺的,所以才那麼容易產生共鳴。

寫作風格需要逐漸養成,如果你曾博覽群書,三皇五帝戰國百家之論點熟記於心,那麼就需要自我革命。(這句話聊天中說出來會有兩個字評價:裝逼!接地氣的說法是,別在那裝犢子,說人話!)

文章結構要有重點

莘莘學子們接受的素質教育告訴我們,寫文章要寫的有意義,文章結構要完整,表達的內容要有深度。但是,這是老師教育學生的話,對用戶來說,你是老師么?

呵呵。

用戶不是我們的學生,我們沒有教育的權利,用戶也沒有學習的權利,關於什麼意義、深度、完整隻適用於教輔型文章,在這個充滿自由的網路世界裡,用戶閱讀文章的原始動力是消磨時間,閱讀目的是獲得信息。

基於這個目的,文章結構一定要突出重點,一句話能概括的事不說兩句話,不要讓用戶去歸納段意,不需要理解就知道的,才是最簡單的。

比如說,中韓足球的長沙會戰,中國隊的勝利多麼的振奮人心,寫這樣的文章用戶想要知道什麼?首先是結論,贏了!其次是過程,誰進的球?至於贏球對於國足的意義?真球迷自然懂,偽球迷只知道國足終於贏了就夠了,也許順便會記住于大寶這個名字。

如果換一種方式,按照傳統新聞報道的寫作方法,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缺一不可,先介紹背景再介紹過程,最後寫一寫贏球的意義和國足後面出線的可能,結構很完整,但不是真球迷看不完。

文章篇幅要短

為什麼一篇文章只突出1個重點,因為你是寫文章,不是編書啊喂,你佔用的是用戶的碎片時間,說句接地氣的話,不能讓媳婦把孩子都生完了,當老公的還沒看完一篇產後護理的文章。

我寫這篇文章,有3000字,看到這是不是都看不下去了呢?都不是耽誤你撩漢子泡妹子了呢?呵呵,別急,這才兩千字。

那麼文章篇幅多長合適呢?

敲黑板,講重點啦!

根據今日頭條發布的2016移動資訊行業細分報告中的數據,在情感、財經、教育、時政等18個分類中,有11個分類都是1000-3000字的文章用戶沉浸度更高,個人認為文章字數在1500字左右基本能夠完整說明一個重點。

並且,用戶閱讀速度一般在15字每秒,由此算來每分鐘可閱讀900字,一篇文章佔據用戶2-3分鐘的時間是比較合理的。

寫文章有點SEO意識

今日頭條、天天快報、百度百家、UC雲觀這類個性化資訊平台基於用戶喜好匹配文章,此類平台的運營初期比微信公眾號要容易很多,不需要前期積累粉絲的苦逼過程。

但是想要獲得高閱讀量,就要學會討好平台的推薦引擎,我分析過100篇頭條號文章的推薦機制,點擊率、閱讀進度、閱讀時長、跳出率是機器評判一篇文章好壞的關鍵,因此,文章寫短點,重點突出點,標題寫好點都會讓機器認為這是一篇好文章。

那麼除此之外,做好關鍵詞同樣十分重要,關鍵詞決定了機器對文章熱度的評判和被推薦用戶的喜好。在選詞方面,百度指數、頭條號的熱詞分析包括微信新推出的微信指數,都是選擇關鍵詞的法寶。

做過SEO的小朋友都知道,標題、小標題、開頭結尾、密集程度、加粗都是提升機器對關鍵詞認識程度的方式。

怎麼增加文章可讀性

說了這麼多,都是運營類文章寫作的基礎,對做內容運營的夥伴來說,如何拼文章質量呢?在這裡,我提3個建議:

1.沒事編點故事

同樣是雞湯,為什麼咪蒙更受歡迎?為什麼十點讀書更受歡迎?除了犀利的觀點,我認為他們的文章更有可讀性,因為寫的是故事。

還是那句話,誰也不缺人生導師,滿篇的人生道理循循善誘,逼格上去了,用戶都跑了。咪蒙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犀利的主題,而印證主題的是一則則小故事,而不是空口白牙的講道理。

2.沒事聽點相聲

為什麼要聽相聲?給文章增加點幽默感,一本正經胡說的時候爆個金句或者段子,讓文章更有趣味性。在這裡要說一下,郭德綱雖然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是個人認為郭的響聲與電視相聲比起來,就如同互聯網文章和公文報道一樣,更接地氣。

3.勤分段,多配圖

聰明的自媒體人都學會了勤分段,有時候可能一句話就是一段,再不濟三四行就要成為一段。注意,這裡說的三四行是指手機上的效果,而不是編輯後台。

為什麼要勤分段,用戶閱讀有一個F型視覺模型,重點關注每一段的第一句話和每一行的開頭部分,多分段能夠讓F型模型的橫線更多,豎線更少,自然獲取的內容就更多。

為什麼要多配圖?給用戶一個喘息的空間,當滿屏的文字呈現在我面前,首先想到的就是翻到最後看看會不會有「全文背誦」這樣讓人痛心疾首的小字。

觀點基本寫完,反回頭看,寫了真不少,有用沒用你說了算,是褒是貶我做不了主,為什麼?這是用戶時代,有時候你的文字寫到了他的心坎里,卻給你回復一句「這內容我都不好意思轉發到朋友圈,掉價!」,但是看得卻比誰都認真。

作者 | 張小壞

原文鏈接:文章都寫不好,還有臉做運營? - 姑婆那些事兒官網

——————————————————————————

最後再說一點,運營人時常迷茫,想知道核心競爭力,我想也是為了找到積累職場資本的方向。一項項的磨鍊自己的技能,一點點的積累經驗,讓自己越來越值錢,等你輕鬆任職市場總監、或者運營總監的時候,我相信你肯定就沒有現在的迷茫了。

姑婆現在在做互聯網市場運營知識分享網站和渠道推廣服務,微信公眾號 gupo520,無意廣告,覺得對自己有用的人過去看看,沒用的忽略:

姑婆那些事兒官網 - 互聯網推廣運營知識分享平台


基於產品的業務邊界,在關鍵運營目標達成的能力,以及產品生命的拓展能力。


運營的工作範圍很廣。有時候是營銷有時候就成了市場部調研員了。作為運營的一員,每天做著同樣沒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又必須得做。增加曝光率是一定可以的。但是怎麼吸引潛在的客戶,那就需要一定的功底了。


我是賈約亭,我有ppt


資源最重要。


看了太多裝逼的回答。寫太多並不代表什麼

運營的核心,就是節奏。

帶動用戶的節奏,聯動內部的節奏,此起彼伏一個接一個運營的節奏,讓用戶目不暇接被你圈住的節奏


瀉藥!

很早我就已經在我的公眾號里解答了這個問題,今天就給大家解答一下!

你要做成什麼樣子?你才能是這個行業不可替代的人才!

關於產品運營的核心價值,其實這個問題,我相信很多做產品運營的小夥伴都是沒有想過,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到底體現在哪裡?現在很多做運營的小夥伴都緊緊抓住運營的概念,把自己必死在思維的死穴里,對於運營的理解停留在了打雜和無技術含量的工作!

在我進入運營這個行業,並沒有太多的導師或者大牛帶著我學習成長,而我相信我那會做的工作其實跟現在很多小夥伴做的工作都很類似。我的運營生涯可以用「野蠻生長」里形容。剛進入職場的時候,就進入一家創業公司做新媒體運營,當時沒人帶,部門就兩個人,而且我的另一位小夥伴還兼顧市場,所以很多時候只能靠自己。什麼內容編輯、內容精選、客服、 KOL 維護、舉報、追蹤 bug 、提建議、EDM、新媒體什麼都做,每天也是早出晚歸,中途也想過很多次放棄,但是覺得自己除了運營還能做什麼,其實往進一步說,就是自己喜歡上這份工作了。所以在每次想放棄的時候都會提醒自己堅持下去,一直到現在。

其實這個期間,也是自己對產品運營這個行業的認知也是在慢慢加深,不管是從知識上、技能還是從背後的運營邏輯上,自己的運營認知框架慢慢完善。而一個運營人最大的成就無非就是清楚自己的核心價值在哪裡?因為只有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在哪裡?你才能清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哪些事情對產品成長有重要作用?不做又會有哪些影響?這些在一個資深產品運營的心裡已經有個比較清楚的認知!

那作為產品運營,我們的核心價值到底在哪裡?我覺得主要有以下3點:

▲第一點就是傳遞產品價值,使產品實現從1到100

▲第二點就是助力產品不斷完善,延續產品生命周期

▲第三點就是以結果為導向,幫公司賺更多的錢

1、傳遞產品價值,使產品實現從0到100

我們都說,產品是生孩子,從0到1,;運營是養孩子,從1到100,甚至是1000。我們需要把這個產品在推廣給更多的人使用,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傳遞產品的核心價值,讓用戶逐漸愛上這個產品,並為這個產品做出自己的貢獻(反饋、管理、傳播)。這就是運營需要做的事情,也是產品運營的一大核心價值。

而我們傳遞產品的核心價值時,其實就是用戶選擇使用這個產品的理由,也就是產品的差異化和核心競爭力,這是已經存在的客觀現狀,很難調整和改變。產品的核心價值只有一個,即使是滿足用戶多個場景的需求,背後的核心價值也只有一個。

運營要做的就是運用各種方法和渠道,將產品的核心價值突顯和放大,轉變成用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展現到用戶面前。

下面我以知乎為例子,看知乎團隊似乎如何將知乎的核心價值傳遞給目標用戶的。

在我們推廣一款產品的時候,或者你在新接手一款產品時,你首先的要了解的是一款產品的定位,這個定位其實就是這款產品給我們的目標提供什麼樣的幫助,這個幫助對我們的用戶來說是不是痛點?只有知道了這個產品的核心訴求,你才能在接下來的工作中不斷圍繞著這個核心價值去做產品推廣的事情。

知乎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呢?如果你經常瀏覽知乎都應該清楚,知乎就是一個高質量的問答社區,在上面你可以拿到你想要的知識,這是對於門外用戶而言;而對於知乎的回答者而言,知乎就是一個提供可以讓自己的專業知識讓更多人知道的社區。基於這個核心價值,知乎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斷給激勵更多用戶加入這個社區,並為這個社區創作更多的內容。所以優質內容就是知乎的最終落腳點。

而在這個過程中,知乎的運營團隊需要把這個核心價值不斷通過運營手段讓用戶接受並且知道這個產品為自己帶來什麼。

知乎從2010年開始運營,早期只是定向邀請,只有行業的大咖或者領域專家才有可能被邀請。一直到2013年3月,知乎才向公眾開放註冊。而在開發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註冊用戶迅速由40萬攀升至400萬。這就是知乎。

我們可以算算從2010年1月開始運營,一直到2013年3月才對大眾開發註冊,整整3年的時間,都是對內運營測試,邀請名人大咖進入提問回答問答。這使得知乎從一開始就備受大家以及媒體的關注。

在這3年間,知乎做了什麼呢?

●開始建立起完整規範的社區機制;
●培養社區氛圍;
●積累起一大批領域的名人大咖以及各路專家;
●同時在問答社區里程典了一批極高質量的問題和答案。

而在這個過程中,讓用戶可以明顯感覺到,知乎就是一個提供高質量內容的問答社區。這就是一個傳遞產品價值的過程。

2、助力產品不斷完善,延續產品生命周期

產品運營的價值體現第二點就是不但可以將這個產品的核心價值傳遞給目標用戶,而且還要持續地傳遞,通過用戶反饋,不斷總結完善並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

產品和人的生命一樣,要經歷「生老病死」。只不過我們在對產品進行描述時,就不用「生老病死」,而是以形成、成長、成熟、衰退這樣的周期來描述。典型的產品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成四個階段,即摸索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而作為產品運營,我們就是要在產品的這四個階段介入,通過不同的運營手段以保證產品可以正常被更多使用。同時這四個階段的運營手段也不盡相同,其主要可以表現為:

比如一款剛出來的產品,剛上線不久,很多東西都未得到驗證,這時候急需要一批用戶來檢驗此產品是否可行。而很多運營人員就會急忙想著拉新,用戶越多越好,來檢驗我這款產品行不行,這是明顯錯誤的做法,在一個產品還沒得到市場的認可情況下,而應該是先招募一批高質量的用戶來內測體驗,及時得到反饋,以求改進。比如2011年的知乎,採取的是較為封閉式的邀請制運營方式,憑藉邀請碼邀請一批專業領域的大V進來使用產品,如李開復、雷軍等。通過他們來提升產品的逼格和帶來社區整體的專業感,為產品帶來話題性和持續的關注。這是上線不久的初創型產品的運營方式。

過了摸索階段的產品,進入一個較為快速增長的時期,這時的運營方式也要相應地變化。主要體現在推廣渠道上、話題延展性上以及用戶運營的方式。產品在得到市場認可的基礎上,快速佔領有效市場變得尤為重要,這時鋪渠道,打廣告,造話題,就是你讓大規模用戶認識你的最佳時機。比如在2014年的滴滴,微博話題持續不斷,跨界營銷玩的比杜蕾斯好,線下補貼用戶好似不用錢,通過廣告的狂轟亂炸,在用戶心理形成很好的認知,品牌度初步建立起來。以及進入補貼的後期階段,滴滴出行在用戶運營這塊慢慢轉向精細化運營,根據不同地區、時段向不同用戶實施補貼策略。這是快速增長期的產品運營方式。

在過了快速增長的階段,產品進入較為穩定的時期,即成熟期。這個時期產品運營方式應該表現得更為成熟,側重點上關注的商業模式變現和用戶活躍度這幾塊。比如我們現在的微信,微信是屬於進入穩定期的產品,用戶增長也進入一個較為平緩的階段,而這時候你可以看到微信朋友圈廣告,以及平台接入更多衣食住行的服務,都是微信進入真正盈利的時代。又比如今日頭條,今日頭條作為聚合新聞一刻新星,在這兩年的發展速度異常兇猛,但是進入2016年,增長速度開始放緩,這時候用戶活躍度就變得異常重要,就像前幾個星期的今日頭條截取鳳凰新聞客戶端的流量就可以看出今日頭條對用戶變得是那麼的渴望以及跟京東的跨界合作,都是在活躍量和商業模式上不斷探索。

每個事物都是有壽命的,而產品也不例外,所以當一款產品進入暮年期,我們在對其運營的時候,方式也是不同,例如我們最熟悉的天涯、貓撲、豆瓣等等,這些產品都是進入衰退期,這運營方式上只能通過用戶召回、活動運營等手段其刺激,延長其衰退的時間,其他的我們做不了太多。

上面說的是不同階段,我們在運營一款產品時,採取的方式都會不同,在真正去運營的時候,不可盲目,一定得先搞清楚這款處在哪個階段?只要搞清楚了產品的階段發展,你才能對症下藥,不斷地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

3、以結果為導向,幫公司賺更多的錢

我們都說,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公司都是耍流氓。一家公司的成立,其最終的目標都是以盈利為目的,也是一家企業成立的初衷。

作為產品運營,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以結果為導向,就是我們現在做的事情是不是產生實際效益,如果沒有,這個運營是不成功的,而公司也不能持續運作下去。但是我們在負責產品時,雖然我們知道是要以產生實際效益為導向,但是這個結果也是要有每個環節組成,並實現我們最初定好的目標。

這就是需要我們做產品運營時,將這個「賺錢」的終極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的目標,即一個產品運營應掌握的目標分解能力,這是產品運營必備的技能之一,我將會在第8章詳細闡述作為一個產品運營應該掌握的7大技能。

我們將目標拆分為更加細緻的小目標之後,就是要通過各種運營手段以達到這個大目標。各種運營手段包括內容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社群運營、渠道運營等等。

我們拿社區類產品為例子,一個社區的產品,其產品鏈是這樣子的:「內容生產-分發渠道-商業模式」,這是標準的社區類產品的鏈條,從優質內容的產出,到內容的分發,再到商業模式的變現,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內容生產涉及到內容運營,從內容的篩選、編輯、審核、呈現過程中,我們都需要在對內容運營進行嚴格的把控,而社區的內容呈現多以UGC(用戶生產內容)為主,用戶創作的內容存在著比較大的不確定性,這個時候就需要有完整的社區規範制度,以將內容質量提高到最大化。

而在內容的分發渠道上,我們則需要對內容進行二次傳播,在傳播渠道的選擇上以及內容質量的把控上,也需要專人專崗,對內容的傳播範圍做到最廣。分發渠道更是顯示平台有沒商業變現的能力的直接體現,一般上,建立自己的內容傳播矩陣是平台最常規的打法,也是最有效果的途徑。

在內容質量達到一定程度時,以及傳播渠道的成熟,平台的商業變現就會提上日程,而我們其實可以看到,從內容產出到內容傳播,再到商業模式的套索,其實這就是一個過程,雖然我們緊盯著我們的商業變現,但是其過程一點也不能馬虎,前面都是鋪墊,但是沒有前面的鋪墊,其商業變現也就無從談起。

因此作為一個產品運營,我們是要賺錢,但是這個賺錢的目標也得要把它分成無數個的小目標去實現,這才是我們的產品運營該有的價值體現。

關注藝林小宇 - 知乎

藝林小宇,資深運營自媒體人,多個運營專欄作家,如果你也是0-3歲的產品運營,這個公眾號適合你:藝林小宇(cs-jy8),新書《全棧運營》即將上市!


本回答作者No叔,「互聯網社群營銷」孤鹿的COO,10年資深互聯網運營從業者,其中5年騰訊經歷,看透了傳統與互聯網的真理。

1.

最近幾天,我在知乎遇到這樣一件事——有人邀請我回答問題:問題是「互聯網產品運營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為什麼我覺得這個問題有點讓我答不上來呢?

此時,我旁邊馬上有也有一位運營同事也跑來問我:No叔你說運營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應該是什麼呢?

No叔其實並不想回答這類很泛的問題,因為我知道它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因為太虛了這個問題了,就像你問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問題一樣,「運營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

並非我第一次聽到。知乎或百度只要搜一下,你會發現類似的問題在網上回答大有人在,但既然有人邀請我回答,那我就說說我的看法吧。

SO,大家的疑慮並非個別案例,而是在運營從業者中間大量存在著方向迷惑的人在,如果沒有人引導更加認定運營是無意義的,諸如做開發的人寫代碼超神是其核心競爭力,做互聯網產品的能從0-1的整出產品上線就是其核心競爭力,那麼對於「互聯網運營」這種往往雜而無邊界的不是人乾的事,到底什麼才是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競爭力」呢?

他們的問題也引發了我對這個問題新一輪的思考。所以這一次,我想基於我的經歷和理解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覺得,這個困惑往往更容易發生在1-5年從業經驗甚至更久的的運營人身上(4年以上經驗的,要麼就憋著熬出來成大牛,要麼都該轉行轉行了……),所以我想分三個角度來引導大家思考——

思考1,對一個運營從業者來說,處在1-5年這個階段,哪些東西能讓你與其他運營相比的獨特競爭力?

思考2,對於一個運營從業者來說,當你存在了獨特的競爭力,思考如何去產生自我標籤?

思考3,對於一個運營從業者來說,當你做了某件事、某個項目或者跟了某個人後,你該如何思考效果的判定?

2.

先說思考1。

這部分,我就直接來聊下當年我身在1-5年經驗這個階段的No叔。

例子:這個階段的我可以說運營界中的小白,完全看不懂人情事故,沒有想像出環境、人、事的情況全靠瞎搞,團隊中的所謂大神運營同事並無幾個,當時在團隊中被我們奉為神人是個LEADER,但我個人對他的印象並不是技能上的牛,反而覺得他闡述問題跟進問題上的能力是讓我覺得牛B的,當時在他手下,我們在處理客戶問題上是速度相當快的,基本上其它團隊有問題就找到我們頭上,也就是所謂的擦屁股就是了,這個階段的我對運營相對模糊的,因為我根本不知我當下做的事就是所謂互聯網運營,原來這就是最基礎的用戶運營,從用戶拋出產品問題-跨部門跟進問題-解決問題-輸出結果-處理用戶的反饋-結束,從此我打下了對用戶的理解,並輸出No叔對用戶的定義"用戶是一群躲在黑暗角落的「小螞蟻」,他們需要找到宣洩的入口,要找到傾聽他們聲音的人,要解決生活的種種問題"。

毫無疑問,對於No叔的LEADER來說,他身上那種「超強的用戶溝通、事務管理和執行能力」,我百分百肯定那就是他作為身上的核心競爭力,而作為No叔此時此刻我能擁有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告訴大家,此時No叔的核心競爭力是發現能力,當我發現了此人身上的優勢時,我已經開始80%在模仿我lEADERR為人處事、說話、表情、手勢、思維方法。

No不喜歡拿太多別人的案例去忽悠大家,因為我No叔習慣性的用自己驗證過的方法及案例告訴大家,所以第一個思考點,No叔的結論是」當你還是懵懂的運營者時不要考慮太多,先學會發現,從身邊發現大牛,如果身邊沒有大力從外界發現大牛,他們的思想及與你溝通過程將會激活動你的潛能小宇宙,直接把你所發現對方的核心競爭力變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3.

我們再來說思考二:對於一個運營工作者來說,當本身積累起來的能力會成為你身上獨一無二不可替代時,已經感覺到你自己能夠憑藉著它永遠不愁沒飯吃的時候,你該思考第二個問題,你的個人標籤是否存在,標籤可以是壞的OR好的,你僅需要考慮的是大家一提起你的名字時候能想到的是什麼?比如說「你是重口味、你是小清新、你是運動愛好者、你是運營高手、你做事無邊界但很有效、你是個運營鬼才、坊間稱你為運營界的彭于晏等,你需要不斷的往身上貼滿各種各樣的標籤,以至於你在哪個領域都有根據標籤出現你的名字。

這部分內容,我想基於我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聊一些主觀的東西。

我在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後,第一時間問了我同樣的問題:我幹了10年互聯網運營,那麼No叔我自己是有核心競爭力的嗎?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最起碼,我現在要是從一家企業退出後,估計願意跑來勾搭我的公司應該不低於100家甚至更多。

於是我繼續問自己:在這10年的時間裡,有什麼核心的不可替代的潛在能力我覺得是運營這項工作帶給了我的嗎?

我想了想,我的答案會存在以下幾個——

第一,No叔已經能夠搭建起來一個」運營體系」的能力。這個東西,說起來有點抽象,但它是確確實實存在的,那我就能得到一個標籤「運營老司機」。

舉個例子,一個項目,從成立到發展壯大和不斷活躍,直到最後哪怕你不怎麼管它它也能持續產出價值,這件事從運營的角度來說,其實是需要你去做好一些簡單而重複的事情,通過一些你的日常操作以及制定規範等等來激勵和限制大家在一個社群里應該做這些和不應該做那些,並經過長時間的習慣培養,才能逐漸實現的過程。

第二,如果你沒有親身經歷這個過程,你可能很難能夠去想像這裡面竟然還存在著一些哪些問題,也就更難以把這麼抽象的事具體為落地行動,也就像你看到No叔說的東西一頭霧水,感覺我說的東西你都懂,但還是沒有用處的感覺是一樣的。

但往往就是No叔這些抽象的邏輯,一旦你嘗試去理解它,你會發現它是能夠復用到很多其他地方去的,比如說一個微信公眾號的管理,比如說一個社群如何驅動其進入一種「自驅動」的狀態,再比如一家公司如何保持良好的團隊氛圍等。

至少就No叔而言,我覺得我很多管理和團隊建設的能力,都是「運營」自己而來的靈感。

思考三

第一種「懂得跟進No叔」的能力。

同樣舉個例子,現在在孤鹿的「孤鹿運營司機訓練營」的學員,一篇一篇的文章不斷輸出出來,我大體一看,基本都可以判斷出來學員的主要寫作障礙點在哪裡,以及No叔和孤鹿老司機們大體怎麼整理出這些學員的一些語言的組織和表達效果會更好的方式,我回顧了這些學員的輸出作品,我覺得是一次比一次進步,而且都是根據No叔的講解不斷的修改自己的問題,你們有興趣可以去簡書搜一下「孤鹿運營司機訓練營」,上面的文章都是學員自己輸出的,然後No叔一個一個去點評,學員根據每次的點評去修改自己的問題,你會發現寫得越多的人跟寫的少的人區別了,當懂得跟進NO叔的人進步是最大的,中途退出的人的輸出能力就是那樣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們沒有思考每一次的輸出我要怎麼為下一次進步而努力。

第二,是一種「互聯網」感,它可能同時包括了對於互聯網各行各業的業務邏輯的理解,乃至對於互聯網商業的初步認知。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互聯網再怎麼牛B,它都離不開用戶的衣、食、住、行、娛樂這幾個大的方面都已干涉,正因為這樣火的行業都是圍繞這幾大塊進行的,而往往死的都是相當低頻的互聯網產品,因為市場就這麼小,你想怎麼做大嘛,除非你是國際化產品那是另當別論,但國內的市場就這麼大。

在互聯網做個運營,你會不斷的與各種行業的互聯網產品打交道,一開始的時候,你一定是會對於這些產品和業務之間的存在疑惑,但NO叔覺得一旦假以時日,你一定會開始試著去思考一些背後的共性問題——為什麼這些產品看似都要關注用戶量和用戶活躍,但運營上面的打法和邏輯是如此相同,你需要的是發現共性的問題。

當你有了「互聯網感"後,你將在運營界橫著走都沒有問題,正因為你對市場的變化都一點不關心,以至於你僅僅是個運營界的」廠仔「、」廠妹」,咱們要做的是變成「廠長」的角色。

關於「運營是否有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競爭力」的真理,No叔在這裡總結一下,做互聯網運營就是在運營自己,如果你不會如何去運營及推廣自己就不要談如何去運營你所負責的產品,那是個不可能的事,你好好的想想自己身上的標籤是否夠多,在同事之間是否夠突出、夠有影響力,如果沒有請運營好自己,因為互聯網的產品真理是前期冷啟動需要「自驅動」的成長,後期就需要資本砸市場,冷啟動你不能做好運營及推广部份,那就算把錢放在你手上,你都不會如何運作的。

我的回答和思考就是這些了。假如你也是苦逼的正在為類似問題困惑著的運營ER,希望本回答能夠多少帶給你一些啟發。


瀉藥

兩個字

---------------------------------------------


瀉藥。

上述一些大V說的已經再仔細不過了。下面我從一些思維方法的角度,闡述一下作為一名出色的產品運營最最應該具備的核心競爭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核心競爭力

產品的目的是解決用戶的需求。

其中,產品滿足需求,運營搞定用戶。

這一切,都需要有一條明確的邏輯線去貫徹其中。

以結果為導向,以現有的資源為起始,將起始到終點通過一定的做事順序轉化為路徑,並執行,才能做出關鍵的要素。

具化到實際。

無論是與其他部門的人溝通,還是寫產品說明,活動文案,活動規則,這一切的目的是信息清晰高效的傳遞。

而優秀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再說一點吧,即使在跳槽的時候。面試時必不可少的。

敘述的時候,是否具有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可以被一眼看穿的。

一年的運營,三年的運營,十年的運營,如果真有真才實學,在溝通過程中具備的邏輯能力是可以被一眼看穿的。

所以,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在於,邏輯思維


創意。


運營,差異化運營,技術或流程上的運營都是可以通過時間學習彌補,思維上的差異化運營很關鍵,同行很容易模仿運營方式導致同質化,做的累


說到運營的核心能力,似乎對行業的認知、網感、大局觀、腦洞夠不夠大,策劃能力、對內容的敏感、邏輯能力、數據敏感度等等都算。但如果只能給一個答案的話,我會說是:學習能力。互聯網實在變化太快,「運營」又實在過於寬泛,你會發現,每一種產品形態、每一種業務類型所需要的運營手段和方式都會是不一樣的。同時,運營也是面向用戶的,你也會發現,面向每一類用戶,比如面向屌絲和文青,面向大學生小鮮肉和中年大媽,你的運營策略、運營方式甚至是文案風格也會千差萬別,很難找到一個可以普遍通用的運營手段。所以,真的想成為一個高段位的運營,你必不可少的必須要持續學習,接受和了解新事物,不斷貼近和熟悉更多類型的用戶。

作者:黃有璨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125999/answer/73432452

來源:知乎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李少加老師的 新作《進化式運營:從互聯網菜鳥到絕頂高手》?
一名好的遊戲運營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和技能?
如何開一家有特色的童裝店?
運營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為什麼?
到 2014 年 2 月,「來往」的發展狀況如何?

TAG:互聯網 | 產品運營 | 職業發展 | 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