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唱法的關閉 混聲 咽音 閉合的區別與特點?


17.2.14更新。

關於閉合,有點補充。前幾天有人在我的另一個回答里評論說高音的秘訣就是閉合,而閉合是通過聲帶部分靠攏,聲帶部分震動,減少振動面積達到更高的振動頻率。而我所說的聲帶拉長變薄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讓我去看William Vennard的《歌唱—機理與技巧》的書,網上有下載,上面就指出了這個問題。而我發現一篇對聲帶振動機理的研究的綜述中的確出現了William的名字,然後一看年份是20世紀70年代的,覺得William應該是觀察技術落後所導致的錯誤的結論,但還是忍著性子還是去看了,結果,他書中的內容反而成了支持我的觀點的證據,我是沒見過這種不僅伸出臉給你打,還給你一對拳套乖乖讓你打的人……

William說這種現象解釋被為「阻尼」或者「減幅」,從結論上來說就是阻尼現象就是聲帶拉長導致的,這是果,而不是因,很多人是把現象當做是道理了。原因和我說的差不多,但他從各種聲帶肌肉的運動出發,解釋得更為明白。簡單來說,因為隨著音調的上升,聲門振動頻率越來越快,聲帶越來越長,到聲帶拉到最長,到最後聲帶來不及打開就又閉上了,看起來就像閉合上了一樣。

然後今天想到這個問題,由於剛好最近寫了關於CVT書里的內容,我突然想起來CVT關於音高和聲區的介紹(因為我一直沿用的他們的說法),就去看了一下,它認為聲帶隨著音高上升到一定長度,就不會進行全長振動(男C5、女C6之前仍然可以全長振動),最終只有前端振動,被稱為Flageolet效應。並且給了女性哨音(女C6-G6)以及男性高假音(C5-G5)的音頻示範。這麼一想,William的解釋也能把我的說法兼容起來了。因為其實這是阻尼效應導致的觀察的結果,它應該是隨著音調變高,聲帶的一種物理現象(阻尼效應),不應該把它作為方法論的一部分,包裝成高音核心方法的內容。

==================================

IMO,

其實造成混淆真地是因為太多一詞多義。

關閉:本意就是母音轉換,現在都變成啥了,啥都有,還有形容聲帶的邊緣振動發聲,但國外很多人管這個叫做edge,然後edge這個詞也很重災區,但我現在只用來形容CVT定義下的某種聲音模式。

混聲:本意是美聲形容混合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大概,我也不知道,之前有個人在我回答的評論里說的,不辨真假。但這是從聽感而言,實際上啥也不是,現在把比較半真不假的聲音都叫混聲,或者高音聽起來質量不錯,音質統一的都叫混聲,或者,你能唱中高音就是你會混聲了。

咽音:

沒懂,我習慣把它叫做twang,結果看了下幾位的答案,也混淆了一把。結果twang也是咽音,打開喉嚨也是咽音,訓練這麼打開喉嚨也是咽音。twang和打開喉嚨的確是兩個相反動作,但是唱歌必須要保持必要的twang,打開喉嚨最主要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讓聲帶有位置拉長而已。不過也是,咽部包含鼻咽口咽喉咽,可能討論的都不是同一個部位。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belting本來就需要很強的twang,CVT里Sadolin本來是把edge(CVT四大聲音模式之一,以明顯的、大量的twang為特點)命名belting,並認為包括席琳迪翁、齙牙叔、拉瓦羅蒂還有多明戈等人,高音部分用的都是非常twangy的edge模式,之所以不叫belting是因為很多人用twangy的curbing或neutral都叫belting,非常混淆概念,所以只好改成edge了,殊不知……不過在CVT的討論環境里並沒有所謂的邊緣化,只有thin out the vocal fold,所以還好。

閉合:

大概聲帶靠攏的那一剎那,就是閉合吧,或者在唱歌的過程中能保持不錯的Cq,聽起來不漏氣?

什麼一部分振動,一部分閉合,聲帶振動多快啊,你看得出來靜止不動的那是閉合?A4每秒多少赫茲來著?不就是振動得太快了以至於給你一種錯覺,你以為他是不動的,跟小時候你看著風扇在轉的時候你以為他不動結果一手指伸過去手指沒了是一樣的道理。主要你手指也伸不進別人的喉嚨里去玩這個遊戲,也沒辦法馬上實驗求證,人云亦云咯。

不過一部分閉住不動,一部分振動這種可能性是有的,但這叫Flageolet,因為聲帶不夠長而音又很高才會有這種現象出現,比如哨音。

扯逼完了,收工。

哦對,既然都提到潘乃憲,那我說一下,我最早最早就是買了潘乃憲的一堆資料的,雖然開了眼界,有一些可取的地方,但說聲帶什麼縮短變薄,聲帶局部振動這種雷死人的話在當時強烈誤導死了我,聲帶只有拉長變薄,我對他的理論抱有很大的懷疑色彩並且沒時間一一質疑反駁,畢竟還有大把優秀的VTS的知識需要學習,靴靴!


說到底是聲帶不可鬆散不可緊張 擁有與樂句相符之張力 利用氣息的流動使其被動振動 並與氣息保持平衡 縮小振動面積 且隨著聲音高低調整邊緣震動比例罷了

所以這裡每一個詞其實都只是聲帶在發聲合理狀態里的部分動作 而非單項技術

這一堆名詞真正在聲樂學習里的意義能有多大?

聲樂是複雜而精確的藝術 如果氣息沒有支持不夠巧妙 那麼你聲帶的作用就無法發揮 如果你的氣息和聲帶都非常好 但卻無法掌握身體的平衡性 那麼聲音依然是卡在咽喉位置

忽略整體技術 練習中出現僵硬和疲勞是聲樂大忌

說實話看到這些名詞就頭暈

我的理解 關閉是吸氣後氣息保持支撐 腔體打開 聲帶在張力狀態 舒展且類似憋氣的準備發聲之前的準備動作

混聲是以假聲為基礎 增加基音使其接近真聲

咽音 從我遇到練習咽音的學生看來 大多數都存在生硬 過度擠卡 正確的方式是隨著音高的高低 合理的增加邊緣振動比例 同樣是特別講究整體合理性 單純練習聲帶是錯誤的

閉合 聲帶被氣振動時 與氣保持平衡的狀態與動作

這裡面每個部分 都是要很精確的 並且事關整體而不只是聲帶 練習要謹慎 切記 切記

張口閉口全是這些名詞的學生 好多都是聲帶嚴重擠壓 已經不能正常發聲了 聲樂要學准 真的要看個人狀態去給解決方案 通用又有效的方法只存在最基礎狀態 再之後全靠老師的判斷與解決

如同看病不看自己什麼病 就直接看醫書直接治 只會讓身體更糟 聲樂太要求精確了 差之毫厘 謬之千里 大部分人沒有判斷自己聲音和身體狀態的能力 聽得到聲音的表面 聽不到聲音的骨骼

不要盲目練習 至少 在感覺不舒服時 停下來 一定是錯了 正確的練習不會導致僵硬和嘶啞

所以這些名詞的特點 就是雲山霧罩讓學生覺得老師很厲害的樣子吧

讓學生知道自己錯在哪 在練習什麼 真真切切做到 並且知道怎麼做到 這才是老師的職責啊


閉合就是減少兩片聲帶當中的間距,就跟關門似的

混聲主要是一種協調環甲肌與甲杓肌的拉伸與收縮來使真聲(重機能)與頭聲(輕機能)的音色統一的一種技術,但說實話可能因為sls體系為了這種聲區的統一和減少損耗所以放棄了較重的機能,即便是在真聲時也採用較輕的機能,所以基本上實際演唱的時候可能會有些音量,聲音的厚度,寬度上的困擾

咽音是通過下壓會厭軟骨來輔助聲帶閉合這種技術為核心的一種…就樓上說的練聲法吧,加強聲帶閉合,減輕甲杓肌的負擔,同時也就加強了聲帶運作的上限,從而拓寬了音域,而且這種技術比起直接通過甲杓肌收縮讓聲帶本身緊繃更集中了發聲的位置,聲音更亮,更有穿透力,也讓聲帶本身的損耗減小

關閉大概跟咽音差不多吧,國內很多蜜汁名詞我也不太懂

另外上面的名詞全部都是技術,不能稱作唱法,說實話我覺得所有單論發聲技術的東西都沒辦法說成唱法…現在聽到咽音唱法,混聲唱法,關閉唱法我都害怕,一人八十一種唱法也是厲害了


關於傳統美聲辭彙「關閉」一詞,是指母音變異,為什麼要變異呢?是為了形成舌根抬起,並且圓唇的共鳴腔,這種腔體有什麼共鳴特性呢?有兩個主要共鳴點,一個在小舌一舌根處,一個在唇一門齒處,特別是唇一門齒處,共鳴音量非常大,我自己用手機軟體測了一下,98分貝。小舌一舌根處,一般稱共鳴位置為「口腔後端共鳴」,唇一門齒處,一般稱共鳴位置為「口腔前端共鳴」。聲道共鳴,是氣流型管道共鳴,看完後,再看看非氣流型共鳴腔,看看聲道共鳴向上傳遞的情況,口腔後端一&>鼻咽一&>蝶竇,口腔前端一&>鼻腔前端一&>額竇,這是什麼目的呢?形成高位置所有共鳴腔的共鳴,面罩共鳴+腦後共鳴,全頻共鳴,蝶竇共鳴頻率大致為1000~4000赫茲,額竇共鳴頻率大致為3000~6000赫茲,全頻共鳴,音響學上達到完美。美聲唱法,叫美聲,還是有道理的。


首先來說【關閉】這個概念。

其實這個詞是用在傳統的面罩唱法里的一向技術(close or cover)。關閉的原理是把聲音的「位置」略微往上往後移動,促使音色略微變暗,客觀上會促使喉頸部有發咽音的能力。

這是傳統學派中對於「關閉」的解釋。

然而這個詞現在應該還有另一個含義,是完全另一個意思的「關閉」。

國內網上很流行的潘乃憲教授曾經提出過自己的「關閉」理論,並將自己的理論分為「喉上關閉」和「喉下關閉」兩種不同的技術。

注意一點,潘乃憲提出的「關閉」更側重與技術,而非傳統學派提出的「關閉」是兼具技術與通道的。

繼續說潘乃憲的「關閉」,根據他提出的「喉上關閉」的理論,比較契合的歌手是楊宗緯;而「喉下關閉」的典型是黃綺珊,潘乃憲本人也曾經大力讚揚過黃綺珊的「關閉」技術非常好,不過很好玩的一點是:潘乃憲本人是反對咽音的:)我不是很懂其中的邏輯......

然後我們來說說【混聲】。

顧名思義,混聲就是將胸聲和頭聲結合起來的唱法,雖然胸聲與頭聲並非嚴謹的說法,但是流傳範圍之廣影響力之大堪比上面潘乃憲的那個「關閉」,so...就這麼傳下來了。而且也挺符合mix的意思。

混聲唱法的好處在於音色的統一,很符合傳統歌曲演繹的要求,而且因為胸聲與頭聲相結合,音區不會斷層,上下都能拓展很寬,「想唱多高唱多高」。最典型的歌手是MJ和林俊傑。

至於音色的明暗或者輕重,歌手本人可以根據自己需要調整甲杓肌與環甲肌的參與比例,從而達到「輕混」、「中混」和「重混」三種模式。

接下來是【咽音】,這個很值得說。

咽音是義大利傳統聲樂(美聲)的練聲法,通過將咽部調節成一個可伸縮的共鳴腔來實現聲音的聚焦與共鳴,核心技術是喉舌分離。按照林俊卿的理論,咽音的練習分為8個步驟,其中7個步驟可以用於通俗/民族聲樂中,第8個步驟則是針對美聲。

咽音的強大之處在於它不僅全面地解決了肌肉技術,而且全面地解決了通道問題,甚至於可以應用在中國傳統的戲曲和民歌中,應用範圍十分廣泛,而且效果顯著(黃綺珊、Adam Lambert)。可以說,混聲技術是咽音訓練中的一項,因為咽音的訓練是以混聲為基礎的,但是所包含的內容遠比混聲唱法要更全面。

但是咽音的缺點同樣明顯:在長時間的訓練之後,音色會過於明亮,有礙正常演唱;而且由於長時間的固定通道,音色會比較單一。這是咽音作為美聲的練聲法的優勢,也恰巧是通俗歌曲演唱的弊端。(想想黃綺珊吧..雖然她不光光是唱法的問題。)

正是由於咽音的利弊同趨,林俊卿一直把咽音作為「練聲方法」,而不是直接拿來演唱歌曲,他的理論中也一直提到咽音不可以直接拿來唱歌。網上有直接用咽音唱歌的視頻,感興趣的可以搜一搜看一看,聽完之後反正我是心情很複雜......

除此之外咽音還有保護嗓音的功效,這個此處不談。

最後說說【閉合】,其實這個是最基礎的。

人體的發聲器官是聲帶,兩片聲帶像兩張簧片一樣,被氣體吹過發出震動從而發聲。

聲帶的閉合就是兩片聲帶互相貼緊不參與發聲的部分,閉合的部分越多,參與震動的部分越少,音就越高。

閉合是基礎,不僅僅是唱高音的基礎,更是健康發聲的基礎。因為閉合的原理是減少聲帶的工作面積來減低損耗並且省力。

不論是混聲也好、咽音也好,聲帶不閉合,所有的技術都無從談起。

以上是我的觀點,大部分理論來源於四本書:

《「咽音」練聲的八個步驟——上海音樂出版社、中央音樂學院圖書館藏》

《歌唱發音的科學基礎——上海音樂出版社》

《歌唱發音的技能狀態——人民音樂出版社》

《歌唱發音不正確的原因及糾正方法——人民音樂出版社》

以及兩本Berklee的專業教材:

《The Contemporary Singer Elements of Vocal Technique》

《Vocal Workouts for the Contemporary Singer》

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我簡單的解釋一下,一點拙見,歡迎各位一起交流

關閉 其實就是母音的轉換 我就這個問題還專門請教過我以前的美聲老師,因為這個概念本來就源自於義大利唱法,就是你的a在高音區會趨近於o,或者是o的成分,從而讓你高音更容易上去

混聲 其實就是頭聲和胸聲的平衡,嚴格意義上,你的低聲區中聲區高聲區都應該是混聲,只是頭聲胸聲的比例不同,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你在不同聲區聲音的通透,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幫助你過渡自己的換聲點,讓聲音不出現斷層。混聲也分為弱混 強混 以及中混

閉合就是聲帶靠攏的一個動作

咽音的話 既是一種嗓音恢復治療方法,也是一種高音的演唱技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喉舌分離,就是讓你的喉位和舌頭做劈叉,反方向拉伸,獲得更大的空間,尋找更多咽壁的力量,減輕聲帶的負擔。但咽音練習太多,或者說使用太多,高音就會聽上去太亮,太硬,也不太好聽


閉合:聲帶部分靠攏不振動、部分開口振動發聲的技術。(Close)

關閉:一個眾說紛紜的詞,害人不淺。較流行的說法是「邊緣化發聲能力」,就是將發聲向聲帶邊緣靠攏,減小發聲點。(Edge?)

咽音:出於對林俊卿博士所做工作的尊重,我依然認為咽音是一種練聲法而非唱法。Twang被很多人稱為咽音,但這種技術只涉及到了咽音練聲法中的一部分。(Pharyngeal?)

混聲:這個說法也很多,比較主流的出自Speech Level Singing的教學體系。其實是一種包含了喉位控制、甲杓肌環甲肌動態平衡、母音處理等等多種技術的集合。(Mix?)


你自己做到就理解了,前提是你說的這些東西要存在。


只說主流傳播的意思

關閉:即字面的意思,主要來源於所謂的「關閉唱法」,先不說其優劣,其本身是一種唱高音的技巧,閉合大部分聲帶讓其邊緣震動從而發出高音,說得通俗易懂些,有的歌手上高音聲音厚而結實,有的歌手上高音「尖」而細,後者用得即是關閉唱法,盲目使用關閉唱法弊大於利。

混聲:也叫頭聲,在國外只有純假聲才叫假聲,而鑒於真聲和假聲之間的就叫混聲,改變真假聲的比例可得到不同的混聲,原理上就是改變聲帶閉合度和聲門下壓力的比例。

咽音:一種通過調整聲帶閉合度的技巧,「關閉唱法」也是咽音的一種,區別是咽音是一個統稱,「關閉唱法」則是上高音就閉合大部分聲帶的一種「投機取巧」的方式,專業歌手在歌曲要求極高音域時變會使用咽音,民間自創的名詞,女性歌手的「海豚音」其實就是咽音,男歌手中也有很多使用咽音的例子,林志炫翻唱的歌劇1、蕭敬騰改編的小河淌水等等都是全程使用咽音的作品。

閉合:顧名思義就是指聲帶的閉合度


稍微補充一下,關閉和閉合字面意思其實相差不大,通俗點說閉合就是指聲帶唱歌要閉合,不能漏氣(和氣聲不同)。 關閉主要說的是一種唱歌技巧,分喉上關閉和喉下關閉,可以百度看看。關閉也是指聲帶的關閉。至於你說的邊緣,是指聲帶的邊緣振動(聲帶後端發力),還有局部振動。 一般來說邊緣振動更好!


推薦閱讀:

唱歌沒用氣息能唱得好聽嗎?
如何全面系統科學(類似專業的)的學習唱歌、聲樂、演唱技巧等?
為什麼鋼琴黑鍵沒有單獨的唱名?
試分析一下指原莉乃的唱功?

TAG:唱歌 | 聲樂 | 唱歌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