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思考和想太多的區別是什麼,如何做到愛思考而不想太多?
思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在客觀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繫,第二是利用已經建立的聯繫去推測未知的事物。
舉個例子,我看到三個女孩子在一起聊天,其中兩個穿著同一個學校的校服。通過她們穿著同一個學校的校服,我猜測她們倆是同學關係,這是建立聯繫。因為她們是同學關係,我猜測另外一個和她們也是同學,這是推測未知事物。
然而我相信你也發現了,我的推測過程都是不嚴密的。穿著同一個學校的校服不代表是同學,而兩個人是同學也不代表第三個也是同學。這也是思考的必然結果——我們在給客觀事物建立聯繫和利用已知聯繫去推測未知事物的過程中,是有一定的錯誤幾率的。有時候這個幾率比較小,有時候大一些,但是幾乎沒有100%確定的時候。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證明同一件事所依賴的客觀證據越多,我們的推斷很可能越可靠。比如說有30個差不多大的中學生在一起,其中25個穿了同一所學校的校服,我判斷這是一個同學局的錯誤率,就會比3個人里2個穿校服要低。
同樣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進行推斷的次數越多,推斷出來的結果可能性就越小。這不難理解,如果我第一個推斷90%正確率,第二個推斷在第一個推斷正確的基礎上有90%,那第二個推斷實際上正確率只有81%(忽略第一個推斷不正確第二個依然正確的可能性)。
現在終於要回到問題本身了,我認為,愛思考的人,進行的聯繫和推測,都要保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正確率。他們不會依靠僅有的一絲絲線索去斷言某個事情,也不會利用本已相對薄弱的邏輯,去推斷和這個邏輯關係並不十分緊密的未知事物。他們在進行思考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判斷自己結論的正確率。這不代表他們永遠是對的,只代表他們想到的說出的結論,是經過了比較嚴密的考量的。
這種人思考的特點,就是多利用已知客觀事實,少進行多重推測,提高正確率。比如看到《哈佛圖書館的20條訓言》這種事,先去網上查查真實性,再去問問去過哈佛的同學,然後用英文搜索搜一下英文原文,是不是大量出現在了哈佛相關的官方網站上,從而優先判斷這個訓言是不是真的,再由此引發推論。
而我們常說的想太多的人,就是一路狂飆,多假想推測,少事實支撐,看似一氣呵成,其實漏洞百出。比如同樣看到《哈佛圖書館20條訓言》,他就說哈佛是最好的大學,哈佛這麼教他們的學生,而中國沒有一所學校這麼教學生,所以中國的學校比美國的學校都差。少年強則國強,我們現在國力比如美國,就是因為大學生們沒有接觸到良好的教育。如此下去,中國危矣!
諾,亂七八糟。
一般而言,想太多的人,要麼是在客觀事物之間建立聯繫的時候無法判斷自己的正確率,總覺得自己肯定對,比如這個姑娘看了我一眼,她肯定是愛上我了;要麼是總覺得一個規律有普適性,可以推一及百,比如這個男生送了姑娘幾千個安全套表白成功了,那我也一定可以;要麼就是完全沒意識到結論隨著遞推的過程可靠性會越來越低,比如上面的哈佛事件。
至於做到愛思考,而非想太多,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先意識到,自己的思考,有可能是錯的。只有你先接受了我的思考可能是錯的,你才有可能去判斷你思考的正確率,才能去判斷你每一層推斷的準確性,才能知道到某個點開始,後面的推斷就沒有意義了。否則如果你始終相信,你想的都是對的,那你想多少,都不會覺得自己想太多的。我認為:愛思考有一個特點是提問開始。往往是喜歡問為什麼?是真的嗎?然後根據各種客觀依據進行判斷。判斷出成功和失敗的可能性。想太多有一個特點是從猜測的出的結果開始,然後開始無邏輯幻想成功或者失敗的可能。
愛思考是從事物客觀表現出發,想太多是從個人主觀想法出發。
簡單粗暴告訴你。
男朋友工作中遇到不順利,壓力大的事情,狀態不太好,不經意間對女朋友冷淡了。
愛思考的女朋友:他怎麼了,是不是身體不舒服,還是工作遇到棘手的事情,還是最近家裡有事情呢,我得想想怎麼用適合的方式來安慰他,引導他說出自己的煩惱,然後我傳達到力量和情緒價值給他才行。
想太多的女朋友:你他媽的是不是不愛我了!!!???愛思考和想太多針對的側重點不同吧。
愛思考多是我們主動調動腦筋發散思維來分析評價探討某個事物這樣的過程;而想太多往往是我們碰到某些事情時考慮到的相關東西很多,其中很多都是沒有必要的或者效果被放大了的,這樣往往給我們的心理造成了很多負擔。如何做得愛思考而不想太多呢?碰到事情的時候,稍微放慢一點節奏,多留一點心,多問自己問題,像「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怎樣能變得更好?」。平時也可以多主動自省,多了解外界的事情並分析總結它們背後的東西。思考是好事,但要避免走入一個極端——想太多。就是我們在思考的時候要意識到我們所想的東西中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那麼重要的甚至是沒有必要的,把我們的關注點放在主要的重要的東西上就好了。另外,我們的思考容易陷入主觀之中,對某些方面的效果進行了放大或縮小而不自覺,因此我們可以跳出自我視角的局限,尋求外界的驗證來促使我們的思考回歸理性合乎實際。
想太多,顧名思義 字面上理解就是想的非常多。 一般來講 思考也是屬於想的一種,思考的非常多也可以稱之為 想太多。
愛思考,喜歡 喜愛;思考,推理,聯想。 愛思考是指喜歡對事物進行推理跟聯想。 狹義上的思考是指:指針對某一個或多個對象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等思維的活動。 所以愛思考跟想太多的區別是:想太多的人不等於愛思考,只是思考的次數多;而愛思考的人不等於想太多,只是單純的喜愛思考。 其次,思考的準確率無法判斷出到底是想太多還是愛思考。原因很簡單, 思考指的是指針對某一個或多個對象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等思維的活動。而不是某一活動的準確率達到多高,就好像你吃一口米飯叫做吃飯,吃一碗也叫做吃飯,吃飯是吃飯 吃飽飯是吃飽飯,兩個不同的概念。 換言之,你只要進行了 分析 綜合 推理 判斷等思維活動就叫做 思考。 而不是需要綜上所述的思維活動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準確率才能被稱之為思考。 順便在舉個栗子,想太多和思考比較像蘿莉跟幼女一樣,蘿莉指的是身材嬌小面容可愛的女性,而幼女指的是一定年齡以下的女性, 前者的評判標準是身材 面容,後者是年齡。換言之,身材高大的幼女≠蘿莉 20歲身材嬌小面容可愛的女性=蘿莉≠幼女。 想做到愛思考而不是想太多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喜歡上思考,並且不做太多的思考。 不過我相信您想問的肯定不是這麼個答案,我覺得您想問的是如何提高思考時的準確率,其實很簡單,理性客觀的看待問題,並且學習一定的相應知識。 千萬別小看相應知識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我們即便理性的看待問題也是存著思維上的誤區的,要知道,很多人甚至無法簡單清晰明了的表達自己究竟想表達的東西。我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發現自己有類似或者身邊的朋友有類似的情況,譬如想表達我很熱,想把窗戶打開,說成 你不熱嗎?怎麼不開窗戶。或者說成熱死人了為什麼不開窗戶。
明明想表達的是自己很熱,希望打開窗戶,非要在話語中拉上別人或者去嗆一下別人,一般來講這種人我稱之為傲嬌,說得難聽點是不正常,不會說人話,沒有家教。 再譬如A對B說 你開車怎麼這麼慢。而B卻回答,堵車怪我嘍? 這就是典型的聽不懂別人的意思更不會回答別人,簡稱 不會說人話。 別人問的是什麼?別人問的是開車慢的原因,你只需要回答 因為比較堵,他並沒有明確的指出怪罪你或者要求你對此負責,為什麼非要多此一舉的噎別人一下?顯得你多能耐? 這裡無異於攻擊任何人 只是單純的闡述一個事實,甚至題主您問的這個問題本身,語言上都是有問題的。所以這也再次證明了 語言表達準確的必要性,所以我個人建議,在保持理智思考問題的同時,也去彌補一些相關知識,譬如一些心理學的知識,再譬如偶爾可以翻一翻字典,知道每個字 每個詞的準確意思,就好像可以跟應當,可以屬於選擇性辭彙,而應當屬於強制性。以上想太多是痛苦的源泉,
而愛思考是快樂的鑰匙。想太多不一定是天馬行空一時爽或者少女情懷總是詩,也有因為個別事例陷入死胡同出不來的困境。愛思考這東西,不建立在一定教育程度以及積極環境里,冷不丁就變成想太多了。
作為普通人,是沒有辦法避免想太多的。只能意識到以後,一邊感受下想太多的痛苦和短暫嗨皮,一邊想方設法多些辯證思維邏輯思維走上愛思考的康庄大道唄。愛思考是有目的性的思索,而想太多是你天馬行空,朝著你想向的方向去思考東西
想太多與愛思考最本質的區別,在於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想太多的人在遇到問題時更多想的是「能不能」的問題,盲目給自己打雞血或者盲目的否定自己。而愛思考的人,關注的是問題本身:這件事情的後果是什麼,不同的行動會有哪些後續的影響,最後落實到行動上。如何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首先要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碰到問題時能夠知道自己可能會在哪個方面遇到問題,有個預判,之後思考解決的方法,最後落實。
好像每天都在感想,但是為什麼現狀越來越糟糕呢?
心裡的聲音告訴我,因為沒有覺醒,陷入一種沒法掌控自己生活的無奈當中。生活也許是沒法完全掌握的,如果你把生活定義成了全部的世界和周圍的事物,那當然是此刻你掌握不了的,你只能去把握你擁有的每分每秒,你的行為,思想和身體。
如果要改變現狀,去改造現實世界,那就需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那如果是想要變革社會呢?那還要參入到社會活動當中,那比改變自己難的多了,但是改變自己,不要想得那麼困難——想的困難,想的容易,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如果這種想法能讓你更好的變革自己,那就是「有用」的;
生活處處是泥淖。心定如果面對塵生,心未必不會亂,會被捲入,這就是一種生活的無力感。尤其當你把事情思考的理所當然的固守陳規,那就很難改變,意識到了也未必「有用」;
有時我經常的沉浸在幾種情緒里:時光打馬走過,而我什麼也沒留下;常用毒藥解渴,常去用各種借口麻痹自己;往往知道但不躲開的陷阱,思維上等等等;
有很多時候是沒想好,就任由思緒去行事,這樣難免無力,因為不由自主,但是由自主,其實想來好像不那麼困難,什麼事情想想總是很容易
什麼叫「有用」,想想很容易,做起來為什麼就難了?你想好了嗎?
坦白來說,想的正確未必是容易的事情,所以想正確也是很困難
做起來,由於剛才說的那麼多「泥淖」,也讓我們行走起來不能天馬行空的到達想像中的彼岸
說到有用,有用的東西應該是有助於你實現目標的;目標是想出來的,更是由實際得出來的,更是需要實在的做去完成的——所以讀書和思考的必然結果,不是解決問題,是提供思路,但是思路不是多就好,而是管用,不然,其他再多,都是不實用;想越多,也是要有代價的,因為時間是你唯一的資本,你選擇讓他升值,還是默默消耗這一生?
為什麼到了晚上就會大發心念去思考如此「高深」的道理呢?
因為你不願意做理所應當的事,賊心不死,期盼著一個救主,一個頓悟就解決所有問題。那是不可能的,怎麼可能呢?
為什麼想的很好,做不好?
因為你沒做,沒做到位,沒有真正的做。真正的「做」,是有結果的,有效果的,需要付出的,自己覺得不到位,那還會到位?
如果擺脫一切的干擾?
為什麼要擺脫干擾?若本來沒有干擾,你擺脫什麼呢?你說周圍的事情干擾你學習,那麼你可以選擇切斷干擾,如果你矛盾,那是你的問題
我的本能劣性有哪些,如何避免?
首先,未必是人的本能,只能說是你自身的毛病。比如說:誇大主觀能動性,而不實事求是的對待問題;只去看待問題,不去解決問題。你記住,問題不解決,你就是問題,很大的問題。
我現在隱約覺得有另一個自己,在干自己想乾的事,而自己離他不是很遠,卻很模糊
這是存在的,另一個時空,有一個這樣的人,但也許不是你。或者,他的存在是為了幫你成為自己。我們之前講:你不愛惜自己,表現為不好好對待自己——不用理性和長遠的眼光對待自己,總是讓自己沉浸於痛苦和悔恨中,那就是不愛自己,那就是敵人行為,你應該完善自己,毫無疑問。這是一個重要的觀點,你如果不愛自己,那你的行為對自己負責,還有意義嗎?你已經俯首稱臣了,還指望誰來救你?
如何對待具體的工作?
答:如是觀照;該怎樣就怎樣,你不清楚?你比誰都清楚,何苦叫苦連天呢?主動權一直在你自己手上,不是說好不抱怨嗎?
如果你心有所寄,心自然不會為使命以外的事情而動,不然,就是背叛自己,就是矛盾,就是徒耗生命,活該淘汰
很多人心外求法,希望遇見一個高人高招把自己給圓滿了
法不用求,吾心自足。世界把很多都給了你,那你想幹什麼就要自己去做,不然你和直接要結果的強盜有什麼分別?就很可悲
一切行動,應結果導向,求仁得仁
該悟就悟吧,你已經成熟了,應在山下去證道,而不是在虛無縹緲的低層里揮舞那幾篇枯文,演給誰看?沒人看的,你放心吧
有正事兒,踏實,很酷,成熟,溫潤——而不是格格不入,若有其事,張牙舞爪,沒頭蒼蠅,可憐兮兮,不招人待見,受害者,好為人師
可以固執,可以偏激,甚至可以格格不入,但是,用結果說話,因為,你的過程不值錢
說了很多,覺得是廢話,但是好話,廢話本身沒有意義,我不是說除了物質其他的沒意義,但起碼,糾結於文字這種低端局,很沒意義,沒法變現,就很弱,說了再多,都是弱
什麼叫強?你本身就很強,成為自己,你就是強
至於方法論,簡直太多,不要有那麼多為什麼然後無所事事沉浸在批判自己的快感中,你已經不是孩子了,你都要有孩子了
對吧,說的越多同時乾的越少,越來越弱,我覺得是對你的經歷和看過東西的一種侮辱,是對自己的侮辱。既然你認理,那就不要打臉,不然,活著就很垃圾。我是不是說垃圾是沒有經濟基礎,我是說,你活的不綻放,不自我,就很垃圾。相反,如果你能想自己理想中那樣行為處事,就很好了
我現在為什麼反對沒事兒就說話就求助,很多話都是沒來由沒根據的虛無縹緲的東西,自己掰扯就好,說個什麼勁?本來無一物。就是推倒多米諾的事情,哪有這麼多歪歪繞繞,條條道道的,沒勁
你的承諾實現不了,是弱,是垃圾
時代給機會抓不住,是弱,是垃圾一天你都過不明白,是弱,是垃圾反之,可行今晚我腦子裡總是在想事情睡不著所以搜了「想太多」這個詞哈哈,個人也比較苦惱,不過我還稱得上是愛思考吧。 這彷彿是感應與理性上的區別,略微翻了一下答案,差不多都是這個意思,大多說的都是理性的思考建立在嚴謹的邏輯推理上,而所謂想太多並不是,大多數人沒有仔細回答感應的思考,我也就說說我自己的所想。 想太多於我理解是感性地思考,感性分為兩種,一是依託於過去的經驗,對於發生的事作下意識的判斷,比如說自己被傷害過,當別人親近時會立刻反應出保持距離的姿態;二是映照自己心裡的需要或建立於心理缺陷而產生的下意識的判斷,這與天生的以及後天經歷的有關,我也做不出什莫例子(其實上一個例子我就是瞎編的,或許同意我的人會有更好的例子呢) 當然想太多未必是一件壞事,在人際交往中,感性地想太多往往比較重要,能更多的為對方考慮,為自己考慮,但也同樣需要理性的支撐。 女性朋友大多這樣:我男朋友不回我簡訊,是不是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會不會是呢個和他合影的女領導,怪不得他怎麼怎麼樣怎麼怎麼樣之類的,,,這樣的思考是缺少理性的,理性的人一般不會直接斷定,而是理性的分析,比如偷偷查他的手機簡訊啊之類的,, 當然,單純的理性是不可行,甚至說不可能發生在人類身上的,如果單純的理性思維最終降臨在人類身上,那麼這個世界將再也沒有法律法規甚至國家這種體質,再也沒有班主任天天在黑板上寫作業不合格的人的名單,再也沒有我在這裡給你們胡說八道,最終說跑題的人了。(沒有跑題吧,想太多歸根結底是感應的思考沒錯的) 臨此答案,瞌睡十分,不知所言!
四個字,難得糊塗
在自己想知道之前,就不要去想愛思考和想太多都是顱內活動,俗稱腦洞。
不過想太多更多的是不切合實際,帶點開玩笑的性質。例如當時世界盃半決賽巴西VS德國。如果一開始有人說一句德國7:1巴西。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會是,你想多了吧。怎麼可能。這一類想法(雖然事實是7:1)。但是這個想法在比賽前所有人看來都是不切實際的。而愛思考更多的是一些有條理有邏輯性的思維想法。並且你需要表現出來!!就像這個月你們公司盈利10萬,月末的時候,老闆問你們。下個月目標是多少。「30萬」「怎麼來的?」「不知道」恩。。這個時候老闆肯定要噴你了。但是如果你很有邏輯,有條理的把你得到30萬的數據分析給老闆。那麼老闆肯定不會噴你,而是會對你刮目相看。認為你很有想法,喜歡思考。總結!!其實無論是愛思考還是想太多。都可以是別人對你單方面的評價。如果你是一個愛思考的人,不能讓評價你的人認同,那麼他們只會說你想太多。如果你能夠得到認同,那麼你就是一個愛思考的人贊同 @高天 的分析,寫的很好很客觀,
總結一下
愛思考是正確率高的基礎上推測
想太多是正確率低的基礎上推測這裡的推測有個前提,即正確率可隨收集證據的增加或反證的增加而變化,成為一個動態問題。大家不要去糾結這個,我們往往評價想太多是在一個單純思考、站在已有證據上停止獲得新證據的情況下低正確率的推測和遞推,而非低正確率下推理、集證、驗證推理、遞推的過程。
當然也有些反例,如出祁山時魏延建議出秦川,所以我們講這些東西不包含少數例子。
高天講的很嚴謹,沒有確實證據的沒有講,這裡我擅自補充一下,這個正確率是多少的問題。我個人感覺,愛思考至少在70%的正確率以上,想太多在30%的正確率以下。(因為個人日常生活來講,即使有1/4的正確率也會被別人評價想太多)
當然了無論是想太多還是愛思考側重點都在於後面的遞推,第一次推測不是大部分評價關注的對象。
------------------------------那麼我想談下我的個人看法,比較主觀,因為我確實是一個容易想太多的人,也許是因為閑的,說好聽的是抑鬱了。
想太多是剛得到一點點希望就幻想未來的各種成功。像我,寫了篇東西,有一兩個人認為好,我就會想像以後變成作家,多厲害多厲害。等等,不想舉太多例子,免得把自己搞得更沒自信。愛思考是剛得到一點點希望就想知道這個希望在什麼地方,能怎樣擴大希望,而劣勢在哪,怎樣進行彌補,等等。我想往這方面發展。經常愛思考就不會想太多啦
簡單說:
愛思考:琢磨客觀事物,大概率都不是圍繞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
想太多:分析是非,大概率都是以自己的直接或間接利益為核心;
如果做到更少的「想太多」:讀書!增加自信!做自己,不在意他人叨叨。
(讀書:讀好書,而不是流行文學、網文小說之類的)
想太多很多時候都是胡思亂想,愛思考是種理性習慣
看了這個題目我覺得自己應該是想太多吧,建議多聽聽輕音樂,寫大字也可以靜心雖然我不愛寫,多看看心理學書籍,研究下哲學,雖然我還沒有看,心胸寬廣些雖然我還有待提高,多出去走走,和別人聊聊。沒什麼大礙。
已有答案已經說得很明白,愛思考一般是對客觀事物的思考,想再多也不為多。想多了常用在主觀事物方面。進一步,對於主觀事物,也有愛思考和想多了的區別。
想多了的一種語境,是個人存在某種心理障礙,比如「不敢大膽追求喜歡的異性」,常常的心理活動就是,怕被拒絕,怕不合適等等,這就是「想多了」。
想多了的另一種語境,是因為自己的思考(或判斷)揭露了對別人不利的事實,從而被別人冠以「想多了」的帽子。比如,某男對老婆說「最近你怎麼跟隔壁老王眉來眼去的」,即便這是個合理懷疑,老婆最合理的解釋也是「你想多了」。推薦閱讀:
※怎麼培養邏輯思維?看了些邏輯學入門怎麼覺得不受用?
※同樣都是羅胖,為什麼羅振宇與羅永浩差別那麼大?
※怎樣進行系統的思維訓練?
※什麼是邏輯?
※如何反駁老師「別人讓你殺人你就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