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蘋果日報》的編輯水平?
《蘋果日報》作為長期黑化,扭曲事實報道大陸的台灣媒體,除了捆綁大熊貓,還有哪些好玩的bug?
盜圖一張。周子瑜和她媽媽的合照宛如母女!真相了!
蘋果日報要分開來看,蘋果hk和蘋果tw本身的風格差異就非常大。
蘋果tw相較於蘋果hk作為香港反陸、激進本土的媒體最前線,並沒有承擔如此極端的言論角色,(即便是自由時報也沒有蘋果hk那麼極端 深綠也不會像香港的極端本土派那麼缺乏理智與人性)。蘋果tw體現的更類似於,誰執政就代表青年人監督誰、最大眾立場的是什麼樣本報就持什麼立場的市場導向的普通大眾媒體。其色彩也沒有極端偏執於綠色,僅僅是反應的當下台灣年輕人的普遍狀態而已。所以,要想關注時下台灣年輕人的思想潮流,蘋果日報中間稍綠,ettoday新聞雲中間稍藍。蘋果hk以醜化大陸、中共當局、港府為要義,以立場來說非常固化和堅定,對政治也非常關注。報道非常情緒化和偏激、對於一切建制當局包括港鐵、水電企業等公家企業都顯得沒有絲毫信任,對於簡體字、普通話等一切非本土的符號極端敏感和排斥。這也是出於香港特殊的政治形勢下產生的特殊媒體。在其facebook版面近兩個月來,僅僅看到女排奪冠這一個算得上是中國的好消息吧。蘋果hk的評論中,支那、蝗蟲一些詞往往被贊的最多,戾氣非常重,不忍卒讀。
蘋果tw則很不一樣,更有點類似微博上的一些自媒體,以一些生活瑣事、花邊新聞、甚至博眼球的桃色貼文為主。其本身立場是一邊一國(這也是青年人的普遍立場),強國一詞也屢屢出現,偶爾也會使用大陸,但是於蘋果hk不同,蘋果tw的強國新聞則都是一些社會軼聞,倒也不會像蘋果hk一樣特別執著於去挑撥敏感的兩岸政治神經。蘋果tw甚至會轉發報道天宮二號升空這則新聞,可見並不是一個顏色決定腦袋的媒體。評論中支那蝗蟲等辭彙就少很多,當然也有,但一定不會是贊最多的那個,而且評論中也一定會有人跳出來指責,相對來說好很多。
其實蘋果tw和蘋果hk的差別,也是讓我個人覺得台灣人比香港人更友善親近和容易相處的一個原因。
台灣的主要媒體、網站,如果以100分為最綠,0分為最藍(紅),可以大致排列如下自由時報100 (民進黨黨報)壹電視95民視85三立80
民報75ptt 70年代新聞65蘋果日報60公視 55風傳媒 50東森新聞/ettoday 45遠見雜誌、經濟日報 40 (工商人士、財經人士的普遍立場)中央社 35雅虎奇摩 30
TVBS 25聯合報 20(國民黨黨報)中天15中國時報10旺報 0 (中共台灣機關報)跑的沒有香港記者快,又沒人比西方記者高,很難讓人滋磁他們啊。
不能評價沒有的東西。
蘋果日報,獨黃假是有名的。腦殘的最佳課外讀物,編輯水平跟小四不相上下
他要是個高端黑也就罷了 整個就是個無腦黑 破綻百出 也有人看
相當於美國的Breitbart
蘋果日報的問題,並不在編輯水平,而在於資源匱乏,無法做出高質量的新聞。
我認為蘋果日報的主要問題在三點:一、在全球範圍內,沒有大規模的駐外記者,無法生產嚴肅新聞蘋果日報所有嚴肅新聞,都是根據網路資源,整合出來的摘抄。如果沒有大規模的資金投入,那就永遠無法成為一家真正的嚴肅媒體。我並不認為「41J」是一種風格,而純粹是資源匱乏、投入不足大背景下,無奈的一種生存選擇。給不了正餐,就想用重口味的泡麵矇混受眾。
二、沒有高質量的專職專欄記者
蘋果日報有專欄,但大多都是「臨時工」,沒有一個年青的、專職的專欄團隊。從好的方面看,可以說三教九流、百家爭鳴,人人都能發聲;從壞的方面看,質量粗糙,有屁股,沒腦袋。文章寫出來,標題立場鮮明,內容邏輯混亂。能把句子寫全,已經算好文章。三、過分諂媚下層民眾,脫離文人辦報傳統
中國時報在以前為什麼辦的好,主要還是在於過去學術精英願意在報刊上發聲。但目前我觀察到的情況是,台灣的學術精英完全處於輿論失語的狀態。台灣有大量優秀的學人,尤其是目前50歲的那一批,往往品度風流,見識高明。那麼到底是台灣媒體排斥精英,還是精英拋棄了媒體呢? 底層民眾往往是情緒化的,他們都有一些興奮點。對於這些興奮點,只要報刊願意戳,一戳一個準。報刊收割點擊率,然後將戾氣毫不負責的甩給社會。 題主說的黑化大陸原因也在這裡,蘋果日報編輯所做的,只不過是在戳台灣部分人的興奮點。這個興奮點,就是點擊率的保證。 總而言之,上述三條,我認為癥結都在報社本身的資源不足,始終處於小作坊階段,無法轉型成為嚴肅媒體。當然,它的目標也許本來就不是嚴肅媒體。作為主流媒體之外的一種補充,一種提醒和制衡,蘋果日報還是有正面作用。拋開意識形態,動新聞還是做得還是很好的,從文案到視覺都生動有趣,新京報、南方電視台山寨都山寨不來。
推薦閱讀:
※非法出版物,或者說「出版物」的界限在哪裡?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為何發展這樣好?
※紙質書出版是怎樣進行排版的?
※個人是否能夠翻譯外文書籍並出版,如果能,具體程序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