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耿彥波在太原再次重建城牆的行動?
這次耿彥波選擇蓋城牆的地方,是明太原縣城舊址,現在的晉源古鎮。我從小去過那裡不下百次,根據童年記憶,明太原縣城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狀況不佳,城牆已十去其九,剩下的也只剩土坯,磚頭早已被拆光,然而厚厚的四門保存得相當好,門洞很長。據新聞報道,目前縣城北、東、西城牆已基本完工,南城牆和城內建築修繕工作正在進行中。我已離開太原近十年,早已不知現在的晉源古鎮是什麼樣子,不知耿市長在此處進行的復建工程是否吸取了之前建大同城牆的經驗和教訓,更好地保護了古建文物和歷史風貌?
1.不可移動文物復建是個很不好的保護方式,不可移動文物的逐漸損壞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也能夠保留一定的歷史信息,是具有價值和意義的。所以現代文物修復確立了「最小干預」原則,即尋求文物安全和保留信息之間的平衡。
2.限於歷史時期條件限制,一個不可移動文物很難有文獻資料把其某一歷史時期的全貌原原本本的記錄下來,現在的重建必然附加了推測和想像,而這其實違背文物保護的「原真性」原則。
3.綜合1.2,我認為耿彥波主導的對太原縣舊址的復建是違反文物保護原則的。
4.不可移動文物已經全部毀壞的,應當實施遺址保護,不得在原址重建。但是,因特殊情況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需要在原址重建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批准。——《文物保護法·第三十二條》,查了一下太原縣舊址不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這一復建無需通過國務院批准,耿彥波可以做到程序合法。
5.真想和耿彥波約架,把丫打死了我去償命也值了。
6. 我八十年代去過大同,那時候大同還有完整的明代的城牆和城門樓。但是我們耿彥波先生上台以後,他要把大同建成遼代的首都,因為大同曾經是遼代的首都。這些遼代的東西誰見過嗎?鋼筋混凝土的。他把城市裡面的民居全部拆掉,這個就是我拍到的。你看,這個民居還在啊,整個都拆平了,然後要建遼代的民居。
遼代的民居後來建起來了,你們看這個遼代的民居,遼代四層樓,大屋頂。哎,當地老百姓還不知道,就要住著好的。去年春節的時候他又提升了,從大同市提升到太原當市長,一萬個人跪在廣場上痛哭流涕要留他,說這麼個好市長走了,給我們造了很多好房子。跪他的人里,有一半人留他是因為什麼——你不要說了話不算數,說要給我們好房子住,我們都沒住到。所以我就寫了篇文章,從乞留市長引起的哀思,悲哀的哀。你這自己人當市長,把所有的老建築都拆光,都建成假古董,這個城市就完了嘛。像大同這麼完整的歷史文化,第一批國家級的名城就在他手裡毀掉了。毀掉不算,還提拔他,他又去破壞太原了。——阮儀三·《我這一生保了很多古城,有的是成了,有的是敗了》
感慨一次,這年頭做點事情不容易。這句話沒有貶義,也沒有褒義。一方面慶幸像@螺旋真理 這樣的文物工作者、愛好者不斷努力,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文保工作,從而文保工作越來越正規,也逐漸為大眾所知、關心。這片土地上已經發生過太多的悲劇和鬧劇了,我們該停下來稍微思考思考,總結下以往教訓,了解了解文保的態度和方式。太原縣城的新聞,關注了很久,也看到了很多題主這樣對此有疑問或者反對的人,感覺文保工作真的比曾經任何時候都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也感慨耿市長。前面說,這年頭做點事情不容易。山西是個旅遊大省,也是個旅遊小省,很多非常有內涵的景點。太原是個很有歷史的城市,但不幸的是,太原沒有什麼旅遊景點,甚至不如大同。之前大同的城建試驗,毀譽參半,有人覺得大同太窮了,不如像耿市長這樣搞一下,最差也就是個影視城,可以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增加旅遊收入。也有人如很多文保工作者提出異議。到了太原,依舊如此。之前有傳聞說,五一廣場要重建首義門,最終不了了之。現如今太原縣城的工程已經漸有頭緒,我抽空去了趟(家裡在太原),當地居民多有叫好,無非是改善了居住條件,掙點拆遷費,太原很多市民也覺得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周末多個去處。以後也有望成為太原旅遊的一個名片。太原真的太缺旅遊景點了,太,缺,了。可以看出,如螺旋君這樣的文保工作者,關注和堅持的無疑是正確的,但老百姓的需求也是實實在在,迫在眉睫的。對於古建築,我也頗有興趣,也因此去了西安讀了四年書,中二地想要去尋找「盛唐氣象」。但面對這樣的問題,如何去平衡文保工作和群眾需求,可能路還很遠,包括普法教育、常識的普及等。最後我想說,因為耿的到來,太原真的變了許多許多,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耿的行事風格雷厲風行,也因此引來了很多爭議。對於耿在復建城牆等方面做的工作,我的感情也很複雜,為家鄉的變化和美化開心,也有螺旋君的擔心。山西真的太窮了,等不起,也折騰不起。只能說是祝福家鄉吧。
趙光義:寡人未曾料及……(搶文明六秦始皇的台詞 )
恭喜耿市長獲得「鑄城者」稱號
耿在靈石縣主持修王家大院。
升到大同市大力推進建城牆,調到省會太原又開始修城牆,…
這要是調到北京去,是沿著五環修城牆啊,還是準備修繕野長城?作為建築人,也見過阮儀三先生,在之前可以說是完全反對修建假古董的。但是現在再看耿彥波修城牆這事兒,歷史上重修城牆不是很正常的事兒么,洛可可巴洛克曾經被狂批不是一樣成了我們歷史學習的對象么。只能說建築並不是左右歷史大勢的主要力量,阮儀三先生可以見過很多市長,但是做決定的仍然是市長,市長信你的理論便尊敬老專家,市長不信這個理論就把您供在一邊繼續干自己的事兒。
世間對錯並非那麼涇渭分明,對此搞文保搞古建的自然應該堅定自己的立場,只是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歷史並不總是溫情脈脈充滿文化關懷。
(太原的未來應該這樣規劃,成為700人口城市,得追著西安,得重新回歸以「晉陽古城」為中心)
●我覺得大張旗鼓卻去復建【一個縣城】很不合理!那裡明明坐落著威震天下的【晉陽古城】。
我覺得應該像西安大明宮一樣,搞個【晉陽古城國家遺址公園之類的】。
範圍劃大一點,該保護的都保護上。還沒有技術開發的可以先保持其農村、農地形態。我露骨一點講吧。
如果是真的原味古城,破破爛爛沒人會為了這個花錢買門票。我就是本地人。我反對保護不值錢的破磚爛瓦。推了重來比較好,城牆都成土丘了,都掉渣了,風化了。拿膠水粘起來?拿玻璃罩子罩起來?真當自己兵馬俑了?再說了,汾河水患,發一次大水淹一次,晉源區底下3朝都城累起來的。是不是就不要蓋房了?不要修地鐵了?就算是晉祠,也是幾個朝代不斷翻修的,不可能一點不變。有點意思的值得保護的文物,在山西省博物館有。人家西安圈兵馬俑好好開發有門票,有收入,秦始皇名氣大。你太原要是就圍個爛牆誰買賬?陪西安玩情懷?就像屌絲陪高富帥玩遊戲一樣,人家不缺吃穿,太原跟著裝什麼,附庸個毛線風雅?裝完逼然後再跌幾句涼?土堆就是文物?就專家懂的多?山西地上古建築佔全國40%,啥也別幹了就是考古哇?從文物保護角度講,表面上重建行為會對文物構成「破壞」,甚至會傷害廢墟愛好者脆弱的心靈,然而你得考慮現實情況,一堆夯土放在那裡,風吹雨打的,加上周邊民眾東一鏟子西一鐵鍬的破壞,很快就會湮沒無存了(千萬不要低估民眾的破壞力,圓明園的石頭都能用來砌豬圈,何況城牆夯土);要麼就是被推土機推掉,建成樓盤啥的。但是如果在夯土上加上一個磚頭外殼,不管它建的是否修舊如舊,一個那麼厚的磚牆立在那裡,想推倒就沒那麼容易了,這反而保證了文物的存在。典型案例,比如雲南大理的龍首關,就是一堆夯土牆立在那裡,結果修路的時候被挖土機挖掉一大塊。如果修個圍牆啥的,至少設計道路的時候會想辦法繞開它。重建城牆在某種意義上反而保護了文物。
從記錄歷史信息角度,太原縣城牆大部分地方夯土都闕如了,更不要說什麼包磚了,哪還有歷史信息可言?(備註:殘存的幾個城門除外) 就跟一個古代陶瓶,如果碎成幾片的話,還是能勉強粘起來,但如果碎成渣了呢?還不如重新燒一個,能夠讓人們對原本的樣子有直接的感知,遠遠勝過對著枯燥的文字憑空想像。
從旅遊角度講,一個土堆放在那裡風吹日晒倒是尊重歷史現狀,但是普通民眾誰會去看一堆破破爛爛的玩意兒,你指著一堆廢墟說這是城牆,告訴民眾這裡有多少多少年歷史,民眾會買賬嗎?花了幾十門票就為了看一個破爛,沒人會幹的。廢墟遺址之類的東西,只有歷史專家們才會感興趣。武漢黃鶴樓遊人如織,而黃鶴樓原址卻無人問津。橫店故宮拍了一堆的電視劇,一拍「故宮」遠景就能看到後面的群山,但是普通觀眾會在乎這個重大bug嗎?
比如下圖的明代古建,這樣搖搖欲墜的樣子真的好嗎?還不如復建呢。拿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西安城牆來說,一大半也是1980年代之後才修繕好的,其中不少也是水泥框架結構,當然復建水平高低可以討論。國外的案例如波蘭華沙古城,其建築外觀是按照二戰前的樣子修建的,但是內部卻採用了現代建築技術,十足的「假古董」,然而華沙古城照樣是世界遺產。
太原縣舊城牆很多地方只剩下了土疙瘩而已,甚至連夯土也闕如。在一些廢墟愛好者看來,讓土疙瘩在那裡承受風吹日晒,或者加上玻璃罩子,這樣他們便心滿意足了。然而一堆土疙瘩的旅遊參觀價值可以說近乎為0(下圖為某地古城牆,僅剩部分夯土)。抑或完全按找古法重新修築?那樣成本絕對高昂得嚇人。目前很多「古建築」在修復或復建時,會適當折衷,採用部分現代建築工藝。
城牆遺址上新修的城牆算不上文物?紫禁城剛修好的時候照樣不是文物。黃鶴樓、滕王閣都是最近新修的,都不是文物,照樣遊人如織。重建城牆破壞遺址?那北京城牆遺址上的二環路要不要拆? 黃鶴樓原址上的長江大橋要不要拆除?在遺址上修公路、橋樑可以,修城牆公園便是破壞文物遺址?凡事不能太絕對,絕對的保護是脫離實際的,廢墟愛好者可以休矣。
其實對於城牆這種大體量的不可移動物來講,可選項真的不多,無外乎:
1)完全放任。優點是無需任何成本,且能滿足部分廢墟愛好者的癖好。缺點是,裸漏的夯土難以保存長久,在風吹雨打下會逐漸消失。如山東惠民縣武定府城牆,其實只剩下了夯土,現在完全是放任的狀態,逐漸風化侵蝕。
2)加個玻璃罩子或者搭個棚子。優點是能保存現狀,缺點是可參觀價值近乎為0,城牆原本的樣子只能靠模糊不清的老照片去想像。如揚州某段唐城牆遺址就用了玻璃罩保護。
3)完全拆除,在原址修建小區或者公路等。優點是能夠提供部分土地,缺點是毀損遺址,文物被破壞。如合肥城牆,已經完全拆除,原址已經改建為環城路。
4)完全按古法重新夯土包磚,優點是完整再現古迹風貌,缺點是成本高昂,而且由於文獻資料限制,部分建築原貌可能已經無法詳細考證。
5)採用折衷方式復建,採用部分現代建築工藝。優點是建築成本低於第4項,缺點是容易被扣上「假古董」的帽子。
另外,說一說所謂的假古董。黃鶴樓重建於1981年,郁孤台重建於1983年,滕王閣重建於1989年,鸛雀樓重建於1997年,雷峰塔重建於2000年。如果人們思想囿於絕對復古,我們今天恐怕只能靠想像來憑弔它們的風采。個人以為所謂的假古董沒什麼不好,與其對著一堆土疙瘩或者模糊不清的黑白照片去想像城牆或者古建築原本的樣子,還不如去看一下「假古董」。只剩下土疙瘩的城牆旅遊價值近乎為0。至於重建後的城牆以後能不能成為文物,這是後來人的事情。在城牆遺址上修建公路啥的,沒人說話;修個仿古建築就各種吐槽,怎麼沒人號召把北京城牆遺址上的二環路給拆除了呢?
附上幾張個人認為不錯的「假古董」,
1.洛陽定鼎門
2.大同代王府
說句題外話,如果太原府城牆留存至今的話,建築價值絕對不亞於西安城牆,僅次於北京城牆。太原府城牆原址大部分已經被佔據,重建難度極大。重建太原縣城牆也算是一種聊勝於無的替代吧。
備註:大同城牆於2016年6月被列入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第5批)。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歐洲的很多古迹毀於戰火。戰後各國政府做了復原重建。為啥中國復原重建就是錯呢?因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榆次老城剛剛建好的時候去看過,當時門票就不便宜,修得還是挺好,但是內涵比較缺乏,需要時間累計。當時也就是十字街和一個門,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大同在修之前常去,修之後去過一次,當時西城牆還沒合攏,要挪「大會堂」,現在不知道是否完工。耿回到太原搞這一出,必然是意料之中。不同的是大同當年還是處處可見城牆殘跡的,而我在太原什麼痕迹也沒見過,這次是真的硬造了。
如果做移植保護的話,剛去過元上都,真是只有遺址了,也算純粹的保護著,旅遊價值幾乎為零,只有配套的博物館可看,恐怕是地方政府不願意大做文章的。對於城址依然是城市核心的古城遺址,恐怕還是靈活些比較好。
回想北京,這些年都弄了寫什麼類似的城牆呢?能想起來幾處吧。
1 內城牆東南角修繕了一大段,西南角一小段,這是人人都能看到的,特別是東南邊,火車上就能參觀,其實也不符合純遺址保護的原則。為此還徵集了古磚,但是必然新磚才是大多數。
2 皇城根修了遺址公園,沒什麼太大的反響
3 從零重修永定門,爭議比較大
4 修葺了拱極城,也就是俗稱的宛平城,修補了磚,把城牆上的樓子都回復了
5 正在修復鞏華城,規劃應該比較大,不知道要修到什麼地步,這個基本算留存僅次於宛平城的
6 北邊長城沿線邊堡很多有小的修繕。像柳溝所這樣的搞民俗有錢的,還是恢復包磚了,弄不好能復建出那個小城
7 永寧古城就個十字街
雖然搞復建的瑕疵都很大,但是我要說,比尸位素餐、任憑湮滅的好。如果再陞官的話,歡迎老耿來升北京市長,我想看看他能鼓搗出什麼計劃。
我從小生活在那裡,現在那個地方要夷為平地了,大家的房子除了少數有文物意義的都必須拆除,文物的意義怎麼界定不好說。我只說說這幾年我所看到的,13年開始修建城牆,最開始西城牆是夯土的,實心的,這不錯,但是其他城牆開始就是框架結構裡面的空心的,就是外面有一層青磚。剛修好沒一年,地基已經發生了沉降,有的牆體出現了裂縫,也許是工程太快的緣故吧。西城門和北城門是保存比較完好的兩個城門,其他兩個城門已經不存在了,因為城門上要修城門樓吧,也許怕地基不穩,把西城門拆了一半,用鋼筋水泥打地基在修一個城門。原來的城門就這樣要拆掉,重修一個新的。如果你們說這也是文物保護,那我真的理解不了。 建西城牆以前,政府就保護過一次裡面的民居,我的同學家是民國時期的老院子。據說是一個名人的故居,政府出錢修繕好,13年拆遷中又被拆掉了,挨著西城牆,應該沒有佔西城牆的地,因為民國時期的老院子那個時候城牆還在的,不知道為什麼要拆,很費解。 從那之後就對要恢復的古迹進行拆遷,古迹已經不存在好久了,原址都是人們的房子。 我們小學操場有一棵生長了一千年以上的大槐樹,三個成年人手拉手才能環抱,說得矯情點,那是童年的記憶。那裡要修縣衙,樹在施工過程中死了。像這樣的古樹在施工中是不是應該加倍小心我不知道。 現在有好多地方在修復廟宇,四合院。都是從來沒有存在過的,什麼民俗博物館。玉皇廟,很小的時候就存在了,那年要塌了,一個和尚來了,大家募捐,從新修了一次,但是基本上是推倒重修,牆上精美的壁畫在那時就被破壞了,大概是2000年左右。現在又把廟宇拆掉,再重修一次,我想知道那時政府去了哪裡?現在又來修這些假的。 文物是什麼,我覺得文物不僅僅是死的,不僅僅是物,要和人在一起才算是文物。人在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其他時期的東西也應該叫文物吧。民國時期的建築,文革時期的建築就不叫文物了嗎?無數民居正在消失,都是太原市掛牌保護的,不明白為什麼要拆,僅僅是因為這些建築不是某些領導喜歡的風格吧。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 我就知道太原根本沒有像南方很多古鎮一樣 大片大片的保留下來 原因有戰爭 也有其他
耿拆拆建這個古城 作為我本人 完全支持!!!!!1.經過論證了嗎?2.是真正的論證嗎?參與論證的有什麼人?3.有沒有權利影響,引導論證的現象?
重建的城牆是晉源區全域旅遊的重要一環
先談談太原旅遊業的狀況。在過去,太原的景點分散,可深度挖掘的景點少,通往景區的道路不夠便利,深度發展與旅遊相關的交通設施也沒什麼價值。太原僅僅成為了山西全境旅遊的中轉站。
自己畫了一張晉源區旅遊圖,黑色的是過去的主要景點,綠色的是近幾年開發的景點和正在修建的景點。憑印象畫的,不一定完全準確。
1是蒙山大佛,2008年向公眾開放。2是晉祠西部的天龍山景區。3是晉祠。
4是太山龍泉寺,是開發不超過五年的新景點,似乎有二期工程。5是太化工業遺址,還沒有開發完。6是晉陽湖,以前荒草叢生,現在開發成晉陽湖公園了。7是正在修建的太原植物園。8是沒什麼人聽說過的店頭村古堡,有很大的開發潛力。9是剛剛合龍的城牆,現在正在整修城牆內部的建築。
當上述景點開發完成後,晉源區就有深度開發旅遊線路的價值了。太原東部有以雙塔寺和白雲寺為核心修建公園的計劃,如果這個計劃也得以實施,將會與晉源區的全域旅遊相得益彰。
題主可以去問問大同人民…
又是個新造的老城
拆掉了就沒必要重建了,如果全國各地都重建,那我們就倒退回去了。北京的城牆不也拆了嗎,也沒有重建啊,圓明園燒毀了,也沒有重建啊。為什麼太原縣城牆(這都不是太原城牆,只是一個縣的)就非得重建?
耿彥波也就是個山西本土的幹部,沒有長遠發展的眼光。重建城牆的這麼多錢,這些錢用來建設一流學府,引進高新企業,對太原,對山西的發展幫助會大的多得多,建設現代化城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帶著山西前進,才是太原作為省會,應該有的責任和義務,否則,你就是把太谷,祁縣這些地方的城牆都復建,能有什麼意義?也只能靠外省人來花錢買張門票,說白了,就是靠人施捨。為什麼不能把經濟搞好,有錢了,老百姓去別的省旅遊,掏錢買票,去施捨別人呢?
深圳為啥不建個城牆?以深圳的財力能建個比太原、大同漂亮得多氣派得多的,按照某些人的邏輯,大眾基本都是傻子,所以好看大家就都會去看
推薦閱讀:
※城市規劃就業前景怎麼樣?
※北京水庫蒸發量大於降雨量因此並沒有發揮作用嗎?
※城市規劃應該由建築學背景的人來做還是由地理學背景的人來做?
※2018 年城市規划行業缺人,2019 年還會延續這種態勢嗎?
※城市規劃的科學性體現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