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當前中國就業形勢?


以下摘錄自我大二寫的第一本書——《當前中國形勢與房地產系統分析》

寫在前面:此文感情色彩濃重,望讀者拋開主觀層面的一些東西,把主要精力放在客觀問題上。

へ     /|
  /\7  ∠_/
  / │   / /
 │ Z _,< /   /`ヽ
 │     ヽ   /  〉
  Y     `  /  /
 ?● ? ●  ??〈  /
 ()  へ    | \〈
  &>? ?_  ィ  │ //
  / へ   / ?<| \\
  ヽ_?  (_/  │//
  7       |/
  >―r ̄ ̄`?―_

當前中國就業形勢

緒論: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而就業問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生產力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一個矛盾,生產力嚴重跟不上社會需求增長速度,生產力跟不上,能提供的就業缺口就小,供給大於需求的局面就會長期存在。再就是,中國擁有世界第一的人口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年新增的高素質勞動力也在不斷增多,人口數量大、高素質勞動力不斷增多,導致供求現狀長期不可改變。可以說,就業問題中國基本不可能解決,最多能緩解,能發展更多的產業,在高新產業上力求趕上世界水平,還能提供相當分量的就業崗位,但要說完全改善就業環境,那是不可能實現的。就發達國家的現狀來看,其就業問題還沒有中國好,況且中國人口量如此龐大,加之中國人對教育的高度重視,人才將在未來持續輸出。勞動力不斷壯大,社會卻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長。隨著社會發展趨於成熟,各個領域逐漸趨於飽和,能做的就是在高新產業、服務業上提供更多崗位,再者就是鼓勵創業,通過種種刺激,當然還是能為社會提供不少就業崗位,但總體來說,這些都不是持久的。那麼,這種供給和需求關係的矛盾就會長期保持並增大,供給和需求之間存在差距,也就出現勞動力大量閑置問題,這一部分勞動力的閑置會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阻礙,不僅不能創造應有的價值,還會佔取相應資源。不能實現勞動力的充分利用就意味著發展不能最大化,這種狀態勢必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進程產生影響。如此看來,就業問題一是難解決,或者不可能解決,二是其影響力巨大,對中國政治動蕩有影響,對社會公平性的體現發出挑戰,三是嚴重抑制中國經濟發展,總之,其破壞力之大,就決定了它的重要性,未來中國既然解決不了就業問題,那麼,我們唯一追求的就是緩解這個問題,盡量減少矛盾,改變當前生產力落後的現狀,還社會一個比較和諧的就業環境。

  • 就業現狀

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約為1020萬人,其中應屆普通高中畢業生約750萬人,2010年657萬人考入大學,2011年招生675萬名,2012年招生685萬名,全國平均錄取率達到75%。2009年全國有普通高校畢業生611萬,2013年有近700萬大學生走出校門,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從2000年到2013年,中國大學畢業生的人數增長接近7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預測,在未來的幾十年內,中國每年將新增勞動力700萬人左右,同時,中國農村富餘勞動力有1.5億人,隨著城鎮化的進程加劇,農村每年有2000萬左右的勞動力轉移到城市,這樣,每年需要安排的就業人數在2700萬左右,可事實上可安排的只有1000萬,根據國家統計局的預算,GDP每增加一個百分點,約能增加100萬個就業崗位。如果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8-9%的話,每年新增就業崗位在800-900萬左右。那麼,至少就會有1600-1700萬勞動力處於失業或半失業狀態。這樣,就意味著中國在未來幾十年內勞動力供過於求矛盾將長期存在。總量:每年城鎮勞動力供給2400萬人,可安排約1000萬,缺口1400萬。

除了供求關係之外,我國就業還面臨城鎮失業人數增加的趨勢,統計結果國家並不敢真正公布,所以相關統計很不可信,當前正規報告是5%左右的失業率,事實上,遠不止於此。我們分析可以知道,未來就業的真實失業率會持續上升,據統計,中國城鎮失業人數由1990年的383.2萬人增加到2003年的800萬人,失業率由1990年的2.5%增加到2003年的4.3%。很顯然,中國公布的城鎮登記失業率至少沒有包括隱性失業人員。實際上,根據有關研究機構和世界銀行專家估算,中國城市實際失業率大約在8-10%。這樣一來,失業問題已經成為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最突出的問題之一了。

再看看未來農村對就業的影響,現在到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由於城市化的進程加快並長期持續,農村的富餘勞動力將大量向大中城市大規模轉移,每年增加2000萬以上,雖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就業,但其中隱藏的勞動力增長可想而知。中國人多地少,農村存在大量的隱性失業,農村剩餘勞動力一直在向大中型城市轉移,這樣,給有限的就業機會造成新的需求壓力,使本就趨於嚴峻的就業形勢進一步惡化。

數據更新:2015年1月2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4年經濟數據,2014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67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10萬人。

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749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61866萬人,減少1095萬人,城鎮人口佔總人口比重為54.77%。

我們談就業問題,其實重點還是關注的社會主體形態,也就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也是中國就業問題的重中之重,只有解決好大學生這個群體的就業問題,才能算就業問題有所突破,限於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他們承載著廣泛關注是因為他們的影響力,縱觀歷史,對社會人才問題的關注都是最強烈的,大學生這個群體,接受高等教育,本來應該成為社會的建設者,如果一腔報復的他們找不到出路,那麼,呈現出來的就不是建設力了,其破壞力也是無與倫比的,這對一個國家的政治動蕩的影響也是我們必須認清的,這在歷史中是有跡可循的,更何況現在大學生的知識和認知是空前的,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我們早已進入信息時代,互聯網的到來,使得信息的傳播變得異常簡單,傳播快,實時互動性強,成本低,存儲量巨大,形式多樣······信息的傳播和交流互動從未如此迅速高效。在這種時代下,知識的力量是不可匹敵的,過去和當今,不可同日而語,這股力量解決不好就是潛在的威脅。這裡可能有點危言聳聽,當然,考慮到中國的國情,這種情況長時間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未來會如何,我們不得而知,放眼未來,眼光長遠,才能夠把握當前,處理好各種關係。當前形勢下,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日趨嚴重,而國家對青年的關注永遠是最強烈的,他們是社會建設的接班人,要建設好社會,當然不能缺了人才,而中國的人才培養幾乎都是靠高校這條路出來的,種種國情考慮下,青年就業問題,尤其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難點問題之一。自2006年起,中國每年需要就業的大學生超過400萬人,而大學生就業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現在更是到了60%的邊界,這些數字表明,大學畢業生客觀上已經成為中國城鎮就業的主要目標群體,「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客觀事實。

  • 中國就業問題的主要特點

總的來說,「高增長,低就業」格局是中國就業問題的主要特點。具體而言:

1、 就業增長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非對成性,就業彈性係數呈下降趨勢

1996-1999年,全國GDP年均增長率為8.30%,同期就業增長率為0.96%;1991年以來,中國GDP增長對就業的拉動作用與80年代相比有大幅的降低,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中國就業問題的非典型性。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增長沒有帶來就業增長的效應。

2、 就業機構呈現嚴重的不合理性

就目前而言,第一,長期以來,中國第一產業勞動力絕對過剩,農村中存在大量的剩餘勞動力。第二,中國隨著技術進步,第二產業勞動力相對過剩,工業的就業容量也越來越小,就業彈性係數不斷下降。第三,大批的勞動力需要向第三產業轉移,中國由於產業結構調整處於滯後狀態,從1990年至2003年,第三產業在GDP中所佔的比重幾乎沒有任何增加,僅從31.3%上升到32.3%,上升了一個百分點,這就導致從第一、第二產業轉移的剩餘勞動力無法向第三產業轉移的問題。

3、 失業群集現象十分明顯

中國是一個典型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國家。從微觀上看,由於受市場性、歷史性和制度性因素影響,中國就業問題出現失業群集現象。

第一、中國失業的空間群集主要表現在東北、西北和中部地區。

第二、中國失業的時間群集集中體現在90年代中期之後。

第三、中國失業的行業群集主要分布在紡織、煤炭、機械冶金和林業等四大行業之中。

第四、中國失業的個體群集主要表現在35歲以下的失業人員已經佔到總失業人數的70%。

4、在普遍出現「民工荒」現象的同時,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依然存在,城鎮失業現象持續存在

以「民工荒」形式表現出來的勞動力短缺現象,是由勞動力供給與勞動力需求之間的矛盾造成的。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量逐年下降。與此同時,經濟快速增長繼續產生對此類勞動力的需求,這便導致了對應勞動力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結構性就業壓力依然存在。農民工尚未成為城鎮戶籍居民,就業不穩定,社會保障不健全,面臨周期性失業風險,仍然是勞動力市場上的脆弱群體。以2012年為例,剔除在農村內部流動部分後,農民工進入城鎮就業的人數約1.46億人;新畢業大學生約660萬人,加上往年畢業尚未就業的150萬人,總共超過800萬人;按照近年來較高的登記失業率4.3%估算,城鎮失業和可能失業的人數大約1600萬人;假設8000餘萬靈活就業人員中有一半就業比較穩定,另外4000萬則屬於就業困難人員。

  • 中國就業問題原因

1、 勞動力供求總量的影響

從中國目前的情況看,中國是以世界上9.6%的自然資源、9.4%的資本資源、1.85%的知識技術資源、1.83%的國際資源來為佔世界26%的勞動力人口創造就業機會。因此,中國有一部分勞動力人口處於失業狀態也是一種正常現象,而且,勞動力總量供大於求的狀況是短期內無法改變的一種事實。

2、 勞動者就業能力的影響

勞動力就業能力是影響中國就業問題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現在普遍的受教育程度低和普遍的專業技能低兩個方面。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2年在66個城市進行的調差,失業人員中有77%以上的人沒有技術等級或職稱。因此,降低教育成本,延長青年受教育的年限是提高勞動力專業技能和就業能力的關鍵。

3、 經濟結構調整的影響

目前,中國經歷著一場大規模的經濟結構調整,對就業增長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具體而言,首先,產業結構調整使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勞動力,尤其是非熟練勞動力被動地向第三產業轉移。這樣,必然使不適應第三產業就業崗位的勞動力處於失業狀態。其次,所有制結構調整使就業崗位從國有企業向混合所有制企業,包括個體私營企業、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轉移。這樣,由於就業觀念等原因,有一些勞動力人口必然處於失業狀態。

4、 科學技術進步的影響

從長遠看,中國科學技術進步將會促進就業增長,但是,當前中國正經受著科學技術進步所引起的「資本排斥勞動力」的過程。具體而言,一些傳統產業部門雖然被新興產業部門替代,但由於勞動力在傳統產業部門與新興產業部門之間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致使大量傳統產業部門的勞動力處於失業狀態。

5、 計劃經濟體制慣性的影響

第一, 中國長期實行「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導致部分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動力不強,自願失業。

第二,中國長期實行「低工資,高就業」的就業政策,企業內部存在大量的隱性失業。改革之後,使隱性失業顯性化。

第三,中國城市勞動力市場和農村勞動力市場長期處於分割狀態,勞動力資源不能自由流動。

由此可見,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過程中,計劃經濟體制慣性對就業增長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

6、 城鎮化進程和水平的影響

在中國,城鎮化進程對就業增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根據有關資料推算,中國每年新增城鎮就業的農村年齡人口約在900萬人左右。其中,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力約在500萬人以上,政策性「農轉非」人員約在250萬人以上,上學等進入城鎮不少於100萬人。再加上城市自身增加的人口,這樣,每年新增城鎮的勞動年齡人口約在1300萬人。顯而易見,這批人必將對城鎮就業形成新的壓力。

7、 制度性因素的影響

中國就業問題的制度性因素也不能被忽視。其中,主要包括就業制度、教育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這裡做一點簡要分析。

第一,就業制度。許多地方性政策法規使城鄉勞動力市場處於半封閉狀態,嚴重影響城鄉勞動力轉移。

第二,教育制度。中國雖然建立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但是,由於城鄉之間教育投入和不同地區之間的教育投入的非均衡性,使城鄉之間和不同地區之間的教育發展呈現出非均衡態勢,最終使城鄉之間和不同地區之間的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呈現出非均衡性。

第三,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本是保障權利公平,維護規則公平,保障機會公平,和調節分配公平的社會重要制度,然而,大量農民被排斥在社會保障制度之外,這對就業有著潛在的影響。

  • 大學生就業難的真正原因

1、總量矛盾與結構矛盾並存,畢業生就業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城鎮就業壓力加大和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速度加快同時出現,新增長的勞動力和失業人員相互交織。高校畢業生的總體供給與社會需求的矛盾,實質是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所處的轉型階段不匹配的矛盾。

首先,中國處於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勞動力需要就業。中國現有人口13.7億,人口基數大,新生勞動力增長過快,遠遠超過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的速度。

其次,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在短短几年內,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等教育大眾化已成為一種必然,但問題也隨之而來,教育大眾化要求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規模擴招,而擴招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快速增長。在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沒有明顯增長的前提下,這種量的變化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學生就業也從精英化走向了大眾化。

第三,社會發展的區域存在不平衡,東部發達地區為畢業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較好回報的發展前景,成為人才輸入省。在這些地區,人才競爭激烈,很多學生未能有效就業,即使處於失業狀態也不願去西部地區就業。在西部地區,卻存在大量的崗位找不到畢業生。

2、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所帶來的就業難

首先,大學生不合時宜的職業價值取向和就業觀念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過去,大學生是公認的精英階層,傳統的儒家思想所編製起來的「精英情結」深深的束縛了他們的觀念,這與時代賦予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趨勢形成鮮明的對比。《中國教育報》顯示,大學生目前的擇業觀念,在單位的選擇上:選擇科研結構、黨政群體、中外企業佔總人數的63%,而選擇鄉鎮企業、大中學校、集體企業的,只有7%,在地區的選擇上,選擇大城市的有20.8%,而選擇小城鎮、農村、老少邊地區三項僅有5%。」

其次,大學畢業生自身綜合素質不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差,難以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由於近年公辦高校擴招,加之民辦高校急增,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分數不斷降低,加上不少大學生大學學習不認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一些大學生在學校里只滿足所學課程,缺乏廣博的知識積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之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在應聘場合緊張、膽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從而錯過了許多工作機會。另外,大學生在擇業時,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擇業缺乏目的性也導致成功率不高。

再者,大學生的誠信問題,不少畢業生髮現求職時有一定的證書、文憑、履歷能為找工作帶來方便,有的大學生憑勤奮刻苦,在大學期間努力爭取獲得相關證書,不刻苦學生則通過投機取巧或造假來騙取企業初步信任,對大學畢業生整體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在於大學生自身定位問題,他們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事實上,由於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東西部地區之間、沿海地區和內地之間的差距較大,大學畢業生選擇就業區域時,過度集中於北京、上海、深圳等熱點地區,造成這些地區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加,相反,一些地區無人問津,夾在中間的,來回徘徊等待,有能力的,沒能力的,有才華的,沒才華的,很難預見,這是很多大學生的狀態。大學生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定位,嚴重影響了就業。

除了上面這些主要原因之外,還有很多原因,比如目前的熱門專業人才過剩、大學生薪酬低問題、大學生不願從基層做起、大學生頻跳槽問題等等,都共同導致了就業的矛盾。我們可以從現實中取得證實,近年來,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專業特色的學校追求綜合發展,紛紛上馬熱門專業,加重了就業壓力,而關於大學生薪酬期望值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的期望值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導致部分大學生「有業不就」。再者很多大學生不願從基層做起,許多企業反映,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識理論脫離實際,不願從基層做起,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人際溝通能力差,比較自私,因此不願意接收應屆大學生。企業不喜歡他們的原因還是處於公司利益問題,這才是核心,大學生頻跳槽現象如此嚴重,對企業的利益產生了嚴重的破壞,企業當然不願意承擔這種風險,據調查,企業接收大學生後一兩年內流失率在30%以上的達到被調查企業總數的50%。甚至像聯想集團這樣的大型企業,也認為他們為大學生高流失率「交的學費太高」。這些都是大學生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大學生應該充分反思自我,當然,我們很欣慰的可以看到,現在的大學生幾乎沒有了這些問題了,這些問題在社會的輿論中引起了他們的反思,這也是他們的特點,他們善於接受新事物,而不會故步封塵,現在大學生其實很早都開始擔心自己的就業問題,基本沒有了耍脾氣等天真幼稚的想法,同時,他們也開始接受低底薪,靠自己打拚的方式證明自己能創造多少拿多少,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開始願意從基層做起,所以,大學生解決自身問題並不用我們過多操心,他們有自知之明,但是有一個問題卻一直沒能解決,那就是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問題,因為這不是大學生一方的問題,而是高校,考核制度,社會風氣,社會價值觀等等的問題,他們不能左右,並不是他們做不到,我們知道,人都是逼出來的,幾十年前那麼艱苦的日子,包括最大的災難——戰爭,人們還不是一樣,也都活過來了,落後艱苦的條件下,最後也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迎來了新的和平,回顧歷史,會發現,人類這些行為都是逼出來的(相當於市場經濟的自動調節),沒有誰願意丟下好的去撿差的,但是,當只有差的選項時,就沒得選擇了。大學生綜合素質問題我認為最主要出在兩點,一個是大學教育問題,一個是社會價值觀的扭曲,這些不是他們的錯,沒有一個大學生是墮落的,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性,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限制,只是在諸多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墮落的概率變大了,僅此而已。

3、用人單位盲目設置的各種條件帶來的就業難

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影響大學生就業的最大阻礙還有經驗,由於利益驅使,企業過分看重工作經驗的狀態必然存在,這無疑會給就業問題帶來新的色彩。經驗不足是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劣勢,不少用人企業經營有困難,急於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並且希望招來的人很快能給企業帶來變化,而一般大學生則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用人單位忽視大學生的潛力和可塑性,其實,經驗總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大學生有較高理論知識水平,只要經過短期實踐,很快就能勝任相應工作崗位。很多用人單位,特別是企業,動輒要求求職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經驗,許多應屆畢業生往往因缺少實際工作經驗而難以落實工作。對此,深惡痛絕,雖然這對企業的短期利益的確不利,但是,從長遠來看,未來可塑造的前景也是不可估量的,凡事都有兩面性,企業的眼光未免過於短淺,誰一生下來就跑?還沒工作哪裡來的經驗,排除沒有經驗的新人,那麼,經驗何來?當然,企業就會說,你可以在大學階段就出去兼職,做點服務員什麼的找找經驗啊什麼的,但也要考慮到,社會也不可能給每個人一個兼職崗位,甚或是,有些學生專註於研究,而不願在學習的黃金年齡分散過多的精力,至於實習,大多是沒用的東西,大多是走走流程,過過形式,最後,一無所知。但我總認為,用人,定從長期考慮,滿足了別人的需求,人才流失率才會低,員工忠實度才會高,工作主動性才會強等等,明明是可以達到雙贏的,又何樂而不為?另外,有些用人單位盲目提高選材標準,追求高學歷,現狀是,相當多的用人單位存在著重學歷輕實踐的傾向。用人單位的問題很多,我們簡單列舉一些。首先,用人單位過分關注文憑,不少用人機構認為,學歷越高越好。選人學歷化的現象嚴重,造成受聘人員的水平和能力與崗位不相適應,造成人才浪費,比如,有些單位招聘計算機軟體研究生,僅用於本單位的打字等簡單文字處理,諸如此類,不得不說,這種行為是可恥的。現實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與文憑並不能直接劃等號,不少本科或大專學生的業務能力不比研究生業務能力差。其次,企業用人單位有生源地域歧視。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況與當地聯繫緊密,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際關係網等,選用人才時優先考慮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務員時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視,實行地區保護主義,這些,都不利於大學生公平競爭。同樣,主導這種局面的依舊是經濟利益,這種局面可說是很難改變。

4、高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利於大學生就業。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後,沒有市場意識,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符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就業工作還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就業工作往往畢業前才進行,就業指導僅僅是一種職業介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是脫離實際的泛泛而談。

其實,我們說誤區的根本還是來自於高校的誤區,大學生不是不能學,不是真的學不好專業,企業本可以相信大學生的能力,但是,高校的教育模式的確是一個嚴重的矛盾問題,一方面,自由式管理並沒有錯,符合年齡階段要求,另一方面,一味的追求分數、課外可有可無的繁雜事務、活動、社團等等,不用想,大多就是浪費時間。最可惡的就是,為了不掛科,什麼都可以做得出來。很大一部分人根本沒達到畢業的條件,其考核制度簡直是一個頭痛的問題,我也知道,教育問題不是一天一年十年就能解決的問題,但是,中國的大學教育問題存在太多的不合理(已經逾越了邊界線),現在的大學生普遍對大學的印象是:混日子,毫無疑問,這是對青春的不負責。他們看似過得很輕鬆,揮霍著青春,揮霍著時間,尋找著浪漫,享受著生活,不分晝夜的狂歡,人性墮落的懶散。看上去如此逍遙自在,然,他們內心並非如此,每個人生來就有社會認同感的需求,我相信,他們更加希望自己有所作為,能夠為社會帶來貢獻。但是,限於大學的學習氛圍、商業風氣、老師的不務正業、考核制度的亂七八糟等等問題,我總結了一些話,那就是:大學生如果對大學問題看得足夠清楚透徹(這裡只說大部分大學的現狀,北大清華類不在討論範圍),那麼,我們就可以說,留給大多大學生的選擇只有痛苦和沉迷,不斷地在痛苦裡輪迴,不斷地在沉迷中掙扎,因為,一方面想要學到有用的東西,一方面其實學不到什麼有用的東西。說到這裡,肯定很多挑刺的人會說,還不是有人學得很好,比如有些人很早就組團開發產品,甚至有些人有很多科研成果,等等。試問,這種人有多少?如果說有一些人表現好了,就說明高校問題是大學生本身的問題,那我只想說他真的很天真,很無邪。大學老師有這樣告訴學生的,只要你們能畢業,怎麼樣都行,只要你過了四級,上不上英語課隨你,這什麼風氣?我以為,這種行為,當擊之!然,人性使然,想關雲長一世英名,一句「還當治之」何等霸氣,卻也因此走向了滅亡。現狀是狀態,提議是無效,學習是自己的事,即使槍杆子也出不了牛頓高斯。如此,學生沒有學習的動力,也突破不了人性的懶惰,一小部分人自控力強,有自己的抱負,找到了自己該走的路,有自己的明確目標並制定了明確的計劃,但是,這畢竟是少部分人,作為社會,我們要解決的是大部分人的問題,而不是少部分人的問題,這就像金字塔,我們能解決大部分人的溫飽問題,但永遠不能保證小部分人的溫飽問題,有意思的是,如果我們只讓一部分人有飯吃,其餘都沒飯吃,對,看著別人吃,那麼,這個社會必將被XX(知乎敏感話題刪除)。大學問題類比過來就是,少部分人能學好不是我們的目標,保證大部分人能達到一定的比較滿意的高度是我們要做的。另外,重點大學的教師一般都重視科研,而對本科生教學的責任心不強,部分教師講課滿堂灌、課後不輔導、考試標準不嚴、學生評價期考一錘定音;教育內容及方法不適,輕視教養,專業知識面狹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不明確;高校的內部運營封閉、缺乏自我評價和改進機能;高等教育的學科結構不盡合理,雖然教育部對高校學科專業進行了調整,但由於各高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學科調整、專業設置仍難以適應市場的需要。特別是私立高校,由於經費的原因,「重文輕理」嚴重,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學校不顧自身「軟體」、「硬體」是否允許,設置了投資少、見效快的專業,導致專業進一步失衡。等等,這些因素都進一步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這些都是大學教育的嚴重失敗,大學生唯一能換位思考的就是我們可以來大學享受幾年大學生活,然後去面臨就業壓力,失去尊嚴的生活下去。當然,我個人對大學教育是非常非常極其不滿意的,一些學到很多東西的人掛科了,老師還認為他不務正業,不過是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去混個點名,在後排睡覺玩手機,一些大學生在大學自己學了很多東西,但是,考核制度的問題,他們根本沒有得到重視,被嚴重的傷害了,等等現狀,最後這類大學生可能出社會不久就遠遠優勝其他學生,至於這種情況的發生概率,遍地都是。所以,我認為,大學問題首先要從考核制度上做起,還要改良學習風氣,改良老師的風氣,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社會,就是一個物慾橫流的金錢社會,老師也不例外,他們才不管你學到沒有,至少很多老師都時這樣的,他們認為他上課嘰里呱啦的講完這是他們的工作,然後走人。當然,從理論上來說,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從道德上講這是不行的。按理說,他們的義務完全盡到了,但是,他們真的應該反思,要不然就別當老師了,換行業更加現實,比如金融行業,IT行業,醫學,技術工種······等等,可以選擇的多的去了,更何況,工資更高。誤人子弟是作為一個學者最大的罪惡之一,不要來害人,危害了大學群體,就對國家未來的發展不利,這種情況,我一直是深惡痛絕的。最後,對大學教育說幾句(只講大部分大學),那就是,大學教育一塌糊塗,慘不忍睹,大學生處在一個痛苦的輪迴中,夜夜笙歌后又不希望青春就這樣浪費,大學現狀的重點在於,我們要的不是少部分人學好,要的是大部分人學好,不管怎麼解釋,現象存在就有原因,就應該得到充分重視,尤其是,逾越了邊界。當然,從國情來看,我認為,中國教育問題雖然嚴重,但對中國的影響並不大,因為中國教育問題不論多嚴重,其勞動力都足夠,只是嚴重缺乏高科技人才、高端人才、專業人才、綜合型人才、細分領域人才等頂端人才,更可笑的是,很多普通高校總認為,這種人才是名校的事,這簡直讓人無法忍受,說不來英語,情商低,文字表達差,看著歷史地理想睡覺,不懂繪畫不會唱歌不會跳舞的偏科學生就成不了數學家?說出來真是讓人笑掉大牙······這只是概率問題,只能說一般的普通高校出這種人才的概率較名校小,但並不是只有名校才有。客觀上看,我一方面希望大學生能發揮他們的優勢,另一方面,又深知現今這種金錢社會,這是天真的想法,所以,本節完全超出了文章對客觀性的要求,但我無法抑制內心的洪荒,這是我想說的,我也知道,中國教育問題在我有生之年可能壓根解決不了,但是,我還是想對那些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的大學生說,你們已經成了社會的犧牲品,此文只是講現狀,改變世界和改變自己不是一回事,更多的,無能為力。總之,高校問題,每年幾百萬的大學生自有體味,雖解決不了,但,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並非毫無意義,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一個事情,那就是,我們會一直在痛苦中輪迴,如此一來,也就不必殺死更多的腦細胞,整天思考一些為何這樣那樣的問題了,這,也是一種收穫。對未來教育問題,我這個樂觀主義者第一次持悲觀主義,此段評論可能有點過,但這就是現實,這就是現狀,靠別人靠不住,老師沒有義務幫你,學校主管收費,學習是你自己的事,你只有克服了自己的人性弱點,才可能走上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一條光明的路。這裡,我鼓勵大學生首先搞定目標和方向問題,然後培養自學能力,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和計劃,突破人性弱點,要相信,知識是死的,隨時都可以學,創造力是活的,多培養思維、創意、戰略思想,逐步找到未來要從事的事業,並為此堅持、努力,為以後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人生在世,一是天賦,二是時間,缺一不可。最後,對學分這件事我想說幾句,學分不代表你學到了沒有,因為,學沒學到,只有自己清楚,考試不是什麼都能考出來,有些人天生厭惡考試已經到了無藥可救的程度,有些人在考試面前永遠仰頭做人,然,學沒學到不是考出來的,考試是讓別人知道你學到沒,但由於考試的性質,這就造成了很多的差錯,這也是在所難免的,正如我說,每種制度都有它獨有的特性,註定了有獲利者,就有犧牲品。希望此段對那些正在痛苦中輪迴的大學生有所幫助和啟迪,誠心祝願你們未來的路越走越好。

相關文章推薦:論博學與精學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商業戰略與軍事戰略論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 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對策

1、用人單位的對策

首先,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

其次,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

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後,擇優錄用。基本上可以通過以下三步來完成:第一步初選。按照崗位要求,考核硬性指標。如年齡、文化程度、經驗等,要查戶口本、身份證、畢業證及相應能證明經驗能力的成果和有關獲獎證明等,確定初步合格的人選。第二步考試。包括口試、筆試、實際操作等形式,主要考核相關業務能力。第三步複試。經過雙方面談,做出錄用決定,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需要層次與崗位對受聘者的滿足程度是否相符,最後錄取合適者。

2、大學生應對就業難題的對策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素質與能力。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除了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儘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

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极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第三,精準的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

第四,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用人才交流會、網路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的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的真實才幹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

第五,先就業後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後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通過時間的積累,不斷提升自我價值,為以後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首先,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目標,積極培養大學生知識和能力,培養具有不斷追求真理、追求科學精神,綜合素質優秀的大學生。

其次,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現有科類結構與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能完全適應,必須適時調整。實施高校擴招後,必須協調高校招生數量與質量的關係,必須實行不同層次教育要求水平不一的政策,如對高職教育實行寬鬆政策,對於本科及以上教育採取寬進嚴出政策,保證教育質量。必須強調的是,目前我國勞動力市場出現技術工人需大於供的態勢,特別是高級技術工人極度缺乏,在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時,縮短高職教育年限,變現在的3年為2年,既有利於這類學生提早就業,也有利於滿足用人單位對這類人才的需求。

第三,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建立以服務為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機構,並能獨立開展工作,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信息服務,諮詢服務,指導服務,培訓服務等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為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掌握競爭技巧,積极參与人才市場的競爭創造有利條件。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

首先,社會和政府必須進行總體性的相應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大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人才需求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

其次,擴大畢業生入伍人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讓部分優秀畢業加入人民解放軍,既有利於提高軍隊素質,同時解決部分大學生就業。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延緩大學生就業時間,也為社會培養更多高層次人才。

第三,鼓勵大學畢業生出國進一步深造。當前可以鼓勵經濟條件允許的大學畢業後到發達國家深造,學習國際一流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學成歸國後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第四,鼓勵大學生到條件艱苦的地方就業,特別鼓勵大學生參與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為大學生就業創造更加寬鬆的條件,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各級政府要為高校畢業生創造工作條件,主要充實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基層單位,從事教育、衛生、公安、農技、扶貧和其他社會公益事業。在艱苦地區工作2年或2年以上者,報考研究生的,應優先予以推薦、錄取;報考黨政機關和應聘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在同等條件下,應優先錄用。

第五,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事業單位聘用高校畢業生,政府有關部門要為其提供便利條件和相應服務。對企業跨地區聘用的高校畢業生,省會及省會以下城市要認真落實國家有關人才政策,取消落戶限制。

第六,完善有關人才及勞動法規。使用人單位、高校、大學畢業生都在能人力資本交易中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第七,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強對大學畢業生提供政策諮詢、職業指導、職業介紹以及檔案管理「一條龍」服務、加強對失業高校畢業生的管理和服務、儘快建立全國性的大學生就業信息網路。

到此,就業問題這一小節也結束了,這個問題也成了我終身關注的問題。個人觀點,就業問題首先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讓它太過突出,就業問題從我的某些哲學觀來看,的確是可以有所突破的,只是現在還沒能看到相關人員在這上面的突破,就業問題要突破需要至上而下的改革,但僅從政策上用力是毫無作用的,就業問題有它獨特的性質,不可與其它問題混為一談。

Value in dollars of high-tech exports by country in 2009. The value of Chinese high-tech exports was more than twice that of any other nation.

——寫於2013年冬

小海cosea文章推薦:

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當代中國問題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房地產泡沫問題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中國徵收遺產稅問題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淺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淺談 時間積累 虛榮心 優越感 對比競爭 無知無能 愚蠢 包容 自私自利 認知 分辨 判斷 歧視 原罪 哲學等話題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PS通道是個什麼鬼?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我與她的戀情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音樂學習之路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數學家的故事 - 小海cosea的文章 - 知乎專欄

reference:Unemployment

Employment

Economy

Economy of China

未經授權,所有回答/文章,拒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分享鏈接請標明出處和作者。

書籍購買

郵箱:hoctoboy@gmail.com QQ:807244012

微信:hoctoboy 微博:今日經濟hoctoboy (二維碼自動識別)

PDF和實體書均出售。PDF價格:5RMB,實體書:40RMB(數量少,無法控制成本,沒辦法,請諒解)

承接項目

歌曲創作—寫歌,寫文章,數學諮詢(重點針對中學至大學至研究生),房地產諮詢,平面設計,LOGO設計,萬能資源定製,包括:高清+藍光電影、古典+流行無損音樂、紀錄片、學習視頻、演講、足球比賽、動漫、美劇、韓劇、舞蹈瑜伽、魔術、美食烹飪視頻教學、名人名家等。誕生:致力於解決信息時代資源過度分散問題。理念:拯救你的時間,還生活一片安寧;你的需求,有我懂;來我的世界,你只需嘆一句:相見恨晚。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學生黨一枚,專註研究與創作,也希望我的文章/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感謝你的關注與支持。

create is my all.魂盪魄,勇者雄心——小海cosea


請問閣下是?本科在讀?


對於有能力的人,就業形勢永遠不嚴峻。所以,


大學生就業難的表現形式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同事們覺得加班是件很光榮的事?
你理想中未來的工作狀態是?
一個不會溝通的程序員,他的一天是怎樣的?
985本科和單985的碩士,哪個實力更強?

TAG:工作 | 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