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流傳至今仍保存完好,但幾乎沒聽說過現代木結構建築,其發展又如何,有哪些有實力的公司?

中國一直以來留下了很多木結構的建築,例如寧波的天一閣,山西應縣木塔,徽州民居、晉中大院,還有陝北窯洞、福建土樓等,但是為何中國的現代木結構建築發展緩慢,沒有聽說過有什麼代表性的現代木結構建築。中國現代的木結構建築建造工藝如何,發展如何,有什麼有實力的有代表性的公司?


謝謝邀請,建築准大二新生表示受寵若驚,畢竟才剛剛入門,並且在知乎上一直是處於吃瓜群眾的狀態...

鑒於水平問題,我僅談一談我自己的個人見解和看法。(正好這段時間在實習,幫著工作室找了不少資料,其中就有重木結構。)

的確,中國古代留下了很多木結構的建築瑰寶,比如以上所說的那些建築。另外我想再補充一個比較特別的:廣西玉林的真武閣

真武閣建於明萬曆元年,屬江南四大名樓之一(其餘三個分別為: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之所以說它special,是因為這樓有三大特點:一,它的地基沒有堅硬的石頭,也沒有牢固的鋼筋水泥;二,這整棟樓,對,整棟樓,沒有用一顆釘子,全都是木隼結構,以槓桿原理串聯吻合,數百年里依舊穩如泰山;最最騷的是,二樓中有四根大柱子承受上層樓板、梁、柱和屋瓦的千鈞重量,柱腳卻懸空不落地!也就是說,這棟樓,材料全部都是木頭,是真·木質結構,3000條格木構件,鑿榫卯眼,斜穿直套,以槓桿結構原理,串聯吻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約,合理協調組成一個優美穩固的統一整體。不少建築大師,例如梁思成,龍慶忠和勞倫斯·泰勒都稱其為一個奇觀,因為在400多年來,經歷了5次地震、3次特大颱風,真武閣仍安然無恙;又有研究學者說它是五行學說的產物,建築者將道家哲學轉化進建築力學、抗震學、美學、結構力學,融進動荷載、靜荷載、風荷載、應力、剪力……

啊啊啊,好像感受到在知乎答題的魅力了,容我再抖一個我超喜歡的木結構!!!

隈研吾事務所的GC Prostho Museum Research Center

這座什麼博物館研究中心是源於名為千鳥的古老日本玩具。千鳥是對擁有獨特形狀節點的不同木棍進行組裝,可以僅僅通過扭轉木棍、無需釘或金屬配件而不斷連接。這個建築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個超大型的玩具,和Florentijn Hofman的大黃鴨感覺上是差不多的性質。

好了,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回答題主的問題。就像其中一位答友所說,成本問題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在我實習的這間工作室有一個項目,包含有木結構元素,於是我幫忙設計了幾種木結構支架的方案。比如這種

比如這種

比如這種

又比如這種

或者比如這種

又或者比如這種...

和這種

前前後後差不多6、7個方案,但是由於成本問題和有些結構過於複雜,這些方案最後基本上都被pass掉,只留下第一個最簡單,最節約成本的...(第一次感受到設計濕、建築狗的苦逼是真的很苦逼啊QAQ)

所以說,我個人認為,技術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理論上,中國的工業在世界已經名列前茅,有很多的新興技術得到發展,而迫於成本,有時候不得不選擇最省錢的方案;另外,不少建築師長年累月自我封閉在辦公室,並不了解中國最新的技術和工藝發展到了什麼程度,導致設計師不敢去做那些大膽的嘗試,所以這也是限制了中國現代木結構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想法是建立在來工作室交流的汪克大師的小講座之上的)。

代表性的公司的話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加拿大木業協會的網站上有不少資訊與素材,題主可以去看看。

最後,我再分享幾個我認為蠻有趣的木結構

  1. 中國玉川酒庄中的7 個「Napavilions」小屋

  2. 陽光體育館 (Tekhnê Architectes)

  3. 阿森城環境教育中心 (24H architecture)

  4. 十和田市社區廣場 (Kengo Kuma Associates)(這個也是隈研吾工作室的作品)

Reference:

  1. 老師從來不讓用的百度百科
  2. Archdaily
  3. M3 MODERN ARCHITECTURE 4


中國古代木結構費工費料,無法大範圍提倡,只能做少量玩,有很多古建築施工單位做的比較熟練,當然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現代木結構體系在歐美比較成熟,構造體系成熟也不算很貴,用在可以自己建房子的國家很合適。國內做的基本就是進口商。

不過國內消防規範審過不去,公建不能做,自己蓋房很少,所以基本沒人用。

結論是基本沒前途。


恰好上學期選修了東大的木質構造學的課程,寫了一篇water report,結合當時查的一些資料來發表些不成熟的小見解

1. 就是前面有提到過的成本問題。為什麼會有成本問題呢?

首先,簡單來說因為中國現在沒有能用作結構體的木材(或尚未有能加工的工廠)。寫report的時候查到,汶川地震後的復興工程里,不少設計院和地方政府相配合,推行了一系列實驗性質的木構造教室、居民活動中心等等。但是這些屈指可數的木構造建築的原材料全部都進口自加拿大,導致成本比一般的建築要高。。因為住宅的荷載還好說,好點的原木就能承載。涉及到公建的話就很少用原木了,在日本也基本會用單板或挽板集成材之類的加工木材,目前這些高級加工木材僅能靠進口,成本可想而知。

其次,即使在國外木構造建築的成本也基本高於其他構造的建築的。原因就是——木匠太貴啊!!比如現在在日本,一個3年「匠齡」左右的木匠就比一級建築師的收入要高得多得多。在中國,一個裝修現場幹活的小工的收入,也明顯高於我那些在上海某大型私企設計院的同學們了。

2. 再說說技術問題。目前中國關於木構造的技術欠缺到什麼程度呢?前面提到的那些汶川地震後興建的木構造建築,全部是從加拿大聘請過來的技術團隊,包吃包住還給設計費......

現代木構造建築的材料和節點都是建立在非常複雜的研究基礎之上的,並不是所謂「榫卯「就能實現的。比如隈研吾的諸多木構造建築,一是設計想法雖然由他(或者他的團隊)提出,但是節點的實現方法和計算過程全部出自東大某教授之手,只不過雜誌上不寫罷了;二是很多材料都是經過研究的,有的是集成材里插鋼筋,有的乾脆就是兩個木頭片中間夾個鋼片;三是本身木構造就是一個獨立的體系,日本的建築學本科教材里,木構造的篇幅比混凝土和鋼結構加一起都多,而在國內接受建築學本科教育的米娜桑可以好好回想下咱們學沒學過......

3.本來想向長者學習,湊齊「三件小事」,怎麼也湊不出來第三個了....佔個坑先這樣吧。


作為國內的一家木結構企業,一戶建作為木結構建築的代表,在日本廣泛的存在,特別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鄉村普遍採用木結構或者是鋼木結構的建築方式;

而現代木結構房屋很好的解決了中國傳統木建築的防火、防蟲、防潮問題,使得房屋的居住舒適性、耐用性、抗震性以及成本大大的降低;

當然,現在木結構的應用在國內很多高端別墅項目上,價格自然不菲,這裡面原因主要有:

1、這種房子的舒適性、豪華程度是非常之高的,各種保溫、抗震、空氣流通、房屋空間設計等等都非常的完美;最典型的企業當屬蘇州的德勝洋樓,這是一家美式的企業,以洋樓的形式在國內存在,很多有錢人的房子都是他們蓋的;

2、木材的選擇,木結構房屋最大的成本當然是木材的價格,國內由於歷史原因,導致現在國內沒有可以用於砍伐的木材,只得靠進口木材;木材做為天然的材料,成本是極低的,但是砍伐過程中,為了不破壞生態環境,需要進行有規模的砍伐和種植,在國外,砍伐一個樹木,是需要另外種植3科樹的,這將直接導致成本的上升;

3、木結構房屋中,除了木材以外,還加入了很多現代化的材料,例如呼吸紙、OSB板、保溫棉(噴射棉)、石膏板等;這些材料有的價格甚至是超過木材的價格的,例如進口的保溫棉(噴射棉),進口的價格在130—170元/平方米,摺合到建築中要超過200元/平方米以上;這些現代化的材料保證了木結構房屋的整體舒適性、綜合性能大大的超過了傳統的建築,而價格自然也不菲;

4、目前國內的水泥、鋼筋價格是超乎便宜的,國內的水泥、鋼筋出口到國外去的價格還比國外生產的要便宜很多,國外在水泥、混泥土鋼筋方面徵收的環保稅是非常高的,所以價格自然也是非常之高的;

5、人工成本;這兩年國內的人工成本開始呈現上升狀態,可是要和國外比起來還是非常便宜的;好的技工在施工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降低成本的作用不可小視,工資自然不少;

在國內,單獨造鋼筋混泥土的房子是便宜,但是算上後面的裝修費用,相比之下木結構還是存在著很大的成本優勢的,特別是要求不那麼高的木結構房屋;

隨著國內對環保的越來越重視,今後水泥、鋼筋的價格會逐步升高,那個時候木結構房屋的綜合性價比更會顯現,特別是木結構對於環境的保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而國內目前已有一大批的木結構房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當屬蘇州的德勝洋樓,主打的是美式的洋樓,特點是面積大、價格高、以及西式風十足;

另外還有蘇州的崑崙綠建,在木結構建築方面有獨特的一面,主要從事大型項目;

近年日式的一戶建開始在國內興起,一戶建 作為日式木結構建築的代表,在空間利用、環境保護、抗震、居住舒適性等方面具有別具一格的特點;


先上幾個圖吧

前陣子剛好去的應縣木塔,將近一千年了,不過腰不行了,塔身已經傾斜

已經封樓,不讓登樓參觀

容縣真武閣,那是用格木做的,材料質地的優良,才使他現在也完好,而相對來說的大部分大木作,沒有那麼好的材料,質地是非常關鍵的一部分,並且現在找點格木有多貴,大材難得

so,我國木構建築在人工,材料,耗時都是當下難以客服的,現在的木匠多貴啊,

國內古建公司在北京和山西我看見過一些,不過一部分都是用水泥做的斗拱然後刷漆,純用木頭也不是不能做前提是加錢唄

so,,,說到底成本佔了很大問題,木匠貴,木料貴,投入和收穫不成比例,並且木樓住的也不見得多好,住過的幾次感覺都比較差,比如樓閣上的腳步聲,屋內的打掃與採光,少有能做的比較好的

墨跡一圈,說白了,只要錢到位,這都不是事,只針對於民用領域

古建修復就不一樣了,就好比應縣木塔,現在也不敢大修,就是技術上難以保證,修不好就廢了,所以這個燙手的山芋誰都不想接

如有錯誤請多指教

補上我在徽州住的木樓

並且防水也不太好,瓦片和屋檐的地方有點漏水

這個是在徽州看到的一個令我驚艷的建築,真漂亮


大一的學生能認真在知乎上回答問題,最後還加上reference!幫助他人的同時又整理一下相關知識,給鏟屎官同學贊一個


小規模建築還是有一些,但實驗性比較強…中型以上木建築滿足不了防火要求,耐久度也有問題,成本也不低…在效率為先的社會裡不可能復古性大規模重現的…

買個手機可以靠情懷,建築就算了吧


希望有幫助


作為木結構專業大三的學生,看到這個就忍不住想來答一下。

就像題主說的,現在仍然保存著許多的古代木結構建築,尤其是題主提到的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已經被吉尼斯認定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了哦。但事實上後期由於國家禁止砍伐以及鋼筋混凝土的發展,在接下來的這幾十年中,我國的木結構建築是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的。而現在的人們對木結構建築也不甚了解,普遍對木結構有著強度、防火、隔音等方面強烈的質疑,同時現國內規範允許的木結構建築高度僅為6層(以前一直都是只能蓋3層啊。。。。。),在中國人多地少的情況下,確實不容易推廣,此外木結構建築的價格也確實比普通鋼筋混凝土房屋價格高(價格加上層高的限制,使得木結構在國內普遍推廣不容易,同時國內許多木結構企業也確實多在做小別墅這一塊的建築)。不過還是想要說一下,其實木結構有著許多優點,比如環境友好,冬暖夏涼,施工周期短,然後最值得提到的一點是抗震性能好!!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木結構建築有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與鋼筋混凝土相比,確實發展還不夠完善。

我國現在木結構建築現在確實發展比較緩慢,但現在由於但提倡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原因,國家也開始提倡木結構啦~就像我們系老師經常說的:木結構已經迎來春天啦~國內其實已經有許許多多的木結構企業了,其中做的最厲害的應該是蘇州的崑崙綠建(老師也經常提到,哈哈哈)。


為何至今保存完好是個偽命題,是有個名詞叫倖存者謬誤吧?留下來的當然算是保存完好,那只是冰山一角啊!99%的都沒能保存下來啊!

同樣這是個經濟性問題,中國現在能用作結構承重級的木材比鋼材貴吧?北歐等木材產地國就用的不少。

日本的建築師板茂愛做紙的木的,搜一下吧


現代木結構建築發展緩慢,我認為木材原料缺少是一大原因,還有我們國家現階段沒有木結構的模塊庫,相比鋼結構混凝土發展落後,但是現在隨著bim和生態建築的興起,以及國際上木結構逐漸向符合我國國情的高層建築靠攏,木結構建筑前景還是很不錯的,


謝遙,據我所知,成本原因


推薦閱讀:

大明宮是怎麼被毀的?
關於北京故宮建築本身,有哪些冷知識?
山西的古建為什麼保存的那麼完好?
從建築學角度來看,中國古建築從古到今有哪些值得討論的問題?
為什麼歐洲人不把古建翻新得像北京故宮那樣?

TAG:建築設計 | 古建築 | 木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