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時期的曹魏只佔據中國北方,卻能在北拒游牧的同時還能進攻吳蜀,而繼承魏衣缽的晉卻連北方都丟了?


老話題,盡量簡短回答。

為什麼西晉沒能抵抗游牧民族?不是晉人沒抵擋住游牧民族侵略,是晉人正利用匈奴、 鮮卑、羌、烏丸在中原打仗。這些牧民就是有個好,平時大多不愛讀書、種田,騎馬、射箭卻尤為擅長,是天然的僱傭軍,行動來去如風,破壞力驚人,殺人、搶劫、綁架、奪權必備兵種。

這現象從東漢末年就很常見,《檄吳將校部曲》中提及曹操麾下有「湟中羌僰」,這正是一隻少數民族部隊。劉備麾下有一隻烏丸騎兵。呂布麾下有叟兵,是蜀中少數民族部隊。中山太守張純聯合烏丸侵襲四州,匈奴與黑山賊聯合掠奪河北,中原混戰從來沒缺少過這些軍團參與。

由兩漢開始不斷將少民內遷,漢人與少民合作早已密不可分。三國時期人口大幅度下降,三國政府為了充實人口更是不斷實施人口內遷。曹操征漢中後不僅遷在漢中居民,附近武都、陰平的氐族也不遷走,這是西晉胡亂的伏筆之一。三國每一次對少數民族的征討都是一次人口掠奪,最誇張的是毌丘儉屠了高句驪首都後將東北的高句驪人遷移到了內地滎陽。公孫淵政權曾收納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司馬懿平燕以後也將大批人口遷移到中原地區。

歷史上所謂的五胡亂華不是說中華被入侵,是指由華內爆發的胡亂,胡漢的矛盾是多年以來與政權留下的積怨。而由於在兩漢時期的中央政權過於強大,政府對少數民族都處於統治的狀態下。這與後來的突厥、蒙古、契丹不同,不是由外部入侵的種族,那時的胡人只是漢政權的附屬品。

江統的《徙戎論》雖不能說是最好的方法,卻可知西晉時少數民族過度參與政治、軍事相當嚴重,胡人學習了漢人的文化和科技,同時胡漢分制讓胡人和漢人又存在著明顯的身份,引起禍端是必然的趨勢。相對來講江南地區雖然也有許多越族,不過其文化水平和軍事力量都不高,最終反而是長江以南受到侵襲不多。

西晉面臨的問題還有三國留下的後遺症,三國政權因為常年征戰,過度注重軍事。統治階層與百姓的關係極為惡劣,司馬炎統一以後企圖通過裁軍令全國進入休養狀態,可他沒辦法禁止貴族的奢華腐敗之風,政府與豪強勢力分裂是必然的趨勢,西晉政權與少民的矛盾還有階級原因。

西晉政權受動搖是從西北開始,實際上從東漢、曹魏到西晉的統治中西北方向從來沒缺少過少數民族叛亂。東漢末年時韓遂聯合羌族叛亂,太尉崔烈曾提議放棄涼州,可知東漢政府早就被弄的不堪其擾。

禿髮樹機能連破西晉四大將胡烈、蘇愉、牽弘、楊欣,匈奴左賢王劉猛叛變,這兩次叛亂都發生在西晉還未統一全國之時。不久又發生慕容廆與宇文鮮卑相爭,叛逃塞外的事件。要注意劉猛和慕容廆是叛逃出國,然後再入侵。

後來的郝散聯合馬蘭羌人、盧水胡人起兵,也需要注意他們的起兵地點是在關中地區,這也是一起內陸胡人的叛亂。齊萬年就這麼被聯盟推舉為帝,大舉反晉的旗幟了,題主也可以把齊萬年理解為宋江之流。

齊萬年引發的蝴蝶效應就是逼迫李特、李流兄弟入蜀,這隻氐族流民令當地政權難以承受。好在歐洲各國是現代化國家,要是在古代讓大批流民湧入,連糧食都困難,要流民不作亂絕不可能。即便當時蜀漢政權還在也受不了西北湧入流民的衝擊。益州刺史趙廞妄想利用李特兄弟舉兵稱王,天真的以為自己能駕馭這些人,很快就去跟鍾會見面了。

又由於蜀中大亂的蝴蝶效應,蜀人亦化為流民與西北逃難之人合流逃入荊州,於是乎又出現了蠻人張昌起義,張昌假稱朝廷詔令,募兵討伐李流,號曰:「壬午兵」,又利用計策欺騙士兵反晉,既使用鬼神之說,又找人假扮劉氏後裔,簡直是造反的高手。好在張昌不在蜀中,不然李特兄弟還未必斗得過張昌。此時此刻西晉秦、雍、梁、益、寧、荊各州早就行政大亂。在李特兄弟作亂同時,南中大族毛詵、李叡通連當地五茶夷起兵造反,與當地其餘大族撕逼同時又圍攻寧州刺史李毅。這李毅孤軍作戰多年,附近壓根沒有任何援軍,可知北邊都亂成什麼樣了。齊萬年、李特、李流、張昌之是大亂西晉的行政系統,況且他們也不是游牧民族。氐人也相當重視農耕,與漢族較為接近,這也是為啥李特之輩能建立政權的原由。

說回北方游牧民族為啥奪了西晉政權,這真不怪晉軍不能打,因為這些游牧民族就是晉軍。當時中央諸王爭權,洛陽、南陽、兗州、河北均為戰區,匈奴各部從曹操時期起就居住在并州,匈奴部中又有一些被劫掠來的中東人種羯族,劉淵是為了替司馬穎對抗司馬越兄弟才從中渾水摸魚成了大事,按說這也算司馬穎派反殺司馬越派。還有之前提到的那個益州刺史趙廞原是賈南風的黨羽,他利用氐人起兵也是為了自保。

司馬騰、司馬越兄弟也乾淨不到哪去,當時支持這兩兄弟的王浚麾下就有大量鮮卑、烏丸部隊,他發動鮮卑段務勿塵和烏桓羯朱反擊司馬穎,其麾下有一元大將名叫祁弘,這祁弘的部隊由鮮卑、烏丸所組成,在一次擊敗司馬顒、司馬穎的作戰之後,祁弘的部隊順便血洗長安城,由於血霧漫天,太陽光看起來也是鮮紅無比。王浚攻略洛陽城時又放縱士兵在城內搶掠婦女,藏匿婦女之人也會被殺死。當然,這場血案鮮卑兵和漢兵都幹了。

結果,劉淵起兵反殺司馬越,當仁不讓的奪取中原領土,王浚帶著他的少數民族部隊往幽州跑,聯合宇文部、慕容部繼續與劉淵抗爭。原本幫助中原內戰烏丸兵又被劉淵政權所吸收了,很不好意思,幫你們晉人打內戰,一不小心我們匈奴、鮮卑、羯、氐、羌就先後崛起了。只有烏丸比較慘,先後淪落為漢、匈奴、鮮卑、羯的僱傭兵,但沒有烏丸人做過皇帝。


曹魏佔據中國北方,在北拒游牧的情況下還能進攻吳蜀,有5個主要原因

第一,曹魏依靠懲罰士兵逃亡的連坐制度(1)和慰安婦制度(2)來保持軍隊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沒有戰鬥力就別玩了。

第二,蜀漢有南中的憂患,掠奪南中(3)(4)(5)也需要依靠兵力來維持。東吳有武陵蠻夷和山越需要對付(這個不用引用史料了,哪怕看網文也知道)。

第三,曹魏玩制衡、離間(6)的戰術,使得鮮卑多數時間在內亂(7),又把曾經勉強統一鮮卑的軻比能刺殺(8),削弱鮮卑。

第四,鮮卑與曹魏爆發戰爭的規模不大,有記載的鮮卑軻比能的最大出兵也就三萬騎(9),而曹魏打的也不怎麼樣,互有勝負(10),田豫出塞被鮮卑圍困馬城時,尚且需要朝廷派援兵(11)和仰仗東漢閻柔(12)(13)的餘威來解圍。

第五,曹魏對比吳蜀佔據人口優勢,魏與吳、蜀相加人口之比為443萬:230萬+94萬(這個也不用引用史料了,哪怕看網文也知道)。

西晉丟卻北方的原因

第一,在於自東漢劉秀在幽(14)、並(15)、涼(16)三州開始的五胡內遷,通過300年的累積,到西晉後期開始爆發,始作俑者是劉秀,而漢末曹操也玩胡人內遷(17)。可以說,五胡內遷問題到西晉時已經積重難返,不可阻擋,這鍋,西晉背的有些冤。

第二,西晉後期也自己各種作死,比如由晉惠帝導致的宮廷內亂,以及八王之亂。

引用史料

(1)三國志高柔傳:舊法,軍徵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猶不息,更重其刑

(2)魏略曰:初畿在郡,被書錄寡婦是時他郡或有已自相配嫁,依書皆錄奪,啼哭道路。畿但取寡者,故所送少;及趙儼代畿而所送多。文帝問畿:前君所送何少,今何多也?畿對曰:臣前所錄皆亡者妻,今儼送生人婦也。帝及左右顧而失色。

(3)三國志諸葛亮傳: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

(4)三國志李恢傳:後軍還,南夷復叛,殺害守將。恢身往撲討,鉏盡惡類,徙其豪帥於成都,賦出叟、濮耕牛戰馬金銀犀革,充繼軍資,於時費用不乏

(5)三國志譙周傳:後主猶疑於入南,周上疏曰:或說陛下以北兵深入,有欲適南之計,臣愚以為不安。何者?南方遠夷之地,平常無所供為,猶數反叛,自丞相亮南征,兵勢偪之,窮乃幸從。是後供出官賦,取以給兵,以為愁怨,此患國之人也。

(6)三國志田豫傳:文帝初,北狄強盛,侵擾邊塞,乃使豫持節護烏丸校尉,牽招、解俊並護鮮卑。自高柳以東,濊貊以西,鮮卑數十部,比能、彌加、素利割地統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馬與中國市。豫以戎狄為一,非中國之利,乃先構離之,使自為讎敵,互相攻伐

(7)三國志鮮卑傳:比能自以殺歸泥父,特又善遇之。步度根由是怨比能。文帝踐阼,田豫為烏丸校尉,持節並護鮮卑,屯昌平。步度根遣使獻馬,帝拜為王。後數與軻比能更相攻擊,步度根部眾稍寡弱,將其眾萬餘落保太原、雁門郡。

(8)三國志鮮卑傳: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韓龍刺殺比能,更立其弟。

(9)三國志鮮卑傳:還至馬城,比能自將三萬騎圍豫七日。

(10)三國志鮮卑傳:并州刺史畢軌遣將軍蘇尚、董弼等擊之比能遣子將騎與尚等會戰於樓煩,臨陳害尚、弼

(11)三國志牽招傳:太和二年,護烏丸校尉田豫出塞,為軻比能所圍於故馬邑城,移招求救。招即整勒兵馬,欲赴救豫

(12)三國志鮮卑傳:太和二年,豫遣譯夏舍詣比能女婿郁築鞬部,舍為鞬所殺。其秋,豫將西部鮮卑蒲頭、泄歸泥出塞討郁築鞬,大破之。還至馬城,比能自將三萬騎圍豫七日。上谷太守閻志,柔之弟也,素為鮮卑所信。志往解喻,即解圍去

(13)魏氏春秋曰:烏丸校尉田豫帥西部鮮卑泄歸尼等出塞,討軻比能、智郁築鞬,破之,還至馬邑故城,比能帥三萬騎圍豫。帝聞之,計未有所出,如中書省以問監、令。令孫資對曰:上谷太守閻志,柔弟也,為比能素所歸信。令馳詔使說比能,可不勞師而自解矣。帝從之,比能果釋豫而還

(14)魏書:建武二十五年(劉秀的年號),烏丸大人郝旦等九千餘人率眾詣闕,封其渠帥為侯王者八十餘人,使居塞內,布列遼東屬國、遼西、右北平、漁陽、廣陽、上谷、代郡、雁門、太原、朔方諸郡界,招來種人,給其衣食,置校尉以領護之,遂為漢偵備,擊匈奴、鮮卑。

(15)晉書劉元海載記:建武初,烏珠留若鞮單于子右奧鞬日逐王比自立為南單于,入居西河美稷,今離石左國城即單于所徙庭也

(16)後漢書段熲傳:熲因上言曰:臣伏見先零東羌雖數叛逆......自雲中、五原,西至漢陽二千餘里,匈奴、種羌,並擅其地,是為漢疽伏疾,留滯脅下,如不加誅,轉就滋大。

(17)三國志鮮卑傳:太祖登高望虜陳,抑軍未進,觀其小動,乃擊破其眾,臨陳斬蹋頓首,死者被野。速附丸、樓班、烏延等走遼東,遼東悉斬,傳送其首。其餘遺迸皆降。及幽州、并州柔所統烏丸萬餘落,悉徙其族居中國,帥從其侯王大人種眾與征伐。


主要還是君主能力問題,曹魏時期北方的曹彰牽招田豫王雄張既等基本上做到了人盡其才。

反觀晉朝,文鴦大破禿髮樹機能,光男女就俘虜了幾十萬,卻僅是曇花一現,旋即被晉廷雪藏。馬隆終滅樹機能,出征前反而在武器上被刁難。石鑒連敗,反不受罰。周處忠勇,反被害死。

後面的八王之亂更不多說了


第一,沒有形成草原帝國的北方游牧民族戰鬥力並不強。在北魏之前所有北方游牧民族都只能給中原王朝帶來一定威脅,尤其曹魏面對的北方草原可以說是四分五裂,根本算不得強敵。

第二,西晉不存在抵抗不了北方少數民族,因為西晉亡於內亂,題主看到匈奴人滅了西晉就認為西晉是被北方少數民族滅掉的屬於想當然,滅掉西晉的匈奴人從曹操年代就生活在山西腹地,漢文化學的比你還好,而且還是西晉政府納稅服役的合法公民。五胡都是通過參與西晉內亂從而得到政治資本的。


說曹操只控制中國北方,說的好像曹操地盤很小一樣,三國演義里說曹公控制了天下三分之二呢

按照人口比例,曹操控制的地方是最富饒的土地,三國時經過多年戰亂,魏國人口還碾壓吳蜀,換做和平年代,魏國比吳蜀人口多兩倍都不止。晉朝應付北方蠻族本來應該也不成問題,只不過內部先來了一個八王之亂內耗,北方蠻族又不是在草原上,而是內附到了內地,完全無法禦敵於國門之外,說是五胡亂華,其實是胡人大起義。

只不過經過兩千年開發,南方人口和經濟完全上來了,以淮河為界的話,現在的南北人口大概是6:4,經濟差距達到7:3,三國在現在重演的話,贏家應該是吳國


歷經三國和八王之亂,國內漢人數量劇降,胡人兵權在握,趁亂從內部反叛。


如果曹操死後曹丕,曹彰,曹植打起來了。。。魏國也頂不住


我從政治結構上談一點。

中國本部(漢地)分裂的時期,往往形成很多個政治實體。因為他們時刻有被吞併或者消滅之虞,所以在軍事上不敢鬆懈。北方的游牧民族作戰能力強,但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面對很多個強敵,他們很難逐個擊破。

而漢人之所以能統一漢地,一是文化向心力,而游牧民族則不被漢文化認可。二是漢人割據的政權大多處於農耕區,有根據地,游牧民族則逐水草而居,常常是掃蕩式掠奪。

漢人的統一王朝實力固然很強,但因為中央集權壓制地方派系,一旦中央政權傾覆,地方上很少有一個強有力的組織組織抵抗外族。同時征服漢地的游牧民族本身已經被半農耕化了,也就意味著擁有了一塊比較固定的根據地。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楚國王族羋姓(熊,屈)在三國舞台上徹底消失?
如果三國中,荀彧先碰到劉備,歷史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劉備的蜀漢政權算是漢王朝的延續嗎?
曹操為何打壓門閥士族?
曹操建安二十三年冬天在長安做什麼?

TAG:中國歷史 | 三國 | 古代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