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格力手機2代?

格力手機二代已經浮出水面,售價3300元,高通驍龍820處理器輔以4G運行內存和64G存儲,6寸2k屏幕加上4000毫安電池。


利益相關:一點也沒有,就算是個科技愛好者吧

=======================

更正:

Jul 31,關於「堅果手機1.5GB的運行內存」實際為「2GB」是我調查不足,感謝 七川介 的指出

然而堅果U1的卡頓還是普遍存在的,是驍龍615的問題。

而且SmartisanOS的後台機制比較狠,很容易就會看後台,可以說是缺點之一。

=======================

沒想到知乎這麼多擁護董明珠和格力的用戶。。。。

什麼「國企現在好艱難」、「主動繳納專利費所以貴」、「最新最好的硬體和成熟的方案」。

聽到這種話就知道,門外漢而已。

我就拿同樣是進入手機市場不久的「鎚子科技」和「一加手機」一同比較。

鎚子是這樣的:

羅永浩籌備一年多兩年在微博上醞釀,包括表示推崇喬布斯為智能手機時代唯一的天才、自己是被選中的人才、友商全是廢材等經典語錄。

於是,手機沒出來,才搞了個系統SmartisanOS,以最後的擬物化UI作為賣點。

跳票不是問題,臉皮也不薄,老實承認當初聽說小米最初也6個人就搞起了MIUI(人家雷布斯搞軟體起家好嗎)。

更重要的是,在接下來一年多的時間裡,這個系統既沒做到支持市面上大多數的手機,而且還只是pre alpha版(&好吧,羅粉大多都是寬容的,我們就等Smartisan T1出來再評價吧

幸好,也就一年多一點T1終於出來了,羅上帝賦予了它情懷的靈魂和天生驕傲的性格。

然而發貨的第一天就開始打臉了,三層中框沒對整,鏡頭缺鏡片,雙面玻璃易碎,京東三倍銷量,產能不足延遲發貨。。。

隨後呢,買家沒等到手機缺等到了優酷羅質翔現場辯論。

直播里,王自如是完敗了,但T1,羅永浩,鎚子科技的問題已經徹底暴露了。

外觀(羅永浩)導向的產品設計,無視了專業的經驗和行業的規則,棄產品質量、用戶體驗、甚至是利於生產而不顧。

值得留意的是,這時候還是有很多粉絲願意等候T2帶來轉機。

等一年,只出了1500的堅果希望爭爭市場。

其實單憑外觀還可以(除了為美觀後面還搞一個假的麥克風孔。。。),然而配置辣雞,體驗卡頓感人

這時羅永浩也說出了T1的銷量,23萬。

同學們繼續等,年末T2終於出來了。

加厚的邊框,雙2.5D玻璃,取消了關機鍵,SIM卡卡槽嵌入音量鍵中。

接下來。。。市場反應更加冷淡

落後不已的驍龍808,除了3G內存以外毫無進步的配置,依舊沉重的機身,唯一的亮點可能是系統吧

這次備貨充足,產能也沒有問題(雖然遇到了中天信倒閉需要去工廠搶貨),然而卻很難賣出去。

現在還鬧出了20多個高管集體辭職的新聞,雖然裡面很多是謠傳,但從反應來看也沒剩下多少人還看好鎚子。

聽說9月要發T3了,估計不是最後一台鎚子手機,也已經進入倒數階段了。

我們看看一加的成長史:

CEO劉作虎原來是oppo的高管,曾經帶領過DVD機暢銷海外。

後來自立門戶(實為oppo扶植),創起了一加

由於一加1支持多種系統的刷機(MIUI、ColorOS、SmartisanOS、CM),並且與CM合作,配置也是當時最好的。很快就受到了國外媒體的高度關注。

加上機身後蓋材質的差異化,一加1在國內外都十分暢銷,銷量超過100萬。

然而它也有著眾多的問題,像是屏幕發黃,相機很差,說好的多種背蓋最終只有竹子的(而且要399)。

然而與CM合作後海外十分看中一加一的高性價比,這是國內第一款暢銷海外的高性價比手機。並不是說一加一的性價比更高,只是在國外的「本地化」方面,CM有天然優勢。

好景不長,等了一年半的一加二徐徐駕到,卻並沒有引起太大的迴響。

為了做金屬中框還保持可換背蓋的設計,厚度驚人,整機也很重。加上與CM合作中止,國外採用與原生安卓近似的氧OS,國內採用了一加開發的氫OS。

氫OS當時其實並不完善,很多功能點都缺失,說是「輕且有趣」,實質缺乏許多關鍵功能就匆匆上市。

與此同時,一加努力在線下開眾多體驗店,加大銷售渠道。

結果,線下店鋪成本過高,加上一加二銷售不佳,公司只好草草關掉所有的體驗店。

期間還出過一款一加X的1500塊的中低端機,也是賣不動量,最後還被Oppo直接抄了拿去賣。

早段時間也迅速推出了一加三,作為一加的絕地反擊。

2000元的價位,6GB運行內存+64GB存儲以及高通820處理器,一下子把下半年和明年的配置戰提早到年中開火(與聯想ZUK有點像,以小米的方式血拚)。

具體銷量還不清楚,不過我早幾天以及在街上看到有人用了。

這裡明明問的是格力手機的評價,我為什麼要提CEO?

在這個問題上,格力手機、鎚子手機、一加手機的整體素質都和CEO的決策、經營密不可分。

我們看看鎚子手機系列:

  • Smartisan T1設計守舊(蘋果不要的設計總監,還不如iPhone 4),為了對稱作出大量不現實的犧牲(不方便的對稱音量鍵、過小的關機鍵、屏幕邊框與手機中框完全抹平導致特別易碎),細長的實體按鍵與系統UI嚴重不符(而且容易損壞,和內部結構有關),後蓋貼合不嚴,內部設計混亂(結構、走線,還有過多的螺絲,所以產能很難提升)。屏幕說是JDI最好的結果還是次品,攝像頭經過日本專家好友(自稱)調教後、作為賣點的夜拍快拍簡直是笑話。在數據線搞「前凸後凹」,倒不如直接送耳機線。
  • 堅果U1也就機身後蓋可以看看,後置攝像頭旁邊硬要開一個沒有任何功能、純粹美觀的假麥克風孔(方便進水?不考慮機身嚴密性?),說好了不做虛擬/電容按鍵的又打嘴了。用了615高通處理器的U1性能簡直悲催,卡頓常在,1.5GB運行內存(2GB,筆誤)現在百元機都不幹了(這句話可以說不成立了,是我調查不足)
  • 最新的T2還是不思進取。為了更好地防摔弄這麼粗的邊框有必要嗎?其實這是因為T2的邊框直接就被用作通信天線,所以為了信號好才需要做除,可惜信號還是較差。把頂部關機鍵完全取消其實是對的,可惜兩邊的音量鍵用那隻手按都不方便,尤其不能盲按,長按三實體按鍵的中鍵息屏是將常用的功能點複雜化,稍微懂得人機交互邏輯的人都不會這麼干。比起驍龍808的垃圾,指紋的缺失更證明了T2是完全付不起的阿斗。包裝收斂是肯定的,蘋果也這麼干,可是連充電器都直接用堅果的,情懷何價?這年頭基本的快充都沒有,找死。
  • SmartisanOS真的叫「美」?手機作為我們長期使用的「好幫手」,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書櫃」,想用哪個APP就打開那本書;它更像是我們的家,每一樣傢具都不需要太有個性,但一定要和家裡的環境協調,並且好好發揮出它們的功能。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自己的桌面畫好格子方方正正,來來去去壁紙都沒有,只有彩色的牆紙。最起碼,那些巨大的圖標和文字和相對精緻的機身可以說完全不搭。圖標大小和間距也是毫不協調。更離譜的是,交互邏輯的混亂和設計上的錯誤:不同的自帶軟體邊框、圖標、字句位置居然能有出入,不同的自帶軟體之間按鍵邏輯也有不同。。。。功能點的缺失還是嚴重,當三星都和支付寶合、搞好了電話黃頁和安全、系統管理等「本地化」功能,鎚子還只會搞什麼時候拍照都提醒你照片位置、圖標幾個小動畫。T1用戶無法升級到安卓5.1也是作惡嚴重啊。

可以看到,鎚子科技這家公司,完全就是羅永浩的鎚子科技。憑著自己以為的幾個美學的看法,完全不顧工程設計、工藝等等的因素,甚至連人機交互、設計邏輯都認知不足的情況下狂妄自大。一個人的惡果,不僅公司需要背負,那些那麼相信老羅的粉絲和用戶也跟著受罪。現在手機市場進入淘汰期,鎚子一些高管也走了,融資也快沒了,靠著把股份質押給阿里巴巴的一點錢能不能帶來轉機?太懸了。

有趣的是,我們幾乎沒聽到過說劉作虎的一加,更多的是一加的劉作虎。(這裡不是水文)

儘管有著Oppo在背後的大力支持,產能和一些像快充的技術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一加卻是真正願意去從用戶體驗上考慮設計的公司之一,這樣的公司太少了。

當時一加二的數據線,電腦端兩頭都可以插入,另一頭已經用上USB Type-C。

為了保持與競品的差異性,即使一加三是全金屬機身,也不忘配上家族式的後蓋保護殼。

要說劉作虎吹過什麼牛逼,估計只有「手感真TM爽」吧,其實這也沒什麼。(除了最終都沒推出牛仔布、木製的一加一後蓋)

從很多採訪可以看到,劉作虎做產品起家,並不搞太多噱頭。

即使銷量過百萬的時候,他更注重的是一加的口碑、好評率是不是能夠滿意。

也許這才是一種工匠精神吧。

前面說了一大堆,現在正式來說格力手機與董明珠。

做手機的念頭我估計董小姐一直都有,或者很早就開始研發,但真正的引火線還是與小米雷軍著名的「十億賭注」。

董明珠在這裡犯了一個與羅永浩一樣的錯誤:

  • 喬布斯是搞電子產品、電腦出身的
  • 雷軍是搞軟體出身的
  • 羅永浩算是拍電影、擺地攤、教英語、還是砸冰箱起家呢?
  • 董明珠也是從銷售出身。

這樣的出身不是代表你做不好手機,而是你完全沒有驕傲的資本和底氣,除非你經歷了長年相關的學習和實踐。

他們兩個想:沒問題的,喬(雷)布斯都能行,我也行。我從實踐中學習。

可以,但你不能在沒學好的情況下胡亂地做決策。

羅永浩還好,嘴皮子厲害忽悠了行內不少「大佬」,最起碼對智能手機還是有個概念的。

但格力手機無論是一和二都能看出來,找的國內OEM廠家的解決方案做的,外觀毫無辨識度,硬加一些配置,隨便做了個能操控空調的系統,交了專利費就想賣高價錢。

什麼時候我們對於智能手機的要求如此地低?

我們只說差異性:

  • 小米第一個搞曲面玻璃機身
  • 魅族第一個搞安卓的前置按壓式指紋識別
  • Oppo Vooc高電流閃充
  • Vivo行內第一個加入專業音頻晶元(令廠家開始專門為手機定製晶元,感謝Vivo吧)
  • HTC第一個「全」金屬機身(m7中框是塑料,m8揚聲器用的塑料帖片兒)
  • 三星雙曲面屏幕、Dual Pixel全畫面雙像素相位對焦
  • 蘋果就不說了,智能手機、視網膜屏幕、金屬中框、雲服務、按壓式指紋識別、2.5D屏幕、各種交互系統的細節和全球最頂級的工藝技術等等。

如果我們買一個手機只是為了看看微信、開個空調、偶爾再摔一摔,我們完全連2000快都不需要花。現在用手機,不管是外觀、功能,甚至是在使用當中的每一個細節我們都有很高的要求。

最起碼的,即使是羅永浩也沒有要求自己的員工和銷售商必須買幾台自己的鎚子手機。對自己的員工都如此作惡,產品怎麼會好?以為買最好的零件、請最好的工程師、給最多的專利費就能高價賣,花錢的最終是消費者。

總結就是,沒有專業的知識技能與虛心學習的奮鬥精神就想趟這趟渾水,手機市場和消費者並不是人傻錢多。

========================

尤其批評一下那些說格力有多慘、研發多不容易、產品還有多好多的人。

在製造業里,沒有任何一家公司、企業不會遇到問題,甚至很多的情況都比格力惡劣。

如果為了宣傳「好產品」就要放棄道德底線、甚至惡意詆毀同行來抬高自己,

這樣的「中國造」,我寧願當漢奸。

========================

哦對了,可能有人想問我有用過格力手機嗎。

這種程度的手機如果真能在實際體驗上給予消費者滿意和驚喜的話,早就發給各大媒體送測了,早就線上線下大肆宣傳體驗了。

哪需要自己一個人整天當小丑似地營銷。

至今沒有,證明格力還是有這麼一點羞恥之心吧。


我又來了,好像搜索到格力手機二代用的攝像頭了

三星的 S5K3P3SM04

然後百度了一下,搜索到這篇文章

業界最小 三星推S5K3P3超小型1600萬像素感測器

為了防止鏈接被和諧,直接貼內容吧

除了索尼,三星也同樣擁有強大的感測器開發能力。而就在不久之前,他們宣布推出全新1600萬像素手機圖像感測器S5K3P3,擁有號稱業界最小的單位像素尺寸1.0μm,且厚度更薄。

眾所周知,單位像素尺寸越小越不利於提升畫質,現在的手機廠商恨不得把大尺寸單位像素參數貼腦門上,那三星出的又是什麼招?

根據曝光的技術參數,S5K3P3設計之初即是為了滿足未來超薄手機的設計需求,因此一再壓縮模塊體積,新的感光元件厚度只有5mm,較舊款薄了將近20%。但S5K3P3畫質仍能夠與傳統感測器相媲美,其秘密就在於最大化了光電二極體的吸光效率,同時加入三星近幾年主推的ISOCELL技術。

感覺估計是格力被人忽悠了,用這個攝像頭

全網通的拍照質量就別指望了,因為s5k3p3_紅米Note 3_MIUI論壇

最後,其實我沒買這個手機,只是比較關注而已

我個人覺得目前的手機屆,除了NOTE7,沒有一個外觀好看的 連索尼最新的旗艦機,側面和背面都很完美,但是一看正面,瞬間覺得設計師審美有問題,為什麼不把額頭和下巴縮短一點,然後把喇叭放中間

哎,我又不買,真是瞎操心

20170722補充

我買了一台,幾個月前1450鹹魚入手,又花了50學了root方法

目前來看,還不錯,特別是GPS,定位很快很准,其他感測器暫時還沒怎麼用,不過好在幾乎所有的感測器都有,以後不用擔心 最後還有一條,屏幕真心很非常不錯

2017-12-06補充

刷了MIUI,發現好用多了,省心省事,不過就是2K屏比較耗電,最近長期戶外最大亮度,續航就6小時以內了

不過日常用的話7個多小時還是沒問題的

GPS一如既往的好用,滴滴打車,高德地圖,微信定位等都非常快准

看來還是系統是王道,以後買手機可能會買小米,不一定,硬體也是要關注的點

這部手機目前來看除了攝像頭不怎麼樣其他的都還好,攝像頭其實日常用來拍照錄像也還能用,不過肯定是不如其他的旗艦機了,比如平時吃飯掃描二維碼,有時候對焦就要對一下,如果用的是三星的話估計就是打開直接掃了,這個體驗的差距就出來了,但是這個手機我滿打滿算1500買的,三星的價格起碼是這個的三倍,這點體驗差距忽略不計了


做為一個曾經在格力開發二代機的攻城獅,離職了我還是有很多要說的。格力在深圳基本招不到人。


*******2016-9-7首次正式更新******

感謝各位格力手機的愛好者狂踩這個回答,一開始這個問題下面還有一個比我更多贊的回答,可惜沒有匿名,現在不知道為什麼刪除了,高贊的刪除了,那我這個接續的估計很快也會被踩下去。

先濃縮一下原回答的一些觀點,因為這2個月來,評論區我看不到任何有用的討論,只看到一些「XX科技愛好者」在評論區展現無知,昨天晚上3點(?),有一個非常用心的格力手機愛好者在評論區貼了大段回復,我看了有點意思,所以今天正式更新一下,爭取在答案被踩到看不見之前多給有需要的朋友一些信息。

1.我的回答沒有說要評測格力手機2代,那些噴這篇回答沒有評測內容的,不好意思,連這個問題都不懂分析么?問題是如何評價手機,那自然可以有人從評測角度切入,有人從單品角度切入,有人可以從產品的商業模式切入

我的切入角度為,格力手機在格力的布局中有什麼存在感,然後,順便聊聊個人對這個手機的簡單看法。

2.答主的回答夾帶了私貨,但一是因為怕惹事,二是覺得這些內幕東西不少都不需要放在檯面上談,所以講得比較隱晦,有些愛好者或者站隊群眾可能會覺得雲霧環繞,沒關係,你只要在評論區正面發言,我都可以花時間回應。只要你的發言有乾貨,有邏輯。

3.答主的態度雖然遮遮掩掩,但如果稍微花時間看完整篇回答,也不算難明白,以格力手機2代發布的那個時間節點來看(答主拿到手機的時間更早),答主當時認為:格力手機2代就是個內測產品,軟硬體聯調存在問題,自身技術儲備有待積累,產品的迭代模式,銷售模式,售後模式,這三大需求比較亂,產品後續布局,仍不明確。

截止2016年9月,仍保持7月的時候我對2代的個人評價。

珠海就那麼小,大家跑這條線的,都知道格力的自媒體和輿論處理是什麼水平和做法,而且答主和好幾個格力搞技術的還算熟,也尊重他們的技術付出,所以首答基本就懶得正面說出對單品的主觀看法,也就是挑幾個不痛不癢,但比較扎眼的點。

4.再針對某些泛泛而談的「愛好者」,和不熟悉這個行業內部的吃瓜群眾,補充一點基礎知識:開篇就說得很明白,不管格力手機好與壞,格力燒得起錢,有辦法燒錢,所以我作為業內的普通一員,只關注格力後續怎麼布局和怎麼燒錢,這是很好的商業案例,目前手機大戰,談科技和創新都是有點好笑,但是內部的資本運作和商戰是非常精彩且有意思。

7月份我綜合業內信息判斷,目前手機業,自有工廠,自有渠道的廠牌,可能要以酷派作為分水嶺,達到酷派級別的,算是勉強抓住生存線,酷派以上,暫時安全,酷派以下,隨時被收購或者資金鏈危機,結果沒多久,親娘咧,酷派就被收購了,,,答主在酷派上班的同學搖身一變,變成了互聯網公司的加班汪,,,

5.帶有邏輯的分析不一定完全對,但是不會南轅北轍,針對昨晚深夜大段評論的一個知乎用戶,回應一下:

不好意思,可能我表述有問題,我的真實意思是想說這種明顯一百度就能搜索到的參數關注的價值不大,基本上同價位的都差不多,真正差距的地方是在看不見的地
方.舉個例子:指紋解鎖準確率和速度,GPS的精確度,陀螺儀的靈敏度,這些小方面的東西,廠商不會公布出來,只能是靠用戶自己體驗,而恰恰這種看不見的
地方才是判斷一個手機好壞的真正標準(我想不會有廠商在這種細節地方做的非常好而在那些看得見的地方用垃圾的),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細節決定成敗

這個用戶很費心,舉個例子就能舉出感測器和GPS精度這麼工程類的話題,激發了我的工程之魂,我抽空搜索了一下百度,如果不深入的做數據挖掘,就搜格力手機,能夠說明格力手機2代感測器細節的,只有一家媒體提供了原始數據,那就是格力自己的「董XX自媒體」,是的,普通搜索情況下,只有格力自己公布了,它使用了高級物料,而且寫得清楚明白,連感測器廠商都寫清楚了。

答主這幾天呆在實驗室裡面,所以拜託同事再驗證一次這位費心用戶的發言,沒有錯,指紋解鎖0.2s左右完成,安卓高端機的水平,GPS定位精度很好,室內定位快速準確。

後續從暗室出來上網搜索一下,格力自己寫清楚了用的感測器類型

博世的陀螺加速度感測器、SENSIRION的溫濕度感測器、AKM的地磁感測器,很好,都是業內大廠料。

這段話和我之前的首答完全不衝突:

畢竟作為供應商,個人意見,和格力合作,雖然貨款來得一樣慢,感覺還是比和小米合作好一點,因為格力很多工程師和主管目前還算比較好忽悠...對於高級貨,高級物料,格力在項目開始階段,都是很喜歡用,很喜歡買,不在乎水深的..

答主作為一個和格力打了幾年交道的人,不需要看什麼它的自媒體宣傳,他們習慣就是新項目,大項目,用貴价料,要不然它們空調光靠成龍大哥賣嘛?

細節決定成敗,說得很對,我也是覺得2代手機存在各種不注意,或者沒技術注意的細節,所以比較不滿啊~~花3599買到了高級感測器,我很滿意,但和1800價位同樣的高通WIFI平台,為什麼就不多花點時間聯調一下呢?答主每次調射頻,調EMC,都要滿珠三角的找實驗室,累個半死,格力從14 15年就搞自己的射頻暗室,搞了幾年了,這WIFI細節也得注意下吧?

我這幾天關注了一下格力手機的硬體,從貼吧一些人的反饋來看,格力手機的硬體
指紋解鎖速度非常快,GPS導航精度比1+3好,定位非常快,屏幕顯示非常驚艷.目前唯一不足的就是攝像頭不行,我沒有搜索到這個手機的攝像頭的硬體型
號,不知道是真的用的不是很好的攝像頭還是軟體優化不到位 但是排除攝像頭,在國產的這些旗艦機裡面,格力手機二代確實是用料不錯的手機

因為時間趕,我不知道這位費心的用戶從哪幾個渠道關注的,我只是簡單搜了下所謂的格力手機貼吧,裡面常駐有格力的官方人員,主要作用是安撫人心,安利產品,然後發現了一個很搞笑的現象,貼吧裡面大讚格力手機的,幾乎全部,都是2000元內,從各種二手渠道,買來的,全新/9成新強購機,就是強制購買機,至於強制誰購買,我就不說了,畢竟都是全新未拆封就丟上二手網,1500也有,1800也有,在這個價位,格力手機2代,我必須要承認,絕對值物料價,可以看到我在評論區抽打一個小白也說到過,2k ,1k8,就是目前這批物料堆起來的主流價格。

凡是現在2k內買到全新格力手機2代的朋友,請完全無視我的原回答,你們,買了一台用料很好的大屏遊戲機。也感謝你們替某些虧本了的員工和供應商分攤了銷售任務。

知道為什麼一開始答主說尊重員工的付出了沒?扣了3300的RMB,轉手賣個2000還得自己安慰自己,給公司做貢獻了。

至於這位費心用戶也提到的,軟體有些問題,答主前面都已經提了,格力目前仍然缺乏軟硬體聯調的經驗和積累,無論是找上游廠家搞來的「原生系統」,又或者是自己悶頭整的生態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個補充已經扯太多了,不想再浪費工作時間料,畢竟格力的自媒體是收錢打字,我是投稿掙錢,不一樣。因為答案可能會繼續被踩,先補充這麼多。後續有贊再補充。

*******以下為7月的原答案********

今天早上居然被其他渠道的合作夥伴問,格力手機2代現在有獎銷售,要不要拿貨...閑來無事答一答。

利益相關:格力某個曾經合作過的小供應商員工,老闆曾「友情」購買過少量格力1代,給我們抽獎,扔也不是,賣也不是,很尷尬。

個人背景:數字電路從業6年,2年WIFI經驗。

立場:尊重技術,鄙視別有用心的營銷。

評價手機,分兩部分,一個是背後的意義,一個是背後的技術,順便聊聊手邊的樣機。

一、手機背後的意義

董小姐和雷布斯一樣,近年來不甘心於主營業務下滑,不肯退守,那就只能搞百貨公司維持銷售業績。猶記得幾年前,格力的市場人員,還是經常朗誦總裁語錄,到處說格力現在,將來,一直,只會專註於空調。現在回想,有點惡搞。也表明了格力自己培養的人員,點頭哈腰有餘,大膽思維不夠。格力銷售額突破千億的時候,供應商和銷售商就已經對其營銷很多做法頗有微詞,覺得這樣不靠譜,但董小姐不愧為賣空調出身,硬生生的刷了幾年數據,直到15年才戳破泡沫。

所以手機只不過是董小姐力求翻盤的棋子裡面的一個,格力近200億的現金流,燒在手機上面的錢不值一提。後續的汽車,也是同樣的作法,不求一時一地的得失,先把裝蛋的籃子擴大,管你好蛋壞蛋一股腦先裝來。

和她的緋聞朋友雷布斯相比,一個專註於小家電和生態,一個專註於晶元汽車飛機,殊途但同歸,都為了股東利益

格力內部和手機業務相關的人員,據說已經有幾百號了,如果屬實,那起碼規模上已經不輸於深圳上海很多2線的手機IDH了,所以就算前幾代手機再怎麼糟踐,目前這片野草地已經燒出來一條路了,這就是有錢的好處,也是格力近20年來由無數普工和技術員的血汗堆積出來的底蘊吧。

格力手機一開始跟客戶宣傳,是要切入「智障」家居(原諒我的用詞,我真的不覺得目前市面上有智能家居..)

先說說現在還想用手機當入口,不太現實,風口已經過了不止,本身技術定位就不對,答主不才,覺得所謂的智能化,應該是由大量感測器+高級演算法做底層,上層起碼要做到類似一個機器化的僕人的級別吧。所以拿著一個大屏遙控器充當智能化的先鋒,只能說董小姐當年有點被雷布斯繞到河邊吧。

畢竟董小姐可能是格力唯一有權力和有資歷的產品經理...

但現在IT行業不算景氣,各路大廠如果不推不吹這種智障家居,怎麼維持利潤呢,所以這種做法無可厚非,反正,企業有錢,股東要錢!

要談格力靠手機盈利,這就更沒必要了,可以參考深圳宇龍酷派,有自己的產線,也有海外銷售,但近兩年它只能勉強維持勉強千萬級別的年銷量,朋友在裡面工作,說企業前景大家都不是很樂觀,所以格力想靠手機業務維持比較體面的團隊營收,至少要達到酷派這個級別....一代手機據網路謠傳,好像就是下了10w的代工單...至於靠二代達到千萬銷量...

還有一個參考就是蘇寧注資前的努比亞,以及阿里投資前的鎚子,這兩者銷量不高,但員工都活得還算滋潤,不過兩個都是輕資產。格力幾千萬新建的實驗室和產線,暫時應該也只能繼續靠空調燒錢。

二、手機背後的技術

格力開發手機的各種八卦和內部緋聞就不提了,當年大家跑市場之間都是當笑話來分享。

第一代手機應該是格力內部人員不熟悉這個水深被坑了。所以第二代手機招兵買馬自己干,答主有幾個同學是專門做手機的,偶爾也關注下格力手機有意或者故意爆出來的新聞。簡單聊聊:

格力的實驗室投入得不錯,比大多數2線IDH強太多,砸幾個千萬級別的射頻實驗室不帶眨眼。也符合格力實業起家的做法。看得答主這種小公司眼饞得很。當然,設備好,人也得跟上,就答主和兩個格力技術員的溝通看來,設備是到位了,但人和經驗好像沒跟上。

不過格力不差錢,用貴价設備和大量樣機給應屆生和跨界的員工補課那是無所謂的。

所以答主手邊的這台格力2代的樣機,偶爾出現WIFI連不上,也就不出奇了。。。畢竟倉促之間,調試經驗欠缺在所難免。

包裝盒上面就簡單標註了全網通,和基本網路制式,這年頭,為了表示專業,你全網通各個制式到底支持哪幾個band,各家旗艦都習慣寫上,萬一少了幾個,還得接受被友商噴的局面,格力不寫的原因,可能是來不及,也可能是不了解,當然,格力的定位應該是不在乎這些細節的高端人士,答主也就挑挑刺。

因為是樣機,答主這邊又沒人願意插卡測試通話,所以對於手機通話信號不予置評,但看到它們官網有一個評價,說到手後發現信號不行,但能遙控5個空調,所以表揚手機做得很好。瞬間覺得通話對於手機來說,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懶得分析信號的另一個原因是格力和高通抱得很緊,主動繳納授權費,大批量採購高通旗下其他IC,高通估計也非常喜歡這種財力如此豐厚,出手如此豪爽的新客戶。畢竟作為供應商,個人意見,和格力合作,雖然貨款來得一樣慢,感覺還是比和小米合作好一點,因為格力很多工程師和主管目前還算比較好忽悠...對於高級貨,高級物料,格力在項目開始階段,都是很喜歡用,很喜歡買,不在乎水深的..

有高通作為背後技術支持,大的,嚴重的BUG應該是不會太多。配合幾百人的團隊,這方面個人覺得只要繼續迭代下去,總會趕上業界主流或者先進水平。至於現在的2代樣機,只能說,撐死是個內測水準,能用,但白送我都不忍心浪費背包空間。

為啥說浪費空間,一個6寸2K屏820手機,大家到手都是喜歡用來娛樂,,至於格力曾經所宣傳的作為智能家居的入口,,,,拜託,太大了,拿著玩還行,要隨身帶著,誰樂意,,,用來遙控空調吧,又充分展示了格力沒有專業產品經理的特色,需求和產品完全不搭調:答主公司全部配格力空調,用這玩意遙控空調還要開格力APP,一代用的其實是紅外還算可以遙控一下,二代估計是走zigbee,還只能遙控比較新的配置了對應模塊的型號(答主的APP是比較粗糙的早期版本,不知道後續版本有沒有改善),基本沒有可控制的對象,,完全就是雞肋,,而且坐著玩手機的時候,多數人的使用場景和空調是否能遠程控制,基本沒有關聯,所以試了一下就把這個功能卸了,純粹的一台大屏遊戲機。

如上文所說,也有可能格力內部對手機的定位早就不是入口了,那這個多餘的功能也就是浪費一下硬體布局人員的時間罷了。後續就朝著一家有錢的手機廠發展就行。

至於手感和工藝,去年前年東莞諾基亞裁員應該幫格力輸了點血,再挖幾個資深工程師,打造出來了格力二代外殼,畢竟格力以前的ID設計和工藝的水準在業界是咋評價,模具廠,ID從業者都呵呵了。所以用起來感覺2代手機的工藝這塊符合主流水準,至於作為賣點嘛,3599買一個主流工藝見仁見智見情懷了...6寸遊戲機做成目前這個樣子,又是新入場,苛求太多也不好,反正賣方自己可能都無所謂市場...

國產廠的文案和宣傳老是要對標水果...沒必要...水果的銷售本質是以一個貴价而完善的生態圈拉攏大批優質客戶然後掙錢,至於工藝,創新,那些都是喬布斯時代的偏執,喬布斯死了,水果也就還原為一個非常非常有錢的高科技公司,過多的溢美不好。一個小插曲,格力2代的文案裡面各種外國模特,我留意了一下,好像暫時沒有發現它們需要海外銷售的資質和必要啊,看不懂最近標榜中國灶的董小姐的思路。

系統的話,個人用的是WP和水果,安卓沒有發言權,安卓6.0,820+4G,滑滑桌面,開遊戲看視頻沒啥問題,內置幾個奇怪的格力APP,有個別其實就是把網頁打包成軟體,點開來就是商城和推銷,生態鏈的思維倒是挺上道的...

有個軟體同事說用著用著發現有點小BUG,不過反饋沒獎勵,就算了,後續聽聞好像連安卓系統的修改和調試,高通都提供了比較大力度的技術支持,,,小BUG估計也是要層層反饋給高通的FAE了...

個人評價總結:

情懷黨購買的話,應該不錯,測出問題還可以和格力的市場人員進行友好互動。至於普通用戶,還是洗洗睡吧,同樣成熟工藝,差不多的主流功能,別家專門做手機的,可能才2k,而且小BUG還是內部篩過好幾輪的,格力這種類似內測階段的產品,賣3599,很難以理服人。更別說格力又不是鎚子,鎚子情懷不夠就要融資來湊,格力就算沒有銷量,還有各種其他產品線輸血。

PS:本文只是單獨的聊聊手機,如果有看官辛苦看完了,就事論事就好,不要又扯出什麼「沒有XXX,格力早完啦」 「XXX多辛苦,你造嘛」 「支持國貨,所以無條件支持XXX」

這些話我們作為的平凡的打工者,平時聽到了就點點頭,轉頭只剩無語感嘆


格力做手機你就做了,可你丫的能不能別再強賣給供應商了,最後倒霉的還是我們這些給老闆窮打工的。養家糊口不容易,總不能因為一個手機就跟boss翻臉。

你強賣下來的小家電我們就忍了,拿回家用用就算了。你丫出了個格力二代手機,售價3599,再強賣給供應商算哪門子事啊?我要一個3599的破手機有啥用啊?

利益相關,匿了


格力2代官方價3599元,現在二手轉賣平台上售價約一半,多為1200元。2017年6月出了新品格力色界,價格有所下調,但格力供應商反應說性能還不如2代。格力1的開機畫面已經無力吐槽,也許格力2代是格力手機中最好的吧。

董明珠格力手機銷量疑云:上市23天賣6599台,手機殼銷量0

「格力手機2017上半年最重磅的新聞大概要數格力色界手機的發布了。」6月30日,格力手機官方微信在最新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寫到。

讓格力色界真正進入到大眾視野的是「上架一天銷量5台」銷售量,以及閑魚等二手轉賣平台上泛濫的格力手機,AI財經社發現,其中不乏格力經銷商甚至供應商。

上市23天賣6599台,手機殼在淘寶銷量大多為0

6月14日,格力新品手機「色界」在格力官方商城低調亮相,定價3200元。第二天上午,有媒體報道該產品只賣出5台,再一次點燃了群眾們對格力手機「 低配高價」的吐槽。

格力手機的戲碼並未就此停止,據格力官網數據顯示,此報道發布後的三天之內,該手機銷量已經達到3870部,三天之內銷量暴增700多倍。

一時間,「刷單」的質疑聲此起彼伏。7月3日董明珠正式對刷單嫌疑作出回應:「格力最大的品質就是不作假,這是我很自豪的。」

AI財經社統計,截至7月6日,該新品手機在格力商城的銷量為6599台。「色界」上市23天,平均每天賣出268台。

雖然格力手機銷量教初期已翻千倍,但在另一邊的淘寶商城,格力色界的相關產品如手機殼,銷量大部分為0。對此,淘寶上售賣手機配件的一店主表示,格力手機周邊產品的銷量都不好。

3200元「色界」在二手買賣平台賣1700

二手轉賣平台閑魚和轉轉上,AI財經社發現大量自稱「全新格力手機」的轉賣信息,其中不乏自稱是格力手機的經銷商與供應商。

來閑魚224天的劉南(化名)已經賣出525件寶貝,他的頭像是格力電器實體店照片,個人簡介為「正規經營格力電器,一級經銷商」。AI財經社在其主頁發現,其轉賣的商品全為格力手機。

劉南表示,自己是「格力正規經銷商」,對於是否是正品的質疑,他介紹,盒身和機身上都有手機身份條碼,會提供收據並蓋公章,公章上的名字在格力系統可查。

劉南在閑魚發布的轉賣信息多為去年發行的格力手機二代,售價1200元,官方售價為3599元,有其他「經銷商」表示,今年6月開賣的「色界」閑魚售價1700,在格力商城,這款新品手機售價為3200元,幾乎是閑魚的兩倍。

對於賤賣手機,劉南告訴AI財經社,格力商城每個月會供貨幾十幾百台,如果不低價賣,就會虧本。幾十幾百台的數量,相比國內其他手機廠商諸如小米、華為等,動輒一天十萬二十萬的銷量似乎並不算多,但劉南「現在基本都是虧著賣,沒辦法,不賣掉就要虧死。」

「格力供應商」稱格力強制壓貨款換手機

閑魚號為龍騰(化名)網友和劉南一樣,轉賣的多為格力手機,但他不是「經銷商」,而是格力供應商,之所以會有源源不斷的格力手機,是因為「格力強制壓貨款換手機」。

「格力供應商負責提供生產手機需要的原材料給格力,格力自己生產手機後通過線上線下進行售賣。」龍騰告訴AI財經社,格力會要求其供應商購買部分格力手機,來促進雙方的合作關係,或者充當貨款以抵賬。

龍騰透露,格力是按照原價3600進行壓貨,現在賣1200都是虧本賣。「每年都有,不接受就不給我們供貨,賣手機也只是減少損失,並不掙錢。」對方發了一個哭的表情。

對於劉南和龍騰的說法,7月6日,格力市場部負責人陳先生向AI財經社予以了否認,「沒有這個道理,沒有這個事,買賣都是自由的。」

【想看更多,請移步「AI財經社(ID:Economic-Weekly)」微信公眾號】


我不喜歡著我的不喜歡,董姐下著她想下的棋,輸贏還不好說。


朋友去年剛被領導逼迫買了格力一代(1200的內部員工價,破手機充其量就值200塊),這是剛收到的郵件,我只能默默點蠟燭了…

還有這讓人尷尬的廣告語


開機沒有董明珠還是可以考慮的。


我想買一個二代格力手機


內置董明珠自拍不能刪除嗎


手機不是堆參數就能用的

續航,GPS,WiFi。。。。

各種各樣的軟體硬體調試怎麼樣?


售價打錯了吧,不是1888嗎


董~~:我就是做個廣告而已,誰認真誰就輸啦~~~


推薦閱讀:

OPPO和vivo真的有那麼差嗎?
如何評價華為 Mate 10 & Mate 10 Pro?
小米note2配置好嗎?和oppo,華為比怎麼樣?
如何看待華為科技(2012實驗室)的四曲面屏概念機?
國產手機為何近幾年忽然崛起?

TAG:Android手機 | 國產手機廠商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董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