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為什麼接受不了人會死亡?

從小到大一直有這個疑問,我接受不了認識的人會死亡,是不是我有什麼問題???

小時候認識的朋友意外去世了,我到現在偶爾想起來也會覺得特別不可思議,人為什麼會死?這個世界上我就再也看不見他了!就是一直會有這種想法,我表達能力不好,不知道該怎麼描述我這種狀態。

前幾年初中隔壁班同學跟別人打架被捅死了,我跟他並不是很熟的關係,但是從他去世以後 我經常會想起他的臉 還有以前在學校里的情形,想到他死了 覺得非常不能理解不可思議!!!他死了我永遠永遠也不可能在見到他了,那我以前見到的他到底是不是真的?

求各路大神解答,是只有我會這樣嗎?

------2017.8.30----------

最最害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28號前天七夕節姥爺車禍去世!不能接受,我現在感覺像是做夢 總是愣神之際覺得這一切都不是真的,無比悲痛!!!


謝邀。

生老病死的現象,正是揭示生命的虛妄。多數人隨波逐流,視而不見,而你能有如此覺悟,實屬難得。把握自己與眾不同的思想,想辦法去探求生死的意義,它的本源,它的相,它走向哪裡,它的實質。


謝邀!

人誰無死呢?每個人都有生老病死,在這個世上的時間長短不一,這個不是我們要不要去接受的問題,而是我們如何如實看待。

逃避死亡也好,不去面對死亡也好,甚至一些有渴求死亡的,其實都是徒然。到死亡來臨時,你活不了。這個正常不過。

題主對於死亡的感悟和迷惑,其實很正常。不能接受朋友同學的離去,覺得很不可思議,這事因為我們總是覺得一切都會如常延續,無有變更。如果真的有永恆的話,我們不會老不會病也不會死,但是,也意味著我們從來不會出現。我們的出現已經意味著變化的必然。以往的記憶,他們是真的還是假的?當他們出現的時候,很真。當他們消失的時候,也是真正的消失了。所以,這些人和物,其實不是永恆的存在,只是存在過。我們不去珍惜,也就錯過了。不如意的人和事也是一樣,不會永恆。如果放在時間的洪流中,只是曇花一現,一瞬間而已。

如何面對他人以及自己必然的死亡?一切都是非常自然的。沒有必要糾結,沒有必要逃避,也沒有必要懼怕。


複次四顛倒。是佛所說。謂

無常謂常。 是故生起 想顛倒 心顛倒 見顛倒。

以苦謂樂。 是故生起 想 心 見 倒。

無我謂我。 是故生起 想 心 見 倒。

不凈謂凈。 是故生起 想 心 見 倒。

如是等名為四顛倒。

----------

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

一曰 一切萬物皆歸無常

二曰 一切諸有悉為苦毒

三曰 一切諸法皆無有我

四曰 一切有形悉至於空無。為泥洹寂。

----------

舍利子。又此眼等譬如泡沫不可撮摩。於泡沫中 無我無人。無眾生 無壽者。無補特伽羅。無意生 無儒童。無作者 亦無受者。如是了知諸法不生。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譬如陽焰。一切煩惱貪愛集生。前際後際 無我無人 無眾生 無壽者 無補特伽羅 無意生 無儒童 無作者亦無受者。如是了知諸行不轉。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譬如芭蕉。體不實故。於芭蕉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譬如幻化。顛倒集生 此幻化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猶如夢中。見諸色相非真實故。於此夢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猶如谷響。由緣生故。於谷響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猶如影像。隨諸業惑之所顯現。此影像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譬如浮雲。聚散無定 體非究竟。此浮雲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譬如電光。剎那變滅。此電光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猶如虛空。離我我所。於空法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猶如愚聾。無所覺知又如草木 牆壁 瓦礫 諸非情物 無所覺知。而此愚聾非情法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猶如諸行。皆流轉故亦如風鳶假緣和合。此諸行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皆是虛假。一切不凈之所積聚。此虛假法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如鏡中像。隨物顯現 旋有旋無。是破壞法。此鏡像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猶如苦井。老病死苦 四蛇二鼠 交相侵迫。此苦井中 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此眼等無實邊際。浮塵之根 死法所侵。乃見邊際。此邊際中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補特伽羅。無意生無儒童無作者亦無受者。如是了知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

舍利子。蘊處界法亦復如是

若菩薩摩訶薩。內心堅固真實相應。永不墮於貪愛法中。若墮貪愛。無有是處。於貪愛法真實厭離


自己怕死的一種保護性意識


謝邀,這問題我回答不了。

我接受的了人死亡,除非和我特別親近的人,不過悲傷的本身是因為這個世界,再也尋不到他的氣息,你和他的聯繫斷了。他對你的好,他對你的壞,都煙消雲散了。


前一秒,書桌上還有他未寫完的一封信,杯子里還有他剛抿過一口的熱咖啡,剛剛還和朋友約好下午去吃飯…可是下一秒,一切的一切都消失了。

一個人活在世上這麼多年,他可以在這個世界留下太多痕迹去證明他的存在。他在認識他的每個人心裡都留下了印記。可是伴隨著死亡的那一瞬間,所有的痕迹似乎都像斷了線的風箏,無主的飄蕩在整個世界,你試圖通過滿天的風箏去尋找他的線索,可到頭來發現的永遠是斷了的線頭在隨風失魂的飄蕩。

死亡,就在那一瞬之間便可以把他在世上留下的一切痕迹都消弭於無形,留給活著的人永遠是恍惚於他是否曾經來過的疑惑。


應邀。

這是大家的難題。

聖經說,因為創造人的耶和華上帝 「

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傳道書3:11)我們都希望能夠永遠享受地上各種美好的事物,而不只是活短短的 七八十年。(詩篇90:10)

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願望。上帝向我們保證,死亡將要被戰勝。聖經一再提到,上帝必定會除去死亡,讓人可以有永生。

可見,人與死亡之間的搏鬥,不是一場必敗之戰。但正如耶穌的話表明,只有上帝才能幫我們戰勝死亡。

以賽亞書25:8

約翰福音6:40

哥林多前書15:26

提多書1:2

啟示錄21:4


不是。題主,不是你一個人這樣。遠在佛陀的年代就有媽媽抱著死了的兒子不放,相信佛陀可以救自己的兒子。兩千六百年後的我們也一樣。不要說至親的離開,不要說清明各種紀祖的活動,就是俺們小區門口出現一張通緝令,提到他們殺過人,看著他們兇惡的臉孔我都難過好半天,哪怕我其實並不認識他們,也不認識受害者。

為什麼會這樣呢?一行禪師創造了一個英文詞叫做inter-being,翻譯成中文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或者佛教一點的叫做相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習慣了我是我,他是他,萬物是萬物。他和我的聯繫也不過是「我的同學」。許多恐懼促使我們飛奔,忙著迷茫,沒有時間深入觀察到底我是誰。身體,這個保質期不過一百年的身體;父母親人,同事朋友;我喜歡的衣服食物;我的學業事業,都是我的行為,都會有影響;還有我使用的語言;我思考的方法,喜好……等等這一切的一起構成了「我」。他,我的同學其實也是我的一部分。他的生命中止,也是我們關係的中止,我有一部分隨他而去。

這樣想來不免悲傷,但也有一個好消息:我還活著,同學可以繼續在我身上活下去。比如,他喜歡吃甜食,以後我吃甜食的時候就會幫他多吃一點;他喜歡打架,以後我也去打架——嗯?當然也可以選擇不打架,並且告訴愛打架的其他人不要打架了……總之,只要我們還活著就可以延續他們,以美好或者不那麼美好的方式繼續他們沒有機會了的生活。

嗯,鸚鵡學舌,說得不清楚,還是摘抄原文吧。

當我們能夠深深地與周圍的人和事,無論它是一棵樹、一頭動物、一隻鳥,一位朋友或者只是普通認識的人連結時,生命再次富有意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TEwOTE4OQ==mid=402782581idx=1sn=4f0283b405cf91413c93c635ff94c26fscene=2srcid=0406Iq3SC5s0Homm71ODwXTz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謝邀……我也有這樣的感覺 身邊的親人去世了我會覺得特別的不真實,好像只是他出遠門了一樣,說不定哪天他還會回來,但是再也不會了……

與其說是接受不了,我覺得說成是不習慣更為貼切。曾經存在於我們生命中記憶中的人突然間不見了,但對於我們來說早已經習慣了他的存在,突然間從我們的生命中拿掉這一部分,真的很不習慣。潛意識裡覺得這樣太過突然與殘酷,更不願意相信這樣的事實。

不過感到不安和接受不了也沒什麼意義,我們只要做到在記憶里緬懷過去的人,更加珍惜現在的人就好啦


其實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所有人都難逃一死。


那是因為你活在以自我意識為中心的世界。你覺得一個人死了,對於你的意義就只是你再也見不到誰了。

然而你也好,人類也好,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好,太陽系也好,宇宙也好,都是物質自然變化的萬千種形態中的一種。你見不到某個人,甚至你的生死,甚至地球的毀滅太陽的爆炸,對於這個自然來說,一點兒都不重要。就好像宇宙深處的某個黑洞吞噬了一個星球,也許那個星球上有外星人,他們都死了,然而這件事對你來說不重要一樣。

小孩,你明白嗎?無論生死,都只是萬千種存在的可能性的一種,也就是說生的狀態和死的狀態,其實是完全平等的。就好像蘋果被你吃了,它就死了,可它變成了你身體的一個部分,你死了,你身體里蘋果的那個部分,又變成了墳頭上一株雜草。那一部分物質,到底是蘋果,還是你,還是雜草,都只是平等的一種狀態而已。

如果你非要給生命找點兒意義出來,那就是失去了才知道得到的可貴,沒有死亡,我們怎麼會珍惜生命。


瀉藥。

你以為誰接受得了咯?

問題是你接受得了,接受不了又有啥意義。

你接受不了,難道就不死了?


瀉藥,我一開始也是和樓主有一樣的想法,真正第一次接觸到死亡是我很小的時候,我太姥姥過世,印象中的太姥姥躺在炕上,黝黑而瘦小,那時候我太小了對死亡並沒有什麼概念,第二次接觸死亡,是我的爺爺去世,受了很多的罪,死亡對爺爺來說是一種解脫,直到現在,我還以為爺爺並沒有死,而是還在家的街道邊,等著我爸下班,等著我放學。

現在想想,人都會有這一天的,等時候到了,心裡做好準備,不管以前怎樣,現在怎樣,以後怎樣,都有好好的過日子。開心最重要。

死其實沒什麼怕的,怕的是從沒認真的活過。


其實吧,有個人是永遠不會死的,只是經年難得一見


以下是我以前的回復,是對死亡的理解,再從死亡理解生存、進步和發展,希望能給題主來點啟示。

死亡對大自然,對宇宙而言只不過是一個事物轉變成其他事物的一個變化。

對於生物進化,死亡是一種篩選手段,通過死亡篩選能夠適應環境盡量活得更久的生物,而擁有對死亡恐懼的生物,在死亡篩選中比起沒有死亡恐懼的同類生物更具有生存下去的可能,於是對死亡恐懼的功能被慢慢固化下來,直到進化出人類,人類繼承了這個功能

但人類並不被死亡篩選的手段束縛,人類發展出語言、文字,於是人類對科技的發展取代了之前的進化。但在人類認識不斷增加的同時,質疑也隨之產生,「為什麼要恐懼死亡」,「有的痛苦不是比死亡更加恐懼」,於是開始反抗本能,反抗對死亡的恐懼,人類開始出現「自殺」,而對於這類人,死亡的篩選手段還在起著作用,將「自殺」的人篩選走。

人類並不屈服死亡,因為個體的死亡不僅僅死了那麼簡單,還包括各種損失,對個人成長所付出的,精神所付出的,愛所付出的,也包括個人對社會的付出、貢獻。人們是極力制止死亡,在古代擁有權力之人基本都是尋求永生之道,而對社會有很大貢獻的人,社會也是盡其力量延遲他的死亡。隨著科技和生產力的進步,人們溫飽慢慢滿足,這種追求開始遍及普通百姓。

直到科學找到了生命老死的主要原因,慢慢衰老死亡變得越來越容易克服了。但即使肉體長生不老,肉體仍然是脆弱無比,人類還要克服其他無數的死亡威脅,人類的追求永生之道可謂慢慢長路,甚至是永無止境。


以前我也是 接受不了死亡,總覺得很憐憫死亡的人。但現在,覺得每個人都要死的,重要的是過程~活的幸福,有朋友,有知己~


因為生物的進化讓個體厭惡死亡,這樣才能傳承下去。說死亡要看得清的都是從理性的角度出發,而只有人類有高級的理性,很少有動物不厭惡死亡。


我也接受不了,但我知道我承載著她活了下來我就要活的精彩。


人也是動物,不想死是本能,和吃飯睡覺一樣普通。換句話說吃飯睡覺從根本上講為的也是不死。


我也是,就是理解不了那種再也不存在的感覺,為什麼就是得死掉,還有就是一個人死掉過後世界上就不可能再有我自己了,經常半夜會想不通,心裏面難受死了,想想還有好多事兒沒做,但是還是理解不了死亡,難道這是怕死心理。,不知道,有時候就可想去看心理醫生了。


推薦閱讀:

過度喝酒而死是一種什麼體驗?
爺爺去世半個月,一直在思考死亡,看到一個作家的一句話:人死了,就像水消失在水中一樣,想不通這句話?
如何面對自己必然死亡的未來,以及如何面對自己對死亡的恐懼?
為什麼非要等到人死了,才緬懷他的一生?才評為榜樣、烈士、感動人物?
如果突然死去,什麼QQ簽名會比較牛逼?

TAG:心理 | 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