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講鬼,女鬼總比男鬼多?
其實不止在國內,國外也好多鬼怪電影裡面的鬼多數是女鬼,有什麼原因嗎?
這個問題在興揚看來很有意思,因為這個不僅僅是玄學問題,也是歷史問題,更是人心的問題。 甲 玄學 鬼為什麼會害人?鬼害人有兩種,一種是因為你去了他的地方,一種是你和他有因果。但不會像人當中的壞人那樣,無緣無故就要害你。 什麼鬼會成為害人鬼了?一般來說是生前有怨氣未了,怨氣過重,執念太深,不入地府。就有可能害人,加上他們怨氣過重,造成了他們的能量很大,可以害人。
也就是說生前要有極深的怨氣,死後才會化為厲鬼。
乙 歷史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不論東方還是西方都存在長期歧視婦女,壓迫婦女的歷史。在這漫長的壓迫中,活著不能報仇,死後為鬼,怨氣仍存。 丙 人心 有劇烈反差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如著名的女鬼貞子本來是年輕的美少女,化為厲鬼後,會給人更恐怖的感覺。 再者就是刺激性,就像害人的鬼有很多種,大部分只是讓人不舒服幾天,也有託夢的鬼故事,但是這種鬼故事缺乏刺激性,下人們不會傳播這種故事,只有厲鬼的故事才會廣為傳播。 在古代男女不平等背景下,女性更容易受到壓迫,因怨氣化為厲鬼。謝謝邀請, 我這個人從小很喜歡學習各種亂七八糟的傳說, 迷信和鬼故事, 最開始是母親給我講希臘所有的傳說哈哈, 後來自己學Norse mythology, Saxon Mythology, Slavic and Celtic Mythology, 開始學中文時覺得中國傳說當中的』妖精『很有意思, 尤其是這個任務歷史以來的變化, 下輩子能考個anthropology 博士之類的肯定會好好研究這個。
但是我得證明一個事實, 其實在西方的文化里,女鬼/ 女怪物i也是最多的。
英國原來有:
Witches 好多無辜的女性因為被判為』女巫『而被處刑。
Vampires (Dracula出來之前Vampire 一般是漂亮的女孩子)Banshee (這種女鬼會飛,如果聽到她的叫聲說明家裡的某個人將要去世)Leanan Sidhe – the evil Irish fairy-muse (會給詩人和藝術家帶來萬能的創造能力和啟發-但代價是他們的一條命)Selkies- seal people (也可以是男的,但更多故事都是講女性的)Mermaids - 美人魚現代的形象很單純很可愛, 但原來她們是類似於希臘傳說裡面的Sirens,在穿上的男人如果聽她們唱歌的話, 就會跳進水裡去, 永遠不回來。這是一部分呢! 還不包括各種Nymph, Pixie, Faerie, Ghost.
現代的女鬼也有很多。 Bloody Mary, Faceless Woman,Woman in White 是一個比較現代化的女鬼傳說,這樣的鬼一般是被拋棄而選擇自殺的女人 (尤其是跳河跳樓這樣的)。有很多說法但最常見的是:夜裡她們會在自己自殺那個地方等著男人過來跟他們搭訕,如果男人答應帶她走的話就會殺他。
Woman in Black, 等等。因為寫鬼故事的都是書生啊!
古代書生又都是男的,自然會期待一下和女鬼、狐仙、蛇妖,發生一些《倩女幽魂》、《我的老婆是九尾狐》《白蛇傳》之類的故事。
畢竟那時候你想談個戀愛都沒轍,只有這些靈物才能不受禮法束縛。
即是這些女鬼、女妖最後化身怪物,之前也要講個反差萌。再說當時只有男頻,沒有女頻啊,你寫個帥哥鬼給誰看啊。
後來男女平等了,大家也都習慣女鬼的各種設定了。
畢竟女學生荒野遇見男鬼太容易十八禁了。
∧_∧
(??ω??)つ━☆.. ?*。 ? ノ ?゜+. しーJ °。+ *′¨) .· ′?.·*′¨) ?.·*¨) (?.·′ (?.·』*鬼或者妖這一設定更符合女性等弱者,畢竟彪形大漢更適合強盜這個有前途的設定,文弱書生更適合清天大老爺審鬼斷案這一設定,戰敗名將為鬼雄、斬閻羅,冤死的大官要當神界公務員,就算屁民即使成了鬼也要繼續孝敬父母、照顧朋友。
所以女鬼的設定就是父母不需盡孝,社會關係簡單,沒有重要職位的柔弱女性、兒童。謝謝邀請。
中國早期的鬼怪故事裡,其實基本都是以動物鬼居多,元代之後人形鬼的出鏡率才大幅增長。其實就絕對數量而言,男鬼並不少,但傳統的鬼怪故事裡,對男鬼的塑造往往性格單一,形象模糊甚至符號化,反而是女鬼一個個性格飽滿,形象鮮明濃烈,給人以深刻印象,所以人們才在潛意識裡覺得女鬼比男鬼多。那麼,為何女鬼的形象塑造比男鬼更加生動呢?鄙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女屬陰男屬陽,而鬼怪無疑也是屬陰,因此許多鬼怪故事的作者可能潛意識裡有了女性比男性更適合當鬼的念頭,所以在人形鬼怪的形象上,會著力刻畫女性形象。同時在一些鬼怪故事中,「女鬼」極陰,「男人」極陽,正是作者認為的「絕妙搭配」,完美地符合了古代玄學思想。而在「女鬼」和「男人」這兩者間,「男人」滿大街都是,誰都見過,發揮餘地不大,「女鬼」卻僅限於傳說,可以任由作者自由發揮,因此更是刻畫的不遺餘力。
2.鬼怪故事中,鬼的形成常常總帶著「怨氣難消」這一原因。很顯然,古代中國的女性處於弱勢地位,屬於受壓迫群體,容易「受怨」,女性氣魄也不如男性宏大(也就是小心眼),更加容易「積怨」,因此鬼怪故事的作者往往會「理所當然」地塑造「女鬼」形象,並濃墨重彩地刻畫性格形象。
3.自宋朝之後,朱程理學興起,在明朝更是達到巔峰。理學在明朝逐漸變味,開始不遺餘力地禁錮思想,壓抑人們的精神活力,使得許多人的思想難以自由表達。因此,明清時代小說盛行,包括鬼怪小說在內的諸多小說紛紛問世,很多不得志的文人書生通過小說來或明或暗地表達內心的思想感情。而在這種表達里,女性時常隱約地代表了受壓迫的一方,因此更容易引發作者的共鳴,從而變得有血有肉,同時,大力刻畫女性形象也是鬼怪故事作者一種對社會壓迫的抗爭和對自我處境的反思。
4.蒲松齡之後,鬼怪小說越發注重刻畫女鬼,淡化男鬼,可以說是跟風,也可以說是對蒲松齡成功經驗的借鑒,但究其原因,還是蒲松齡創作的女鬼太深入人心。可以說,一個蒲松齡,讓「女鬼」上了一個大台階,從一個文學形象上升為一種精神符號。因此,後人繼續沿用這種精神符號也就順理成章了。
5.「女鬼」配「男人」是好故事,如果換成「男鬼」配「女人」,怎麼感覺哪裡污污的?其實去翻一翻中國民間信仰及祭祀的歷史,會發現玄學中從來沒有「女鬼比男鬼多」的情況,在對於冥界的描述中其實更是清一色是男性的鬼神,但是到了明清的筆記小說鄉野傳奇中才變成放眼望去全是女鬼的故事,純是論故事中的鬼,做統計鬼的數量是沒有意義的(比如把網路小說中的也算進去?),確切將問題縮限為:「為什麼在明朝以後,女鬼的故事會更加受到讀者的歡迎?」
1.在民間信仰祭祀中以男鬼為主
現在中國文化中對於冥界的概念很大的其實是在魏晉南北朝時受到印度佛教的影響糅合而成,在唐宋又加入了道教及理學的體系。所以如果貿然引用先秦時代、漢代的鬼故事其實是很不負責任的。鬼在許多時候並不是稱死者,而是稱天地自然間的精靈、神靈、妖怪等。在此僅討論死者。在先秦的鬼故事中現在流傳下來的女鬼故事很少,而(男)鬼故事一方面是基於祭祀對於鬼神體系的記載。甲骨文有「多鬼夢不致禍」、「貞廟鬼」的記載,在仰韶文化中埋葬凶死者截斷四肢能反應當時對鬼的恐懼。《禮記 祭法》提到:「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禮記 祭義》「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蒿凄愴」人死後遊魂如煙發散,但是因人而異,如果是強死的,精魂尚未耗盡,魂魄就能為厲,但精力也會逐漸耗盡,而不是強死的要等到精力耗盡才會死掉,這樣也沒有什麼精力能為幹嘛了。睡虎地秦簡《日書》列出一堆鬼,鬼會危害生人,帶來疾病、死亡和災難,提到刺鬼、丘鬼等:
http://www.docin.com/p-425831734.html漢代人追求長生不老也建立了一個流傳至今的天界與冥界體系的雛形,追求長生不老之餘還有對於死後升天的企圖,如果死後要升天需要有使者的指引,乘龍御鳳四靈羽人引導下前往那個有西王母、東宮王、伏羲、女媧眾多神仙的天界,也建立了一個與現在貼近的冥界世界,泰山是最高統治者居住的地方,泰山府君主召人魂魄,掌管人們的生死大權,祈求泰山府君可以延長壽命。在當時對於地下冥界的有一個類似地上的官僚體系,例如在同蒲鐵路出土的鎮墓瓶上書寫的地下職位而在普通小鬼的方面,複製了一個如現世一樣的世界,鬼就像現世的普通人一樣需要吃喝、有家庭,在祭祀上所記載的清一色是男性官員形象的鬼官。現代人可以腦補一下酆都鬼城的那些旅遊景點,tmd放眼望去除了孟婆全是男鬼男神啊。2.那為什麼明清以來,女鬼的故事會受到歡迎呢?
女鬼故事的情節一種是男屌絲晚上艷遇白富美女鬼的思春意淫或冥婚,彷彿是凄美的愛情故事,另一種是女鬼/小孩鬼/嬰兒鬼復仇坑你全家的故事。前者yy之餘還用陰陽建立了一個聽起很有道理的理論:男的活人為陽中之陽,女鬼為陰中之陰,男活人與女鬼互有陰陽滋補的作用,而女活人和男鬼各為陽中之陰和陰中之陽,自己過得好好的倒也沒有這種迫切的雙修的互補需求。前者在魏晉的《列異傳》就有類似的故事:一個書生在晚上學習,突然眼前出現一個美女自動要來和他睡,但是交代三年內千萬不能用燈照她,後來此女還生了一個兒子。但是在未滿三年的時候書生就忍不住在她睡著後拿燈照了,發現美女只有腰部以上有肉,腰部以下都是枯骨。雖然很好奇真得觸感不會不一樣嗎?《周瑜廟枯骨》中提到這種人與女鬼交配會讓女鬼交配次數越多、補得越多、長肉越多。這個在王溢嘉的書里提到過。(此為王老先生的博客王溢嘉的博客王老先生的文章有收錄在咱台灣高中國文課本)這個博文應該是無署名的轉帖了王的文章。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b66082b010008p4.html再來說說下面那種故事的主題是弱者的復仇,西方也有。在討論到女鬼復仇的故事時,大部分的觀點會認為女鬼復仇故事的流行是由於男尊女卑的儒家文化之下,女性做出背叛約定或違背婚姻道德的事情,男性會通過自主的即時性的行動,對女性做出懲罰。而女性則不同,在儒家以及三綱五常的社會限制下,女性一直處於弱勢地位,由於力不如人和觀念束縛不能直接實現目的,而是常常採取一些間接手段,復仇的形式更常由「鬼」的方式呈現。
如此女性復仇的故事是否真得與女性地位低下有關?在這樣的故事中是否能夠將化成鬼是一種女性自我賦權的儀式,因此有了超自然的力量能夠對抗男權的社會,同時有了話語權能夠直接的與他人溝通過去所說的冤屈?如果在意識形態中將女性視為物品或是性的客體、傳宗接待的工具,在復仇的故事的流行是否傳頌的是一種女性與前者相抗衡的主體性?這樣的賦權是否同時對於讀者有著「要尊重女性、女性可不好欺負」的教化意味?
宋元明戲曲中的女鬼復仇故事中國古代戲曲鬼魂復仇戲研究中將鬼魂復仇的故事分為了三類
1.對負心漢的復仇,這類故事以女鬼為主2.公案戲中的冤魂復仇,這類故事女鬼與男鬼皆有,男鬼較多3.歷史傳說劇中的鬼魂復仇戲,由於基於歷史故事這類故事復仇的男鬼遠遠多於女鬼第一類故事情節的模式為:窮書生得到善良女子相助後與女子結為夫妻,被其供養,專心讀書考試,日後得到功名然後拋家棄子與官宦人家結婚,為了抹去自己的黑歷史,殺害過去的妻子或是讓過去的妻子含冤而死,死後得到神明相助或是憑藉身為鬼魂的力量而復仇。(圖片來源於中國古代戲曲鬼魂復仇戲研究此論文)第二個公案類算是故事數量多的,其中男鬼仍然占多數,也有幾個如竇娥冤等故事也很受歡迎。
第三種歷史類型的多為某些歷史故事的續集,衷腸的好人如岳飛、關公死後終能變為鬼魂打贏壞人令讀者高興。和上面列出的中國女鬼復仇的故事(後面兩種類型大多為男鬼)比較起來,日本女幽靈報復的方式顯然與中國女鬼的報復方式不同,日本女幽靈似乎比中國的女鬼更能營造恐怖氣氛,目的是讓仇人受到精神折磨之後,再將其殺死(如《備津之釜》中「畿良」);或者附身於仇人至親,並傾訴自己的仇恨(如《死靈解脫物語》的「累」)。在日本的女鬼復仇故事中女鬼多是由於感情受挫受始亂終棄而怨恨化為鬼,而中國的女鬼故事中有因為感情問題而化為鬼的,但是這種故事中的女鬼並沒有像日本的女鬼那樣兇猛,這樣的故事也不是女鬼復仇中最受歡迎的。中國的女鬼復仇故事更多是基於儒家的倫理而復仇,有著濃重倫理價值觀念的、強調惡有惡報的故事。
是否能看作在中國的故事中,儒家倫理更是著重於讓每個人穩定的處在其角色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妻子需要扮演妻子的角色而丈夫同樣要扮演丈夫的角色,儘管這樣的觀點飽受現代語境下女性主義的批評,但是這樣的「男權」下並沒有真得給予丈夫/君主真正的自主可支配的權力,而是雖然他們有較高的地位、較多的資源,但是他們同樣只能做倫理規定的正確的選擇而不是自己最偏好的選擇,自己的個人慾望也是不被重視甚至背德的。在沒有扮演好丈夫/君主/官員的角色時,妻子/臣子/平民是有其正當性使你失去你的權力與地位的。這些故事在中國大多數作者和觀眾是男的,在這樣的復仇故事中女性與男性的形象並沒有很大的區別,同樣扮演著一個活著時是弱者死後化為鬼魂得到賦權而復仇,這樣的故事在受到歡迎的同時很多是平民(男)對官員(男)的道德監督。在日本的鬼魂報仇故事相較之下更著重於女性的個人情感,許多故事甚至作者也是女性。女鬼也很少「干預政治和國家大事」,僅僅是針對有情感糾葛的人,復仇時順便波及到了一些運氣不好的路人。這是不是意味著日本的女鬼是被排除在國家政治之外的、純粹的情慾的客體?在日本,直到近世封建集權統制才真正確立,普通百姓在嚴格的身份等級制度下,對於官吏更是敬畏多於懼怕,因此表現在文學作品中就缺乏對「青天雪冤」進行謳歌的作品。《備津之釜》中「畿良」對正太郎說「有幸在此相遇,如今也該讓官人知曉惡報的滋味」;再如《死靈解脫物語》中的「累」對二代與右衛門說「特地前來找你,也要把你淹死在涓河之中」。《源氏物語》中六條妃子復仇的目的僅是基於對情人的怨念,並沒有抱著對他人進行教化的目的。所以她的形象被賦予的內涵是「御靈信仰」的「私人化」,即將怨念針對的不是社會整體,而是自己怨恨的人。也許就是因為在古代是弱者,所以才需以鬼魂的形式才能完成賦權才能得到道德上的正當性。想想在古代一個女子若是活著為了復仇殺了丈夫、殺了全家那估計也只是會受到道德上嚴厲的責備的,因為違反了倫理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參考李昂《殺夫》,不然就是真得要運氣奇好躲過丈夫的迫害之後才能借官員的力量如《秦香蓮》。但是古代俠女殺貪官污吏的故事倒是沒有太多道德羈絆,如呂四娘、聶隱娘等仍受到稱頌。在現代的影視作品中女性倒是不用等到死去才能對家人報仇了,韓國電影《金福南殺人事件》受到歡迎還有網上出現了受到家暴的婦女殺夫的新聞輿論普遍支持女性也算是女性能夠脫離婚姻的客體的地位的象徵吧。今年鬼月前隨便寫寫。非相關專業,臨時找的資料,最後幾段純屬隨便扯淡。歡迎補充批評。在中世紀的男權社會,女性被殘酷迫害、逼迫致死的概率比男性高很多,死狀恐怖。
這種設定能增加角色內在矛盾和張力:
鬼- 死亡,敵人,風險,破壞力
女人-潛在的交配對象(男性作為文學主要消費者的時候),母性,安全,保護。現在女性作為藝術的消費主力,也出了很多男性設定的妖怪。因為社會地位啊,鬼的社會分工和陽世並沒有不同。
男鬼一般不是繼續領兵打仗,就是給閻王打下手去了,沒混好的只能繼續讀書,半夜吟詩作對嚇嚇人,實在混成孤魂野鬼的那也是倒霉。
女鬼就香艷多了,可以夜半敲窗,可以報恩,進而以身相許,極大地安慰了熬夜苦讀的單身狗們的心靈啊!要知道古時候不太流行血冊烏拉怨氣衝天的女鬼的。
你覺得哪個更有意思?不要小看從古至今人們對小黃文的熱愛啊!
正如現在熬夜看日語的我,有個善解人意的美男來陪陪也是很開心的!是人是鬼都比日語書好看!因為女人弱
容易受欺負 容易有怨氣 容易痴心錯付 容易被辜負 容易被壞人盯上
更重感情 所以更易痛苦 能為孩子入魔 能為未出生的孩子入魔 能為老公入魔 能為跑了的老公入魔 符合變成厲鬼的條件女孩子真是 唉……心疼因為在傳統看法中,女性的情感比男性的更綿軟漫長吧。如果形容男性可以說他們的情感是烈火,將一切燒為灰燼,那女性的情感是涓涓細流,流經千年不休止,雋永輕柔,最後水滴石穿。而中國古代寫的詩詞,形容的女性都是痴怨的,坐在月下涼階上感慨良人不歸,半老徐娘,歲月如梭。再一個,傳統定義上的男性是看重事業,名聲,國事,金錢的,而女性被定義為為了愛情奮不顧身的。與愛情相比,其他的都是俗物啊。於是電影取材使用女鬼而不是男鬼,也是因為女鬼形象的寓意更浪漫無瑕。於是你看經典的恐怖片咒怨,她的名字就是怨,不是恨。因為怨聽起來就是帶著情的。
是的,我也發現了。女鬼、小孩鬼,嬰兒鬼比男鬼更嚇人。這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我猜測,鬼是人的一種偏離,這樣才可怕。而人被定義為男人,所以女人被當作人的偏離,小孩和嬰兒也是如此。這正符合了對恐怖的鬼的想像。有答案說男的變成了殭屍,殭屍不也是把男人變成一種人型的偏離嗎,所以才變可怕了,而且我覺得殭屍沒有女鬼和小孩鬼可怕。因為以前中國的體制下,女性地位低下,處於一種被男權壓榨、剝削的狀態。
鬼是人生命力被完全剝削後的產物,象徵的是內心極度的哀怨、不甘、復仇,是非常大的負面能量。傳統的文化中,女性的能量被完全抽掉為男權服務。
為什麼有的女鬼總是要找負心漢復仇?因為女性也知道究竟兇手是誰,沒有正常的渠道來表達,就只能通過各種傳說、故事來講了。
傳統社會,也不允許女性表達自己的性慾,平日的女性要講究三從四德,要講貞潔。愛表現的女性被認為是風騷、淫蕩、下賤的。
這也是為什麼女鬼往往要色誘書生。因為平日性慾沒有正常的表達渠道。
鬼的意象是關於我們整個民族潛意識的敘說。一、超自然現象按善惡分類
鬼怪,這一類主要是一種超自然靈異現象,對人類善惡不定,人類對他們多害怕
神、仙、佛、菩薩、媽祖等等,這一類主要是神明,受人尊敬崇拜。二、鬼怪的區別
鬼、怪兩者之間也有區別。
怪,大多有實體,主要因為樣貌原因被歸為異類,當然那種「大力士」、「兩米高的巨人」在古代也應該屬於怪。怪,一般也是男性。或者像《山海經》記載的異獸,也多為雄性。鬼多為靈魂,沒有實體,需要藉助其他載體才能被看見。
三、鬼和妖的區別
鬼,最開始指鬼魂,屬於靈魂意識,沒有具體性別。
妖,從造字上來開多為女。造字這個過程應該與文學創作的作者有很大關係。從唐朝代的傳奇小說故事當中就有大量的女妖怪,一種是奇幻的遭遇,龍女或者等級低的仙女,留下了美妙的傳說,比如《柳毅傳》。
第二種是因為女性生前怨氣陰氣太重,留下強烈的咒怨,也是靈異(妖)的一種。比如《霍小玉傳》。再加上道家有修仙、佛教有輪迴的思想,這種靈異慢慢進化而變成妖,因此多為女妖。再後來又出現有「妖精」這個概念,主要是結合「修道」成精,能幻化人形。
四、使用頻率
由於妖這個概念更綺麗,因上述的故事框架更有創作性,被使用的次數越多;同時鬼這個概念越來越淡,越來越偏向女鬼、女妖,從而形成的固化印象鬼多為女鬼。首先男鬼害男人,扮相丑看起來太哲♂學,扮相帥觀眾就齣戲了。。而男鬼害女人,小肚雞腸丟人現眼。。
武大郎變鬼害潘金蓮?有什麼好看的?男鬼索命不跟你多BB直接弄死你。女鬼大多跟祥林嫂一樣需要同情,而且女鬼容易遷怒搞連坐。從犯幫凶一個不放過,一點小過節無心之錯也會去害人性命。甚至你沒得罪她她心情不好也見不得你高興,哪怕你長得太漂亮某些鬼也會嫉妒而害你。葉二娘專殺嬰兒,李莫愁見不得人秀恩愛。本質和女鬼沒差。而且鬼害人自己也沒好果子吃,女鬼才不管什麼利害,就是任性魚死網破。男鬼就沒那麼多嫉恨,而且害人一世輪迴自己要罰百世輪迴,根本划不來。我覺得這是個主體與客體間關係的問題。我們從人類大角度來寫,妖怪就都是千年的各種動物,千年的人呢,是美好的神仙。人類內部來對應,話語權從來都是掌握在權力階層手裡,那麼,就會從他們角度來描述。所以,主流的故事裡,女人這個群體被臉譜化的很厲害。總體來說,會被看成一種不容易理解的 另外的 生物。她們的負面特質就很多,連貪官都主要是老婆害的,而鬼這種感覺很不舒服的形象,當然不會是「自己」了。不僅是社會權力構成會臉譜化不同階層的屬性,就單純一個人,他的角度不同,眼裡的世界也大不同。比如,金庸和瓊瑤都寫流行小說,結果金庸先生的故事裡,單純、聰明、幸運的男主,一大堆前仆後繼各種犧牲也要貼上來的女二三四。能稍與爭鋒的男二 各種變態,各種慘…瓊瑤阿姨的故事裡,單純、聰明、幸運的女主,一大堆前仆後繼各種犧牲也要貼上來的男二三四。能稍與爭鋒的女二 各種變態,各種慘…傳統社會裡,會有大前提和假設:男性本質都是很好的,錯誤都是被挑撥的,比如壞事都是後媽做的,爹是啥都不知道的而對於一個人,也普遍會從:我是個好人,這樣的角度出來來看世界。我是不是該匿名呢?
不知道男主外女主內算不算……行走江湖…兵役…考狀元…行商…大部分城市工作…都是男人……男人遇男鬼大多被鬼吃……這樣的故事不吸引人啊…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去哪裡見鬼呢…跟個雜役私奔已經突破天際了吧…
因為古人思想體系中,鬼不如人,女人不如男人。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古代女性地位低下,更容易發生一些天怒人怨的事情,有怨氣才會不得往生留在陽間,其次女性的陰氣比較重吧。
我覺得吧主要原因中國古代有文化的男的居多,男的寫yy 文,寫女鬼很正常吧。
我看古人鬼故事,感覺他們是這麼個觀點:
女鬼/妖/仙跟男人發生故事,是女鬼慧眼識英才,是男人的艷遇;如果男人能堅持,是男人一往情深。而男鬼/妖/仙跟女人發生故事,是男鬼毀人名節,是女人的災難;如果女人能堅持,是女人執迷不悟。想想也知道哪種更能讓人津津樂道。至於復仇的那種,男人能夠在生前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女人作為弱者大多只能在死後復仇。推薦閱讀:
※中國文化體系最大的缺點是什麼?
※你為什麼不想過聖誕節?
※中國「龍」和英文語境里的「dragon」之間有什麼異同點?
※曾經犯下了邪淫的罪業,如何懺悔?
※王玥波的評書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