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羅輯思維的結論完全不符合自然科學事實還是有人替他說話?

從心理學分析,這些人是什麼心態呢?

我認為@袁嵐峰老師已經很客觀的不帶有任何個人情感的完全從科學的角度解讀了羅輯思維中出現的錯誤,怎麼還有人替羅振宇說話呢?

如果說一個人的語氣引起你情感的共鳴,那麼你或許會訴諸情感,如果一個人身份不夠,那麼你可能會訴諸權威,如果一個人故意把話說的很玄乎,那麼是語義模糊。

種種邏輯謬誤,或許會讓你不是那麼理解對方的邏輯,從而不認可結論。

可一位化學博士(無法訴諸權威)這麼客觀的(無法訴諸情感)給你用通俗易懂的(無法語義模糊)語言分析已經無法訴諸任何邏輯謬誤了,評論區還有人洗地?這到底是為什麼?

來自問題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369271/answer/86427359


題主可能對羅輯思維的模式不是很了解。

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新世紀初,超流行「中小企業講座」,比如劉一秒、李強之類,他們的講課內容大多是倡導新的企業營銷模式,順便夾帶一些團隊激勵的新模式。在廣東這樣的講師不計其數,只不過大部分都是悶聲發大財,每年都有無數的北方土老闆被忽悠到南方去聽課,回來後激動的不得了以為自己發現了企業營銷的新大陸,其實呢激動那麼幾天、幾個月後,企業該怎麼樣還怎麼樣。

講師的盈利模式主要靠講座和賣書以及影像品賺錢。

聽眾心甘情願而且認同基於:1、不同世俗、反世俗的新奇觀點概念,給人特立獨行的高人一等感。2、人脈的交流,現場那麼多全國的老闆,是個人脈交流的場所。3、從眾效應,特別是現場大家都被精神催眠,少數清醒的人的也潛意識的慢慢被同化。4、成功案例的激勵,講師不斷的舉例子「我的朋友」、「我認識的誰誰誰」、「我認識某個著名的企業家」就是這樣如何如何才成功的。

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很美好,唯一一點就是他們講課的內容其實不切實際、不接地氣,但是講師是有妙招的「執行力」,你沒有執行下去,所以你失敗了怨不得人家。

看到這些你有沒有發現羅輯思維的模式很相似?只不過當年去南方聽成功課的人轉化到了網上,「營銷力、執行力、領導力」被"互聯網思維"替代了;「加入成功人脈圈」被「鐵杆會員替代了」;同樣的出書,只不過以前是「演講」實錄,現在變成了素材來源書籍。而由李天田合作的《羅輯思維全國巡講》更是和時下流行的請一大堆講師講企業營銷管理的模式沒有什麼兩樣。

有個段子怎麼講的:黃鼠狼在養雞場的山崖邊立了塊碑,寫著「拋棄傳統禁錮,不勇敢地跳下去,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是一隻會飛的鷹!」接下來黃鼠狼每天在山崖下吃著摔死的雞

羅輯思維版: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新時期下的企業,如果不去擁抱互聯網,用互聯網思維方式去做企業,你一定會落後於別人,這本xxx寫的《xxx》就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現在我們買斷了這本書的版權,只有我們這裡有賣的,限量兩萬本,打開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趕快搶購吧!


這是出於逆火效應。

當代傳媒技術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獲取信息的機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將會更加理性。因為在浩瀚如海在信息中,在話語權中佔據優勢地位的往往並不是學界認定的真理,而是看起來像是真理的一些錯謬。因為信息具有可選擇性,在互聯網獨有的大規模雙向信息互動方式中,能夠迎合讀者心理的信息才容易得以盛行,它們往往是一些在對相關知識了解極少的人看來驚世駭俗的言論。

專業知識本應有的主導地位之所以被破綻百出的民科網文所取代,是因為後者迎合了占網路絕大多數的讀者的心理,滿足了讀者的心理需求。這種網文的讀者,心理需求類似於自我炫耀與向他人炫耀。因為他們自己對相關知識極度無知,所以看到一些反傳統的(與常識反差大)、情緒尖銳激烈(有煽動性)的內容就往往深信不疑,因為這可以凸顯他的逼格,給不學無術的他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而嚴謹的學術研究應該是在傳統的基礎上價值中立的,與之恰好相反。

那些早期的人文社科素養較低的網友讀者,當年可以看了幾篇熱血民科網文不加考證就膜拜虛構出來的冉閔張靈甫等人的功績,現在就可以深信一個使用同樣手段的宣稱真相的視頻集。背後的本質,就是他們這種葉公好龍、選擇性相信」他們認可的真理「心理的一以貫之。他們實際上並不是在追求真理,而在消費與不轉不是中國人類似的文化快餐。於是,缺乏理性的他們,對這個東西形成了一種正面的偏見,和較大的認知偏差。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該物態度的穩定性越來越強,偏見加以強化,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證實偏見「。

這個時候,如果有個善意的旁觀者用事實有理有據的指出他們所深信之物的謬論時,他們不會糾正反而會加深原有的錯誤認識,就像他們這次表現出來的一樣(寧願更加相信那些違背高中化學常識的內容並為之辯護)。對謬誤的駁斥,並沒有起到消滅謬誤影響的效果,反而使得更加深信謬誤,這就是逆火效應。不僅僅包括宣稱在知乎早已被眾多乾貨反駁的以知識為招牌的邏輯思維,這種現象其實十分普遍,比如說另一個羅姓胖胖的情懷產品。他們對高逼格物的這種非理智的信任如此之深,以至於在他們看來指出謬誤來就是降他們自己的逼格打他們自己的臉了。殊不知,在有知識水平的人看來,他們太過年輕幼稚,很無知。


羅輯思維的特色在於偏激的觀點以及犀利的話風,讓人可以產生一種權威被推翻的錯覺,從而引起部分聽者的共鳴,似乎羅胖就是那個帶領他們走向顛覆的領袖。

偏激而獨特的觀點成為了這類支持者的特立獨行的資本,讓他們在朋友圈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他們不在信任史書的記載抑或是專家的發言,對具體事件或人物有了另類的觀點使他們充滿了優越感。

而羅胖是這一切優越感的起源,當有一天有人告訴他們說羅胖其實也就是嘩眾取寵,他們如何可以接受?

此外,性格決定命運,相信並願意追隨羅胖的聽眾大多具有偏執,極端等一些特點,並在一定程度上對現有秩序存在不滿,希望以一種顛覆性的思維而獲得主流社會的認可,如果有人打碎了他們的希望之源,他們將選擇戰鬥到底。

簡而言之,羅輯思維偏激張揚的話風為其挑選了最忠實的信徒,面對信仰之戰,他們自然選擇戰鬥到底。

看了評論中為羅胖抱不平的,我想說相對於羅胖,我更加不屑的是部分拿著他偏激的觀點不加思考到處炫耀以提高自身存在感的粉絲聽眾。沒錯羅胖就是一個說書的,但當他說書的受眾達到千萬級,他的言論就不再僅僅是一家之言,而是一種思想的推動力,那他就有責任做到謹言慎行,起碼不能如同課堂演講一般自由發揮,天馬行空。

互聯網的時代,你有從粉絲獲利的權利,就自然有對粉絲負責的義務。


請你回憶看看,每天走在路上的形形色色的人們,尤其是普通的職員、工人,你真正深入認識成為朋友的有幾個?對於真理的一味堅持而不顧世界對真理的接納程度,說不定有一天會走火入魔,成為自己給自己設下的障礙。

一個人被教育得更加成熟的過程,其實就跟牛頓第二運動定律頗為類似:若想讓一個運動的物體停下來,就必須要施予反作用力;那可以是某種阻力,也可以是某種擋住它去路的,硬梆梆的東西,然後任由兩者相互撞擊。而阻止一個人成為象牙塔中幻想者的方式,恐怕就是無情的現實,比如說百度越黑它業績越好,羅胖越黑他越有錢……諸如此類政治正確但改變不了現實的事情,會是很多人碰到的鐵板,算是好事。

認為羅胖的言論是否應該準確的爭議,涉及到功利主義和道德哲學的分歧,不會有任何結果。對於要做商人的出發點,不論出於什麼角度來批評,都是無效的,因為它的基礎是功利主義,而你批判它的基礎,是反功利主義的,它更近於康德的道德哲學。

孤立地評判一件事的對錯而忽視環境沒有意義。Alasdair MacIntyre在《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一書中認為,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追尋的旅途,既是這段旅途的敘述者,也是故事中的角色。在人生的旅途中,當我們自問:「我要做什麼?」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先知道我們究竟是在哪些故事裡的角色、和我們的角色有關係的還有哪些人、還有我們所來自的究竟是怎麼樣的過去?

從目的、情感、認同中抽離出來的個人是無法追尋美德的,因為我們的行動從來就不是單獨行動,而只是故事發展中既有行動的一部分。我們甚至不是我們人生故事的唯一作者;我們頂多是共同作者罷了。對於社群經濟中的偶像(比如羅胖)和粉絲(比如聽眾)而言,很多時候他們的世界觀是從屬於社群的。

在當今中國,知識經濟正紅,是個大事業。不過這龐大的,嚮往知識,願意學習,希望改變自己命運的人群,其中大量的人會避開學院派的學者,即便是知乎上這些並非權威的人,通常也不是他們面對的主流。我們可能比學者好一點,不會搬出太多專業術語,但我們仍然只為彼此寫作,而不是為一般看網路小說的讀者,而讀者也知道。我們互相忽視。

雖然有部分學者比較關注普通人,知乎上則更加敞開懷抱,但這兩個群體中的發聲者仍然對於這些「一般人」可能喜歡的任何東西(比如邏輯思維),似乎會自動地產生厭惡。他們想像自己的觀點是如此正確,內容是如此客觀,只有具備「理性」或是擁有「教養」的人才能夠理解。結果呢,好像是找不到舞伴的學生,為了自我防衛,他們只好宣稱,自己從一開始就不喜歡跳舞。

把大眾媒體(羅胖其實也算)視為謬論、邪惡,很容易讓人強化專業與普及之間的對立,好像兩者就是涇渭分明、截然不同的東西。緊接而來的想法,常常是:大眾就是喜歡淺薄、輕鬆(往往也意味不夠嚴謹)的知識。但這樣的預設未必正確。

其實,一個所謂的「大眾」並不存在,急於劃清專業與大眾之間的界線,有可能搞錯了方向。知識固然有專業性的一面,但它最終的目的,是幫助人們理解人類社會與生活。這樣的關懷,不應該,也不會只限於特定的專業圈子當中。相比之下,如何找出科學、人文知識真正有價值、真正予人啟發和感動之處,並尋找呈現知識的各種可能性,通過不同方式將之傳播出去,在我看來是更根本的問題。

在發達國家,很多科普、政治、人文的電視節目,其專業性、知識性都很高,面向的受眾群也很廣。相比起來,我們沒有多少能和羅胖的節目一樣能吸引到足夠受眾,卻又能拔高趣味和水準的內容,這才是值得嘆惜的事情。

改善的方式有兩種,一個角度是寫作,其重點在與讀者溝通。在一個高度專業化的世界裡,因為每個人只需要寫給寥寥可數的同事、同行,而他們是別無選擇,不得不讀。(雖然這不排除有個別人特別善於寫作)可是,一旦踏出小圈子,如何遣字造句、如何開場、如何結局,甚至是如何選擇標題,突然之間都變成了重要的問題。你需要給讀者一個閱讀的理由,也要提供足夠的吸引力,讓他們願意讀下去。

美國的歷史學家Jill Lepore在教書之外,會定期為《紐約客》寫作。閱讀她的文章,永遠是種享受。儘管她所寫作的主題,我可能毫無涉獵,也缺乏專業知識,但卻能通過她極為巧妙的敘事,宛如漫步般踏入另一個全然陌生的世界。這樣樣具有深度、知識性,但卻不會充斥著惱人的術語,不被僵硬的學術規範局限,充滿熱情、吸引人的文章如果足夠的多,總能吸引到越來越多的非專業讀者。

另一個角度,便是羅胖運用嫻熟的媒體。無論是哪種學科,過去多年間演化出了一套準則逐漸穩固下來,但穩固往往也暗藏僵化和形式主義的風險。因為專業化,知識的傳播需要經過一定流程,遵守一定格式,否則就失去了作為知識的資格。這些規範都有其內在的邏輯和道理,但它們既然是在歷史中演化出來的,就不會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換句話說,它們會繼續改變下去,特別是當外在環境產生了劇烈的變化。

互聯網作為一個新的「媒體」的出現,便是一次劇烈的衝擊。也許幾百年後回頭看,我們就像是活在印刷術剛剛誕生的年代,還不知道它會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改變,對於它所隱藏的巨大能量,有人感到興奮無比,也有些人充滿疑懼。

新聞媒體方面,互聯網徹底挑戰了傳統新聞的遊戲規則,也逼著傳統新聞業不得不轉型,進而激發出各種可能性。那麼,如果把新聞換成專業知識,能不能也有同等精採的效果?過去幾年,知乎這個社區的成長見證了「長文章」在一個越來越碎片化的互聯網世界裡竟然意外有了市場。在這個快速成長的新媒體生態環境中,其實專業學者反而有大顯身手的空間。著名生物學家E. O. Wilson曾說:我們面對無盡的信息,卻仍然渴求智慧。(We are drowning in information, while starving for wisdom.)當每個人都可以在朋友圈裡信手丟出一段新聞或一則評論,信息越來越廉價,內容也將越來越不值錢。相對地,經過梳理的知識,具有證據支撐的紮實論點,頭尾完整的敘述,更顯得難能可貴而能彰顯其價值,這也是知乎的魅力。

正是在這樣紛擾的新媒體環境中,我相信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將會找到新的舞台,可供揮灑。應該有更多的人成為比羅胖更優秀的文化與知識的中介者,因為我們需要更多人去帶領大家正確地認識這個世界。

我覺得與其批判,或許這是個大家更值得繼續努力的目標。


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道走中央

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先給您來這麼一首定場詩

大家在聽書的時候應該會明白,說書人說的基本上除了人名字以外都是假的或者說是演義的

什麼崇禎皇帝旱九年澇九年

什麼給李自成說,文臣武將刀刀斬盡,個個殺絕

羅振宇就是是新時代的說書人

我幾乎是每個星期都聽邏輯思維

原因很簡單,鍛煉的時候開車的時候聽聽總比啥也不幹要好吧

我聽羅輯思維就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新的看問題的角度

我覺得對於一個說書的,就不要考慮是不是符合事實之類的東西了吧,聽著舒服就行了,要是你覺得聽著不舒服那就不要聽他

有錢還難買爺樂意呢不是?


那一期我是基本不同意的。但是不是我洗地,他自己多次表示自己專業所限,可能錯誤。但是很多不是專業人士是不明白,他的結論往往不是他的,他只是負責表達而已,你真要反駁得反駁那本書,那一期貌似是某個民科的想法。我是不相信。但是有幾期我是認同的。


我看邏輯思維,不會直接看他的結果,我喜歡看他的思維方式,他是如何去理解事物的,如何思考的,我希望通過這個得到一些我所不知道或者我所忽略的東西,至於結果,我自己會考慮,所以說,邏輯思維最終得出的結果是對是錯我不關心,但是我還是蠻喜歡看這個節目的。


所有高明的騙子在外表看來都不像騙子,而真正的騙子是無法被證明是騙子的,被抓住的騙子都是不合格的騙子。

這是騙界三大基礎定律。

如果你收到「您已中獎,需先把手續費轉到xxx賬號才能領獎」這樣的簡訊只覺得好笑的話,你可能也會單純地以為騙子智商是白痴,才會發這樣的簡訊,因為這條簡訊漏洞太大,且太缺乏常識。

但這正是騙子的高明之處。

他們用一種標準和成本極低的方式對用戶進行選擇,如果這樣的簡訊都有人信,那信的人就是人群中最容易上鉤和最容易被控制的。所以才有那些老人被勸別轉款,還舉報銀行不作為,要死要活耍倚老賣老都要給騙子轉錢的情況。

這才是高明的騙子,一個高明的騙子可以讓別人相信自己都不信的東西。

羅可能是缺乏知識深度和廣度的,但他也可能比常人更具有深度和廣度,這才是最可怕的情況。

他用很多看起來明顯有問題的觀點和說法,在人群中選出粉絲,那麼這些被定向選擇的粉絲,自然就是他最忠實的走狗。就像我認為大多開大眾新桑塔納和朗逸的人具有盲目短視、缺乏知識和自主思考能力、好大喜功和虛榮暴戾的特點一樣,我也相信羅的粉絲具有缺乏知識甚至是常識、缺少獨立思考能力、最重要的是充滿戾氣等等這樣的特點。

其實吧,羅的粉也是很容易成為其他任何粉的,因為重點不是內容,而是方式:內容可以是邏輯思維,也可以是中獎簡訊,或者房東換號,但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正確的方式,才能從人群中選出那些不具有思考能力的人,而每個人的常識是不同的,所以不同方式的定向選擇,總能選出合適的目標人群,邏輯思維,僅此而已。

羅和其他很多脫口秀主播一樣,與什麼鬥魚或者六間房主播都沒有本質差別,僅有的區分不過是他們自認為自己擁有話語權,和那些「線上夜總會」相比bigger高了很多而已,這些話語權帶來的不是給聽眾以知識,只是把知名度和話語權做了一個耦合的提升,積累了一票死忠粉以方便他們賣書,或者是幫他們罵人而已。

這些人說好聽點叫做名人,叫做商人,說不好聽點就叫做騙子,如是,無論怎樣他們都不是學者,所以也就不要要求他們的聽眾是聽講的學生。

所以吧,願意相信羅的粉絲們,和香港那群年輕人沒有本質的區別,被定向選擇了而已。

而這些教主們,才是獲得實際利益的人。


如果用嚴謹的話語表達,真理並沒有什麼吸引力。

人世間絕大的多數真理其實是常識而已,大道不遠人,它們沒有稀奇之處。

為了表達稀奇、有趣的「真理」,羅胖只好用絕對的語氣講似是而非的道理吸引人。

素來真理枯躁,羅胖的「真理」有趣,自然吸引人嘍。

又因為羅胖給人以掌握真理的成就感與滿足感。

對羅胖的批駁,就是打羅粉的臉嘛,人家自然洗地了。

稀奇古怪的真理見多了,我由衷地感覺,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金庸


當老羅有一期明確表明讀研讀博是沒有意義的時候,他就徹底與世界為敵了,為了討好聽眾真是不擇手段啊。


比微信的心靈雞湯要靠譜一些,專業方面么,你指望在這補上大學專業課那是不可能的....


就是因為有題主這樣動不動就把洗地掛在嘴邊的人吧。

羅胖節目做了可能有幾百期了?看過一部分,他在邏輯思維中一般會介紹一本過幾本書,當期的論點觀點基本也就是源於書中吧。

他自己也沒有說自己的觀點一定對,一開始就對觀眾說過,他只是提供另一種視角,告訴你還可以這樣思考問題。

我看過他講歷史的,講現代社會的,講互聯網的幾期節目,觀點確實很有意思,有一套自洽的邏輯。

與歷史社科不同,自然科學自有其嚴謹之處,一個外行想涉足這個領域自然沒那麼容易,羅胖想引用一些自然科學知識證明自己的觀點,在嚴謹度上沒把好關,就出了這種問題。

這有什麼好洗地的?

確實沒有,評論里那幾個知友是在洗地么?並不是。如果他們不出來說兩句,評論區,包括題主,包括那幾個高票答案,已經快把羅胖整個人和和這個節目全部否定掉了。

就像羅胖不能信口開河的在自然科學領域胡說八道一樣,僅憑他一期節目中的一部分,就要否定這個節目,還要裝模作樣的分析下心理學,看看邪教教主怎麼忽悠廣大愚民的,這麼多年科學教育是這麼培養我們的?

有人質疑自然就有人維護,你罵人還不讓人罵回去了?還心理學分析一下,好像這麼明顯的錯誤那些維護的人都是瞎,都腦子有坑看不到,他們一定是被蒙蔽了。你看清楚那幾位知友想表達什麼了嗎?

這種優越感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這是讓人感到心冷。

因為西醫科學,所以不能容忍中醫的存在。

因為轉基因科學,所以不能容忍質疑轉基因的存在。

因為你科學,所以不能容忍外行之見的存在?

布魯諾,哥白尼放到現在,也是被你們這樣的人燒死的。不是說羅胖是這樣的人,而是你們容不下羅胖的胡說八道,自然也容不下真正的顛覆性觀點。


題主,可能你是學歷高或者某些行業的精英。不屑於看這些小兒科的藍貓淘氣。

但不是所有人都這樣。還有很多人沒聽說過知乎,還有很多人的見識遠遠達不到羅胖子的水平。

羅胖子把話題列的很多不在自己行業,他自己都是三腳貓,哪能入得了行業內的法眼。甚至就我這二把刀的水平都能看出自己行業里胖子說著說著就跑偏了。可以前看一位知友說過,羅胖子只是一盞燈,照耀著那些信息來源少的人,刺激著自己的求知慾,等自己的見識不再仰望他了,他還會在他所在的高度繼續嗶嗶,小學自然老師還不夠嚴謹說萬物只有固液氣三態來著,何必呢


不是羅粉,也不會為羅輯思維洗地,只是闡述我的觀點:

存在即合乎情理——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曾幾何時,知乎開始流行「政治正確」:

挺google,貶百度……

舔美分,棄五毛……

爭女權,輕處女……

自然也包括對羅輯思維的評價。

但凡以求贊為目的的回答,多數要跟著」正確的政治路線「走,講講故事、犀利抨擊,還是能收集不少贊和感謝。

很多政治正確的觀點,確實是一個文明社會的發展方向。很多知友們以上帝聖母自居,以拯救天下蒼生為己任,然而卻很容易忽略很多知乎上看不到的現實。

殊不知用百度搜谷歌的大有人在,《新聞聯播》的收視率依舊翹楚,廣大知友捫心自問你真的沒有處女情結?

理想可以有,生活終歸要有點盼頭。現實往往束縛了大多數的理想,卻承載了很多事物存在的理由。

拿羅輯思維來說,不能忽視的是它幾百萬的粉絲、數萬會員、十幾億的估值,也不可否認老羅的影響力以及微信官方為其訂閱號開綠燈的事實。區區一個童謠都能在知乎詐捐幾十萬,何況是央視出身、」滿腹經綸「的羅胖?

幾年前流行了一個概念——」屌絲經濟「,現在又演化出了」社群經濟「、」粉絲經濟「等。其本質是依靠意見領袖的人格魅力或觀點聚集一批忠實的追隨者,創造出一種有一定特點的圈子文化。(話說這不也是我黨革命初期採用的方法?)」羅輯思維「便是」粉絲社群經濟「經營的經典案例。

羅粉們不需要在這個圈子內學習知識考學考證,也不需要通過這個圈子成為一個行業的專家,甚至不需要去甄別獲取到的信息的真假。只要覺得新奇、有意思,能成為坊間的談資即可,從這個角度上講,其實與相聲、小品、網路段子還是有不少相似之處。有知友稱羅胖為藝人,你看過哪個藝人沒有一幫鐵杆粉絲鼎力追隨的?

至於為什麼有人會替羅胖說話,這個道理很簡單。人的本性是維護自己已有的認知,而不是不斷批判顛覆自己的認知。人總是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而非相信真實的事實。如果一個人看了羅胖的節目覺得他說的有意思很快成為了他的粉絲,你這時跟他說,你之前聽到的全部都是錯的,看他不削你才怪!

總結一下:

  1. 羅輯思維擁有自己的粉絲,這些粉絲所擁有的特質可能與知乎深度用戶的特質不相容。更理論一點講:羅輯思維的目標人群與知乎的目標人群有差別,產品定位也與知乎不同。
  2. 社會一定是不斷進步的,今天真實存在的事物10年、20年之後不一定會存在;而明天卻一定還會真實存在。

  3. 除非學術相關的論文,網路上的資源知識不要太過當真,權當娛樂好了。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件皇帝的新裝,只是很多人不願意相信罷了

--------------------------------------------------------------------------------------------------------------

本是工作之餘的隨手而作,沒有太多的時間、精力和興趣來辯論。最後更直白地說一下我的觀點以免部分知友曲解我的本意:

一個自由文明的社會應當呈現一種多元化的、百家爭鳴的局面。正所謂「儘管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儘管知乎擁有千萬級的用戶量,但是所佔中國人口的比例不超過5%(暫且不考慮馬甲小號以及國外用戶)。知乎所呈現的意識形態更多代表的是冰山水平面以上的部分,而水平面以下的95%的部分在知乎上都是看不到的。

而這冰山水面之下,往往有很多用著百度、唱著紅歌、守著貞操、聽著羅輯思維的群眾。知乎是一個好的平台,在這上面大家可以(相對)自由的發表自己的觀點,你看你的知乎,我粉我的羅胖,僅此而已。如果硬要把知乎的「政治正確」強加給別人,這豈不是走向了專制這種「政治錯誤」的道路?


如果說邏輯思維教會我唯一的道理,那就是:無論什麼結論,在兩個小時的各種限定與假設下,都可證真。

哪怕是相反的兩個觀點,亦可分別證真。


我很喜歡看邏輯思維呀

我喜歡他把一個事件和現象延伸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推理過程

我覺得邏輯思維每期做最後總結的時候都有很多啟發意義。

這種思維的醍醐灌頂比雞湯什麼的好喝太多了

它經常讓我看到另外一個思維方式和觀察角度,總是讓我意猶未盡

至於一些節目中的科普類的知識點,我覺得我並不太糾結於其用詞表達是否是專業準確。

就拿大家說的拿到化學物理題來說

我認為羅胖想表達的觀點是隨著人類對科學的探索,慢慢開始有返璞歸真的跡象

原來基本上屬於不太相同的兩個科學領域,如今因為新的學說(量子)產生而發生了互通性。

我看了好多人的回答,大致就是說:羅胖當著億萬觀眾做錯了兩道中學理綜題,所以得出結論,他是個文化程度不及中學的人,而且還厚顏無恥出來賣弄「學問」。

我不反對較真的人,但是較真的人應該對事不對人。

錯了題,那就只說這道題應該怎麼做好了。

如果要證明羅胖是個「假讀書人」那就別只用幾道理科題來支撐自己的論點。

你應該把邏輯思維裡面涉及的人文,地理,歷史,社會,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的問題都找出來。

看看邏輯思維是不是一個知識面窄,錯誤頻出的節目。


看到了好幾個開了上帝視覺、動用精神分析、走《烏合之眾》敘事路數的答案,我只是在心裡「呵呵」。

一個人願意為某人辯護並付諸行動,首先是源於自身觀念中二元對立唯一正確的思維,其次必在邏輯判斷或者心中意願里傾向認為自己觀念的正確,最後是意識指導行為,需要勇氣膽量甚至狂妄傲氣。心平氣和執著於「我更愛真理」之輩畢竟是少數人,多數人爭的是自我認同和他人肯定。

事實的對錯是非是觀念標準的差異,而材料的真假完備缺漏才是形成認知的關鍵。

更多的時候,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羅胖講的有些東西為假這件事,而是羅胖掌握了話語權的問題。

人心之難測在於,同樣的話我說便是對,你說便是錯。

何也?你我知識背景不同,情感態度差異所致。


自問自答,因為專業和工作問題,我對人性和邏輯還是比較了解的,迷信和傳銷要麼訴諸無知,要麼訴諸公眾情感,總的主要是以故意製造邏輯謬誤為主。

訴諸無知主要表現在神學和玄學上,也有些在社會科學上,由於14世紀威廉才提出奧卡姆剃刀理論,而到了20世紀才有了卡爾波普爾的證偽主義,但即使有了證偽主義,也只能把玄學和神學與科學剝離開來,而非徹底否定,而大部分迷信都是建立在這上面才可以忽悠大眾的,神學作為哲學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是必須出現在西方哲學史的教材上的,這毋庸置疑,14-16世紀作為經院哲學的主場,基督教徹底佔領了哲學領域,所以如果要談論科學根本躲不掉這些。

而哲學、經濟學、文學等人文社科類又因」文無第一「等等特性,由於歷史決定和環境影響導致模型都處於動態,很少可以直接給出定論,只能給出模型。

所以如果用這些手段再利用一點含混謬誤,把上述某些正確的東西和錯誤的東西糅合一下,是很容易欺騙大眾的。

-----------------------------------

但羅輯思維卻可以完全跳出玄學和神學,直接用可證偽的自然科學一本正經的說著完全錯誤的理論。

竟然還可以籠絡住這麼一批無腦洗地的腦殘粉……我提這個問題的原因就是基於此。


畢竟他只是個賣書的、說書的,而且以新視角新觀念為主,畢竟很多方面沒那麼專業。

權當以開拓思路好了,很多東西都是沒想過沒聽過的,覺得對的就聽聽,覺得不對的就聽著樂呵。

至於說「完全不符合自然科學事實」就有點太絕對了,這世界上永遠沒有絕對的真理,都是以不同視角做出不同的猜想。雖然那幾期講的確實玄、確實顛覆,都很難接受,正確的可能性也不大,但就這這個話題多想想也沒壞處。

再說一切自然科學上升到一定程度都變成了哲學,什麼專家了科學家了也都是猜想,誰也不能說自己那一套就一定正確。說「完全不符合」本身就過了。

所以說題主的問題本身就是問題或者說題主本身就是來噴的-_-#

至於那些說什麼邪教啊洗腦啊的什麼的人都是被傳銷打怕了么?自然科學本身就具有不確定性,不用腦子啥都聽的是傻子,不用耳朵啥都不聽的也是傻子。

當然,如果有人一味的擁護,無論黑白好壞不過腦子就說對的也是傻子,自己給自己洗腦了

總之一句話:腦殘粉和腦殘黑都他媽給我滾

但還有一句話:對於各式各樣的節目話題,腦殘粉和腦殘黑那個沒有啊?


羅輯思維涉及的話題非常寬泛,所以有些表達錯誤或者不嚴謹的地方也很正常,明白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和邏輯就好。100的考卷,有5分是錯的,就否定對的95分,這不是看邏輯思維的初衷,看邏輯思維是拓展思路,有用的就接收,沒用的就pass,即便羅胖不犯這樣的錯誤,也不是每期節目和每天的60秒語音對你都有用。並且,沒有什麼東西永遠正確。


推薦閱讀:

那些諜戰片中有堅定信仰的人真的能熬住嚴峻酷刑下的摧殘嗎?
為什麼國人很少有宗教信仰,人到底是不是被神創造的?
現在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佛教的最高概念是?
為什麼說現在的中國人沒有信仰?現在的中國人真的沒有信仰嗎?

TAG:心理學 | 社會科學 | 商業 | 信仰 | 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