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日本動畫公司有能力不依靠製作委員會,獨立推廣發行自己的動畫?

G社的EVA開啟日了製作委員會制度的時代,現今大多數動畫的製作與推廣也脫離不了這套制度,這裡不談製作委員會制度的好壞。庵野從G社帶走了EVA,創立了KHARA,KHARA在百度百科的有這樣一句介紹:「KHRAR是日本目前唯一一家能統一出品(籌集資金)、製作(影像製作)、發行(宣傳·公映·回收)這三個大規模動畫電影製作步驟的動畫公司。」我對這裡的「唯一」存有疑惑(至少我在維基上沒見到這樣的描述)。吉卜力的名牌效應好像也不需要依靠製作委員會制度,老牌動畫公司東映動畫本身就是一塊鐵招牌,日升有萬代做靠山似乎也不用擔心推廣的問題。

回到問題,有哪些日本動畫公司有能力不依靠製作委員會,獨立推廣發行自己的動畫?


.

電視動畫製作中的製作委員會制度本來就是來自於電影行業的。在日本電影行業,通過製作委員會制度出品很常見。一來是電影製作成本高,單一企業不容易承擔;二來電影的發行依賴院線,而院線由電影發行公司、電影製作公司掌握,其他公司想要介入,和這些公司合作是常見的做法。

KHARA 確實是近年唯一一家參與了出資、製作、出品發行三大環節的公司,這裡有庵野秀明希望為行業帶來改變的想法在,也有《 EVA 》這個大熱 IP 作為底氣,能給 KHARA 談判的資本。

最重要的是,這對於 KHARA 並不是一個純商業上的考量,但其他公司製作動畫電影則主要從商業角度出發,沒有特意採取其他方式的動力。要說哪家公司現在能像 KHARA 這樣來搞,好像還真沒有。

如果光說可能性,我認為有兩個重要因素。一來規模中上,有足夠的底氣之餘也得有通過獨立出品更上一層樓的野心;二來商業上的,或者說資本上的限制要比較小。符合條件的,我認為是京都動畫、USP(ULTRA SUPER PICTURES)和 MAPPA 這三家。

京都動畫積極謀求獨立製作,規模上也足夠支撐獨立製作動畫電影,而且還沒有吉卜力那樣的歷史包袱,市場上也有一定的號召力。但還缺乏像《 EVA 》那麼有力的 IP,不容易能像 KHARA 那樣爭取到資本。

USP 規模夠大,背後的資本來自於微笑社、武士路、pixiv 等外圍企業,不容易影響出品和製作上的獨立性。而且從去年起 USP 就是 TOKYO MX 和 BS11 設立自己的動畫欄目 USAT(ULTRA SUPER ANIME TIME),可以看出是有意打造 USP 自身品牌。資本、規模都足夠,集團本身比較自由,也有打造品牌的意向,完全自己做動畫電影還有有可能的,但並沒有看出類似的傾向。

MAPPA 則是考慮到丸山正雄的行業號召力和 MAPPA 的定位,讓他們將來是有可能做這件事。但是 MAPPA 本身的規模並不大,也沒有成熟的熱門 IP,目前重心還是在製作上,打造精品作品應該是主要的目的,帶動行業變革這點上遠沒有 KHARA 激進。MAPPA 這些時間做的作品也沒有表現出很強烈的完全自主化傾向,相反,樂意把其他媒體的優秀但不大適合當前市場的作品帶到動畫領域來,比如《潮與虎》。

其他公司最大的障礙是公司的決策層面,現在有能力做動畫電影的動畫公司,能像 KHARA 那麼自由的真不多。

吉卜力由於歷史原因,和徳間書店合作很緊密,作品基本是和徳間書店共同出品的,徳間書店也是重要的出資方和發行方。

東映動畫工作重心在全年齡向的動畫電影,多是相關電視動畫的電影版,屬於 IP 運營的一部分,著作權通常和電視台是共同持有的,無法繞過電視台獨立出品。而且上面有東映在,直接讓東映全權負責發行是很自然的,東映動畫完全沒有必要插一腳。

SUNRISE 隸屬 BANDAI VISUAL,BANDAI VISUAL 本身就是出品發行公司,SUNRISE 沒有必要、也很難繞開 BANDAI VISUAL ,以 SUNRISE 自己的名義來做發行。

類似的還有 A-1 Pictures ,是動畫出品公司 Aniplex 的子公司,不可能繞開 Aniplex 獨立做發行的。而 Aniplex 則是 SONY Music 的全資子公司,SONY 自己也有影視發行業務,A1P 過得了 Aniplex 也過不了 SONY 。

I.G Port(Production I.G 的母公司)、龍之子、TYO 動畫等手持大量 IP 的老牌大公司多數背後有電視台或者廣告公司資本,有很多和電視台聯合出品、或者是直接由電視台出品的項目,現在不大可能獨立出品。小丑社(PIERROT )、白組、TMS 之類的老牌大廠雖然沒有直接的業內資本,但和各大影視出品公司也有成熟的業務關係,不大會有動力自己出品動畫。

Shaft、BONES、P.A.Works、UFO Table、J.C.Staff 等獨立動畫公司業務重心在電視動畫領域,首先對於自主性的追求沒有京都動畫那樣積極,其次規模上比不上東映動畫、SUNRISE 之流的大公司。製作資本通常來自 Aniplex、華納、NBC 等影視出品發行公司,不大可能獨立來做動畫電影。


有能力不依靠製作委員會,不等於想要不依靠製作委員會,也不等於實力強於其他公司。

打個比方,蘋果的ios只有蘋果手機能用,蘋果從硬體到軟體都是自己做。而安卓大部分手機都不是谷歌做的,谷歌提高軟體,其他廠家提供硬體。難道因此就能認為蘋果公司強於安卓/谷歌嗎?顯然不是這樣的。

不管是什麼業界,需要的都是合理的分工

目前日本動畫界的委員會制度,就是一種典型的分工制度——有人負責投資,有人負責製作,有人負責發行。至少在短期內,這種分工看起來是合適且科學的。所以,這種模式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改變,也不需要改變。


太多太多,A-1,京阿尼,sunrise,ufotable,ig,bones,shaft等等,包括吉卜力。只是委員會成立能讓分工流程更加有條理,擇優處理因此產生製作委員會。


推薦閱讀:

動畫作品中有哪些令你驚艷的片段?
為甚麼中國動畫的畫工,可以那麼差?
大魚海棠會不會是一部爛片?
中國動畫現在的發展如何?
京都動畫公司製作一集類似《冰菓》的動畫需要多少時間和預算?

TAG:動畫製作 | 動畫公司 | 日本動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