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馬術在中國發展和知名度不如高爾夫?

在中國旅遊景區騎馬的很多,但真正正規的英式馬術場很少,而合格的則是沒有,但是高爾夫球場大部分一線二線甚至三線城市都有,而大家在裝逼的時候選擇的運動也是高爾夫。明明馬術費用較低(前提是不買馬),聽去更有氣質,但為什麼感覺發展和知名度都不如高爾夫(雖然高爾夫也很小眾)

看到很多網友說是貴,但我說的是普通騎馬訓練,不是每個人都要也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去參賽,她們全部以參賽供養一個標準運動員的價格去比較高爾夫,事實上,普通玩馬(不買馬)一個鞍時只不過是鋼琴課的一到兩倍而已,而高爾夫全部上千,至今為止,我從未看到哪個馬場價格上千(馬球場除外),我覺得@虎甲回答的最接近現狀。


馬術這個運動的圈子從來都不大

專業運動員各種二代

這個運動永遠只能做愛馬仕 而且它也只想做愛馬仕

還有高爾夫球比馬術進入中國時間長


謝邀!

因為高爾夫是最適合一般愛好者裝逼的運動,第一,乾淨;第二,安全;第三,方便閑談。最後一點最重要!

更適合把普通人區隔開的高端社交,尤其是政商界。

馬術雖然也有類似高爾夫的可以區隔人群的馬具,馬匹,服裝,馬場,封閉的會員制度之類,

第一,臟!尤其對女人而言,

第二,危險

想想一條臟馬褲,一身臭馬汗的人,如何裝逼社交??

玩英式,無法是玩場地障礙,還是盛裝舞步,關注點都在於人與馬之間的溝通/聯繫,都屬於個人化的修行,根本就不適合社交。

況且很多裝逼人士還會嫌棄國內的水平太低。

其它國內玩的西部馬術,如繞桶賽之類,就顯得不那麼高大上了;還有耐力賽之類,就顯得更土了;這些項目依舊缺乏如高爾夫那樣的社交性。

如上種種,影響了馬術在中國的參與度,還有媒體的宣傳度

對比高爾夫的各種比賽及電視宣傳,

想想馬術大師賽在中國有多少人知道?又有多少人親臨現場?去了現場,又有多少人看出門道?

在國內,類似高爾夫的馬術項目是馬球。

大約2006年有說西班牙語的開始在國內推廣,2008年有本土馬業人士在國內展開,

帝都有國際馬球公開賽,唐人馬球,陽光時代等

這個項目離大眾就更遠了


買套球杆總比買套愛馬仕的馬具來的更便宜點


因為宣傳方向和早期的定位,讓很多應該可以騎馬的人被唬在了門外不敢進來


謝邀。

高爾夫不太了解,不做評論。

馬術在中國發展慢,我想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

1、漢族是農耕文明,中國歷史上善騎射的是匈奴人,一直和漢人打仗,漢人養馬多是為了戰爭和拉車種地,中國皇室貴族沒有騎馬的傳統,庶民更是不騎馬。

2、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入侵中國,在最早的租借和上海北京等通商口岸有很多外國人居住,他們也帶來了西方生活方式,最早就是賽馬、馬球、馬術等,新中國成立後一切以階級鬥爭為綱,賽馬被認為是賭博嚴厲禁止,馬術被認為是資產階級腐朽的生活方式也不能要,因此從政治上我們是排斥賽馬和馬術的。

3、新中國成立後實行舉國體育的模式,一開始馬術只在軍隊和內蒙新疆的少數省隊里才有,早期發展還是可以的,但是文革中被摧毀,改革開放到今天,馬術分為體制內和體制外兩種發展模式,體制內的還是各省馬術隊,為了全運會和亞運會那幾塊獎牌(奧運會就算了)體制外的就是些有錢有名的人或者大的馬術俱樂部了,比如明星里黑豹樂隊前主唱欒樹曾拿過第八屆全運會冠軍,圈內好友有黃曉明、沙寶亮、楊坤等,最近于謙養了不少小馬搞兒童樂園。

4、馬術的確並非大家所說的那麼貴族,去俱樂部騎馬也容易,但是想要改變國內對馬術的氛圍是很難的。國際上馬產業一般分博彩速度賽馬(如日本、香港)、馬術(德國)、休閑騎乘(美國)以及產品馬業(俄羅斯),改革開放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之後廣州開始賽馬,但只堅持到1997年就因腐敗和賭博問題被關,我想這是跟中國特殊的政治體制有關係的,設想中國足球都能有賄賂和假球,如何保證賽馬公信力是中國政府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5、近年來不少國家送馬給習大大當國禮,有人提議要建立中國的國家賓禮馬儀仗隊,你看國外政要尤其是歐洲接待外國來賓很多時候都有騎兵儀仗隊迎接,但是中國沒有這個文化底蘊,我看此事並不容易成。

歸根結底,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潛移默化中決定了很多事,中國是儒家文化,沒事喝個茶讀個書看個報就行了,騎什麼馬呀。。。


在這我想說"貴"族運動-一匹馬買1套房 魅力獨具讓搖滾巨星拋棄樂隊

最貴運動-一匹馬700萬=北京二環1套房 劉翔曾為華天買馬募捐 一位英國貴族曾說,馬術是人類最高貴的征服。這句話道出了馬術在古老皇室的階級性,更是闡明了馬術運動參與的高投入。

想成為頂尖的馬術運動員,一匹屬於自己的駿馬必不可少。馬匹價格很高,一匹比賽用馬的價格從幾百萬到幾千萬人民幣不等。第 29 屆奧運會上最貴的一匹場地障礙賽的馬成交價為 1 千萬歐元。曾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的華天,也面臨過沒有馬匹可用的困境。於是奧運冠軍劉翔、錢紅、王濤等人都捐出具有特殊意義的藏品以供拍賣,所得的150多萬元將全部捐獻用於為華天買馬衝刺奧運。

除此之外,馬具的開銷也不可小覷。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根據不同的馬術項目,馬鞍分為綜合鞍、賽鞍、障礙鞍、盛裝舞步鞍、西部鞍和澳洲鞍等。國產牛皮馬鞍至少3000元以上,隨著不同品牌的製作技術和品牌內涵不斷提升,價格也落差巨大。一些義大利傳統名牌,甚至需要七八萬元至十多萬不等。加上馬護腿、韁繩等設備,要配齊一套齊全的國內品牌馬上用具,至少需要2萬元以上。

馬術運動同時也需要專業的場地。有著百年賽馬歷史的香港,為了北京奧運會,也是斥巨資對場地進行了完善。為了承辦比賽,用作速度賽馬的沙田馬場專門進行了擴建,其建設的賽道專供奧運會比賽使用。雙魚河馬場原來是一個訓練賽馬的小場地,為了三項賽的場地需要,馬場收購了旁邊的高爾夫球場用來擴建。由於三項賽對場地的要求非常高,光種植和保養三年草皮一項,就花費了200多萬港幣。因此,從任何角度看,馬術都與「草根」無緣。

魅力獨具-黑豹主唱為馬術"棄"樂隊 楊坤領銜娛樂圈"馬友"馬術緣起於十二世界中葉歐洲王室,至今已有七百餘年的歷史,被稱為「王者的運動」,「非王公貴族不得享也」,可知馬術運動是何等的高貴氣派。而流傳至今,馬術也因為兩個特徵而成為奧運會大家庭中最特殊的項目——不設性別分組、人畜共同完成。男女同場競技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馬術是一項優雅的運動,體力上的差距對比賽的完成並不會造成影響,因此有很多騎士在花甲之年仍然活躍在賽場之上。和其他項目看中人與人之間的競技不同,馬術似乎側重於駒與駒之間的較量,而運動員與馬匹之間的交流也成就了馬術運動的特殊靈性。

中國人對馬的駕馭同樣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馭術」就成為君子必備的六藝之一。隨後,騎術、賽馬、馬戲以及馬球等運動項目的開展更是使馬成為古代中國最重要的動物夥伴,也成為瀟洒的代表。而中國觀眾對馬術運動的了解,則主要歸功於華天。北京奧運會上,華天以第一位中國奧運騎士和全世界第一位18歲奧運馬術三項賽騎士載入史冊,同時也讓數億中國人開始對馬術運動產生興趣。

前黑豹樂隊主唱欒樹就是一名狂熱的馬術愛好者。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欒樹就開始進行馬術訓練。1997年9月,欒樹代表北京隊參加了第八屆全國運動會馬術比賽,幫助北京隊奪取了場地障礙團體賽的冠軍。不僅僅是欒樹,胡軍、楊坤、沙寶亮等娛樂圈人士都是業餘馬術比賽的常客。 中聯騎士聯盟 詳情 。 馬術在中國 的價值與魅力


首先任何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資本,而資本的本質是逐利,利在哪發展就在哪。

商業角度:其實互聯網的並不是第一個玩羊毛出在狗身上豬買單的圈子,那都是前輩們玩剩下的。人參與了高爾夫成了運動,不參與的時候那叫綠化,多人參與的時候,是社交,是平台。從市政市容,地產,運動等角度來看,這場球虧錢,今天場上談好的項目掙錢,這球場虧錢,樓盤項目掙錢,甚至作為跟GOV交易的一部分,這個球場掙錢不掙錢沒關係,最重要的是球場之外。

馬場的基礎投資不低於高爾夫,但馬場都是沙!馬場的後續投資大於高爾夫,在於馬匹引入,場地維護,馬匹跟小孩一樣,即使沒有顧客也需要頻繁的調教,錢和人(優秀的調馬人)都不能少。

運動角度:玩這兩類運動的受眾,基本有點身家,也有點年紀。人身安全上,馬術是高危險運動,每年摔馬引起的傷亡比摩托車運動的幾率高8倍。這裡要再看馬術指的是舞步、障礙、耐力還是其他,但無論哪種,馬術是人與馬溝通的運動,需要高度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而高爾夫下場或練習場都是可以放鬆交談的,這點社交屬性高出不是一點點,運動裝備的投資甚至馬術要更高一些。在大部分受眾眼裡,運動是放鬆,是交流,是衍生機會,是安全,用35歲踢球的夥伴一句話來說:我們是來出出汗聊聊天的,幹嘛這麼拚命。於是這兩個運動本身在目標人群有重疊的情況下,馬術的基數少於高爾夫。

歷史角度:都是所謂的歐洲貴族運動,都有外國團隊先後在國內推動該項目,高爾夫早於馬術落地中國,甚至說馬術至今在國內的商業發展都鮮有專業,無論任何一個行業,發展靠民間也靠GOV,民間商人逐利,GOV逐績。

既然發展需要投資,誰不喜歡干一箭雙鵰甚至三雕的事呢?


第二天要掰著腿走路


我認為探究此兩種運動的發展情況,主要可以從起源,發展時間,經濟效益,

受眾人口,參與門檻(花費)與其他因素。

首先說到起源,高爾夫的起源是蘇格蘭,那麼我們就可以認為兩者在出身上並無區別。

關於發展時間,可考的第一家高爾夫俱樂部是英國聖安德魯斯老球場,距今600年,相比較馬術,第一家馬術俱樂部來自美國,300年前。從發展時間上來看,高爾夫顯然更具優勢。

關於經濟效益,無可否認,競技高爾夫是世界上最具吸金(廣告效益)能力的運動。這裡源於高爾夫的受眾人口,這個下文會提及,從這點來說,大量的受眾人群符合贊助商(汽車,手錶,航空公司,媒體,球具等),電視轉播商等一系列環節的利益。所以從商業上來講,贊助商更樂於贊助高爾夫項目。

關於受眾人口,簡單的數據,大家可以自己去找,美國日本等國家高爾夫人口都佔比10%左右。 中國高爾夫人口尚不足100萬,蛋糕之大,為何不分?

關於花費問題,這裡我們要區分一個概念,練習場(Driving Range)和通常大家說的下場打球(Golf Course). 練習場顧名思義,for practice,這是各個城市最常見到的高爾夫設施。下場打球的意思是去到高爾夫球場,18洞。首先說練習場的價格,以北上廣一線城市為例,年卡基本6k左右,一年之內隨便打。單次的話,本人常去的練習場80一天暢打。下場的話,以嘉賓價格,北上廣一場球的花費低至300,高至3000,最多的是400-700左右。以上價格包括,打球費,球童費,球車費,包括你打完球在會所浴室里洗澡,桑拿的所有花費。會員的話,國內多數俱樂部個人會員(終身)價格從幾萬到上百萬不等。會員一場球大概花費200-300塊。球具的話,大多數幾千到1-2w。拋開以上不談,不可否認,中國的高爾夫價格還是偏高,但是越來越多的球場開始邁出了平民化的第一步。舉個例子,青島某山球會的針對訪客自助打球價格為180一場,你不需要去買高額的會員卡。再比如,海口觀某湖也推出了180元自助打球,針對學生甚至低至80元(4號,8號場),150元(9號場)的優惠價格。某家互聯網+高爾夫公司,在與騰訊合作,推出99元高爾夫入門(1支球杆,1節教練課,1次練習場打球)。對比馬術的花費,高爾夫的快速發展也是有原因的吧?

再講兩點其他因素

http://1.gov從2004年開始全面禁止新建高爾夫球場,很大程度限制了高爾夫運動的發展。

2. 我認為最關鍵的一點,高爾夫的發展與國內近年來井噴的房地產有關。國內近年新建球場往往是住宅區的附屬品,地產開發商希望通過高爾夫來帶動樓盤的銷售,顯然作用也起到了。實際上國內90%的高爾夫俱樂部是在虧損運營,但為什麼他們還在運營下去? 甚至冒著被取締的危險違建?答案很簡單,賣房子啊。


騎馬很累的,很多人第一次騎馬後,一輩子都有心理陰影。不過,看別人騎很有勁。


因為貴,是真的太貴了。08年奧運會為什麼馬術比賽在台灣舉行?因為在大陸找不到任何一個符合奧組委要求的場地。為什麼呢?因為花費太大了,要求太高。而且馬太貴了,只有很少數的富豪才真正買得起好馬,而且參加比賽不能只帶一匹馬,最少四匹。像這種能參加比賽的馬最少2000W一匹。超跑在馬面前根本抬不起頭。連富豪一般都玩不起,何況普通人呢?


推薦閱讀:

中國有什麼徒步路線特別值得推薦(首次徒步,最好廣東)?
去青海旅遊需要包車嗎?
除了貝爺的視頻,還有什麼比較優秀的野外求生視頻?
想在假期去環青海湖騎行,大家有什麼建議?
徒步的樂趣是什麼?

TAG:運動 | 戶外運動 | 高爾夫運動 | 馬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