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蒙古是最小的兒子繼承而大多數民族是長子基礎制?
讀蒙古帝國歷史對此感到疑問
生產力低下的表現。
蒙古族一個家庭所擁有的牧場是有限的,養活一個大家庭需要足夠多的牲畜,牛羊也需要足夠大的牧場,而家庭的放牧範圍有限,註定了養不了過多的人口。所以,成年的孩子需要出去自力更生,自己養活自己,去別的牧場成家,放牧。會有自己的一份家業。所以到最後,留下的肯定是最小的兒子,由他來繼承家業,負責養老。至於漢族,農耕民族,一小塊耕地就可以養活一個人,所以,家庭人口越多,越繁盛。家人之間會在一個地方聚居,年長者生活經驗家庭地位都較年幼者高,因而一般都是長子繼承。
因為游牧民族是在未死之前就開始分家產了。
長子成年後,就從父親手中拿走一部分家產,自立門戶出去了。
後面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所以只有剩下沒成年的孩子還沒分到家產,所以父親死後,剩下的家產歸他們。
游牧民族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牛、馬、羊這些東西好分,方便遷移,草場相對也比較大,劃分不需要太明顯的標識,找草場也相對難度小。
農耕民族要是在活著的時候就分,那麼田地就要起田埂,相對可耕面積就少了,而且開荒這種事,難度要大過找草場,需要更多的力量。蒙古人的生產方式主要是放牧,順手打獵。前者是生活的基本保障。
放牧,這個有點像股票市場,如果沒有大的震蕩(災難性天氣),利潤是會成為下一筆投資的本金而產生新利潤,以滾雪球之勢加速財富(牧群)積累。
蒙古人在孩子成家立業的時候會分一部分牲畜給孩子。真正的蒙古婚俗,新娘也是帶著財富來加盟的。可以是博爾帖帶來的黑貂皮大衣這種直接可以變現成軍隊的硬通貨(當然,王汗出兵主要是念及也速改舊恩),也可以是牛馬駱駝羊這種流通貨幣,總之,比起鄰居民族,蒙古男人甩手掌柜,蒙古女人無論在家在朝都有重大話語權(大汗出征時的後方本部就基本上是大妃在經營管理了)也跟其入股的財富有點關係。
扯遠了,總而言之,一家的長子成家立業,他分得的牧群加上妻子加盟,在二兒子成家立業的時候,已然有了大幅的翻升(前幾年的幼獸都已經生了幾個幼獸了)。所以,二兒子成家立業的時候,父母會多分點財產(牧群)出去。以此類推。
最後的,老本就全部給幼子了。通常,從分到的牧群的數量來說,家中排名越小,分到的越多。以此來平衡幾個孩子的財富。當然,幼子既然守業,自然也就養老了。
歷史上的游牧民族
蒙古以前是「強人繼承製」 誰牛逼誰繼承 哪怕一點血緣關係沒有 所以首領去世後必然有一場戰爭換言之 幾乎沒有「繼承製度」蒙古之後 是 幼子繼承 而且這絕不僅僅是蒙古 而是指整個受游牧文化影響的地區甚至 我國歷史上 西北的漢族 回族 也有幼子繼承的傳統 有的地區甚至保持到今天不過當然 強人繼承製 也還有一定影響究其原因 有各種各樣的解釋
不過本人認為這是因為與農耕民族不同 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都是地廣人稀 並且生產方式要求他們必須時常遊動 如果一個部落只在一個地區安土重遷 那草吃光或者氣候變遷的時候只能自己等死或等著被其他部落消滅所以 對於一個部落 有「不斷分化 向外走動」的外在需求
而一個部落內部 首領去世後他年長的兒子顯然更有能力滿足這個需求歷史上 蒙古帝國對外擴張 都要歸功於大汗的幾個年長的兒子試問 如果大汗去世 最成熟穩健的長子在原來的領土上繼位了或許就不會繼續往外打了吧?畢竟一個人的控制力有限 且 自己年幼的弟弟 往往因為經驗不足不如自己個人猜測我們家鄉的繼承習慣大兒子要獨立時,父親將當時財產按比例分部分給他。二兒子獨立時,父親將剩下的財產按比例分配給二兒子。其他兒子以此類推。小兒子不再分家,繼承父親的全部剩餘財產,同時承擔父親母親養老的(最主要)責任。用蒙古人的話說,是幼子是守灶的人。
………………
但是在禮儀性場合還是遵循長子優先。幼子繼承製度,會對幼子更加的關愛,成活率更加的高。
清朝也是幼子繼承製度,歷年戰損、天災人禍、屠殺平民,清初只有1400萬人(另一說5000萬)。
這個制度使人口穩步上漲,到了近代,魯迅口中有四萬萬之說,古代低下的醫療條件,結合社會環境來說,非常不簡單了。第二,戰爭,父輩兄長的犧牲是常有的事情,長子出征,回不回得來還真是一回事,慢慢的就接受了這個科學的制度。
兄長爭天下,幼子喂馬羊,幼子有空就跟老人扯淡...開了心智..。當然了,長大了的兄長,更愛的是自由和姑娘,也圖個清閑。因為,在蒙古,幼子有贍養父母的義務。幼子繼承製還有很多好處,對於掌控者,可以盡量的多掌權。同樣是幼子繼承製度,清朝的康熙玩了60年。掌控權利的人,內心多半愛權。縱觀世界,馬背強族多是這樣的制度。一般,蒙古的長子被當將領培養。很多頭人在達到高位時,長子已經很成熟,甚至是獨當一面的將軍。有聲望,會打仗,對地位還有威脅,脾氣偏暴躁,能不能治民是一回事,頭人自身也會不安。立幼子對頭人和部族很有意義,能維持平和。
幼子繼承製,具有延綿的生命力。
有句話怎麼說,孩子長大了,父母也長大了。而長大後的父母,有了經驗,更會帶孩子了。從幼子製成長起來的家長,通常更加聰明狡猾。歷史上這樣的幼子君主還有楚國的庄王,清朝的康熙等。無一例外,都是狠人。朝代末期,女眷亂政時代的庸才不算。成材率頗高。------------------------------明末清初,蒙古、滿、漢等族總人口3億多,接近四億。其中明末正史記載,破國前,明有一億戶籍人口,但流民數倍於平民。通常史記依據最小值記載,很多學派把明末清初總人口定在了2億。但有一部野史依據明巔峰人口有2.9億,還在持續增長,推測明末清初中國境內人口接近4億。但戰亂饑荒屠殺之後,只剩下了1400萬在籍人口,達到了十室九空。這個數據,被認為是清初人口。也就有了評論否定4億之說,沒想到睡前...不能不寫的完整...推薦閱讀:
※《天朝田畝制度》和新中國的土地改革為什麼一個失敗一個成功了呢?
※《山海經》和《穆天子傳》中崑崙丘在何處?
※作為一個漢族,應該如何正確看待蒙古人在元朝征服和屠戮漢人的歷史?
※如何評價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