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區的人用什麼文字系統或拼寫方式?拼音方案還是古俗字?
我是說官話的,對非官話區的語言文字不太了解:(
題目特指官話區外的漢語方言。粵語、吳語好像都有創製拼音方案,它們的適用範圍有多廣?方言也會使用一套漢字系統書寫,還運用於方言教學,比如粵語,這種文字本身音義是標準統一了嗎?
所有漢語方言都可以用漢字書寫,漢字不是普通話的專利。理論上也可以借用任何一種拼音文字拼寫。但是很多方言字往往有音無字,需要考證,考證有理有據即可使用,叫做「正字」。有些由於音變無法推測本字,或來源不明的字,往往採用訓讀或新造字。
至於拼音方案,一般來講,為普通話設計的漢語拼音方案無法完全適用絕大部分漢語方言(包括很多官話方言)。不僅是粵語和吳語,閩南語和客家話目前也已經有自己的拼音方案及輸入法。贛語也有拼寫方案。閩北閩東閩中方言應該也可以參照閩南語方案進行微調,設計拼寫方案,至於目前是否已經有了還不太了解。湘語則不太了解。目前年輕人中最流行的粵語拼寫方案是香港語言學學會設計的。閩南語和客家話則是台灣設計的。吳語和贛語則主要是大陸母語者創建,吳語貼近國際音標,贛語貼近客家話拼音方案。1、粵語
粵語有大陸廣東省教育部門設計的廣州話拼音方案(主要用於大陸出版的學術辭書)、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流行於大陸和香港年輕人間)、香港政府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拼寫人名地名)、香港教育學院拼音方案拼音方案(香港教育局、考評局承認的方案)。此外還有耶魯拼音方案、教院拼音方案等多種方案。
由於粵語有相對較為完善的文字書寫系統,強大的文化傳播力量。因此,粵語拼音的普及程度是非官話區最高的,但依然不容樂觀。在粵語吧,大部分粵語母語者還是不會粵拼。即使已經有谷歌粵語輸入法、速打粵拼輸入法、小狼毫輸入法等多種輸入法,大部分人還是習慣用漢語拼音打粵字。粵語語音輸入法的完善進一步使粵拼輸入法顯得雞肋。適用範圍:較廣,多見於香港年輕人和大陸母語意識覺醒者。
文字系統:成熟,普及範圍較廣。教學與否:大陸地區未進行粵拼教育。內部統一:內部較統一。年輕人用香港語言學會粵拼,學術界用廣拼或IPA。香港語言學會粵拼:http://www.iso10646hk.net/jp/learning/course_outline.jsp?_WS=1359626046218
粵語協會:提示信息 - 粵語協會香港語言學學會官網: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Hong Kong2、吳語
關於吳語,胡不歸已經總結的很好了。可以在:漢語方言發音字典 查詢常見漢字的蘇州話和上海話拼音。我接觸的朋友還是用吳語協會的拼音多一些。吳協貌似有自己的輸入法。小狼毫輸入法也支持吳拼輸入。
適用範圍:小,多見於大陸母語意識覺醒者,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高學歷年輕人。
文字系統:不太成熟,且普及度小。教學與否:大陸地區未進行吳拼教育。內部統一:內部不太統一,年輕人用吳協拼音或錢乃榮拼音,學術界主要用IPA。吳語協會:吳語協會 江浙滬吳越人母語家園!
吳語辭典:Wu word dictionary3、閩南語
不僅台灣「教育部」,金門、高雄等地也都有基於台羅的閩南語教材,直接面向學生教學,還有相應的閩南語等級考試。台灣人對於台羅的熟悉程度和接受程度都遠高於大陸。適用範圍:較小,多見於大陸母語意識覺醒者,漳泉潮略高於廈門。
文字系統:較成熟,但普及度較小。
教學與否:大陸地區未進行台羅教育。內部統一:內部較統一,台羅是兩岸主流。學術界則IPA和台羅都有之。台羅學習網:臺灣閩南語羅馬拼音及其發音學習網
澎湖縣閩南語教材:澎湖-鄉土語言閩南語教材台羅教學網:http://tailo.moe.edu.tw/閩南語常用詞辭典: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閩南語辭典:Minnan word dictionary4、客家話
台灣「教育部」有各種主流腔客家話的教材,面向小學生和中學生教學。由於客家話本身在台灣就處境尷尬,所以客家話拼音在台灣只是政治正確的存在,普及程度不及閩南語。但毫無疑問,遠高於大陸。
適用範圍:較小,多見於大陸母語意識覺醒者,廣東地區高於其他省市。
文字系統:較成熟,但普及度小。教學與否:大陸地區未進行客拼教育。內部統一:內部較統一,但使用率不高,學術界主要用IPA。台灣教育部門客家話辭典: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客家話辭典:Hakka word dictionary5、贛語
贛語其實比較撿巧,由於贛語和客家話語音性質接近,可以直接借用台灣客家話拼音方案,或進行微調使用。我沒有進行過比較,不知兩者之間是否有借鑒關係,或許出於自尊,贛語母語者可能不太願意直接借用。目前贛語拼音見於贛語吧和相關論壇。適用範圍:極小,多見於大陸母語意識覺醒者。
文字系統:不成熟,普及度極小。教學與否:大陸地區未進行贛拼教育。內部統一:內部不統一,學術界主要用IPA。贛語豆瓣小組:贛語小組吳拼有好多方案,常見的是吳語協會論壇版和錢乃榮版,前者多流行於網路,後者因錢老的地位在學術界似乎認同度較高,很多上海話教程或相關書籍報紙都用到了這個方案。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方案,也運用在書籍中。
什麼?想知道吳地普羅大眾都會嗎?上街一問,啥物事?婦女(吳語)拼音?婦女專門用個啊?
……………………
鄙人來自福建莆田。說的是莆仙語,或稱興化語。
b 擘 p 皮 m 毛 d 豆 t 拆 n 能 l 來 g 牛 k 看 h 好 s 食 c 走 ch 車
韻母:
a:加(ga) a?: 生(sa?) ah:學(hah) ang:紅(áng) ai:使(sai)
au :包(bau)) auh:落(la?uh,掉下來)
a? 帝:(dā?) a?? :懸(gá??,高) a?h:摕(ta??h)
a?u:照(ca??u)a?u?:像(chā?u?)a?uh:著(da??uh,得)
e:兮(ē,的)eh:伯(beh)eng:天(teng)
eo:做(ceo?) eoh:不(beoh) eong:本(be?ng)
e?:改(gê?) e??:酸(se??) e?h:玉(ge??h) e?ng:中(de?ng)
i:時(sí,時) ih:力(li?h) ing:新(sing)
ia 車(chia) ia?:成(siá?) iah:食(sia?h,吃) iang:嫌(hiáng)
io?:鵝(gió?) io??:囝(gi???,兒子) io?h:若(cio??h) io?ng:長(dió?ng,長)
iu:手(chi?) iu?:廂(siu?三間廂)
o:布(bo?) oi:火(h?i) oi?:本(b?i?) oih:月(go?ih)
o?:過(go??) o??:敢(g???) o?h:過(go?h) o?ng:工(go?ng)
u:舊(gū) uh:卜(buh,將要)
ua:我(gua) ua?:看(kua??)uah"發(huah,發) uang:管(guang)
u?:書(cu?或su?) u?h:疫(u??h) u?ng:近(gū?ng)
聲調:
陰平 a (不標符號)
陽平 á
上聲 a
陰去 a?
陽去 ā
陰入 ah
陽入 a?h
(引用自興化語Hinghuan的微博的文章興化語羅馬字介紹)
部分字元因為unicode的問題可能無法正常顯示。
興化字,即以漢字來表記口語的方式,也就是「正字」。
長久以來人們認為地方語言是無字可寫的,我地有一句俗語:「阿騷講無字」,說的就是莆仙話無字可寫,事實上並非如此,正字的論述 @寇孔雲大神的答案說得很全面了,也就不再贅述了。
關於這種正字,在這個問題下已經提及了許多。
你家鄉的方言如果寫成書面方言字,會是什麼樣的?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既然題主提到了俗字,那鄙人也說一下我地的民間俗字吧。
民間俗字多運用在劇本的撰寫上,雖然我地的劇本俗字未形成統一的規範,但在數百年的演出和傳抄中,也大體形成了一套用字的約定俗成寫法。
俗字類型有新造字、借音字及訓讀字
新造字,當地人稱為「土字」,有的為有音無字而造,有的則是因為本字生僻。其中最多的就是語氣詞。
新造字:
? /na?/ 咱;咱們
[女只] (左右結構) /?i/ 姐姐;母親(本字「姊」)
掿 /tia?/ 抓
[礻甬] (左右結構) /???/ 穿
[齒夫](左右結構) /?u/ 吮;吸
借音字:
介 /kai/ 自己
只 /?ia/ 這;這裡
嚇 /?a?/ 相當於詞頭的「阿」(人名用)或者「啊」
哉 /?ai/ 知道 (本字「知」)
卜 /p??/ 將要
訓讀字:
仔 /ky?]/兒子(目前正字是用「囝」)
系 /ke/ 拴 (本字「羈」)
企 /k?y?/ 站;站立 (本字「徛」)
人 /na?/ 人(目前認為本字「儂」)
參考劉福鑄《莆仙戲古劇本俗字研究》
莆仙戲古劇本俗字研究——以古本《目連救母》《弔喪》為例
前者諸如答主寇孔雲等都已回答的非常想盡了,我再來補充一點。首先題主的疑問主要是對於官話區以外的六大方言的文字體系如何。目前粵語、閩南語、吳語是比較強勢的方言對於書寫體系也比較注意標準化。這些方言一般存在文白異讀。因此其書寫系統大多反映其文讀字。粵語為了方便記音大多採用了記音俗字,而不是採用的其正字。一方面正字需要推廣,另一方面粵語非常多的讀音的正字都還未考證出來。答主再來談談官話區,其實官話區也存在正字的問題。只要是你的方言中不知怎樣書寫的時候都可以去正字。舉個簡單的例子,答主是淄博人,淄博話屬於冀魯官話,。答主曾經也一時腦熱考證了很多淄博方言的正字,列舉如下:
熨闊yūkuo: 舒服,可能來自濟南話熨帖:舒服
棒(槌)子: 玉米
杌扎子wuzha: 板凳
撐杌札子: 馬扎(馬扎俗名撐板凳、杌扎,東周——春秋時期發源於齊國故都)
不咋: 常見於魯中、魯西南、冀中、豫北等地。一般出現在疑問語句裡面,基本相當於普通話裡面的「吧」的含義。
迭不當: 來不及
撥拉būla: 撥動,用工具挪動
扒拉bāla: 指用手或其他工具,把東西挪開
不濟: 不好、不中用
半青: 本來是指那些不成熟的水果,後來引申指那些做事不成熟的人
蒼蛘: 蒼蠅
蟻蛘: 螞蟻
米蛘 螞蟻(誤,實為米象,擴大含義後指代螞蟻)
攫juē 用手抓,撓
挖wǎ 抓
搐搐chū·chu 退縮。我有刀來你有槍,前前搐搐不成像。——清· 蒲松齡《聊齋俚曲集》
引申義:皺縮,褶皺。例句:你怎麼越長越搐搐了/這件衣服搐搐嘎悠的。
妗子jìn 舅母
饘粥nián·zhu 亦作「饘鬻 zhānyù」,稀飯, 俗作黏粥,黏為饘粥(古音讀周)之音轉。
都蟧dūliao 即蛁蟟,即蟪蛄。蟬的一種。《方言》第十一:「蛥蚗,齊 謂之螇螰。 楚 謂之蟪蛄,或謂之蛉蛄。 秦 謂之蛥蚗。自 關 東東謂之虭蟧,或謂之蝭蟧,或謂之蜓蚞, 西楚 與 秦 通名也。」 郭璞 註:「貉料二音。」 宋歐陽修 《綠竹堂獨飲》詩:「前有萬古後萬世,其中一世獨虭蟧。」 元貢師泰 《剪燈聯句》:「春陽噓蛺蝶,秋冷蛻虭蟧。」
嘮叨。反覆地說。虭,用同「叨 」。
額顱蓋yelagai 也拉蓋,額頭。額+韻頭i讀作也,顱lu韻母音轉為a。
拾掇 整理、收拾。掇,用雙手拿;端;搬
誑kuāng 騙人
行子hang 東西,傢伙。對人或物的蔑稱。
行行 小玩意兒,小物件,小兒用語。
出溜 溜;下滑;縮小
刺撓 身上有異物不舒服的感覺
蠐螬cí·cao 蠐螬qícao讀作雌曹
草雞 耍賴;作為動詞後綴形容程度誇張,如累草雞了。
挫cuō 打人;狠狠地教訓。挫,摧也。——《說文》本意摧折,引申為打,使挫頓
楔xīe(用器物)打人。楔,本意指木楔、木柱。詞類活用作動詞,用木棒打,用器物打。
尋思xín·si 尋思:琢磨
付就fú·jiu 湊付,將就
促織cuzha 讀作粗扎子,即蟋蟀。
《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
三國吳陸機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蟋蟀在堂》:蟋蟀,一名蛬(音蛩),一名蜻蛚(音列), 楚 人謂之王孫, 幽州 人謂之趣織(即促織),督促之言也。里(音俚)語曰:「趣織鳴,嬾婦驚』是也。
呲拉cī 斥責,申斥
疵毛cī ①做一件事情,做得很差勁;例句:這事你做的咋這麼疵毛!
②形容一個人的人品較差、素質較低;例句:這人太疵毛。
疵:1毛病:~吝。~病。吹毛求~。2缺點或過失:~瑕。~咎。
賴呆 也可能寫作賴汰、賴怠。與邋遢應該存在音變關係。形容人做事不利索
賴呆巴鳥 形容做事不利索的人
芫荽yán·sui 香菜
乾渴gān·ku 口渴
飢困jī·kun 飢餓。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一回:「吾觀子眾飢困,且飽食,乃可戰耳。」
?子jue 刨土用的一種農具,類似鎬;鋤頭
提溜dī·liu 垂手拿著
見天 每天
將jiāng繁殖、滋生、增殖。詞典將字義項8:獸類生子:~駒。~小豬。
癥候 毛病
得為děiwèi故意
苕sháo 傻。
苕巴sháobo 傻瓜。苕:紅苕,即紅薯。有「愚蠢」的引申意義
「潮巴」一詞很有可能來自苕巴的音變。
紮裹zhāgu 原意指包紮,引申為修理之意,進而引申為教訓的意思。
撥拉蓋 膝蓋
膊闊bōkuo 胳膊。亦有可能是膊胳之音變。
膊闊肘子jū·zi胳膊肘。肘膠遼官話讀作jiu,筆者推測ju的發音來自於zhou的音變。
豆枕 枕頭。筆者認為由於大部分枕頭以綠豆等豆類作為枕芯,故而詞意擴大泛指枕頭
尿suī 尿液。例如尿尿niàosuī
尿脬suī·pao 膀胱。風癉客脬,難於大小溲,溺赤。——《史記》。張守節正義:「脬……膀胱也。
剛gang副詞,十分,真,著實,形容程度深 例:剛(著zhuo)賽來
粵語及贛語中咁gam為指示代詞「那麼,這麼」,用於在形容詞前做狀語,增加程度。粵語中咁字的本字來源於唐宋時期的河洛官話(現在的河南話為代表的中原官話一帶,仍然保留了部分河洛雅言的特點)恁nen,該字在現在的中原官話中依然表示指示代詞「那麼,那樣,如此」。恁中古音為nj?m/nj?m。筆者推測其語言演變為nj?m/nj?m-?j?m-??m- ?am-gam。剛gang與咁gam似乎存在音韻關係
賽 褒義詞:好玩,好
著實zháoshi 著實,非常
恁nén 你,你們。恁,您。此處詞意擴大,已沒有敬語的含義。
方(微/屋/顧) 方,正當。一般僅和熱/燙搭配。方熱啊這黏粥。
冇/冇介mú 沒有/沒。例句:還有嗎?-冇了 ;吃了嗎?-冇介
踅摸xué·mo 尋找,查找。踅,折回,旋轉
二瓜l?·guo二百五,笨蛋
耳冇蘇l?músū字面意耳朵沒有蘇醒。形容人裝作沒聽見、或者對說話人的要求毫無反應或沒有及時行動的樣子。例,你這行子怎麼說不說的耳冇蘇啊。
題主問的應該是文字。所以我就簡單講講吳語區的情況。當然是用漢字啦!普通人很少識得吳語正字,所以也很少會使用吳語正字來交流。明清以來的文獻中真正完全用吳語寫作的很少,許多小說,比如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也是人物對話用蘇白,其他敘述用官話。倒是外國傳教士留下了一批純吳語文學作品。 比如1849年慕姑娘(英)的《油拉八國》。作者乃英國傳教士慕維廉家屬,是一部歷史地理講義手稿,介紹世界各地的地理歷史風俗宗教。第塊,垃拉,常樁,戶蕩,事體,裏向等方言字的寫法在當時已經很標準。比如30葉個「亞愛倫個南半爿,買物事個地方,呀是糧草生意聚集個戶蕩。停船戶蕩末,算好個。」 光緒二十年上海美華書館出版的用上海土白創作的《耶穌言行傳》。 中華民國十年四月上海土山灣印書館發行的《阿里排排逢盜記》。後來傳教士還出過交關上海方言個教材,比如《上海方言課本》。一些英華、法華對照個上海話詞典。最近有胡寶談先生寫了一本完全用上海話創作個小說《弄堂》。
但總體來說,吳語文字書寫還是少數讀書人個專利。直到今日這個現象仍舊如此。由於母語語文教育被排斥在當今教育體系之外,當今懂得吳語正字的還是吳語愛好者圈內的少數人,普通大眾在網路上聊天要麼普通話,要麼「弄剛撒么子」之類的白字。推廣吳語正字任重道遠,我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吳語拼音方案很多,有吳語協會吳音小字典配套的吳語拼音,有上海閒話ABC創製的法吳拼音方案,也有錢乃榮教授製定的靠近普通話拼音的上海話拼音方案。都有各自的輸入法可以使用。文章最後放上個人跟朋友予安製作的正字卡片。上海話蘇州話正字de jiau
抬轎子——吹捧,抬高;設局詐賭,騙人錢財。吃局,大家又儕是單吊。從勿大熟個二男一女算起,氣氛越來越微妙。要是七家頭吃飯,四男三女,總有眼半山勿尬。要是六男一女,乃叫尷尬。搿一日吃飯,也弄勿清啥名堂經,要末天下世界溫室氣體排放忒結棍?真箇會得六隻光郎頭告一隻菜刀頭美女坐辣一道吃飯。我一坐坐下來,屁股還嘸沒坐熱,面孔已經熱起來。美女一徑朝我打無線電,獨恐我還弄勿拎清,翹起蘭花節頭,隔仔七八隻手幫我搛[cie]菜。余多五個兄弟,看見檯面高頭儕是阿拉兩家頭做市面,一隻只面孔儕變成夜壺臉,閑話也勿講,悶頭吃菜。我有眼意勿過,存心尋眼閑話叫大家嘲嘲。嘸沒想著除出美女,大家熱情儕勿高呀,嘸沒人搭腔。光飽光足,是菜刀頭美女買單噢!硬勁要開車子送我轉去。勿得里個了!勿單懂風情,還是豪爽型。我想我今朝大頭運來哉,哪能福氣介好!像煞首長一樣,幫余多五個兄弟一個一個攙一把明朝會。「勿好意思,勿好意思。」勿是我講個,是伊拉講個,伊拉比我還客氣,像煞我是扛炸藥包去個,還招呼窮打:「交關抱歉,交關抱歉。」人上了車子,車子上了高架,我甜酒釀焐仔五分半鐘,咳嗽一聲,酸酸甜甜要開腔。真嘸沒想著美女邪氣貼心,當仔我喖嚨癢,從大膀邊浪LV小包里向摸出一張小紙頭遞撥我。我接過來手摸摸勿像餐巾紙,趁仔高架燈光一照,是張名片——美女是賣保險個!「噢……伊拉五家頭……」「嗯,伊拉儕買過了。頂起板一人兩份,有人還買了七份唻!」想勿落,真叫三鮮澆頭加辣爛糊面高頭!我也真叫頭三鮮。還啥大頭運,七十二個大頭鬼噢!勿關哪能我也是生辣紅旗下長辣紅旗下個接班人,勿是介便當就撥抬轎子抬得去個。我馬上厾[toh]出一句:「買七份?有搿種事體?嚡里只十三點啊?」「儂老幽默個。」爛糊面辣檯面高頭冒熱氣,腳辣檯面下頭踢來踢去瞎客氣,我做好頂壞個打算,像交通電台裡頭有人打電話進來講個:一個農民挑仔扁擔走辣中環線高頭。
tsy
雖然題主沒有提到閩南語,不過還是過來冒個泡吧
閩南語拼音方案我所了解的有以下幾個:
1.教會羅馬字:也稱教羅/廈門話羅馬字/白話字/POJ,是19世紀西方傳教士為了傳教而在廈門創造並推行的拼音方案,她的誕生早於威妥瑪拼音和現行的普通話漢語拼音,雖然最早為傳教所用,但在兩岸推廣開後,早已不僅限於傳教。雖然其在早年有較高的使用度,但近年來這一地位已被台羅所取代。2.台羅拼音:全稱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是台灣教育部在教羅基礎上改造的拼音方案,比起教羅更為適應現代社會(除了聲調符號外沒有任何特殊符號,聲調亦可用數字表示,字母皆取自英語26字母),在各拼音方案中覆蓋腔調範圍最廣,可以拼出各地閩南語存在的特殊韻母。而行政力量的推廣,也使其成為當下最為常用的閩南語拼音方案,並被用於台灣的閩南語教育與語言能力等級考試中。大陸地區熱愛母語的青年所接觸最多的也是該拼音方案。
3.閩南方言拼音方案,簡稱閩拼,是大陸地區的閩南語拼音方案,該方案遷就普通話拼音方案,在聲母的表示上相當詭異(個人主觀感受),通行度不高。
4.黃晉波先生的注音方案:黃晉波先生在其所編《當代泉州音字彙》中使用的拼音方案,存在特殊符號(下劃線),通行度極低,但因為《泉匯》實用性極高,本人還是掌握了這套拼音方案。
5.日語假名注音方案:日本割佔台灣時創造的方案,以日語假名進行注音。戰後已基本無人使用。
6.通用拼音方案:台灣地區設計的號稱兼容國語,閩南語,客語的拼音方案,本人了解不多,不贅述。
用字方面,存在一定的分歧。
早年閩南語處於被打壓狀態,沒有官方出面的文字標準,導致俗字,別字,諧音字滿天飛。在替字與本字的取捨,替字的選擇上各家又不盡然相同,甚至還有漢羅混寫乃至全羅書寫的情況,導致早年閩南語漢字書寫處在一個較混亂的狀態。近年來這一狀況有所改善,大陸地區的《閩南方言大詞典》,台灣的《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都是相當權威的資料。
《閩南方言大詞典》(以下簡稱閩大)為廈大周長輯教授主編,以廈漳泉三地市區腔為標準,是目前大陸地區最權威,全面的閩南語辭典。《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以下簡稱台教)為台灣教育部主持編撰,以高雄腔,台北腔為準,併兼顧其他腔調,是台灣地區最權威的閩南語辭典。兩者在全面性,嚴謹度,腔調包容度等方面均有所差別,在此不展開。使用的拼音,閩大為國際音標,台教為台羅拼音。用字標準上,兩者有共通之處,但也存在一定差別,舉個極端的例子(台羅拼音表示):gua2 m7 tsai1 iann2 beh4 an2 tsuann2(我不知道要怎樣)用兩部辭典的書寫標準分別如下:我伓知影要安怎。
我毋知影欲按怎。表示否定的m7和表示要的beh4目前本字均不詳,兩本辭典選擇了不同的替字。
目前最為權威的書寫標準是台灣教育部使用的用字標準,該標準可參閱前述《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其被用於閩南語語言能力等級考試與閩南語教育中,其雖非強制性書寫標準,但畢竟由「政府」進行推廣,在台灣地區大眾媒體(新聞,歌曲)中已有一定的使用度。對大陸地區正字使用者也有較大影響。
而閩南語漢字書寫存在的一個較大的問題是,有些字在普通話中是生僻字,或者根本就是新造字,而目前的字型檔是普通話本位,故某些字因為字型檔原因在電腦或手機中可能無法顯示。因此實際上在網上以閩南語正字聊天時,對這部分字會採用替代字,比如表示厲害的gau5,寫作「敖力」(上下結構),實際上有的人可能會直接打作「敖」或者用拼音「gau5」表示。
--------------------期末考複習中分了個心然後寫完發現一小時過去了(╯‵□′)╯︵┻━┻我的控制工程原理啊啊啊啊啊(╯‵□′)╯︵┻━┻潮州話是除了潮汕地區其他人完全聽不懂的一種方言。包括廣東的非潮汕地區也完全聽不懂。但是潮州話已經是一個非常完整的體系。包括完整的拼音(有八個聲調),下面這個鏈接是潮州話在線字典,有真人發音。(發音的人就是我們現在潮州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還非常年輕。)http://www.mogher.com/
「不樣釣魚」諧音字
家在浙江,湖州,然而身邊人互相交流從來不怎麼用方言,除了和爺爺奶奶輩的,普遍用普通話。你問我想打方言了怎麼辦?白字啊!噶蟹母唄寧用呱素拼音誒現在沒有人用什麼拼音的誒
就我了解啊 沒有文字的傳承。耳濡目染,自然就學會了啊。。語言究根結底就是發聲
廣東人表示,粵語大部分的口語發音我都是對不上字的……
我們這邊有專門的書面語 唱歌和一些正式場合使用
本人廣東陽江人,家鄉文字有專門字典體系,並且不像粵語文字往往音譯的多,我們陽江文字大都與漢字一致都有意義,有人說這是因為家鄉三面靠山一面靠海,自給自足的封閉環境,造成古漢語的保留相對完整。
要了解這個問題,需要先了解一點語言學知識。
1 什麼是文字?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面圖形符號。這是對於文字的定義,是關於文字本質的哲學論述,是有一個瑞士語言學家提出的,得到世界語言學屆的公認。
2 那麼文字是如何記錄語言的?或者具體說,是通過記錄什麼來記錄語言?答:通過記錄某個語法單位如:詞,或者詞素(詞的組成部分,也叫語素);也可以通過記錄某個語音單位:音節或者音素。
3 漢字是如何記錄漢語的?在古漢語里,是通過記錄詞,一個符號(字)一個詞;而在現代漢語,白話文裡面,是通過記錄語素,還有音節。一個漢字為一個語素,有時為一個音節。
比如:「漢字」是一個詞,其中「han"和」zi「是兩語素,它們組成了一個詞」漢字「。這兩個語素分別由」漢「」字「兩個符號來記錄。
再比如:彷彿是一個詞,這個叫連綿詞,其中的字"仿「」佛「,是沒有意義的,它們只是記錄了兩個音節。這樣的字占漢字的10%。
隨便說一下,英語等西方語言是通過記錄音素來記錄語言的。音素數量比較小,只有幾十個,所以使用26個字母就夠了。但是語素就多多了,少說有幾千個,所以需要幾千個符號。這是為什麼漢字比較多的原因。
4 再來看漢語的方言和普通話。
語言有三個部分:詞語,語法和語音。漢語的各個方言之間,語音的差別最大,語法的差別最小。而詞語的部分,包括語素,絕大部分是相通的。
以上海話和普通話作對比。比如:「回答問題」,這兩詞,以及有關的語素,在上海話和普通話裡面是完全相同的,這在情況佔了絕大多數。有的情況是詞不同,但是語素是相通的,比如「東西」上海話叫「物事」,詞雖然不一樣,組成詞的語素是雙方都有的。
更少數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無論是詞還是語素部分。比如「你們」這個詞在上海話裡面是沒有的。「們」這個語素在上海話里也沒有。上海話表示「你們」是說「拿」,發音和普通話的「拿」字相同。
請問如何在書面上來記寫這個詞?如果你寫「你們」,那在寫的不是上海話,而是普通話。所以你需要造一個字,或者用現成的拿字也可以,但是要得到大家的公認,或者約定俗成,或者有權威機構來認可。
我們的方言是沒有相應的書面語的,只有普通話有書面語。有方言寫的文章小說,有嗎?很少很少。有用方言辦的報紙,期刊嗎?沒有。這就使得方言特有的詞語,一般只能在口語里存在,而不能寫下來。因為沒有相應的文字元號來記寫。你想用書面表達,一般而言只有使用普通話。
所以說現有的漢字是記寫普通話用的。所有普通話的詞語及語素,都有相應的漢字。但是方言不是如此。
最後順便說一下。有一種普遍存在是錯誤認識,認為漢字使得說不同方言的人能夠交流,因為用漢字寫的文章,每一個人都能看懂,似乎漢字是「普適文字」。其實不然,漢字寫的是普通話,你能看懂,是因為你掌握的方言詞語,大部分和普通話相通,你不需要特別學習。而不同的部分,你還是要學,只是要學的部分比較少而已。比如「你們我們他們」這些詞,上海人就需要學,因為上海話裡面是沒有的。因此並不是說漢字是普適的,可以記錄所有的漢語方言,不是這麼會事情。
===========================================================
漢字主要是寫普通話的,一般情況下不能寫方言。
這一點很容易證實。每一個人可以自己想一想,你熟悉的方言里的特有詞語,有沒有現成的漢字可以用來表達。一般沒有。
我是上海人,我知道上海話特有的詞語,除了極少數(如儂),沒有現成漢字可以表達。好奇現在的客家人有沒有用拼音,幾套拼音方案都閒著幾乎沒人用??
漢語方言用漢字,弄一個拼音方案就行了,比如客家語,台灣最先弄了,香港後來也有了,再後來大陸也有了。
推薦閱讀:
※台灣紀錄片《衝天》為何用「沖」字而非「衝」字?
※「著」是如何變成「著」的?
※「聽」字是怎樣簡化為「聽」的?為什麼是口字旁?
※「另」的本字是什麼?
※簡化字的淵源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