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uber在中國總部被查與打破壟斷,打倒特權聯繫起來的人是沒有用過滴滴與快的嘛?
看李楠的專欄有感,可惜他不讓我評論
Uber vs 計程車: 我相信,每個人都對今天計程車的拒載深惡痛絕,又無能為力。同時還有這個問題下的很多答主:如何評價「打車軟體 Uber 涉嫌非法營運,廣州總部被查處」?如何評價「打車軟體 Uber 涉嫌非法營運,廣州總部被查處」? - 互聯網
回答的時候似乎基於的前提是:uber是唯一的...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選擇無視滴滴、快滴、51專車之類的打車軟體呢?
昨天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補充一下~
除了部分人確實有些唯洋是崇外,國內產品的品牌形象建設也是一個大問題,另外就是Uber觸動了底線。
易道用車差不多是與Uber一起出現的,在Uber火紅四海的時候,易道在國內都不見得是一家知名公司——當然,用過的人都說好,但是幾個人用過呢?
固然有國內經濟水準不足以支撐大規模專車的程度,但是也跟易道自身的品牌傳播能力有關。相比之下,Uber在世界各國談笑風生,真是比易道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滴滴也是一樣,一個是滴滴專場剛剛上線半年,另一個是滴滴主營業務是計程車。如果不是我朋友圈裡有一個土豪天天發專車券,我真不會關心滴滴的專車……貴,關鍵是還沒計程車票,發票也不能報銷……很重要的……
所以大多數人不知道易道,認為滴滴就是計程車,很正常。
不過,Uber的市場份額同樣撐不起如此的提及率,在國內談起此類業務,Uber排名絕對靠後。但今天Uber有這種威勢,這就是人家品牌傳播的手腕了~
還有一點就是Uber觸及了底線。
雖然說互聯網創新基本上就是對傳統生態的顛(po)覆(huai),但是搞打車軟體也是要按照基本法的,這裡的基本法比較多,但主要是交通運營類的法律。
在Uber搞出大新聞之前,國內專車類軟體在程序上都是合法的:軟體公司、汽車租賃公司、勞務輸出公司、司機四方簽訂協議。人是專業的,車是運營的,雖然大家心知肚明這是在跟監管部門玩腦筋急轉彎,但各方也默認了這種存在。而且監管部門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沒有理由對公司動手,只能在機場、車站查查運營執照,自然都是沒有,那麼就扣車,然後軟體公司出面把車贖回來……
然而Uber的到來,直接破壞了這種看似彆扭實則順滑無比的生態——人民優步,就是私車。明目張胆的私車,告訴所有人,我不是運營車輛,有種你搞我啊!
搞!
個大新聞!
火了,反抗強權,為了人民……
真的,在這個時候,有些人才知道有人在干私車運營的事兒……雖然早就偷偷的存在了~
所以,在有些人的意識中,自然是一個來自互聯網前鋒的米國的軟體,來到中國一舉顛覆了由權貴壟斷的經濟體系,並因此受到了被權貴操縱的公權力打壓。大聲讚揚自是應有之意——至於國內公司,鬼才信他們會做出同樣地事情。
呵呵,都是套著互聯網精神外殼的僵化思維搞的鬼。
這個問題也困擾我好久,然後今天集中翻查了一下答案,有一個答案(不指名了)讓我豁然開朗:因為他們真的真的沒用過滴滴、一號專車、神州專車、易道用車……或者其他類似的……(為了方便表達,下面用滴滴替代國內軟體,誰讓人家拼音好打呢~)
這些人,關注的都是高大上的創新、互聯網思維、分享平台(人家叫Uber為經濟分享平台的,不是打車軟體有沒有)之類之類,當然還有反抗強權,之類之類……
滴滴是什麼?滴滴是low爆了的打車軟體啊,你打出租的好嘛?專車?沒聽過~~給你來一段:
滴滴是計程車滴滴快的也有被政府打壓的新聞,不過人家發展迅猛,更多的新聞都是燒錢競爭入口爭奪大公司撕逼之類的。
Uber呢,沒多少用戶,只能靠「反抗政府」刷存在感。
另外我朝的科技媒體科技工作者都是對美國馬首是瞻的,諸如Uber、亞馬遜中國之流,其實在我朝沒多少競爭力,但必須關注,否則就跟不上世(mei)界(guo)的步伐。因為只有Uber明目張胆的違法抗法。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014729/answer/46529923滴滴政府也關注過,經常抓司機罰款,可能uber中國區的pr認為這個事要大幅度宣傳引得大家同情才你們都知道了
然後國家這樣是對的,現在uber帶著幾億美金來補貼讓國內計程車沒生意做,然後等計程車司機死了一批後再停止補貼,這樣最後不好的是消費者。現在平均一個訂單uber要補貼20多塊
當然也有動到既得利益者麵包這麼一說推薦閱讀:
※北京交通委查處黑車,滴滴打車、快的打車、易到用車等提供專車服務的平台該如何應對?
※在 ofo 或摩拜單車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滴滴與計程車公司戰略合作,將計程車和網約車的資源融合,會對行業帶來哪些改變?
※滴滴優步,網約車合法化,你怎麼看?
※如何評價滴滴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