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型產品的設計原則是什麼?

除了功能的性能到極致,切入痛點之外,還有什麼需要我們注意的設計原則?


最近剛翻譯完的一篇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原文地址:Principles of Product Design

作者: Joshua Porter,founder of whattoweartoday

本翻譯純粹為個人學習所用,為避免理解偏差,建議有興趣的人還是去看原文吧。

-------------------

Usefulness is job #1 有用是最重要的。

如果產品無用,如果人們找不到它的用武之處,那麼產品設計本身便已經失敗。你的產品,必須能幫助人們做一些生活中有價值的事情。它可以是功能性的(比如說,Timex 能告訴我時間),社交性的(比如說,我的勞力士讓朋友們印象深刻),或者是情感性的(我的手錶是我妻子送的禮物)。 使用的生命周期包括:理解產品的用處,第一次嘗試使用,以及學習如何使用持續成功地使用。

The experience is the product #2 體驗即產品

在你看來,你的產品,以及使用過程中會產生的體驗顯而易見是兩件事情。然而對於正在使用的這個產品的用戶而言,產品以及其體驗,就是一回事。對於用戶而言,每次交互都成為構建產品的一個重要環節。iPOD會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你對它的體驗,包括了以下一切:拿起時的手感,重量;滑動轉輪尋找音樂,與你的電腦同步來從iTunes購買音樂,等等,共同塑造了這個產品,這個用戶購買的產品。

Solve Existing problems #3 解決現存問題

在我們嘗試創造改變世界的產品時,我們經常試圖創造一些這個世界從未見過的東西。然而,產品不應該為尚未出現的新問題來提供新的解決方案;產品創新應該是新在針對現有問題,現有痛點的更優解決方案。以Goole搜索,Netflix ,Facebook為例。這幾個廣泛被使用的產品,每個都是簡單且比其他同類方案更好地解決了一個現存問題。

Look for investment #4尋求有投入的領域

最好的產品特性使那些會被使用的。最好去預估一個特性的方式是看人們是否已經投入在這個領域。人們是否已經在這個領域投入時間,精力,金錢?這是一個判斷這個問題是否值得去解決的指標。如果人們說,他們有一個問題,但是沒有投入任何去解決它,那意味著他們並不覺得這件事情是重要的。所以,在決定新產品或者產品的新特性時,看看人們是否已經在這方面有所猶如。

延伸閱讀 1

Model features on real artifacts #5以實物為學習模型

一種你能夠確定人們有投入到某個問題上的方式,是看看現實中是否有對應的實物:比如說電腦旁環繞的記事貼,比如iPhone上的防劃膜,等。當你能遇到這樣一個實物的時候,務必當成黃金來對待。。。並且請它的擁有者和你講述它所有的故事。這樣的實物可以直接變成有用的產品特性。

Fit and finish matter #6精雕細琢你的作品

只有當所有的事情看起來都對,用戶界面已經在像素級別精心打造,宣傳文字非常清晰,品牌看起來很專業,我們才能建立起用戶對我們的信任。這些會傳達這樣的信息:「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來,創造這個產品的人的確重視這個產品,他們不是在隨便玩玩的。」然後,用戶才會給我們更多的機會,讓我們有可能成功。

延伸閱讀 2

Release quality sets expectations#7 發布的每個版本都會設立期望

你發布的每個版本都會設立期望。現在,儘快發布版本然後根據用戶的反饋快速迭代已經成為了大家的習慣。這是值得稱讚的;來自實際用戶的使用體驗以及反饋也是無可替代的。但是,要牢記在心,不管你發布了什麼,請確定那是你能力範圍內的最佳表現。如果每次你發布的內容都只能達到80分,那麼用戶接下來對於你未來產品的預判也就是80分......每次都期望低一點,直到最後不抱期望。但是,如果你每次發布的產品,不論多麼小,都是最好的作品,你的用戶們會建立起這樣的信念:你的作品是值得期待。他們甚至會更加期待你的下一次發布!

Release a smaller, better product #8發布小而美的產品

由於開發工具的發展,現在要給產品添加功能越來越容易。不變的是功能蔓延這個老問題。每次新加的功能,不論多小,都將為用戶的使用帶來阻力和不順。如果你的產品是很聚焦的,它不會嘗試去做太多事情,而對比說「好」,你會更傾向於地對更多功能說「不」。

The last 10% is the hardest #9最後10%是最難的

一個好產品,和一個偉大的產品之間,差的就是這最後10%。而大部分人都止步於這90%...差不多的核心功能,類似的價格,以及類似的故事。只有這最後10%才是真正的篩選器,讓你能脫穎而出。是為細節付出的心血,汗水和淚水。時間並不是你的衡量之道,你需要衡量的是好產品與偉大的產品之間的差距。

Know who your real competitors are #10知道你的真正競爭對手是誰。

Email以及Excel是兩個強大可怕的競爭對手:人們幾乎用它們來完成所有事情。同時,我們極少把它們當作競爭對手來看,因為它們看起來並不直接競爭。。。但它們其實間接地競爭了。我們太容易被各行業分析家所常用的產品類別所局限。但是這些分類極少能覆蓋全面的競爭態勢。因此,你需要留言那些有可能和直接競爭對手一樣危險的間接競爭對手。據個例子,帶攝像頭的手機,對相機和手持攝像機而言,就是間接但是致命的競爭對手。當你想要創造出真正創新的產品時,仔細思考誰是你的直接競爭對手,誰是間接的。

註:間接競爭對手,更多是在替代性領域。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卡拉OK和電影不直接競爭,然而用處都在於滿足用戶短時間休閑聚會的需求,因此事間接競爭對手。

Actual vs desired use #11 真實的用途對比理想的用途

關於產品的用途,你所期望的和用戶實際上用的,往往有那麼些差距,不要把它們混淆了,而是坦然面對用戶的行為。有時候,用戶不會按照你設計地去使用它們,這是值得你注意的。也有些情況下,用戶之所以用錯了,是因為他們不會用,需要你的幫助。而最差的情況,是用戶按照你不希望的方式去使用了你的產品。

Personal value precedes social value #12個體價值優先於社交價值

我們很容易為一個產品的社交價值而激動-歐,如果我們把它做好了那麼

每個人都會和朋友分享的!然而事實上,人們很少因為一個產品的社交價值而去使用它,而是因為這個產品首先能夠解決一些個體問題-他們能夠單獨使用它(當然,可以分享,不過這一般是第二步)

Users are not product designers#13 用戶不是產品設計者

關於你的產品,用戶會有無數的想法,但他們不是產品設計師,你才是。「當人們告訴你,產品出錯了或者對他們沒用,他們很有可能是對的;但是當他們告訴你,具體他們認為是哪裡出錯應該如何去改正的時候,他們一般都錯了。」Neil Gaiman的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人們一般很容易發現問題出現了,但他們一般不知道如何去解決(如果知道,他們也就不會碰到這個問題了!)所以,不要急於去解決問題,確保你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並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這個原因一開始也許看起來和問題毫不相關。如果盲目聽從用戶的意見,你會發現他們很快不能自圓其說,不要去責怪用戶-這是他們的本性。

The behavior you』re seeing is the behavior you』ve designed for #14 你設計了你看到的用戶行為

不論你如何計劃完美,用戶行為總會超出你預期。不要忽視它,要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你設計了你看到的用戶行為-不論是否有意如此。如果不是,你也許需要好好地聚焦核心用戶交互部分,確保它們足夠緊密地引導用戶行為。

Great products are focused on a single problem #15偉大的產品聚焦於1個簡單問題

很常見的一個問題是,人們希望可以創造一個可以解決所有人問題的產品。然而,最好的產品總是那些用獨特的優越的方案解決了一個簡單問題的產品-它們就是為了解決手頭某個具體的問題而生。專註於一個小市場是反直覺的,但這正是你通往一個大市場的起點。

Disruptive products look like toys#16顛覆性的產品一開始總像玩具

那些最後看起來顛覆性的產品一開始的時候,看起來總像是玩具。雖然看不出來,但它們在某些領域具備現有產品所缺乏的領先性。比如說,更便宜,更好用,更協同。它們看起來不會被精心打造,或者不成熟,不會有大量的用戶基礎,更像只是個玩具。而這個不可預期性,反而成了它能出其不意顛覆傳統產品,在被老前輩們覺察出危險性前自我發展成熟的機會。

延伸閱讀1

Positioning is crucial #17定位至關重要

人們如何接受以及使用你的產品,取決於他們如何認知你的產品。而這個認知,由你如何定位,你如何描述,你拿它與哪些產品進行競爭來決定。

你可以定位你的產品是一個全新的品類,或者是對某個現存品類的產品改進-人們會通過與類似產品進行類比來認知你的產品。

Product/market fit is when people sell for you #18 當用戶主動義務地銷售你的產品的時候,你做到了P/M fit

Product market fit 是一個有趣的說法, 一個實在的考量它的方式是:如果用戶理解並且意識到你的產品價值,這已經是個很大的成功;然而如果用戶能夠把他們的積極反饋分享給朋友,而這樣積極的體驗新用戶也能夠重複感受到,那麼你便掌握了所謂的P/M fit. 這時,會發生奇妙的事情-你的所有用戶變成了你的銷售團隊。


工具型產品不要成為客戶視線的重點

工具型產品需要的是客戶的依賴性,不是關注度。就像電視機每天默默無聞的給你放電視節目,在用的時候沒有人會關心它的菜單好不好用、性能好不好、有沒有可改進的地方等等。

等你的產品在客戶眼中已經隱形了的時候,就說明你做到極致了。

工具型產品的典型的例子:

我和他在用QQ聊天,但是兩個人的意識感覺到是兩個人在聊天,而不是我發給QQ,然後QQ告訴他,然後他再把回話告訴QQ,然後再告訴我。其實在我和他用QQ聊天的過程中,QQ是被我們忽略的。


對於工具型的產品,我更傾向於界面的設計風格要簡潔,流程設計要簡單。讓用戶在使用產品時能夠專註的來完成自己的任務,不要在視覺上和體驗上給用戶帶來太多的打擾。


工具型產品,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找好用戶群,因為這個工具可能不是大部分人都使用的工具,所以用戶群要找對。

其次在設計時要注意用戶的使用習慣,比如說先操作哪個再操作哪個等等


推薦閱讀:

如何自己架設部署CDN?
如何評價即將關閉的日記網站ohlife.com?
2016 年有哪些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
有沒有哪個中國的互聯網產品是中國最先做出來並且世界領先的?
貨運o2o發展潛力有多大?除了騾跡物流外還有哪些在做這個項目的公司值得關注?

TAG:產品經理 | 互聯網產品 | 產品設計 | 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