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地打孩子?
和公司幾個有娃的交流心得的時候發現,和熊孩子講道理就是對牛彈琴,你苦口婆心的講道理,熊孩子是我行我素,當一頓鞭撻後,道理自然而然的他就明白了。
看了下面的評論後,我覺得應該限定個範圍,請有孩子的父母來回來,未有孩子的,請謹慎作答。
男人和他的兒子面對面地站在書房裡。他手裡捏著一張紙,正不疾不徐地念著上面的內容。
「你於一小時前掀了一位成年女性的裙子,認錯態度差,拒絕承認觀看成年女性的內褲圖案是不文明行為。」
他掃視了一眼面無表情的孩子,儘管對於對方的反應並不滿意,他仍然一絲不苟地控制著自己的面部肌肉和聲線。
「基於以上情節,接下來我將對你執行處罰,方式為將手放在離你臉頰40厘米水平位置處,以60厘米每秒的速度靠近,直到聽見清脆響聲。左右交替各一下,疼痛感適中,不會造成面部皮膚紅腫、腦震蕩或精神創傷,主要目的是讓你意識到行為和思想上的錯誤並加以改正,次要目的是讓你意識到父親在兒童教育上的權威性和正確性。該判決書將歸檔於書房書桌左數第二個抽屜,可供你日後查閱。如無異議,下面開始執行。」
對方顯然並不認為這是一場交流,因而也沒有給予任何反應。
三天後。
「你於三天前掀了一位成年女性的裙子,當日對你進行了處罰,根據記憶曲線,為了鞏固你對錯誤的認知,接下來我將對你進行複習性處罰。20分鐘前你在做作業時偷看漫畫書,且試圖通過說謊掩蓋錯誤,情節嚴重。兩項處罰合併執行,方式為將你面朝下置於我的膝蓋上,將右手放在距你臀部皮膚60厘米的右上方45度處,以每秒2米的速度靠近,直到聽見清脆響聲。每秒鐘1.5下,持續時間120秒,疼痛感中等偏高,可能會造成輕微皮膚紅腫,主要目的是讓你意識到行為和思想上的錯誤並加以改正,次要目的是讓你意識到父親在兒童教育上的權威性和正確性。該判決書將歸檔於書房書桌左數第二個抽屜,可供你日後查閱。如無異議,下面開始執行。」
三十年後。
「爸爸。」隔著電話,兒子的聲音清晰地傳來。他繼承了父親慢條斯理的說話方式,彷彿一字一句都經過良久的斟酌。不同的是,他的聲音更加柔和,讓人不由自主地在腦海中描繪出一個總是面含微笑的、彬彬有禮的青年。
男人的喉結上下顫動了一下,彷彿無聲地清了清嗓子,然後低沉地「嗯」了一聲。
「這是我今年的第五個電話,預計持續時間為十分鐘,內容為介紹我和我妻子及女兒的近況,以及了解您最近兩個月的身體狀況。主要目的為讓您知道您的兒子沒有忘了您。如果您沒有意見的話,下面我將開始倒計時。」
男人的喉結又顫動了一下,這次他沒有發出聲音。耳邊隨後徐徐傳來條理分明的介紹,從他們上個月在海邊度過的愉快的一星期,到孫女最近測量的身高。他睜著一雙眼睛,眼珠半天沒有轉動,只盯著電話機上一閃一閃的代表錄音的紅燈。
「爸爸,」那邊訴說的聲音停頓了一下,「以上就是家裡近兩月里發生的事,您呢?您過得好嗎?」
「啊……我過得挺、挺好的。」越來越少的說話機會使得他逐漸失去了他那富有特色的說話方式。聽見那邊問起體檢情況時,他開始手忙腳亂地翻起書桌的抽屜,試圖從裡面找出最近一次的體檢報告。
一段乏善可陳的敘述後他問起兒子是否能在下一個假期到來的時候帶著孫女過來住兩天。
「您總是不明白,」對面似乎嘆了一口氣,繼而用一種無奈又包容的語氣說道,「一次長達兩天的會面並不值得我們花費二十多個小時於往返奔波。我們有更好的溝通方式,不是嗎?」
他沒有回答。而那邊也並沒有做多餘的等待,短暫的停頓後,那個聲音輕緩卻不失嚴肅地宣布:「時間到了。」
男人無意識地皺起了眉,卻又似乎鬆了一口氣。他像是道別一樣難過,卻又像是車到終點聽到報站聲一樣輕鬆。
「再見,爸爸。」那個柔和的聲音最後說道。
雖然不想破壞答案的結構,我還是不得不解釋一下。
一、故事前後不是因果關係,是身份反轉關係,對比的是兩種口舌笨拙力量懸殊後不被平等對待的滋味。二、我的觀點是小孩子有人格有想法,要平等地看待與交流。怎麼打永遠不是重點。放棄交流而訴諸武力這件事本身才是我反對的。不管理由充分還是蠻不講理,都不改變父母溝通失敗使用強權的事實。好皇帝治國有方國泰民安也不代表皇權社會是值得提倡的。三、打孩子不說明不愛孩子。和父母疏遠不代表不愛父母。對於主人公而言這不是復仇而是理所應當。四、僅代表個人的教育觀,對於一些人打孩子的行為理解但不認同,如果你也不認同我,希望你也能對我的觀點報同樣的態度。謝謝。只能說明你們公司同事的教育水平太低。打一頓並不會讓孩子懂道理,而是打不過你,所以暫時認慫。相反更可能讓孩子認為:暴力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手段。我有孩子,3歲,女兒,我從未打過她,即使她調皮起來氣得我想跳起來,我也是先冷靜自己。
對於孩子來說,講道理不是一個教育的好辦法,而且你要看年齡段。
3歲之前沒有道理可講,唯一的辦法是引導孩子去做「正確的事情」,比如孩子對插座好奇,那肯定不能玩,那怎麼處理?強調不能碰,碰了會痛痛,會再也看不到爸爸媽媽的同時,把家裡她能觸手的插座統統用安全扣鎖上,同時也可以給一個不插電的,可以研究的,玩夠了自然就好了。3歲之後可以溝通了,鼓勵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盡量蹲下來用和平的語氣來溝通。哪怕做錯了一些事情,盡量先問為什麼想這麼做,有時候孩子不是非要給你搗亂,他們只是想幫忙。也舉個例子,我晾衣服的時候,我女兒經常會跑過來把盆里的衣服都掏出來,散在地上。我開始也有點煩她的搗蛋,但我沒發火,我就是問她你想幹什麼。她說她想給媽媽幫忙晾衣服,於是我教她,你太矮了夠不到衣架,那你可以幫媽媽把衣服抖開,放回盆里,讓媽媽來晾。或者幫媽媽把收下來的衣服從衣架上摘下來。再大點,上學了,那你把基礎打好了,也歪不到哪裡去,那會兒就可以好好溝通講道理了。在公共場所如果孩子(主要是幼兒)比較調皮,主要因為好奇和興奮,3、4歲的孩子沒有自控能力,除了出門前和孩子提前約定出門的規矩,實際操作中家長可以採取的辦法就是「暫停」,比如在餐廳吃飯的時候奔跑或者在椅子上跳,或者打擾了他人,那就直接帶出去,和他說明這和出來時候約定的不一樣,你只有遵守了約定的禮貌,才能繼續回去吃飯。說一個我女兒的事情,她2歲左右開始想試探我的底線,於是一次我不讓她在馬路上跑的情況下她就開哭,然後在地上翻滾。當時是夏天,她還穿著裙子短褲,旁邊的老太太一直在勸我把她抱起來,而我沒有,我只是蹲下來在她身邊待著,不怒不喜的陪著她哭,很快她就覺得沒勁自己站起來抽泣著跟我說媽媽我們走吧。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我們去玩具城或者超市也是事先說好:今天只買一樣東西,價值多少多少錢以內。或者今天就是看看,啥都不買。那麼就按說好的來,再哭鬧也不妥協,陪著看她哭就是了。相信我,如果你能堅持,那滾地哭鬧這種不出三次孩子自己就覺得挺沒勁的,再也不會這麼做了。很多時候熊孩子都是因為家長自己妥協了,養成了要挾的壞毛病,反過來再靠打來壓制這種毛病,有用么?例子是舉不完的,孩子的個性也都不一樣,需要家長的智慧,但打一頓就好了這種理論,無論如何只能說明家長的無能。謝邀。
天下沒有科學地打孩子的辦法。
打了就是打了,還要忍不住來為自己打孩子的行為尋找科學的依據,真是… 打孩子的弊病不用詳述了,單單說一下父母為什麼喜歡打孩子:因為這些父母認為「打」的手段簡單,粗暴。
父母為什麼會採取「打」的形式
具體說來如下:
1. 和孩子的溝通能力不足 2. 不了解孩子發展階段的特點及正確的應對辦法 3. 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無法控制情緒是情商低的表現之一) 4. 不尊重孩子或者不信任孩子 5. 懶惰(懶得解釋和說理) 6. 傳統樸實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不打不成器。當然,這是在還沒有人研究兒童心理發展,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的年代所流傳下來的格言。 7. 被打的烙印。大多數被打的孩子當然也能成長到為人父母,於是繼續打。原因很多,唯獨沒有任何科學的原因。
為什麼題主認為打一頓孩子就知道道理了呢?
其實不是因為孩子知道道理了,僅僅是暫時不敢了。
你看我們碰一下熱水,被燙了,於是不敢碰了;但是我們又發明了各種辦法來征服熱水:用杯子裝熱水、戴上隔熱手套去摸熱水、把熱水晾冷……短期內,我們是不敢碰熱水了,但是長期來看,我們又想出了各種招來折騰熱水。打孩子的結果也是如此:如果沒能滿足孩子內心的訴求,或者糾正內化的道德觀念,那麼孩子還會變著法子來「鬧事」,成為越來越熊的孩子。什麼?他乖了,不熊了?看看幾十年以後,他會成長為什麼樣,他會對誰下手。「你苦口婆心的講道理,熊孩子是我行我素」,相信一頓鞭撻後,他也不會自然而然的明白什麼你想讓他明白的道理,他只不過因為打不過你,認慫了。
《心理學十五講》還在(大學時候為了湊分修的心理學基礎真有用~)。好,可以用一種比較簡單不挖坑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孩子的心智能力,與成人是不同的,孩子不是矮小的成人。那麼這個心智能力是如何變化的呢?因為目標是不挖坑,我就講兩點。
一是道德的。根據勞倫斯·科爾伯格提出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幼齡兒童的道德判斷方式,是跟成人不同的。
看截圖~
二是理性的。關於兒童的邏輯推理能力,這個我了解甚少,但顯然,也是逐步發展的。五歲的兒童不理解「守恆」的概念,他們會認為,顏色水從矮胖的杯子里倒進細高的杯子里,因為水面高了,所以「變多了」。
然後我們回到問題:
和公司幾個有娃的交流心得的時候發現,和熊孩子講道理就是對牛彈琴,你苦口婆心的講道理,熊孩子是我行我素,當一頓鞭撻後,道理自然而然的他就明白了。
「熊孩子」這個詞,根據我對網上使用它的情況,姑且把它總結為兩個含義:一個是頑劣,使周圍人厭煩的兒童。一個是故意造成了嚴重傷害的兒童,如殺嬰的少年犯,擺弄化學藥品把自己燙成重傷的小孩,點火燒山林的小孩。有時候這兩者的界限是模糊的。
這裡的關鍵詞是「模糊的」。如果我們模糊了少年犯和拆壞模型的小孩的界線,小孩做出一些讓成人厭惡的行為時,容易被判斷為「惡」的,而這是相當錯誤的。
防被人說聖母,我申明一下:我不是要為少年犯開脫,我也不認為孩子本性純潔,比成人更善良。我要指出的是,有一些——不是全部——孩子的行為惹人討厭,並不意味著他們有邪惡的動機,可能只是他們的心智能力有限使然。
……在16世紀初,校長和家長開始強加給兒童相當嚴格的紀律。兒童的天然本性開始被視為不僅妨礙書本學習,而且是邪惡性格的表現。因此,為了獲得令人滿意的教育結果和凈化的靈魂,「天性」不得不被征服。
尼爾·波茲曼《童年的消逝》
舉個例子,真事。有一次我聽見一個路人說,有個很小的小孩(好像是他的侄子),把碗摔了。然後他就很生氣,給了那小孩兩巴掌,理由是「我知道不打ta就敢摔第二個」。這就是把摔東西理解為一種惡意的,破壞財產的行為。
事實是,很小的小孩摔東西,可能只是探索,發展運動能力(看這個答案:如何處理2歲孩子常常故意摔東西、大叫的情況? - 徐慧琳的回答)。ta很可能根本不知道,也無法理解,碗摔了會碎,碗是要花錢的,浪費是不好的。這跟摔和氏璧(?)性質不同。
再講個例子,以前知乎上有個「熊孩子掀裙子」問題。然後有些人就提出,很小的小孩就有性意識,所以這個小孩有性騷擾傾向,一定要嚴厲懲罰。
我覺得這很荒唐:如果一個小孩還在穿開襠褲,你怎麼能確定,ta知道「身體的一些部位是不該公開暴露的」這個規則?有人教ta這個規則嗎?小孩朦朧的性衝動,跟有意識,有計劃的性騷擾能一樣嗎?
回去說原po的問題。九歲以下兒童迷信權威,以自我為中心,做好事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幸福。如果一個成年人像孩子一樣,我們會認為ta是自私、卑劣的,但一個孩子這樣,很可能是因為,ta的心智能力達不到更高的階段。
你要求一個4歲的孩子硬拉30千克,ta做不到,然後就說ta是虛弱無力的。這是用成年人的標準去強求孩子。
講一大堆道理,以孩子的認知能力,很可能根本就無法聽懂,動手打以後,ta意識到做某件事(比如掀裙子)對自己是有害的(會挨打),所以停止這麼做。其實道理還是沒懂。
關於打孩子可能造成的壞處,其他答案已經說得很多了,我對此了解不多,在此不贅述。
我想指出的就是兩點:一、頑劣的孩子不聽話,不一定是品德敗壞,可能是ta的心智只能達到這個水平。二、孩子當然要教育,不然會變得頑劣,但教育應該考慮孩子的心智能力限制,因材施教。
科學的打孩子必須要注意方法,就像如何禮貌的的罵題主素質低一樣。
我是支持父母保留打孩子權利的那個…… 不能說科學,只能說我「有保留的」支持體罰,保留的前提是父母必須是在理智即非情緒控制下才能體罰孩子……
先說不科學的,就是情緒化的打孩子。這個錯誤我以前犯過。孩子四歲以前我會情緒失控,揍過她4次左右。後來痛定思痛,決心改正。堅持了2,3年吧。我們家是講道理式的教育,但越來越發現道理講不過她(七歲)了。最近遇到的困擾是過年時,她在有情緒時對爺爺奶奶態度惡劣。
比如困了時爺爺問:你在玩什麼?答:關你什麼事?全家要出門,她不願意去,終於說動了但心裡還不爽,奶奶要幫她穿鞋。答:不要你管!
其實這個問題不僅對爺爺奶奶有,鄰居陌生人也有過,學校里還曾經撕過同學的書。
仔細想來,對我們她也有亂髮脾氣的時候,只是我們一般都能耐心包容她接納她。
因為覺得情緒控制是她終身要修行的課題,我們不能急這一時。
畢竟等她的壞情緒過去後,她一直是一個可人的寶貝。
可春節那段時間問題聚集,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除了我們父母之外其它人是否有耐心有義務來包容她的情緒?
開始時是用慣用的招,就是睡前交流時間談這個問題。從說話要有禮貌談到對老人態度要尊敬,從拒絕他人的好意要有禮貌談到情緒控制。我談完了換她爸,她爸談了幾次後又換我。可惜,收效甚微。
道理她都懂了,只是做不到。
其實這個狀態我最明了,畢竟她媽媽我也有不大不小的情緒控制問題。或者直白的說,她的情緒失控要麼遺傳於我要麼小時候受我影響。這也是我們一直不忍苛責於她的緣故之一。
原因之二,我們家庭教育里一直希望她有自己的想法且敢于堅持自己……只是她表現的似乎太過自我了,也是我們意料之外再想想卻也是必然的結果。
回過頭來說,不論原因何在,教她做好情緒控制是我們的功課。方法也學了一些,父母要接納,要教會她接納情緒,表達情緒,然後才是控制情緒。獎勵和懲罰也都一直在用。
想來想去,唯一沒用到的大概就是體罰了。
網上言,打孩子的父母都是黔驢技窮的盧瑟。
我們的確黔驢技窮了。
旁人議論父母教育,似乎做父母的面對孩子束手無策是很丟人的事情。但在我們的實踐來說,束手無策是常態。
有一天晚上,我們聊到她時都默然,最後覺得得跟她談談,如果她再情緒失控,表現不得體,就要揍她了。
你瞧,打,成為了我們最後的教育手段。我們所報的美好期望是用打這種激烈的方式幫她建立起情緒控制的條件反射……
這是我遇到的可能要打孩子的困境。還是那句話,不能算科學,只能算是有理智吧。
對我來說,即使未遇到這個困境,我也是支持父母保留體罰權的那一個。父母對孩子是有監護責任的,這意味著父母在孩子成年前必須自帶權威屬性,而體罰是最原始的威懾……
糾結的是,同時我也是堅決反對打孩子,認為打孩子是不對的那種人。因為我曾經是那種情緒化打孩子的媽媽,所以我更明白知道父母打孩子很多時候不是教育的一種方式,而僅僅是父母情緒發泄的手段。而這是我無法接受的,因為這種「打」很容易給孩子造成生理和心理傷害。
我說「科學」打孩子是要理智分析後打而不能在有情緒時打,要把打作為一種教育方式而不是情緒發泄的手段。但做父母的真能分清楚這兩種情境嗎?
我們國家的家長一直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崇尚暴力教育。這種風氣下說反對「打」應該是主流聲音,討論「打孩子」的「科學」會不會讓傳統棍棒教育合理化自己?我也有這樣的擔心。但父母教育孩子總有成規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
所以,回到開頭,我還是有保留的支持打孩子的。有別於傳統棍棒,第二個打孩子的原則我理解是:孩子不能受到生理傷害。知道疼應該足夠了。
ps,別問我們家打的效果……還沒正式跟女兒談呢。畢竟對我來說終於控制自己不打她是一件很努力才做到的事,我也害怕自己一旦放開約束就不可收拾。再者,還是會心存希望:也許再等一段時間,她的進步就更明顯了呢?
ps,現有答案里的那個諷刺的故事是很幼稚的,父母子女的交流不是一個方面決定的。孩子小時候嚴肅冷靜的懲罰和父母老了孩子嚴肅冷靜的反其道而行之沒有聯繫,除非父母和他的交流一貫如此,不僅在懲罰時如此,在表揚和愛時也如此。如何科學地打孩子?好吧我自認是個很不錯的好媽媽。但是也打過孩子的手心。總結一下有以下幾條吧:1.給孩子一定的犯錯機會。比如第一次制止,第二次警告,第三次打手心……之類的。2.在所有的yes和no之後,都有充分的理由。在第一次制止的時候就要把道理講透。打手心也同樣。講清楚道理。對懲罰達成共識。打不打的標準一定要想清楚。儘可能給孩子自由,但事關原則問題時訂好的規矩也絕不放棄。3.要麼不打,要打一定真打,花力氣打而非做樣子。4.我只打過手心。從未打過頭臉或屁股或者韓國那樣抽小腿什麼的,感覺帶侮辱性。5.與打無關但是卻非常重要:大人言出必行,以身作則。不準孩子做的事情,自己先不要做。
熊孩子之所以沒法講道理,無非是理解能力有限或者根本不打算理解你的意思。這時候再去打孩子的話,孩子絕對不可能正常理解你想傳遞給他的意思。
他不是明白了你以為的道理,他只是明白了弱者要在強者面前忍氣吞聲的道理。
有人非要覺得我是聖母就覺得這麼好了,作為一個女性,支持聖母沒啥不好的,因為如果這個社會運行的原則是以武力來講道理,那我們女人註定不會有地位的。
----------------------------------------------
補充:
如果說在一定的情況下可以科學地打孩子
那在一定的情況下可以科學地打老婆嗎?
如果說,孩子無理取鬧、特別不聽話才會打,那老婆無理取鬧、特別不聽話的時候可以打嗎?
如果說,打是因為跟孩子道理講不通、講不聽,那跟老婆講不通、講不聽呢?講不通說白了不就是溝通不良么。
如果說,跟孩子講不通道理是因為孩子理解能力有限,講了也白講,那老婆也理解能力有限死活跟不上你的邏輯呢?
如果說,孩子打了以後道理自然而然就明白了,那打老婆不也能令她自然而然就明白?多省力!
如果說,現在打孩子,是為他好,他以後會感激你,那打老婆不也是為她好,以後會感激你么?
……
你別說,在目前中國很多流行打老婆的偏遠地區,那裡的人還真是這麼想的。所謂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最早說的就是打老婆。當然,他們認為這叫教訓,不是家暴。就像這裡許多人認為這是教育的一種一樣。
為什麼現在城裡人就漸漸不打老婆了呢?
因為現在城裡的老婆被打了,可以回娘家,可以鬧離婚。過去不行。
為什麼現在中國還有很多人認為在一定的情況下可以打孩子,而歐美多數人都不再這麼認為了呢?
因為中國人的孩子被打了,沒地方可去啊!他們必須繼續愛自己的父母,必須相信父母們打自己是為自己好,甚至有些在將來真的感激父母打自己。他們有選擇么?
如何美味的吃屎?
現在你知道他們孩子為什麼熊了
覺得題目改成如何科學地與孩子溝通比較合適。
目前主流的兒童教育流派,都是主張將孩子當作平等的人來看待,通過協商來共同尋求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達到共贏;而不是將孩子當作自己的私產,不順著自己的意思就是大逆不道。
家有4歲半的女兒,從來沒有打過她,也非常肯定她未來絕不會成為一個熊孩子。救救孩子
說句得罪人的話,
無能的父母才會用暴力對待孩子。強勢的一方用暴力對待弱勢的一方,不存在科不科學。打就是核武器,讓孩子知道有這麼檔子事兒,可以拿出來嚇唬,但是不要使用。
每次有人提到打孩子我就想起海因萊茵:
「法律禁止學校體罰學生。」他繼續著,「只有一個小州,特拉華州,才將鞭刑視為合乎法律的法庭判決,而且這種懲罰只和幾種犯罪有關,很少實際運用。它被視為『殘忍的、不同尋常的懲罰』。」
杜波司的聲音變大了。「我不理解為什麼禁止『殘忍的、不同尋常的懲罰』。一個法官的目的必須是仁慈的,但他作出的判決卻應該使罪犯感受痛苦,不然懲罰
又從何談起。疼痛是幾百萬年的進化給我們造就的基本機制,它能在我們的生存受到威脅時向我們發出警告。社會為什麼拒絕使用這麼完美的生存機制呢?那個時期
充斥著蒙昧的偽心理學。」
「至於『不同尋常』,懲罰必須是不同尋常的,否則便起不到作用。」他用他的殘肢向另外一個男孩一指,「如果一條小狗每個小時都會挨一次打,會怎麼樣?」
「嗯……小狗可能會發瘋!」
「有可能。可以肯定的是,它什麼都學不到。這個學校的校長上一次體罰學生是什麼時候?」
「嗯,我說不準。好像兩年前吧,那個被打的孩子——」
「不必再說了。夠長了。它意味著這種懲罰不同尋常,於是非常有用,可以阻止錯誤的發生,可以教導學生。現在我們再說那些年輕的罪犯。當小孩子時可能從
來沒有挨過打,犯罪之後肯定不會遭鞭打。通常的程序是:第一次違法,給予警告:罵一頓而已,通常不會立案;幾次違法之後,監禁,但是延期執行,給這個年輕
人緩刑。一個男孩在最終受到懲罰之前可能會被捕多次,幾次被判有罪,最後只是一關了之,跟其他犯罪分子待在一起,從他們那兒學到更多的犯罪手段。如果監禁
期內沒惹出大麻煩,他還可以逃過這種過於溫和的懲戒手段的大部分,他能得到緩刑,用那時的行話來說就是假釋。
「這個難以置信的程序可以一直延續好幾年,與此同時,他的犯罪頻率和邪惡程度都加大了,卻不會受到懲罰,除了條件舒適的監禁以外。隨後,突然間,通常
是到了法律規定的十八歲成年生日,這個所謂的『青少年違法者』成了一個成年罪犯——有時僅僅幾個星期或是幾個月之後就在死囚室里等著執行,因為犯下了謀殺
的重罪。你——」
我爸媽基本上就是照著海因萊茵說得做的(雖然我很肯定他們沒有看過星船傘兵)……
要點就是:- 足夠罕見
- 足夠有威懾力
- 最重要的,必須讓被打的孩子完全明白他是為什麼被打,他為什麼不該做這件事
如果做不到這三點,打就毫無意義了。如果打完了孩子還不明白為啥挨得打,犯了什麼錯,那最好先把嘴炮點滿再動手。
這招對我來說這招是非常有效的,我總共挨過兩三次吧,都是在小學的時候,一次因為打架、一次因為逃課。流程都是打幾下之後被說教一個小時,之後就再也不敢犯了。
如果你的語言藝術已經能夠超越疼痛帶來的恐懼(當然前提是小孩也要能夠理解你說的啥),那麼確實也沒必要打了。不然的話還是把「打」當作戰略核武器一樣的威懾性力量保留吧。
我還以為是問意外懷孕如何打掉孩子……好吧。
作為一個未成年人來說兩句,首先表明一下立場,我支持合!理!的體罰孩子。
知乎有時風氣怪怪的,遇到熊孩子的時候大家恨不得一巴掌扇死,跳出來個人說不行,要麼噴人聖母要麼罵人虛偽。父母要教訓孩子,又站出來禁止暴力。合著父母教訓自己孩子是天理難容,你們收拾一頓倒成了替天行道?
我支持合理體罰,但並不慫恿暴力。
很多人擔心責打小孩會給小孩留下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我倒覺得,給小孩留下陰影的並不是責打本身,而是父母過度強硬的態度。我一同學,從小到大都未被打過,但性格孤僻,內向,很不自信。她告訴我她很怕她父親,我就奇怪,反正又不會被打,為什麼害怕。她告訴我,她父親經常會用一些尖銳冰冷的語言刺激她。另外幾個小時候經常挨打的朋友,性格倒是逗比到不行。
所以,我認為,比起責打本身更傷害孩子的是父母的態度。
父母為什麼打孩子?是小孩犯錯施以懲戒還是單純發泄負面情緒?最怕的是很多家長不過是以懲戒為名,行發泄之實。你以為小孩分不清么,呵呵,遲早後悔。
還有些家長喜歡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小孩身上,認為孩子不按自己說的來就是錯的。請這類是家長動手前想想孩子真的犯了什麼不可饒恕的錯嗎。
如果真的是小孩犯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小孩為什麼要這樣做?重要的是從本質上杜絕,比如很多小孩犯錯怕父母責怪就會撒謊,這種情況,父母除了告訴孩子撒謊是不正確的行為,還應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愛是包容的,要增加孩子安全感,讓小孩能夠完全信任自己,另外,教會小孩勇敢面對錯誤,承擔後果也是很必要的。
最後,實在要動手,請至少保證以下幾點: 1.請不要在氣頭上動手,孩子不是你發泄的工具。這隻能增加小孩對你的恐懼和逆反心理。
2.請不要在其他人面前動手,保護孩子的自尊很重要。而且一般家長在人前動手這種行為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起不到教育作用。 3.不要扇耳光!一來真的很傷自尊,二來很容易打出鼻血和造成耳鳴,指甲也很有可能刮傷眼睛。若干年後,你的孩子在公司跟同事討論,我爹我媽今早又鬧脾氣不吃雞蛋和粥,非要讓我去城北給買醬香餅,講道理也是對牛彈琴,然後同事說,揍一頓他們就懂了。於是孩子來知乎發問,怎麼揍年邁不講理的父母更科學。
推薦閱讀:
※獲得兩次以上諾貝爾獎的有哪些人?有什麼成就?
※為什麼現在大批文學流氓一起黑轉基因,而沒有一個生命科學界的專業人士來反對他們?
※中醫說「以毒攻毒」有什麼科學依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