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首作品是不是爵士樂:凱帕斯汀(Kapustin)、Claude Bolling、Cesar Mariano的音樂是不是爵士?

1. 凱帕斯汀,《音樂會練習第5首——Railley》

視頻封面Kapustin - Concert Etude Op.40 - N.5 (Raillery)視頻2. Claude Bolling,Suite for Flute Jazz Trio 5

視頻封面Claude Bolling - Suite for Flute Jazz Piano Trio5視頻3. Cesar Camargo Mariano,Samambaia

視頻封面Samambaia (Cesar Camargo Mariano) - Heberth Souza視頻

-----------------------------------------分割線-----------------------------------------------

把這幾位風格不同的大師並在一起來說,並不是想比較這幾位大師,我個人十分喜歡上述音樂家,而上面貼的幾位的作品(除了Claude Bolling的國內資源太少,沒找到最喜歡那首)都是我最喜歡的作品。

其次,把三位風格迥異的大師並列在一起,是因為他們的一些共同點, 比如(1)風格里有十分明顯的爵士的內容,然而他們的大多數作品卻(2)不是以即興為主的。他們的這類作品比如視頻里那幾個,通常是將整首曲子(3)完整地記錄成譜,包括表情、力度、踏板等,甚至(4)包含爵士意義里的即興部分,這看上去頗像古典音樂家的做法。但是按照分類的話,似乎Claude Bolling明顯被劃至古典音樂家裡了,而似乎Cesar Mariano則基本上公認是爵士音樂家,似乎Kapustin的評價則要更加複雜一些。同樣類型的音樂家還有格什溫等等,作品比較有名大家都聽過就不貼了。

所以,想問一下知乎上的各位音樂專業人士,該怎樣評價或分類這一類音樂家呢?同樣是含有爵士的材料的音樂,為何分類會有差異?如果不能被認為古典音樂家的話,是因為技術原因大於風格原因么?如果是作為爵士音樂家的話,把整首曲子順帶著連Solo部分都按古典的記譜法寫死了,這與爵士的精髓似乎有出入,那麼又可以稱為爵士音樂家么?


你的問題很有價值,我認為可以放到「什麼是爵士」那裡一起回答。

首先作一些判斷(個人意見):

1)即興不是爵士音樂獨有的特徵,而且不能單獨作為定義一首作品是否屬於爵士的要素。

2)要弄清楚爵士元素是怎麼一回事,而不要將一些傳統音樂中存在的元素當成是爵士獨有的。

3)音樂產業中的一些現象不能成為判斷標準,比如說有的爵士名曲被編成譜,供給教學使用或者個人娛樂使用,但它們仍然是爵士風格的音樂,但符不符合爵士的精髓則是另一回事。

4)不要迷信維基或者一些「公認」的說法,甚至是一些音樂學的著作,其作者本身有可能對爵士有錯誤的認識,要多看其他的著作文獻,才能下判斷。

5)真正想深入了解,要去學怎麼玩。

下面給出一些定義和判斷準則,有不正確的地方歡迎指正,最好給出觀點的出處。

這些觀點有助於了解到底爵士/爵士風格是怎麼一回事:

I)和聲

A)在爵士中沒有一個和弦是新的,也就是說不存在所謂「爵士和弦」,只有爵士和聲理論,那是一套爵士音樂家長期的演奏和創作經驗,結合西方經典音樂理論創立的理論體系,和爵士樂本身是緊密相連的。

爵士中更強調和聲的色彩效果,音樂家側重於研究聲效處理方面的運用。

B)爵士中的三大和聲語言:18世紀開始確立的西方傳統的自然大小調(Tonal)、美國黑人獨創的藍調音階(Blues)、爵士中的中古調式(Modal)

布魯斯音階是美國黑人自己的音樂語言,它不能用西方經典音樂的思維去理解,它是「非理性的」,爵士和藍調在歷史發展上的關係?為什麼很多爵士樂的名字中有blues一詞? - 知乎用戶的回答

爵士中的中古調式和世界上民族音樂的調式(mode)不是一回事,民族調式通常只有一個調式,少數幾個和弦。

它和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的中古調式,以及印象主義的中古調式也不是同一回事,它是從前面幾個的基礎上建立,並且吸收了傳統自然大小調系統,是一种放棄功能追求色彩與聲效的語言。以前的中古調式只會在Authente和Plagal之間作轉換,而爵士則是依靠借用許多關係相當「遠」的其他調式來達到色彩轉換的效果,爵士樂中,和弦替代的原則是什麼?為何可以這樣替代? - 知乎用戶的回答

II)節奏

A)爵士的節奏是等時的,在同等的時間中,所有的節奏型都是相似或相同的。

比如說最基本的habanera,它可能有一定的變奏,但它的律動和變化總不會超出基本型的框架。

B)爵士的節奏是循環的,一個節奏型構成一個小循環,然後構成一整個大循環(Bebop的32小節,布魯斯的12小節),並且它是不斷地重複N次。

C)節拍速度

偏快,即使是較慢速的作品也比其他風格的作品要快,Cool Jazz里的速度相當的慢,但基本不會出現Adagio這種速度。

D)反拍「Back Beat」

如果沒有反拍律動,恐怕一首作品再怎麼"Jazzy",都不算是純正的爵士音樂,甚至不能歸進爵士。它的重拍在2、4拍上(從4/4的角度看),源於美國黑人的福音音樂及勞動號子;另外也有一種重要的三拍子「ching-ling」,法國人把它叫「cha-ba-da」,它的重拍不在第一拍上的,從作品整體的角度來看,它好像是整個時間段向後錯開了。

E)複合節奏

一種是西方經典音樂就有的複合節奏,比如左手打二拍子,右手打三拍子,製造一種動力的假象。如蕭邦的C#即興幻想曲就是這其中的代表。

另一種是黑人文化中的複合節奏,比如早期的二拍子Ragtime和後來RB的四拍子複合節奏。

黑人的複合節奏也有一種特點,就是通過重音的轉移來製造假像,比如說underground技巧裡面的「water falling」(不是維基中的那個,別問我怎麼知道的),相當接近古典吉他中的「fingerstyle」技巧,通過力度強調某些音,弱化某些音,給人一種像瀑布打在水面上的效果。

這些從「three over four device」到「clave」

到「habanera」到「Maple Liaf」clave

再到後來「swing」,Funk中的「Groove」,構成了爵士中最精彩的節奏,而且許多人往往忽略了這個重要的元素,而把一些和聲上很像的作品當作是爵士。

構成爵士的三大起源及要素:反拍律動、和聲的色彩聲效處理、黑人的複合節奏

如何比較系統地了解爵士樂,最後成為懂爵士樂的人? - 知乎用戶的回答

III)聲效處理

A)在非裔美國人音樂中,爵士基本上是器樂的音樂,Vocal人聲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為爵士的複雜性決定了人聲在音域和速度上是有限制的,而人聲能做的事,爵士音樂家傾向於用各種樂器去模仿。所有的樂器被融合為聲音的一部分,它們既模仿人聲,也互相模仿。

B)黑人音樂中經常有一些「不純」的聲音出現,它們不是傳統西方音樂裡面的音符,顯得很怪異。爵士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Bebop中的小號/薩克斯等樂器,還有後來樂器電聲化帶來的各種非自然樂器音效。布魯斯裡面的聲效處理就是指這種怪異性,像藍調音階中的第一、二、三藍音,其實並不是西方人認為Mib之類的那麼明確,而是介於Mib於Mi之間,在其中來回擺動。

C)律動由低音引領

低音樂器既是和聲的一部,同時也是重要的節奏部,而且經常演奏作品的主題。黑人傳統音樂中對節奏的重視,也影響到了低音樂器,雖然難以讓人聽清主題旋律,但對於律動更重要的黑人音樂來說,完全不要緊。所以你會在爵士中聽到Bass Solo。

D)擬聲

在早期的爵士或者黑人音樂中,你經常聽到各種怪異的現象,明明聽到一個女聲,其實是個男人用假聲在唱;明明聽到貝司的聲音,其實是個男低音在哼;明明聽到大象叫,其實是低音大號在作怪。在前面已經說過了,樂器、人聲經常在互相模仿,這是叫「Grafting」的概念(不確定有沒有寫錯,希望知道的人指正)。

E)一人樂隊的多樂器假象

上面是我自己的理解然後翻譯過來,其實就是一樣樂器通過模仿其他樂器的演奏法、通過複雜技巧、複合節奏等等,給人製造一個團隊在合奏的假象。同樣的,可能只有四、五個人的小樂隊,可以模仿成一個15人的大樂團在演奏。

F)非裔先鋒主義

這是利用現代技術對擬聲等等的聲效處理的進一步發展,在60年代Fusion及80年代的新Fusion時代中大量的出現。

IV)即興及團隊合作

一些東西我就合一起解釋。爵士是非常看重合作的音樂,一個人沒辦法玩真正的爵士。因此他的即興其實更多的是一種團隊的分工合作與默契,無論是有head arrangement的準備,還是現場決定的即興,都與團隊內音樂家的互相交流分不開。因此爵士的即興不是在某段chord chart中隨心所欲,完全沒限制的自由,而是在大家的默契中互相引導,有所選擇。用傳統記譜法把所有東西寫下來,然後一音不差地演奏,確實就不符合這個精神。至於傳統的嚴肅音樂和爵士的即興、記譜為什麼是這樣的差別,可以參考貝多芬,莫扎特等這些大師演奏時,靠什麼跟其錄音的? - 知乎用戶的回答

爵士的創作過程和演奏是同步的,演奏既是表演,也是一種寫作方式。

而且根據每次的選擇不一樣,每次演奏是不會重複的,次次都是新鮮的,這不是口傳音樂的那種不可靠性造成的,而是音樂家自己的選擇。

每次對作品的即場改編,是為了製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驚喜,這是爵士的一大魅力和音樂邏輯美學。

團隊合作更是少不了音樂家之間、樂器之間的「interplay」,由於非洲黑人音樂和美國黑人音樂的「call and response」傳統,樂器、聲部、旋律、即興solo、和弦與和弦之間的存在一種很有默契的呼應,這在爵士樂團隊的合奏中是很重要的一環:如James Brown團隊裡面,JB和伴唱歌手的叫喊互相呼應;Hard bop裡面帶有福音音樂特徵的「Amen chord」——Modal Jazz里的「So What Chord」;新奧爾良時期的銅管樂器間的呼應,段落間奏的短句等等……

現在我們帶著上面的觀點去看這三首作品

1—它的節奏是等時的、可循環的,聽上去也有一些布魯斯音階的地方,也有一些很複雜的節奏和複合節奏,但可以它既不groove也不swing,它的反拍律動基本上不存在,那個人認為它不是爵士。

2—首先它就不符合IV的大原則,許多地方聽起來不夠令人「驚奇」,它沒有利用聽眾的聽感慣性,去搞怪。而且律動方面,實在不夠「黑」。所以它也不是。

3—基本符合,但我覺得需要聽聽這作品怎麼在一個團隊里演奏的,就是這點,個人認為它暫時不適合歸到爵士樂中去,儘管「公認」他是爵士音樂家。但如果是只完全用記譜的方式演奏,恐怕它不算爵士吧。

最後一點,格什溫嚴格來說屬於嚴肅音樂家,儘管他藍色狂想曲有著許多和爵士相似的元素,但整個作品是嚴肅音樂的範疇。他的歌劇《波吉與貝絲》中出了許多爵士名曲「standard」,但他離爵士音樂家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正如他曾經拜師的拉威爾一樣,還有他的前輩德彪西,都只是在借鑒,而爵士則是吸收了他們的經典音樂傳統,創出了自己的東西。


這題目一看我就知道作者在英國讀書……【笑

我倒是一直有這樣的觀點,因為藝術家往往有挑戰邊界的習慣,即使我們無視4"33"這種典型個例,很多時候還是會出現風格定位尷尬的音樂,比如這三位...

我個人有點期待權威人士商討一下爵士的定義,現在有很多音樂都不是純正的「爵士」,但跟爵士樂、爵士和聲或者爵士風格關係極其密切,如果能增加個廣義的「爵士」定義的話,至少這三位的音樂可以毫無疑問地算進去~

另:真要較真的話,Scott Joplin的Ragtime、格什溫的那堆「爵士」嚴肅樂,以及Ennio Morricone創作的海上鋼琴師的許多配樂都可以說是爵士也可以說不是爵士…覺得這些詞語的定義是該擴展一下了XD

再另:格什溫跟Kapustin屬性很相似呢,而且格什溫去世的那年Kapustin出生,莫非…【笑


我希望能儘可能簡單清晰的回答這個問題:

爵士為什麼是爵士?和聲上:Chord Substitution Reharmonization;節奏上Rhythmic Change;旋律上:Improvisation幾乎缺一不可。

有些音樂沒有太多即興,比如kapustin,聽起來像爵士是因為具備了和聲和節奏上的特點,improvisation部分被寫成了樂譜,介於爵士和古典之間,但是普遍被認為有違爵士精神(不嚴格按照樂譜去機械演奏,發揮個人的創造力與想像之類的自由主張),並且大多作品曲式古典(其實爵士的東西基本都是從古典來的······)所以將其歸類於當代古典,現代派之類的

有個更簡單的方法,leadsheet和五線譜區別還是蠻大的,你看著leadsheet聽聽對應的Jazz曲目就知道Jazz有多自由了,

「明明一個G7, 我怎麼感覺連G都沒聽到?」

「Bill Evans 喜歡使用rootless voicing,沒加G就,而且Bill彈得是G9add13(FABC), box voicing style。 那個G被Bass承包了,你聽, Eddie Gomez的Bass旋律多優雅自由,而且跟Bill衝突很小,就像是在對話一樣」

再看看Kapustin嚴肅的複雜的樂譜,分析一下發現······好像用了很多Jazz的元素,這邊幾個小結連續的pentatonic scale;這裡的modal interchange,通過移動一個以major triad為主的upper structure去實現和聲的變化,這很聲音現代爵士;還有這首曲子,這sus9和弦的voicing好像Herbie Hancock······鋼琴家正在按照曲譜一符不落的完美演奏(挺難的),看起來就像是個鋼琴水平很棒的Jazz鋼琴家在即興一樣······

大概是這種情形吧~


都不是爵士。

其實這一類音樂家都是在爵士樂和古典都蓬勃發展了很多年之後,對他們本身從事的音樂做出一些延展的音樂家。

我在之前回答的關於爵士的一個問題里曾說,爵士和古典實際上都是生命力很強的音樂,它們對音樂有很強的包容性,能夠與時俱進,不斷吸收和拓展。

其實樓主所列的音樂家都出生於20世紀,這時候爵士已經發展了快半個世紀了,古典音樂經過印象派之後基本上都沒什麼進展了,古典音樂家必然從其他音樂中汲取營養。

可是為什麼我說他們不是爵士呢?當然,吸收了爵士的古典說白了還是古典,他們的作曲邏輯和爵士有根本差異,所以即使有即興部分,也不能說他們本質就是爵士。

爵士樂的作曲是以句為基本單位的,不像古典音樂那樣,有很宏觀的結構。比如題主列舉的第一首雖然使用了低音的walking,但是沒有walking句子,也基本不用反拍和切分,聽起來有點爵士和現代音樂混合的感覺,實際上Kapustin和Krzysztof Penderkecki差不多同時代,那個時候的音樂沒有能形成共識的風格,大家都在做實驗做創新做融合,而他們所有人的基礎都是古典音樂,重奏變奏也都基於古典的思維邏輯。

第二首在試圖近接爵士,特別是配器,很像爵士重奏,Claude Bolling也確實對爵士有很深的研究,這首曲子有了樂句和solo的概念,但是整體還是基於古典音樂,而不是徹底的爵士音樂,在變奏和結尾部分,都可以聽出傳統的古典音樂的做法。

第三首則基本可以說是爵士,但是問題在於它的調,和他寫作的方式還是太宏觀了,不是按照句的滾動在一個循環內逐漸變化,而是按照結構有規律的變化。


推薦閱讀:

推薦好聽的英文歌?
唱高音是種怎樣的體驗?
非專業人士聽有損壓縮音樂格式(例如 MP3)和無損壓縮音樂格式,聽覺上會有明顯差別么?
推薦一首你非常喜歡的動畫歌曲(不限於日本動畫)?
憑藉《自傳》五月天阿信這次會拿到最佳詞人嗎?

TAG:音樂 | 爵士樂Jazz | 古典音樂 | 樂理 | 音樂類型和流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