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還可能有大的家族么?

我還蠻憧憬宗族式的家族。也幻想能把有感情的親戚綁定在我的一生之中。但貌似未來各自漂泊的日子居多,忙小家的事情估計都會自顧不暇,也談不上顧及大家了。

我一度有個想法,只要把大家的利益綁定在一起,也許可以經營起一個能稱之為家族的東西來。成為一個小型的集體主義社區,我們共同撫養孩子,也共同贍養老人,共同享受生活,也共同面對苦難。對多數人來說,生活不易,為什麼反倒沒有和最容易親近的人團結在一起? 小家庭的出現到底是文化進步了,還是退步了?未來還能有類似家族的東西存在么?

----------------------------------------------------------updated 2015-1-25 -----------------------------------------------

首先,對於這個問題,我並不覺得羞恥,

關於這個想法的來源,主要是有這麼幾件事情:

  1. 我和我表哥聊起,親戚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淡了,如果我爺爺去了,都不知道要怎麼聚在一起過年,彼此的交集會一年比一年少,有什麼辦法可以維繫親人間穩定的關係和情誼么?

  2. 和朋友在路上聊起,中國人的「譜」和各個人在家裡的字型大小。發現字型大小也代表了一種歸屬感。

  3. 《中國通史》里關於中國的族制的形成,有這樣的表述:「人是非團結不能生存的。當用何法團結呢?....在有史時期,血緣是人類團結的一個重要因素。人恆狃於其所見聞,遂以此為人類團結惟一的因素,在過去都是如此,在將來也非如此不可了....」 把血緣關係,當做人類的一種團結方式。

以維護情誼和增進團結,這樣的出發點來說,我並不覺得這樣的方式有什麼好羞恥的。

其次,關於「葉公好龍」,我也必須承認對於這樣的人和人的連結方式,我並沒有做過深入的分析和討論,只是主觀的覺得可能會有一種合宜的方式,來促成我關心的人和會關心我的人的團結。

再次,關於空想社會主義,也許模式上比較像,但是我並沒有把它放大到整個社會,我只希望我和我的親人能如此,這是我的過錯,沒有把問題局限在「家庭」這小波以特殊方式連結的人的身上。

最後,希望這個問題能成為,未來家庭或者家族模式的可能性的一種探討。

感謝@菩提者也 對「家庭」演進的解釋和分析、對當前家庭模式的闡述以及社會主義對未來家庭模式的預測。

感謝@圖靈Don 提供的當前「家族」情況的實例和對未來的家族存在趨勢的預測。

感謝@Emerald Tree 對家族存在趨勢的預測。

感謝@滄瀾 從人性的問題上,對社會組織方式的劃分。

感謝@WhiteHeart Li @呂布 為問題引入了空想社會主義的角度。

感謝@匿名用戶 @Gelroos @橙歌 提供的實例。

感謝@shida zhen @王冠男 對構成家族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的探討。

感謝@司機四十幾 @仙人掌棉花球 的批評指正

感謝各位的回答。


我一度有個想法,只要把大家的利益綁定在一起,也許可以經營起一個能稱之為家族的東西來。成為一個小型的集體主義社區,我們共同撫養孩子,也共同贍養老人,共同享受生活,也共同面對苦難。對多數人來說,生活不易,為什麼反倒沒有和最容易親近的人團結在一起? 小家庭的出現到底是文化進步了,還是退步了?未來還能有類似家族的東西存在么?

你這想法,兩百年前有三個人也想過,一個叫羅伯特歐文,一個叫克勞德聖西門,還有一個人叫夏爾傅立葉。


樓主肯定是男的,女的不會這麼沒自尊自愛。

傳統的宗族式家庭是建立在男權社會基礎上的,它否定了女性的繼承權、冠姓權等權利。所以你只提到了爺爺沒了大家可能不容易聚在一起,那姥爺姥姥呢?為什麼不提?因為你覺得自己不是他們家人啊,你媽嫁到你們家成為你們家人了,你自然也是爺爺家的人。你提到的那些"譜"之類的也是只有男性才有的。你所謂的集體主義都是以男性為主體的,女性只是附庸。

這種一個性別對另一個性別的壓迫是建立在生產力的絕對差距上的。傳統農耕社會男女勞動力差距很大。而現代工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這種差距越來越小,隨之壓迫的基礎也漸漸消失。

在現在這個現代社會還企圖復辟,只能說你離被歷史的車輪碾壓不遠了。


我非常喜歡幻想,看的書不多,但是喜歡對各種各樣新奇的事物進行想像。這是我的特點,下文不能稱之為一個科學嚴謹的回答,僅為個人對該問題的一種臆想。

先列幾句話作為引子:

1. 可以肯定就相當一段時間來說,人是非團結不能生存的。

2. 人類的組織方式,適應於改變世界的能力,或者你會喜歡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3. 現代社會的一個特徵是:社會流動性增強,業緣關係取代了血緣和地緣關係而成為人們社會關係的主要形式,個人發展的機會和自主程度增多。

4. 人類最終追求的是個人的自由和解放。

5. 信息壁壘的消除和科學的發展,使得追求個性的人,會越來越趨於同質化,就像生物多樣性會隨著物種的進化一步一步的減少一樣,人類最豐富多彩的性格個性也是如此。

6. 科技的發展會把人類帶入一個我稱之為 「E石器時代」 的時代。回歸到「種田」、「打獵」、「圍著篝火跳舞」和「部落鬥爭「的時代。

7. 我認為人類的家庭組織,就大的趨勢來說,會像是那句「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樣,分散的個體團結成大家庭,大家庭會拆解成小家庭,小家庭再回歸到大家庭,一個動態變化前進的過程。

就相當一段時間來說,人是非團結不能生存的」 ——人類的進化和人類組織

人與其他動物相比在生物形態上有著天然的劣勢,直立行走使得脆弱的腹部暴露在猛獸的獠牙之下,直立的機動性也完全不能與常規的四足猛獸相比,這對於獲取食物和對抗天敵來說都是不利的。從生物形態上來說人類的始祖自站起身那一刻起,就不得不緊密團結在一起,維護種群的生存。

人類的進化,是意識和肢體的延伸方式的進化

生物形態的進化,往往需要幾代遺傳和複雜的自然選擇,按照進化論的理論,生物的進化多數都是這個思路,但是人類似乎從站起來那一刻起,就放棄了這種時效不高、無法快速擴展的進化方式。在固定生物形態下,利用外物來做肢體和意識的延伸,便是人類的選擇。我們的生物基本形態沒有多大進化,但是 「延伸方式」進化了,人類的進化也應當與他們發明的「延伸方式」綁定在一起。這種形式的進化,得以利用外物將「進化」快速應用於整個人類群體中。這樣的延伸方式決定了人類作用於世界的方式,於自然來說,這就是人類的進化。不同的延伸方式,決定了人類的不同進化時期的組織方式。或者你還是喜歡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就目前的人類進化來說,個人始終是人類群體進化的受體,我們通過學習使得我們個體的進化程度,符合人類群體的進化程度。即便是一個有人從古代穿越到未來,基於生物形態的一致性,他可以重新適應人類群體的進化方式,使得意識和肢體,有更大的延伸。但這種進化,只能在當時當代的人類群體物質基礎中有效。就是說,如果你想利用汽車做腳的延伸,那你就需要有人為你做一部汽車。

新的組織方式,是對「延伸方式」所需外物複雜程度提升的一種妥協

如果,要在一定的」延伸等級「下運行一個組織機器,這個組織如果具有製造一切本」延伸等級「下所需的所有外物,那麼我們可以將之類比為生物學上進化的基本單位」種群「。

生物形態的停滯不前,「延伸方式」的進化,使得作為獨立個體的個人,如要在人類群體中生存,就需要適應「延伸方式」進化所提出的外物的要求。隨著,延伸方式的進化,這些「外物」變得越來越複雜,單獨的個體或氏族不可能將之全部製造或者改進並將延伸方式推廣至全部族,需要更廣泛的分工合作,於是出現了更多的社會分工,分工的出現是組織分化的主要原因。

我們如此理解在「延伸方式」進化的不同階段中人類的組織方式:原始社會,可以看做是有了生物形態最基礎的延伸,工具條件有限,人們聚居以血緣為依託,形成家庭,家庭壯大形成氏族,氏族內部就可以完成本進化階段所需的多數外物。然氏族有大小,資源又有限,氏族間競爭戰鬥在所難免,為了穩定本氏族的延伸方式以及種族的延續,多個氏族聯繫在一起尋求更進一步的進化,形成部落,不過此時,部落中的氏族成員也多數是血緣相近的,接納進入部落的外族人也被當作是有血緣關係的人來對待。石器時代,任何一項有關延伸方式的社會分工對個人來說,都不複雜,有人就可以做到,多數情況下只用考慮有沒有人,用哪些人,基於多方面的原因,自然是有血緣關係的人優先。青銅器和鐵器時代,延伸方式進化到支撐一個種群的「進化」的開銷需要更廣大範圍內的資源、特殊經驗人群的配合,新的組織方式,也要適應於新的延伸方式的需求。

科技的發展會把人類帶入一個我稱之為 「E石器時代的時代。回歸到種田打獵圍著篝火跳舞部落鬥爭的時代。

在石器時代,任何一項有關延伸方式的社會分工對個人來說,都不複雜,有人就可以做到,只用考慮用哪些人,基於多方面的原因,自然是有血緣關係的人優先。在自動化高度發達的未來,我們也不難想像也許未來的生產,也到了一個淡化人類生物形態和經驗區別的分工時代,有人就行,其他的機器自己做了,此時就不難想像,更多的利益團體會存在於大的人類集合團體之間,暫且把這個團體定義為家族,因為無論如何,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的生物形態,產生進化的可能性不大,用基因相似性作為同類異類的紐帶,還是比較好理解的。這是人類進化的另一個階段。這是我認為,會進入「E石器時代」的理由。人類意志和勞動,已經無法負荷「延伸方式」進化的需求,我們彷彿是退化了一般,拿著我們的「斧頭」繼續爭取維持進化狀態的資源。再過段時間家族、宗族一定會到最輝煌的時候,就像是歷史上出現過的一樣。(以上的假設都立足於,生物形態未發生進化的情況下)

信息壁壘的消除和科學的發展,使得追求個性的人,會越來越趨於同質化,就像生物多樣性會隨著物種的進化一步一步的減少一樣,人類最豐富多彩的性格個性也是如此。

人類最終追求的是個人的自由和解放。

這是兩句矛盾的話,但是我理解的實情彷彿就是這樣。個體從認識「他」進而認識「我」,有人說人腦子裡有一個」觀察者「和一個」執行者「,觀察者做行動評判,執行者做,」觀察者「相信不會允許你和」他「一樣,就如現在」觀察者「所做的一樣。但是另一個可能的實情是,教育的普及,信息壁壘的消除,就信息體系來說,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會不斷減少,」延伸方式「在全人類的普及,也使得不同地域不同人種之間的差別被不斷的淡化。舉目所見的」他「不再豐富多彩,處事方式可能只能按照職業來劃分,不能再按照個人、個性來理解。我們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洗腦,就可能失去那部分特殊的」個性「意識,成為地球航母上的戰鬥集群中的一隻小螞蟻。我們在不斷的適應新的」肢體和意識的延伸「,也不斷地被」延伸方式「影響自己的意志,這是」進化「所必然的。未來一定會遇到這樣的」群體意識規範化「,個體意識努力尋求差異的矛盾,包括現在也是這樣。

我認為人類的家庭組織,就大的趨勢來說,會像是那句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樣,分散的個體團結成大家庭,大家庭會拆解成小家庭,小家庭再回歸到大家庭,一個動態變化前進的過程。

以上的諸多內容終究是跑題了,一按下鍵盤有太多的想說,只好都列寫出來,希望我還能繞回來,有空再整理下,邏輯有點混亂。

」家庭—家族—宗族「在未來的情況,我認為是適應維持人類進化需求的基礎上,在大的範圍內有國或者未來的更大的概念來組成一個種群。種群內,依據當時人類」延伸方式「有序的組成或大或小的家庭,家族或宗族的形成則受制與當時的資源和」延伸方式「的需求,當然也還有當時人的意識形態。但是總的來說,意志的效用範圍是在不斷縮減的,這點我深信不疑,」意識和肢體「的延伸使得我們依賴種群所提供的物質,種群的大小、規模和範圍會依據不同」延伸方式「而不同,單就團結一波」能使用特定延伸方式的人來說「,「未來家族或宗族不會消失,其影響程度和數目會經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跌宕起伏。

Ps:

  1. 這樣的進化方式終歸會成為人類進化的固定模式,我們需要不斷的」吃東西「,來延伸自己的意志和肢體,越進化,」吃的越多「,」吃的越精緻「,胃口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挑,之於這種意義上來說,對於任何一個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不也是一種monster么。

  2. 我也並不認為人類大腦會有更多的進化,它只會在經驗的固定模式下不斷做選擇題,而且從總的方向上來說,我們也一直在減輕大腦的負擔,讓它想更少的東西,處理更少的事務。

  3. 我們用我們的進化方式抵抗著自然的進化方式,使得生物形態成為未來人類最大的弱點,突然想到《生化危機》不經打了個寒戰,也想起了恐龍的滅絕,我們何嘗不是通過自己的方式進化成了,延伸方式詭譎的龐然怪物。
  4. 後來的進化,也許會成為造物者般的對生物形態編碼的程度,進行物質編程和形態編程。不鬥爭我們要如何進化,不鬥爭我們如何找尋存在的意義。


謝邀@閔文斌

這是一組有關家庭社會學(社會學的一個分支)的問題

首先我們把這個問題拆解:

1、家庭與家族的概念及區別

2、家庭結構組成

3、未來的家庭模式

然後開始答題

Q1、小家庭與大家族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

A1:親屬或者家族:是指具有共同的祖先、血緣,或具有姻親關係、養育關係的人所組成的社會網路。親屬並不一定居住在一起,以群體的形式發揮作用,但是他們彼此承諾,承擔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親屬網路中的確切成員是由特定的文化規範規定的,在中國,親屬家族一般是以五服為界。(註:五服:中國封建社會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社會,以父宗為重。其親屬範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在此範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死為服喪。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禮記·喪服小記》所謂「上殺、下殺、旁殺」即此意。)

宗族:同宗同姓同地域的家族結成的群體。

家庭:是親屬中較小的戶內群體,是共同生活居住、共同經濟核算、相互合作發揮作用的人組成的單位。我們一生中,大部分人屬於兩種家庭。出生,並進行大多社會化的家庭是出身家庭;因結婚、生子而建立的家庭是生育家庭。現代社會,人們主要忠於自己的生育家庭。

明確了這幾個概念之後,我們來談下一個問題

Q2:家庭結構組成(解答題主提出的宗族式家庭)

A2:·家庭結構組成是一個相對複雜的問題。我們考察家庭結構,可以從自然結構經濟結構兩個方面進行考察。所謂自然結構,實際上是指人的結合方式,如三口之家、單親家庭等。而所謂經濟結構,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經濟生活的組成方式。某些對家庭結構的分類研究只是從自然結構的角度進行分類,這是不全面的。例如,有兩個家庭自然結構完全一樣,都由父、母、兒、媳組成,一家兒、媳無收入,靠父母養活,另外一家父母無收入,靠兒、媳養活。那麼經濟結構就大不一樣了,經濟結構不同,家庭生活情況和人際關係就大不相同。

從自然結構角度對家庭結構進行劃分的話,實際上有多種劃分標準,如按家庭成員身份、家庭成員完整情況、婚姻狀況等。在這裡我們主要討論按家庭成員身份劃分的家庭結構。以下分類較為符合現代中國社會家庭。(以下分類為主流分類,「非主流」分類會在後文中進行討論)

核心家庭:由一對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組成的家庭。(西方某些社會學家認為,夫妻是核心家庭,加上孩子是擴大家庭)

擴展家庭:分為主幹家庭和擴大聯合家庭。

主幹家庭:由一對父母和一對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親屬)組成的家庭。

擴大聯合家庭:由一對父母和多對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親屬)組成的家庭。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社會形態性下,擴大聯合家庭架構在形式上曾是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比如大宅門裡白老爺子一家),不過有人指出,中國傳統社會是以大家庭為主其實是一種誤解。人們確實是以大家庭為理想,但並未普遍存在過所謂的大家庭。事實上,所謂的大家庭主要存在於世族門閥之中,而且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庶民是以核心家庭或者主幹家庭為主的小家庭,擴大家庭式的大家庭並不廣泛存在。

而按照經濟結構進行劃分家庭結構的話,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基本類型:

合作式:兩個或兩個以上家庭成員把收入放在一起,共同支配使用。

贍養(或撫養)式:家庭中有一個層次或有某幾個家庭成員沒有經濟收入,靠另一個或者另幾個家庭成員盡義務養活。養長輩叫贍養,養晚輩叫撫養。

補貼式:兩個層次家庭成員都有經濟收入,也在一起生活,但並不把收入混在一起進行」全面合作「,而是採用一方補貼另一方的辦法。

獨立式:雖然是一家人,但是經濟核算單位卻不是一個。如子、媳、父、母分開吃飯,水電暖視情況均攤。

以上只是家庭經濟結構的幾種基本類型,在實際生活中,家庭經濟結構往往不是採取單一的模式,而是採取複合形式。例如,在一個核心家庭中,夫妻之間是合作式,對未成年的子女是撫養式,這種家庭經濟結構就是合作-撫養式。

家庭結構劃分如下圖所示:

其中自然結構在家庭結構確立之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你的家庭成員不會隨意發生變更。而經濟結構可在家庭成員結構不發生變化的時候發生變更。甚至導致自然結構發生變化。比如,大宅門中,白老爺子死後,劉佩琦飾演的老三對現行家庭經濟結構組成不滿,要求重新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要求更多股份),而提出進行分家,從而導致自然結構發生變化(由原有的一個擴大聯合家庭分為三個核心家庭)。

分析了這麼多家庭結構的組成,答主是想說,在社會學問題中,牽扯到的因素往往比較多,如題主提到的「宗族式家庭生活模式」,不能僅從自然結構上進行可行性分析,更多的還要考慮其經濟結構的構成。比如在這樣一個龐大的大家庭中(實際上我們稱之為聯合家庭,等下會提到),經濟結構組成是怎樣的?是合作式還是獨立式複合式?誰是主導,誰是從屬,以及在社會生產和家庭責任中的分工又是怎樣的(家庭職能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家庭結構的形式的演變是和家庭職能的演變分不開的,在這裡我們沒有進行展開討論),可能會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畢竟一個完善穩定和諧的家庭自然結構模式,需要一個合理公平符合法律和道德的經濟結構模式來做支撐。

至少目前分析來看,答主認為,這樣的聯合式家庭(即便是親屬、宗族間的),可能不太大範圍的適合我國現階段的國情(主要從文化、生產力角度)。在此暫不做具體分析。

另外,隨著社會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非傳統家庭開始出現,家庭結構組成呈多元化方向發展。比如:

一人之家:鰥(年老無妻或喪妻的男子)、寡(年老無夫或喪夫的女子)、孤(年幼喪父母的孩子)、獨(年老無子女的老人)。

單親家庭:由單身父親或母親養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

重組家庭:夫妻一方再婚或者雙方再婚組成的家庭。

丁克家庭:雙倍收入、有生育能力但不要孩子、浪漫自由、享受人生的家庭。

空巢家庭:只有老兩口生活的家庭。

未婚同居:有人稱這種家庭為「前家庭」,意思是有可能轉化為正式結婚成家。(其實現在社會上試婚、同居現象比比皆是,從本源論的角度來看,這不構成家庭。)

同性戀家庭:這個在放在以前,是不被道德和法律認可的,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同性戀,越來越多的社會和國家也開始從法律上認可由同性戀雙方組成的家庭。(P.S.答主性向正常)

聯合家庭:終於說到重點了,題主所說的「宗族式家庭」、「集體主義社區」應該就是屬於這個範疇之內的。咱們就多說兩句。

聯合式家庭也可大體分為三類:照顧式、收養式、合併式。

照顧式:指例如有些孤寡老人,喪失或辦喪事了生活自理能力,另一家或數家對其不斷進行照顧,久而久之兩家或幾家人合為一體。經濟和生活等方面都合起來了。這個地方新聞台經常報道,就不舉例了。

收養式:和照顧式類似,收養的對象不是老人,而是兒童,甚至是許多兒童。這個感動中國也經常報道,我也不舉例子了(實際上是懶得搜……)

實際上照顧式和收養式是撫養和贍養的發展,這種撫養和贍養的家庭職能由於同情心和責任感的推動而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打破了人們原有的對於傳統家庭觀念的認識,改變原有的家庭結構模式,組成新的家庭結構形式。

合併式:是指幾個家庭由於某種原因,漸漸走到一起,在經濟收入也併到一起,在一起過日子。比如上個世紀上海市南市區一幢樓里的五戶人家,有的家庭老夫妻沒有子女,有的老夫妻子女在外地,只有一家老夫妻子女在身邊,他們經過多次醞釀,將五家合為一家。推舉了兩位身體比較好的老太管賬、管大家吃飯。這一家人早晨一起鍛煉身體,白天一起下棋聊天,生活十分幸福。

題主在題目中提到的「宗族式家庭」,不否認,在現今社會也許真的存在這樣的家族(記得以前聽人大李海洋教授在課上提到過一個宗族,不是華西村哈,類似題主的「集體主義社區」,其實我覺得還可以叫「小范輕量級共產主義社區或集團」)。但是畢竟這樣的現象在當今社會當屬鳳毛麟角,少之又少,我們缺少更多的現實實例來進行科學的分析。

至於題主所說的這樣的家庭形式會不會成為主流,我們繼而來討論一下未來家庭的發展方向。

Q3、未來家庭模式的發展方向是?

A3:關於該問題,答主主要借鑒的是,那位偉大的,包養了馬克思的,的資(hao)本(ji)家(you)所著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說是恩格斯著,其實也是老馬的遺言),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去找來看看。

預告:其實就是共產主義下的家庭,對於不喜愛和不相信共產主義的童鞋,可以繞道……

第一、婚姻和家庭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之上的。由於消滅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在它的基礎上產生的僱傭關係和婦女為金錢物質獻身的必要性等社會現象也將消失。但是,隨著生產資料轉歸社會所有,一夫一妻制不僅不會終止其存在,而且只有在那時它才能十足的實現。由於家庭不再承擔社會的經濟基礎單位,就為婦女擺脫不平等的家庭地位(如封建傳統觀念中的女人就要洗衣服帶孩子做飯)提供了客觀條件。那時人們對婚姻、家庭的考慮中,經濟因素可以得到徹底排除,使得愛情成為唯一促使兩人在一起的因素。一夫一妻制度的婚姻不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愛情的天堂。

第二、隨著生產資料轉歸社會所有,個體家庭將不再是社會的經濟單位。私人的家庭經濟變為社會的公共事業,整個社會承擔了培養下一代的任務。在共產主義社會下,從家庭結構的角度而言,家庭的經濟結構將會逐漸被削弱以至於消失,只剩下家庭的自然結構,因為社會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家庭經濟的來源、掌握和支配都不再是問題,目前影響家庭關係的一些經濟方面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因素都已消失殆盡,家庭成員之間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作為相互聯繫的紐帶,這種紐帶使婚姻的和血緣的紐帶更加牢靠。

第三、對於題主提出的集體主義社區,如果在共產主義社會背景下,社會就是一個大家庭。答主在這裡大膽地猜測,屆時,除開傳統的婚姻與血緣關係組成的家庭以外,個人或家庭可能會以各自興趣愛好或追求的前提下,基於信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與不同的個人或家庭組建類似的「家組」,共同生活。

嗯,理性點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人們喲~我們都活不到那一天~

以上。


老家族在老人都沒了之後就會消亡(這是個人親身經歷),但永遠不會缺新的家族。在傳說中物質極大富足的某某主義社會來臨之前,家族會頑強地存活著。


題主說的那種想法叫做空想社會主義。


經濟越發達,個人獨立程度越高


一個兩千年前都能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民族,一個一千五百年前就打破世襲實行文官政治的民族,今天卻總想著貴族啊,豪族啊,世家啊,名門啊,大族啊,你不羞恥嗎?


我覺得不太可能。中國古代之所以會出現以男性為中心的大家族,本質還是因為我們古代的生產方式是農耕,農耕經濟需要大量的男性勞動力,而我國季風氣候的不穩定的特點,也使得農民需要在各種天災中有一個一個大的家族互相幫助,或者有力的中央政府來抵禦天災。

而未來的主要經濟形式顯然不會再是農耕經濟,所以大的家族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性。未來就算人們生的孩子多,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也必然不會再緊密。


親身經歷:

「肥雞…你也出來社會的人了,沒少喝酒吧」

「我和客戶談生意都不喝酒的,說酒精過敏」

「你真的過敏?」

「沒有,不想喝而已。」

「那跟我們喝兩杯,那兩位是村裡的大伯,我們家族裡面的輩分很高」

「不好意思,酒精過敏…」

題主是clannad看多了嗎?

我舅舅那裡的人就是天天喊著家族啥的,其實就是跟著些好吃好喝的人去天天瞎瘠薄喝酒吹牛逼…

現在嚷嚷家族觀念的,反而大多數家族不咋滴的。


山陰俞


我弟(15歲)說他要生十個孩子,但是想到過年發紅包他又打消了這種念頭。

o(* ̄▽ ̄*)ブ我願意為解決老齡化困境貢獻一份力量,但是國家肯定不支持甚至不允許。

其實現在農村還是有大家庭的,但是宗家真的沒有了。


有家族必定有族長,誰來當呢?

有家族必定有族產,當今世上哪有傳承百年的產業?

有家族必定有族譜,現在男女都一樣了,族譜寫著寫著就斷子絕孫了。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個人和這群雞犬是一個家族

另外

架篝火的幾大根支撐的柴火是互相支撐的,並且有一些小柴火抬的火苗更高起來


= =參見猶太人家族。比如羅斯柴爾德。


我弟說,我們村某地,每年都過五四青年節(哇),每年交團費(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人場)打架被弄進去了,就拿些這錢把人弄回來(你懂?)這算家族么?我聽到的時候覺得萌萌噠呢……哈哈哈


推薦閱讀:

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
為什麼要開設文化產業管理門學科?
朝貢制度的「薄來厚往」是否客觀上屬於文化殖民?
有哪些人們常用的「俗話說」是極為扯淡的?
為什麼說「宋亡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怎麼看?

TAG:文化 | 婚姻 | 家庭 | 社會學 | 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