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支持著人的心臟無時無刻不跳動幾十年?
最近突然關心到的問題:))
其實換個說法是:心臟一直跳,不會累么?以下答案轉自新浪博客:心臟會休息嗎?
首先,心臟出色的工作量是驚人的。心臟的重量不到人體重量的0.5%,約300克,但它要負責全身的血液循環供給,全身的重量相當於心髒的200倍,也即是相當於一個人要為200人提供生命的能量,工作量何其大!心臟雖只有300克,但每一跳要博出血液約70毫升,每分鐘要博出近5000毫升的血液,每天博出約700萬毫升,即約7噸的血,相當於心臟自身重量的2萬餘倍,幾乎是不可想像的天文數字!
人們常以為,心臟所以能工作得這麼出色,全在於它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不知疲倦、不分日夜地苦幹,其實錯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心臟早就累死了,早就「透支健康,提前死亡」了。事實恰恰相反,心臟的工作是非常有智慧、有理性的。以正常人為例,正常人心率約為66—70/分(當然快慢有波動),即每一次心跳為0.9秒,其中收縮期(工作)為0.3秒,舒張期(休息)為0.6秒,即1/3時間工作,2/3時間休息,相當於我們的8小時工作制。到了夜間入睡,心跳變慢為50次/分,這時心跳為1.2秒,收縮期還是0.3秒,舒張期變成0.9秒,也就是1/4時間工作,3/4時間休息,心臟自行主張改為6小時工作制了,心臟多麼有智慧!它工作休息有序,它抓緊時間休息,它從不拖泥帶水浪費體力,更不日夜顛倒打亂規律。
善於休息是心臟第一特點,正如列寧所說:「誰不會休息,誰就不會工作。」更奇妙的是,心臟秀外慧中的靈巧藝術結構使它工作時耗能極少,由於神經傳導的精密調控,各部位協調同步,心房心室的收縮猶如行雲流水,和諧柔美,因而在完成同樣工作量的情況下比任何人造的機器耗能都要少。心臟的精神:敬業不蠻幹 心臟很敬業,也懂得自我愛護。體現了勞逸結合,中庸適度,自然和諧的完美境界。 心臟還很有理性,能從大局出發,當人體運動或遇到緊急情況時,不用指令,就能馬上服從大局,根據需要加快心跳到150次或更多,這時每次心跳才0.4秒,收縮期0.2秒,舒張期0.2秒,即相當於12小時工作制,心臟毫無怨言,表現出很高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心臟又是有原則的,這原則就是為了保證生命的長治久安,人體的百年健康。心臟絕不蠻幹,絕不接受「連續工作」的指令,因為連續工作不吃不喝、不眠不睡,等於死亡。再忙都可以,但是必須有休息,可以少休息,但不能不休息。所以心臟在收縮期是處於「絕對不應期」,即不接受任何指令,只有休息後才接受指令。如果指令過早發出,心臟未能充分休息就提前工作,就是臨床上的「早博」。心臟在完成工作後緊接著就要求同樣時間的補休,真正做到了公平合理,「有理、有利、有節」,妙不可言。 心臟很敬業,也懂得自我愛護。比如心臟重量占體重的0.5%,但用血量卻佔全身的10%,這並非自私自利,而是因為工作量大的客觀需求,是實事求是的。心臟很自覺,但並非無原則的任勞任怨,當有一支冠狀動脈狹窄超過70%,供血明顯減少時,它馬上發出警告信號———心絞痛,意思是趕緊補救,不然就要出危險。可以說,一切都掌握得恰如其分。縱觀整個心臟工作,體現了勞逸結合,中庸適度,自然和諧的完美境界,不愧是造化的傑作簡單的說,心臟包括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連接動脈,靜脈,心臟就好比是一個泵,產生一定的血壓將血液送往全身各處,如果停止了,那人也就該長眠了
心臟一旦休息,人就永遠休息!
因為心臟心肌細胞的特殊性。比如我們實驗中體外分化的心肌細胞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心肌細胞在培養皿中的搏動,以下是摘自網上的原理:心肌細胞的生理特性有自動節律性(自律性)、傳導性、興奮性和收縮性。1.自律性特點 竇房結自律性最高,約每分鐘100次,是心跳的正常起搏點。由竇房結控制的心跳節律稱為竇性心律。房室交界自律性次之,約每分鐘50次;浦肯野細胞最低,約每分鐘25次。竇房結以外的自律組織通常處於竇房結控制之下,其本身的自律性被掩蓋而表現不出來,稱為潛在起搏點。2.傳導性特點 興奮在心內傳導具有嚴格順序。①興奮在房室交界處傳導速度最慢,延擱時間較長,需0.08~0.10秒,這種現象稱為房室延擱。它使心房和心室不會同時興奮和收縮,而使它們交替興奮和收縮,從而有利於心室的射血與充盈。②興奮在心室內傳導速度最快,傳遍整個心室只需0.06秒,這便於心室發生同步式收縮,從而保證一定的搏出量。3.興奮性特點 心肌興奮性具有周期性變化,包括有效不應期、相對不應期和超常期。①有效不應期時間最長,從心肌細胞去極化開始到復極化3期膜內電位約-60mV的時期內。在此期內,不論給予多麼強大的刺激,都不能使心肌細胞發生去極化而產生興奮,即不能產生動作電位。②相對不應期:有效不應期過後,膜內電位從-60mV~-80mV這段時期,心肌的興奮性逐漸恢復,但仍低於正常,受到閾上刺激才能產生動作電位。③超常期:相對不應期過後,膜內電位從-80mV~-90mV這段時間,膜電位水平接近閾電位,用小於閾值的刺激就能使心肌產生動作電位,說明此期心肌的興奮性高於正常。4.收縮性特點 ①「全或無」式收縮。心肌細胞以閏盤連接,其電阻極低,興奮易於通過和傳導,使心肌在收縮時宛如一個功能上的合胞體,一旦產生興奮,所有心肌細胞發生同步收縮,即「全或無」式收縮。②不發生強直收縮。心肌有效不應期特別長,相當於心肌機械活動的整個收縮期和舒張早期。在此期內,不論受到任何強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的興奮和收縮,故不會發生強直收縮。③對細胞外液的Ca2+明顯依賴。心肌細胞肌質網不發達,終池貯存Ca2+量少。當血Ca2+升高時,心肌收縮力增強;反之,心肌收縮力減弱。
膀胱表示不停喝水我也能一隻排尿大腸表示一直吃飯我能一直排濕人體哪個細胞休息了?都是一直干到死的只是人體整個系統調配讓整體放慢節奏,其實個體還是沒有停下來的,只是人整體體現是在睡覺
所以說心臟不休息不是特別牛逼的事情
大家都不休息飯
期末考前開腦洞剛好想到這個問題呢!手機隨便答一下吧,就不翻書了。
首先,題主說的累到底是什麼?是人的氣喘吁吁,肌肉酸痛,睏倦還是什麼別的東西?
其實吧,我們通常所說的累只是一個綜合表現,身體本身是沒有「累」這個感覺的。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動物在長久的進化過程中,給自己搭配了「代償」這個屬性。就是說,身體本身的能力勝任不了這個任務?沒關係,先賒著吧,等身體壓力被那麼大的時候再還就行了。所以當身體超量運動的時候,會啟用速度更快的無氧呼吸,導致肌肉代謝產物的暫時性堆積,然後休息的時候再慢慢氧化,這時候,就會產生暫時性的酸痛,而且會在平靜狀態下維持喘氣狀態來還債。而其它器官的超量運作其實也是同理。這恐怕就是我們說的「累」了吧?
至於睡覺?這個問題還是目前神經科學的難題之一,就不瞎說了,但是我猜大概也就是大腦需要整理白天所獲取的超量信息吧。
所以,心臟怎麼會累呢?心臟不斷地收縮,不過是由於鈣離子內流導致肌纖維相對滑動而已啊,滑完了就彈回去,然後形成心臟的舒張了。這一切不過是一個物理運動而已,本質上並不比鐘擺一直擺動高級多少。況且,心臟還一直有血液供給的養分呢。
所以,心臟怎麼會累呢?生理學的觀點是,心肌有種特殊的細胞,具有自主節律性,正如它們的名字,它們可以不依賴外部刺激,自主產生興奮,而其他的心肌細胞,大多具有興奮性,於是這種興奮就被傳遞出去了,從而導致了心臟的搏動,控制循環。本人了解的就是這個層次。記得有個電影,講到了人工心臟,那個需要電能來維持「心臟」的搏動,從而主導人體循環機能,理論上是成立的。人的心臟,可以看做是發電機,能源就是自主節律性。
心臟跳動本質上是心房、心室有規律的收縮和舒張,是心肌細胞的興奮。心肌細胞能自動產生動作電位,這是心肌細胞與其他肌細胞的不同,就相當於自帶起搏器。正常情況下起搏是從一個叫「竇房結」的地方產生,沿著心臟的電傳道通路下傳。就是它領導著心臟跳動。 至於說心臟會不會累?從整體上看心臟似乎是一直在動,但從每個心肌細胞的角度看就不是了。心臟跳動一次為一個心動周期,分為收縮期和舒張期。心肌細胞只在收縮期是幹活的,在舒張期是休息的。心肌細胞的電生理特性決定了收縮的時間通常都是小於舒張期的時間,所以心肌細胞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是不會累的。當機體發生某些病變時,會影響心臟的正常工作,然後發展成心功能衰竭,再然後人就掛了。。。。。
可能是大腦在想一定要堅持跳啊!!!還不想死啊啊啊啊!!!!
只能說這是造化的神奇!太多秘密我們都解釋不了。
大腦發出的電信號,血液中的氧氣、供能物質激素等。深切覺得題主問題問得太模糊。
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的心臟一直跳動。
推薦閱讀:
※突然很想吃一種食物,是不是就很缺裡面的營養?
※為什麼有些人的第二個腳趾頭比第一個長?
※為什麼劇烈運動後第二天會拉黑大便?
※喝下一份微生物培養基會發生什麼事?
※理論上,一發子彈能打穿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