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前十的大學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非常感謝大家或認真或吐槽的回答(吐槽本身就說明了是怎樣一番要命的體驗哈哈)!有人提到了本科還是研究生的問題,我想這個問題從排名到具體的就讀體驗上確實是有所區別的,但並不是說研究生的體驗就不值一提。所以希望大家答題的時候能夠簡單說明一下本科還是研究生,以及大概的專業方向,謝謝~


我只有兩點感受

1,瞎了錄取教授們的狗眼

2,要了我的狗命

———————更新的分割線————

感謝大家抬愛。感覺有必要認真回答多一點。

其實感覺壓力最大的來源就是peer pressure。 也許老師的要求沒有那麼高(當然很多時候也是很高的),但是大家都做的很好很好,你即便只是做的還不錯都顯的非常low就更別說是隨便湊合完成的了。讀本科的時候,湊合做做也能應付交差,在這邊是不可能的了………


人家讀書要錢 我讀書不僅要錢 而且要命

我是隱形的分割線

看到答主改描述啦 我來改用相親體:我是研究僧 單身 還有兩個腎 杜克文科 具體專業不想說 見諒

在這裡讀書 可以見到許多偉岸的老師與偉岸的同學 有位老師為了在霓虹做田野調查在hostess club坐了一年的台(純聊天) 而且還做過很多關於口袋妖怪的訪談和分析 文筆之好直接能看哭你

還有位老師是鐵人三項君 在香港開完會直接去參加馬拉松 凌晨四點不碎叫還在回郵件 他本科在康奈爾 本科畢業論文寫了100頁 (沒有圖)到現在論文還是要改100遍才罷休(絕無誇張 騙你是你蜀黍)

還有我們最喜愛的酒駕狂魔導師 他非常寬容 從不在乎他自己的學生優不優秀 因為都沒有他自己當年優秀 (嚴肅臉:其實我是鐵人三項君招進來的我會亂說)如果我們做了他不懂的研究 他會自己去學習而不是逼逼學生 直接導致了很多人都愛給他安利各種東西(動漫 偶像團體 xx女優之類)

可惜我是個渣 小友們要珍惜


同學們真是太贊了,機會真是太多了,平台真是太大了。如果能在這裡上四年本科真是受益終生的事情!

將來一定砸鍋賣鐵送小孩來讀藤校本科,讓他/她長長見識。


我來好好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嚴肅臉

Columbia University

Disclaimer: 很多人說哥大水,關於這個問題,同學之間從進校開始直到現在(本人已畢業兩年)都有討論,達成一致的認識是「水不水,看個人」。

下面開始正題,在哥大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你會碰到很好的老師

Clifford Stein

哥大IEOR系主任,但是其實他更多是一個computer scientist, 最主要的成就就是著名的《演算法導論》一書的作者之一,也就是CLRS(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中的那個S,並且他在哥大親自上這門課Analysis of Algorithms, 哥大選課制度比較靈活,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也可以選修這門課,聽到來自教材作者的講授,絕對是難得的體驗。

Professor Stein在演算法課上賣萌...(本人親攝)

Columbia University EE Faculty: Prof. Shih-Fu Chang

張世富教授,台灣人,哥大EE系教授,世界多媒體信息處理領域的著名專家,業內大牛。上了他的一門課,綿軟溫柔帶著台灣口音的英語令人印象深刻。

David D. Yao: Homepage

姚大衛(他真的就叫「姚大衛」,不要問我為什麼...),哥大IEOR系教授。聰明嚴謹而嚴厲,在上他的Stochastic Model這門課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次一個中國學生提了一個問題,大衛姚看了那個學生一眼(估計是認識),回答道"You come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in China and you don"t know this? Hehe..." 雖然他嚴厲。。但是作為一個至今堅持板書不用PPT,所有公式都現場逐一推導(幾乎不看稿子)的教授,我不得不承認他是我在哥大期間講課最清晰的教授。

BTW,姚大衛還是傳說中復旦大學數學系77級的一員(名單:30年再聚首)

  • 你會碰到很好的學生

與我同屆的中國學生中:

有一己之力將哥大ACM競賽排名在美東地區提前了好幾個檔次的CS大牛

有放棄本科金融專業,轉投哥大東亞研究院佛學專業的前暢銷書作家

當然,還有像我這樣,天資一般但堅持努力,讓自己不「水」的大多數

  • 你會碰到更好的自己

即使在五年前,我也沒有想過今天的自己會坐在曼哈頓38層的辦公室里,一邊上班一邊抽空寫下這篇回答,聽起來有點雞湯和自負,但是毋庸置疑的,就讀哥大是我不後悔的選擇,相信當年其他的小夥伴們,現在無論是在紐約冰天雪地,還是在加州涼爽滋潤,抑或是在國內邊吸霧霾邊吃著我們朝朝暮暮的美食,都不會認為在哥大、在美國的時光是過眼雲煙,這段體驗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會明白,願十年後我還能再來回答一次。

完。


我們學校綜排不高,但是工學院穩穩排進前十,厚著臉皮答一下。

課程節奏:

平均算下來大概每周一個quiz/midterm/project,不過可能是因為我選的課難度不是很大,我沒有像其他答主一樣感受到很大的學習壓力。周圍牛人不少,但是水人更多。

學習資源:

圖書館規模好像是全美前三(or前五?),基本上能滿足所有日常需求。工學院圖書館裡有大量高性能workstation供學生使用,配雙屏顯示器,並裝有各類主流工程軟體,跑程序比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跑快多了。

工作資源:

工學院這邊的career fair上各種各樣的知名國際大公司絕對能讓人看花眼,但是作為一名國際學生想找工作也不容易(除非是CS)。


會死

作為一個讀數學雙學位,學分overload到21學分,GPA還刷在3.9左右的常春藤狗。

我一年瘦了7公斤,讀書讀瘦了:)

頭髮長到腰,沒時間剪。

每天6:30起,11:30左右睡覺,中間學習以「10分鐘」為單位,效率必須非常高。

單身 並且絕對沒有時間談戀愛。

健身房還是有時間去的。

很累,但是看到的世界很不一樣。

所以研究生還是想好好的讀藤校:)


能活過第一個學期真是太好了(掩面而泣中。。。)


對於評論里說哥大本科答,但工院的人別答的。

我是哥大本科生,在您眼裡有資格答了吧?

但我建議你去了解下哥大的學院組成。

哥大本科包括CC和SEAS(如果不加GS和Barnard的話),也就是college和Engineering這兩個學院的本科生。工院不是純粹只有研究生的,它是由研究生院和本科生院組成的,只不過本科生很少而已。

所以你說本科答,工院別答是有問題的。SEAS的本科生怎麼辦?

-----------------------------------------------------

另外我想說一下,美國學校排的前十,指的是本科排名。研究生院是不參與這個排名的,因為研究生院有他們單獨的graduate school排名,是帶專業的。所以研究生來答這題沒什麼說服力。但是現在研究生基本都直接拿自己學校的本科排名用了,理論上講,是不對的。。。那個名次,應該是指本科,研究生應該用自己學院的排名。

聽說今年哥大本科錄取率又降了。哈佛第一5.22%,哥大第二6.04%,耶魯第三6.27%。整個常青藤除了布朗和達特茅斯,剩下的錄取率都跌了。藤校外的,斯坦福第一隻有4.7%。想上名校本科,真是越來越難。

-----------------------------------------------------

至於就讀是什麼感受,平時根本沒想過這個問題,只是很忙很累,課業比較重。真的很重!

但生活很充實。

比如為了給我們的精神世界增添一絲色彩,學校會安排我們全方位發展 -- 各領域的課都得上,文學、經濟、藝術、社科、人類學、寫作、理化生、計算機等等都得上,所以很忙。每學期至少上5-7門課才能順利畢業。為了勞逸結合,所以體育也得上,CC的學生畢業要考游泳。。。(btw我這學期上了空手道,每次穿上道服都覺得自己帥爆了,但同時摔得也很爽。。。)

外語課么,由於是國際生,其實沒必要上的,但不少國際生還是都學了。我目前已經學了一年半俄語,下學年選了日語課。

而且都得上一些研究生水準的課才能畢業。比如這學期上了門物理課,班裡10個人,8個博士,只有兩個本科生,班裡有的同學竟然是我別的課的TA,知識儲備量再怎麼說也不及博二博三的學生啊,我真是亞歷山大。需要自學一堆東西以跟得上課程進度和完成作業。

教授講的很好,本科的課的教授基本都是tenure,所以講的很好也很認真負責。課上人數少,我的專業基本每一屆都是10人左右,因此專業課上班裡人數不會超過15人,被關注度還是比較高的。

常青藤本科教育理念很博雅,和文理學院差不多。

做research的機會還是不少的,學校也會經常給本科生髮各種各樣的undergrad research的鏈接,校內校外都好找。

本科生有交換的機會,暑假或者學期中。gpa高的學生還會收到這種機會的獎學金fellowship的郵件邀請。而且合作學校基本都是對方國家裡排名第一第二的學校。我有個美國朋友,他很喜歡中國文化,大一升大二那個暑假去北大交換了7周。據他反應還是很好的。

人際關係么,同學們都很強,大部分人很聰明,而且不僅學習厲害,別的方面也是各有特長。樂器十級比較常見。有些人獲過國際上的獎,比如競賽。大部分學生自學能力、接受能力強,對新的知識學得很快,發散性思維驚人,而且會舉一反三。語言能力強,且自信。

本科住宿也不錯,近,幾乎都在學校里或周圍。設施齊全,還有琴房。大一很多學生就住在食堂樓上,可想而知有多方便。學校能保證所有本科生4年的住宿,所以很少人off campus。

各種活動也多,偶爾會有本科生福利,比如演唱會能訂票入場站在最前面什麼的(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Advising系統真的很不錯,本科生有兩個advisors,一個CSA的,一個學院的。CSA的很專業,是學校專門給本科生開的,怕我們安排不好課程,所以有時會強制讓我們在選課前去見CSA advisor,有次暑假我在國內,硬是被要求給他打了45分鐘的越洋電話(略感蛋疼)。位置設在Lerner里,他們人都超好,親和力特強,我很喜歡經常有事兒沒事兒預約找他聊聊天,很有幫助。我的research的機會也是和他溝通後他建議給我的。但是學院的faculty advisor么,不是太管事兒。

不寫了,感受太多太多,一時半會兒也寫不完。在紐約,學校漂亮,教授友善,學術環境也好,簡直不能更喜歡。除了學習壓力太大,每年final時總有幾個自殺的。別的都挺好的。

念本科首選ivy,更歡迎到Columbia來!


求本科生回答 求非哥大工院的人回答



美國波士頓大學青少年教育專家曾考察了伊里諾依州81名優秀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並採訪了他們的家長,在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專家們總結出了這些學生的五大特點:

  一、極其努力。優秀學生都毫無例外地把學校當作生活中心,其家長也往往十分勤奮,為自己孩子樹立了好榜樣。17歲的約翰遜·帕里斯即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例子——其雙親都是外來移民, 父親通過艱苦奮鬥終於逐步創立了自己的房地產公司,而母親是一名普通秘書,儘管家務忙,卻一向忠於職守,十幾年來從未請過一天假。從父母那兒,小帕里斯學到了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老師們都認為,他是學校最優秀的學生,他不僅擔任了校數學、化學競賽隊隊長,而且還是校運動隊骨幹成員。

  二、樂於學習。亞特蘭大的安得里克·艾奇在童年時代曾因病而長期昏迷不醒,醫生認為其智力已嚴重受損,但其母切爾認定,只要使用恰當的辦法使孩子樂於學習,其智力仍有可能得到健康發展。在教育孩子時她總是盡最大努力設計出新穎、有趣、多變的方法來激勵孩子的想像力,並把學習貫徹至日常生活之中。後來,小艾奇通過「快樂的學習」,智力水平趕上了正常孩子,到了高中階段,他竟成為全班學業最優秀的頂尖學生。

  堪薩斯州魯濱遜中學裡有許多聰明、努力的好學生,但即使在他們中間,12歲的泰勒·艾默生仍是引人注目的。教師們反映說,泰勒在課堂上提的問題總比其他人來得深,而且其豐富的想像力總把大家引向一般人想不到的地方。據了解,其父母都是律師,從他10個月大時就開始給他讀有趣的故事,15個月大時就讓他自己讀書。他自稱,他從來不像其他許多同齡人那樣感到學習枯燥乏味,相反覺得其樂無窮。

  馬薩諸塞州州立大學兒童教育專家帕克爾認為,家長們不妨像泰勒的家長那樣,在自己孩子尚未學步前就早早地注重「寓教於樂」,通常在才能測試中,成績出眾者多是樂於學習的孩子。

  三、不過分看重分數。心理學家發現:當孩子由於分數好而受稱讚時,他們往往不再願意主動去嘗試新事物,心理承受能力也較差,但他們因盡到努力而受稱讚時,卻往往會更有進取心和自信心。事實上美國有許多學者批評目前的教育制度過於強調考試成績,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對知識發自內心的追求會被對分數的追求所取代。教育專家提醒父母們:每天孩子放學回家後,不要老問做得「怎麼樣」,而應多問問做了「什麼」。

  四、對某些事物有較大興趣和熱情。波士頓中學的麥克特里從小就對汽車著迷,在車展上常常流連忘返,房間里也貼滿了各種賽車的廣告畫。教師們一開始都有點擔心他會不務正業,但在家長的正確引導下,對汽車的興趣引發了他對相關科學知識的強烈興趣。教育專家們分析說,其實興趣稱得上最好的啟蒙老師,因而在孩子很小時就應有意識地鼓勵他們廣泛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因為這些活動有助於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事實上,美國不少大學在選擇新生時,往往傾向於吸收那些有著自己獨特愛好和追求的申請者。

  五、父母熱心參與其校內外活動。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業優秀學生的父母都與學校教師保持著密切聯繫,並熱心參加家長會議、球賽、文娛演出等課餘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孩子在這方面表現並不突出,家長們也總是予以積極肯定,並為他們能勇於參與而感到高興乃至自豪。

文章原載於莫沫博客。


推薦閱讀:

教二年級的小朋友編程哪門語言入門好?
為什麼很多老師認為教材編的不好?
家長辭去工作自己在家辦學堂教育孩子,這樣的行為算是違反相關教育法規嗎?比如剝奪了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等?
如何看待學校大力宣揚讓學生學美術?
哪些道理沒人說也得懂?哪些雞湯人人說卻不能盡信?

TAG:教育 | 留學 | 留學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