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央行降息後銀行股漲了這麼多?
股市成天漲漲跌跌,一天的漲跌哪和那麼多基本面有關係。這種玩法就是遊資主力扎空,銀行價格低,遊資拉升銀行以後大盤一定暴漲,現在基金都不怎麼配置銀行,如果銀行繼續漲那些基金就要跑輸大盤了。基金業績就是和大盤比,所以這麼漲兩天基金受不了就會配置銀行接盤控制局面的,也很容易出貨。按這個思路,地產,保險,黃金,有色,最後兩桶油有基本面的控盤股都會被接著干一波的。沒啥那麼多為什麼,人家主力有錢,任性。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哪那麼多神棍散戶來放馬後炮,消息全是利空機構都在說好,這種情況就老老實實跟著買兩天掙點飯錢。劉股神這次連地方債都祭出來了,從事實倒推原因這種事後諸葛行為不值得評價。邏輯已死,評論已關,股神粉絲別來撒潑謝謝啦。
我也對這問題感興趣,試答一下拋磚引玉。
我覺得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主要是大盤要上漲需要金融板塊的支持;第二方面銀行股破凈的不少而且之前較長時間一直都比較低迷,造成有個修復的需求;還有就是滬港通中因為兩頭上市但是A股低導致的上漲以及外來資金對A股銀行板塊的看好。自己做的一個小文,聊聊為什麼降息後牛市,而這幾天貌似只有銀行股一枝獨秀…… 降息,這是一個寬鬆信號嘛。大家還期待著降准呢。
http://weixin.qq.com/r/r0zO1ofEWtolrcO19xm9 (二維碼自動識別)
首先,我想說一下目前的市場存在著兩種極端:
1.銀行,保險,地產等大盤藍籌股的大幅低估。最明顯的是銀行5倍不到的市盈率,今天大部分才到5倍以上。2.創業板,中小板,次新股中充斥著大量的極高估值的股票。而造成這種現狀的情況可能在於,在經過兩次大幅下跌(分別是6000到1600,3000到2000)後,股市的人氣嚴重不足,加上連續幾年資金的流入,很多人對於股市失去了信心,資金大幅流出股市。而這樣的情況對於股票基金來說是很危險的,於是,他們採取抱團取暖的方式:具體通過賣出本已經低估的銀行,地產等股票,買入流動市值相對較小的創業板等股票,通過類似聯合坐莊的形式,把價格拉高,吸引投資者,所以,創業板從500多點上升到現在的近1600點,很多股票上漲數倍。
但是,從著2年的業績情況來看,創業板等小市值股票業績並不未如他們的股價那麼飛漲,反而是銀行等藍籌股業績穩定增長。 但是,機構很難從創業板出來了,因為他們占創業板的比重過大,這麼高市盈率的股票畢竟去追逐的散戶少,機構大幅賣出必定導致崩盤,不過由於這是典型的博傻遊戲,就算機構能堅持抱團,那些高估值股票中的大股東們卻不一定配合,最終形成的局面是:機構把價格拉起來,大量公司內部股東在解禁後拋售。 這已經進入一個死循環。 個人覺得現在的創業板等高估值已經接近崩盤了,基金們能做的只是盡量往後拖,至少拖到年底,因為年底是基金比業績的時候。
下面正式回答銀行上漲的問題:
這次的非對稱降息,看著確實是對銀行的利空,因為成本端(存款)降幅低於收入端(放貸),而且漸漸放開了存款利率的彈性--從基準上下10%到上下20%。很多銀行都上浮了,但是,要知道,銀行的收入端(貸款)在2013年7月份就放開管制了,只設定基準。所以,事實上銀行的收入端可提高的空間很大。 這麼說是有理由的,事實上能從銀行拿到基準貸款利率的企業少之又少,而許多中小企業,甚至很難從銀行貸款,當然,這是銀行的理性考慮--因為中小企業風險大,但是,如果成本端提高,銀行的貸款完全可以下沉,以提高業績,這就是國家希望的為中小企業貸款,但是,具體的還要似實際情況定,這只是一種看法。這是你說的利空,但是,利空利好都是對於未來的解讀,我們看看現在,在1個月之前銀行股的市盈率只有4倍左右,興業和浦發在3.8的樣子,但是,他們仍然保持10%左右的增長,並且分紅水平在年凈利潤的30%左右(即使是在巴塞爾3的達標壓力之下)。以浦發銀行為例,1月以前其價格在10元/股,2013年每股收益2.19元,分紅0.594元/股(稅後), 今年業績保守每股收益2.5元。
讓我們做一個假設,既浦發銀行業績停滯,不增長也不下跌,估值也就保持4倍市盈率的水平,分紅也保持去年水平(按0.6元/股算),10元的股價意味著16年以後,你光拿分紅就能把你的投入全賺回來。 我不知道還有哪類股票能再這樣苛刻的假設下還能有這樣的回報。
這是我認為銀行完全應該估值回升的邏輯,我想,滬港通也一定程度上帶來了這樣一種感覺,雖然現在市場上仍然存在極端高估和極端低估的情況,但是,永遠記住,市場上最貴的一句話就是:「這次不一樣。」
我真誠的提醒各位朋友,你可以無視藍籌股的投資價值,但是,對於炒作創業板,新股等,最好保持最高的警惕。股票並不存在它的客觀事實怎麼樣,如果存在,也滯後於現實它更主要的是『讓人覺得他怎麼樣』這類似於【姑娘整沒整容隆沒隆胸不重要,讓人看著覺得她很美胸大就夠了……你們又不是她男朋友(公司員工),她的胸是隆的不能捏也不關你的事情】所以,讓你覺得是怎麼樣的就夠了,實際上是不是這樣,重要麼?投資哪裡是特么的什麼價值面消息面基本面,不就是老子騙了你讓你相信了我然後我賺了你的錢你還得跪舔我的套路么?哪裡有那麼多價值投資巴菲特,巴菲特五十多年的投資經歷裡頭僅有01年和08年負收益率,剩餘五十幾年裡都是正收益率,並且,又只有1976年的收益率超過50%。#我才不相信這是拿著一隻股票不動的結果,就算是,也只是盤面中極小的拿來吹牛逼長面子的那個部分#
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說明銀行股頹了這麼久,投資價值一直擺在那兒,為什麼一直不漲?
一方面是盤子太大,增量資金和場內資金有限,與其推銀行股還不如去搞小市值的票子,另一方面,對壞賬的擔憂一直沒有被解決,所以銀行股低於1的PB可能並沒有想像中便宜。
而現在,小市值的票子都基本炒過一遍了,非對稱降息又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對壞賬的擔憂,資金終於可以放心大膽地去這個「價值窪地」了,所以銀行股終於動了起來。
至於周五這種銀行指數差點漲停的節奏,只能解釋為市場情緒了。
當然我聽到個段子,說出來供大家一樂:由於上周五突擊降息,有人覺得這周五會不會突擊降准…所以…個人覺得中國股市絕大程度上真的和公司業績沒關係,長期看政府的政策,短期看公司的概念,說到底就是看玩家們的信心,所謂的業績也不過是概念範疇。
利率降低,流動資金就多了,大牛市的信心就來了,這些個大盤股輪漲也不是什麼稀奇。
要是問為什麼非要是銀行股,還是那句話,長期看政策,獨有的體製造就了天朝銀行們特有的利潤機的技能,一點點降息,怎會折損人們對銀行股的信心。但人們又不想把錢投到高風險的小盤與創業股,銀行板塊是個不錯的選擇。既然非對稱降息會縮小銀行息差,不利於業績增長,銀行股何以不跌反漲
首先,優先股開局。優先股發行大大緩解了上市銀行的融資壓力。想想看,募資近4千億,而一年銀行資本金缺口充其量也就1-2千億,加上債券等二級資本,銀行股幾年一度的大規模圈錢威脅基本消除。同時,優先股發行實在堪稱低成本融資。第二,資產證券化提速。繼上周末證監會發布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及配套規則後,本周,滬深交易所明確將加快推出大類基礎資產和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眾所周知,自兩房資產證券化導致美帝金融危機之後,我國的資產證券化進展一直很慢,尤其在交易所市場,幾乎沒有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目前為止,上交所僅總額為26.31億元的平安銀行1號小額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深交所也只有50億元的阿里小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目前存款流入明顯減少之際,資產證券化提速顯然有助於增加銀行的流動性。第三,境外投資者直投境內市場將穩步開放。最後,都說不對稱降息縮小銀行利差,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發改委內部最近貌似出情況了,但是絲毫不影響銀行,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項目就達上萬億,銀行依然朝南坐,它們的錢俏得很,日子好過得很呢。當然,以上只是「原因」,市場是神奇的,特別是哀股市場。
今天正好寫了一篇關於銀行股上漲的文章,這裡摘了一些:之前銀行股之所以長期被拋棄,是與機構成問題的估值方法有關:銀行股估值的核心驅動因素是風險而非業績,機構們對銀行股風險的共識是壞賬風險和金融系統的穩定性。而銀行股之所以在近期逐漸走強,那也只是國際國內資金認識到,人民幣資產的崩盤根本就不會到來,預期中的銀行系統性風險根本還只是紙上玄談。下附全文:《告訴你銀行股上漲背後的真正玄機》
11月28日,銀行股正式起飛,整個板塊平均漲幅超8%,這一上漲,又因當日A股超越美股創造了人類史上最大單日成交量,而備受矚目。因銀行股是A股權重最大的板塊,銀行股不動,是不可能創造出這項歷史記錄的。
有關銀行股的看漲,筆者7月份以來,寫的文章已經夠多的了。之前銀行股之所以長期被拋棄,是與機構成問題的估值方法有關的。我在11月15日的一篇文章中說過:「對銀行價值的重新認識,需要對中國宏觀經濟以及國際金融的透徹理解,要被群眾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並深信,隨著股市轉暖,機構們會從各個角度來挖掘銀行股價值的。
現在,這個時候來了,最近兩周,各機構唱多銀行股的報告聯袂接踵。在眾多看多銀行股的報告中,國金證券的一篇報告《「降息利空銀行股」的老邏輯該變變了!》在思考方向上最為靠譜。該報告認為:當前銀行股估值的核心驅動因素是風險而非業績。這是對的!銀行的業績之好,是眾所周知的,大家可能都還記得當年民生銀行行長洪崎的一句名言:「賺錢賺到不好意思」,真是把銀行之肥,都說盡了。可就是這麼好的業績,銀行股就是漲不起來,你道為何?當然是風險嘍!
要說銀行股的風險,機構們的共識無外乎壞賬風險和金融系統的穩定性,說穿了,就是房貸、開發貸、地方平台貸、過剩產能的企業貸收不回來了,積累了大量壞賬,進而影響了金融的穩定,政府又HOLD不住,從而發生系統性危機。這個觀點是沒有錯的,但如果你僅僅把眼光盯在這一點上,那說明你對全部問題的理解仍是狹隘的,謀一域而未能知全局,沒有穿透性,那麼你絮絮叨叨所說的一切,都只是在干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事實上,銀行的穩定性,其根基在人民幣資產的穩定性,如果人民幣資產發生鏈式的、塌陷式的崩盤,那麼,不要說中國的銀行,你美國的銀行、歐洲的銀行,都會受到株連。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全世界都跟著受難,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果也發生金融危機,難道你就能置身事外?不可能的。但話又說回來,人民幣資產真的會發生那種塌陷式崩盤嗎?只有一種前提:人民幣對美元暴貶!
這也就是今年以來那些真正有獨立思想而非人云亦云的空頭的最大邏輯:美元走強,人民幣暴貶,中國政府束手無策,聽任房價崩潰,金融危機爆發。可是,中國政府真的束手無策嗎?呵呵,怎麼可能?!如果你長期跟蹤中國經濟動態,就會發現,管理層對銀行的呵護,遠超你我想像,筆者在20天前的一篇文章《一個房地產崩盤樣本(炒錢之殤)》里曾談到過,即使在2008年之後美國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困難的時期,咱們的銀行也是受到格外優待的。你以為銀行這些年這麼掙錢,是銀行自己的本事?沒有政策傾斜,銀行能做得到嗎?
這個且按下不表。咱們就來看看政府手中穩定人民幣資產的利器到底有多少吧:
1、咱們有4萬億的龐大外儲;
2、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有不錯的順差;
3、中國的GDP增速在全球大經濟體中仍是最高,所以人民幣相對於美歐日幾大幣種仍有利差優
勢;
4、在所有大經濟體中,中國的主權債務是最輕的,因為中國有其它國家不可比的世界上最龐大的國有資產。
5、中國政府並非無所作為,被動挨打,而是主動出擊。北京APEC會議期間,諸亞太經濟體已達成共識,將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對抗世界性通縮,以延緩美元的迴流。就是在最近,日本將推2萬億日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歐洲將推300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國發改委密集批出大量鐵路項目,以及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高鐵項目,都將在實操層面,延緩貨幣向美國的聚集。
除此之外,咱們還儲備了諸多的房地產救市政策,一旦有變,隨時都會推出。比如,目前正在推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率先推出的可能是消費貸資產證券化,但如果房價崩塌,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會立馬出爐。現在還沒有出爐,那是因為房地產業還不具備鏈式崩盤的危險。中國房地產業目前只有結構性危機,而沒有全局性困難。但如果管理得不好,這種結構性危機就會發展成全局性困難。很多人把最近房地產轉暖理解成央行降息,呵呵,完全不得要領。那是一系列的政策手段逆轉了國際國內資金的預期好不好?吃10個饅頭,飽了,但你不能把吃飽的功勞算在最後一個饅頭上,是不是?
說起來,中國政府的政策儲備,在穩定人民幣資產方面,十成可能還沒用到一兩成,有些政策,可能永遠只是備而不用,它只要放在那裡,扭轉你的預期就行了。美元加息,好吧,加吧,這邊早準備好了。你能加息我就能降息,何懼之有?只可憐那些空頭,把寶押在人民幣資產崩盤上,今年全盤踏空,你能怪誰去?
銀行股之所以在近期逐漸走強,那也只是國際國內資金認識到,人民幣資產的崩盤根本就不會到來,預期中的銀行系統性風險根本還只是紙上玄談。嗯,認識是慢了點,但畢竟還是認識到了,這就很不錯!如此,咱們才可以回到會計上,來談談銀行股的業績。你們說的那些銀行壞賬上升有沒有?有。你們說的銀行盈利最風光的時期已經過去了有沒有?有。可是,你們看不到銀行業績當期的增長嗎?如果人民幣資產穩定,銀行業績的這種成長性會馬上熄火嗎?不會!那麼,相對於創業板中小板股票那些還只是在故事中虛擬的業績,你尚且給它們50倍80倍的估值,銀行這麼好的實實在在的業績,你該給它們多少倍的估值?在我7月份寫銀行股的時候,A股市場平均市盈率是9倍,銀行才3-4倍,普遍跌破凈資產,這不是笑話嗎?讓銀行的估值回到A股市場的平均估值,這個說法激進嗎?到底是激進還是保守,您自己判斷。
所以,目前的銀行股上漲,還只是填坑,是恢復性上漲。等把坑填平了,你再來跟我說銀行股的風險不遲。
謝@梁劍 邀!
已經有小夥伴從銀行股的價值進行了解答,這個沒有問題,銀行的價值和價位在那擺著呢,修復估值無疑是一種必然趨勢,即使不降息,銀行股早晚都是有一波行情的。
那麼降息和最近銀行股的上漲直接原因在哪?
我們都知道,這次降息是不對稱降息,也就是說貸款利率比存款利率降得要多,這樣的話,銀行盈利能力短期看是受影響的,尤其是大多數銀行都使用了存款利率浮動的許可權,存款利率甚至不降反升。那麼市場現在短期截然相反的動作是因為什麼?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應該和中國目前的整個經濟狀況和金融市場的改革聯繫起來看。首先,降低貸款利息當時政府給出的理由是為中小企業融資降低成本,但是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關鍵是銀行自身風險和收益比,以及我國現在國企和民營雙軌制和地方財政的問題,降息在短期對中小企業貸款難沒有什麼直接幫助。
那麼誰在這裡受益了,政府的真實目的是什麼?其實答案在於地方債,前幾天剛降完息,網上就有網友說這一下一個月房貸可以少還500,一年就是6000,正好一年可以節省出一個IPHON的錢,個人的房貸尚且如此,那麼規模極大的地方債呢?政府的降息一方面是從刺激經濟,保證GDP目標出發,同時是為了給地方債緩刑,雖然降息會導致銀行放出去的地方債利息減少,但是減少收入的同時大幅降低了地方債大面積爆發獃壞賬的風險,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降息對銀行實際上是利好的。其次,在這次不對稱降息的背後,還有政府對推動銀行利率市場化的目的,而銀行的確使用了手裡的許可權上浮了存款利率,利率市場化從去年開始就一點點在擴大改革腳步。利率市場化是銀行經營能更貼合市場,長期持續良好發展的關鍵。從盤面上看,推行利率市場化最為積極的幾個股份制銀行漲幅明顯大於四大行,這不僅僅是四大行權重太大的原因,機構也在需找利率市場化中最有前景的銀行進行投資和操作。
所以以上這兩點是我個人找到的關於能解釋為什麼降息之後銀行股大規模上漲的重要原因,還有其它更好的解釋的小夥伴請進行補充。
以上。減輕大家對銀行資產質量的擔憂,銀行估值最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資產質量,就這麼簡單
這問題好有喜感。降息對銀行是利空好么利好的是降准預期
曾經的行業人士說些不專業的,這就是個賭場,文雅點叫博弈。股民總希望通過某個感覺能賺錢的理由去參與這個市場,主力就是很好把握這個心理去造勢
理由可以是突發事件,政策調整,行業變更之類的。希望能意會
降息利好的是實體經濟,對信用違約,資金的流動性來說都有利好,市場好了自然會反哺銀行。
轉型期,經濟衰退,降息證明國家在積極托底保證轉型的進行,是對經濟平穩運行的強力保證。總體利好經濟,自然長遠利好銀行
降息是利空,十七號前後幾天已經有所體現。但是接下來利空兌盡,基本面和技術面又有其它利好,利好大於利空。
還是人工摺疊了,占坑
可能這也是原因之一?
最近的股票尤其是權重股藍籌股漲跌跟大盤情緒有關,跟基本面基本無關。
基本面是誘因,資金進出才是股價變動的手段。指數上2500以後外部資金明顯大幅增加了,起碼也算是一輪小牛市了,銀行股大漲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之前大盤瘋漲中,銀行股沒找到上漲的借口。現在找到了
推薦閱讀:
※股票做價值投資,有什麼硬道理?
※泡沫的本質是什麼?
※如何看待 2015 年 6 月 29 日股票大跌?尤其是央行雙降後依然大跌?
※馬雲作為中國首富,他的錢是通過消費花出去,還是存銀行對社會的貢獻更大?
※全職交易要做哪些準備?